Home Tags CPU處理器

Tag: CPU處理器

AMD最詭異新U:AM5接口的EPYC 4004 還有3D緩存

快科技4月29日消息,日前有傳聞稱,AMD將推出新的EPYC 4004系列處理器,但不是伺服器上的SP5/P6封裝接口,而是桌面上的AM5,一個非常怪異的組合。 據說,它的核心代號和銳龍7000系列一樣是Raphael,僅支持單路,還會有3D緩存版本。 沒想到,很快就看到了它們的實物,美國eBay上已經有大神掛出了多顆EPYC 4004處理器公然銷售。 具體型號多達七款,包括標准版的EPYC 4244P、4344P、4364P、4564P(P代表單路),緩存版的EPYC 4384PX、4484PX、4584PX。 確切的規格參數不明,據說最多16個Zen4核心。 有觀點認為,EPYC 4004系列就是AMD此前嵌入式產品路線圖上的“EPYC3K NG”,Zen4架構,最多32核心,熱設計功耗65-120W。 如果要做到32核心,那就得兩顆CCD,而且是未露面的更高端型號。 AMD去年底曾發布過,Zen4架構,AM5接口,最多12核心,最高熱設計功耗65W,都沒有3D緩存。 網友:非常期待AMD EPYC 4004大戰Intel 4004! 來源:快科技
Intel 10nm H35處理器的另一面 你可能真的誤會它了

Intel 2023年在俄羅斯收入歸零 只剩1名員工

快科技4月28日消息,俄烏沖突發生之後,西方尤其是美國科技企業紛紛退出俄羅斯市場,業務停擺,員工走人,自然不再有什麼收入,比如說Intel就歸零了。 Intel 2021年在俄羅斯市場的收入還有大約8000萬美元,不多也不少。 2022年2月,俄烏沖突開端,Intel立刻宣布暫停向俄羅斯市場供貨,4月份宣布結束在俄羅斯的所有業務,當時還有1200名員工。 2023年初,Intel在俄羅斯的員工還有788人,但是到現在只剩下了一個人Alina Klushina,同時擔任Intel AO、Intel Technologies兩個實體的總監,真正的光杆司令。 其中,Intel AO本來負責信息處理與軟體開發,Intel Technologies本來負責市場營銷、技術支持、管理咨詢。 整個2023年,Intel在俄羅斯一分錢也沒有入帳,但虧損了231萬美元。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2023年,俄羅斯通過各種渠道購買了最多價值17億美元的Intel、AMD晶片,但是這些錢,Intel一點也拿不到。 眼下,Intel似乎還沒有開除Alina Klushina、徹底告別俄羅斯的打算,似乎還在觀望、等待。 來源:快科技

華為PC處理器9月發:多核性能媲美蘋果M3、GPU性能接近M2

快科技4月28日消息,除了在移動端不但探索新的麒麟處理器,華為的PC筆記本處理器也越來越近了,從曝料看性能相當值得期待,和蘋果最先進水平都有的一拼。 根據目前的預測,華為PC處理器將採用自主的泰山V130 CPU架構,基於Arm指令集,最多八核心,包括四個高性能大核、四個高能效小核——目前的麒麟9000系列架構是泰山V120。 GPU方面升級為馬良920,而且是10核心,而目前的麒麟9000系列是4核心的馬良910。 內存容量最高支持32GB,估計是128-bit的位寬,而類型可能是LPDDR5、LPDDR5X、DDR5。 存儲則最高支持2TB。 看起來,CPU性能在多核心方面可以非常接近蘋果M3,單核心不詳,GPU性能則能接近蘋果M2。 至於發布時間,看起來有所推遲,預測是9月份,而且可能會分為Pro、Max等不同級別的版本。 來源:快科技

i9不穩定崩潰 Intel首次官方回應:都是主板的錯

快科技4月28日消息,最近,Intel 13/14代酷睿i9 K/KF系列處理器各種不穩定崩潰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現在,Intel終於首次給出了官方回應。 在此之前,華碩、技嘉、微星等廠商已經通過升級BIOS版本、修改BIOS設定的方式,限制處理器功耗、電壓、電流,保證運行的穩定性。 但是這不可避免地會損失性能,一般來說不到10%, 按照Intel的表態,這些都不是i9處理器本身的質量問題,而是主板設置過於開放,為了盡可能提高性能而忽視了安全保護。 Intel在官方回應中解釋說,這種現象大部分出現在解鎖、可超頻的主板上,根本原因待定,可能是因為處理器的運行狀況超出了規范,導致電壓、功耗和頻率持續偏高,尤其是分析發現,最低運行電壓會出現偏移。 Intel指出,600/700系列主板的默認BIOS設定經常會關閉功耗和供電安全防護,而這些防護措施的本意是控制高電壓、高頻率的持續時間。 具體包括:關閉電流過載保護(CEP)、關閉TVB和/或增強型eTVB睿頻加速、關閉電源C狀態、開啟無限制電流(IccMax Unlimited bit)、開啟Windows終極性能模式、PL1/PL2功耗限制過高,以及其他增加系統穩定性風險的設置。 Intel已經要求各家系統和主板廠商,必須為用戶提供一個符合Intel推薦設置的默認BIOS配置,並強烈建議用戶使用它。 Intel還要求主板廠商,當用戶進行解鎖或超頻時,必須給予明顯的警告提醒。 Intel將繼續深入調查問題根源,隨時公布更多進展,並將在5月份給出明確的BIOS設置建議。 來源:快科技

跑分損失最多28% 13/14代i9穩定的代價太大了:秒變i7

快科技4月27日消息,Intel 13/14代酷睿i9系列被爆出不穩定性問題後,Intel和主板廠商很快就拿出了解決方案,那就是限制其功耗和電壓,代價就是會損失一定的性能。 華碩日前率先放出了新的主板BIOS,增加一個名為“基準配置”(Baseline Profile)的選項,PL2功耗限制在253W——也就是最大睿頻功耗, 現在,技嘉和微星也行動了,但做法不同,結果也大相逕庭。 技嘉同樣是更新BIOS,目前僅限Z790、B760,而且還是Beta測試版,後續可能會下放給Z690、B660。 技嘉的做法與華碩類似,增加了新選項“Intel Baseline”,放置在高級CPU設置菜單的Turbo Power Limits(睿頻功耗限制)之中,與之並列的三個選項是Auto、Intel POR、Enabled。 Auto模式下,技嘉設定的PL1、PL2功耗限制其實都是無限制,而在Baseline模式下,PL1、PL2分別卡在125W、188W,前者就是i9系列正常的基準功耗,但後者相比正常的253W低了將近26%,對性能的影響必然更大。 另外,核心電流也從無限制,卡到了249A。 還有一點,Baseline模式會禁用PerfDrive功能,也就是無法再一鍵自動超頻到6GHz。 Uniko's Hardware實測顯示,Baseline模式下的i9-13900KF CineBench R23跑分單核成績基本不變,多核成績從40021暴降到28811,幅度接近28%,和性能限制變化很接近。 遊戲方面,《賽博朋克2077》損失約40%,《古墓麗影暗影》損失3-8%,《荒野大鏢客2》損失約5%。 微星沒有發布新BIOS,因為他們現有的設置就有類似選項,都在超頻菜單里,更改一下即可搞定。 首先是在CPU Cooler Tuning(處理器散熱器調整)項目里,提供了三個選項,對應三種功耗限制,分別是:原裝散熱器253W、塔式風冷散熱器288W、水冷散熱器4096W。 這個水冷模式對應的就是無限功耗,而原裝模式相當於華碩、技嘉的Baseline,對應標稱最大睿頻功耗,選擇它就行了。 這還沒完,同樣在超頻菜單里,還要打開CPU Lite Load Control(簡稱LLC),這里是控制處理器電壓的,需要選擇“Intel Default”。 目前還不清楚微星這一設定的性能影響,目測和華碩的類似,應該沒技嘉那麼狠。 來源:快科技
Zen3超頻神器破6GHz華碩ROG C8DH主板斬獲15項全球第一

