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飲食

Tag: 飲食

《缺氧》復制人的飲食有什麼影響

《缺氧》是一款太空殖民模擬遊戲。在遊戲中玩家需要操控小人在地底進行建造生活,如果管理不善,小人的生活就會崩潰導致死亡。遊戲中有很多食物,不同的食物可以提供不同的狀態,不同的士氣。 復制人的飲食影響分享 遊戲中有很多食物,不同的食物可以提供不同的狀態,不同的士氣。 飲食 控制每名復制人可以吃什麼。 初期隨便吃即可。 待食物來源和烹飪部分穩定後,建議禁止復制人吃食物原材料,只能吃成品。 例如:米虱提供1200千卡熱量但-1士氣,烹飪成米虱麵包提供1700千卡士氣不變,所以應當禁止復制人吃米虱。 有的復制人有增加或減少「食物士氣加成」的特質(復制人詳細信息——簡歷)。 可以視情況禁止他們吃低士氣食物以降低壓力,或者禁止他們吃高士氣食物,以留給更需要的復制人。 來源:3DMGAME

持之以恆鍛鍊+健康飲食 《健身環》玩家減肥大成功

日本推特網友潤@mitani01,近期在推特上曬出了一年時間遊玩《健身環大冒險》和健康食譜嚴格控制飲食之後,堪稱改造一般的變化,並用漫畫形式將這一段經歷記錄了下來。 肉眼可見的身材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體重更是從原本的65.8kg怒降至48.6千克。她還公開了健身環的遊玩數據,是一名遊玩時長104個小時的肝帝。 從這名毅力令人欽佩櫻花妹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減肥是沒有捷徑的,持之以恆的鍛鍊和管住嘴的健康飲食習慣是關鍵。看著在房間角落吃灰的健身環和今天又是星期四,咳咳明天開始明天!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來源:遊俠網

封的要瘋了的老吃貨的封控飲食

        坐標上海閔行,從3月12日第一次全小區核酸到今天的青年節,封控在家有50多天了(3月底解封了2天),完全不能去工作室,完全不能上班,只能憋在家里缺東少西地吃吃吃,作為一個愛生活,愛工作,愛美食的吃貨,在家能做的就是吃吃吃,不會釣魚的皮匠當不了好廚子 。        3月底的時候我們解封了2天,好像是 26號左右,那兩天如驚弓之鳥一般,不敢回家睡覺,就怕一早醒來小區封了人出不去,只能睡在工作室,在得知要全面封控之後小區只進不出,趕緊買菜,按照2周的量囤了不少(事後證明我目光短淺,應該按照2個月的量來囤),進小區之前做了兩件十分正確的事情:1、把去年釣夏天的筍殼魚、黑魚、珍珠斑帶回家做儲備糧備用,去年夏天釣回來一直養在工作室,雖然已經有了感情,但是疫情之下,就只能抱歉了。2、野河釣一點魚帶回家。事後證明這兩個決定無比英明,在持續的封控中,這些平時普通的食材卻成為稀有的奢侈品。        野釣,鰟鮍魚雙飛,這個頭嘛,對於鰟鮍魚來說,真算大塊頭了。鰟鮍魚和白條不耐養,盡早吃掉,鰟鮍魚、白條油炸一下,喝點小酒,絕對神仙飄飄了。鰟鮍魚和穿條一半掛糊油炸,一半不掛糊,又酥又脆,真是下酒美味。         平時幾乎不吃油炸食品,不管是在外面還是在家,都不吃。這次封控開啟油炸之旅,真TM好吃啊,臥槽 ,開干,三道東北老菜做了好幾次,炸茄盒、溜肉段和酥白肉全部上了餐桌。 ,這里要重點說一下酥白肉,很多大家都沒聽說過吧?純純的超高熱量,純粹的東北傳統老菜,吃過的大概都是70後或者80初吧,豬肥膘切條,掛糊油炸,然後掛糖漿撒芝麻,涼了裝盤。別問我膩不膩,肥不肥,我跟你說,還真不肥也不膩,滿口香。     ...

《綠色地獄》關於飲食相關技巧分享

《綠色地獄》里面需要飲食,這是一款生存遊戲,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利用一切東西,讓自己活下去,其中飲食更是關鍵的一環,飲食有不少的技巧,下面就給大家帶來關於飲食相關技巧分享,更多內容如下。 關於飲食相關技巧分享 關於飲食: 1.永久保存蛋白質脂肪的方法是肉類烤焦,永久保存碳水化合物的方法是,蜂蜜或者做湯。 2.進食前先補滿水,再喝湯(這樣避免了由於嚴重缺水造成一口湯喝掉很大的容積,湯最好是越小口喝越好),再吃燒烤燻肉,最後補充碳水化合物,這樣可以讓食物起到最大的功效 3.睡前先補滿水,這樣往往可以在你睡覺的時候多接一次水,讓你的蓄水裝置起到雙倍的作用。 同理,出門前和回家生火做飯前,也要先喝水,以此類推 4.與其蓄水不如拿椰子水壺去收集不安全的水(注意水分3中,骯髒的水.不安全的水.干淨的水.其中骯髒的水直接引用大機率得寄生蟲4層.不安全的水直接引用可以連續喝2口大機率沒事,裝椰子水壺里喝3口大機率沒事。注意:一旦喝到寄生蟲無論直接喝還是裝水壺里喝,後面都會連續寄生蟲,第一次寄生蟲加層,後面每一口加2層).想萬無一失的話,可以一天喝3口椰子水壺里的水或者存檔後再喝不安全的水 5.有時候有些東西放在石圈上的白點烤不熟,但放在火堆上的白點可以烤熟。例如木薯,可能你放錯了還以為自己烤熟了,結果害自己食物中毒三層,重度嘔吐,吃的全吐出來浪費,扣完四維扣血線還容易死掉 6.做完飯後請拿東西(雜草,木炭等)放在火堆煮飯的兩個白點上。這樣可以蓋住火堆,讓你不會被燙傷,而且加柴禾方便。 7.火堆的耐久可以持續12小時,睡覺睡滿是8小時,算好時間,不要等火堆沒了才起床,建議睡前澆滅或者加夠三分之二以上的火堆耐久度,沒材料燒時可以砍草。(木炭加的耐久度最高,其次是竹子和木棍) 來源:3DMGAME

古代人類排泄物研究揭示了2700年前的啤酒和藍紋奶酪飲食習慣

研究人員在分析鐵器時代鹽礦中發現的保存完好的人類排泄物時,發現了用於食物發酵的真菌。這些發現表明,大約在2700年前,礦工們就開始食用藍紋奶酪和啤酒。這項研究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報告了在奧地利一個被稱為Hallstatt鹽礦的世界遺產中發現的幾個古代糞便樣本。礦區獨特的環境條件--持續的溫和溫度和高濃度的鹽--是保存古代糞便的理想條件,使研究人員能夠對鐵器時代人們的飲食和腸道微生物組有寶貴的了解。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分子和顯微鏡調查顯示,礦工的飲食主要由穀物組成,如馴化的小麥(emmer和spelt)、大麥、普通黍類和狐尾黍類。這種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以來自蠶豆的蛋白質為補充,偶爾也會有水果、堅果或動物產品。」 由於Hallstatt 鹽礦被持續占用了兩千多年,研究人員獲得了獨特的機會來研究人類群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腸道微生物組變化。在這里,研究人員發現直到18世紀,礦工們的飲食都非常一致。 也許鐵器時代的礦工飲食與18世紀的礦工飲食之間更明顯的區別之一是谷類和豆類的消費形式。研究人員提出,更古老的礦工飲食包括以一種粥或稀飯的形式食用這些穀物,而最近的礦工則以麵包和餅乾的形式食用加工過的穀物。 該研究中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在古糞便樣本中發現了特定的真菌DNA。檢測到青黴菌和釀酒酵母的DNA,表明食用了發酵的食物和飲料。 婁地青黴特別用於製造藍紋奶酪,研究指出這是歐洲最早的這種奶酪生產的證據。釀酒酵母是一種用於發酵酒精的酵母,除了幾種穀物的存在,研究人員推測它在這里被用來製造啤酒。 這項新研究的作者Frank Maixner說:「全基因組分析表明,這兩種真菌都參與了食物發酵,並為鐵器時代歐洲的藍紋奶酪和啤酒消費提供了第一個分子證據。Hallstatt的礦工們似乎有意應用了食品發酵技術,這些微生物如今仍被用於食品工業。」 這項研究增加了對歷史上食物生產的了解,表明幾千年前的飲食習慣比以前的假設要成熟得多。這項新研究還展示了日益復雜的古糞便微生物組分析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詳細了解我們古代祖先的腸道微生物。 來自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新研究的另一位作者Kerstin Kowarik指出:「這些結果為Hallstatt的史前鹽礦工的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新線索,並使人們對古代烹飪實踐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越來越清楚的是,不僅史前的烹飪實踐是復雜的,而且復雜的加工食品以及發酵技術在我們的早期食品歷史中也占據了重要地位。」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來源:cnBeta

新研究發現高脂飲食或促進癌症生成

節假日來臨,大家是不是又和朋友胡吃海塞,大魚大肉停不下來了?不過,在下筷子之前或許你該看看哈佛醫學院的最新研究再做決定。新發現再次給每日飲食中脂肪含量過高的朋友提了個醒,根據他們發表在《細胞-干細胞》的論文,高脂飲食對健康存在著巨大隱患,它可能會讓我們的免疫系統失靈,從而錯過對早期癌細胞的監測,將身體置於更高患癌風險的環境中。 身體里的免疫細胞就像一支巡邏隊,時刻在體內搜尋可疑的威脅。通常來說,它們確認對方身份的方式是找到一些可辨識的標志,以此判斷是敵是友。而一種名為II類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II)的分子就是一種免疫細胞常關注的細胞表面標志物。 當免疫細胞啟動摧毀程序後,無論這個細胞是已經功能紊亂,還是即將癌變都會被清除掉。而高脂飲食會逐漸讓我們的免疫系統喪失這種主動權,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color=> 問題還是出在接觸食物時間最長的腸道。腸上皮細胞更新速度很快,它主要依賴腸干細胞(ISC)來不斷補充新細胞。ISC會維持正常的腸道環境,但它增殖速度快,接觸的物質多樣(食物、微生物和免疫細胞),使得它也是腸道早期腫瘤的細胞來源。 因此,研究者推測這三類物質可能決定了ISC的走向。哈佛醫學院的Semir Beyaz博士在測試中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餵食高脂飲食小鼠的ISC與MHC-II通路相關的基因都會顯著下調。但意外的是,MHC-II基因表達缺失的ISC細胞功能並不會受到影響,即使研究者主動敲除MHC-II相關基因,ISC照樣能形成細胞團。"=""color=>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腸干細胞增殖能力仍然很強,但免疫系統對它失去了監控能力。當T細胞失去了方向,它的抗癌免疫功能也隨之消失。在實驗小鼠中,高脂飲食組的小鼠組織會更容易產生癌前病變,導致腫瘤生成。"=""color=> 而如果在小鼠體內上調MHC-II相關通路的基因,免疫細胞則能更快地識別並清除掉腫瘤細胞。「我們希望這能與當下的抗癌療法合用,來幫助我們根除癌症。」Charlie Chung博士表示,他是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 而高脂飲食究竟是怎樣引起這種負面影響的?作者推測問題可能還是出在了腸道微生物上。實際上,有幾種微生物,例如螺桿菌(Helicobacter)能夠提升MHC-II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幫助免疫系統識別出腸道的異常細胞。"=""color=>"=""color=> 當研究者將體內含有螺桿菌的小鼠與不含這種菌的小鼠共處一段時間後,後者會產生更多的MHC-II標志物。不過,這僅僅是小鼠實驗,不代表我們要去主動感染螺桿菌。因為像幽門螺桿菌就可能和胃癌發生有密切聯系。"=""color=> 這一發現,可能促進能輔助免疫療法效果的藥物誕生,只要這種藥物能夠促進MHC-II標志物的生產就能增強免疫系統的監控能力。而如果能通過飲食或改變微生物獲得效果,那麼這種方式或許還會更加簡單。 「飲食、微生物和免疫識別之間的聯系或許能解釋為什麼有些生活習慣能引發腫瘤,」Beyaz博士表示。 來源:cnBeta

研究發現高脂肪飲食幫助癌細胞「躲避」免疫系統

據媒體報導,到目前為止,高脂肪飲食被認為與患結腸癌的風險增加有關,這一點已經得到確認,但這兩者是如何關聯仍然不清楚。麻省理工學院、哈佛醫學院和冷泉港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改變了這一點。至少當涉及到小鼠時,高脂肪飲食被發現幫助癌細胞「躲避」免疫系統。 免疫細胞監測身體是否有需要被摧毀的異常細胞,幫助防止各種疾病和其他健康問題的發展。一些免疫細胞通過尋找細胞上所謂的「標簽」來工作,這些「標簽」幫助它們分辨一個細胞是正常健康還是不正常。 在腸道細胞的案例中,該研究發現高脂肪飲食抑制了名為MHC-II的「標簽」,它觸發了免疫細胞在成為一個大問題之前摧毀舊的或潛在的癌前細胞。由高脂肪飲食引起的帶有被抑制的「標簽」的異常細胞可能會逃避免疫系統的檢測,有可能使它們繼續存在並成長為癌性腫瘤。 此外,該研究發現,攝入高脂肪飲食也會引起腸道細菌的變化,增加可增加MHC-II「標簽」的細菌水平。這種變化可能有助於免疫系統找到並摧毀異常細胞。這一發現可能為未來的癌症治療鋪平道路,除其他外,改變身體的微生物組以幫助清除癌細胞。 這是詳細說明飲食結構如何對身體及其功能產生巨大影響的最新研究。例如,最近的一項研究詳細說明了果糖如何以促進體重增加和肥胖的方式改變腸道細胞。飲食同樣影響著腸道細菌,而腸道細菌在促進健康方面也發揮著很大作用。 來源:cnBeta

延長壽命,改善健康,這些飲食策略管用嗎?

