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開始學習16歲玩轉20種語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語學習的不傳之秘

你要相信,孩子在學習外語這件事上,有着無窮的潛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佩魯介紹過珠媽和珠珠的故事。這位在新加坡和日本小孩一起上幼兒園的中國小妞,輕松掌握了中文、英文和日文三種語言。不少寶媽都覺得能養出這麼厲害的娃,珠媽真的太棒了。

但和今天佩魯要介紹的美國小哥Tim相比,外語天賦強的珠珠也不得不服軟。

5歲開始學習16歲玩轉20種語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語學習的不傳之秘

因為這位從5歲就開始研究外語的小哥,在16歲的時候就掌握了20種語言。還不只是說幾句常用語唬唬人那種,而是能自如地和當地人進行交流。比如受邀參加TED演講的時候,就來了一段滿嘴京味兒的標準中文繞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不是神童,只是善於模仿的童星

小哥大名叫Timothy Doner,出生於1995年。他之所以走紅,還是因為在十三四歲的時候,把自己說阿拉伯語、希伯來語的樣子加上字幕,上傳到YouTube,沒想到得到了世界各地母語者的支持。有些人回來糾正他的發音,甚至通過語音的方式和小哥練起了口語。

5歲開始學習16歲玩轉20種語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語學習的不傳之秘

被《紐約時報》報道後,小哥一炮而紅。那時他已經掌握了20多種不同的語言。除了歐洲語系的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德語外,Tim甚至還掌握了諸如南非的官方語言和印第安人的語言。17歲時就受邀登上TEDxTeen的講台,大談學習外語的經驗和方法。

但Tim的天才語言能力,與其說是天賦異稟,不如說是後天興趣的堅持與反復的練習。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Tim小時候竟然是個童星,5歲的Tim不僅長得萌萌噠,還很擅長模仿廣播電視里一些角色的聲音,甚至靠給廣告配音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5歲開始學習16歲玩轉20種語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語學習的不傳之秘

童星時期的Tim

靠模仿不同的角色得到廣告出演的機會

這段奇妙的童星經歷讓Tim學會了分解聲音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模仿外國口音,或是不同的語言模式。

學外語這件事不再是一項必須嚴格執行的任務,而是一件很好玩的事。當他因對以巴衝突感興趣,而學習希伯來語的時候,他開始聽大量希伯來語的饒舌歌曲,不知不覺記住歌詞後,跟着音樂一起唱。再試着與母語者聊天,一周一次或是一個月一次。

熱愛語言,讓他輕松搞定哈佛

為了了解Tim的近況,佩魯隨意逛了一下小哥的臉書。沒想到小哥現在已經被哈佛大學錄取啦,讀的是近東語言與文明專業。

5歲開始學習16歲玩轉20種語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語學習的不傳之秘

這個專業是哈佛著名的精英教育專業,以培養博士生為主。研究重點是近東語言文明、《希伯來聖經》、伊斯蘭文明和猶太文明。佩魯雖然搞不太懂,但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此外,這個專業還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旅遊獎學金、支持多種類型的語言游學。

5歲開始學習16歲玩轉20種語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語學習的不傳之秘

當然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對不同的語種充滿熱愛,寥寥幾條FB狀態,幾乎都和語言學習有關。比方說,5月的時候在東京和日本人連續三天共進晚餐,順便練日文口語啦;或者六月的時候再巴黎約周邊的人用法語隨便聊聊…就是小哥的日常。

5歲開始學習16歲玩轉20種語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語學習的不傳之秘

說到學習多種不同語言的動機,Tim立刻變得滔滔不絕…

「你在任何語言中都可以了解當地人的全部歷史。」他曾分享過與波斯人用當地語言聊天的有趣經歷,波斯語在自己的文化體系中,非常強調謙卑。如果在波斯人的書店里問,「這本書多少錢?」店員會回答說「這一文不值,請你拿走吧,你就是個天才。」如果對波斯人說「謝謝」,波斯人不會說「不客氣」,而會說「多麼希望我能為你獻出我的生命啊。」雖然書還是得照樣給錢,人家也不會真的為你犧牲,但這種獨特的文化,只有深入他們的語言,才能真正的理解他們。

或許,對Tim來講,不同的語言,正是探索不同文化的鑰匙。

輕松掌握20多種外語的方法,真的存在嗎?

很多中國娃學了很久英語,卻依舊學的是開不了的啞巴英語。這讓不少人對Tim的學習方法好奇,於是在17歲登上TED青少年論壇的講台時,Tim就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 有趣的輸入與頻繁的輸出

Tim是怎樣開始學習一門語言的呢?不是大量的做試題,背單詞,而是一步登天:不停的與母語人士聊天,盡量做到一周一次。

學語言並不是認知詞典里的幾個單詞就OK了,而是能在生活中對語言進行運用,使用富有生活氣息的與時俱進的語言。當然,在與母語人士溝通時,一開始很難說的溜,還要夾雜很多自己的母語,但這種完全浸入語言環境的學習體驗,讓學到的知識牢記於心。

● 獨特的位置記憶法

把一系列相關的詞全部死記硬背下來看似很難,但如果給這些詞設置一個場景呢?

Tim習慣於把不同的詞放置在一個場景中的不同位置,在腦海中為自己設置好行動路線,將單詞和空間進行結合。例如他在學習日語的時候,會幻想自己走(iku)在聯合廣場,坐(suwaru)在階梯上,前面是一座似乎可以喝水(nomu)的噴泉雕像,旁邊還有一顆可以砍(kiru)的樹…讓鬆散的單詞一下子就變得好玩好記了很多。

● 聯想比對記憶法

每種語言都有大量字形和讀音類似的詞,Tim是怎麼做到不混淆的呢?

不是刻意加以區分,而是乾脆把這些詞放在一起。

5歲開始學習16歲玩轉20種語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語學習的不傳之秘

在學印尼語時,可以將相同部分的單詞列出來一起記,Kapala(頭)、kabar(新聞)、kantor(辦公室),再如阿拉伯語的iktissad(經濟)、istiklal(獨立)、sokot(倒台),都可以放在一起。這些詞在詞義上沒什麼聯系,但連起來記憶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另外一個詞啦!

在文化融合的趨勢中,我們有很多機會接觸到不同的語言。在快餐店可以看到英文,在日料店可以見到日語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可以看到韓語、俄語或法語的招牌,語言的多樣性在此聚集。但在我們的主流文化,中文依舊是單一的主流。

這讓我們在學習外來語的時候,情不自禁的把每一句話與中文對應起來。看到外來語的時候,先在腦中翻譯成中文,再進行理解。但這並不是學習一門新語言的意義。

語言與文化有着強烈的連接,語言與思想間也是。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是用來溝通與交流的。或許懷抱着了解不同的文化與生活方式的角度,來重新看外語的學習,母語與外語間的壁壘才能輕松打破。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快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