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叮過之後,她的腿上竟然鑽出一條蛆

一隻蟲子從我左手腕的皮膚里鑽了出來。它露出了肉色的頭,奮力地扭動身體,向外蠕動。

我嚇壞了,拚命地用另一隻手沿着左胳膊肘向左手腕推,希望盡快將蟲子推出來。

這並不管用,蟲子依舊慢慢地扭動着身體。劇烈的疼痛從左手傳到了我的大腦。看着它肥碩的腦袋,我腦門和背上一陣陣的發涼,手上逐漸滲出了一層汗,大喊:” 姐!快拿鑷子來!”

圖丨 giphy

姐姐飛快地跑來蹲在床邊,一手扶住我依舊緊握住左前臂的右手,一手用鑷子夾住蟲體。蟲子終於被她拽出來了,就在我剛要松一口氣時,有三四條蟲子 ” 唰 ” 的一下從剛剛的洞里同時探出了頭。看到它們從我的手腕爭先恐後向外爬的場景,剛剛恢復冷靜的我徹底崩潰了。

” 啊—— ” 淒慘的尖叫聲過後,我睜開眼,看着黑漆漆的屋子,意識到原來這只是一場夢。

這——都怪我前兩天看到了一個很神奇的病例。

被蚊子叮過後,就一直沒有好

一名 39 歲的女性來到了急診,此時距離她被蚊子叮,已經過去一個月了。右腿上的疙瘩不僅沒有消退,還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被蚊子叮過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小洞,常常有透明的液體從小洞里流出來,有時還能在液體里看到一些黑色的碎屑,晚上瘙癢和疼痛比白天更劇烈……

被蚊子叮過的地方除了有紅腫,還出現了一個小洞丨文獻 [ 6 ]

這個部位是她去伯利茲的熱帶雨林徒步時,被蚊子叮的疙瘩。因為這些奇怪的現象,在來急診之前,她已經去皮膚科看過醫生了。從醫院拿回來的外用氫化可的松,她也塗了。瘙癢暫時緩解了,可紅腫依然沒有消退。隨着紅腫的范圍變大,傷口周圍的皮膚開始一點點變硬。

急診科的醫生試着將凡士林塗到了她的右腿上,用敷料封住了傷口。一天後,打開敷料時,她和醫生不約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冷氣:一隻肉色的蟲子,正在向外爬動。

蠅蛆正在鑽出皮膚丨文獻 [ 6 ]

活人身上怎麼會有蛆?

這是一種由人皮蠅(Dermatobia hominus)的幼蟲侵入人體導致的皮膚感染,被稱為皮膚蠅蛆病 [ 1,6 ] 。很早之前,人們就發現蠅蛆(蒼蠅的幼蟲)感染家畜後,家畜會出現體重減輕,皮毛質量下降,但科學界對此一直未有明確的定義。直到 1840 年,英國昆蟲學家腓特烈 · 威廉 · 赫波(Frederick William Hope)才首次提出蠅蛆病的概念:蒼蠅的幼蟲入侵人體後,對人體組織造成感染的疾病 [ 3,9 ] 。這一定義被沿用到了今天 [ 2 ] 。

蠅蛆入侵活人時,會以人體的活體組織、壞死組織或體液為食,可以寄生於人的皮膚、眼睛、耳鼻喉、肺和腦等器官 [ 1 ] 。巴西的牙科醫生就曾報告過一則從 5 歲女孩的牙齦中取出兩只蠅蛆的病例 [ 4 ] 。蠅蛆寄生於口腔會引發被寄生者出現嚴重的口臭,口腔感染,更糟糕的是,還會導致頜骨穿孔。

箭頭處顯示上顎紅腫,且右齒的牙齦上有個空洞,蠅蛆就在寄生在此處。女孩的口腔衛生很差,基本上每個牙齒都有齲壞。年僅 5 歲,就有牙齦炎丨文獻 [ 4 ]

蠅蛆是如何跑到人身上的?

蠅蛆病分佈於全球各地,不過隨着衛生條件的逐漸改善,蠅蛆進入人肺和腦等器官的極端情況已難覓蹤影。目前,最多見的是與旅行相關的皮膚蠅蛆病 [ 3 ] 。研究者評估了 17000 名患病的旅行歸來者,發現全身發熱性疾病和急性腹瀉分列旅行相關性疾病的第一和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旅行相關性皮膚病 [ 5 ] ,而皮膚蠅蛆病占到了其中的 7.3%~11% [ 3 ] 。這些在旅行歸來後報告患有皮膚蠅蛆病的人,大部分都去過危地馬拉、哥斯達黎加、墨西哥和巴西等亞熱帶或熱帶且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 [ 3,6 ] 。