媲美筆記本RTX 4060 AMD Zen5頂級APU要逆天

快科技4月27日消息,網上流傳的一份AMD官方文檔,證實了AMD即將推出的兩款筆記本APU的核心規格,一個是預計年中發布的主流定位Strix Point(簡稱為STX),另一個是預計明年初登場的頂級旗艦Strix Halo(簡稱為STX Halo)。 AMD此前已經官方確認,Strix Point會升級Zen5 CPU架構、RDNA3+ GPU架構(這份文檔里還是早期稱呼RDNA3.5)、XDNA2 NPU架構,其中NPU AI算力提升3倍,大約為50TOPS。 這份文檔顯示,Strix Point CPU部分會從現有銳龍8040系列(Hawk Point) 6核心12線程升級到12核心24線程,二級緩存從6MB翻番到12MB,三級緩存從8MB增大兩倍到24MB。 GPU部分也會擴大規模,WGP從兩組增加到八組,也就是16個CU單元。 其他方面,PCIe 4.0總線通道從14條增加到16條,內存規格延續LPDDR5-5600、LPDDR5X-7500。 Stirx Halo的架構是一樣的,但首次採用chiplet小晶片設計,其中CPU部分有兩組CCD,共計最多16核心32線程、16MB二級緩存、32MB三級緩存。 GPU部分竟然會有20組WGP也就是40組CU單元,要知道RX 7600 XT也不過是32組CU,也就是說它足以媲美主流獨立顯卡。 當然我們知道,核顯的性能發揮受制於緩存、內存的配合,以及功耗的釋放。 Stirx Halo不但會將內存頻率提高到LPDDR5X-8000,還會增加特別的32MB MALL緩存,類似現在顯卡里的Infinity Cache無限緩存,能減少GPU對系統內存的依賴,更充分地釋放性能。 有主板廠商透露,Stirx Halo GPU性能甚至可以媲美筆記本上的RTX 4060 Laptop! 其他方面,NPU算力進一步提高至最多60TOPS,PCIe...

AMD Zen5移動版第一次跑分 12核心只需28W

快科技4月25日消息,相信大家都非常期待,不過首發新架構的將是移動版Strix Point,快則今年中就登場,預計命名為銳龍9050系列。 現在,GeekBench 6測試資料庫里第一次出現了Strix Point,產品編碼識別為100-000000994-14_N,並且隸屬於Fmily 26 Model 32系列,實錘了自己的身份。 有趣的是,幾乎同時,AMD已經向Linux內核補丁x86/urgent里增加了一系列的Zen5序編號,分為0-15、32-47、64-79、112-127四個部分,目測對應總計64款不同型號。 GeekBench 6里的具體型號自然是沒有的,規格檢測到12核心24線程,是個完整體,頻率自然就很低了,畢竟是工程樣品,標稱最高2.0GHz,實際只能到1.4GHz。 三級緩存會有16MB,熱設計功耗則最低只需28W。 至於是不是Zen5、Zen5c的組合,時看不出來。 分數肯定就好看不到哪裡去了,單核心1217、多核心8016,作為對比銳龍9 7940HS可以跑到1995、11838,銳龍5 8640U則是2000多分、8500多分。 Strix Point還會升級到RDNA3+ GPU架構,最多16個單元,NPU AI引擎架構則升級到XDNA 2,算力是目前的三倍。 再往後的頂級移動端APU Strix Halo,將進一步升級到40個單元的GPU。 來源:快科技

銳龍9000就它了 AMD Zen5銳龍桌面版已無懸念

快科技4月25日消息,技嘉今天宣布,為旗下X670、B650、A620 AM5主板發放新版本BIOS,支持即將發布的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也就是Zen5架構的桌面版,再次實錘了命名。 之所以說再次,是因為AMD之前官方更新的晶片組驅動中, 技嘉也是華碩、微星之後,第三家做好迎接新銳龍准備的主板廠商,微代碼版本同樣為AGESA 1.1.7.0。 發布時間依然沒有明確說法,極大機率會在台北電腦展上有所宣布,年底前正式發布上市,有可能在第四季度。 至於為什麼叫銳龍9000系列,是因為AMD處理器現在按照年份劃分體系,和工藝、架構、技術、平台都沒關系,比如2022年的都是7000系列,2023年的都是8000系列,2024年的就都是9000系列。 來源:快科技

i9-14900K終於穩定了 代價是性能損失近10%

快科技4月22日消息,Intel 13/14代酷睿i9/i7系列近來頻發出現不穩定現象,要麼遊戲崩潰,要麼日常藍屏死機,為此華碩為代表的主板廠商開始發放新BIOS,引入了一個來限制處理器功耗,保證穩定性。 華碩將這個功能放在了多核心增強(ASUS MultiCore Enhancement)選項中,選擇禁用(Disabled)就是它了,會改用Intel推薦的保守設定,PL2功耗會從代表無限的4095W(或者4096W)調整為253W,也就是和PL1保持一致。 同時,它還會為Intel SVID加上一個保護屏障(Safe Guard),也就是控制CPU處理器的串行電壓,避免加的太高。 這樣不可避免地會損失性能,HardwareLuxx就用i9-14900K實測了一番,包括多個基準跑分和遊戲項目。 測試中,PL1功耗始終保持在253W,PL2功耗分別是4095W、253W。 結果,平均損失了大約8-9%,非常明顯,具體包括: CineBench R23單核心損失1%、多核心損失9%,Blender損失8%,Y-Cruncher多核心損失11%,《F1 2023》/《古墓麗影陰影》/《星空》損失8%。 只有《控制》這一款遊戲基本沒變化。 同時,功耗從原本的316W被壓到了253W,幅度達20%,絲毫不敢越界,而且核心溫度從101℃降至89℃,核心電壓從1.236V降至1.229V,供電電流從214A降至195A。 總之,Intel和主板廠商這次是通過“自殘”的方式保證了穩定性,後續我們也會繼續保持關注。 來源:快科技

只要2599元 Intel筆記本旗艦i9-13980HX搬上桌面:史上最強mATX小板

快科技4月22日消息,這兩年出現了不少集成Intel、AMD筆記本移動處理器的桌面主板,深圳爾英(Erying)更是首次將Intel 13代酷睿HX系列放在了mATX小主板之上,標準的244 x 244毫米尺寸。 新板子隸屬於PoleStar極星系列,別看面積不大,配置卻相當彪悍,比如10相供電電路和一體式散熱裝甲、四個4針風扇插針,可控制多達16個風扇,CPU處理器也覆蓋了一體式VC均熱板,功耗再高也不怕爆表。 處理器有多達八款不同型號可選,分別是:i5-13450HX、i5-13500HX、i7-13650HX、i7-13700HX、i7-13850HX、i9-13900HX、i9-13950HX、i9-13980HX。 內存首次配備四條插槽,單條最大容量48GB,合計系統容量可達192GB,而且在基礎頻率4800MHz之上還支持一鍵XMP 5600MHz。 在此頻率下,內存讀取、寫入、復制帶寬分別超過85GB/、76GB/、77GB/,延遲低於80ns。 擴展插槽有兩條鋁合金包裹的全長PCIe x16,分別支持PCIe 4.0 x16、x4。 存儲有三個M.2,其中兩個支持PCIe 4.0 x4、一個支持PCIe 3.0 x4,都支持2280規格,還有四個SATA 6Gbps。 接口方面有兩個HDMI、一個DisplayPort,最高支持4K240,以及一個USB-C 10Gbps、四個USB 3.2 5Gbps、兩個USB 2.0,當然也少不了RJ-45有線網口、Wi-Fi無線接口、三個3.5mm音頻接口。 貼心的是,主板設置了故障指示燈、CMOS一鍵還原按鈕、三個5V 3針ARGB燈控插針。 新主板首發型號為i9-13980HX、i7-13700HX,價格分別僅為2599元、1999元。 其中,i9-13980H的出廠默認功耗設定就有150W,還開放超頻,這里大核、小核分別設置在5.6GHz、4.2GHz,功耗開放至200W。 AIDA64 FPU烤機:接近半個小時,溫度穩定在67℃以下。 魯大師:CPU子項分數默頻就有108萬,超頻後突破128萬分,提升18%。 CPU-Z:默頻幾乎持平i9-13900K,超頻後多核接近1.6萬分,幅度達17%。 CineBench 2024:多核分數從不到1700分超至1915分,幅度12.8%,僅次於i9-13900K。 GeekBench 6:單核接近3000分,超過了i9-13900K,多核受制於功耗未能突破20000分。 來源:快科技

