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人為什麼需要朋友 ?這是我見過最真實的答案

1

昨天接到遠方朋友打來的電話,她聲音有些哽咽地告訴我,「最近工作壓力有點大……」 我就這樣認真地聽她講了半小時。 她說,把心里的苦悶說出來,心情好多了。
然後我們就各自掛了電話,沒有多餘的客套和寒暄,僅僅是一份彼此的理解和懂得。
朋友常年在異地工作,父母不在身邊,有時心里受了委屈,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也會選擇報喜不報憂。 她也並非一個負能量的人,不過是有時實在感到艱難,身邊又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

她偶爾也會對我說,「對不起,不應該講一些不開心的事。」但於我而言,這卻是一份榮幸。被人信任,也能給人一份力所能及的溫暖,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人的一生會經歷諸多艱難坎坷, 無論一個人看起來多麼強大,都會有感到力不從心、疲憊不堪或者遭遇低谷的時刻。此時,我們就如此需要朋友。

朋友,也許並不是那個可以幫你解決實際問題的人,也不是那個恰好陪在你身邊給予你及時支持的人,但卻一定是那個可以走進你心里、值得你信賴、讓你願意互訴衷腸的人。
2
一個網友講,幾年前,他父親得了重病,需要很大一筆醫療費。他 想過跟周圍的親戚同事借錢,但最終都未開口, 怕借不到,也怕沒面子。
就在他感到走投無路時,有個好哥們主動給他帶來了10萬塊錢。那一刻,他內心的感動無以言表。
還有一個網友說,每次她跟丈夫鬧矛盾,為了不讓家人和孩子擔心,她唯一可以找的人就是自己的閨蜜。
兩個人年齡相仿,又有共同的成長經歷,於是互相安慰、鼓勵和疏導,就少了許多煩惱和憂慮。
有一句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與人言者,無二三。 有些話講給外人聽,不僅不被理解,還會被笑話。有些事,如果被某些人知道,可能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節外生枝。
而朋友存在的意義,就在於當你深陷窘境時,能有一個人不帶任何功利性質地拉你一把,願意為你雪中送炭;也在於當你情緒低落時,有個人可以感同身受,他們不會嘲諷你,也不會看不起你,反而能給你精神上的慰藉。
3
有個作者曾告訴我,她每次讀完書、寫完文章,或者有新的思考和領悟,最愉快的事就是分享給最好的朋友。 因為朋友能從字里行間讀到她的思想,也能予以欣賞。她說,被人懂的感覺,真好。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跟懂你的人在一起,你不必大費唇舌,因為彼此志同道合,自然惺惺相惜。
還記得蘇軾曾寫道: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也許我們認識的人有很多,但真正可以交心的人少之又少。月色常在,風景常在,但知心人卻不常有。
許多時刻,我們需要朋友大概就在於,能找到一個人,能夠讀懂我們內心的喜怒哀樂,能了解我們的心靈和性情,也能找到精神上的共鳴。
一個人的快樂,和朋友分享後會更快樂;一個人的痛苦,被朋友了解後,哪怕什麼也不做,也可以讓人感到輕松和減壓不少。
4
我們這一生,都需要那麼一兩個知己好友。很難想象,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該是一件多麼孤獨的事。
朋友,有時是我們的盔甲,可以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刻給予最及時的幫助; 朋友,有時又是我們的軟肋,當我們感到委屈痛苦時,在他們面前我們可以勇敢地放下一切包袱和偽裝; 朋友,有時還是一種親人般的存在,彼此有情有義、互相扶持、同甘共苦、肝膽相照。


「因為人需要一個缺口,可以無所顧忌地傾吐秘密、傾瀉壓力,不用擔心是不是打擾到對方、對方是不是不耐煩。人不能24小時繃着勁兒,總需要一個地方緩口氣、歇一歇,這個地方就是摯友。」


所以,請學會珍惜那些來之不易的友誼。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學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