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校讓人哭笑不得的傳統學生不能留鬍子,不能長胖

中美兩國的歷史文化差異巨大,所以人們的生活習慣、學校的規章制度自然也不盡相同。

最能讓留學美國的孩子們深切感受到中美文化迥然差異的就是這些學校的校規和生活上的習慣差異了。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些會讓國內孩子驚呼「太瘋狂」的學校傳統和生活習慣。

這些傳統有些會讓人捧腹大笑,有些會讓人略感嫉妒,有些就是真的很尷尬了……

下面讓我們來一起領略文化差異跟我們帶來的「驚喜」。

讓人摸不着頭腦的名校傳統

相比國內中規中矩的校園生活,美國這些院校的傳統着實讓人摸不着頭腦。

留鬍子可以,得開證明

去楊百翰大學學習的男孩子要注意了,你可能擺脫了高中的儀容儀表檢查,但你擺脫不了楊百翰大學的胡須檢查。

在楊百翰,想留鬍子要有醫生證明。換句話說就是,證明你的面部肌膚不適合刮鬍子。

然後就可以拿到「胡須豁免權」,為期一年。不少同學笑稱楊百翰是「不毛之地」。

一些對這條校規極其不滿的同學已經在Facebook上建立小組抗議了,討論組的名字叫做「Beards for BYU」。

世界名校讓人哭笑不得的傳統學生不能留鬍子,不能長胖

學校不提供咖啡和茶

這個奇葩的規矩也是楊百翰大學定的。其原因和學校的宗教性質有關。

楊百翰大學是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創立和支持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也就是摩門教。摩門教會教導其信徒避免喝咖啡和茶等熱飲。

但由於需要滿足一些非摩門教學生的消費需求,學校在2017年年底才開始在校園內提供含咖啡因的飲料。

此外,星巴克今年6月的時候也決定在楊百翰大學對面開一家分店,預計明年春天就能開業了。對於星巴克的這波操作,不少同學表示666。

世界名校讓人哭笑不得的傳統學生不能留鬍子,不能長胖

為了球賽連勝,跳湖吧

這個奇葩的學校傳統要從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密歇根的橄欖球賽開始說起。

這兩個學校的橄欖球隊之間的對抗被ESPN評選的20世紀全球最精彩的死敵對抗,其精彩程度相當於國家德比。

截止2018年11月,在俄密對抗中,俄亥俄州立大學已經保持了七連勝。

為了連勝,俄亥俄州立的同學真的很拼,拼到了有點迷信的程度——他們相信在交戰前跳鏡湖(Mirror Lake Jump)就能穩贏密歇根!

幾千名學生往冷冰冰的湖水里跳,每次都有凍傷的、感冒的,但依舊阻止不了下一波跳湖同學的熱情。

世界名校讓人哭笑不得的傳統學生不能留鬍子,不能長胖

想順利畢業?學游泳

2017年清華大學爆出學不會游泳不能畢業的消息,轟動一時。

其實美國大學早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把游泳當作一項必查科目了。那時學校作為軍事訓練基地,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游泳技能。

直到1997年,還有不少老牌名校堅持「想畢業,先會游泳」的准則。比如MIT、哥大、康奈爾、聖母大學、達特茅斯等等。

世界名校讓人哭笑不得的傳統學生不能留鬍子,不能長胖

學霸怎麼解壓?扔南瓜

在MIT這種學習、睡覺、社交三選二的地方,學校竟然帶頭領着大家玩。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吧,每年萬聖節,學校會組織大家在房頂上扔南瓜。

不過學霸眼中皆知識,他們能研究南瓜下落時的拋物線半徑和下落速度。

頭一回知道知道扔南瓜除了解壓之外,還能寓教於樂。

太胖了可能畢不了業

上大學之後飲食沒節制導致體重飆升的同學注意了,這樣的你們是沒法從林肯大學畢業的。

大四的學生們要接受體檢,如果體重指數超過了30,就把畢業的事先放一放吧。這些學生得先參加學校開設的減肥課程。達標之後才能拿到畢業證。

如此這般為學生的身體健康操碎了心的大學也是很少見了。

學校的校規是用來約束學生們在學校的行為的,學生總有走出校門的那一天,那麼在生活上,有哪些事情是我們初來乍到理解不了的呢?

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生活方式

有時候美國人民的世界,有時候真的挺難理解的。

雨傘無用論

在國內,誰家沒個兩三把傘都不好意思出門跟鄰居打招呼。遮陽的、擋雨的、收藏的……

但是在美國,如果你大晴天打了把傘,那麼你已經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甚至可能有人會邀請你談談「晴天打傘的行為藝術」。

美國人真的不用遮陽傘,出門頂多擦個防曬。不要問他們曬黑怎麼辦?美黑油聽說過嗎?小麥色在人家眼里好看的很~

美國人不但不怕曬,也不怕淋。只要不是下瓢潑大雨,大家就不會打傘。

很多人一般都選擇三步並作兩步跑到自己車里,或者穿防水的外套,淋濕了也就是脫個外套的事情。

這點國內的同學還是不用入鄉隨俗,下雨天還是打個傘,出門在外不要感冒了。

美國電費不要錢?

商業區大樓的燈都是晝夜亮着的,中央空調也是四季都開着也就算了。就連美國同學家的空調他們出門都沒有隨手關的習慣。而且空調溫度開的賊低,夏天好多人裹着棉被吃冰淇淋……

這讓不少國內剛過去的孩子很費解,難道自己同學各個都是土豪還是美國電費不要錢?

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還是要從美國的人均資源占有量上找。2018年美國人均生活用電量是4667千瓦時/人,幾乎是中國人均生活用電量的9倍。

美國自然資源豐富,地廣人稀,所以人均資源占有量很大。

不少美國人覺得資源有的是,隨便用。而且隨着科技發展以後會有更多的資源。加上美國水電費支出占比不大,所以很多人沒什麼節約的意識。

不過美國現在各地都在推行環保政策,不少美國大學也有白天不開燈,開用日光照明的活動,希望能夠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減少資源浪費。

看了這麼多奇奇怪怪的校規和生活習慣,不少家長會問:兩國行為方式上差距如此之大,孩子去美國之後是否要「入鄉隨俗」呢?

面對中美差異我們應該怎麼做

融入美國的大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並尊重美國文化、遵守美國學校校規和社會秩序。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隨波逐流。

有些規則一定要遵守

為了能順利從美國大學畢業,學校定下的規矩,盡管有些很令人費解,但是我們同學還是應該遵守的,不要輕易挑戰學校的權威。

在日常生活中,像是接受對方服務應該給小費這種事情,我們一定要入鄉隨俗,尊重美國的社會制度,也是對給你提供勞動的服務人員的一種肯定和尊重。

有些規則要選擇性接受

像是踩草坪這種行為,美國人覺得草坪就是用來踩的,所以在美國的同學也不用擔心踩上去會有小區監督阿姨出來批評你,跟着走就行了。

但是這種習慣就留在美國吧,最好不要帶回國。國內還是教育我們愛護花花草草,草坪里也會有禁止踩踏的標示。

要學會說「不」

一些會侵害到自身權益和健康的事情,我們絕對不能跟風,要義正嚴辭地拒絕。

尤其是大麻問題。一些州的大麻合法了,但是孩子們一定要對自己和家庭負責,這種不該碰的東西,堅決抵制。

學會拒絕不僅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相信去美國留學的孩子的孩子們都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能有很好的判斷能力,即便是身處的社會再紛繁復雜,也能不忘初心,保持本真。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留學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