6K價位整機不二之選 AMD銳龍7 8700F評測:遊戲、AI全方位戰勝i5-14400F

一、前言:主打OEM市場的處理器 在消費級市場上,無論是桌面零售端,還是移動筆記本端,AMD銳龍處理器的人氣都大大蓋過了Intel酷睿,產品日漸豐盛,銷量也如同坐火箭一般。 不過在台式整機市場,尤其是電商整機領域,Intel以酷睿i5-13400/14400F為代表的處理器的優勢非常明顯,幾乎一直都是壟斷狀態。 OEM整機市場是一塊難啃的骨頭,AMD想要打開局面,必須要有一款足夠優秀的、能夠打動廠家的處理器,銳龍7 8700F/5 8400F正是背負著這樣的使命而來。 本次我們測試的是搭載銳龍7 8700F處理器的龍神遊戲主機。 銳龍7 8700F基於台積電4nm製程工藝,Zen4 CPU架構, 8核心16線程、加速頻率可達5.0GHz、二級緩存8MB、三級緩存16MB,沒有核顯。 你可以把這款處理器看成是砍掉了核顯,同時頻率低了0.1GHz的銳龍7 8700G。 相比於售價2499元的銳龍7 8700G處理器,由於沒有核顯,同時頻率更低,藉此銳龍7 8700F的生產良率大幅度提升,因而OEM廠商能以非常優惠的價格拿到這款產品(與i5-13400/14400F相當)。 可以看出AMD這次決心之大,使用田忌賽馬策略,讓自家的中高端型號去挑戰對手的入門級中端產品,以求在性能上全面戰勝對手。 另外,雖然砍掉了核顯,銳龍7 8700F卻依舊保留了NPU加速單元,為廣大用戶解鎖更多AI功能,提高生產力、效能和高級協作。 銳龍7 8700F擁有16TOPS的AI性能算力,無需依賴網絡或雲端即可執行本地AI工作負載。 比如在Windows相機中,作業系統可以直接調用Ryzen AI引擎來識別前景、人物和背景,並進行背景虛化、自動取景和眼神交流,可以有效增強用戶在視頻會議上的體驗。 目前為止,Intel還沒有集成NPU的桌面處理器。 銳龍8000F系列處理器規格參數如下: 來源:快科技

Intel 13/14代酷睿頻繁崩潰 新BIOS救命:性能明顯縮水

快科技4月22日消息,針對的問題,華碩特意發布了新版BIOS,引入了一個名為“Intel基準配置”(Intel Baseline Profile)的新選項。 華碩表示,開啟這個選項,可以將主板的默認設定切換為Intel推薦的出廠設定,涵蓋基本功能、功耗限制等,從而改進在特定遊戲中的穩定性。 相信其他主板廠商也會迅速跟進,發布類似的新BIOS。 近幾個月,大量玩家發現,13/14代酷睿i9甚至是i7處理器頻繁出現崩潰問題,要麼很多虛幻5引擎遊戲無法正常運行(提示顯存不足),要麼在使用幾個月後各種藍屏死機。Intel表示已知曉並進行調查。 根據各方面分析認為,13/14代酷睿i9/i7的頻率、功耗拉得過高,,導致實際功耗太高而崩潰。 比如在遊戲中,崩潰基本都發生在著色器編譯階段,也就是螢幕上看到載入的時候。 根據網友反饋,受影響型號包括i9-14900K/KS/KF、i9-13900K/KS、i7-14700K、i7-13700K等等,尤其是13900K、14900K比較多,可能是因為高端玩家普遍會選擇它倆。 之前的臨時解決方法就是降頻,比如200MHz,就能穩定了。 根據媒體實測,新BIOS提升穩定性的同時,確實付出了大家,就是性能縮水。 比如i9-14900KS,CineBench R23多核心跑分就降低了接近13%,已經不如銳龍9 7950X,全球第一個6.2GHz也失去了意義。 新BIOS 舊BIOS 來源:快科技

美國晶片製造業支棱不起來 全怪一張膜

先給差友們看一張圖。。。 台上站著的,有美國總統拜登,還有英偉達皮衣黃、 AMD 蘇媽、蘋果庫克,等等一眾科技圈大佬。 不過看站位大家都能猜出,那天的主角不是他們,而是最中間的三位台積電核心人物:創始人張忠謀、總裁魏哲家和董事長劉德音。 搞出這麼個罕見名場面的,是2022年年底,台積電美國晶圓代工廠迎來的第一台機器。 而就是這麼一台機器,直接讓拜登激動地說出“晶片製造業回來了”。 對,你沒看錯,美國的晶片製造業,其實是失去過的。。。 一直以來,大家說的美國晶片很強,其實都有個限定詞:晶片設計。除了設計外,還有造晶圓、刻電路、測試、封裝等流程,而後續這些,都屬於晶片製造的范疇。 這麼說吧,從上個世紀開始,他們的半導體製造份額就跟滑滑梯一樣,一路向下。 白宮發布的全球半導體製造份額占比: 除了還在堅持自己造晶片的英特爾外,其他企業像是英偉達、 AMD 啥的,幾乎都在向台積電、三星等討飯吃。 昔日的半導體搖籃,製造業務一丟再丟,背後的原因是啥,這些年也被大夥們分析爛了。 主流的觀點基本就是美蘇冷戰期間,美國為了扶持東亞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晶片技術,結果就被日本偷家超車了。 老美發現打不過,並正值在搞去工業化,更加看重價值鏈最頂端的晶片設計,於是順水推舟來了波產業轉移,覺得能用其他手段當好群主,掌握住晶片霸權就行。 但,製造不好晶片,真的是老美不想嗎?最近彭博社那邊又曝出了個新的細節,或許給出了個答案。說是其實老美一直在想法子,想著讓自家晶片製造產業東山再起。 而在 EUV (極紫外光刻)光刻機,差點讓老美翻盤。。。但卻因為一張膜,讓老美痛失良機。 光刻機大夥兒應該不陌生,就是把電路蝕刻在晶圓上的機器, EUV 算是現在最先進的技術。而在這之前霸榜的,一直都是深紫外( DUV )光刻機。 而美國“最強”的矽谷光刻集團,在造 DUV 光刻機時,一直打不過日本的尼康佳能和荷蘭的 ASML ,於是他們准備另闢蹊徑超車,早早研發 EUV 技術。 早在1997年的時候,美國能源部就和英特爾一起,整了個EUV LLC 聯盟,不僅拉來了三大國家實驗室,甚至把摩托羅拉和 AMD 等企業的科學家們都薅了過來。 萬事俱備,但美國怎麼也沒想到的是,綜合評估之後,發現 EUV 光刻機比 DUV...