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希望,節食、輕斷食、生酮飲食、限時飲食等多種不同飲食策略改善健康的概念在公眾當中和科學界都引起了關注。這些飲食策略背後的科學基礎是什麼?近日,《科學》子刊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上的一篇綜述對不同飲食策略促進健康和長壽的機理進行了梳理。作者指出,理解這些飲食策略背後的分子機制,是基於這些機制,開發改善人類健康的飲食和藥物療法的關鍵。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節食與健康和壽命 過去幾十年里,在包括線蟲、果蠅、小鼠、非人靈長類動物在內的多種動物模型中,科學家們都發現,在維持營養供給的同時,降低熱量的攝入能夠延長動物的壽命。而且,這個延長壽命的效果包含兩個方面:1)節食能降低多種衰老相關疾病的風險,包括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炎症等等。2)節食還能影響動物的先天衰老過程,比如在實驗中節食的動物在生命的任何時期都比同年齡的非節食動物生理上更為年輕。 因此,科學家們也對節食激發的信號通路產生濃厚的興趣,希望從中找到節食改善健康的生物學基礎。 節食激發的信號通路變化 飲食限制通常會導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攝入的減少,而科學家們已經發現這些營養物質水平的減少會在體內激發一系列信號通路的反應。比如,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和它的代謝產物會降低mTORC1信號通路,從而降低蛋白合成和增加自噬活動。而降低胺基酸水平對mTORC1有類似的影響。mTOR復合體是抗衰老領域大名鼎鼎的信號通路。 此外,降低蛋白和胺基酸水平會激發FGF21的表達,甲硫氨酸(Met)水平的降低會改變DNA和組蛋白的甲基化。 總體來說,節食會激發細胞的修復和回收利用途徑,包括自噬作用、線粒體自噬、DNA修復和氧化防禦,同時增強干細胞功能。結果是,細胞衰老(senescence)下降,蛋白質穩態得到改善。這些對細胞和組織的積極效果是延長生命和健康的因素之一。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長時間的節食也太痛苦了!那麼基於對節食背後分子機制的了解,有沒有辦法在不節食的情況下獲得節食提供的好處呢? 特定食譜的效果 起初人們認為,節食帶來的好處是跟熱量攝入相關,不過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食譜的構成和攝入食物的時間在調節重要衰老信號通路方面也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1。 蛋白限制食譜 在齧齒類動物模型中發現,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會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即使動物攝入的熱量總數沒有變化。而在人類中的大型流行病學資料庫顯示,攝入過多的蛋白質與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死亡風險提高相關。 綜述作者指出,目前很多西方國家的成人每天吃的蛋白數量是建議蛋白數量的兩倍。過量的蛋白攝入導致體內胺基酸的水平升高,而胺基酸水平升高對前面提到的節食激發的信號通路產生相反的結果,包括mTOR復合體和FGF21的表達。 既然胺基酸水平在限制蛋白攝入的影響中起到重要作用,那麼抑制特定胺基酸的攝入能否達到同樣的效果? 2。 限制特定胺基酸的食譜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檢驗限制特定的必需胺基酸水平,是不是可以獨立於總蛋白攝入和熱量攝入,延長健康壽命?潛在的候選胺基酸包括甲硫氨酸、支鏈胺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BCAA)等等。 甲硫氨酸在蛋白合成中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因為它對應的是蛋白合成的啟動密碼子AUG。因此,甲硫氨酸的限制會導致蛋白合成的顯著下調,這對健康衰老可能有益。 此外,甲硫氨酸水平的降低還能夠通過激活FGF21促進白脂肪組織的褐化,提高能量消耗。它還能改變DNA和組蛋白甲基化水平。在小鼠和大鼠模型中,降低甲硫氨酸攝入80%能夠將動物的壽命延長30%。 支鏈胺基酸包括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血液中這些胺基酸水平的升高與肥胖和糖尿病相關。今年在自然子刊Nature Ageing上發表的兩項研究在小鼠和果蠅模型中也分別驗證了降低支鏈胺基酸攝入的好處。 相關閱讀:少吃這三種胺基酸,就能更長壽?兩項動物研究提示防衰老的飲食方法 從作用機制上來看,支鏈胺基酸是mTORC1的強力激活劑,因此食物中的支鏈胺基酸對於控制mTORC1的活性具有關鍵作用。 吃飯頻率和時間的影響 輕斷食的飲食策略通常指的是隔天,或者在一周中有不連續的兩天完全禁食或者攝入熱量很少。而限時飲食則將吃飯的時間限制在白天的某個時間段里。那麼,它們的科學基礎是什麼呢? 在小鼠模型中,間歇禁食(通常為24小時)可以激發某些長期節食激發的相同信號通路,包括降低氧化應激和炎症,增強自噬作用和組織修復能力,以及提高幹細胞功能。間歇禁食也能夠降低小鼠中很多慢性病的風險。 不過,綜述作者指出,小鼠的代謝速度和禁食能力與人類有很大的不同。小鼠的24小時禁食相當於人類的5天禁食。小鼠禁食導致的信號通路反應可能遠遠快於人類,因此不一定能夠將小鼠中的結果復制到人類中來。 而且,在間歇禁食實驗中,小鼠食用的是營養均衡的食物。而在現實中,很多禁食人群吃的食物並不健康,這可能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並且對代謝和腸道微生物組產生負面影響。 限時飲食的主要作用是將人體的生物鍾與因為飲食導致的代謝調節協調起來。已有的小鼠研究已經顯示擾亂生物鍾會導致肥胖、改變葡萄糖代謝並且降低動物壽命。在超重人群中進行的一些短期探索性試驗顯示,每天將吃飯時間段限制在8-12個小時內對體重和身體的肌肉組成產生有益影響。不過在大型臨床試驗中,這些益處尚未得到重復。 文章的最後,作者表示,對於如何將節食的益處轉化為臨床應用,我們仍然需要回答很多問題。未來10年的研究將專注於精細化理解食物中的組分(包括胺基酸、特定糖類、脂類以及微生物代謝產物)對健康生命的影響。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是人類具有遺傳學異質性,而遺傳和表觀遺傳背景也會影響對節食和其它飲食策略反應的效果。 作者期待科學發現迅速轉化成為將食物作為療法的個體化治療手段,能夠通過優化什麼時間,如何吃哪些食物,改善人類健康,延長人類生命。 參考資料: Green et al。, (2021)。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ietary restriction promoting health and longevity。...

健康飲食人群感染COVID-19的幾率比較低

盡管有相關證據表明肥胖和 II 型糖尿病等代謝狀況會增加感染 COVID-19 新冠病毒的風險,而且在感染之後也有更高的幾率會出現更為嚴重的並發症。由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MGH)研究人員領導的最近一項關於飲食和新冠的研究中,發現以健康的植物性食物為主的人在這兩方面的風險都比較低。 圖片來自於 Pxfuel 飲食對 COVID-19 風險的有利影響似乎與生活在社會經濟高度匱乏地區的人特別相關。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 MGH 糖尿病科和基因組醫學中心的研究助理、哈佛醫學院醫學講師 Jordi Merino 博士表示:「此前的報告表明,比較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的群體有個共同特徵就是營養不良,但缺乏關於飲食與COVID-19風險和嚴重性之間的關系的數據」。 在這項研究中,Merino 和他的同事檢查了基於智能手機的 COVID-19 症狀研究的 592,571 名參與者的數據。參與者居住在英國和美國,他們從 2020 年 3 月 24 日開始招募,並跟蹤到...

研究:嗅覺可能是我們平衡飲食的關鍵

據媒體報導,當路過街角的一家麵包店,你可能會被前門飄來的甜甜的香味吸引住。你並不是唯一一個這樣做的人:人們會根據自己的鼻子做出決定,這一認識促使Cinnabon和Panera Bread等大品牌將烘焙食品的氣味引入餐廳,從而帶來銷量的大幅飆升。 但根據一項新研究顯示,當在路過麵包店前吃的食物可能會影響你停下來吃甜食的可能性--不僅僅是因為你飽了。 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人們對食物氣味的敏感度會因為他們剛剛吃過的食物而降低。所以如果你在散步前吃了同事的烘焙食品,你可能就不太可能停下來去那個香味濃郁的麵包店。 這項名為《Olfactory perceptual decision-making is biased by motivational state》的研究於2021年8月26日發表在《PLOS Biology》上。 氣味控制著我們吃什麼,反之亦然 研究發現,剛吃了一頓肉桂麵包或披薩的參與者不太可能聞到「跟食物匹配」的氣味。大腦掃描結果證實了這一發現,掃描結果顯示,大腦中處理氣味的部分活動以類似的方式發生了改變。 這些發現表明,就像嗅覺調節我們吃什麼一樣,我們吃什麼反過來也調節我們的嗅覺。 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助理教授Thorsten Kahnt表示,食物攝入和嗅覺系統之間的反饋可能對進化有好處。 「想想我們的祖先在森林里游盪尋找食物,他們發現並吃漿果,然後對漿果的氣味不再那麼敏感了,」Kahnt說道,「但也許他們仍對蘑菇的氣味敏感,所以從理論上說,這可能有助於促進食物和營養攝入的多樣性。」 Kahnt指出,雖然我們在日常決策中看不到狩獵-採集的適應,但我們的鼻子、我們尋找的東西和我們能用鼻子探測到的東西之間的聯系可能仍非常重要。例如如果鼻子工作不正常,那麼反饋迴路可能會中斷,進而導致飲食紊亂和肥胖問題。甚至還可能跟睡眠中斷有關,這是Kahnt實驗室正在研究的另一種與嗅覺系統有關的聯系。 Kahnt實驗室通過大腦成像、行為測試和非侵入性腦刺激研究了嗅覺如何指導學習和食慾行為,尤其是當它跟肥胖、成癮和痴呆等精神疾病相關時。在過去的一項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睡眠不足的參與者的大腦對氣味的反應發生了改變,接下來他們想知道食物攝入是否以及如何改變了我們感知食物氣味的能力。 據Kahnt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Laura Shanahan介紹稱,關於氣味感知如何因不同因素而改變的研究很少。「有一些關於氣味愉悅度的研究,」Shanahan說道,「但我們的工作重點是人們在不同狀態下對這些氣味的敏感度。」 披薩和松木;肉桂和雪松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研究小組開發了一項新任務,讓參與者聞一種混合了食物和非食物氣味的氣味(「披薩和松木」或「肉桂麵包和雪松」--搭配很好且彼此不同的氣味)。從純食品到非純食品,每種混合物中食品和非食品氣味的比例各不相同。在混合氣味出現後,參與者被問及是食物氣味還是非食物氣味占主導地位。 參與者在核磁共振掃描儀內完成了兩次任務:第一次是在他們餓的時候,然後是在他們吃了一頓跟兩種氣味相匹配的食物之後。 「在核磁共振掃描儀進行第一部分實驗的同時,我在另一個房間做飯,」Shanahan說道,「我們希望所有的東西都是新鮮的、准備好的和熱的,因為我們希望參與者盡可能多地吃,直到他們吃得非常飽。」 然後,研究小組計算出每一階段混合物中需要多少食物氣味以讓參與者認為食物氣味占主導地位。研究小組發現,當參與者飢餓時,他們需要較低比例的食物氣味就能將其視為主導氣味--如飢餓的參與者可能在飢餓時需要50%的肉桂麵包和雪松混合氣味,但在吃飽的情況下則需要80%。 通過大腦成像,研究小組為這一假設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核磁共振成像的腦部掃描顯示,在飯後大腦處理氣味的部分也發生了類似的變化。大腦對跟食物氣味相匹配的氣味的反應比對非食物氣味的反應更「像食物」。 將研究結果應用於未來的睡眠剝奪研究 這項研究的發現還將允許Kahnt實驗室進行更復雜的項目。Kahnt指出,隨著對氣味和食物攝入之間反饋循環的更好理解,他希望把這個項目完整的循環帶回到睡眠剝奪,看看睡眠不足是否會以某種方式損害這個循環。他補充稱,有了大腦成像技術,關於適應如何影響大腦的感覺和決策迴路還有更多的問題。 「飯後,嗅覺皮層不再像食物那樣代表跟食物匹配的食物氣味,所以適應似乎發生在處理過程的相對早期,」Kahnt說道,「我們正在追蹤這些信息是如何改變的以及大腦的其他部分如何利用這些改變的信息來做出關於食物攝入量的決定。」 來源:cnBeta

研究:微小而有針對性的飲食變化可為人類和環境健康帶來巨大收益

根據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研究,吃一個熱狗可能讓人們失去36分鍾的健康時間,而選擇吃一份堅果則可以幫助獲得26分鍾的額外健康時間。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食品》雜誌上,評估了5800多種食物,根據它們對人類的營養疾病負擔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排名。研究發現,用水果、蔬菜、堅果、豆類和精選海產品的組合取代每日10%的牛肉和加工肉類的熱量攝入,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飲食碳足跡,並使人們每天獲得48分鍾的健康時間。 ...

研究:飲食上的微小變化可幫助人們更健康、更可持續地生活

根據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研究,吃一個熱狗可能使人們失去36分鍾的健康時間,而選擇吃一份堅果則可以幫助人們獲得26分鍾的額外健康時間。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食品》雜誌上,評估了5800多種食物,根據它們對人類的營養疾病負擔和對環境的影響對它們進行排名。研究發現,用水果、蔬菜、堅果、豆類和精選海產品的組合取代每日10%的牛肉和加工肉類的熱量攝入,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飲食碳足跡,並使人們每天獲得48分鍾的健康時間。 ...

