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憤文豪蒲松齡

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又有聊齋先生之稱。

蒲松齡於公元1640年(明祟幀十三年),生在山東淄川縣城東7華里滿井莊一個日趨沒落的小地主家庭。

孤憤文豪蒲松齡

淄川蒲氏。在元代是個顯赫的名門望族。相傳元朝傾覆之初,該族入曾易姓更名,逃往他方,以防遇害。到明洪武中期,才恢復姓蒲。

蒲松齡的祖父蒲油,父親蒲磐,都是淹博經史的儒生。

孤憤文豪蒲松齡

由於蒲松齡出生在書香世家,從小就受到濃厚的文化薰陶。加上他稟性聰慧,從小用功,幾歲就被錄取為秀才,可是他仕途不佳,進身艱難,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71歲雖然援例成為貢生,但仍沒有超過小康生活。到離開人世為止,終其生是寒儒。

孤憤文豪蒲松齡

蒲松齡成年時,反清諸軍已基本平服,清王朝的統治日趨鞏固,滿族貴族集團依仗的軍事力量和政治權力,在進行巧取豪奪的過程中,也侵犯了漢族和其他民族地主階級的利益,其中最倒霉的又是那些中小地主階層。蒲松齡當時正是這個倒霉階層中的一員:經濟上深受侵犯和壓制,致使家境日衰,個人進身艱難,仕途暗淡。因此,蒲松齡中年以後,冷酷的現實已使他仕進之意漸趨冷淡,從3l歲起,到70歲這三十多年的歲月,都是在農村教書的生涯中渡過。曾先後著述《歷字文》、《日用俗字》、《藥崇書》、《農桑經》等裨益於農村勞動人民的作品。同時,他還寫了不少以怨咒苛政酷稅、傷 嘆天災蟲害、悼惜流民餓莩等同情人民苦難的詩文、俚曲,現存下來的有鼓詞7種,俚曲11種,長篇小說《醒世姻緣》和其它短篇作品。而蒲松齡一生的代表作,則是為世人熟知和喜愛的文學名著《聊齋志異》。

孤憤文豪蒲松齡

《聊齋志異》在作者生前已有抄本流傳,較早的有公元1751年山東歷城張希傑的鑄雪齋抄本,分12卷,存目488篇。公元1766年嚴州太守趙起草刊於浙江比較通行的青柯刻本,分16卷,431篇。公元1963年,中華書局在東北發現上半部手稿4卷,237篇的基礎上,出版了全校全注會譯本,共計16卷,491篇。在這部將近五百個狐仙鬼怪的故事集里。

孤憤文豪蒲松齡

蒲松齡把自己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能結合起來,從民間故事廣泛地采擷中充分吸取人民群眾的智慧,通過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把各種各樣的仙鬼狐魅形象化、人格化,把描寫幽冥世界作為現實生活的投影,曲折地表現了人類社會的生活真實。使人們看到了早已逝去的那個時代;雖然,他主要以談狐說鬼的方式寫作小說,但這正是他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用隱晦曲折的方式表達着他的思想感情,從而地構成了他區別於其他作家的主要藝術特色。《聊齋志異》不愧為浩翰的文學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不但在國內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孤憤文豪蒲松齡

當然,由於歷史條件的局限,《聊齋志異》也反映了作者濃厚的封建論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等迷信落後思想。但這些白壁之瑕不會降低《聊齋志異》的價值,更不會影響蒲松齡作為一個偉大的古典文學作家,載入史冊。

說蒲松齡卒於公元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農歷正月二十五日,享年75歲。

孤憤文豪蒲松齡

《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珍品,是文言小說系統中空前絕後的一部巨著。以《促織》、《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揭露、嘲諷貪官污吏、惡霸豪紳貪婪狠毒的嘴臉;通過《司文郎》、《考弊司》、《書痴》等篇揭開了科舉制度的黑幕,勾畫出考官們昏庸貪婪的面目;對人間堅貞、純潔的愛情及為了這種愛情而努力抗爭的底層婦女、窮書生予以衷心的贊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鴉頭》、《細侯》等;塑造了很多容貌美麗、心靈純潔的女性形象,如紅玉、嬰寧、香玉、青鳳、嬌娜、蓮香等。

孤憤文豪蒲松齡

《聊齋志異》是一部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表現在對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別是表現在由花妖狐魅變來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現在對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上。作者善於運用夢境和上天入地、虛無變幻的大量虛構情節,沖破現實的束縛,表現自己的理想,解決現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小魏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