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喜歡八卦兔的讀者,怕漏過新文,歡迎「設為星標」

9月初勞力士發佈新款後,兔子立即發文,之後就被讀者抱怨——兔姐你寫完我們更買不到了!

但隨後一段時間,我都在努力澆冷水,再等等別焦慮也別出手,尤其綠水鬼行情一定會下來,畢竟17萬真的不太正常(熊貓迪不要面子的嗎)。

隨著綠水鬼在國內鋪貨,目前價格已回落到14萬多,按照我的判斷,還會往下略調,所以等等沒壞處。

但我今天想聊的並不僅僅是幾個熱門款,而是在奢侈品行業大家常愛抱怨的「搭售配貨制度」。

怎樣換一種角度來看待它,我覺得很有必要。

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首先,我們還是以勞力士綠水鬼為例。其實最初表款發佈後,專櫃還沒有摸透二級市場行情,所以搭售比例與老綠鬼差不多(當然不同店舖政策也不一樣),但隨著二級市場瘋漲後,專櫃坐不住了——一禮拜調3次政策也是常態。

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據說有人已遇到需「搭售50萬買綠水鬼」的店舖,人都被嚇跑了,連銷售都無奈搖頭「大概老闆沒什麼誠意做生意吧」。

但有意思的是,隨著綠水鬼二級市場價格明顯下滑後,很多店舖卻沒有下調政策的計畫——大家應該看懂了這點,漲價容易降價難,所以我說靜觀是有必要的。

這時候拼的就是耐力,看誰能熬下去,坐等店舖配額下調。

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其實我們回想這幾年勞力士行情的瘋狂,熊貓迪是個分水嶺。雖然勞力士曾經也出現過很多炒貨,比如如今還沒爬起來的綠玻璃,但真正開始系統性成規模開始炒的算是熊貓迪。

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2016年,黑白陶瓷圈迪通拿上市,一位讀者告訴我,他是以路人身份路過勞力士專櫃,公價定了當地的第一塊(白面,也就是我們說的熊貓迪),就那麼陰差陽錯買了下來,如今回頭看,感慨不已。

當時,大家對這塊表的未來預期不明,直到一年後的2017年9月左右,它的二級市場價格也不過12萬多(當時公價95000元)。

這幾年的飛昇就不提了。

但這也提供了一個可操作案例——於是接下來每年的勞力士新表,表商都開始有意識抓爆款。

所以一個不幸的消息是,未來市場一定越來越透明,透明到挑選新爆款的機會都更小——表商們寧可炒錯也絕不漏過的心態,一般消費者是拼不過的……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今年的新款彩色蚝式恆動,4萬多價格屬於勞力士的入門款,到今天還普遍有2000~4000元的溢價。

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所以說,我們要直面的第一個現實是:熱門品牌撿漏新爆款難度都大增。

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前幾天還有讀者因為買不到百達翡麗鸚鵡螺和我抱怨說,品牌們這樣做把消費者都攔在了門外。

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但事實是,行情最終由市場決定,而非品牌說了算(當然這兩年也有品牌學搭售,但一塊限量表幾年賣不光,就說明它不是這塊料,不要強求為好)。僧多粥少意味著必然要有人被攔在門外。

至於怎麼被攔,誰被攔,這就很考驗品牌經銷商的能力了——怎樣做到儘量公正被罵得少。雖然之前有品牌公開表示「我們不允許有配貨行為」,但口號只是美好願望,實際操作就是「花錢多的總是可以提前拿到」,這是事實。

抱怨並不解決問題,只要市場上還有願意花錢比你多的人,你就只能等待,這也是市場規律。

最近因為疫情關係,國外進來手錶相對不容易,有些表商直接從國內專櫃拿表。比如之前有讀者說他想買一塊勞力士橄欖綠金DD,對方報的價格比中國公價便宜三萬多(中國公價30齣頭,給他26萬多),並讓他專櫃自提。

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道理很簡單,表商用原價(關係好的或許會有一點點折扣)拿到一塊30多萬的金表,來獲得熱門款資格,金表折價幾萬賣掉,熱門款留下賣高價,只要兩者相抵還能賺,這筆生意就能繼續。

但最後,讀者告訴我交易沒成,因為對方沒能最終靠這塊金表拿到熱門款。

可見如今,勞力士專櫃在配額制度上嚴格關注二級市場,一般人如果衝著配貨去,基本是貼錢的,表商們之所以還能這樣操作無非是因為他們量大,可接受局部虧損,保證總體盈利即可。

作為普通消費者的你我,財力不夠,還是歇菜了吧。

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所以,最後問題就在於,直接從店舖買到熱門款的機率幾乎為0,配貨也基本是虧(眼里只有熱門款的人買什麼都覺得虧),那還怎麼買?

我一直給大家的建議是:1,不加價買表。2,不強行配貨。

但如果你只想買一塊熱門,就此罷休的那種,從表商手上加價是合理方式。如果你有長期買表的打算,那就找準一家店慢慢買。

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找店舖也有技巧——綜合經銷商,甚至還賣珠寶就更好。把全家人包括送禮消費都計畫好,集中投入,肯定有收穫。

這時因為買的都是需要的東西,就不會心生怨恨。

因為配貨的本質差別在於——你是衝著熱門款胡亂買些別的湊數,還是正好買了喜歡的,而熱門款作為驚喜而來。

一般配貨產品主要兩類:1,高價;2,冷門。但如果恰好你喜歡,皆大歡喜。

即便同樣是勞力士專櫃,情況都不同,之前就有店舖回覆我說:「我們金表都不夠賣,還怎麼可能拿來搭售?」

你的配貨還恰好是別人的心頭好,這就真的艱難了。

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配貨」2個字在整個奢侈品業都存在,這多半由產品門類不那麼均衡造成的——強的太強,引得眾人追捧。

但也有品牌成功避開,比如香奈兒從無「配貨」概念,因為小到服飾珠寶、包,大到成衣都有爆款,都需要搶,全門類強勢。

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所以最終解決爆款分配問題就是根據消費來排隊,政策傾向於購買量大的消費者。其實這也是目前矛盾最少,相對合理的辦法。

很多人認為進門就能買到熱門款是理想狀態,但實際一旦取消門檻,只會滋生更多貓膩——沒有規則制約,關係戶牟利就無法控制了(雖然關係戶一直都有,但多少會有些約束)。

你買到的幾率更渺茫——哪怕多花錢都走不通時,就不知路在何方了。

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

另外,漲價也是一個辦法,疫情以來,很多品牌面臨產能匯率國內外消費不均衡等問題,今年也集中有過幾波漲價潮。

漲價讓人不愉快,但它也在某種意義上調節了供需關係。比如10月百達翡麗漲價的消息一出,有人憤怒也有人開心,因為漲價會自動勸退一些消費者,把更多機會集中在有更強烈意願的人身上——也就是說,可能你的隊伍短了。

我想說,消費彆強求,其中包括不要勉強去買你不喜歡的東西。

奢侈品消費的目標不只是熱門款,還應該能滿足自己獨特的喜好,成就個性和品味,而人生很長,慢慢等待實現不開心嗎?

八卦兔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轉載請聯繫。

來源:kknews搭售買勞力士,到底冤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