研究:生酮飲食是一場健康「災難」,存在許多長期風險

據媒體報導,生酮飲食--通常被稱為keto--近日成為了另一項研究的主題,該研究將這種飲食方案跟幾個主要的潛在長期健康後果聯系起來。這項研究來自Physicians Committee for Responsible Medicine,其被稱為是迄今為止對飲食最全面的分析。 資料圖 生酮飲食,簡而言之就是攝入大量高質量的脂肪、適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這種飲食在幫助控制一些人的癲癇方面非常有名,同時它也是一種通過迫使身體進入酮症狀態來快速減肥的方法。 盡管存在一些爭議,但生酮飲食在那些堅信其所謂益處(包括減肥、控制血糖等)的人群中一直很受歡迎。截止到目前,有不少關於這種飲食的研究,一些發現了可能的健康益處,另一些則將這種飲食跟潛在的健康後果聯系起來。 新分析雖然認可了這些可能的健康益處,但它最終指出,生酮飲食的好處可能不會超過堅持該種飲食的潛在長期後果。根據這項研究,這適用於大多數人,該研究發現,長期的生酮飲食風險可能包括糖尿病、心臟病、癌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等嚴重疾病。 這項研究的論文首席作者Lee Crosby RD對這種飲食提出了嚴厲的批評,稱其為是一場促進疾病的災難,另外他還指出,限制全穀物、蔬菜、水果和豆類同時食用過量的飽和脂肪、紅肉和加工肉類是一種不利於健康的處方。 這項綜合綜述得出了五個跟健康相關的關鍵發現,其中包括對許多患者來說吃生酮飲食提高了他們的壞膽固醇水平。同樣,分析發現,患有腎病的人在攝入高蛋白生酮飲食時可能會更快地經歷腎衰竭,而孕婦即使補充葉酸也會面臨其嬰兒潛在的神經管缺陷。 除此之外,研究還發現,通過限制生酮飲食中攝入碳水化合物的數量,他們的整體飲食將更傾向於增加癌症風險的食物。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指出,生酮飲食中常見的食物種類也跟其他嚴重疾病有關,包括糖尿病和心臟病。 研究人員表示,生酮飲食是可以在短期內減輕體重,但他們也指出,還沒有發現它比其他減肥飲食如熱量限制更有效。如前所述,生酮飲食已被用於治療藥物反應不好的癲癇患者,研究人員表示,這是該飲食唯一得到充分支持的用途。 來源:cnBeta

減肥最狠招?紐西蘭學者發明「飲食控制器」 嘴巴只能張2mm挨批:是刑具吧

現在全球肥胖人口急遽上升,為幫助超重人口,紐西蘭和英國學者聯手發明了一款口內裝置「DentalSlim飲食控制器」。佩戴者的嘴巴只能張開2mm,不能大口咀嚼食物,只能吃流質食物,用這種方法來控制熱量攝取,達到減重的目的。 ▼紐西蘭奧塔科大學在Twitter上po文說:「奧塔哥大學和英國學者發明了全世界第一個有助對抗全球肥胖流行病的減重裝置:一個只讓使用者進行流質飲食的口內裝置。」 https://twitter.com/otago/status/1409330977046945798 ▼這款名為「DentalSlim飲食控制器」(DentalSlim Diet Control)的裝置具有磁力,需要由牙醫幫忙安裝在使用者的臼齒上。安裝好後,使用者的嘴巴只能張開2mm,無法吃固態的食物,只能靠流質飲食維生。批評者認為,這種裝置讓人聯想到中古世紀的酷刑,懷疑它是否真的適合拿來減重。 ▼「DentalSlim飲食控制器」不會影響使用者的呼吸和說話。遇到緊急情況也能拆卸下來。為了測試這款裝置的效果,研究人員在紐西蘭奧塔哥地區的首府但尼丁(Dunedin)找來7個身體品質指數(BMI)超過30的女性參與測試,測試過程中,研究人員將每一位受試者一天攝取的熱量控制在1,200大卡,而且是用4種流質食物搭配一種蛋白質奶昔製成的。除此之外,受試者也可以喝茶和咖啡等低卡飲料。 ▼2個星期後,受試者的體重平均下降了6.36公斤,也就是體重下降約5.1%。不過受試者回饋,「DentalSlim飲食控制器」並不好用,她們說話的時候感覺不太舒服,不過她們對實驗的結果很滿意。但實測結束後2週,受試者的體重平均又回升了約0.7公斤。 主導這項研究的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牙醫學教授Paul Brunton表示,實驗結果並不能說明「DentalSlim飲食控制器」不好用。這一裝置相對於減重手術來說,是一項非侵入性、過程可逆、符合經濟效應且吸引人的替代方案。未來研究人員會對這一裝置的設計進行改善,盡可能增加配戴舒適度和美觀度~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青少年因飲食失調而住院的人數明顯增加

新的研究表明,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因飲食失調的嚴重疾病而入院的青少年人數明顯增加。根據發表在《兒科》雜誌預刊上的研究,患有飲食失調的青少年入院人數在大流行的頭12個月里增加了一倍以上。 在這12個月里,密西根醫學院10-23歲的患者中有125人住院,這反映出比往年有顯著的增長,因為在2017年至2019年的同一時間段里,與飲食失調有關的入院人數每年平均為56人。 "這些發現強調了這種大流行病對年輕人的影響是多麼深刻,他們經歷了學校關閉、取消課外活動和社會孤立。他們的整個世界在一夜之間被顛覆了,"主要作者、密西根大學健康中心C.S. Mott兒童醫院的青少年醫學醫師阿拉娜-奧托(Alana Otto)說。 "對於患有飲食失調的青少年和那些有飲食失調風險的青少年來說,這些重大的干擾可能已經惡化或引發了症狀。"研究人員說,但這些數字可能只代表受大流行病影響的飲食失調者的一小部分,因為他們只包括那些嚴重疾病導致住院的年輕人。 奧托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大流行病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在患有飲食失調的青少年中可能特別深遠。但是我們的數據並沒有捕捉到整個畫面。這些可能是真正保守的估計。" 該研究還表明,在大流行的第一年,該機構的入院率隨著時間的推移穩步上升。每月最高的入院率發生在大流行開始後的9至12個月之間,當研究期在2021年3月結束時,入院率繼續攀升。 限制性飲食障礙包括神經性厭食症,可能以飲食限制、過度運動和不適當的減肥為標志。遺傳、心理因素和社會影響都與發展飲食失調有關,自尊心低或有抑鬱症狀的青少年風險特別高。在大流行期間,青少年日常生活的變化,如學校關閉和取消有組織的運動,也可能打亂與飲食和運動有關的常規,並成為那些已經處於風險中的人發展不健康飲食行為的動力。 緊張的事件可能會導致有飲食失調風險的年輕人出現症狀。在大流行期間,沒有規律的生活,日常活動的中斷和失去控制的感覺都是可能的促成因素。對許多青少年來說,當一切都感覺失去控制時,他們覺得可以控制的事情就是他們的飲食。 一些患者還報告說,參加體育和其他體育活動的限制使他們擔心體重增加,導致不健康的節食或運動。大流行期間社交媒體使用的增加,也可能使年輕人接觸到更多關於身體形象和體重的負面信息。這也可能與大流行病有間接聯系。例如,一個有明顯飲食失調症狀和嚴重營養不良的青少年可能只是在他們的大學在停課期間意外關閉後搬回父母家時才得到醫療關注。 作者指出,另一個潛在因素可能是對包括飲食失調在內的非COVID-19疾病的延遲治療,以及作為減少傳播風險措施的一部分而減少的親自就診。患有飲食失調的青少年可能特別受到親自護理的減少的影響。對營養不良患者的評估和管理通常需要測量體重和生命體征,並可能涉及全面體檢或實驗室測試。 保密性是青少年臨床護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虛擬環境中也可能受到限制。雖然這項研究因其樣本量小而受到限制,但它是在國際報告顯示兒童和青少年飲食失調服務的門診轉診和與青少年厭食症有關的住院病人增加的情況下進行。 雖然研究結果僅僅反映了一個機構的結論,但它們與新出現的關於該流行病可能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產生深遠負面影響的報告是一致的。 來源:cnBeta

研究發現特定的植物性飲食可消除大多數更年期潮熱現象

據媒體報導,潮熱是更年期的一個常見症狀,不幸的是,它們有時會相當嚴重,影響睡眠和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傳統上講,雌激素藥物被用來減少這些潮熱,但由於擔心乳腺癌風險,這種使用已被遏制。事實證明,根據一項新研究,更年期女性可能不需要這些藥物來獲得緩解。 這項新的研究被命名為 "緩解血管運動症狀的婦女研究"(WAVS),研究了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和大量豆製品作為減少更年期女性女潮熱的一種潛在方式的潛力。這項研究進行了12周,涉及每天至少經歷兩次潮熱的女性。 參與者被分成兩組,一組吃富含大豆的素食,另一組吃她們的普通飲食(對照組)。在這項研究中,素食是低脂肪的,包含半杯煮熟的大豆。值得注意的是,大豆--與鷹嘴豆等其他豆類一樣--含有植物雌激素,包括異黃酮。 雖然過去的研究發現,異黃酮("植物雌激素")提取物只對潮熱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似乎直接食用豆類對經歷更年期的女性有更大的影響。 研究人員讓參與者使用一個移動應用程式來記錄她們的潮熱症狀,以及與更年期有關的其他症狀。除其他事項外,參與者還獲得了一個煮豆子的快餐鍋,一個用於監測體重的自動校準秤,他們每周與研究人員進行交談。 12周結束後,對照組(吃常規飲食)在她們的潮熱症狀方面沒有經歷任何變化。然而,食用富含大豆的素食的小組,其潮熱頻率總體下降了79%;中度和重度潮熱的數量下降了84%,而59%的人經歷了所有中度和重度潮熱的緩解。 該研究的作者Hana Kahleova醫學博士解釋說: 以前的研究表明,大豆可能是有益的,所以我們決定對飲食的改變進行測試。我們認為組合才是最重要的。在研究結束時,大多數食用富含大豆的植物性飲食的女性報告說,她們完全不再有中度至極度潮熱的感覺,而且她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 來源:cnBeta

研究稱富含Omega 3脂肪酸的飲食或有助於減少偏頭痛的發生

6月30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的一項研究發現,與Omega 3和Omega 6(n-6)脂肪酸正常攝入的飲食相比,食用富含Omega 3(n-3)脂肪酸的飲食能減少頭痛的頻率。 現代工業化飲食往往是Omega 3脂肪酸含量低,Omega 6脂肪酸含量高。這些脂肪酸是氧化脂質的前體--參與調節疼痛和炎症的分子。 從Omega 3脂肪酸中提取的氧化脂質與減輕疼痛的作用有關,而從Omega 6脂肪酸中提取的氧化脂質則會加重疼痛,並可能引發偏頭痛。但是以前評估Omega 3脂肪酸補充劑治療偏頭痛的研究並無結論。 因此,一個美國研究小組想知道富含Omega 3脂肪酸的飲食是否會增加減輕疼痛的17-羥基二十二碳六烯酸(17-HDHA)的水平並減少頭痛的頻率和嚴重程度。 他們的結果是基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調查的182名患者(88%為女性;平均年齡38歲),他們每月有5-20天出現偏頭痛,被隨機分配攝入三種飲食中的一種,為期16周。控制飲食包括典型的Omega 3和Omega 6脂肪酸水平。兩種干預性飲食都提高了Omega 3脂肪酸的攝入量。一種保持Omega 6攝入量與對照飲食相同,另一種同時降低了Omega 6攝入量。 在試驗期間,參與者定期接受飲食咨詢並獲得在線支持信息。他們還完成了頭痛影響測試(HIT-6)--一種評估頭痛對生活質量影響的問卷。每天用電子日記評估頭痛頻率。在16周的時間里,與對照組飲食相比,兩種干預性飲食都增加了17-HDHA的水平,雖然兩組干預性飲食的HIT-6得分都有所提高,但在統計上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然而,兩個干預組的頭痛頻率在統計學上都有明顯下降。 高Omega 3飲食與每天減少1.3個頭痛小時和每月減少兩個頭痛日有關。高Omega 3加低Omega 6飲食組每天減少1.7個頭痛小時,每月減少4個頭痛日,這表明降低飲食中的Omega 6脂肪酸有額外的好處。 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的參與者還報告了更短時間和更不嚴重的頭痛。這是一項高質量、設計良好的試驗,但研究人員確實指出了一些局限性,如患者很難堅持嚴格的飲食,而且大多數參與者都是相對年輕的女性,所以結果可能不適用於兒童、老年人、男性或其他人群。 他們寫道:「雖然這些飲食沒有明顯改善生活質量,但相對於控制飲食,它們在頭痛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上產生了巨大的、有力的減少。」 他們寫道:"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生物學上合理的證明,即疼痛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改變人類的飲食來治療。他們總結說:「集體研究結果表明,n-3和n-6脂肪酸與(疼痛調節)之間存在因果機制,並為管理人類慢性疼痛的新方法打開了大門。」 布列根和婦女醫院的Rebecca Burch在一篇相關的社論中說,這些結果支持在臨床實踐中向病人推薦高Omega 3飲食。她承認對這項研究結果的解釋是復雜的,但她指出,最近批準的預防偏頭痛藥物的試驗報告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每月減少了大約2-2.5個頭痛日,這表明飲食干預可能是可比的,甚至更好。 她補充說,更重要的是,許多患有偏頭痛的人對飲食改變有很大的動力和興趣。這些發現 「使我們離頭痛患者和照顧他們的人長期追求的目標又近了一步:一種有強大臨床試驗結果支持的偏頭痛飲食」。 來源:cnBeta

[圖]科學家發現致病性腸道細菌和低熱量飲食存在關聯

科學家近日進行了一項關於低熱量飲食如何改變腸道微生物種群的研究,其結果另人感到意外。研究結果顯示在極端的熱量食入控制和炎症性腸病有關的致病細菌水平增加之間存在著一種奇怪的關系。該研究首先招募了 80 名超重或肥胖的受試者。一半受試者被要求在16周內保持穩定的體重,而另一半受試者則完成了一項醫學監督的減肥計劃,包括 8 周的極低熱量飲食(每天 800 千卡)。 在研究期結束時,研究人員從參與者身上提取了糞便樣本。結果發現在控制飲食的人群中出現了大量的腸道微生物組變化,包括普遍減少的細菌多樣性。這項新研究的第一作者 Reiner Jumpertz von Schwartzenberg 說,除了減少腸道細菌的總體數量,控制飲食似乎明顯改變了剩餘微生物的行為。 他解釋說:「我們能夠觀察到細菌如何調整它們的新陳代謝,以便吸收更多的糖分子,並通過這樣做使它們不能被人類宿主利用。可以說我們觀察到了『飢餓的微生物組』的發展」。 接下來,研究人員從試驗中體重減輕最多的 5 名受試者身上提取糞便樣本,並將其移植到沒有微生物組的小鼠身上。令人震驚的是,接受節食後糞便移植的小鼠很快就減掉了大約 10% 的總體重,盡管繼續吃正常的飲食。當小鼠在開始節食前接受來自同一人類受試者的糞便移植時,沒有發現任何體重下降。 研究的最後一步是詳細分析人類節食者的微生物組,試圖找出可能導致體重下降的任何特定微生物因素。一種特殊的細菌迅速被發現-- 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 difficile)。 C. difficile 數量增加通常與使用抗生素導致的腸道炎症有關。嚴重的腹瀉和結腸炎往往是艱難梭菌過度生長的最終結果,然而,在節食的受試者中沒有發現這些負面症狀。高級作者Peter Turnbaugh說:「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預測在艱難梭菌增加後,炎症會增加,甚至結腸炎」。 對接受節食後糞便移植的動物進行更仔細的檢查,發現了非常溫和的炎症跡象,但沒有任何東西會引發類似結腸炎的負面症狀。Turnbaugh說,這表明艱難梭菌在代謝方面的作用與該細菌驅動腸道炎症的能力完全不同。 現階段還不清楚更多的艱難梭菌是如何導致體重減輕而不引發腸道炎症的。眾所周知,艱難梭菌在脂肪代謝和通過腸壁吸收營養方面發揮著作用。但特恩鮑強調,這些發現並不意味著人們應該把艱難梭菌作為某種減肥益生菌來尋求。 來源:cnBeta

