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兩橋的光陰

三步兩橋的光陰

愛上一座城的理由多種多樣,一首歌、一部電影或一個愛而不得的人,我愛上南京,卻是因為三步兩橋的詩意地名。南京是一座凝聚千百年歷史的古城,光影流轉,承載國風榮華,城中每一條老街巷都有故事,每一塊磚瓦都飽經滄桑。三步兩橋是最普通不過的街巷,這里卻是最市井的存在,住在此處久了,慢慢體驗到日子的悠遠流長。

尋找三步兩橋,多數外地人都會搞錯方位,筆直寬闊的南京模範馬路兩側便有三步兩橋。當你走過街面上明亮的高樓大廈,走過熱火朝天的地鐵建築工地,走進曲里拐彎的小巷子,迎頭便遇到了三步兩橋。

想到三步兩橋,便聯想到水鄉,全國類似這樣的地名數不勝數。相傳南京城有兩處三步兩橋地名,一處位於城南,另一處在城北。清代甘熙《白下瑣言》載,三鋪兩個橋在城南殷高巷之西,因鋪子很少,又有兩塊隆起似橋的高地。新中國成立後,因該處與城北重名,原巷子還是並入殷高巷。自此,三步兩橋為城北獨有。

一座城市讓人留戀,必定是源於是一座流動着市井煙火的城市。考證三步兩橋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前,城北荒地較多,各種河流水系遍佈。清代陳作霖《鳳麓小志》提到金陵為山水之窟。有水的地方便有橋,清朝工部所繪《明代南京城圖》標注大小橋梁一百多座。三步兩橋舊有金川河的兩支水系在此流過,一支源於清涼山北麓虎踞關附近;一支源於清涼山東北麓陰陽營附近。明代南京城北部為駐軍衛所的集中之地,這里就駐有龍驤衛等四個衛的駐軍,部隊的軍糧及有關物資均依靠金川河運抵各軍倉。金川河在這里設有三座碼頭(一座位於老菜市、一座位於東門街,還有一座位置不詳),兩座橋(周家橋,位於老菜市附近,西橋位於清涼古道附近),因此金川河兩岸的堤埂均漸成為街市,此區域統稱作「三步兩橋」。

這里一下子變成金陵城煙火氣最重的地方,小巷彌漫着烤鴨和各種美味的味道,因為這些味道,讓這個小巷變得繁華起來,小巷道路交錯着,人來人往,卻又悠閒無礙。隨着時間的流逝,很多老地名在建設發展過程經歷了巨大變遷,逐漸淡出視野,退出歷史的舞台, 好比人生舞台一場戲,再次注視這里,滿臉盪漾着人生感慨。

光陰如流水,封藏於時光深處的市井氣息,也像美酒一樣醉人,三步兩橋有事過境遷的煙雨滄桑,由於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街道規劃的調整,三步兩橋發生巨變,地理位置也有所改變,模範中路兩側各有三步兩橋居民區,依然人火旺盛,經過歲月層層疊疊的堆積,賦予它一種更加獨特的韻味,成為城市變遷的刻痕印記。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