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點 | 白玉蘭這朵市花的品牌價值何時盛開

文化視點 | 白玉蘭這朵市花的品牌價值何時盛開▲人民廣場上的白玉蘭陸續綻放。本報見習記者邢千里

驚蟄節氣,萬物復蘇。上海市花白玉蘭陸續綻放,街頭霓裳片片、束素亭亭。朋友圈刷屏的申城白玉蘭賞花圖鑒、攻略里,閔行文化公園、上海植物園、辰山植物園等榜上有名。個別嗅覺敏銳的商家賣起了白玉蘭周邊產品,如星巴克推出 ” 上海白玉蘭 ” 玻璃杯很快賣斷了貨。

然而,相比賞櫻熱,市民對白玉蘭的熱乎勁似乎並不高。對此,華東師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旅遊系教授樓嘉軍建議:” 上海應有意識強化白玉蘭與城市形象間的鏈接、拓展白玉蘭在文創經濟領域的生產線,讓『賞玉蘭』『說玉蘭』『品玉蘭』『買玉蘭』成為身在上海的新風尚。”

無獨有偶,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慧敏正着力於相關課題。在她看來,” 市花可以承載一座城市和市民的精神像徵、情感象徵、美學象徵,甚至能成為城市的文化標識和美學徽章。拓展白玉蘭作為上海市花的城市文化價值,大有可為。尤其當 2018 年日本的『櫻花經濟』規模已達 6800 億日元(約 400 多億元人民幣),白玉蘭這朵市花的品牌價值應該復蘇了。”

上海處處 ” 白玉蘭 “,但其作為城市文化符號的功能尚未綻放

本週起,位於興業太古匯的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辟出了 ” 上海白玉蘭系列 ” 專櫃,玻璃杯、馬克杯、水壺、筆記本等商品上架,全球只此一店。記者昨日在店內看到,白玉蘭專櫃主打粉藍和玉白色系,清新淡雅別具一格,不時引來中外顧客駐足。店員介紹,首批 500 只玉蘭花款手把玻璃杯上市兩天即告售罄。

文化視點 | 白玉蘭這朵市花的品牌價值何時盛開▲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推出的 ” 上海白玉蘭系列 ” 馬克杯。本報記者王彥

季節限定產品銷售熱之外,白玉蘭在整座城市內頗為顯見。種植上,閔行文化公園內設玉蘭主題公園,人民大道、大連路等路段集中種植。在形象應用方面,上海電視台地面頻道的台標即為白玉蘭外形,上海市戲劇類最高榮譽、上海電視節獎項、上海表彰外籍友人的系列獎等均被命名為 ” 白玉蘭 “,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作協等單位標識都以白玉蘭為主體圖案,承辦上海網球大師賽的旗忠網球中心主場館有個白玉蘭頂棚,迪士尼上海樂園內還有個白玉蘭廣場……

概言之,白玉蘭在上海,似乎俯拾皆是。

但學者看到了硬幣的另一面。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室副主任曹禕遐說:” 白玉蘭散落在城市各領域,可以說處處有,也能說存在感偏弱。症結就是,它作為城市符號功能的認知,目前仍處碎片化,尚未形成體系。市民對這朵市花認同感、推崇度、情感黏度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

白玉蘭在上世紀 80 年代被市民推選為市花,但相比紫荊花之於香港、牡丹之於洛陽、蓮花之於澳門,白玉蘭在上海城市形象、文化品牌、文創經濟等領域的推動作用值得深度開掘。

打通 ” 五感 “,花經濟在打響上海四大品牌上大有可為

上海為何以白玉蘭為市花?30 多年前,上海選定市花時有如下理由:它有 ” 好人緣 “,曾在市民推薦中得票最高;它屬原產植物,上海亦長期栽培;白玉蘭開花時滿樹繁花,潔白如雪、清香如蘭,常被譽為 ” 花中君子 “。曹禕遐補充道,因為白玉蘭在上海各類花樹中屬於最早綻放的 ” 報春花 “,” 時至今日,說它能像徵一種『敢為人先』的精神,未為不可 “。

無論從托物言志、市民基礎、現有資源來看,白玉蘭對上海都具有可觀的城市文化符號功能。” 但它對塑造城市形象的功能、對拓展城市文化品牌的功能,都猶如一片藍海。” 有專家認為,在上海全力打響四大品牌、推動文創產業的大背景下,花經濟大有可為,” 關鍵要打通形、聲、聞、味、觸,即人的『五感』 “。

視覺方面,白玉蘭形象可作為上海的城市名片,出現在大型活動、國際交流、旅遊伴手禮等應用場景。聽覺上,專家認為,挖掘詩韻、創作歌曲,都是可行方案,就像《茉莉花》旋律已成江南文化的象徵那樣。嗅覺上能一分為二,花期內,可開展市花文化之旅;花期過後,白玉蘭香調可與本土品牌結合,進入家化產品領域。談到味覺,白玉蘭能入花茶,亦能入菜。至於觸覺,只要做工精緻,白玉蘭形的裝飾品自然被受眾青睞。從上海文化到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服務,白玉蘭都有用武之地。

用星巴克為上海定製的 ” 玉蘭杯 ” 盛上一份同樣上海獨屬的 ” 外灘霧曉 “,再到玉蘭樹下賞 ” 皎如玉樹臨風前 ” ——這是上海已有的市花體驗之一。而在文創產品發力之後,一條花經濟產業鏈無有邊界。

作者:本報首席記者 王彥

編輯:施薇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