AMD Zen5越來越近:AM5 600系主板全都能升級

快科技4月21日消息,AMD Zen5架構的新一代銳龍處理器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繼續使用AM5封裝接口,自然向下兼容現有的AM5 600系列主板,而華碩已經第一個公開提供了全線BIOS更新。 華碩官網上,現有的47款600系列主板都有了新BIOS,打上之後就可以坐等新銳龍。 其中包括:11款X670E、2款X670、3款B650E、22款B650、9款A620。 新BIOS的底層微代碼版本是AGESA 1.1.7.0,隸屬系列也從ComboPi升級到了FireRangePi。 相信接下來,其他主板廠商也會陸續跟上,為旗下600系列主板發布新BIOS。 Zen5桌面版銳龍的發布時間依然不詳,估計會在台北電腦展上有所宣布,第三季度晚些時候甚至第四季度正式發布上市。 來源:快科技

Intel大型神經擬態系統Hala Point集成11.5億神經元:可比人腦快200倍

快科技4月18日消息,Intel正式發布了代號“Hala Point”的新一代大型神經擬態系統,用於類腦AI領域的前沿研究,提升AI的效率和可持續性。 該系統基於,在上代大規模神經擬態研究系統“Pohoiki Springs”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了架構,將神經元容量提高了10倍以上,達到史無前例的11.5億個,大致相當於貓頭鷹或捲尾猴的大腦皮層規模,性能也提高了多達12倍。 Loihi 2處理器早在2021年就已發布,首發採用Intel 4工藝,集成230億個電晶體、六個低功耗x86核心、128個神經形態核心,單顆就有100萬個神經元、1.2億個突觸,是上代規模的8倍,性能也提升了10倍。 Loihi 2應用了眾多類腦計算原理,如異步、基於事件的脈沖神經網絡(SNN)、存算一體不斷變化的稀疏連接,而且神經元之間能夠直接通信,不需要繞過內存。 尤其是在新興的小規模邊緣工作負載上,它實現了效率、速度和適應性數量級的提升。 比如執行AI推理負載和處理優化問題時, Loihi 2的速度比常規CPU和GPU架構快多達50倍,能耗則只有百分之一。 Hala Point系統的形態是一個六機架的數據中心機箱,大小相當於一個微波爐,內置1152顆Loihi 2處理器,共有140544個神經形態處理內核、11.5億個神經元、1280億個突觸,最大功耗僅為2600瓦。 系統內還有2300多顆嵌入式x86處理器,用於輔助計算。 內存帶寬達16PB/(16000TB/),內核間通信帶寬達3.5PB/(3500TB/),晶片間通信帶寬達5TB/,可以每秒處理超過380萬億次的8位突觸運算、超過240萬億次的神經元運算。 Hala Point在主流AI工作負載上的計算效率非常出色,比如運行傳統深度神經網絡時,每秒可完成多達2萬萬億次運算(20PFlops),8位運算的能效比達到了15TOPS/W(每瓦特15萬億次計算),相當於甚至超過了基於GPU、CPU的架構。 在用於仿生脈沖神經網絡模型時,Hala Point能夠以比人腦快20倍的實時速度,運行其全部11.5億個神經元。 尤其是在運行神經元數量較低的情況下,它的速度甚至可比人腦快200倍! 早期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利用稀疏性高達10比1的稀疏連接和事件驅動的活動,Hala Point運行深度神經網絡的能效比可高達15TOPS/W,同時無需對輸入數據進行批處理。 Hala Point系統有望推動多領域AI應用的實時持續學習,比如科學研究、工程、物流、智能城市基礎設施管理、大語言模型、AI助手等等。 來源:快科技

Intel自研AI開發工具:6周晶片設計變幾分鍾

快科技4月17日消息,Intel官方宣布,工程師內部研發了一種新的AI增強工具,可以讓系統級晶片設計師原本需要耗費6個星期才能完成的熱敏傳感器設計,縮短到區區幾分鍾。 在晶片電路設計中,工程師一般會參考歷史數據,確定熱感應器在CPU處理器中的安放位置,還會根據經驗,判斷熱點容易出現的區域。 這是一個復雜的流程,需要進行各種測試,包括模擬工作負載、傳感器位置優化等等,經常需要重新開始整個步驟,而且一次只能研究一兩個工作負載。 Intel客戶端計算事業部高級首席工程師、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架構師Olena Zhu博士領銜增強智能團隊開發的這款AI工具,可以幫助系統架構師將數千個變量納入未來的晶片設計中,包括精確分析激活CPU核心、I/O和其他系統功能的復雜並發工作負載,從而精準地確定熱點的位置,並放置對應的熱敏傳感器。 這款工具解決了這些需要靠推測進行的工作。工程師只需輸入邊界條件,它就可以處理數千個變量,幾分鍾內就返回理想的設計建議。 最新發布的酷睿Ultra Meteor Lake處理器的設計工作就使用了該工具,未來的客戶端處理器,比如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的Lunar Lake,以及後續產品,都會繼續用它。 Intel客戶端計算事業部高級首席工程師、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架構師Olena Zhu博士 此外,Olena Zhu博士和其團隊成員首席工程師、AI解決方案架構師Ivy Zhu還開發了一個能快速識別關鍵熱工作負荷的配套工具。 他們基於少數工作負載的模擬或測量結果訓練AI模型,然後使用這些模型預測Intel尚未進行模擬或測量的其他工作負載。 Intel客戶端計算事業部增強智能團隊的在AI方面的其他進展還有: ● 對於高速I/O的快速准確信號完整性分析工具,設計時長從幾個月縮短至1個小時。Intel是業界首個採用此技術的公司,已經為多代晶片的設計提供支持。 ● 基於AI的自動故障分析工具,用於高速I/O設計,2020年就已部署,設計效率已提升60%。 ● 增強型智能工具AI Assist,能夠使用AI模型自動確定不同平台的定製超頻值,將超頻所需的准備時間從幾天減少到1分鍾。14代酷睿已提供該工具。 ● 基於AI的自動化矽片版圖設計優化器,已納入Intel SoC設計流程。 ● 一種智能采樣工具,可以幫助動力和性能工程師處理智能設計實驗,測試用例數量減少40%。 ● 一種用戶交互工具構建的AI模型,可以預測架構方案的性能,並幫助解決CPU設計的平衡問題。 ● 一種自動放置微型電路板組件的新方式,將循環時間從幾天縮短至幾個小時。 此外,Intel工程團隊還利用內部開發的AI算法,成功將單個處理器的測試時間減少了50%。 不過Intel強調,盡管這些工具都非常有用,不會或者很少出現任何錯誤,但是增強智能在短期內並不會取代真正的工程師。 Intel增強智能團隊成員Mark Gallina、Olena Zhu、Michael Frederick在俄勒岡州希爾斯伯勒的Intel客戶端計算事業部實驗室 來源:快科技

無核顯更具性價比 銳龍7 8700F圖賞

快科技4月17日消息,AMD帶來了兩款全新的桌面處理器:銳龍7 8700F和銳龍5 8400F。 現在銳龍7 8700F已經來到我們評測室,下面為大家帶來圖賞。 銳龍7 8700F採用了基於Zen 4架構,保持了銳龍7 8700G的8核心16線程、8MB二級緩存、16MB三級緩存以及65W熱設計功耗等特性。 作為“F”後綴的處理器,銳龍7 8700F砍掉了Radeon 780M核顯,當然搭配更強大的獨立顯卡,沒有核顯影響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銳龍7 8700F沒有集成顯示單元卻有NPU加持,即Ryzen AI獨立引擎,為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而且AMD Ryzen AI具備可升級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和AI的發展,將會不斷的推出新的AI功能模型,可以在雲端和在本地客戶端設備版接收和於理人工智慧工作任務。 來源:快科技

