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點評刷單嚴重,揭開教育機構高評價背後真相

雖然現在很多平台都明確表示要嚴厲打擊「刷單」,但「刷單」現象卻屢禁不止。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餐飲、美容等行業,而且在教育行業也頻頻發生。據知情人士透露,某上市公司旗下知名少兒英語機構每年入駐大眾點評的服務費用可高達上千萬元。如果按刷單成本平均150元一條來算,一家店500條點評就有7.5萬元。

鯨媒體調查發現,該英語機構所在的北京海淀金源分校在大眾點評上「暴露」了多條刷單評論,大眾點評數據顯示,該機構下共有706條評論。據知情人士稱,營業兩年以內的機構,點評量平均在10-50條之間,這家英語機構的評論量居然高達近千條,背後或許有很多「水分」,而同樣是位於北京海淀金源的某家歷史悠久且知名的英語機構,其評論量只有19條。為何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

鯨媒體注意到,除此外,位於北京地區的其他教培機構也同樣存在「刷單」情況。為了調查北京線下教培機構「刷單」現象,鯨媒體日前進入大眾點評刷單QQ群,一探究竟。

1、到店刷單「一條龍」服務

在大眾點評QQ群里,鯨媒體注意到,每天都會有刷評團隊或個人刷手在群里發佈刷單、店舖增粉等廣告。「專業團隊操作,覆蓋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中大型城市各地本地寫手,0-7級個人穩定賬號,純手工點擊,無軟件操作,需要的老闆私聊……」

一般都是刷評團隊或者個人刷手在里面頻繁發廣告,商家則較為隱蔽,很少在群里發聲。有知情人士告知:「這些群里面只是一些散戶刷手或者團隊刷手。」鯨媒體在剛加入群的時候,就有一QQ號刷手主動私聊「是否需要點評」,當我們提出「教培類店舖是否可刷」時,對方立馬表示可以接單。

該QQ號刷手稱本地號有很多,都是一人一手機一賬號,平常生活自用號,賬號質量都沒問題。據他介紹,大眾點評用戶賬號1到2級刷評需要25元,3級賬號刷評需要35元,4級賬號刷評需要45元,5級賬號刷評需要60元,6級賬號刷評需要80元,7級賬號刷評需要110元,8級賬號刷評則需要160元。

所謂刷評指的都是優質點評,能夠達到優質點評,需要評論字數達到100字以上,並配有三張插圖。該刷手錶示平時自己也刷教培類店舖,「上海我做過幾家,保質保量」。

不過,這位刷手錶示上面提到的刷評價格只是指在線點評,不包括到店點評。據業內從業者介紹,對於很多線下教培機構而言,到店點評要比在線點評更有價值與說服力。到店點評的價格比在線點評高出近一倍,「每一單要在原有基礎上再加50元」,也就是說一般5級賬號的到店刷評需要110元。

到店點評同樣可刷。鯨媒體在群里私聊了一位號稱可以承接人氣排名簽到點評的刷手。其QQ信息顯示,他們主要幫助餐飲、健身、麗人、教育行業的店舖做優化。當鯨媒體提出「教培機構需要刷評」需求時,對方立馬給出了「到店點評」服務的建議。

大眾點評刷單嚴重,揭開教育機構高評價背後真相

(截圖來自:QQ)

該QQ號稱,到店點評的服務是真人到店,真實點評,保有率很高。「需要發佈的文字由商家提供,寫手可以實地拍照與拍攝。」據介紹,到店點評的價格是4.5級賬號109元,6級賬號139元,7級賬號169元。

該QQ號也表示,最近在幫不少教育機構做刷單,但是對方並沒有透露機構的名稱。「最近五環這邊做了不少機構,主要都是分校。」

之前大眾點評就曾經曝出平台惡意刷單的現象,為了打擊「刷單」現象,大眾點評通常會對異常賬號的點評行為進行排查。平台會查詢用戶的IP地址,如果短時間多個訂單來自於同一個IP地址,很有可能是「刷手」所為。而這一類「評論」會被平台盯上,甚至屏蔽該用戶的評論,用「刷單」術語來講就稱之為「掉評」。

因此,為了避開平台對於「刷單」的嚴格篩查,現在的刷手大多會採用「手工刷」,即通過多個本地號進行點評。鯨媒體也被告知,店舖刷到店點評的一般頻率會控制在一天一條的節奏。更有甚者,「刷單」團隊為了更好地「吸引」商家來買單,通常會跟商家作出「七天如若掉評,則不收費」之類的承諾。

