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年前的月餅長什麼樣?原料為小麥粉 花紋清晰可見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後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

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新疆自治區博物館現存一塊1400年前的月餅,為1972年吐魯番阿斯塔那230號墓出土,名唐代寶相花紋胡餅。

該月餅以小麥粉為原料,模壓成型,烘烤製成,呈圓形,為土黃色,表面花紋輪廓清晰。中心為圓圈,由兩組聯珠紋組成,並環繞有一周連瓣紋;外側裝飾似松針紋。月餅製作精緻,花紋圖案搭配的錯落有致,造型新穎別致,充分體現了當時人們高超的面點製作技藝。

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寶相花月餅,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實物見證,還是佛教文化藝術中國化的產物。

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