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二本or二線城市一本 到底怎麼選?

聽說過嗎?有個關於高考的笑話是這樣的。高考一結束,一班主任老師在朋友圈里發了一條微信:考上大學的同學要記得和沒考上大學的同學搞好關系,等你們大學畢業了,好去他們公司去打工!考上一本的要經常聯系二本的,未來家鄉的領導就是他們!二本的同學要跟大專的搞好關系,他們將是你們孩子的老師!也要和沒上大學當兵的同學搞好關系,因為他們將來是交警,警察和城管!富二代更要和班里漂亮女生搞好關系,因為她很有可能成為你後媽。

這個世界很奇妙,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不知不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形成了。我們還未來得及醒悟,一切就已經變了。

以前上學時,我們在同一個班級學習,我們的成績明明差不多,我們是那麼的「平等」。為什麼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這麼「不平等」?你是CEO,而我只是小職員?我選擇在二線城市上一本,你去了一線城市讀二本。我畢業進了事業單位當公務員,你還沒畢業就開始利用身邊資源人脈創業。四年後,我們的差距居然這麼大。

那麼,在一線城市的二本大學和二線城市的一本大學中做選擇,你會怎麼選?這個問題其實是選「一二線城市」還是「一二本」,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考慮。要綜合自己的實際能力、人生追求、職業目標、家長期望等各種因素,才能做出一個比較合適的決定。

一線城市有着二三線城市沒有的資源

有些人會更偏向於選擇一線城市,在他們眼中,城市的資源優勢大於學校的學歷優勢。這些大學會根據辦學特色的不同實行「聯盟」,學生可以跨學校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資源可以共享。而且,還可以跨校蹭課,一般老師都很歡迎學生來蹭課,在課堂上沒有一本二本的區別,大家共同享受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是二線城市所不具備的好處。

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讀書,週末可以去國家圖書館自習,可以去798看展覽,可以去三里屯偶遇各種明星大咖,可以去聽專業講座,這個城市有太多公共資源可供你使用。除此之外,大城市還提供了非常多的實習與工作機會。

二線城市有着一線城市沒有的自由

每年高考填志願,大家都糾結於選學校還是選城市,意見不一、眾說紛紜。抗壓力強的同學可能會頂住壓力,繼續在一線城市前進,但心里承受力稍微弱的同學,在一線城市可能會備受折磨,意志消沉,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失去自我。這類同學比較適合在競爭力小的二線城市上大學。

學歷才是未來的敲門磚

對有些同學來說,學歷比城市重要的原因是,學歷才是未來的敲門磚。學歷在有些事情上是一個隱形標簽,有些公司還會在定薪水的時候參考學歷,在職員競升的時候,學歷也會是一個參考標準。

雖然是二線城市的一本,有些同學可能會認為競爭力不如一線城市的一本。但不管怎樣都是實打實的一本院校,仍然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學者,他們能夠給學生提供的資源和視野,同樣不可低估。很多二線城市的一本與國外大學有很好的交流合作,學生還可以申請出國交換。

大學雖然只有四年,但這四年有可能決定你今後很多年的生活軌跡,所以一定要慎重選擇!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