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在世界歷史中,波斯帝國是古代伊朗地區第一個將版圖擴張到中亞及西亞大部分地區的奴隸制國家,也是第一個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控制面積曾達 560 萬平方公里。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放今天,依然是個一流大國的規模

要想對如此廣大的疆域進行有效統治,一套龐大的統治系統自然必不可少。而完善的交通系統就如同遍布全身的血管和神經系統,在維護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大一統方面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秦帝國一樣,帝國時代的波斯也對道路極為重視,幾乎是軍隊打到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那麼,波斯帝國是如何進行交通建設規劃的呢?

核心是三條戰略要道

在征服戰爭早期,波斯帝國便以四大都城(波斯波里斯、蘇撒、埃克巴坦那和巴比倫)為輻射中心,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道網。

在當時的中東民族看來

波斯帝國統治着絕大部分已知文明世界

可謂最早的超級大國

(圖片來自 wikipedia@Alborzagros)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在原赫梯、亞述和新巴比倫統治范圍內,波斯人以拓寬整治為主。在新征服地區,則開辟新的道路。在一系列連接重要商業和行政中心的大道中,最核心的是三條戰略要道,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國、連接各地的交通網絡。

波斯帝國雖然疆域遼闊

但幾個核心區才是帝國安穩與否的基石

所以修 ” 高速公路 ” 的首要目的也是連接這些核心區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第一條是從小亞細亞愛琴海沿岸的以弗所城開始,經過薩狄斯城,向東橫穿小亞細亞,過幼發拉底上游、尼尼微,沿底格里斯河東岸南下,至美索不達米亞中心地區,然後順札格羅斯山西麓,進入帝國都城蘇薩的 ” 御道 “,全長 2400 公里,這是帝國交通網絡系統核心中的核心。

這條路線的作用是貫穿安納托利亞高原

將帝國核心區、安納托利亞高原、愛琴海岸連在一起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第二條是從巴比倫開始,經貝希斯敦懸崖旁,穿越札格羅斯山,到帝國的另一城市埃克巴坦那,然後橫貫伊朗高原北緣,經中亞各城市到巴克特里亞,最終抵達帝國東部邊境的道路,它奠定了千年以後阿拉伯世界呼羅珊大道的基礎。

埃克巴坦那現在也稱為哈馬丹

無論在古代波斯還是現代伊朗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

(波斯 – 阿契美尼德王朝金器,埃克巴坦那出土)

(圖片來自 wikipedia@National Museum of Iran )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第三條是從安納托利亞高原向南沿着西海岸線,經大馬士革、耶路撒冷至埃及的中心孟菲斯。

這三條道路支撐着帝國內部的經濟交流和人員物資運輸,也是國家能夠繁榮強大的重要保障。

這三條主幹道連接了帝國的幾個核心區域

並且便於在邊疆發生變故時迅速向東方出兵

可以說是中東版的 ” 秦馳道 ” 了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當然,波斯帝國也擁有龐大的水域,波斯海軍所要求的海上交通路線的修築也是極為重要的,這里要提到是在該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的帝國君主大流士一世。

波斯 – 阿契美尼德王朝最著名的幾位君主:

居魯士、岡比西斯、大流士一世、薛西斯

大流士可以說是帶領波斯走向鼎盛的人物

(圖片來自 wikipedia@ )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大流士一世是波斯帝國的第三代偉大君主(前兩代為居魯士二世和岡比西斯二世),他以鎮壓高墨塔起義、穩定波斯政局、厲行對外擴張、拓展波斯疆域、推行政治、經濟、軍事全面改革,以及與希臘世界爭奪霸權、銘刻《貝希斯敦銘文》等種種業績而著稱。

一切豐功偉績,都要流傳後世

(圖片來自 wikipedia)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盡管波斯帝國興起於高原地帶,在傳統上還屬於大陸國家,浩瀚、神秘、凶險難測的海洋,波斯人是相對陌生的。但作為一位有志於天下的君主,大流士一世在波斯帝國崛起過程中也極其重視海上擴張。

波斯波利斯的大流士宮遺址

即使坐鎮內陸,大海也逃不脫眾王之王的管理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他設想和踐行了一整套 ” 面向海洋、聯通海運、爭奪霸權 ” 的海洋政策和海洋方針,奉行促進海上商貿的政策,努力開辟了到達歐洲的海上航路,並派出艦隊探索印度洋,成功打通了從印度河口到埃及的海上航線,開通了從尼羅河到蘇伊士的運河,成為了第一個將印度洋和大西洋聯系起來的君主。

其實當年就有溝通紅海和地中海的運河

不過不是今天的蘇伊士路線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波斯帝國早期的聲名遠播,靠的就是大流士一世的個人能力。

為什麼要這樣規劃?

