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視角 在日本,大家是怎樣處理垃圾的

很多留學生在剛來到日本的時候都會很詫異,為什麼日本的街道上基本沒有垃圾桶,然而街道卻會如此干淨?日本人為什麼不隨手扔垃圾?日本的垃圾分類為何能貫徹到底?但是,慢慢在日本的時間長了,大家就知道日本是怎樣處理垃圾的了。下面,小編就透過一位留學生的視角,讓大家都瞭解一下,在日本,大家是怎樣處理垃圾的:

留學生視角 在日本,大家是怎樣處理垃圾的

亂扔垃圾,隨時會被鄰居盯上

我在北赤羽的一個民間留學生公寓住了下來。公寓內的前輩就第一時間告訴過我:垃圾必須分類後才可以丟掉。而且,不同類別,收集時間也不同。一般生活垃圾的收集時間是每週二和週五,不可燃的是週三,資源類是雙週週四;所有收集時間都具體到當天上午10點前,過時不侯。

日本有明確的垃圾分類標準,每個區有各類垃圾固定的回收時間

剛開始難免掛一漏萬。有一天大早,我趕着上學,忘記扔餐余(可燃)垃圾了。晚上回來,那個四帖半的空間里充滿了酸腐味。第二天,我把它和不可燃垃圾裝進一個更大的袋子,心懷僥幸地扔到了最近的垃圾收集點。

日本的垃圾收集點,一般在主幹道兩旁的某個電線桿下面。通常每隔二三十米,就設置一個點;使用同一個點的,就那麼5-8戶人家。

傍晚回家,剛想進入公寓正門,突然後面有人說了聲「すみません。

(Sumimasen、對不起)」。我回過頭,原來是對面餐館的老闆,手里拿着早上我扔的垃圾袋,問是不是我家的。

我漲紅了臉點了點頭。他說,他拆開垃圾袋,看過里面的紙片,知道是我家的,然後另外找了個袋子,把里面的不可燃垃圾分開,放在了垃圾收集點;這些可燃垃圾就留在原袋子里,一直等着我放學回來。他叮囑說:週三是扔不可燃垃圾的時間,不能扔可燃垃圾 。

真是萬分羞愧,我連聲道歉,接過了那袋垃圾。在日本亂扔垃圾,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為了省垃圾費,我也是蠻拼的

原來扔垃圾,就是把垃圾裝在塑料購物袋里,按照收集時間扔到收集點。剛開始收費時,總覺得要到便利店花錢購買專用垃圾袋不劃算,就直接用購物袋裝垃圾。結果有一天,過了垃圾收集時間,我家的垃圾還原封不動留在收集點。我只好灰溜溜又拎回家。

原來,生活垃圾收費的過渡期結束了,不裝在專用垃圾袋的垃圾,一律不收。

垃圾袋其實不貴,最貴也就兩百日元(相當於十二三塊人民幣)。但對於那時候像我一樣的留學生來說,這仍然是一個不願意花的開銷。我沒有拿過家里一分錢去留學,知道每一個日元上面,凝結的血汗有多少。

於是,能不往家里帶垃圾就不帶,成了我的鐵律。比如在商店買了雙鞋子,我會只把鞋子帶回來,盒子什麼的統統留給商店。白天在外邊上學打工產生的垃圾,就扔在外邊的垃圾箱。

大件垃圾收費後,就沒法撿寶了

90年代初期,東京的垃圾收集點,常見電視機、電冰箱和洗衣機等家電,以及書桌椅子等家具。我和許多這個時期留學日本的人一樣,壓根兒就沒有想過「買」家具家電。缺什麼,只要在垃圾收集點轉悠兩次,必定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1994年4月,馬來西亞的親戚來日留學。初來乍到,他抱怨,日本的家電太貴,想要一台電視一台冰箱,買不起。我說好辦,等兩週,我送給你。果然,第二周,我就從附近的垃圾收集點,撿到了電視冰箱各一。他看到高興壞了。

日本人去回收站付費丟掉舊電器,中國人去二手回收站賣掉舊電器,還能賺錢。日本大街上沒有清潔工,因為靠自覺,中國大街上離不了清潔工,環保全靠清潔工的自覺。

日本人對公共空間的責任心

有一次打工,我跟着一個叫中西的老闆和另一個日本人,去東京都足立區搞清潔。工作內容是,弄掉他們前天傍晚不小心傾倒在馬路上的白色油漆。

足立區在東京都的東北部,屬於一個偏遠落後的地方,那里最出名的也許就是一個監獄。我們搞清潔的地方,就離那監獄不遠。

油漆面積有半平方米大,外加斷續的一條尾巴。我們三個人,用鏟子鏟、鐵刷刷,還倒了香蕉水,在烈日下幹了一個多小時,都於事無補。

我心里吐槽,這麼偏僻的一個地方,這麼大條馬路,倒點油漆怎麼了?於是建議老闆放棄算了。誰知道老闆連聲說道「dame!dame!(不行不行)」。

沒辦法,我心里一邊罵老闆「死腦筋」,一邊繼續幹活,鐵刷刷在瀝青路上,都是對老闆的怨氣。烈日暴曬下,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兩個日本工友衣服上全是一圈圈的淺白鹽跡。

幹活的時候,我對中西老闆充滿了怨氣。後來,這件事反而成了我對日本人的印象標記——他們對於公共空間責任的那份執着,讓我永生不忘。

有公德心與廉恥心,就離干淨不遠了

京都幾乎每一條街道,都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在這樣的地方,不管你有沒有經過訓練,你都不會、不敢亂扔垃圾。因為就算別人不說你,自己都會覺得不好意思。就像進了一個五星級賓館里面,你絕對不會在里面亂吐痰一樣。

東京是一個干淨的城市,稍帶文藝氣質。京都奈良,就更加干淨而端莊典雅。京都的人均每日垃圾產生量,甚至已經少於500克,已經是世界級的榜樣。

東京以及日本其他城市的干淨,來自於政府政策的成功。他們實施多排多付的垃圾收費政策,能有效減少垃圾的產生。

城市的干淨,更主要源於公德心與廉恥心的有無及強烈。這兩者卻又依賴於教育與教養。而日本的教育教養原點,就在於儒家忠孝公德文化。想想,這些東西,我們才是本家。日本人拿去了,創造出一個令人更有尊嚴的環境,真是令人唏噓。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東和新聞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