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

《核舟記》應該讓中學時代的我們記憶深刻,「長不盈寸」的桃核在明代奇巧人王叔遠的精湛技藝下,生動再現了蘇東坡乘小船游覽赤壁的場景。

這艘「核舟」就是「微縮」藝術的一種。微縮,意為按比例縮小。誤入小人國的格列佛、掉進兔子洞的愛麗絲、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這些經典故事展現了一個個和日常生活比例不同的微縮世界或人物。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遠不止文學故事,微縮藝術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消遣,比如玩偶屋、迷你廚房、樂高玩具…… 在和迷你事物的相處中,我們擁有了重新審視世界的視角。

而對於手藝人來說,他們需要細致觀察現實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物,並用手中工具開辟通往微縮世界的道路。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 Eddie Putera,微縮景觀製作者.

因為擁有工具,手藝人得以製作微縮作品;微縮豐富了世界的尺度,它們自身亦是我們丈量事物的工具。

人與工具的關系,因為微縮藝術更加緊密。

一次手工,一場懷想

從童年開始,迷你事物對人類就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食玩」作為微縮玩具的代表,似乎就是應這個需求而生。

食玩分為不可食和可食。不可食食玩以玩為主,比如日本萬代公司的食玩模型會附贈一顆薄荷糖或口香糖;可食用食玩以吃為主,又稱為「知育菓子」,常常被作為孩子們的益智玩具,孩子們可以用各種材料 DIY 各種食品的迷你版。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 可食食玩. 圖片來自:柚子木字幕組

如今,食玩不僅僅是孩子們的過家家,更成為了大人的玩具。在迷你廚房里,創作者們直接從材料開始做起,製作效果更逼真的可食用菜餚。

比如,在迷你廚房製作一道煎雞蛋,製作者需要使用注射器,從正常的雞蛋吸取蛋黃蛋白,一步步為迷你煎蛋「造型」。單看這些菜品和正常食物沒有什麼區別,直到創作者的手進入畫面,觀眾方知這是一個比例的魔術。YouTube 和 B 站有很多微縮廚房的視頻,觀眾們還在評論區中點菜,火鍋、佛跳牆、冰淇淋蛋糕…… 什麼難做就點什麼。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 迷你廚房. 圖片來自:B 站@小小萬 mini 廚房

迷你廚房的火爆其實很好解釋,工具的袖珍、材料的難得、過程的還原,使得做飯成為一個真正的觀賞過程。觀眾們並不是想學具體做法,而是好奇視頻中宛若巨人的手,如何操縱小小的鍋碗瓢盆,和真正的做飯過程貼近,但又規避現實廚房令人討厭的地方。

迷你廚房滿足了好奇心,也治癒了打工人們。我們看著面積不到一張書桌的迷你廚房盡在掌握,現實壓力不知不覺得到了緩解。而且,這些微縮作品往往會喚起憐憫之心,進而讓人獲得力量和英雄氣概。小小的迷你廚房,其實關乎人類最朴實的情感,我們往往非常願意為情感買單。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 迷你廚房. 圖片來自:B 站@小小萬 mini 廚房

和迷你廚房相似的,還有毛氈動物、樂高玩具、紙拼圖、玩偶屋等等。最近比較火的微型顆粒積木,是動手能力一般的人都可以體驗的快樂。這是在便利和明確分工的時代,我們對工具和手作時代的一場懷想。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更微觀,更細節

太空人為人類探索宇宙未知,太空人也可以作為一件積木,躺在手心寄託飛天夢想。以小命名的微縮,往往關聯著更大的東西,並鼓勵人們更仔細地觀察和理解手中事物。

19 世紀 90 年代,世界最高的建築物是艾菲爾鐵塔,站在三百多米處往下看,整個城市成為了微縮模型,就像飛機飛入平流層的前一段,我們打量地面只能看到星羅棋布的城鎮和螞蟻般的人群。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 在艾菲爾鐵塔俯瞰巴黎. 圖片來自:B 站@檸檬家的柚子茶茶

而艾菲爾鐵塔的模型,自艾菲爾鐵塔問世之時就有人嘗試製造。1925 年,一名紐約的口腔醫學生用 1.1 萬根牙簽成功搭建了一座艾菲爾鐵塔模型,模型比他本人高一點,整個搭建過程用到了鑷子和膠水,耗時大約 300 個小時。

後來,有一個叫做維泰爾的人,花費了幾年時間,用大約 50 萬根火柴打造了一個 1∶10 的艾菲爾鐵塔模型。1961 年,法國報紙刊登了這座火柴塔,照片上它的尺寸大得足以攀爬。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 圖片來自:《把世界裝進火柴盒》

要將艾菲爾鐵塔模型建造出來,建造者不能漏過關鍵細節,作品的尺寸越迷你,創作者的探尋就越深入。藉助微縮藝術,我們對佇立於廣闊大地的巨大建築更為了解。因為它是從最小處開始精雕細琢,所以它往往能給正常大小的人們留下最深刻和最難忘的印象。

愛范兒旗下「玩物志」曾經采訪過製作微縮食玩的藝術家潘寶欣,她的黏土作品即便只有拇指大小,我們依舊從中看到高度的細節還原。在她看來,神似實物的關鍵是觀察和思考。光顧水果店,她會觀察橙子橙皮的紋理、蘋果表面的斑點;看到一面普通的牆,她也會下意識地思考,要如何才能實現這面牆的效果。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 潘寶欣的黏土作品. 圖片來自:「玩物志」公眾號

