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晶片法案》正式生效:計劃投入430億歐元,至2030年產能占比翻倍

當地時間2023年9月21日,歐盟《晶片法案》正式生效。按照計劃,至2030年以前,歐盟將累計投入43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341.9億元)用於支持歐盟成員國的晶片生產、試點項目和初創企業,而其中1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54.9億元)將投資於先進位程工藝技術的研發。

歐盟《晶片法案》正式生效:計劃投入430億歐元,至2030年產能占比翻倍

據統計,歐盟在2020年占據了全球晶片產能的10%左右,歐盟希望通過《晶片法案》的補貼刺激,至2030年將產能占比提升至20%。《晶片法案》進一步明確了歐盟發展晶片產業的三大支柱:

  • 大力支持先進晶片的研發創新,未來一年內融資建造3條價值10億至20億歐元的試點生產線。

  • 大量增加歐洲晶圓代工廠數量,打破目前三星和台積電的「雙頭壟斷」局面。

  • 通過市場監管機制、設立戰略庫存、出口限制等措施,更好地預防和應對半導體供應鏈危機。

歐盟過去的半導體產業主要圍繞汽車工業打造,大部分用於生產功率半導體和傳感器,該領域對半導體工藝的要求並不高。據了解,歐盟范圍內超過50%的晶圓廠的產能都在180mm或以上,甚至沒有低於22nm的生產線。除了提升產能,顯然《晶片法案》還要吸引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三家擁有先進位程工藝的晶圓代工廠到歐盟投資,建立更為先進的生產線。

430億歐元大部分來自於國家補貼,主要由各成員國政府出資,剩餘部分來自歐盟的預算。《晶片法案》打造了成員國補貼本土晶片製造的合法化框架,目前已看到英特爾和台積電在德國的建廠項目,兩者均計劃在2024年開工,2027年投產。

來源:超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