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摔跤吧爸爸》中的價值觀存在極為嚴重的誤導?

說起阿米爾·汗主演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兩年多以前就曾在影壇造成了非常轟動的影響,口碑幾乎一邊倒,但觀看了兩遍以後,筆者毫不猶豫的對其評價了「1星」。

那麼為何時隔兩年之後小編才決定寫這篇文章來表達觀點呢?有人說塵埃乍起是新聞學,塵埃飛揚是社會學,塵埃落定是歷史學。這通常用人類浩瀚的歷史進程作為衡量,但電影藝術作為一個人類史上的新興產物,到今天才不過100多年,所以用兩年的時間來沉澱我認為正合適,就沒太着急。

為何說《摔跤吧爸爸》中的價值觀存在極為嚴重的誤導?

開門見山吧,有人說影片中的阿米爾·汗培養女兒摔跤成為世界冠軍,是成功的案例,是正確的道路,我否定,女兒的成功只是個例,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以一塊金牌不能掩蓋過程的荒唐,這是「俄羅斯輪盤賭」,賭贏了就發財,賭輸了一條命就沒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做法不可取,他們誰也無力承擔失敗後的後果,這種模式不具備可模仿性。

為何說《摔跤吧爸爸》中的價值觀存在極為嚴重的誤導?

也有人說父親是為了女兒好,讓她能有出息,讓她們成材,我也否認,說好聽是為了女兒好,說的難聽就是為了自己的私慾,如果父親的目的是為了讓女兒能夠走出農村,或者說是練出好身體,那無可厚非,而事實是這樣嗎?影片中交代的很清楚了,父親是因為自己沒拿到世界冠軍,自己夢想沒實現,所以強迫自己的女兒成為自己實現夢想的工具,出發點就不純粹。

為何說《摔跤吧爸爸》中的價值觀存在極為嚴重的誤導?

並且,這個所謂的成功的代價就是她們要犧牲掉自己的夢想,丟掉自己的生活,讓她們走出農村和鍛鍊強健的身體不被老公家暴這個目標在大女兒去體育學院之後其實就已經實現了,可是父親滿足了嗎?並沒有,他要的只是金牌,他就是一個獨裁者,從頭至尾,他從沒問過女兒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而只是依靠自己的父權、鐵手腕來將自己的夢想凌駕於他人之上。

為何說《摔跤吧爸爸》中的價值觀存在極為嚴重的誤導?

我們看似父親為她們選擇了一個成功概率最高的選項,而女兒真正悲哀的是她們自己根本沒有選項,如果說她們小時候心智不健全,可以由父母幫助她們、引導她們做選擇,但是大女兒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她喜歡穿漂亮衣服、喜歡看電影、塗指甲、留長發、看見帥哥也會動心,但是即便如此,她仍然沒有選擇,她能做的只有犧牲,埋葬自己的生活,最終在成為 「父親的驕傲 」 。

為何說《摔跤吧爸爸》中的價值觀存在極為嚴重的誤導?

也有人說父親強迫女兒練摔跤是為了擺脫印度傳統社會對女人的束縛,印度社會中女性的家庭地位很低,只是依附在男人身旁呼來喝去的傭人,而父親強迫女兒練摔跤是幫助她們獲得獨立,是對印度傳統男權社會的一種無聲的反抗,否則大女兒14歲就要嫁出去受罪。

為何說《摔跤吧爸爸》中的價值觀存在極為嚴重的誤導?

但極具諷刺的是,父親用鐵手腕強迫、操控着大女兒過着她不想過的生活,連一個普通女孩正常訴求都被父親認定為墮落,這本身就是印度傳統男權社會下女人們悲哀的體現,這不就是用一種暴力代替了另一種暴力嗎?這不就是14歲的大女兒沒在別的男人面前卑躬屈膝,卻也在眼前這個男人的強權下低眉順眼嗎?所謂的印度傳統社會問題並未因父親強迫練摔跤而得到消解,反而以另外一種方式呈現了出來。

為何說《摔跤吧爸爸》中的價值觀存在極為嚴重的誤導?

馬丁·路德金就曾說過:「邪惡的手段永遠無法達成正義的目的,因為手段是種子,目的是樹」。用男權社會的手段去反抗男權社會本身就是對男權思想的一種延伸和繼承。

那麼,還有人質問我,除了強迫女兒走通練摔跤這條捷徑,在印度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一個成年人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不應該由父親去決定,不該由父親去判定其他的選擇是否正確,你只能當自己的裁判,不能當他人的法官,不能去審判他人的生活是不是更好,父親幫你決定的生活是父親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為何說《摔跤吧爸爸》中的價值觀存在極為嚴重的誤導?

你有可能選擇了錯誤的人生,但選擇是你自己的權利,別人在沒有授意的情況下不能輕易剝奪,五月天的歌詞中曾有過一段佳句「不怕愛錯,就怕沒愛過」好與不好的後果也應該由當事人自己來承擔,父親既不應該為失敗的選擇負責,也不應該為孩子的選擇做主,畢竟父親不能一輩子幫助自己的孩子做選擇題,指揮她該怎樣生活。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電影歷史文化飯醉團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