感染人體的蠅蛆有幾種不同的種類,以剛剛提到的人皮蠅最為常見。成年雌性人皮蠅會先將卵產到蚊子上,再由蚊子作為傳播媒介,把卵轉移到人身上。幼蟲感受到人體皮膚溫度的刺激後,就會從卵中鑽出來,刺破人的表皮後鑽入到皮下寄生, 有時位置可深達皮下 18~24 毫米 [ 6 ] 。由於蠅蛆寄生在人體內時需要呼吸,所以 在被蚊子叮咬過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個小洞,這是人皮蠅蠅蛆用來呼吸的 ” 通氣孔 “。如果蓋住通氣孔,蠅蛆就會努力地從中爬出來尋找空氣。

你能想象用蛆來治病嗎?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蠅蛆感染人體後,都會損害人的健康,有的蠅蛆會抗感染、加速外傷患者傷口的癒合。利用這個特點,一些天馬行空的醫生們創造出蛆蟲療法。

為了治療的安全和成功,他們多會選擇完全以壞死組織為食的絲光綠蠅,將其定植在病人的傷口上 [ 7 ] 。 蛆蟲療法本質上是醫療從業者針對外傷患者,在傷口上人工誘發的蠅蛆病。這種治療方式正式出現在歷史上的時間,可以追溯到 16 世紀。1829 年,拿破侖戰場上的外科醫生多明尼克 · 讓 · 拉利(Dominique Jean Larrey)曾詳細描述過這樣一件事:有位大腿受重創的士兵,因為戰場上條件所限,不能及時來醫院接受治療,只能在當地接受蛆蟲療法。等到他被送到醫院時,醫生發現傷口不僅沒有惡化,而且癒合的速度非常快 [ 7 ] 。

不過,這位記錄了蛆蟲療法神奇療效的著名現代軍事外科醫生,並沒有成為該療法的創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醫生威廉 · 貝爾(William S. Baer)對在外傷處定植過蛆蟲的士兵,進行了跟蹤和監測後,開創了無菌蛆療法,成為現代蛆蟲療法的第一人。此後,各地醫院紛紛開始推廣使用這種方法,截止到 20 世紀 30 年代末,短短二十年間,在美國和加拿大用過蛆蟲療法的醫院已經超過 300 家,採用該法來救治患者的外科醫生已有近千名 [ 7 ] 。

威廉 · 貝爾(1921)|   Doris Ulmann

神奇療法的落幕

然而,20 世紀 40 年代後,以青黴素為代表的抗生素已商業化投產,解救了大批的外傷患者,曾經風靡一時的蛆蟲療法就幾乎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 [ 7 ]

此後,仍有醫生在堅持使用這種方法,美國藥品食物管理局也在 2004 年 1 月正式批准,可以將用於人類或動物的蠅蛆作為處方藥,給諸如壓力性潰瘍等傷口一直不能癒合的患者使用 [ 8 ] 。但由於將蠅蛆定植在傷口前,必須保持蠅蛆的無菌狀態,且該療法治癒外傷的機理依舊未徹底探明,願意使用的醫生並不多。

畢竟口服或者注射抗生素就可以抗感染,誰還會選擇復雜的蛆蟲療法呢?

作者:木易楊楊

編輯:odette

參考文獻:

[ 1 ]   皮膚蠅蛆病 | 默克醫療手冊

[ 2 ] Hope, F. W. ( 1840 ) . On insect and their larvae occacionally found in human body.   Trans. R. Ent. Soc.,   2, 256-271.

[ 3 ] Francesconi, F., & Lupi, O. ( 2012 ) . Myiasis.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5 ( 1 ) , 79-105.

[ 4 ] de Souza Barbosa, T., Salvitti Sa Rocha, R. A., Guirado, C. G., Rocha, F. J., Graduate student, & Duarte Gavi ã o, M. B. ( 2008 ) . Oral infection by Diptera larvae in children: a case re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47 ( 7 ) , 696-699.

[ 5 ]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skin-lesions-in-the-returning-traveler

[ 6 ] Mahal, J. J., & Sperling, J. D. ( 2012 ) . Furuncular myiasis from Dermatobia hominus: a case of human botfly infestation.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43 ( 4 ) , 618-621.

[ 7 ] Nigam, Y., Bexfield, A., Thomas, S., &   Ratcliffe, N. A. ( 2006 ) . Maggot therapy: the science and implication for CAM   Part I — history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3 ( 2 ) , 223-227.

[ 8 ]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cdrh_docs/pdf7/K072438.pdf

[ 9 ] https://www.cdc.gov/parasites/myiasis/index.html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果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