研究發現植物性飲食可能有助於防止常見的隱匿疾病

據媒體報導,如果你一直在尋找一個很好的理由來改變你的飲食,喬治亞州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會提供這個理由。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食用植物性飲食可能有助於防止一種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常常長期不被發現:高血壓。此外,該研究還發現有證據表明,這種飲食也可能有助於防止子癇前期,這可能是致命的。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影響著美國大約一半的人。高血壓一般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徵(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一些人患上高血壓可能是遺傳的結果,而另一些人可能由於選擇了不良的生活方式而患上高血壓。 最近發表的兩項新研究提供了證據,證明飲食可以改變腸道微生物群,而腸道細菌的積極變化可以幫助保護一個人的長期健康。當涉及到高血壓時,該研究涉及到被培育成在遺傳上容易患高血壓的齧齒動物,當餵食高鹽飲食時。 令人驚訝的發現 幾年前涉及這些老鼠的一個令人驚訝的觀察導致人們認識到,在遺傳上易受影響的老鼠中,單單是鹽並不會增加血壓。早在2001年,威斯康星州醫學院與查爾斯河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分享了一些研究成果。在威斯康星州的大鼠被餵以牛奶為基礎的飲食,而運到實驗室的大鼠則被換成以穀物為基礎的飲食。 結果發現,運往查爾斯河實驗室的大鼠在被餵食大量鹽分時,並沒有像留在威斯康星州的大鼠那樣出現嚴重的高血壓和腎髒損傷。這一意料之外的表現拉開了多年研究的序幕,發現動物蛋白可以擴大人的飲食中鹽的影響,至少在涉及血壓時是這樣。 腸道細菌的作用 科學家們發現,盡管具有基本相同的基因,但這兩個鼠群具有不同的腸道微生物組,反映了高鹽飲食對齧齒動物的不同影響。兩者之間的關鍵區別是,一組大鼠被餵食以動物蛋白為基礎的飲食,而另一組則被餵食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 有關該主題的更多研究正在計劃中,但這些發現強調了越來越多的研究將植物性飲食與一些健康益處聯系起來。該研究指出,當涉及到心臟疾病時,高血壓是可以改變的最大風險因素--改變一個人的飲食仍然是減少一個人的高血壓風險的關鍵方法。 來源:cnBeta

如何避免暴飲暴食?研究人員發現飲食方式對非常重要

據媒體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顯示,吃得快或更大口吃的人更有可能在吃飯的時候吃得更多。這項研究在NUTRITION 2021 LIVE ONLINE上公布,其為可能導致暴飲暴食的因素提供了新的見解。這項研究還新增了表明當人們被給予更大分量吃得更多的更多證據。 研究人員發現,當每頓飯的份量增加75%時,參與者平均多吃了43%。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博士生Paige Cunningham是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他指出:「盡管研究一直發現當人們被給予更大分量時會吃得更多,但卻很少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或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大份量的影響。這是首個探索進食速度和小口大小的特點是否會影響人們對大份量食物的反應的研究之一。」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每周為44名男性和女性提供一次午餐--實驗持續四周。每頓飯,研究參與者都會隨機分到不同分量的通心粉和奶酪配水喝。研究人員對參與者的每頓飯都進行了錄像以評估他們吃飯的速度和每一口的大小。 據了解,參與者吃的飯都是四種分量的,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各自做比較。研究人員預計,由於研究參與者的年齡、性別、體重、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因此研究結果也適用於其他群體。 Cunningham表示:「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意識到食物的分量、吃飯時慢下來、小口吃食物可以幫助避免過度攝入。此外,由於人們被給予越多就會吃得越多,所以可以選擇每一口卡路里含量較低的食物來減少大份食物中過量攝入的卡路里。這可以讓你吃在同樣分量的食物的同時攝入更少的卡路里。」 研究人員計劃展開更多的研究以看看他們的發現是否適用於更長時間、更復雜的飲食--包括各種食物、質地和口味。 來源:cnBeta

研究:素食和魚素飲食或可大幅降低COVID-19嚴重風險

據媒體報導,一項涉及六個國家參與者的研究表明,食用植物性飲食或魚素飲食跟患中度或重度COVID-19感染的幾率顯著降低有關。該研究對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大量接觸」COVID-19患者的醫護人員進行了在線調查。 植物性飲食包括素食者和純素食者,而魚素飲食包括吃本質上是素食的飲食但添加了像魚這樣的海鮮。這項新研究評估了這些飲食是否可能對COVID-19的嚴重程度產生影響,最終發現,在考慮了其他潛在因素後,這些飲食可能提供一定程度的預防中度和重度疾病的能力。 調查於2020年7月至9月期間進行,醫務工作者提供了有關飲食、COVID-19經歷和人口數據的信息。研究人員隨後使用多變量邏輯回歸模型評估飲食類型跟COVID-19結果(包括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之間的潛在聯系。 研究發現,在2316名對照受試者和568例報告的COVID-19病例中,其中138人經歷了中度或重度COVID-19,其餘430人有輕微或非常輕微的症狀。在調整了潛在的影響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植物性飲食和魚素飲食跟較低的嚴重幾率有關。 報告食用植物性飲食的參與者出現中度或重度COVID-19症狀的幾率降低了73%,而堅持魚素飲食的參與者出現中度或重度COVID-19症狀的幾率降低了59%。研究人員將這些數據跟不吃植物性食物或魚素的人進行了比較。食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參與者出現中度和重度COVID-19症狀的幾率更高。 來源:cnBeta

研究稱植物性飲食和魚類飲食可能有助於減輕COVID-19感染的嚴重程度

據媒體報導,在線雜誌《BMJ營養預防與健康》上發表的一項六國研究結果表明,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或魚類飲食可能有助於降低患中度至重度COVID-19感染的幾率。研究結果表明,它們分別與73%和59%的嚴重疾病機率降低有關。 一些研究表明,飲食可能對COVID-19感染的症狀嚴重程度和疾病持續時間有重要作用。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證據可以證實或反駁這一理論。為了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利用了在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和美國工作的2884名廣泛接觸SARS-CO-v2(導致COVID-19感染的病毒)的一線醫生和護士的調查答復。 這些參與者都是在Survey Healthcare Globus網絡注冊的醫療市場研究的全球醫療專業人員網絡的一部分。研究人員利用這個網絡來確定因其工作而面臨COVID-19感染的高風險的臨床醫生。 這項在線調查在2020年7月至9月間進行,旨在根據47個項目的食物頻率問卷,了解受訪者在過去一年中的飲食模式的詳細信息,以及使用客觀標準了解他們所患任何COVID-19感染的嚴重程度。 該調查還收集了個人背景、病史、藥物使用和生活方式等信息。各種飲食被合並為植物性飲食(蔬菜、豆類和堅果含量較高,家禽、紅肉和加工肉的含量較低);魚素者/植物性飲食(同上,但增加了魚/海產品);以及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飲食。 大約568名受訪者(病例)說他們有符合COVID-19感染的症狀,或者沒有症狀但拭子測試為陽性;2316人說他們沒有任何症狀/測試為陽性(對比組)。在568個病例中,138名臨床醫生說他們有中度到重度的COVID-19感染;其餘430人說他們有非常輕微到輕度的COVID-19感染。 在考慮了幾個潛在的影響因素後,包括年齡、種族、醫療專業和生活方式(吸菸、體育活動),與那些沒有這些飲食模式的人相比,那些說他們吃植物性飲食或植物性/海鮮性飲食的人,中度到重度COVID-19感染的幾率分別降低了73%和59%。 而與那些說他們吃植物性飲食的人相比,那些說他們吃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飲食的人,中度到重度COVID-19感染的幾率幾乎是4倍。 當體重(BMI)和並存的醫療條件也被考慮在內時,這些關聯是真實的。但是沒有觀察到任何類型的飲食與感染COVID-19的風險或隨後疾病的長度之間的關聯。 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不能確定原因,只能確定相關關系。研究人員指出,它還依賴於個人回憶而不是客觀評估,而且某些飲食模式的定義可能因國家而異。研究中男性多於女性,所以研究結果可能不適用於女性,他們補充說。 研究人員說,但是基於植物的飲食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特別是植物化學物質(多酚、類胡蘿卜素)、維生素和礦物質,所有這些對健康的免疫系統都很重要。 他們補充說,而且魚是維生素D和Omega-3 脂肪酸的重要來源,這兩種物質都有抗炎作用。「我們的結果表明,可以考慮用富含營養物質的健康飲食來保護人們免受嚴重的COVID-19的傷害,」他們總結道。 「這項研究的趨勢受到研究規模(確認為陽性的人數不多)和設計(關於飲食和症狀的自我報告)的限制,因此在解釋研究結果時需要謹慎,」NNEdPro營養和COVID-19工作組副主席Shane McAuliffe評論道。 「然而,高質量的飲食對產生足夠的免疫反應很重要,這反過來又能影響對感染的易感性及其嚴重程度。」他補充說:「這項研究強調了需要對飲食、營養狀況和COVID-19結果之間的關系進行設計更好的前瞻性研究。」 來源:cnBeta

一項新研究詳述了兒童素食飲食的利與弊

據媒體報導,一項新橫斷面研究為純素食、素食和食肉兒童之間的營養、心血管和生長差異提供了新的見解。這項研究首次對5至10歲兒童的飲食影響進行了嚴格調查,其發現純素食者的心血管狀況更健康,但是身高較矮且骨骼礦物質缺乏。 資料圖 據悉,這項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新研究旨在探索一個未被充分研究的話題--素食跟純素飲食對兒童的影響。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onathan Wells領導了這個項目。他指出,關於植物性飲食對兒童健康的影響目前還相當缺乏且數據相當不完整。 「截止到目前,關於這些飲食對兒童健康影響的研究主要局限於對身高和體重的評估,並且只在素食兒童中進行,」Wells說道,「我們的研究為遵循素食和純素飲食的兒童的健康結果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這項研究調查了187名5至10歲的健康兒童。研究對象包括60名素食者、52名純素者和72名雜食者,飲食干預平均持續時間為5年。雜食控制組在人口統計學上跟素食者和純素參與者相似。 研究結果顯示,跟素食和雜食兒童相比,素食兒童的心血管狀況明顯更好。跟肉食者相比,素食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要低25%。 然而素食兒童的心血管狀況出乎意料地更接近雜食兒童。跟純素兒童相比,素食兒童的平均空腹血糖、VLDL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都更高,這讓研究人員感到驚訝。 這項研究的論文第一作者Małgorzata Desmond指出:「起初,我們對素食兒童糟糕的心血管健康狀況感到驚訝,但他們的飲食數據顯示他們吃的是相對加工過的植物性飲食,且纖維和糖的健康水平低於純素食者。所以,我們了解到,僅僅吃植物性飲食並不能保證健康,我們仍需要選擇健康的食物。」 研究發現,素食兒童平均比其他兒童矮約1英寸(3厘米),且更容易缺乏維生素B-12,骨礦物質含量也要低4%至6%。 Desmond指出:「……素食者攝入的營養素更高,這表明他們是一種『未加工』的植物性飲食,這反過來又跟較低的體脂和更好的心血管風險有關。另一方面,他們對蛋白質、鈣、維生素B12和D的攝入量較低,這可能解釋了他們的骨礦物質和血清維生素濃度較低的原因。」 研究人員清楚地指出,在純素隊列中看到的許多營養不足可以通過有效的補充來管理。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純素飲食跟兒童生長障礙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但研究人員確實指出,目前還不清楚這些身高差異是否會持續到成年,甚至是否對長期健康有更廣泛的影響。 Wells表示,他的研究團隊支持全球日益轉向植物性飲食,這不僅從動物福利的角度,而且是從減少大規模肉類生產對環境的影響的角度。他認為這項新研究的關鍵是需要對那些吃植物性飲食的人進行更好的營養教育。 「我們的研究表明,我們需要為公眾提供更多關於如何吃得健康的植物性飲食的建議。這對兒童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有更高的營養需求。我們的目標是進行進一步的研,以幫助最大化植物性飲食對兒童的健康益處,」Well說道。 來源:cnBeta

古代魚骨的發現揭示了古代猶太人的非猶太飲食習慣

據媒體報導,一項發表在同行評議雜誌《Tel Aviv》上的研究表明,古代猶太人通常在聖經禁止某些魚類食物的時間里吃非猶太魚 。這一發現為今天許多猶太人仍然遵守的《舊約》飲食法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線索。這些規定中包括禁止食用任何缺乏魚鱗或魚鰭的魚種。 該研究報告分析了來自以色列和西奈半島30個考古遺址的古代魚骨,這些魚骨可以追溯到從青銅時代晚期(公元前1550-1130年)到拜占庭時期(公元前640年)結束的2000多年間。 作者表示,這些結果要求我們重新思考這樣的假設:長期堅持的傳統是《希伯來聖經》前五卷中概述的食物法的基礎。 阿里爾大學的Yonatan Adler說:「對無鰭和無鱗魚的禁令偏離了長期的猶太飲食習慣。盡管非猶太魚經常出現在猶太人的菜單上,但《聖經》作者似乎還是禁止這種食物。沒有理由認為這種禁令的根源是一種古老而普遍的飲食禁忌。」 《舊約》是在不同時期撰寫的,從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毀之前的幾個世紀開始,一直到希臘化時代(公元前332-63年)。有一組經文重復了兩次,禁止食用某些種類的魚。 《利未記》中說 "水里一切沒有鰭和鱗的東西,都是你們所厭惡的。"《申命記》規定:"......凡沒有鰭和鱗的,你們不可吃,那是你們不潔淨的。"在這兩份文件中,提及的內容緊接著禁止 "不潔 "的豬,這一點得到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然而,直到現在,人們還沒有對海鮮禁令的起源和早期歷史進行詳細的探討。 本研究中的作者試圖發現禁魚令最初出現的時間和方式,以及它是否早於編輯《舊約》經文之前實行的早期禁忌。他們還試圖確定該規則被遵守的程度。 研究合著者、海法大學的Omri Lernau分析了來自黎凡特南部幾十個遺址的數千條魚的殘骸。在許多可追溯到鐵器時代(公元前1130-586年)的猶太遺址,骨頭組合包括相當比例的非猶太教魚類遺骸。另一個關鍵的發現是,在波斯時代(公元前539-332年),耶路撒冷有非猶太魚消費的證據。 在羅馬時代及以後的猶太定居點,非猶太魚骨大多不存在。作者指出,這個後期的零星非猶太魚骨可能表明 "猶大人有某種程度的不守法行為"。 作者現在打算分析這個時間段內的更多魚,以確定猶大人何時開始避免食用無鱗魚,以及這一禁令的嚴格程度。 來源:cnBeta