波斯人是印歐語系遊牧部落的後代,在建立帝國時共有 10 個包含農業和遊牧業的大部落,而較早掌握冶鐵、犁耕、養馬和駕車這些技術的優勢成為其不斷擴張的推動力。

冶鐵、犁耕、養馬這些早期關鍵科技

其實是不同區域的不同民族所發明

而這些區域高度集中於中東

正是頻繁的交流為文明加速,為帝國奠定技術基礎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在農牧業流動性強的特徵影響之下,波斯人其實很早就熱衷於對交通網絡的建設。在他們文明誕生的地方,核心區域為伊朗高原,四周都是高聳的山脈,高原中央是遼闊的內陸盆地。他們是不折不扣的山地帝國。

一方面是山地縱橫,一方面是乾旱

所以雖然波斯灣是一個優良的海灣

但波斯的核心城市都在內陸而非沿海

也沒有河流是深入高原深處的

(圖片來自 wikipedia@NASA)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山地縱橫的自然地理條件,使帝國分為五個特徵明顯的自然區域:

由兩河流域延伸的山嶺組成的札格羅斯地區,這一地區物產豐富但多為山地難以通行;

由荒漠組成的內陸荒漠盆地和中央荒漠盆地,這里人煙稀少,是交通黑洞;

高原中部的荒漠,真正的不毛之地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相比高原內陸,自然條件更為優越、但也離印度洋更遠的裏海沿岸地區;

大部分是沙漠、草原地帶,但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的帕提亞地區,古代絲綢之路就通過這里;

與阿富汗接壤的錫斯坦,這里因綠洲而繁榮,也是波斯帝國通向阿富汗和印度的捷徑。

五大區域各有千秋,在交通上卻難以打通,大都交通不便。而帝國內部對於相互交往的迫切需要使君主產生了建設交通的內在動力,地理因素因而成為帝國確立三條戰略要道的直接原因。

高原以西的土地決定了安全有多富有

高原以東的土地則決定了帝國有多安全

維持對伊朗高原的控制是帝國的立身之本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此外,除三大核心主道之外,帝國還擁有一系列輔道,其出現原因也多種多樣。

比如在居魯士大帝及其後繼者的對外戰爭中,由於戰事十分頻繁且規模龐大(例如希波戰爭),因此會在行軍過程中臨時建造一些壕溝,以方便步兵進軍。後來這些壕溝便逐漸連通,演變為交通線路。

希波戰爭最大的障礙就是愛琴海

p>波斯大軍還是要從陸上繞路走的

沿着海岸線水陸並進

但是這樣遠方的土地很難征服並統治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還有一類是皇帝巡幸路線改造的結果。從大流士一世開始,君主會在蘇薩、埃克巴坦那、巴比倫、波斯波利斯四大都城之間輪流駐扎。金貴的君主自然不能走土路,都城之間必須互相以平坦的大路連接,巡幸之路就逐漸變成了眾人之路。在應對內部叛亂時,君主們也有賴於這些道路為自己提供調兵的渠道。

高原內的綠洲往往點狀分布

相互之間相隔甚遠

這就為帝國政治架構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國王也需要在主要城市間巡查以維護統治

(圖像來自 google map)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最後,帝國的商業發展和物資轉運也需要發達的交通去維持。有數據顯示,極盛時期的帝國相比建國初期,商業所得收入擴展了 50 倍,而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較為完善的交通。

其實水運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一方面河流稀少

一方面主要河流向西匯入兩河流域

所以高原內部尤其極大都城之間還要靠陸運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建造資金以及如何修築道路?

由於道路修建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經濟,它已經不是一個工程問題,而是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建設主要交通線路的設計師是帝國君主寵信的高級工程師,道路建設的主要資金便來自國庫,而國庫中用於修路的錢主要是帝國君主南征北戰掠奪來的財產。這也是 ” 以戰養戰模式 ” 的最早體現。

幾十枚就可以讓一個人過上優渥的生活

但要想搞基建,恐怕就要幾萬幾萬的用

這其中有稅負、有戰爭所得、還有來自四方諸侯的貢賦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在如何具體修築道路的問題上,波斯人有自己的方法:務實的波斯人在修築道路上表現為不追求華麗、氣派,但一定要堅固耐用。

波斯人的路就是要像波斯人的牆一樣

老老實實,明明白白

(圖片來自 wikipedia@Louvre Museum)

橫跨歐亞非的基建狂魔是如何煉成的?

帝國進行道路的修築主要有三個步驟,首先要從精確的道路設計開始。為了運輸方便,大道一般盡量採取直線鋪設,當然在具體操作的時候要根據當地地形條件而有所改變,如在有些山區往往採用 ” 之 ” 字形築路,以減緩上下坡度。

然後是勘察路線,勘察儀器五花八門、多種多樣,如便攜式日晷,以確定方位;量角儀,用來測量直線和直角;還有水準測量儀器地層儀,用來測量地形的剖面,是當時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勘探系統之一。

當工程師調准路線並用木樁做好標志後,下一步就是鋪設道路了。首先是用犁鬆土,標上道路邊線,然後便開始挖掘,一般深度可達一米五左右。而道路鋪設從下到上大致可分為四層之多,最上層中間略微凸起,以便於雨水流向兩旁,大道兩旁還設有水溝,作為排水之用。

如此修築道路,其耐用程度可想而知,其中一些古道至今遺址尚存,是波斯帝國留給伊朗的寶貴歷史財富。

總之,波斯帝國為了便於調遣軍隊、傳達政令、收取各地信息而修築了四通八達的道路,主要表現為三條核心戰略要道,並且開通了運河大力發展海上貿易,不僅便利了國際和國內商旅流通、人民生活與東西方交流,還促進了帝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並加強了中央集權。

看來不僅是要致富先修路,古代帝王也英雄所見略同地想到了要集權,先修路的道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