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利店7-11過去44年晝夜不休,自3月中旬起不再守夜

記者 | 梁晶晶

近年來日本頻頻被曝出嚴重用工荒,人手短缺的問題逐年惡化。據日本媒體報導,因勞動力不足,可能帶來日本便利店行業的改革潮。以長時間營業、便利著稱的便利店7-11,夜間將不再開門。

2019年2月,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大阪市的一家便利店7-11門店因勞動力不足擅自縮短營業時間,引發日本國內爭議。7-11總部對此表示「若不恢復24小時營業,就屬於違約」,若解約則需要支付1700萬日元的違約金。

根據便利店的合約,各加盟店原則上沒有選擇縮短營業時間的權利。但是「實在找不到夜班員工」,這反映了近年來日本整個國家面臨的多重難題。

一方面,日本經濟景氣恢復,企業招聘意願高,大量開放名額。2月1日,厚生勞動省當天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有效求人倍率為1.61倍,年增長0.11個百分點。這意味着平均每位求職者可以獲得1.63個工作機會,個體選擇空間比較大。

有效求人倍率指勞動力市場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之比。當這一數字超過1時,表明勞動力供不應求。從2018年5月起,有效求人倍率數值一直維持在1.60倍以上,創下自1973年來的峰值。

日本便利店7-11過去44年晝夜不休,自3月中旬起不再守夜

從日本各都道府縣2月份的就業狀況來看,有效求人倍率高最高的為東京和福井縣,達到2.12倍,勞動力市場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緊缺狀況;最低的為神奈川縣,為1.20倍。

另一方面,少子化和老齡化同時作用使得日本勞動力市場供小於求,日本勞動力總量呈下降趨勢。據日本衛生部最新預測,如果女性和老年人就業形勢沒有顯著改善,日本勞動力數量將逐年下降,從2018年的6530萬人口降至2024年的5245萬人口,其中男性就業者下降711萬人,女性下降575萬人。彼時,降幅高達22%,多達1200萬日本人可能會從該國的勞動力中消失。

日本便利店7-11過去44年晝夜不休,自3月中旬起不再守夜

日本便利店7-11過去44年晝夜不休,自3月中旬起不再守夜

2017年6月,日本東京一家7-11便利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加盟店老闆成了最終的買單者。據7-11加盟店老闆、便利店加盟店聯盟副執行委員長吉村英二所說,在7-11單個店舖每天的平均營業收入持平的背景下「與近10年前相比,人工費漲至1.2~1.3倍。如果店舖拿到的錢變多了,那估計是加盟店老闆親自幹活補回來的吧。」

循規守矩的日本人正在做出改變,加強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和流動性。此前日本政府和企業方面擴大外籍勞工標準、改變傳統招聘方式。作為「社會基礎設施」的7-11調整營業時間,意味着勞工荒已經波及每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日前7-11總部宣佈,決定自3月中旬起進行縮短營業時間的試驗,營業時間從早上7時至晚上11時,也就是營業總時間縮短至16小時,以應對日本高齡化和社會結構變化的影響。試行范圍包括日本東京都、宮城、栃木、千葉、愛知、兵庫、福岡、熊本各縣8個地方的10家分店。

從日本便利店商業模式來看,特許連鎖的會計方法、高效物流和24小時營業共同支撐高收益,很難突然對全部店舖調整,有可能讓7-11陷入崩潰。

為了研究是否應該縮短營業時間,7-11在做出此次調整之前分析了銷量、客流量、物流等因素。在新營業時間的試行階段內,除了顧客對於時間調整的反應外,7-11還會參考補貨、打掃作業以及營業額等面向,再考慮是否要大規模實行非24小時營業制。

1973年,7-11經38歲的鈴木敏文引入日本,從1975年開始變更為24小時全天候營業,至今已經實行44年。彼時正處於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期,日本便利店也進入高速發展期。「7X24」小時營業一直以來都是這家便利店的品牌承諾,給人們留下了「為顧客着想」的企業形象。

作為日本國內最大的連鎖便利店, 7-11的舉動將引發日本更多餐飲和便利店放棄白晝連軸轉的營業方式。

來源:華人頭條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