占比達89% 俄羅斯晶片全靠中國活著了

俄烏沖突以來,西方世界持續封鎖俄羅斯,台灣企業也不能把晶片賣給俄羅斯,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根據美國研究機構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最新報告,中國供應商(不含台灣)已經占據了俄羅斯晶片市場的足足89%! 其他供應商分布國你可能想不到:泰國3%、土耳其2%、馬爾地夫2%、阿聯1%。 至於這些非科技大國哪裡來的晶片,咱就不早知道啦。 不過,俄羅斯確實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購買晶片花的錢更多了。 2019年的時候,俄羅斯進口了1895公斤的晶片,平均每公斤1581美元。 2021年,進口總量增加到2522公斤,單價降至1411美元。 但是到了2023年,進口總量略降至2320公斤,單價卻翻番飆升至2730美元。 另外,俄羅斯本土晶片製造雖然還很落後,比如,但也在努力嘗試,並通過各種渠道進口晶圓等材料以及設備。 晶圓等材料方面,中國和香港供應商依然占據了俄羅斯進口交易的絕大部分,台灣也依然有相當一部分,甚至美國也在偷偷賣。 其他還有韓國、土耳其、馬來西亞、義大利、立陶宛等。 來源:快科技

13/14代酷睿i9頻繁崩潰、藍屏 可能4096W功耗設定惹的禍

快科技4月13日消息,最近兩個月以來,世界各地的很多玩家在使用13/14代酷睿玩遊戲的時候,,甚至日常使用也往往在正常的幾個月後各種藍屏死機。 看到顯存不足,首先懷疑的肯定是顯卡,但是NVIDIA方面明確指出,這些問題都和顯卡沒有關系,建議玩家去找Intel反饋問題。 不少玩家反復試驗後發現,把處理器頻率降低一些就好了,看起來是13/14代酷睿i9功耗過高所致。 Intel方面倒是很誠實,一位工程師Thomas Hannaford就確認,已經知曉此問題,正在進行調查,遇到問題的玩家可以隨時聯系Intel的客服。 Red Game Tools研究後指出,NVIDIA顯卡確實是無辜的,因為大多數問題出現在使用虛幻引擎的遊戲中,確切地說是Shader解壓環節,主要有CPU處理器負責執行,但是遊戲卻錯誤地給出了顯存不足的提示。 Tom's Hardware則報導稱,問題的根源應該這些年來,幾乎所有的Intel平台高端主板都把處理器功耗限制設定在4096W,甚至是無限。 這屬於一種偷懶的做法,以前一直相安無事,但是因為13/14代酷睿i9的功耗偏高,終於出問題了。 事實上按照Intel的規范,大部分處理器的功耗限制都在200W之下。 所以,刷個BIOS就好了? 來源:快科技

真短命鬼 Intel 13代酷睿K系列盒裝這就淘汰了

快科技4月12日消息,14代酷睿發布也沒多久,13代酷睿就開始了淘汰進程,第一批是盒裝版的K系列可超頻版。 根據Intel發布的通知,i5-13600K/KF、i7-13700K/KF、i9-13900K/KF/KS的盒裝版本都已進入停產退市進程,5月24日之後就不再接受新訂單,已下單的也不能取消、不能退回,6月28日就不再出貨。 不到兩個月就走完整個流程,相比經常需要一兩年來說實在是太快了。 當然了,這些產品還會繼續銷售一段時間,而且散片還會賣很久。 事實上,12代酷睿K系列現在依然能買到。 至於為何如此急著退役13代酷睿K系列,可能是14代酷睿K系列和它太像了,只是頻率差異而已。 來源:快科技

谷歌發布自研Arm伺服器CPU:相比x86性能高50%、能效高60%

當地時間4月9日,在谷歌舉行的“Cloud Next 2024”大會上,谷歌首度公開了其專為數據中心設計的首款自研Arm構架CPU——Axion。 早在2023年2月就有傳言稱,谷歌正在開發兩種不同的 Arm 伺服器 CPU。 其中一款代號為“Maple”,基於 Marvell 的技術,並且可能基於命運多舛的“Triton”ThunderX3及其後繼產品 ThunderX4。 第二個項目代號為“Cypress”,由以色列的谷歌團隊設計。 據The next platform報導稱,Maple 和 Cypress 都是由 Uri Frank 領導研發的,Uri Frank 於 2021 年 3 月從英特爾加入谷歌,成為伺服器晶片設計副總裁。 Frank 在英特爾工作了超過兩年半的時間,擔任工程和管理職務,最終負責許多個人電腦核心晶片的設計。 谷歌...

Intel今年又要換新接口LGA1851 它長這樣子

快科技4月12日消息,Intel日前發布了,代號Meteor Lake-PS,但不是給消費市場用的,而是面向嵌入式和邊緣計算。 事實上,Intel最初規劃了Meteor Lake的桌面版本,接口就是這個LGA1851,只可惜性能不爭氣,只能委身於輕薄本。 iBASE展示了針對嵌入式酷睿Ultra設計的一款主板,讓我們看到了LGA1851的真容,整體尺寸其實和12/13/14代酷睿的LGA1700一模一樣,只是針腳更密集了。 有趣的是,iBASE將處理器的名稱標注為14代酷睿Ultra,這說明Intel最初確實准備把Meteor Lake就叫做14代酷睿的,只是計劃不如變化。 Intel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新一代Arrow Lake、Lunar Lake,後者只有超低功耗移動版,前者終於有桌面版,接口就是LGA1851。 只是不知道,這個接口能用幾代產品? 來源:快科技

就叫銳龍9000 AMD Zen5快馬加鞭趕來:主板驅動已支持

快科技4月11日消息,AMD Zen5架構的銳龍處理器越來越近,各方面准備工作也在快速推進中,甚至連主板晶片組驅動都提前加入了支持。 在此之前,、里都出現了Zen5架構的身影。 如今在AMD X670E晶片組的6.03.19.217新版驅動中,除了銳龍6000、7040、8000、7736系列處理器,還出現了銳龍9000系列,當然就是Zen5! 現在的Zen4系列桌面處理器叫銳龍7000系列,為什麼下一代就成了銳龍9000系列? 這是因為AMD又雙叒叕改變了命名規則: 最早是按照年份劃分代際,後來改成了按照架構區分,去年又回到了年份命名法,2023年的都屬於8000系列,2024年的就都是9000系列。 估計在一個多月後的台北電腦展上,AMD會放出一些銳龍9000系列的消息,而正式發布最快也得到秋天,甚至是第四季度。 銳龍9000樣品真身 來源:快科技

AMD發布兩款銳龍8000F處理器:沒有核顯、僅供OEM

快科技4月10日消息,AMD今天低調發布了銳龍8000系列處理器的兩款新品,分別叫銳龍7 8700F、銳龍5 8400F,帶上F後綴就意味著沒有核顯,一如上代的銳龍5 7500F。 它們倆來自於年初發布的銳龍8000G APU,也就是移動端的銳龍7040/8040系列,均基於4nm工藝、Zen4 CPU架構、RDNA3 GPU架構,接口還是AM5。 銳龍7 8700F就是銳龍7 8700G的變種,同樣8核心16線程、8MB二級緩存、16MB三級緩存、65W熱設計功耗,不過失去了Radeon 780M核顯,核心頻率從4.2-5.1GHz略微降至4.1-5.0GHz。 銳龍5 8400F則衍生自銳龍5 8500G,同樣是6核心12線程、6MB二級緩存、16MB三級緩存、65W熱設計功耗,不過沒有了Radeon 740M核顯,核心頻率則變化比較大,加速頻率從5.0GHz降至4.7GHz,基準頻率反而從3.5GHz提高到了4.2GHz。 值得一提的是,銳龍7 8700F同樣保留了NPU單元,也就是配備Ryzen AI獨立引擎,銳龍5 8400F就沒有了。 這兩款處理器雖然是,但並非中國市場特供。 至少暫時,它倆不開放給零售市場,而是僅供渠道OEM。 來源:快科技

