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Vision Pro 讓 Meta 害怕,但談論「下一個 iPhone」為時尚早

文|莫崇宇
編輯|李超凡

2007 年 1 月 9 日,賈伯斯在萬眾矚目之下發布了初代 iPhone,市場沒有泛起什麼水花。

這一年《福布斯》雜誌還發布了一篇封面文章,標題為:《諾基亞,坐擁 10 億用戶,誰能追趕這個手機之王》。

蘋果 Vision Pro 讓 Meta 害怕,但談論「下一個 iPhone」為時尚早

結局已無需贅述,但這個商業案例在消費電子市場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市場上開始存在兩種公司:渴望成為蘋果的公司,恐懼成為諾基亞的公司。

當蘋果發布 Vision Pro ,擔心成為諾基亞的變成了 Meta,雖然憑借 Quest 頭顯已占據 90% 的市場份額,剛剛發布的 Quest 3 對比 Vision Pro 有明顯價格優勢,但似乎也不能減輕扎克伯格的焦慮。

蘋果 Vision Pro 讓 Meta 害怕,但談論「下一個 iPhone」為時尚早

據彭博社記者 Mark Gurman 的消息,Meta 內部人士表示:我們正處於「害怕蘋果」的階段,就像 2007 年 iPhone 發布前行動電話行業的感受一樣。

蘋果向左,Meta 向右

今年 6 月,打磨七年的 Vision Pro 正式亮相世人,庫克將之定義為「首個空間計算系統平台」,並在 WWDC23 發布會上表示:

就像 Mac 將我們引入個人計算、iPhone 將我們引入移動計算一樣,Apple Vision Pro 將帶我們進入空間計算時代。

蘋果 Vision Pro 讓 Meta 害怕,但談論「下一個 iPhone」為時尚早

最關心你的人是敵人,最了解你產品的人往往是競爭對手。扎克伯格或許也是發布會觀眾的一員。長舒了一口氣的扎克伯格曾在 WWDC23 發布會後公開表示,Vision Pro 沒有 Meta 想不到的「神奇解決方案」。

蘋果沒有以 MR/XR/AR/VR 來定義 Vision Pro ,其實就是在有意讓用戶區分自己和其他產品的定位和價值。

是的,盡管同屬於 XR 的范疇,但蘋果向左,Meta 向右。

蘋果將 Vision Pro 定義為一種將數字媒體與真實世界相結合的空間計算設備。通過各種物理輸入,如運動手勢、眼球追蹤和語音輸入,用戶可以更為沉浸地與數字系統交互。

蘋果 Vision Pro 讓 Meta 害怕,但談論「下一個 iPhone」為時尚早

前不久 Meta Quest 3 如約發布,這是 Meta 首款消費級 MR 頭顯。有意思的是,Meta Quest 3 的前一代正是創下 VR 頭顯千萬級銷量神話的 Meta Quest 2。

所以雖然 Meta 一再宣稱 Quest 3 是 MR 設備,但始終掩蓋不了流淌在血液里的 VR 基因。媒體 The Verge 一針見血地評價:「Quest 3 在大多數方面都是 Quest 2 的升級版,但它仍然是 Quest。」

Quest 3 是一台很優秀的 VR 頭顯,能提供沉浸的遊戲體驗,但如果你把它當成一台 MR 設備,無論是和現實的交互,還是能夠體驗的內容,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蘋果 Vision Pro 讓 Meta 害怕,但談論「下一個 iPhone」為時尚早

換個角度想,Quest 系列本質上就是元宇宙的產物。在 2015 年的 Oculus Connect 2 會議上,扎克伯格提到 Facebook(現 Meta)的使命是「使世界更加開放和連接」,他相信 Oculus Quest 系列將幫助實現這一目標。

可以看出扎克伯格對 Quest 系列的初衷和期望,即通過這個系列的設備將更多人帶入 VR 世界,並最終實現元宇宙的願景,創造一個更加開放和連接的數字社會。

准確地說,Vision Pro 和 Quest 系列產品理念本就有所不同。

Meta 最初設想的產品理念是在虛擬空間中創建數字分身,允許用戶以虛擬形式在一個共享的虛擬環境中進行會議和社交互動。

前不久 MIT 科學家 Lex Fridman 與扎克伯格在元宇宙的一番隔空對話,成為了社交網絡上的一大熱門。從形象到表情動作,栩栩如生的數位化身幾乎與真人一致。

蘋果 Vision Pro 讓 Meta 害怕,但談論「下一個 iPhone」為時尚早

而蘋果的 Vision Pro 則更側重於實時場景圖像的傳輸和面對面交流,以便用戶可以與遠程同事或親友進行更自然的視頻溝,這種方法不涉及虛擬分身,而是試圖讓遠程會議和通信盡可能接近真實世界的交流方式。

舉個簡單的例子,召開線上公司會議時,Meta 的想法是創造一個數字分身,在虛擬空間里開會,而蘋果的 Vision Pro 則直接呈現同事實時的場景圖像,像真人般面對面交流。

只不過伴隨著元宇宙的啞火,Vision Pro 的入局,Quest 3 只好更改門面,反倒成了 MR 賽道的有力競爭者。

在這個市場,贏家通吃的故事也未必會上演,Vision Pro 如此,Quest 3 也如此,更何況,價格層面就註定了二者並不是直接的競爭對手。

蘋果 Vision Pro 讓 Meta 害怕,但談論「下一個 iPhone」為時尚早

Quest 3 的起售價為 499.9 美元,而 Vision Pro 的售價為 3499 美元。也就是說,Vision Pro 的價格是 Quest 3 的七倍。

