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在中國本土版的《十二公民》大火之前,可能國內很多觀眾都不曾看過1957年西德尼·呂美特導演的原版《十二怒漢》,而比它更早的還有原始的舞台劇版本。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回想當年,《十二怒漢》在第30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也算風光一時,不僅提名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還提名了最佳改編劇本。想必,這也是出身紐約的編劇雷金納德·羅斯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而如今,他已經去世了十五年,連西德尼·呂美特導演也早已離開我們六年有餘。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電影《十二怒漢》電影片段

作為影史上以台詞見長的經典範本,《十二怒漢》在世界范圍內早已被改編過很多很多次,對於這樣的重量級經典,似乎大家都不厭其煩;無論在電影領域還是舞台劇領域,都視其為珍寶。換句話說,即便不同創作者在創作水準上參差不齊、高下分明,但既然已經有既成的一流的文本作為底子,無論怎麼改編都不至於太差。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電影《十二怒漢》經典俯拍

掐指算來,今年正是《十二怒漢》上映60週年,當年那場被攤開在陽光下的罪案,早已不僅僅是罪案本身那麼簡單。或許,當年如此意氣風發的創作者也從來不曾料想過,這個六十年前的影像文本,直到21世紀依然如此熠熠閃光,甚至被很多人譽為殿堂級的傳世經典之作。

比如兩年前湯姆·麥卡錫導演的《聚焦》,就曾以年度最佳群戲典範向西德尼·呂美特的《十二怒漢》來了一次跨時代的致敬,步步求證,層層剝開宗教戲同的腐朽真相。而比如在我們國內,藉著三年前《十二公民》的院線影響力,還順勢掀起了話劇改編電影的熱潮,去年更是借《驢得水》之勢,抵達一個頂峰。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電影《十二怒漢》、《十二公民》、《驢得水》

而或許,奧斯卡也在後悔,當年盡管給了《十二怒漢》三個提名,卻最終沒有把任何一個獎頒給它。時勢造英雄,當年,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是大衛·里恩和他的《桂河大橋》,當然也順勢拿走了最佳改編劇本。而如今看來,盡管《桂河大橋》也堪稱反戰經典,但從電影的影史意義上而言,顯然《十二怒漢》要更恆遠得多。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電影《桂河大橋》經典炸橋片段

所幸,盡管當年沒拿到奧斯卡,但柏林電影節毅然把金熊獎頒給了《十二怒漢》,後來本片也成功入駐了美國電影百佳。終於,58年後的奧斯卡幡然醒悟,「變相」地給致敬《十二怒漢》的《聚焦》頒發了一座最佳影片的小金人,同時也拿下了最佳原創劇本。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們不妨用《聚焦》中的台詞來嘲諷一下奧斯卡:為什麼不早一點,早一點你們在哪呢?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電影《聚焦》大獲成功,贏得小金人

與《聚焦》一樣,影片《十二怒漢》同樣是密閉空間內的室內群戲,而且可能是好萊塢影史上最早、最享譽盛名的全場室內戲。十二位不同職業的人組成的評審團,在法庭休息室圍坐一隅,討論一起貧民窟十八歲少年殺害親身父親的案件。看似種種證據確鑿,但針對少年是否有罪這個問題,這十二個怒漢集體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回想影片中的這組十二人陪審團,除了亨利·方達飾演的八號陪審員之外,其他11個人一開始都對這個證據明晰的罪案不屑一顧,認定殺人償命、少年有罪。固然法理大於人情,但是少年為何會無端殺死他的親生父親,這背後又隱藏了怎樣的「合理疑點」無疑值得深究。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電影《十二怒漢》電影片段

在這將近一百分鍾的片長中,導演和編劇着實為影史貢獻了一場精妙絕倫的群像式對手戲。亨利·方達、約翰·菲爾德、馬丁·鮑爾薩姆、愛德華、賓斯等等,好萊塢一眾演技派男神紛紛展開較量。創作過劇本的人都知道,打磨台詞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旦有台詞不符合故事設定,人物形象就會順勢坍塌。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電影《十二怒漢》電影片段

所以,不得不佩服編劇雷金納德·羅斯,即便他這輩子就僅僅接手過這樣一部經典,但已然足夠令他在美國影史上刻下榮耀。假如你切身看過《十二怒漢》的英文版劇本,你就會發現,編劇將陪審團每個人物言論的來龍去脈都摸索得非常透徹,針砭時弊,有理有據,堪稱打磨得天衣無縫。

並且電影台詞也時有金句,比如「我從小到大住在紐約,卻從來沒去過那里」;比如「不論去到哪里,偏見總是遮蔽了真相」。尤其這後面一句台詞,足以用來擊垮「少數服從多數」的緊迫性謬論。

當然,《十二怒漢》真正的意義並不在於少年是否「無罪」的結果,而更在於整個辯論過程中引發的「生活大爆炸」,十二個陪審員之間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激烈碰撞,關於個人與集體、真相與懷疑、律法與良心等等,在碰撞中引發不同層面的深思。盡管公民陪審團制度也並非沒有弱點,比如回溯上世紀90年代轟動世界的辛普森案,就曾被指責美國的司法只是保護有錢人的,再好的民主也會時有混亂。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電影《十二怒漢》電影片段

這也不禁讓我想起前些天在社交網絡上引起熱議的「辱母殺人案」,同樣是關於類似的罪與罰的討論。即便國內歷來沒有公民陪審團制度,如《十二公民》中的陪審團也只是一場校園模擬。然而在無形之中,每當面對類似事件,我們總是逃不開如「十二怒漢」般的討論。我想,這部六十年前的電影的現實意義,也正在於此。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電影《十二公民》片段,向《十二怒漢》致敬

作為可能是好萊塢最被忽視的大師之一,西德尼·呂美特最出名的電影固然撇不開這部《十二怒漢》,但除此之外,他着實還拍了不少難得一見的佳作,比如《電視台風雲》《熱天午後》《典當商》等等,還有那部最初為王家衛製造了「無腳鳥」寓言的《逃亡者》。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電影《電視台風雲》劇照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電影《熱天午後》劇照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電影《典當商》劇照

60年前這部庭審片,至今無人超越

▲電影《逃亡者》劇照

勃勃野心的西德尼·呂美特,他曾經叱吒在好萊塢最輝煌的年代,也最終黯淡於盛世落幕之後的須臾光影。他曾經崛起於50年代、成長於60年代,人生時起時落,有過不成功,卻也拍了不少傳世佳作。而在80年代後,他開始漸漸沉寂,直到86歲患淋巴瘤去世在曼哈頓。

後來,很多影迷一提起他,說的最多的是他的《十二怒漢》。一部有60年歷史,黑白膠片,十二個人,場景單一,卻閃耀着無比璀璨的人性光芒,無論是對世人,以及整個影壇都有着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看電影看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