Intel二代酷睿Ultra Lunar Lake AI算力破100萬億次:AMD Zen5虎視眈眈

快科技4月10日消息,Intel Vision 2024創新大會上,CEO帕特·基辛格再次披露了下一代超低功耗處理器Lunar Lake,將命名為酷睿Ultra 200V系列,AI算力將實現一次飛躍。 Intel聲稱,Lunar Lake處理器的AI算力將超過100TOPS(100萬億次每秒),是現有Meteor Lake處理器的足足三倍! 其中,單單是NPU單元就可以提供大約45TOPS的算力,是目前的多達四倍,自己即可滿足微軟定義下一代AI PC的需求。 另外,Lunar Lake CPU算力大約為5TOPS,基本不變,GPU算力則是最高的約為50TOPS,提升接近1.8倍。 競品方面,高通驍龍X Elite總算力為75TOPS,是現有產品最高的,其中NPU就提供45TOPS,也就是和Lunar Lake處於同一水平。 AMD的銳龍7040系列(Phoenix)總算力33TOPS,NPU算力10TOPS,銳龍8040系列(Hawk Point)作為簡單升級版,總算力來到39TOPS,NPU算力提升為16TOPS。 下一代的Strix Point將實現一次跨越,NPU部分算力提升3倍達到48TOPS,從而超越Lunar Lake,但是CPU、GPU部分不詳,顧及整體超越100TOPS也沒有太大難度,畢竟會升級到Zen5 CPU架構、RDNA3+ GPU架構。 Lunar Lake已經多次曝光,目前信息顯示、全新CPU/GPU架構,最多4P+4E 8核心8線程(不支持超線程)、8個Xe-LPG架構核顯核心,還會整合封裝內存,功耗級別8W、30W。 型號命名將是酷睿Ultra 200V系列,。 來源:快科技

Intel宣布全新至強6:E核、P核兵分兩路

快科技4月10日消息,Intel Vision 2024產業創新大會上,Intel宣布面向數據中心、雲和邊緣的下一代至強處理器品牌煥新,升級為“至強6”(Xeon 6),此前代號Sierra Forest、Granite Rapids。 2017年,Intel發布了第一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代號Skylake),2023年年初和年底,先後帶來了第四代Sapphire Rapids、第五代Emerald Rapids。 按照慣例,Sierra Forest、Granite Rapids應該命名為第六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但隨著行業需求和產品技術本身的變化,Intel將其更名為至強6,也更加簡潔。 至強6 Sierra Forest堪稱至強處理器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變革,首次採用純能效核(E核)設計,最多可以做到288核心288線程。 它重點針對效率進行優化,適合高密度、可擴展的工作負載。 按照官方說法,相比第二代至強,Sierra Forest可以帶來2.4倍的能效提升,機架密度則可以提高2.7倍。 客戶能夠以接近3:1的比例替換升級舊系統,從而大幅降低功耗,機架數量從200個減少到72個每年能節省100萬瓦能耗,足夠1300多戶家庭使用一整年。 至強6 Granite Rapids則是傳統的純性能核(P核)設計,重點針對性能優化,適合計算密集型、AI負載。 它將新增加對MXFP4數據格式的軟體支持,能夠運行700億參數的Llama 2大模型,對比四代至強能將令牌延遲縮短最多6.5倍。 Sierra Forest將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發布,Granite Rapids緊隨其後登場。 另外,Intel確認將在今年內推出代號Lunar Lake的下一代酷睿Ultra客戶端處理器,CPU+GPU+NPU平台算力超過100TOPS,其中NPU單元算力超過46TOPS,從而支持更強大的新一代AI PC。 2024年內,基於酷睿Ultra處理器的消費級和商用終端產品將超過230款,100多家ISV軟體廠商將針對酷睿Ultra處理器開發300多項專屬的AI加速功能。 Intel預計到2025年底,將出貨超過1億顆具備AI加速功能的處理器。 來源:快科技

酷睿Ultra離開筆記本 第一次獨立接口LGA1851、功耗最低12W

快科技4月9日消息,Intel原計劃在Meteor Lake也就是酷睿Ultra這代產品上更換新的封裝接口LGA1851,但因為性能不濟而取消了桌面版,僅用於輕薄筆記本,但沒想到,獨立接口版本還是來了,只是並非針對消費級台式機市場。 Intel低調發布了“Meteor Lake-PS”,採用獨立的LGA1851接口,尺寸45 x 37.5毫米,和12/13/14代的LGA1700完全相同。 這次主要面向邊緣計算領域,或者說嵌入式市場,不會單獨銷售,而且要到第四季度才會供貨,到時候下一代Arrow Lake的桌面版都會出來了,接口也是LGA1851。 Meteor Lake-PS在架構和技術特性上沒啥明顯區別,還是Intel 4製造工藝,CPU部分最多6個多線程P核、8個單線程E核、2個超低功耗LPE核,銳炫核顯最多8個Xe核心。 支持DDR5-5600內存、20條PCIe 4.0通道、四個雷電4/USB-C接口、HDMI 2.1/DisplayPort 2.1顯示輸出、Wi-Fi 6E/藍牙5.3,等等。 具體型號一共九款,還是都叫做酷睿Ultra系列,但是沒有頂級的酷睿Ultra 9,反倒是增加了入門級的酷睿Ultra 3。 其中,HL系列默認基礎功耗45W,可上調至65W、下調至20W,主要在於P核基準頻率不同。 酷睿Ultra 7 165H:6+8+2 16核心22線程,三級緩存24MB,P/E核最高頻率5.0/3.8GHz,核顯單元128個、頻率2.3GHz,支持vPro。 酷睿Ultra 7 155HL:P核頻率降至4.8GHz,核顯頻率降至2.25GHz,不支持vPro。 酷睿Ultra 5 135HL:4+8+2 14核心18線程,三級緩存18MB,P/E核最高頻率4.6/3.6GHz,核顯頻率2.2GHz,支持vPro。 酷睿Ultra 5 125HL:P核頻率降至4.5GHz,核顯減至112單元、2.25GHz頻率,不支持vPro。 UL系列默認基礎功耗15W,最高28W、最低12W,也是P核基準頻率不同。 酷睿Ultra...

13/14代酷睿i9頻繁崩潰、藍屏 降頻之後居然就好了

快科技4月9日消息,據韓國媒體報導,最近大量玩家集中反應,使用13/14代酷睿i9系列處理器玩《鐵拳8》等遊戲,會集中出現崩潰的問題,Intel已經開始進行調查。 從2月底開始,陸續有很多人在玩《鐵拳8》的時候被提示顯存不足,然後遊戲突然強行關閉。 這種提示首先讓人懷疑顯卡支持或兼容問題,但即便大顯存高端顯卡也會如此,而且幾乎都是在13/14代酷睿i9平台上遇到的。 事實上,《鐵拳8》並不是唯一出問題的,《最終決戰》、《戰地2042》、《遺跡2》、《墮落之王》、《霍格沃茨之遺》、《地平線》、《遠界》、《守望先鋒2》、《P的謊言》等也都有類似現象,它們大多都是基於虛幻引擎。 處理器涉及i9-14900K、i9-14900KF、i9-13900K等高端型號,甚至6.2GHz創紀錄頻率的最新款i9-14900KS也存在,有人還報告i7-14700K同樣存在。 除了遊戲崩潰,很多玩家反應,這些處理器在頭幾個月一切正常,然後就頻繁系統崩潰、死機、藍屏,重裝系統也沒用,甚至重裝的過程中也會藍屏。 有的店家透露,每天都會有10個左右的客人要求更換處理器。 經過摸索,有人找到了一種臨時解決方法,那就是通過Intel XTU官方超頻工具,將P核性能核心的頻率拉下來,比如倍頻55x降到53x,就正常了。 因此猜測,可能是這兩代i9把頻率和電壓拉得太高,長時間運行就無法保證穩定了。 來源:快科技

