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全人類的文化遺產世界各國是如何援助修復柬埔寨吳哥窟的?

在泰國文物黑市上,最常見的就是古高棉的石像或石建築上的精美構件

歲月流逝。吳哥古都在廢棄後不久就被快速生長的熱帶叢林掩蓋,它漸漸被世人遺忘。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法國博物學家亨利來了!他喚醒了人們對吳哥的記憶和關注。

吳哥被發現後,古寺廟群、人工湖、護城河很快恢復了本來面目。柬埔寨在1953年取得獨立後,法國文物保護工作者仍然負責着對古都吳哥的保護與研究工作。但在1970年,柬埔寨陷於內戰,外國文物保護工作者不得不暫時撤離。

70年代和80年代,吳哥城區一直是各派力量交戰的地方。1989年,聯合國開始協調柬埔寨國內各派政治力量,建立聯合政府。199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吳哥受到整個世界的關注。因為吳哥不僅僅是柬埔寨的國寶,更是整個人類的文化遺產,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紛紛參與到保護的行列中來。

但20多年的戰亂使柬埔寨成為了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也使包括吳哥在內的眾多古跡遭受了空前的劫難。戰爭本身給吳哥帶來的破壞並不太嚴重,僅僅是石頭表面的彈孔,但戰爭造成的後遺症政局動盪、百姓貧窮,使偷盜文物的現象十分普遍,吳哥古跡中許多精美雕像的頭部甚至碑刻都被砸下來偷偷賣到國外,泰國文物黑市上仍可時常見到古高棉的石像或石建築上的精美構件。在歐洲的主要博物館中,吳哥珍寶也隨處可見。由於偷盜造成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幾百年里大自然的破壞作用。

保護全人類的文化遺產世界各國是如何援助修復柬埔寨吳哥窟的?

1998年,中國政府吳哥保護工程隊正式開展工作之前,先對吳哥石建築做了一番細致的調査。吳哥寺廟大多由砂岩和角礫岩壘砌而成的,角礫岩並不適合精細的雕刻,故主要用作建築的基礎或圍牆。砂岩是最佳的建築材料,它們是從幾十公里外的古蘭山開采並通過暹粒河運到吳哥的。我們還發現石建築基礎底層鋪的竟然是細砂。細砂顯然經過挑選,粒度十分均勻。在幾米厚的細砂之上是大塊紅色的角礫岩,其上才是由砂岩構成的主體建築。如果沙子不流失,基礎將十分穩固,但東南亞的雨水豐沛,細砂會因滲入地基的雨水而流失。加上無處不在的螞蟻也會掏空地基,而這將直接導致建築主體的傾斜、坍塌。

在達布隆,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或騎或抱在石建築上的參天大樹。在當地,這種樹被叫做「思胖」,生長速度快但木質軟、水分多,沒有利用價值。當年法國探險者為了讓後人領略吳哥於1860年剛發現時的原始風貌,有意保留了這些樹木。現在這已經成為吳哥的一大奇觀。鳥兒帶來的樹種在石縫里生根發芽,有些樹根深入建築內部,破壞了石塊間的平衡;有些緊緊貼在岩石表面,和石建築結合在一起。這種景觀在吳哥被重新發現時十分普遍,但樹木的生長有時嚴重破壞了建築,因此現在看到的大多數建築上的樹木都被清除了。在樹木保留最多的達布隆,許多建築因不堪樹木的重負而坍塌了。如今這已成為一個矛盾:是為了保護建築砍掉樹木,還是保持這種樹與建築的原生關系?在這一爭論沒有解決前,吳哥保護管理機構的維修人員只好在建築內部支起木架,以盡量減少建築坍塌的可能。

保護全人類的文化遺產世界各國是如何援助修復柬埔寨吳哥窟的?

盡管大家的保護理念、維修方法不盡相同,但目標是一致的

在吳哥,除了中國的保護工程隊外,還有來自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保護人員穿梭往來於這片規模宏大的石築建築群中。法國的保護工作開始最早,其在20世紀初成立的遠東學院,是研究和保護吳哥的一個權威機構。最初的保護工作僅限於清理建築上的植物,在快要坍塌的地方加一些水泥支頂。這些簡單的維護和加固工作暫時解決了部分問題,但外露的鋼筋水泥破壞了原有的氛圍和外觀。

真正的維修始於20世紀30年代,被稱作「吳哥之父」的法國人亨利·馬奇爾將「類風格維修」理念帶到吳哥。當時,荷蘭人正在印度尼西亞修復的另一偉大佛教建築—婆羅浮屠也是採用這種方法修復的,其核心理念就是在重新歸安修復建築的過程中盡量使用原來的材料,只有在必須時才添加新材料。亨利用這種方法修復了1914年發現的女王宮。1972年,因為束埔寨內戰的爆發,外國研究學者和修復人員不得不離開吳哥,這時法國的工程人員正在對巴芳寺進行大修,並從坍塌的建築上卸下了約30萬塊石構件,但維修工作不得不就此中斷。當他們於20年後再次來到現場時,原先構件的編號記錄已全部遺失,他們將面臨世界上最復雜、最困難的「石築積木」。