科學研究表明健康飲食可以通過計算機分析設計

最近,瑞典查爾默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發表在《PNAS》雜誌上的研究表明,用於腸道中細菌相互作用的新數學模型可幫助設計新的益生菌和飲食來預防疾病。 主導這項研究的系統生物學教授Jens Nielsen表示:「腸道細菌在健康和疾病的發展中擔負著重要作用,新數學模型在這些領域可能會非常有用。」 這篇新論文中描述了兩項早期臨床研究(一項涉及瑞典嬰兒,另一項涉及芬蘭肥胖成年人)進行預測時,數學模型的表現。 研究需要定期測量健康指標,研究人員將其與他們的數學模型所做出的預測進行了比較。事實證明,該模型在預測多個變量時非常準確,包括瑞典嬰兒從液態食品到固態食品的轉換如何影響腸道細菌組成。 他們還測量了肥胖成年人在轉向更嚴格的飲食後腸道細菌的變化。同樣,模型的預測被證明是十分可靠准確的。 Jens Nielsen表示,「這些結果可以為一些基於計算機復雜的系統設計提供更多可能。因此,此模型可以用於創建個性化的健康飲食,並有可能預測作為新型益生菌添加特定細菌會如何影響患者的健康。」 多重因素影響 不同細菌在腸道系統中的生長和功能會因為許多不同的因素而影響。例如,已經存在哪些細菌,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它們與宿主(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細菌還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比如我們的飲食環境。 所有以上變量都可以預測添加細菌或改變飲食的效果。首先必須了解這些細菌進入腸道時可能如何起作用,或者飲食的變化將如何影響腸道組成。它們能夠在那里成長嗎?它們將如何與腸道中已經存在的細菌相互作用?不同飲食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組? Jens Nielsen說,「我們開發的模型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考慮了影響變量。它結合了有關單個細菌的數據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它還包括有關食物如何通過胃腸道傳播以及如何影響細菌在腸道中傳播的數據。後者可以通過檢查血液樣本並查看代謝產物來衡量,代謝產物是細菌分解不同類型食物時形成的最終產物。」 建立模型的數據是從多年的已有臨床研究中收集的。隨著未來獲得更多數據,可以使用新功能更新該模型,例如描述對飲食攝入的激素反應。 未來醫療保健的潛在巨大資產市場 飲食、人體微生物、腸道細菌組成的研究能引起研究人員和公眾廣泛關注的研究領域。 JensNielsen解釋了原因——因為細菌組成的變化可能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有關。它還可能影響身體對某些類型的癌症治療方法或特別開發的飲食所產生的反應。 因此,處理細菌成分可以提供影響疾病進程和整體健康的潛力。 這可以通過進行益生菌治療來實現。益生菌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細菌,有助於改善人體健康狀況。 在日後的工作中,Jens Nielsen及其研究小組將直接在臨床研究中使用該模型。 他們已經與瑞典薩爾格倫斯卡大學醫院一起研究。在那里,年老女性正在接受羅伊氏乳桿菌細菌治療骨質疏鬆症。可以看出,有些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優於其他患者,因此可以將新模型用作分析的一部分,用來找出原因。 用抗體進行癌症治療是該模型可用於分析微生物組的另一個領域,它有助於了解為什麼某些患者對免疫療法的反應良好而某些患者反應甚微。 JensNielsen還提到:「如果我們的模型能夠開始識別改善癌症患者治療水平的細菌,這將是一項不可思議的成果。相信這可以對人體健康起到很大作用。」 閱讀原文: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4-healthy-diets-analysis.html 來源:cnBeta

研究發現食用植物性飲食可以增加肌肉質量 但更難達到目標

據媒體報導,根據聖保羅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盡管流行的看法不同,但吃素食和鍛鍊以增加肌肉質量並不是相互排斥的。該研究發現吃素食的人和雜食者之間的肌肉增長沒有區別。然而,該研究結果有一個警告,即素食者比肉食者更難達到他們的目標。 根據這項新研究,當涉及到增加肌肉質量時,人們在飲食中獲得的蛋白質數量比蛋白質的來源更重要。肉食者比素食者的最大好處是,與只吃植物性食品的人相比,更容易達到每日的蛋白質目標。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他們在12周內對38名健康成年人進行了評估,其中一半人吃以植物為基礎的素食者,其他人則吃以肉類為基礎的雜食者。參與者的任務是進行旨在增加肌肉質量的鍛鍊。 參與者每天每公斤體重消耗1.6克蛋白質,其中一些人接受基於牛奶的分離蛋白,另一些人接受基於大豆的蛋白質。在12周結束時,研究人員報告說,兩個飲食組之間獲得的肌肉數量沒有明顯的差異。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在食用植物性飲食時有可能增加肌肉量,但在沒有肉類和其他動物產品的情況下,要達到所需的蛋白質量比較困難。此外,植物性飲食中的必需胺基酸白蛋白含量較低,而白蛋白在刺激肌肉質量增加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由於這個原因,想要在食用植物性飲食的同時增加肌肉質量的運動員最好尋求營養咨詢,以確保他們獲得適當數量的營養物質來實現其目標。此外,研究人員還指出,這些結果是基於年輕、健康的人,可能無法轉化為老年人。 來源:cnBeta

研究稱含高糖和高脂肪的西方飲食可能會助長炎症性腸病

據媒體報導,一項新研究稱,食用高糖和高脂肪等典型的西方飲食可能會導致腸道免疫細胞的重大變化,為炎症性腸病(IBD)鋪平道路,這是一種慢性疾病,可能會引起疼痛並對人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該研究涉及小鼠,包括一些有基因突變的小鼠,這些突變導致它們暴飲暴食。 西方的飲食習慣通常是高鹽、高糖、高脂肪,肉類消費過多,加工食品過多。這種飲食對健康的潛在影響已被廣泛研究,並與癌症和心臟病風險增加等相關。同樣的飲食也可能使人處於患IBD的風險之中。 新的研究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發現,攝入高脂肪和高糖飲食的人類和小鼠都有異常的腸道免疫細胞,稱為Paneth細胞。這種異常使胃腸道的炎症風險增加,這是炎症性腸病的關鍵因素。 該研究發現,一個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越高,他們的Paneth細胞受損程度越大。然而,利用小鼠對此進行的進一步探索發現,BMI並不是這種功能障礙背後的驅動因素,而是高脂肪和高糖的飲食,過度攝入這類食物是導致人類肥胖的主要原因。 暴飲暴食的健康飲食並沒有導致高BMI的小鼠出現異常的Paneth細胞,但它確實導致了那些被過度餵食的小鼠的細胞受損,其中40%的熱量來自糖和脂肪。好消息是,僅在四周後,恢復健康飲食的小鼠的Paneth細胞就恢復了正常。 來源:cnBeta

高鹽飲食為何會破壞人體免疫細胞?

5月10日消息,高鹽飲食習慣對人體健康並不好,會引發多種疾病,目前科學家指出,食用過量鹽會破壞人體免疫細胞。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人體攝入過多鹽可能會減少免疫系統細胞產生的能量,阻止免疫細胞的正常運行。此前媒體曾報導稱,人體攝入過量鈉會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包括:高血壓、中風、心力衰竭、骨質疏鬆、胃癌和腎髒疾病等。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比利時哈塞爾特大學副教授馬庫斯·克雷維特弗爾德說:「當然,人們首先會想到高鹽飲食帶來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但人們或許不知道,現在多項研究表明高鹽食物能以多種方式影響人體免疫細胞,如果鹽長時間干擾人體免疫功能,可能會引發身體炎症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 幾年前,德國一組研究人員發現血液中高鹽含量將直接影響叫做單核細胞的免疫系統細胞,單核細胞的前體細胞是吞噬細胞(一種像「吃豆人遊戲」的細胞),它能夠識別和吞噬人體內的病原體或者感染、死亡細胞。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克雷維特弗爾德和同事進行一系列實驗,試圖揭曉高鹽飲食習慣對人體造成的具體影響,首先,他們在實驗室使用小鼠和免疫細胞進行測試,他們發現小鼠暴露在高鹽濃度環境3小時,其免疫細胞產生的能量或者三磷酸腺苷(ATP)較少。 線粒體是細胞的「發電站」,通過一系列生化反應從食物的能量中產生三磷酸腺苷,之後三磷酸腺苷為許多不同細胞進程提供能量,例如:為肌肉提供能量或者調節新陳代謝。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發現在小鼠體內產生三磷酸腺苷的連鎖反應中,其體內高鹽濃度抑制了復合II酶,從而導致線粒體產生較少的三磷酸腺苷,由於三磷酸腺苷減少,單核細胞這樣的免疫系統細胞成熟轉變為結構異常的吞噬細胞。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不同尋常的吞噬細胞在抵禦感染方面更有效,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這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免疫反應的增強會導致身體出現更多炎症,而炎症反過來會增大心臟病風險。 隨後研究人員在人體進行了幾項實驗,在其中一項實驗中,健康男性參與者連續兩周每天服用6000毫克鹽補充劑,這差不多是推薦服用量的3倍;在另一項實驗中,一組參與者在義大利餐廳吃了披薩。 他們發現在食用含有10000毫克鹽的披薩後,參與者線粒體產生的能量更少了,但這種效果並不持久,參與者吃完披薩8小時之後,血液測試顯示他們的線粒體功能恢復正常。 德國馬克斯·德爾布維克分子醫學中心多米尼克·穆勒教授說:「這是一件好事,如果高鹽食物對線粒體產生的能量存在長期干擾,我們會擔心人體細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得不到充足的能量。」 然而,迄今還不清楚如果一個人長期吃高鹽食物,體內線粒體是否會受到影響。目前,研究人員希望了解鹽是否會影響其他細胞,因為線粒體幾乎存在於人體的每個細胞中。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4月28日出版的《循環》雜誌上。(葉傾城) 來源:cnBeta

研究:靈活的飲食可能有助於食葉狐猴抵抗森林砍伐

據媒體報導,水果和蔬菜對人體有好處,對於狐猴,它們甚至可能還有助於減輕棲息地喪失的影響。一項新針對四種狐猴的基因組測序的研究發現,這些動物對樹葉的喜好一直延伸到它們的基因,而這些基因比瀕危物種的預期要更多樣化。 狐猴是食葉動物,也就是說它們的主要食物是樹葉。葉子很難消化並且充滿防止被吃掉的有毒化合物。另外,樹葉不像我們精心挑選的菠菜一點不好吃且也不是很有營養。 正因為如此,食葉動物通常擁有各種各樣的適應能力,如帶有特殊囊袋的更長的消化道,在那里,細菌可以幫助分解食物。 相關研究已於4月23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研究人員對克氏冕狐猴(Propithecus coquereli)、維氏冕狐猴(P. verreauxi)、金冠狐猴(P. tattersalli)和冕狐猴(P. diadema)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除了兩只維氏冕狐猴狐猴--一隻野生,一隻圈養,其餘則都是在野生環境下出生的但被安置在杜克狐猴中心生活。 雖然這四種動物生活在馬達加斯加不同的棲息地--從乾旱的落葉林到熱帶雨林,但它們卻有著相似的飲食習慣。 基因組顯示出的分子證據表明,它們能夠適應中和和消除葉子中的有毒化合物、優化營養吸收並檢測苦味。它們的基因組顯示出的分子進化模式跟其他遠親食草動物如來自中非的疣猴和家牛相似。 然而盡管狐猴是一種精密的食葉機器,但它們可以吃的不僅僅是樹葉,它們還會吃很多應季的水果,同時還會咀嚼花朵。 來自杜克大學的進化人類學助理研究教授Elaine Guevara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她指出:「狐猴可以利用能量更高、營養更密集的食物從而,並且在食物匱乏的時候們又可以回落、以樹葉為生。」 這種飲食上的靈活性可能使它們在面對森林破碎化和干擾等威脅時比那些只吃葉子或只吃水果的表親更有優勢。 事實上,該分析還顯示,狐猴的基因多樣性比一個棲息地不斷縮小的島嶼上的極度瀕危物種預期的要多。Guevara說道:「這些動物似乎有非常健康的基因多樣性,這是非常令人驚訝的。 Guevara和她的團隊測量了基因組雜合度--這是遺傳多樣性和種群大小的一個指標。瀕臨滅絕的物種往往只剩下很少的種群、雜合度非常低。狐猴卻不遵循這種模式,其雜合度遠高於其他靈長類動物或其他極度瀕危哺乳動物物種。雜合種群往往對氣候變化、棲息地喪失和新病原體等威脅更有抵抗力。 然而狐猴的世代時間很長,平均17年,所以遺傳多樣性的喪失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變得明顯。Guevara表示,這項研究中發現的基因多樣性可能實際上反映了50年前馬達加斯加森林砍伐率急劇增加之前的健康群體狀況,「狐猴仍是極度瀕危物種,它們的數量正在減少、棲息地的喪失正在急劇加速。」 不過大家仍有樂觀的餘地。因為不挑食,狐猴對森林砍伐和棲息地破碎的敏感程度可能要低於飲食更受限的靈長類動物,這使得它們能在不那麼原始的森林地區生存。Guevara指出:「我在狐猴中心看到過狐猴吃死松葉。它們的飲食真的很靈活。」 因此,如果狐猴的棲息地得到並保持保護和戰略管理,它們更大的遺傳多樣性可能意味著它們仍然有希望。 「如果我們採取行動,狐猴仍有很大的(生存)機會。我們的結果更讓我們有理由竭盡所能幫助它們,」Guevara說道。 來源:cnBeta

血糖升高,飲食上要如何調理?生活中要注意些什麼?