AMD Zen5性能暴漲40%的秘密:獨享AVX-512指令集大升級

快科技4月8日消息,之前有說法稱,,相當不可思議,而根據MLID的最新說法,其中的秘密應該來自AVX-512指令集。 AVX-512指令集原本是Intel的獨門秘籍,AMD Zen4架構開始支持,包括消費級的銳龍、數據中心級的霄龍,而尷尬的是,Intel因為使用大小核架構設計,下一代的Arrow Lake、Lunar Lake很大機率不再支持AVX-512(也沒有超線程),反倒成了AMD獨享。 Zen4架構的AVX-512指令集是通過兩個256位FPU浮點單元來組合執行的,可以更靈活一些,功耗也更低,但性能達不到極致。 Zen5架構將會引入512位FPU單元,可以直接執行AVX-512,性能更強,也可高效執行VNNI等指令,更有利於提升AI表現。 為此,Zen5架構也會在其他方面升級配合,方便餵給FPU單元足夠的數據和指令。 比如增大一級緩存DTLB,一級數據緩存容量從32KB增大到48KB,比如載入存儲隊列加寬,比如FPU MADD延遲縮短一個時鍾周期,等等。 此外,Zen5架構的整數執行流水線也會從8條增加到10條。 不過,二級緩存容量保持不變,每核心還是1MB。 來源:快科技

單核提升超40% AMD Zen5銳龍9000真身第一次出現

快科技4月8日消息,AMD Zen5架構的銳龍9000系列桌面處理器(代號Granite Ridge)越來越近了,現在第一次看到了真身,當然和現有的銳龍8000系列長得一模一樣,還是個“八爪魚”。 當然它還是工程樣品,表面上可以看到PON編號為100-000001290-11,封裝地馬來西亞。 接口理論上還是AM5,但是,不知道這次會不會直接換裝。 至於具體規格,據說是8核心16線程,頻率不詳(樣品的知道了也沒意義),熱設計功耗105W,而最高還會是16核心32線程,熱設計功耗則會提高到170W。 有趣的是,這個OPN編號早在去年6月份就曾出現在分布式計算項目einstein@home,確實顯示有16個邏輯核心,繼續集成簡單的GPU。 靠譜曝料高手“Kepler_L2”之前說過,SPEC基準測試中, 來源:快科技

一體機的天花板:128 CPU核心、28416 GPU核心

快科技4月7日消息,受各方面限制,一體機的性能普遍較弱,但是醫療成像創業公司Alafia AI徹底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他們推出的這台一體機工作站“Alafia Aivas SuperWorkstation”直接捅破了天花板。 該機採用了一顆Ampere Altra處理器,Arm架構,128核心,主頻3.0GHz,搭配兩塊顯卡,比如RTX 4000/A3000,最多28416個GPU核心。 其他還有最多2TB DDR4內存、8TB固態硬碟,以及一塊360nits亮度的4K觸控螢幕。 對於為何選擇Ampere處理器,Alafia AI解釋說醫療成像屬於CPU密集型應用,而且會同時運行大量任務。 目前,這台機器主要面向開發者,二季度內出貨,預計四季度完成生態整合。 至於價格,暫時沒說,但如此超高配置,如此行業專用,盡情想像吧。 來源:快科技

驍龍X Elite秒天秒地秒空氣 Intel、AMD、蘋果都打不過

快科技4月7日消息,高通最近在紐約舉辦了一場媒體會,讓大家再次體驗了一把驍龍X Elite筆記本的參考設計,並給出了最新的官方性能數據, 高通這次給出了三種不同配置,其中驍龍X Elite處理器有兩款X180100 3.4GHz、X1E8400 3.8GHz,都是12核心,前者搭配有16/32GB兩種內存,後者則是64GB。 可惜,跑分還是只能在高通設置好的環境裡,使用規定的項目進行測試,官方還給出了參考分數,和去年的差不多。 高通給出的一組最新幻燈片,倒是讓人大開眼界: 多線程性能領先蘋果M3超過了28%,但沒有提及單線程性能、GPU性能,也沒有對比M3 Pro、M3 Max。 按照慣例,不說的……你懂的。 對比酷睿Ultra 7 165H,號稱同等功耗下單線程、多線程性能分別領先54%、52%,同等性能下功耗分別低65%、60%。 銳龍9 7940HS成了背景板,當然也是完全超越,尤其是高功耗釋放下的多線程性能被指較弱。 對比旗艦級的酷睿Ultra 9 185H,號稱同等功耗下單線程、多線程性能分別領先41%、36%,同等性能下功耗分別低65%、58%。 同時可以看到,酷睿Ultra 9 185H的功耗釋放空間更大,性能也可以因此達到更高的水平。 GPU方面,對比酷睿Ultra集成的銳炫核顯,號稱同等功耗下性能領先36%,同等性能下功耗低50%。 不過詭異的是,銳龍9 7940HS里集成的核顯780M,性能曲線比酷睿Ultra低得多。 此外,高通還聲稱,驍龍X Elite將會帶來突破性的電池續航,Office 365辦公應用場景下領先最多40%,視頻電話會議場景下領先超過100%,但沒有給出更具體的數據。 所以,你信嗎? 來源:快科技

第二代酷睿Ultra 5 234V第一次露面 超線程真的飛了

快科技4月7日消息,Intel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高性能的Arrow Lake、低功耗的Lunar Lake,理論上應該都會隸屬於第二代酷睿Ultra,現在第一次看到了新的型號命名,很別致。 Intel開發文檔中出現了一款“酷睿Ultra 5 234V”,就隸屬於Lunar Lake(LNL)。 smpboot: CPU0: Intel(R) Core(TM) Ultra 5 234V 2.10GHz (family: 0x6, model: 0xbd, stepping: 0x1) 事實上據說Lunar Lake全系列都會掛著V的後綴,Arrow Lake系列則繼續使用H、HX、U。 檢測信息顯示,酷睿Ultra 5 234V有8核心8線程,是的確實沒有超線程,基準頻率2.1GHz,最高加速頻率3.1GHz,畢竟是樣品,頻率並非最終規格,功耗也不清楚——據說有8W、30W兩個檔次。 另外可以確認,核顯確實是Xe2架構。 事實上,第二代的酷睿Ultra 200系列不僅有全新的Arrow...

AMD AM5+接口突然冒出 Zen5難道改用它

快科技4月7日消息,Zen4架構的銳龍7000系列誕生之際,AMD終於放棄使用多年的AM4接口,改成了全新的AM5,並保證一樣會很長壽,至少用到2026年,但現在突然冒出來一個AM5+。 常用於分析AMD/Intel處理器微代碼文件的工具MC Extractor在最新v1.101.1版本的更新日誌中提到,增加了對AMD AM5+接口自動數據大小的檢測,同時調整了AM5+接口的微代碼樣式。 同時,更新日誌中還有一條,增加了對AMD CPUID 00B40F40/00B40F00微代碼檢測的支持,推測對應Zen5架構的新一代桌面版Granite Ridge、移動版Fire Range。 這麼來說,代號Granite Ridge的銳龍9000系列難道就會使用AM5+?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AM5+這個說法,顯然是AM5的升級版,但詳細情況不明。 猜測它可能會啟用一些備用針腳,支持一些新的特性,比如不同的電壓、供電、PCIe通道拆分、USB4 v2、DisplayPort UHBR20,等等。 不過,極大機率上,AM5+、AM5會保持互相兼容(至少向下兼容),處理器和主板可以通用,但是新舊搭配會無法使用一些新特性。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AM5+是為未來准備的,至少2026年的Zen 6才會啟用。 來源:快科技

