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電影好,觀眾累

關於婁燁導演作品《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以下簡稱《風雨雲》)的討論,熱度一大半都在於電影之外,這本身就是中國電影市場極為特殊的現象。

其實討論得再熱,大多數觀眾還是冷的。不僅是對現實主義電影拍攝之困境的冷感,也是欣賞《風雨雲》電影時的冷感。

《風雨雲》的影像、劇作、表演風格,是容易讓人不適乃至反感的。懸疑元素是影片唯一讓人有興趣看到片尾的動力,可這個幕後藏真兇的故事,並不會讓你恍然大悟。比《風雨雲》更一波三折的故事,別說懸疑電影了,可能你道聽途說的因為 ” 權、錢、色 ” 發生的真事,都比這個劇情更讓人唏噓。

能夠喜歡《風雨雲》的人,拋開婁燁個人魅力的影響,仍會被影片帶入情境。因為這是一部全力以赴力求讓你感知到 ” 全是真的 ” 的電影,晃動到讓你暈眩的手持攝影,真實到讓你害怕的人物心理、狀態,好像隨時都會失控的故事走向,都是導演的意圖展現——這幾乎就是紀錄片!不是偽紀錄片也不是劇情片,就是把劇組人員都刺激到筋疲力盡做出本能反應的紀錄片。

很多大導演都有鮮明的風格,不過我不覺得 ” 風格 ” 是那麼隨便可以被賦予導演的。不少導演成為大導演後,總有被風格綁架的跡象。比如王家衛,比如張藝謀、陳凱歌。《一代宗師》是我特別喜歡的電影,可是抒情過度的王式風格總是會影響到這部影片本應擁有的扎實的氣質。《影》就更明顯了,讓我覺得張藝謀是為了水墨風格才編了相應的故事。

如果一個導演特別專注於他想要講的故事,風格就自然呈現。婁燁顯然是這樣的導演,此前我只看過他的兩部作品(《頤和園》《推拿》),和《風雨雲》相比,它可能有一些表現手法上的風格類似,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婁燁想講的故事以及他敘事的重心和意圖,形成了他的風格。

這種風格,我覺得可以叫 ” 偏執 “。有人喜歡拍欣欣向榮,無論拍得華麗空洞還是大氣向上,但是這些幸福、浪漫而隨意的故事並沒有讓作者為了創作以致形容枯槁的專注力,只有苦難才會。

在婁燁於該片的解讀中,一些繁華市中心的高樓之下埋藏着看不見的殘忍。這殘忍不只作用於弱勢,也讓權貴們不得安生。在《金錢世界》中,前世界首富蓋蒂先生不願意為孫子付綁票贖金,他每一桶金的累積都有血跡,而最終本人也難逃命運的殘忍對待。《風雨雲》中,姜紫成收獲了帶血的金錢,最終也付出了血的代價。

不只是在車禍與鬥毆中肉體破損,在江邊做出 ” 焚屍 ” 惡行時,他內心被啃食得沒一塊好肉。他哭泣時你能看出來。他抱住兩個知情者時那副 ”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 的表情,更能顯露這種困獸的心理。

在婁燁這個偏執導演的鏡頭下,演員們顯示的就不再是演技,而是我上面提到的 ” 刺激到筋疲力盡後的本能反應 “。所以我覺得井柏然、秦昊、宋佳、馬思純、陳妍希,沒有哪位這次的演技比誰好。飾演開發區主任唐奕傑的演員張頌文,知名度沒有這幾位高,表現得同樣讓我震撼。連戲份被刪到只保留聲音的陳冠希,都有一個完整的人物性格在我眼前。

這就是一個導演的表現能力,就是他專屬而不賣弄的風格的魅力。

電影好,觀眾累,是《風雨雲》給我的直觀感受,但其實參演此片的演員比觀眾累多了。我們可以將這個現實主義悲劇理解成一樁類似的新聞事件,他們卻因為遇到婁燁這個不放過任何表演痕跡的導演,全心進入這些內心殘缺的人物體內度過了殘酷的一生。

一部偏執於苦難的電影,對於我們到底有什麼價值呢?

如果你有這樣的反問,那《風雨雲》的意義就彰顯了。

本文由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欄目主編:伍斌 本文作者:林立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