頭顯的定價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蘋果和 Meta 價值觀和願景的不同。扎克伯格表示,Meta 的目標是提供「每個人都可以訪問且負擔得起」的產品,而蘋果的想法可能是未來計算的願景。

此外,受益於蘋果現有的技術框架,比如 Xcode、SwiftUI、RealityKit、ARKit 和 TestFlight 等,Vision Pro 的開發者可以更快速、更熟悉地開發應用程式。

蘋果 Vision Pro 讓 Meta 害怕,但談論「下一個 iPhone」為時尚早

而 Quest 系列經過多年的沉澱,技術的積累也已經在行業處於領先水平,開源大模型 Llama 2 增長迅猛,也讓即將支持 Meta AI 的 Quest 3 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開放生態和封閉花園,高端化和大眾化,透出了些熟悉競爭關系,但兩者不同的產品理念,可能會讓故事走向有些不同,智慧型手機的敘事不會簡單地在 MR 領域復述。

談「下一個 iPhone」,還為時尚早

過去這半年,蘋果、Google、微軟和 Meta ,都在發布會上展現了智慧型手機很久都沒給我們帶來的驚喜,可要談論誰能成為下一個 iPhone,顯然為時尚早。

就拿 Vision Pro 這款設備來說,目前很難說成熟,至少以現有的體驗和價格,要讓大眾買單並不容易。Mark Gurman 稱有開發者在佩戴 Vision Pro 一段時間之後出現頸部拉傷,蘋果更清楚這一點,目前改進的重點就是提升它的佩戴舒適度,讓 Vision Pro 體積更小、重量更輕。

蘋果 Vision Pro 讓 Meta 害怕,但談論「下一個 iPhone」為時尚早

此外,應用生態、便攜性、隱私安全、設計接受度等一系列問題都是 MR 設備亟待解決的問題,盡管 AIGC 讓我們看到了解決這些掣肘可能的新解法,但這不會一蹴而就。

可 Meta 的恐懼也並非杞人憂天,在 Vision Pro 上我們確實看到一些和過去頭顯不同的特點,這可以結合發布不久的 iPhone 15 Pro 來看。

我認為 iPhone 15 Pro 系列的最大亮點不是 A17 Pro 的強大性能,不是更窄邊框,更多款式的細枝末節,而是常被人們忽略的空間視頻功能。

你可以利用 iPhone 15 Pro 的主攝和超廣角鏡頭,捕捉空間視頻,以實現三維視頻的拍攝,並通過 Vision Pro 技術在專用的頭戴顯示設備上瀏覽這些視頻。

蘋果 Vision Pro 讓 Meta 害怕,但談論「下一個 iPhone」為時尚早

例如,假如你在一個演唱會或者體驗賽事現場,空間視頻能夠捕捉場地的全貌,包括人群、舞台和動作。通過回看空間視頻,四捨五入,相當於你親自參加演唱會,這樣一來,就能彌補我次次搶不到周傑倫門票的遺憾了。

又或者你和家人去海灘玩,在你不需要藉助特殊的設備,只需要拿出隨身攜帶的 iPhone 便可記錄下來,若干年後,也許照片會褪色,但 Vision Pro 會讓你再次身臨其境,留住「你愛的人」。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Loup Ventures 創始人 Gene Munster 認為,這是 Vision Pro 的第一個殺手級功能。

從視頻邁進空間視頻,就像一百年前從靜止照片到視頻帶來的改變。

你可能已經發現, Vision Pro 主打的功能並非遊戲,而目前市場大部分頭顯實際上就是 VR 遊戲機。

Mate 的 Quest、 HTC 的 Vive、微軟的 HoloLens 等目前還活躍在這個市場的玩家莫不如此,如果不做成遊戲機,不是逐漸銷聲匿跡,就是收縮到更加垂直的工業場景(Google Glass 說的就是你)。

無論是主攻遊戲領域,或是深耕 B 端市場,能讓這些產品在規模還不大的市場生存下去,但也基本斷絕了一個可能——成為個人通用計算設備,像智慧型手機那樣服務大眾消費者。

蘋果 Vision Pro 讓 Meta 害怕,但談論「下一個 iPhone」為時尚早

雖然用 iPhone 15 Pro 給 Vision Pro 拍攝 3D 視頻還無法體驗,但它展現了一點這樣的可能性,從內容消費到創作記錄邁出了一小步。

3D 視頻其實也並非全新的技術,但這種使用方式卻更符合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試想一下在一個紀念日里,你想記錄下和 ta 的甜蜜時刻,你掏出一個巨大的頭顯戴在頭上,「親愛的,來擺個 pose……」多少還是有點影響氣氛,但如果你拿出一個手機那就很自然了。

這些細枝末節的體驗,也是一個產品是否能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的關鍵,在影像已經成為用戶高頻使用的功能的今天,在 iPhone 的帶動下,這甚至可能成為一個推動頭顯走向大眾市場的一個翹板。

蘋果 Vision Pro 讓 Meta 害怕,但談論「下一個 iPhone」為時尚早

最近愛范兒采訪了蘋果人機互動設計副總裁 Alan Dye,他告訴我們,蘋果花了幾年時間研究 Vision Pro 的視野穿透,只為了讓別人能看到佩戴者的雙眼,因為他們堅信人們不應該感到孤立。

只有用戶在需要的時候才會有這個設計,否則的話我們就希望設計是化於無形。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說,人性才是蘋果設計哲學的源頭。

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也並不是所謂的「下一個 iPhone」,而是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愉悅、工作更高效的的產品體驗,哪怕它沒帶來「顛覆式」的改變,只讓一兩個使用場景變得更好,也是值得給認可的。

至於提供這些體驗的載體是手機還是頭顯,抑或是還沒出現的產品形態,或許並沒有那麼重要。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