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程度曾僅次於南非,被譽為「非洲麵包籃」的地方,卻不是埃及

雖然如今的南非被尼日利亞超越,變成了非洲第二大經濟體,但當年鼎盛時期的南非占據非洲經濟總量三分之一,的確是富裕無匹。

而在非洲有這麼個國家,當年富有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南非,經濟總量位居非洲第二,糧食不僅自給自足甚至還大規模對歐洲出口

這個國家就是如今的津巴布韋。

津巴布韋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面積大約39萬平方公里,與的雲南省大致相當。津巴布韋境內河流湖泊密佈,雖然有不少高原地區但是地形平坦,良好的水熱條件與肥沃的土地,使得這里的農業生產條件相當優越

的確,憑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與發達的農業,當年的津巴布韋可謂是意氣風發,連續幾十年經濟都保持着4%以上的平穩增長,經濟總量在當時的整個非洲僅次於南非

(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城區種植了大量的藍花楹,氣候宜人)

而讓津巴布韋最引以為豪的就是其農業,這里是世界第三大菸草產地,也是非洲重要的糧倉。津巴布韋曾經向15個非洲國家提供糧食,是世界第二大菸草出口國與五大棉花出口國之一,其年糧食出口量超過45萬噸,甚至在當時的歐洲也有大量來自於津巴布韋的玉米和小麥。毫不誇張的說,當年的津巴布韋養活了非洲不計其數的飢民。

也因此,津巴布韋被稱作「非洲麵包籃」。

1980年,津巴布韋脫離了英國成為了真正的國家,可原本的好事最終卻讓人哭笑不得。津巴布韋當時75%的土地掌握在4500多名白人農場主手中,而400多萬黑人僅僅擁有25%的土地。津巴布韋採取了蠻力手段,沒收白人的農場分配給黑人,結果津巴布韋的經濟遭到了嚴重的動搖沖擊。

由於農場管理不善,以及白人資本、技術的大量出走,加上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強力制裁,使得津巴布韋的經濟迅速處於了崩潰的邊緣。通脹率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八百億,發型的最大面額貨幣是100萬億,而當時津巴布韋1000億也只能買到3個雞蛋或者2個麵包而已。

僅僅二十多年,神話破滅不算,還變成了一場驚天的噩夢。

如今的非洲,人口過億且石油資源高度豐富的尼日利亞成為了非洲第一大經濟體,當年的南非屈居第二,文明古國埃及位居第三。而曾經的非洲亞軍,如今退居非洲第19位。更令人唏噓的是,擁有3300多萬公頃良田的昔日「非洲麵包籃」,如今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需要糧食援助解決溫飽。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澹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