有知情人士向鯨媒體表示,現在的「刷單」團隊已經形成了一條龍式的服務鏈條,從刷單供應鏈到供應方,從刷單方到覆蓋全國各地區的寫手,比如在重慶接單的刷手如果要在北京實現到店刷單,方式其實很簡單,只需要聯系北京寫手刷單,再給額外費用即可。

在刷單群中,有大量的真實點評用戶充當刷手,他們會不停地在群里發佈招募信息,邀請各地的寫手加入團隊,不斷補充刷單隊伍的規模。刷手基本上有兩類,一類是組織刷手的領導群體。第二類是普通刷手,接單刷單賺點零花錢,以學生、普通工作者等低收入人群為主,利用下班+週末兼職刷單,每個月能賺2、3K。

據點評某一線銷售透露,由於大眾點評採取付費入駐模式,連鎖巨頭商家每年繳納的服務費用高達數百萬、上千萬。因此,大眾點評官方會對入駐平台的巨頭商戶給予一些方便之處。例如,放鬆監察,少量的差評刪除等服務。雖然大眾點評官方對惡意好評、刪除差評等行為監管嚴厲,但實際上,內部員工對於大客戶的要求也難以拒絕。

2、教培機構成「刷單」重災區

除了前文錄屏提到的評論內圖片重復式刷單,鯨媒體注意有些機構也會用新注冊號來刷單。

大眾點評刷單嚴重,揭開教育機構高評價背後真相

該商戶下的五星好評均為剛注冊的一星賬號所寫,點進賬戶詳情一看,往往只有這一家機構的點評,甚至注冊地上海都未改回北京。出現大量如此注冊賬號的點評,且點評質量堪憂,疑似有刷點評痕跡。而這家機構只是鯨媒體摘取的數據之一,有類似注冊號點評現象的機構在大眾點評上數不勝數。

有知情人士告訴鯨媒體,在大眾點評上,醫美和教育培訓是刷單最嚴重的兩個區域。「一般情況下,點評量低於一千的商家會比較傾向於刷單。點評量低於一千的商家又分兩種,一種是客單價低收益較少的商家,比如美食類;另一種是客單價高收益也相對高的商家,一般情況下,醫美與教培的真實用戶願意點評的人很少,因此商家願意付出一部分成本去購買評論,以達到品牌曝光的效果。」

一位經歷過「幫所在機構刷單」的語言培訓機構從業者小李表示,「之前在除了大眾點評的其他平台做活動的時候,發現很多家長都會先在大眾點評上看所在機構的口碑,然後再考慮是否參加該機構的活動。」大眾點評的口碑效應成了商家手里「另類」的宣傳出口,為了提高機構的口碑,在領導的建議下,找了大眾點評的刷手將店舖的點評從零刷到了70多條。

據他透露,基於這70多條的評論,刺激了家長到店的意願,當年通過大眾點評電話預約的用戶達到了200多餘人。通過大眾點評的點評、口碑與排名或多或少刺激了用戶的購買意願。「很多家長可能或許知道大眾點評的評論有作假的成分,但是並不清楚實際的真相有多嚴重。」

跟小李有同樣經歷的從業者有很多,但是小李表示有很多教學質量堪憂的教培機構也大量通過點評、排名、口碑誘導家長購買課程,最終導致家長接觸到的實際上課過程與「美好」的評論不符,進而要求退費,如若機構資金不充沛,則會容易導致資金鏈斷裂,家長所投入的學費血本無歸。

其實很多線下機構「刷單」大多是為了刷存在感、增加機構的曝光度,進而使得運營數據更好看。而大量刷單的後果也顯而易見:一是容易誤導消費者,如若是質量不佳的產品進行大量刷單,或會引發大量用戶投訴,陷入維權的「尷尬」局面;二是大量投入的費用成本,未必能夠獲得預期的轉換效果,結果只能是「打水漂」。

在資本寒冬的當下,不排除一些機構迫於融資而通過不恰當的方式進行數據造假。對於許多中小機構來說,不刷單就無法獲得更多用戶,但大量刷單又難逃經營困境,這就像是甜蜜的砒霜,極具誘惑又充滿了危險。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