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久天長》 交織着親情、愛情與友情的失獨故事

電影《地久天長》 交織着親情、愛情與友情的失獨故事

2月16日,一部中國影片《地久天長》進入了大家的視野。在柏林電影節上,該片中兩名主演憑借出色演技獲得最佳男、女演員銀熊獎。

今天(3月22日),這部作品正式在國內上映,終於能讓我們領略到影帝影後的演技。整部片子從劇本到最後上映,導演王小帥花了四年多的時間,片長3個小時,很多媒體評價為這是王小帥的「史詩級」作品。

在這三個小時的時間里,王小帥講述了兩個家庭因一個孩子的逝去而改寫命運的故事,也講述了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千千萬萬中國工人和失獨家庭的故事。

電影《地久天長》 交織着親情、愛情與友情的失獨故事

在影片的中文片名《地久天長》下面,是英文譯名《So Long,My Son》。「在大家一起感知片子的過程中,『So Long,My Son』這句話突然出現並一下子抓住了,雖說兩個片名在直譯上有些差距,但它們都緊扣了影片內核,有着密切聯系。像一個人用一生跟自己的兒子告別,與劇情有一些無形的聯系,又延續了影片的情感。」在一次采訪中,王小帥如是表達了他對片名的定義。

情感的表達,我認為是這部電影最核心的看點。近180分鍾的時間里,你能感受到中國式的親情、友情和愛情,也能感受到導演對那個時代的復雜情愫,更能感受到中國社會三十年的變遷。影片中大量出現的筒子樓、走廊里的蜂窩煤爐和灶台,還有無數的老物件,都能勾起讓很多人的回憶。

親情,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里最獨特的情感元素之一,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它意味着血脈傳承和希望。而這部電影,恰恰是將視角聚焦到了在那個時代下,非常特殊的一種存在——失獨家庭,這類親情被生死所割裂的人群。

失獨家庭,簡簡單單四個字,背後卻是一個又一個令人心碎的親情故事。近幾年,不乏刻畫失獨家庭的藝術作品,但我覺得《地久天長》是在情感上表達最深刻的一部。整部電影的基調,有點像電影《敦刻爾克》,內斂,壓抑。在片中,當劉耀軍和王麗雲的兒子星星被送進手術室的時候,兩家人在門外哭天搶地,導演都刻意拉遠鏡頭,只讓你遠遠旁觀,遠遠地聽着他們撕心裂肺地哭聲。但正是這種宛若大音希聲的處理方式,才最能讓人痛得刻骨銘心。

電影《地久天長》 交織着親情、愛情與友情的失獨故事

我不確定,因為無法面對兒子去世而遠走他鄉的麗雲和耀軍,在那段歲月中是否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活着?曾經的他們,也是在舞池里跳舞的年輕人,也是在宿舍里偷偷聽「靡靡之音」的上班族,可是當他們的兒子離開,他們的時間仿佛就再也沒有前進過。

在影片中,男主角轉述了一段女主角的話:「時間已經停止了,剩下的,就是等着慢慢變老。」這種心如死灰的狀態,幾乎貫穿了整部作品。年輕的父親和母親面對喪子之痛,他們只能選擇平靜接受;他們領養的兒子要離家出走,他們也只能選擇平靜接受。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他們已經不再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了支撐彼此,為了對方而活。

地久天長的除了親情,還有友情和愛情。兩個家庭之間宛若兄弟姐妹般的情誼,在一曲《友誼地久天長》里漸漸昇華,因一場意外分崩離析。當得知是朋友的兒子推了星星之後,耀軍眼含淚水,說:「一個字都不要對浩浩說,只要活着,永遠一個字也不要提。」這是親情與友情的博弈;當麗華面對耀軍的背叛,也只是淡淡地說:「你要離婚,我也同意。」這是親情與愛情的博弈。這三種情感錯綜交織,最後匯成了這三十年歲月的故事。

電影《地久天長》 交織着親情、愛情與友情的失獨故事

除了情感,本片的另一看點是時間線交叉跳躍的剪輯方式,這也讓很多專業影評人印象深刻。但是在實際觀影的過程中,由於太過跳躍,很多碎片化的故事令觀眾無法將它們很快的拼湊起來。雖然這可能會營造出一種記憶閃回的感覺,但並不能幫助觀眾很快的進入到故事劇情中,反而會讓人們摸不清故事的主線。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是有血有肉的,將悲歡離合的種種感情刻畫細膩到位,演員演技都在線,值得一看。但在最後的三十分鍾里,劇情過於拖沓,反而破壞了前面營造的氣氛。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麻辣娛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