眾所周知,血糖水平的異常升高,將會給個人的健康帶來很多的不利影響,使得自身受到糖尿病以及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危害的風險增加,同時還會引起身體肥胖,使得體內多個臟器受到損害。 因此採取合理科學的手段,來保證體內血糖的穩定,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重視的事項。 為了避免自身因為血糖升高而承受過多的傷害,人們應該找到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然後從多方面著手來降低體內處於異常水平的血糖。 人們在生活中一旦發現體內的血糖比較高,在日常飲食生活中就一定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忌酒精 酒精是一種性質辛熱類的物質,該物質在進入到機體內部之後,將會直接影響到機體能量的代謝,導致血糖不穩的結果產生。 因此血糖高的人群,在日常飲食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遠離酒精。糖尿病患者更是必須忌酒,因為酒精的攝入不僅會導致血糖水平異常,同時還會影響到降糖藥物的療效。 2、忌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是目前很多年輕人都非常鍾愛的一種飲品。但是對於血糖高的人而言,碳酸飲料是其必須要遠離的食品之一。 因為碳酸飲料中所含有的糖分極高,因此飲用碳酸飲料將會使得原本血糖高的人群,出現血糖進一步上升的狀況,使得體內多個臟器系統受到傷害。 3、少吃主食 白面饅頭以及白米飯等主食是由細糧所製作而成,由於這類主食在進入到人體之後極容易被消化,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的量比較高。 因此很容易導致血糖升高的情況發生。因此血糖高的人群,一定要注意控制高碳水主食的攝入量。 4、少吃醃製類食物 雖然說醃製類食物的口感比較好,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對於血糖高的人還是要儘量少吃,因為醃製類食物在製作的過程中會放入大量的鹽,而過量鹽分的攝入將會對血糖的控制造成不利的影響。 5、少吃甜品 眾所周知甜品中所含有的糖分一般都比較高,而且該類食物中還含有很多的添加劑以及油脂,因此對於血糖高的人來說,甜品的攝入也會導致血糖水平不穩定的現象產生。 另外血糖高還應該通過採取以下的措施,來維護個人的健康: 1、堅持運動 運動鍛鍊對於因為血糖持續升高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治療手段。由此可見,堅持運動是幫助人們有效控制體內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堅持運動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消耗體內多餘的能量,同時還可以起到促進機體良性循環的效果。 堅持運動不僅可以降低血糖,同時還可以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對心腦血管所發揮的益處是絕對不容小覷的。 2、及時去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治 人們在生活中,一旦發現自己因為血糖高而出現多種身體不適症狀,就應該及時去到正規的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然後聽取專業醫生的建議來使用相關的治療方式。 3、培養良好的心態 疾病的產生可能會給人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負擔,但是患者必須以良好的心態來面對並治療疾病,這樣才能輔助治療疾病,達到更好更快恢復身體健康的目的。因此血糖高的人群,一定要培養良好的心態。#醫聯媒體超能團##清風計劃# 來源:kknews血糖升高,飲食上要如何調理?生活中要注意些什麼?

研究:蛇毒復雜性由獵物飲食決定

據外媒報導,飲食的多樣性對響尾蛇、銅頭蛇和棉嘴蛇等蝮蛇毒液的復雜性起著重要作用。但來自克萊姆森大學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新合作研究發現,蛇吃的獵物種類的數量並沒有影響到毒液的復雜性,反倒是被捕食物種在進化過程中彼此之間的距離起到了作用。 克萊姆森大學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系教授Christopher Parkinson表示:「並不是飲食習慣決定了蛇類毒液的不同。這是廣泛的飲食。如果一條蛇吃掉20種不同的哺乳動物,那麼它的毒液不會變得非常復雜。但如果它吃了蜈蚣、青蛙、鳥和哺乳動物,它的毒液就會非常復雜,因為毒液的每個成分都會影響到蛇所捕食的不同動物中的不同東西。」 題為《Phylogenetically diverse diets favor more complex venoms in North American pit vipers》的研究論文已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這項研究可能會帶來更好的抗蛇毒血清並為其他蛇類研究人員提供飲食資料庫。 這項研究的論文首席作者Matthew Holding表示:「蛇咬傷是一種被忽視的熱帶病。在美國,因此死亡的人並不多,每年只有8人左右。但它會造成持久的損傷如神經和組織損傷。雖然我們有很好的抗蛇毒血清,但它們肯定可以做得更好。」 Holding跟來自克萊姆森、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墨西哥和巴西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究了46種北美蝮蛇的毒液和飲食,其中包括所有生活在美國的毒蛇。之後,他們利用這些物種的飲食信息來理解有些毒液非常簡單而有些卻很復雜的原因。 毒液中含有的蛋白質能使獵物喪失行動能力。它所含不同蛋白質的數量反映了它的復雜性。 「你可以把毒液想像成蛇的工具箱,」Holding說道,「扳手、插座和螺絲刀各有不同的用途。同樣地,當毒液注射到老鼠、蜥蜴、蜈蚣或任何被蛇吃掉的獵物時,每種蛋白質都有著不同的功能。有些蛇的毒液更簡單、成分更少。有些卻更多。我們想要從進化的角度來理解為什麼會這樣。」 為此,研究人員收集了北美響尾蛇和棉嘴蛇的毒液和毒腺樣本。他們使用下一代測序技術生成了迄今最大的蝰蛇蛋白質組和毒腺轉錄組數據集。通過利用自然史標本,研究人員將毒液的復雜性跟蛇類的飲食進行了比較。 「擁有一個基於自然歷史標本的獵物資料庫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如果沒有這些博物館藏品我們就不可能完成這項工作。如果沒有蛇,我們就不可能建立一個比較系統發育的框架來比較蛇的飲食和進化歷史,」另一位研究人員Christopher Parkinson指出。 Holding表示,蛇毒復雜性的變化跟蛇類飲食的系統發育多樣性存在關聯--包括簡單和復雜毒液的進化。該研究表明,獵物物種之間的差異程度對目標毒液的進化至關重要,而不僅僅是獵物物種或主要分類群之間的差異,而不管它們的系統進化關系如何。 先前的一些研究使用粗略的數據暗示飲食可能導致了蛇類毒液的不同。這個項目則利用了250多條蛇的蛇毒腺基因數據,這比迄今為止的任何其他研究都要密集。研究人員還編制了一個詳細的獵物資料庫。結合這些數據將有助於理解毒液變異的原因。 研究表明,飲食多樣性可以預測蝰蛇毒液中四個最大的毒液基因家族中的三個表達的復雜性。絲氨酸蛋白酶、金屬蛋白酶和磷脂酶有積極的關系,這意味著蛇的飲食越多樣化它的毒液就越復雜。但飲食對C型凝集素沒有同樣的影響。食物的多樣性是造成毒液復雜性變化的25%到40%的原因。 「(為此)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讓其他研究人員來解決,比如為什麼C型凝集素跟飲食多樣性的關系與其他基因家族不同,以及什麼能夠解釋剩下的3/4的毒液復雜性的變化,(對此)我們無法解釋,」Holding說道。 由於蛇毒衍生的藥物被用於治療人類的心髒病、高血壓和血塊,科學家們對蛇毒了解得越透徹就越有可能用它來製造人類藥物。 來源:cnBeta

研究:蛇毒複雜性由獵物飲食決定

據外媒報導,飲食的多樣性對響尾蛇、銅頭蛇和棉嘴蛇等蝮蛇毒液的複雜性起著重要作用。但來自克萊姆森大學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新合作研究發現,蛇吃的獵物種類的數量並沒有影響到毒液的複雜性,反倒是被捕食物種在進化過程中彼此之間的距離起到了作用。 克萊姆森大學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系教授Christopher Parkinson表示:「並不是飲食習慣決定了蛇類毒液的不同。這是廣泛的飲食。如果一條蛇吃掉20種不同的哺乳動物,那麼它的毒液不會變得非常複雜。但如果它吃了蜈蚣、青蛙、鳥和哺乳動物,它的毒液就會非常複雜,因為毒液的每個成分都會影響到蛇所捕食的不同動物中的不同東西。」 題為《Phylogenetically diverse diets favor more complex venoms in North American pit vipers》的研究論文已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這項研究可能會帶來更好的抗蛇毒血清並為其他蛇類研究人員提供飲食資料庫。 這項研究的論文首席作者Matthew Holding表示:「蛇咬傷是一種被忽視的熱帶病。在美國,因此死亡的人並不多,每年只有8人左右。但它會造成持久的損傷如神經和組織損傷。雖然我們有很好的抗蛇毒血清,但它們肯定可以做得更好。」 Holding跟來自克萊姆森、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墨西哥和巴西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究了46種北美蝮蛇的毒液和飲食,其中包括所有生活在美國的毒蛇。之後,他們利用這些物種的飲食信息來理解有些毒液非常簡單而有些卻很複雜的原因。 毒液中含有的蛋白質能使獵物喪失行動能力。它所含不同蛋白質的數量反映了它的複雜性。 「你可以把毒液想像成蛇的工具箱,」Holding說道,「扳手、插座和螺絲刀各有不同的用途。同樣地,當毒液注射到老鼠、蜥蜴、蜈蚣或任何被蛇吃掉的獵物時,每種蛋白質都有著不同的功能。有些蛇的毒液更簡單、成分更少。有些卻更多。我們想要從進化的角度來理解為什麼會這樣。」 為此,研究人員收集了北美響尾蛇和棉嘴蛇的毒液和毒腺樣本。他們使用下一代測序技術生成了迄今最大的蝰蛇蛋白質組和毒腺轉錄組數據集。通過利用自然史標本,研究人員將毒液的複雜性跟蛇類的飲食進行了比較。 「擁有一個基於自然歷史標本的獵物資料庫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如果沒有這些博物館藏品我們就不可能完成這項工作。如果沒有蛇,我們就不可能建立一個比較系統發育的框架來比較蛇的飲食和進化歷史,」另一位研究人員Christopher Parkinson指出。 Holding表示,蛇毒複雜性的變化跟蛇類飲食的系統發育多樣性存在關聯--包括簡單和複雜毒液的進化。該研究表明,獵物物種之間的差異程度對目標毒液的進化至關重要,而不僅僅是獵物物種或主要分類群之間的差異,而不管它們的系統進化關係如何。 先前的一些研究使用粗略的數據暗示飲食可能導致了蛇類毒液的不同。這個項目則利用了250多條蛇的蛇毒腺基因數據,這比迄今為止的任何其他研究都要密集。研究人員還編制了一個詳細的獵物資料庫。結合這些數據將有助於理解毒液變異的原因。 研究表明,飲食多樣性可以預測蝰蛇毒液中四個最大的毒液基因家族中的三個表達的複雜性。絲氨酸蛋白酶、金屬蛋白酶和磷脂酶有積極的關係,這意味著蛇的飲食越多樣化它的毒液就越複雜。但飲食對C型凝集素沒有同樣的影響。食物的多樣性是造成毒液複雜性變化的25%到40%的原因。 「(為此)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讓其他研究人員來解決,比如為什麼C型凝集素跟飲食多樣性的關係與其他基因家族不同,以及什麼能夠解釋剩下的3/4的毒液複雜性的變化,(對此)我們無法解釋,」Holding說道。 由於蛇毒衍生的藥物被用於治療人類的心臟病、高血壓和血塊,科學家們對蛇毒了解得越透徹就越有可能用它來製造人類藥物。 來源:kknews研究:蛇毒複雜性由獵物飲食決定

為了健康的膽囊,飲食中應該注意什麼呢?

【聲明】本原創內容只做信息分享,不做任何醫療建議。請隨意轉發分享,「轉載」請私信我。 膽囊是位於肝臟下方的小器官。它儲存肝臟產生的膽汁,並將膽汁釋放到小腸中以幫助消化食物。 然而,膽囊也是一個敏感的器官,某些食物可以保護和促進健康的膽囊,而有些食物也會增加發炎或膽結石等問題的可能性。 因此,我們在飲食上一定要有所顧忌,保持均衡營養的健康飲食才能有助於維護膽囊健康哦。 膽囊問題的原因 膽囊疾病有兩種主要類型:膽囊炎(膽囊里面有細菌,膽囊發炎)和膽汁淤積(膽囊不動,不收縮,就很容易引起膽結石)。 有些膽結石的人沒有任何症狀。在這種情況下,膽囊問題的症狀可能包括: 如果膽結石足夠大,它們還會阻塞引出膽囊的導管,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可能會危及生命。在這些情況下,通常需要切除膽囊。 而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患膽結石。孕婦,使用荷爾蒙節育的婦女以及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的婦女發生膽結石的風險會增加。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如何預防膽結石? 那麼應該如何預防膽結石呢?其實,就是要定期的讓膽囊收縮,定期的讓膽囊運動,你也可以把這個叫做「保膽運動」。 膽汁是用來幫助消化油脂的,怎麼樣把自己的膽囊保住呢,那其實還是需要攝入一些脂肪的,比如說,你可以吃荷包蛋,吃五花肉,從而促進膽囊的適當收縮。 總之,完全不吃油的人,肯定對膽囊是不好的。也就是說,油是可以吃的,但是不要吃得太多,並且要吃健康的優質脂肪。 另外,間歇性斷食至少16小時,也有利於促進身體處理多餘的膽汁。 <<<回顧參詳《斷食VS膽結石》 至於吃多少脂肪比較好,你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進行斷食,這都取決於每個人的個體狀況,需要進行綜合性的判斷。所以最好能在相關專業健康人士的指導下進行。 加重膽囊問題的食物 對於膽囊來說,問題最大的食物就是高脂和加工食品了。油膩或在植物油和花生油等油中油炸的食物更難以分解,並可能引起膽囊問題。 並且,含反式脂肪的食物,例如深加工或那些商業烘烤類食品,也可能對膽囊健康有害。 此外還應避免菸酒,避免食用白色麵食、麵包、糖等精緻碳水,以保護膽囊。 對膽囊友好的食物 食用富含新鮮果蔬的健康飲食,是改善和保護膽囊健康的最佳方法。低糖水果和蔬菜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等營養物質,尤其是天然的綠葉蔬菜對膽囊健康尤其重要。 而一些富含維生素C,鈣或B族維生素的食物,對你的膽囊也是有好處的。 此外,多食用植物性蛋白也可以幫助預防膽囊疾病。豆類,堅果,小扁豆,豆腐和豆製品等食物(只要不對大豆過敏)也是紅肉的絕佳替代品。 寫在最後 膽囊問題可能是痛苦的,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是很危險的。堅持吃正確的食物,避免錯誤的飲食方式和生活習慣,可以幫助改善和保護膽囊的健康。 歸根結底,健康的膽囊飲食將有益於身體的整體健康,從長遠來看可使您的整個身體更健康。 - end - 撰文 / Rocky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 原創不易,覺得好看 記得點個讚再走哦~ 如果覺得有用, 一鍵「轉發」讓更多人看到吧~ 來源:kknews為了健康的膽囊,飲食中應該注意什麼呢?

