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論文致謝刷屏:致敬奮鬥,致敬回饋奮鬥的時代

博士論文致謝刷屏:致敬奮鬥,致敬回饋奮鬥的時代

「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這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黃國平博士的畢業論文致謝部分刷屏,也引髮網友紛紛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

這篇寫於2017年的論文致謝,在平靜淡然的敘述里,呈現了一位寒門學子二十二年的坎坷求學路。親人離世、生活窘迫,人生「重擊」接連襲來,他回之以堅毅不屈:「在煤油燈下寫作業或者讀書都是晚上最開心的事」「高中之前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夜里抓黃鱔、周末釣魚、養小豬崽和出租水牛」……「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從大巴山深處的炬光鄉到大寅鎮,從儀隴縣到綿陽市,從重慶的西南大學到中科院自動化所,昔日少年終於學有所成、苦盡甘來。在這位寒門博士的求學經歷里,人們看到了困境之下生命的頑強內核:讓人熱淚盈眶的,從來都不是苦難,而是苦難背後的堅韌與奮鬥。

博士論文致謝刷屏:致敬奮鬥,致敬回饋奮鬥的時代

黃國平的故事,是「知識改變命運」「奮鬥改變人生」的生動軌跡。某種程度上,也正是因為抱定了對「知識改變命運」的堅定信念,支撐他挺過了一次次的難關。放眼望去,像黃國平這樣通過接受教育重寫人生的例子還有很多,「感謝貧窮」的北大女孩王心儀,跨越「人生實苦」的清華男生魏祥,通過自考逆襲的北大保安張俊成,一個個「魚躍龍門」「改變命運」的案例,也正是這個時代珍視努力、回饋奮鬥的最好證明。

時間向前,我們向上。教育是促進社會流動的主要渠道,卻絕非唯一。放眼望去,「一個流動的中國」到處生機盎然、活力十足,實現價值的途徑愈發豐富。有學者對比2000與2010的人口普查數據發現,十年間,通過勤勞奮鬥進入中等收入群體的人數超過1億,其中一半以上是農村戶籍人口。「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個人都了不起——無論是走街串巷的快遞小哥,還是精益求精的汽修師傅,又或者「為顧客創造美麗」的理髮師……大家各自奔忙,而內核如一:個人的勞動與價值得到充分重視,努力付出就能獲得相應回報。勤勞耕耘、戰勝困難,就能在大時代站穩腳跟、享有尊嚴,成就大寫人生。

博士論文致謝刷屏:致敬奮鬥,致敬回饋奮鬥的時代

勞動創造幸福,奮鬥改變命運,這是中國人篤信的人生哲學。不管置身何種境遇,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這種樸素的信念,始終能夠給每個人的逐夢路程增添希冀的光彩、鼓起堅持的勇氣。而無數個體的奮鬥故事,匯聚成幹事創業的蓬勃能量,為國家建設發展添磚加瓦、為時代浩蕩前行注入動力。反過來,當「我的國」積攢足夠實力、實現跨越式發展,這發展成果又由全民共享,實實在在化作億萬國民習焉不察的安全感、和平穩定的生活環境、多元多樣的成長途徑,以及人生出彩的現實機遇……奮鬥與希望深度交織,個體命運與時代洪流持續交匯,最終形成「越相信就越努力,越努力就越成功」的正向循環,推動一國國民不斷追求幸福,推動這個國家不斷向上生長。

在談及理想時,黃國平博士寫道,「只願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最後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有人說,這就是奮鬥最好的樣子。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份致謝也是對所有奮鬥者的鼓勵:人生不易,唯努力終有所成。苦難面前,別辜負自己,更不要錯過這個偉大的時代。

來源:kknews博士論文致謝刷屏:致敬奮鬥,致敬回饋奮鬥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