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八景」命名完成 港珠澳大橋取名「橋牽三地」

《澳門日報》報道,「澳門新八景」全球票選結果已於3月底揭曉。近日,經「專家命名委員會」多輪討論,「澳門新八景」命名工作已完成,8個景點被冠以情、景兼備的四字命名,既有意境,亦琅琅上口,便於創作,利於流傳。

「澳門新八景」命名完成 港珠澳大橋取名「橋牽三地」資料圖:港珠澳大橋。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8個景點被命名為:西山望洋(西望洋山)、雙湖塔影(兩湖一塔——南灣湖、西灣湖和旅遊塔)、亭前葡風(議事亭前地——包括市政署大樓)、龍爪觀濤(龍爪角)、路環漁韻(路環漁村——向北延至舊渡輪碼頭,向南則延伸至譚公廟)、愛巷傾情(戀愛巷)、福隆新貌(福隆新街)、橋牽三地(港珠澳大橋)。

四字結構點出精髓

「專家命名委員會」由澳門文化界專家組成,各專家對澳門都有扎實的認知及深厚的感情,命名過程從影像、實地經驗出發,結合自身對這些景點的感受,先各自擬定名單,再進行會議討論。

命名准則盡量採用大眾熟知的景點名稱,參照「澳門八景」先例,採取四字結構,前1至2字表達景點原名,後字表達景觀及情懷。除考慮表達地點及意境外,命名也講究平仄音律。

為此,各專家旁徵博引,從歷史、文學到親歷其境的故事,為景名以文史為基石,再注入情懷溫度,認真雕琢用字,最終達成情、景兼備的8個景名。

小城新貌中西交融

8個專家命名景點名稱包括:

西山望洋——西望洋山座落澳門西面,登山背靠百年聖堂,遠眺澳凼長橋、外海煙波,與東望洋山相望,寧靜致遠。

雙湖塔影——南灣湖、西灣湖與旅遊塔形成一個充滿詩意,卻又活力充沛的片區,置身不同角度與時間,波光粼粼,映照現代化高塔,變幻萬千,時而恬靜,時而熱鬧奔放。

亭前葡風——議事亭前地一帶葡萄牙建築藝術風格濃厚,一直是澳門中心區域,商業繁盛,小區活動頻密,形成一道又一道澳門特色的流動風景。

龍爪觀濤——龍爪角位處澳門南端,自然石景與壯闊海岸十分怡人,沿岸觀白雲滄海、聽海浪濤濤、賞日出日落、探傳說小龍的印記。

路環漁韻——路環舊渡輪碼頭至譚公廟一帶,是昔日的澳門漁村,仍保留純朴安寧緩慢的漁村情韻,饒有餘韻。

愛巷傾情——戀愛巷從街名到景觀都傾注浪漫情懷,然而這份「情」除了「愛情」,還持續產生「熱情」、「親情」、「友情」,讓情愛注滿小巷。

福隆新貌——福隆新街保留青磚瓦頂中式建築,在老街的「身軀」中,已注入「新靈魂」,中西美饌,香氣四溢,成為普羅大眾的「美食一條街」,展現新面貌、新風情。

橋牽三地——港珠澳大橋作為世界級工程,宏偉壯觀,以科技為手段,將港珠澳三地從地域交通上連接,也將三地經濟、發展、市民緊密牽引起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