糖友飲食禁忌多怎麼辦?這個午餐控糖組合,放心吃

糖尿病雖然不是什麼疑難雜症,但也是一種讓人非常頭疼的疾病,糖友不僅要時刻關注自身的血糖水平,而且還經常陷入恐懼害怕的心里壓力之中。 其實就算得了糖尿病,也大可不必如此緊張,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 長期保持好心情是人與病魔對抗的最佳武器,許多被宣判絕症的病友都依靠積極樂觀的態度戰勝了病魔,重新煥發了新的光彩,這樣的示例不勝枚舉,心態放平就好。 糖友除了心理上保持愉快放鬆以外,飲食上也要儘可能注意。糖友的飲食標準應該是低糖、低鹽、低脂的。 血糖指數比較高的食物,比如麵條,米飯等食物都應該少吃。澱粉含量比較高的,比如土豆、山藥、茄子類,也會加速血糖的上升。水果中香蕉、山楂、火龍果等糖度含量高的,更是不應該入口。 禁忌這麼多,糖友的日常餐食到底應該怎麼吃呢?難道就只能永遠與蔬菜作伴了?其實不是的。小編這里就推薦一份糖友放心吃的午餐組合,不僅有肉,好吃,而且絕不升糖。 小編要推薦的是烏雞清補湯,青菜燒豆腐,四合米飯組合。 這個組合,符合糖友飲食8加3原則,8是8分飽,3是三個均衡:蛋白質均衡,碳水化合物均衡,脂肪均衡。 烏雞清補湯怎麼做呢?準備烏雞四分之一只,石斛15克,茯苓6克,菊花6克。 將烏雞焯水後放入砂鍋,放入蔥姜,石斛,茯苓和菊花,大火燉20分鐘後轉小火燉40分鐘,加適量鹽即可出鍋。 烏雞清補湯搭配上四合米飯,青菜燒豆腐一起吃,能夠有效地降糖控糖,效果更好呦。 糖友飲食有困惑?點擊了解更多健康、營養、控糖菜譜!歡迎點擊!!! 來源:kknews糖友飲食禁忌多怎麼辦?這個午餐控糖組合,放心吃

什麼是清淡飲食?到底什麼是發物?這些飲食上的醫囑,專家都給你說清楚了

「飲食要清淡」、「別吃發物」、「多吃些流食」……看完醫生後,在飲食上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醫囑,但是這些醫囑是什麼意思? 到底什麼是清淡飲食? 「清淡飲食」是很多慢病的飲食原則,可不少人在執行「清淡飲食」方案時,常常理解有誤。 中日友好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石勱2021年4月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其實,所謂的「清淡飲食」,「清」不代表無油無脂,「淡」也不是做飯不放鹽,而清淡也不指素食,少油少鹽的素食會有優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攝入不足的風險,要注意補充。 「淡」說的是做飯要少放鹽而非完全不放鹽,還包括少放糖、少放麻、辣等重口味調料。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和兒童每天添加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過25克。 想要做到清淡飲食,食物當中的隱形脂肪(沙拉醬、糕點、西式麵包等)、隱形鹽(罐頭、鹹菜、鹹魚、鹹蛋、香腸等)更應引起重視。清淡飲食的關鍵還包括合理的烹調方式,優先選蒸、煮、燉、汆、拌(溫拌、涼拌)、炒等方法,避免煎炸、燻烤等方法。 此外,清淡飲食還應做到食物多樣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明確指出,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到底什麼是「發物」? 我們從小就經常聽說生病時候不能吃發物,有些病人也會被周圍人警告,要忌口。發物到底是什麼?真的會對疾病恢復不利嗎? 民間流傳的發物從姜、花椒、胡椒等調味品,到雞蛋、牛奶、羊肉、狗肉、鵝肉等禽畜肉製品,再到蝦、蟹、鱔魚、螃蟹等水產品,還有韭菜、芹菜、香菜、茴香等蔬菜水果……可以說包羅萬象,而吃了發物可能誘發某些疾病、導致現患疾病加重或使舊病復發。 北京同仁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武韜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翻遍現行的醫學教科書,無論西醫還是中醫,其實都沒有對發物的確切定義。即使在中醫古籍中,也未曾見有對發物一詞的記載和解釋,僅僅能從《食療本草》等零星幾本專門論述食物本草的書籍中查閱到蛛絲馬跡。 但是我們不難發現,所謂的發物都是最普通的食材。雞蛋、牛奶、老母雞肉等富含優質蛋白質及微量營養素。很多人認為,腫瘤患者不能吃發物。其實,這些所謂的「發物」不僅能保證癌症患者身體所需的營養,還能增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因此,武韜營養師提醒,對於發物,我們還是要辯證來看,譬如螃蟹、海鮮、魚類等富含蛋白質的水產品,容易導致過敏反應,如哮喘、蕁麻疹等,過敏體質的人要注意。另外,雖然很多疾病的發生髮展與傳說中的發物沒有必然聯繫,但不適合的膳食結構、不良飲食習慣、胡亂進補、盲目忌口等會導致一些慢性病的發生,無論是健康人群還是患有某種疾病的人,都要注意飲食新鮮、多樣化、平衡合理。 軟食、流食、半流食,該如何區分? 對於部分腸胃功能不好,仍在恢復期的患者,醫生常會建議吃一些流質、半流質的食物或者軟食。 通常來說,軟食是一種質軟、容易咀嚼、比普通飯易消化的膳食,常作為半流質至普通飯的過渡膳食或從普食到半流質的中間膳食。而半流食是一種比較稀軟、成半流體狀態,易於咀嚼吞咽和消化,介於軟飯和流質飲食之間的膳食。流食則為液體狀食物或在口腔可融化為液體的食物,極易消化。 流食包括肉湯、牛奶、米湯、蔬果汁等。對於術後需要過渡的患者,為了補充蛋白質,還可以將水替換成牛奶製備。等到傷口及消化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可以從「流食」過渡到「半流質」、「軟食」,比如軟米飯、爛麵條、肉泥等直到最終的普食。 而對於需要養胃的患者,粥類質地軟,易消化,可以減輕胃腸道負擔,是一款很好的養胃食物。但並不是所有的胃病患者都適合喝粥,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就不適合喝粥,而是更適合進食半流質或半固體的食物,比如饅頭等發麵食物。 因此,軟食、半流食、流食適於不同情況的人群食用。對於食用流食、半流食的患者來說,需要注意的是,半流食食用時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各種食物皆應細、軟、碎,易咀嚼,易吞咽,少粗纖維,無刺激性。 而流食由於其為液體狀的食物,因此每日餐數應更多,可供應6~7餐,因能量低,營養素不足,只能短期過渡使用,不建議長期食用。 什麼才算是「低糖飲食」? 吃糖多容易胖,還容易導致其他慢性病,那到底含多少糖算高糖呢?《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28050-2011)規定,固體或液體食品中糖含量(單糖和雙糖總量)不高於5g/100g(ml)時,產品標籤中可聲稱「低糖」,固體或液體食品中糖含量不高於0.5g/100g(ml)時,產品標籤中可聲稱「無糖或不含糖」。也就是說,即使我們看到食品包裝上寫了「無糖或不含糖」也不能說明其沒有糖。 而且無糖食品中的糖是指葡萄糖、蔗糖、麥芽糖等單糖和雙糖,不包含澱粉這種大分子的多糖類,但它可含有相對應的「糖的替代物」——甜味劑,比如木糖醇、安賽蜜、阿斯巴甜等。 吉林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劉梁2021年4月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有的食品包裝上會標註「無添加糖」,只是說明此食品沒有另外添加糖分,不代表食品本身沒有糖,有些產品天然有糖分。比較常見的還有「無蔗糖」食品,這種是指該食品中不含有蔗糖,但不一定不含有其他GI值(血糖生成指數)高的糖類,有的糖類對血糖的影響甚至遠遠超過蔗糖,也需注意。 來源:健康時報 編輯:安之 來源:kknews什麼是清淡飲食?到底什麼是發物?這些飲食上的醫囑,專家都給你說清楚了

貧窮如何塑造地區的飲食習慣?貴州人喜酸辣,最初只因吃不起鹽

作者蘭台 首先聲明一點,我所說的是貴州人喜歡吃「酸辣」口味最初的原因,並不是說現在貴州人喜歡吃「酸辣」還是因為吃不起鹽。 大家知道口味這種東西一旦形成了,就會有「路徑依賴」,哪怕後來鹽價下降了,貴州人當年用「酸辣」代替鹽的飲食習慣也保留下來了。 為什麼貴州鹽價這麼貴? 這是因為古代王朝,鹽和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是朝廷專賣的;說白了,凡是專賣,也就是變相收稅了。 而貴州當年不產鹽,食鹽都要從四川等地運輸過來,而且貴州地區多山,素有「地無三尺平」之說,所以運輸費用也很高昂。 這就造成了明清時期,貴州鹽價一直居高不下,根據歷史學家統計,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貴州食鹽銷量最高的一年是乾隆六年,當年貴州全年食鹽售賣了50萬擔,按照當時貴州750萬人計算,即使食鹽在貴州銷量最高的一年,貴州省人均食鹽攝入量還沒達到聯合國規定的最低標準。 而身處貴州群山里的少數民族村寨就更慘了,「非得客民與之交易,則鹽布無所資」。 由於貴州鹽價有多貴呢?根據史料記載,在貴州偏僻農村地區,「鬥米斤鹽」,也就是說一鬥米才能買一斤鹽。 而清朝乾隆年間一鬥大米多少錢呢? 500—1000文銅錢。 而與此同時,乾隆七年四川鹽價是每斤10—20文銅錢。 而到了太平天國起義,全國各省開設厘金局,設卡收費後,更是大大提高了貴州食鹽的價格,當時每100斤食鹽就要徵收1.39兩白銀的鹽稅,導致貴州鹽價漲到天上去了。 根據《貴州通志·食貨志》記載,由於層層加碼以及胥吏的盤剝,到了光緒年間,貴州食鹽價格普遍在「數百文乃至千文一斤」。 其結果就是除了貴州有錢人家,普通人家很少吃鹽,「鬥米換斤鹽,斤鹽吃半年」是貴州普通家庭的常態。 由於鹽價太高,結果就是貴州人紛紛想出了各種替代食品,首先就是酸。 以酸調味,還能為食物增鮮,增進食慾,改變菜餚的寡淡無味。此外,貴州人吃酸也能起到祛濕防病的作用。雲貴一帶潮濕多霧,水鹼含量高,很容易出現風濕、關節炎等病症。通過常食酸味,生津祛濕,讓身體微微出汗,以維持體內平衡。 除了酸以外,貴州人還愛吃辣。 根據曹雨老師的《中國食辣史》披露,貴州應該是中國第一個普遍食用辣椒的省份。 根據康熙六十年的《思州府志》記載:「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鹽。」 其實貴州最早用「酸湯」和「辣椒」代替食鹽的也是苗族同胞,因為苗族同胞居住地區更為偏遠,獲得食鹽更加不方便,所以他們才會想出各種辦法找出食鹽的替代品。 甚至根據曹雨老師的《中國食辣史》記載,在舊社會貴州人招待客人吃飯,都不會問客人「飯菜是否可口?」,而是問「飯菜咸不咸?」 因為食鹽太貴了,所以捨得放鹽就能證明主人請客的誠意。 當然,這里說的都是貴州普通老百姓的飲食。 根據史料記載,清朝貴州達官貴人們吃的依然是「燕翅席」,同樣以鮑魚、燕窩、魚翅、海參為上品,口味也以咸甜為主,食材以酥爛為主,燉菜居多。 然而現在說起貴州菜,大家想起來的就是酸湯魚、酸粉、絲娃娃、米豆腐,誰也不會認為鮑魚、燕窩、魚翅、海參是貴州菜的代表。 雖然某種意義上,鮑魚、燕窩、魚翅、海參真是舊社會貴州「席面菜」的代表。 END 來源:kknews貧窮如何塑造地區的飲食習慣?貴州人喜酸辣,最初只因吃不起鹽

地中海飲食,不排斥瘦牛肉

既往大量的證據表明,多吃豬肉、牛肉等紅肉對心血管是有害的。基於此,目前被認為是「最佳飲食」的地中海飲食嚴格限制紅肉的攝入,而以魚肉或禽肉替代。 但近期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隨機交叉對照研究發現,作為低飽和脂肪酸地中海飲食的一部分,每天吃1.4兩(71g)瘦牛肉,並不會影響地中海飲食對血脂和脂蛋白的降低效果。 研究者認為,這說明,每天吃少量的瘦牛肉,可作為健康地中海飲食模式的一部分,並不會削弱這種飲食模式帶來的心血管獲益。 他們指出,地中海飲食以橄欖油為主要脂肪來源,每天吃3~6份水果、至少6份蔬菜,它體現了平衡、多樣性,富含各種營養成分,其中可以包括少量至中量的瘦牛肉。 該研究納入59名健康的成年人,年齡為30~65歲,體重指數為20~38 kg/m2。 該研究分為四期,涉及4種不同飲食,每種飲食各吃1周,換下一種飲食前有至少1周的洗脫期。基線時和每吃完一種飲食時,進行血脂檢測。 這4種飲食包括3種添加不同含量牛肉(14、71、156 g/d)的地中海飲食和普通美國飲食(含有牛肉大約71 g/d),熱量均為2000 kcal。地中海飲食來源於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熱量分別占42%、17%,、41%、8%、26%、8%,普通美國飲食中上述營養素來源的熱量分別占52%、15%、33%、12%、13%、8%。 結果顯示,與普通美國飲食相比,加14、71、156 g/d牛肉的3種地中海飲食均能顯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幅分別為10.3、9.1、6.9 mg/dl。 與基線相比,吃3種地中海飲食後,低密度脂蛋白顆粒數量均有類似的降低情況,但僅加14、71 g/d牛肉的地中海飲食顯著低於普通美國飲食。 與普通美國飲食相比,3種地中海飲食就能顯著降低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載脂蛋白B水平,3種地中海飲食間無明顯差別。 與基線相比,所有的飲食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顆粒數量。 來源:Effect of varying quantities of lean beef as part of a Mediterranean-style dietary pattern on lipids and...