1986年,印度一支文物保護隊回到吳哥。那時吳哥周圍地雷密布,還時常有零星的戰鬥發生。吳哥寺迴廊是在1969年維修時拆的,由於戰爭而沒有歸安。印度的保護人員對吳哥寺進行了維修,他們恢復了迴廊東南部分的屋頂,吳哥寺最精華的浮雕長卷—「翻攪乳海」得以有效的保護。但當時使用化學藥劑清洗建築表面的地衣苔蘚,這種做法後來在全世界文物保護者中引起很大爭議。直到今天,許多專家仍認為這種做法是得少失多。

保護全人類的文化遺產世界各國是如何援助修復柬埔寨吳哥窟的?

其他各國工作隊在維修吳哥古跡時,對建築物段滅部分的修復十分慎重,絕大多數採取的是局部修復方法。比如癩王平台,對石雕台座都進行了全面修復,但對台上的建築則沒有復原重建。巴芳寺東入口處塔門的維修更典型,基座部分都進行了修復,牆體和屋頂部分沒有恢復,保持了殘垣斷壁的狀態。

盡管大家的保護理念、維修方法不盡相同,但目標是一致的:保護好吳哥就是對世界文化遺產的最大貢獻。

在周薩神廟四周,堆積着大約4000餘件石構件

中國政府無償援助柬埔寨吳哥保護工程的主要項目是修復周薩神廟。在中國援助柬埔寨吳哥維修保護工作隊到來之前當地就有這麼一種說法,認為周薩神廟的維修一定要由中國人來完成,盡管並沒有什麼根據,但確實讓工作隊和當地人的關系親密了不少。

以前周薩神廟曾進行過多次搶救,大多是用鋼筋水泥做的臨時性支護結構,治表不治本。現在再次維修應該比以前採取的方法更科學、更合理。保護隊定下的原則是:搶險加固;遺址保護;有條件的情況下,予以修復。由於周薩神廟當初是用石塊將整個建築壘砌完成後再在表面進行雕刻,當建築倒塌後再想修復,其困難增加了十倍。在周薩神廟四周,堆積着大約4000餘件從各個建築物上塌落下來的石構件。剛到現場時,看着遍地的石塊,人們不禁擔心,何時才能拼完這麼多「積木」?

保護全人類的文化遺產世界各國是如何援助修復柬埔寨吳哥窟的?

工作隊開始日復一日地依照構件表面雕刻紋飾的邏輯關系和石件的形狀特徵進行拼接,確定構件的位置。將構件歸安復位,用原來的構件恢復古建築原狀,這是工作隊主要使用的修復方法。聽上去很簡單,但在實際操作時卻復雜得多。

4000餘塊構件只是全部構件的一部分,還有大約30-40%塌落下來的構件或破碎或丟失。如何添配這部分缺失構件呢?缺失較多的塔尖、屋頂和部分建築裝飾物是不用恢復的,而建築基座、牆體等處的缺失構件則不得不用新砂岩代替。在修復參拜神道時,找到的大部分欄柱重新歸位,缺失處則以重新雕刻的石柱代替。當地招募的工人們經常去不遠的暹粒河洗澡,一次洗澡時有人腳底下碰到了硬邦邦的東西,工人們把消息傳回工作隊,大家立即行動起來,開始打撈。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打撈上來的正是缺失的神道欄柱!下面的工作自然是把新制的欄柱拆掉,換上「原配」。為此,幾個有功的工人還得到了獎金。

其實在吳哥並沒有統一的修復理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並不能完全協調眾多援建國的想法。

保護全人類的文化遺產世界各國是如何援助修復柬埔寨吳哥窟的?

現在,工作隊仍在抓緊進行對石雕構件的清洗和修補加固工作。其他國家的考古志願工作者也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派遣之下在吳哥進行保護與修復工作。然而很多人還是在擔心:吳哥會不會再次被大自然收回,就如達布隆花園內盤根錯節的巨大樹木,把那些輝煌的建築,慢慢地包圍、撕裂、斷開;還有那些屢禁不止的偷盜行為。在與時間抗衡之下,面對自然與人為無休止的破壞,考古工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在規模宏大的吳哥面前,只是杯水車薪。

在與吳哥的親密接觸中,人們懷着敬畏之心撫模它遍體鱗傷的身驅,同時也在翻閱品味吳哥壯美與淒婉。它那宏偉的氣勢和精淋的建築,完教藝術,雖然歷盡滄桑磨礪,但卻能人時時感受到那個已逝去的古老帝國的曠世榮光。而這也正是我們正在拯救的這處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