站在不同的角度,世界可以極大或極小。當我們能夠掌握並創作微縮的方寸之地時,就能夠重拾秩序感和安全感,這一切都來自於對現實世界的細致體察。

而微縮作品一旦成型,它就成為它的原型的特別說明書,讓人們一眼看遍全局、認識事物。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 圖片來自:《把世界裝進火柴盒》

比如在《把世界裝進火柴盒》這本書中,作者介紹了 1789 年英格蘭奴隸船布魯克斯的縮小模型,它展示了奴隸貿易的血腥,為廢除奴隸貿易法案的通過起到重要作用,先前所有的言語都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那艘船模是對人類苦難最直觀的呈現,對那些托起過它的人而言,現實是不可否認的:他們手上托著的,是人的命運」。

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一本流行讀物《全球概覽》,這是一本主觀性強、領域廣泛的實用工具書,全書七成以上內容都來自於投稿。只有真正使用過某種工具的人,才能在《全球概覽》將心得傳授給全世界讀者。這里有野外生存、建造房屋、製作個人電腦的方法,也有對海豚意識、養蜂技術、先鋒建築和音樂理念的科普,「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全球概覽》的口號是「工具和思想觸手可及」,它的確做到了,它推廣的工具都是易得、實用且優質的。手頭的工具和腦中的知識,塑造了更有創造力的人類,他們對周遭世界擁有了更多主動權。

微縮作品也是如此。通過不斷地與工具磨合交流,手藝人有了進入更微小世界的可能,直到他們共同抵達當下技術的極限。

手持放大鏡才能閱讀的微縮書,需要對排版、裝幀和印刷技術運用得爐火純青;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的微雕,也要求從業者在工具製作上做一番研究,掌握鑿、鏟、磨光等多道工序以及深淺浮雕、鏤空雕、立體圓雕等技法,至少有 10 年以上的基本功,微雕從業者才能夠得心應手。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 鉛筆尖上的兩只羊. 圖片來自:人民網

善用技術可以做出更好的微縮作品,微縮作品也可以作為觀察世界的工具,反過來促進技術的進步。

模型就是一類微縮作品。許多孩子對世界的認識,就是從博物館中的模型開始的。萊特兄弟因為發明飛機舉世聞名,在他們的童年時期,父親帶回了一個形似「蝴蝶」的飛螺旋玩具,萊特兄弟第一次知道,除了鳥和蝴蝶之外,人工製造的東西也可以飛上天,這激發了萊特兄弟對飛機的最初探索,而後有飛機帶我們飛入高空。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其實,我們身邊已經有現代的微縮工具了,電腦可以是,手機也可以是。網際網路賦能了普通人,給予我們「製作」「鍛造」「合成」的機會,和手藝人一樣輕松體驗造物主般的感覺。網際網路的門檻很低,但上限很高,個體的創造力和主動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2020 年 11 月上線的魔獸世界 9.0 版本「暗影國度」中,設計師們把「全民橙裝」玩出了更多花樣,加入了非常多的自定義選項,玩家可以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橙裝。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里,玩家既可以自由建設,也可以自由破壞,像積木一樣對元素進行組合與拼湊,製作出小木屋、城堡甚至城市。玩家也可以安裝一些 MOD(模組,一種遊戲增強程序)來增加遊戲趣味性。

網友 the_balazs 耗費 3 年時間,利用「我的世界」搭建了大都市,建築靈感主要來源於芝加哥和紐約,只是城市空無一人,看起來就像盜夢空間的第四層夢。「給他 1 億年,可以建一個銀河系」,這句評論亦如神來之筆。​​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 圖片來自:游研社

國外有一類很火的建造視頻「原始建造」,顧名思義,就是建造者在密林之中找到一片空地,用俯拾即是的天然材料徒手造出磚窯、弓箭、陶罐、泥牆小屋等原始建築或裝備,比如點火是靠「鑽木取火」而非打火機,搭建屋頂需要爬上樹採收即將脫落的樹皮。

整個過程需要連續幾十天,但經過後期剪輯,視頻的長度往往只有十幾分鍾。製作者不會有旁白,整個建造過程唯有鳥叫聲、流水聲、打擊聲、磨製聲等背景音。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原始建造可能不夠微縮,不夠輕巧,但它就像沙盒遊戲一樣自由開放,並不強迫創作者完成什麼目標,創作者完全自主地控制著工作的進程,與多種環境元素進行互動,可以創造,也可以中途毀掉,享受的是建造和製造過程中緩慢、平靜、冥想般的狀態,和微縮的本質如出一轍。

在這個工具如此便利的時代,原始建造的創作者有難以想像的執著,以及控制全局的欲望。他們棄用了機器,這也意味著他們認識到,人和機器的區別在於創造精神,人類才是真正的技術。一雙靈巧的手和一個靈活的頭腦,就是一件再好不過的工具,理應被運用於更豐富的實踐中去。

1:10 的艾菲爾鐵塔,一口一盤的迷你廚房,打工人為什麼愛上進階版「過家家」?

微縮處在技術和藝術的交匯點,而連接它的是人。微縮的藝術價值自不待言,與此同時,微縮提供了一個寶貴視角,讓我們重新看待人與工具的關系。微縮作品的價值不只在於尺度本身,更在於它證明人類能夠到達那個尺度,並在那個尺度擴充看世界的角度。

「一花一世界,一核一浮生」,善於運用工具的人們,往往可以看到更多並創造更多。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