穀雨將至,飲食上講究「健脾利濕」,常吃「2豆1肉」,身體真舒服

穀雨將至,飲食上講究「健脾利濕」,常吃「2豆1肉」,身體真舒服。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祝大家開心每一天。 隨著氣溫的回升和雨水不斷增多,我們來到了4月的尾巴,即將迎來穀雨節氣。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任降於桑。意思就是說,水面的浮萍開始生長,布穀鳥開始提醒人們不要耽誤播種,戴勝鳥飛到桑樹上,開始築巢繁殖了。 穀雨時節氣候不穩定、降水增多,人體很容易受到"濕邪"的入侵,此時是健脾利濕的黃金時間。平時我們一定不能在潮濕的地方久呆,也不要穿沒有完全晾乾的衣物,頭髮一定要擦乾。在飲食上,也要講究「健脾利濕」,尤其是要常吃「2豆1肉」,既可以為接下來的夏季打好基礎,又可以免受穀雨潮濕的侵襲。下面,朋友們就跟隨琦哥一起來看看吧! 3豆: 第1豆:蠶豆 蠶豆是一種味美的春季時令蔬菜,富含膳食纖維、植物蛋白、維C及膽鹼,有著健脾利濕等功效。蠶豆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到7月採收,鮮嫩的蠶豆可以炒著吃,稍老一點就得煮粥了。我們在購買蠶豆時,要挑選皮色淺綠、大小均勻的,如果看到豆皮上有小黑點,說明已經被蟲子蛀食,不要購買。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食用蠶豆時,應將生蠶豆多次浸泡或汆燙後再進行烹製,蠶豆不可生吃,也不可多吃,以免引發肚脹及其他身體不適。 推薦食譜:雞蛋炒蠶豆 準備材料:鮮蠶豆、雞蛋、枸杞、豬肉、蔥末、薑末、蒜末、生抽、料酒、胡椒粉、白糖、雞精、食鹽 1.剝開豆莢,將取出的鮮蠶豆清洗乾淨。枸杞提前浸泡。5分鐘。豬肉洗凈、切末。 2.將雞蛋打入碗中並攪打成蛋液,再加入少許白醋除腥增香。 3.鍋中倒入適量的食用油,燒熱後下入蛋液煎熟、盛出。 4.熱鍋涼油,下入肉末煸炒出油脂,放入蔥姜蒜炒出香味,再下入蠶豆翻炒均勻。 5.繼續放入枸杞、生抽、料酒、胡椒粉、白糖和食鹽調味,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燒開後稍微燉2-3分鐘(不要加蓋)。 6.待湯汁收濃時,放入雞蛋和少許的雞精炒勻即可。 第2豆:紅豆 紅豆就是赤小豆,它原產於,有著悠久的食用歷史,被古人稱為「心之谷」。紅豆富含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鐵等,是一種非常適宜穀雨時節食用的雜糧豆類,具有利水除濕及輕身減肥等功效。我們在選購紅豆時,要觀察下紅豆的顏色,如果顏色紅得很自然、富有光澤,說明是新鮮的紅豆,如果顏色較深而且暗沉,偏灰或者偏黃,說明是陳年的紅豆,不宜購買。也可以將紅豆倒入淡鹽水中測試,如果紅豆全部浸在水里,說明品質較好,如果浮在水面,很可能已經被蟲蛀。 推薦食譜:紅豆薏米粥 準備材料:紅豆、薏米、冰糖 1.將紅豆和薏米都投洗乾淨,並用清水浸泡5小時,這樣便於煮爛。 2.將泡好的紅豆和薏米放入高壓鍋,加入適量的清水(可加到煮粥的最高水位)。 3.點開高壓鍋的煮豆和蹄筋檔位,開始煮粥。喜歡甜粥的朋友,當粥做好後,可以加入少許冰糖調味。 吃1肉: 鯽魚 穀雨飲食養生要注意祛濕,鯽魚可以健脾利濕,比較適宜這個時節食用。鯽魚又叫喜頭,是淡水魚中分布最廣、適應能力最強的魚。鯽魚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所含的蛋白質質優、胺基酸種類較全面、易於消化吸收,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尤其鈣、磷、鉀、鎂含量較高。我們在購買鯽魚時,一般身體扁平的鯽魚肉質嫩,新鮮鯽魚的眼略凸、眼球黑白分明、眼面發亮,每條鯽魚的重量在450克左右為佳。 推薦食譜:鯽魚山藥湯 準備材料:鯽魚、山藥、薑片、蔥段、枸杞、料酒、食鹽、食用油 1.鯽魚收拾好,清洗乾淨,在魚身兩面切花刀。山藥去皮、洗凈,切成菱形塊。 2.鍋中倒入適量的食用油,燒至油溫要7成熱,將鯽魚放入鍋中煎制。用小火,先不要翻動魚,待魚肉定型微焦時,再翻面。 3.鯽魚的另一面煎至金黃時,放入蔥段和薑片炒出香味,再加入開水(需沒過鯽魚),然後加入適量的料酒,大火燒開,轉中火煮20分鐘。 4.倒入山藥和枸杞燉煮10分鐘,最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穀雨將至,飲食上講究「健脾利濕」,常吃「2豆1肉」,身體真舒服。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每天分享好食材給大家,豐富您的飲食知識,方便您的安全選購。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對我來說是創作的動力噢。 來源:kknews穀雨將至,飲食上講究「健脾利濕」,常吃「2豆1肉」,身體真舒服

中華飲食:台灣菜文化(一)

台灣菜文化 台灣菜,口味清淡,菜品精緻,主料以海鮮為主,是融會了閩菜、粵菜及客家菜的烹調手法,先後經過荷蘭、日本的文化影響,再結合台灣的物產及當地食俗發展起來的一種菜餚。 每一個菜系都有它不同的個性,台灣菜因其特殊的歷史背景更是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島內氣候炎熱,傾向自然原味,調味不求繁複,「清、淡、鮮、醇」便成了台灣菜烹調的重點,不論燉、炒、蒸或水煮,都趨於清淡,在大多以色重味濃取勝的其他地方菜中,台菜的清鮮美味反而獨樹一幟。環海的台灣,海資源豐富,滋味本就鮮美的海中鮮,不需太多繁複的作料及烹調法,就已經是美味無比。所以台灣菜一向以烹煮海鮮聞名,再加上受到日本料理的薰陶下,台灣菜更發展出了海味之冷食或生吃,且頗為人們所喜愛。於是蝦、蟹、魚幾乎攻占了台灣料理的所有席面,而成為台灣菜異於其他菜系之特色。 台菜向有「湯湯水水」之稱,台式料理中,可湯可菜的羹湯菜不在少數,如「西鹵白菜」、「生炒花枝」等。羹湯菜發展於清朝時,當時初移民來台灣的,只限男性,對於忙於開墾又不善家務的他們來說,煮一鍋湯湯水水是最方便的,而且,因為農耕生活辛勞,物質又不像現在這麼豐沛,只要一鍋可為湯又可為菜的羹菜,即可全家飽食三餐,又營養俱全,更為方便,所以羹湯逐漸深入民間,並朝向更鮮美細緻的美味。除羹湯菜外,台菜中屬酸甜味形的菜餚亦不在少數,此一味型之產生,與炎熱天候關係密切,炎炎夏日中,酸酸甜甜的菜餚實在是既開胃又下飯。 台式料理中,另一特色便是善用醃醬菜烹出美味菜餚。醃菜、醬菜之所以入得菜餚,也與氣候炎熱有關。先民因勞動量大、汗水流得多而喜食鹹味,再加上為能長時間保存食物,便製作了各種醃製菜,如「鹹菜」、「黃豆醬」等,台灣的客家人所製作的醃醬菜更是無出其右者。這些醃製過的或醬制過的食物佐以其他食材,其風味之特殊,至今依然廣受歡迎。而以中藥材熬燉各種食材的藥膳食補,是台灣菜的另一特色。 皮條鱔魚 寶島台灣位於北回歸線上,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盛產優質稻米。但在古時候,鱔魚因為在稻田橫行而成為稻農發展生產的一大危害,而人們又對它毫無對付的辦法。 當時,台灣的地方官經常接到狀告他人有意損毀自家田界的案子。被告其實並無直接責任,只是因為田間鱔魚作怪。所以官司也總是不了了之。後來,台灣居民乾脆把鱔魚這種十分可惡的東西稱為「拱界蟲」,罵它是專拱田埂地界的大壞蛋。 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台灣宜蘭縣來了一位新上任的知縣老爺。此人姓朱名才哲,祖籍湖北監利縣,向以「愛民如子,為官清廉」出名。老百姓還送他一個「朱青天」的美稱。這位大人走馬上任,剛到宜蘭縣,還在喘息的當兒,便接二連三接到稻農為田界拱毀而狀告他人的官司。朱大人聲譽很好,自然宜蘭稻農希望他能解決頭痛的官司,這位青天大老爺還真的當事來辦了。到縣不出三天,他就走出了縣衙,親自到現場勘察去了。 稻農們扶老攜幼趕來圍觀,有如廟會趕集一般的熱鬧。朱知縣初來乍到,並不了解真情,想要探查來龍去脈。這時,水稻地里無數肥大的鱔魚正來拱去。知縣耐心詢問之後,方才知道此地自古以來只把鱔魚當作害蟲,更無捉來食用的習慣。 朱大人暗想:在自己的家鄉,這鱔魚可是第一美味佳肴啊!這時站滿了田埂的眾稻農們,都在大睜兩眼,等青天大老爺斷案呢。朱才哲只是笑吟吟地走來走去,不時和老人孩子們點頭致意,讓眾人猜不透縣太爺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天色不早了,就在稻田地頭上,朱大人當場宣布三日之後,在縣衙公開斷案。他要求有關打官司的當事人務必屆時出場,也希望關心辦案的鄉民們前往旁聽。 到了那天,打官司的稻農合家老小全都一齊出動,要看新任縣太爺如何了結此地長期難以解決的公案。其他稻農也雲集在公堂之外,聽候裁決。說來更怪,當眾人來到公堂時,只見四個大八仙桌子擺在堂前,桌上早已擺滿了許多珍饈佳饌,令人眼花繚亂,饞人得狠。魚肉的香氣一直傳到了堂外,連看熱鬧的人都聞著直流口水。 朱大人仍是笑吟吟地招呼眾人,全無半絲公堂命案的嚴肅氣氛。他很客氣地請大家入座品嘗美味。此刻,稻農們心里全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到底還是上命不可有違,大家終於坐下去動手動口了。朱大人一連聲地喊:「先嘗嘗再說吧。」哪知一吃開了頭,那手里的筷子停不下來了。人們越吃越香,越吃越美,直到杯盤狼藉,美食一掃而光時方才罷休。他們哪里知道,這些美食的原材料全是稻田里的「拱界蟲」——鱔魚!一頓美餐過去,朱大人才在公堂之上耐心地向稻農講述自己家鄉的人們調製鱔魚菜餚的方法,還要求宜蘭地方也仿效此例進行。人們到此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朱知縣請食的真正用意。 不僅美了稻農的口腹,而且再不會有損壞田埂地界的事發生了。從此,宜蘭稻農眼界大開,心里亮堂了。人們紛紛下田捉鱔魚食用,「皮條鱔魚」在台灣成了眾人喜歡吃的美味。 未完待續…… 這里是你的移動文學圖書館: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台,拒絕網絡爽文「小說」! 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來源:kknews中華飲食:台灣菜文化(一)
科學家通過分析蝙蝠的糞便來確定過去4300年里它們的飲食是如何變化的

科學家通過分析蝙蝠的糞便來確定過去4300年里它們的飲食是如何變化的

多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分析從冰蓋或土壤中提取的核心樣本來了解過去。他們現在已經將同樣的技術應用於一堆千年前的蝙蝠糞便,並取得了有趣的結果。這些糞便來自牙買加的Home Away from Home洞穴。在過去的4300年里,有5種蝙蝠同時棲息在這個洞穴中,不斷地在其地面上沉積出連續的糞便層。現在的糞便堆深約2米(6.6英尺),而且大部分仍未被破壞。 在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Jules Blais博士的帶領下,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意識到,通過分析不同層級的糞便的化學成分,他們可以確定幾千年來蝙蝠的飲食是如何變化的。這些信息將反過來反映整個時間段內環境的變化。 考慮到這一點,科學家們繼續從這堆糞便中提取垂直的核心樣本,從表面上最新的糞便一直到底部最古老的東西。該團隊利用了一種類似於從湖床中獲取泥芯樣本的常用技術。 特別是,研究人員對被稱為甾醇的化合物感興趣。這些是生化標記--對植物和動物的食物來源都很獨特--會從食物中傳遞到糞便中。洞穴中存在的蝙蝠物種既吃過水果,也吃過昆蟲,所以這兩種類型的甾醇都被發現了,但比例不同。其中,人們發現,當環境異常乾燥時--如中世紀和米諾斯溫暖時期(分別在大約1000年和3000年前),蝙蝠主要以水果為食。這很有可能是由於積水的稀缺減少了昆蟲的數量。 此外,糞便中碳含量的增加很可能表明牙買加甘蔗種植業的開始。在收割前焚燒農作物時,會產生大量碳含量高的煙霧,以擺脫植物不需要的外葉。 "我們從結果中推斷,過去的氣候對蝙蝠有影響,"渥太華大學研究員勞倫-加蘭特說。"鑒於目前氣候的變化,我們希望看到蝙蝠與環境互動方式的變化。這可能會對生態系統產生影響。" 有關該研究的論文最近發表在《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雜誌上。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