發誓反超台積電 Intel 18A 2026年才能大規模量產

快科技4月4日消息,這些年,Intel在製程工藝上非常激進,正在推進7、4、3、20A、18A組成的“四年五代節點”,還公布了未來的14A,也就是1.4nm。 20A工藝相當於2nm級別,2022年下半年就在實驗室完成了IP測試晶圓,今年量產上市,首發產品是Arrow Lake,預計命名為二代酷睿Ultra。 它首次引入RibbonFET環繞式電晶體、PowerVia背部供電,能效比提升最多15%。 至於18A工藝,也就是1.8nm級別,將會首次大規模引入新一代EUV極紫外光刻,繼續優化Ribbon電晶體,再次提升10%的能效比。 它也在2022年就完成了初步測試,將是Intel對外代工的主力,也是Intel反超台積電的關鍵點。 Intel CEO帕特·基辛格最新表示,基於18A工藝的第一款客戶端產品Panther Lake、第一款伺服器產品Clearwater Forest,將在2025年開始投產,而大規模量產則要等到2026年。 這兩款產品都早已出現在路線圖上,但細節上未公開,只知道Clearwater Forest將是第二代基於純E核的至強,架構代號Darkmont,而第一代的Sierra Forest今年上半年登場,最多288核心288線程。 基辛格指出,Intel 2025年的晶圓生產主力還是Intel 10/7工藝,2025年開始上量Intel 3,並有小批量的Intel 18A,然後在2026年就會大規模出貨Intel 18A。 至於Intel 14A,具體投產節點仍未公布,看起來應該能在2026年落地。 來源:快科技

AMD發布銳龍嵌入式8000處理器:第一次有了真正的AI

快科技4月3日消息,AMD今天正式發布了銳龍嵌入式8000系列處理器,第一次為嵌入式領域帶來了NPU單元和AIGC功能。 銳龍嵌入式8000其實就是移動版銳龍8040系列的翻版,依然都是Zen4 CPU架構、RNDA3 GPU架構、XDNA NPU架構的組合,4nm製造工藝。 型號編號都一模一樣,分別叫做8845HS、8840U、8645HS、8640U,只是前綴多了嵌入式倆字,而且不分9/7/5系列。 具體參數不再贅述,核心規格大差不差,只是部分型號的頻率略有100MHz左右的微調,比如8645HS降到了5.9GHz,8640U則提高到了5.0GHz,另外都加入了ECC內存支持。 銳龍嵌入式8000也可提供最高39TOPS的算力,其中NPU部分可提供最高16TOPS。 至於說NPU AI能給嵌入式應用帶來什麼變化,其實還是相當廣泛的,諸如計算視覺、機器人、工業自動化等等。 舉例來說,AI可以幫助機器人完成實時路徑規劃,適應動態變化環境。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AI可以讓智能邊緣設備執行復雜分析和決策,無需依賴雲端連接,就能實時監控、預知維護、自動控制,從而大大提升運營效率、減少宕機時間。 來源:快科技

X670主板已准備好支持Zen5:將命名為9000系列

快科技4月3日消息,AMD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基於Zen5架構的銳龍處理器,其中移動版有Strix Point、Stirx Halo、Fire Range等三個版本,桌面版代號Granite Ridge,主板支持已經提前開始了。 華碩最近為ROG CROSSHAIR、ROG STRIX X670E等主板放出了新版固件BIOS,基於新版微代碼AGESA 1.1.7.0,除了支持256GB DDR5系統內存容量,還特別加入了“1170-FireRange-Pi”。 估計是華碩把代號搞錯了,直接寫上了移動版,其實應該是Granite Ridge,對應CPUID 00B40Fxx。 這也是主板行業的慣例了,比如銳龍8000G APU發布前五個月,第一批主板BIOS支持就已經到位。 這麼推算,Granite Ridge系列應該會在第三季度或者第四季度初發布,而按照AMD的命名體系,應該叫做銳龍9000系列。 Zen5架構將會是一次全新的設計,改進幅度極大,遠遠超過Zen3/4,性能提升自然不容小覷。 根據靠譜曝料高手“Kepler_L2”的最新說法,SPEC基準測試中,Zen5架構相比於Zen4的單核性能提升可超過40%。 來源:快科技

AMD發布Zen3+架構銳龍7035H系列新品:第一次失去GPU核顯

快科技4月1日消息,AMD的銳龍7035H系列處理器近日低調增加了幾款新品,最大特點是首次屏蔽了GPU核顯,不再是APU。 銳龍7035H系列代號Rembrandt Refresh,其實就是銳龍6000H系列的升級版,架構還是上一代的Zen3+,此前已有銳龍7 7735H/HS、銳龍5 7535H/HS四款型號。 新增加的也是四款,分別是銳龍7 7435H/HS、銳龍5 7235H/HS,相比已有型號直白地說就是降級閹割版。 銳龍7 7435H/HS還是8核心16線程、35-54W熱設計功耗,核心頻率從3.2-4.75GHz降低到了3.1-4.5GHz,Radeon 680M核顯沒有了。 銳龍5 7235H/HS變化就更大了,都從6核心12線程降到了4核心8線程,核心頻率也從3.3-4.55GHz降低到3.2-4.2GHz,Radeon 660M核顯自然也沒了,但是熱設計功耗仍然是35-54W。 以上型號中,H結尾的都是中國大陸市場特供,其他地區不存在。 失去核顯之後,這些處理器就只能用在高性能的筆記本中,必須搭配獨立顯卡。 來源:快科技

俄羅斯自主晶片嚴重受挫:超過50%的都是廢片

據俄羅斯媒體Vedmosit近日報導,俄羅斯自主晶片企業貝加爾電子(Baikal Electronics)在受到西方制裁之後舉步維艱,其封裝的處理器良品率只有不到50%。 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貝加爾電子)超過一半的晶片都是瑕疵品,原因一是相關設備還需要正確調校,二是晶片封裝工人技能不足。” 消息人士還透露,俄羅斯已經可以小批量封裝處理器,但達到一定規模後,廢片就會大量出現,無法在規模上維持足夠的良率。 貝加爾電子的處理器採用台積電製造工藝、Arm CPU架構,其中,最多48核心、24MB三級緩存,2.0-2.5GHz頻率,120W熱設計功耗。 但是俄烏沖突後,台積電等晶片製造封測企業完全切斷了與俄羅斯晶片企業的合作,台積電已經製造封裝好的3萬顆晶片都拒絕出貨給貝加爾電子。 但是,俄羅斯本土晶片製造還無法做到16nm,只能自己培育,包括GS Group in Kaliningrad、Milandr、Mikron等等,但看起來進展並不太好,還需要繼續精進。 來源:快科技

AMD Zen5單核性能飆升40+% 重現初代Zen的輝煌

快科技3月31日消息,,全面覆蓋桌面端、移動端,性能更值得期待,號稱提升幅度可超40%! Zen5架構將會是一次全新的設計,改進幅度極大,遠遠超過Zen3/4,性能提升自然不容小覷。 根據靠譜曝料高手“Kepler_L2”的最新說法,SPEC基準測試中,Zen5架構相比於Zen4的單核性能提升可超過40%。 看起來,這個提升應該是工藝、架構、頻率三方面綜合的結果,但是IPC的提升幅度必然也不會小,畢竟工藝方面已經難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頻率也不太可能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這個超40%的提升幅度不知道是平均值,還是最高值,如果是前者那就更讓人亢奮了。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第一代Zen,官方設定的目標是IPC相比於挖掘機架構提升40%,最後竟然做到了52%——當然也是因為挖掘機太弱了。 Zen5銳龍已經開始周轉測試,其中桌面端代號Granite Ridge,估計得等到第三甚至第四季度才會發布,最多16核心,最高TDP 170W。 移動端今年晚些時候首發Stirx Point,最多4個Zen5加8個Zen5c核心、16個RDNA3+ GPU核心,TDP 28-54W。 明年還有高端的Fire Range,移植自桌面版Granite Ridge,TDP控制到55-75W。 還有個終極的Strix Halo,最多16個Zen5、40個RDNA3+ GPU核心,TDP 55-120W。 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