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不惑之年的時候,我想,我該回華州了

最戀家的人卻離家最遠

作者 吉建軍

有一段時期,我在外地就很害怕接到家鄉的電話,推而廣之,甚至對所有電話都很害怕。能以打電話的方式聯繫,說明事情之緊要,在步入不惑之年後,親人們逐漸老去,而故鄉華州這樣的小縣城,能發生的緊要的事,於我而言皆是令人震驚且恐懼悲傷的。

步入不惑之年的時候,我想,我該回華州了

我對於親情是最看重的,從小就這樣。聽二爸(關中將叔伯一律稱作「爸」,行二即稱「二爸」)說,我小時候最不能離開父母,即便一晚上別宿都不行,哭鬧得尤其厲害,直至大人們就範,將我送至父母處才能緩和,即便這樣,我也能時常抽泣至天亮。

在我的記憶里,叔伯們對我都是極關愛的,大約我聽話,當然,倘若並沒有離開父母的居處,也比較聰慧,況且,我有這樣離不開父母的怪癖,足以成為他們取笑開懷的談資。

這樣戀家的人,卻率先考入外地的學校,並且學有小成,繼而在距家鄉千里遠的地方安家落戶,家鄉只成為每個節假日挂念或者短期居住的地方。

剛開始的時候,父母親人還都年輕,我當然思鄉,思念親人,但總歸覺得有大把的時光可以相聚,一切都有盼。此次的相聚別離之後,下一次又在期盼之中。可是,隨著時光的流逝,親人們的老去,我的內心越發不安起來,從2009年開始,我經歷了一次次失去親人的痛苦,令我長時間無法從那種錐心之痛中緩解過來。

步入不惑之年的時候,我想,我該回華州了

庚子年冬,最疼愛我的二爸也離開了。得到消息,我長時間說不出話,從喉嚨到心口的疼痛令我幾乎暈厥,我幾乎能感到我的心跳迅速停滯,繼而猛烈地跳動。直到眼淚流出,我才恢復清醒,卻始終沒有發出一點聲音,我終於明白,最悲傷的情感根本不可能嚎啕大哭,無聲地哭泣才是。我訂了第二天最早的動車票,這已經是第二次的經歷了——第一次是我母親突然中風。最痛苦的事,莫過於親人突髮狀況的時候,你在遙遠的外地不能儘快回到他們身邊。因此,這段路程是最遭我恨的。

因為家貧,二伯沒上過幾年學,在那個唯成分論的年代,僥倖去當了兵。他曾經跟我說過,在當兵之前,他甚至沒有一雙完好的鞋子。破舊的布鞋露出腳指頭已經不算什麼,關鍵是磨出大洞的鞋底子,唯有天知地知和我知了。穿著這樣的鞋子在生產隊幹活,簡直是一種折磨。腳掌上磨出血泡,然後結痂,然後再磨出血泡,周而復始,腳掌已經潰爛不堪,踩在上面鑽心地疼。在當兵之前的那個夏天,他被派到杏子林里割麥子,那里的麥子因為生長在樹下的緣故,只有二十公分高,每棵麥稈上端只有蒼蠅頭大小的麥穗,只能結出三五粒麥子。而且,因為杏樹低垂,割麥不能挺起腰,只能蹲著,他的鞋又破了底子,所以就非常艱難。可是他是極有耐心和責任心的人,對於這樣的任務,也不挑不揀,強忍著痛楚割完了一整片林子的麥子。整個人累得幾乎虛脫過去。

步入不惑之年的時候,我想,我該回華州了

到了那年冬天去參軍,體檢的時候被人發現了腳掌上的疤,驗兵的人用手摳著這塊疤問他:「疼不疼。」儘管他疼得冷汗直冒,渾身哆嗦,他也咬著牙堅持著:「不疼!」驗兵的人點點頭,終於放行了。

他憑藉自己出色的能力和聰明才智,在部隊獲得了領導和同志的一致好評,無論是平時訓練還是專業技能,他總是做到最好。因此,他在部隊呆了足足五年,因為實在想念家鄉,最終放棄晉升,復員回鄉。之後一直在環保部門工作,大半輩子兢兢業業,堪稱一頭老黃牛。

我一直都知道,即使在縣城工作生活,他總是會惦念老家的一切,幾乎每個周末,他總是帶著二媽和妹妹回到老家,在狹長的院子里走來走去,看著這里熟悉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每年麥收的時候,他總是帶著二媽和妹妹來老家參加勞動,從頭到尾,從來沒有缺席,髒活累活搶著干。即使他當時已經是部門領導,也依然如此。

他對我總是很關愛,特別關注我的學習成績。每次回來見到我,都要問我的學習情況,而且,只要是跟我學習有關的事情,他總是竭盡全力去幫我。記得我中考前夕,需要一套考試題,可是縣城根本沒有銷售,只有西安的大城市里才有,他沒有猶豫,當天就去西安幫我買回來。回來的時候已經天黑了,他整個人累得不像樣子,不過他還是如釋重負,說跑了好多個書店才買到的。鼓勵我努力學習,考個好成績。

步入不惑之年的時候,我想,我該回華州了

我上大學之後,他一如既往地關注我的求學和求職,當然,他很希望我畢業後能夠回到家鄉,留在父母身邊,畢竟父母只有我一個兒子。他還對我父母說:「這娃戀家,在外地待著不能適應,一定會回來的。」然而命運使然,之後求學、入職,我最終沒能回到家鄉。得知我因為工作和婚姻的關係不能回鄉,他嘆了氣,也很傷感,不止一次地跟我說:「實在不行,你就回來。回來就好了。」我當時年少輕狂,總覺得自己本事大,離家遠也沒什麼,而且交通越發便捷,距離不是問題。後來我才覺得我實在是天真到傻。即使交通再便捷,動車速度再快,也無法與「就在身邊」比擬。

我總是能想起他,也永遠無法忘記他。有人說,所謂的鄉愁,並非現實中的故鄉引發,而是記憶中的故鄉引發,而我卻認為,故鄉,並非故鄉引發,而是親人、朋友以及你熟悉的一切引發。

在步入不惑之年的時候,我想,我該回去了。


原文來源:老五講故事

原文作者:吉建軍

圖片拍攝:劉煥民

整理編輯:老五講故事、華州文史薈萃

來源:kknews步入不惑之年的時候,我想,我該回華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