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高通聯手打蘋果 曾經的Wintel聯盟跌下神壇

近期,微軟發布了新一代Surface系列產品,包括11188元起的Surface Laptop,以及8688元起Surface Pro 10,向蘋果的MacBook Air和iPad Pro發起了新一輪的挑戰。

Windows贏了PC市場,蘋果的極致體驗罕有對手

微軟和蘋果在個人電腦領域的競爭由來已久。藉助"Wintel聯盟"的產品協同優勢,Windows+Intel晶片的產品組合,幾乎統治了傳統筆記本市場。包括聯想、戴爾、惠普等品牌的主流筆記本產品,絕大部分都搭載了Windows作業系統和英特爾處理器晶片。

而蘋果的MacBook筆記本電腦一直在便攜性、續航和體驗流暢度等方面具有優勢。早在上世紀90年代,蘋果就憑借PowerBook產品線在筆記本市場領域扮演了先鋒角色。

進入新世紀後,隨著英特爾晶片普及,蘋果也開始轉向採用x86架構處理器。2008年推出的MacBook Air則徹底改變了傳統筆記本的型構,樹立了極簡輕薄設計的新標杆。廣為人知的那場"牛皮紙袋"發布會,成為了科技界經典的產品發布時刻。

此後,蘋果MacBook產品線在設計理念、用戶體驗和生態深度整合等多方面不斷革新,在高端筆記本市場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份額。

尤其是自2020年推出基於ARM架構、自主設計的M系列晶片後,MacBook在體驗流暢度、續航時間等關鍵指標上遙遙領先於Windows筆記本陣營,並藉此在高端移動辦公、內容創作等細分領域不斷蠶食對手市場份額。

目前,蘋果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筆記本品牌,其產品線也日趨完善,從MacBook Air到MacBook Pro,全面覆蓋了從輕薄便攜到專業創作的各種移動辦公場景。

微軟+高通聯手打蘋果 曾經的Wintel聯盟跌下神壇

同時,在平板電腦市場,蘋果的iPad系列一直處於主導地位。近年來,iPad Pro產品線在M系列晶片的加持下,性能實力不斷增強,配合蘋果自家的生產力應用,正逐步向內容創作和輕辦公的方向發展。與MacBook產品線一道,蘋果完成了從移動辦公到專業創作場景的全線布局。

面對蘋果在移動個人計算市場的競爭力不斷攀升,微軟也不甘人後,積極通過自有Surface產品線探索Windows個人計算的多種可能性。

微軟+高通聯手打蘋果 曾經的Wintel聯盟跌下神壇

其中,Surface Pro是微軟對標iPad Pro的2合1平板電腦產品,可拆卸鍵盤設計賦予了它同時作為平板和筆記本使用的能力。而Surface Pro X則搭載了微軟自主定製的ARM處理器SQ1/Q2,希望在續航能力上有所突破。

另一款重要產品Surface Laptop則是微軟對標MacBook的超極本筆記本電腦,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移動辦公體驗最出色的Windows筆記本之一。

無論是定位平板、2合1平板筆記本還是超極本,Surface系列產品的硬體設計和部分創新體驗都獲得了業界認可。

但由於長期受制於傳統x86處理器的局限,在續航時間和發熱散熱等移動體驗關鍵指標上,與蘋果產品還是存在一定差距。例如,Surface Pro一直以來都是配置了散熱風扇的,而蘋果M晶片的iPad Pro則是可以做到無風扇設計。

高通入局PC,為Surface注入ARM芯

看到了蘋果轉投ARM以後獲得的巨大成功,微軟自然也想為Surface找個合適的ARM芯,但無奈並沒有能打選手。直到高通借AI PC之勢,高調入局PC,發布了驍龍X Elite和X Plus,為Surface提供了挑戰MacBook和iPad Pro的核心動力。

去年底,高通推出了驍龍 X Elite處理器,正式進軍筆記本電腦領域。這款基於ARM架構的SoC晶片集成CPU、GPU以及專門的Hexagon AI加速器。憑借台積電4nm製程工藝、12核心CPU設計以及高達4.3GHz的主頻,它有望在性能上較x86架構的產品獲得優勢。

微軟+高通聯手打蘋果 曾經的Wintel聯盟跌下神壇

更值得關注的是,驍龍 X Elite所集成的Hexagon AI加速器能提供高達45 TOPS的算力,甚至超過了蘋果M4晶片的NPU,是目前性能最強的筆記本處理器內置NPU。

微軟+高通聯手打蘋果 曾經的Wintel聯盟跌下神壇

高通公布的數據顯示,驍龍 X Elite 在CPU多線程性能上比同為ARM架構的蘋果M3更強。更令人振奮的是,與x86架構產品相比,它在單核/多核性能以及功耗控制上都占據明顯優勢,特別是電池續航表現,最多可達x86產品的2倍以上!

微軟+高通聯手打蘋果 曾經的Wintel聯盟跌下神壇

微軟+高通聯手打蘋果 曾經的Wintel聯盟跌下神壇

緊隨驍龍 X Elite之後,高通今年再推出了面向高端PC市場的驍龍X Plus處理器。10核心設計、3.4GHz主頻,高通公開的性能數據再次展現了其全面碾壓同級別x86產品的實力。

微軟+高通聯手打蘋果 曾經的Wintel聯盟跌下神壇

面對驍龍X Elite和X Plus如此漂亮的數據,配置該晶片的Surface自然也更具競爭力。據微軟官方的數據,搭載了高通驍龍X Elite/X Plus晶片的Surface Laptop,相較於上一代產品,性能提升了驚人的86%。

微軟CEO確實表示,公司正在對應用於人工智慧的Windows系統進行“全面再思考”,並強調他們已經擁有性能最佳的ARM處理器。此外,他還提到公司當前的行動正在推動行業內的競爭程度,並希望Windows和Mac之間能夠重新展開真正的競爭。

ARM補齊了“芯”差距,AI讓微軟占據先機

微軟在Build開發者前瞻大會上提出的“Copilot+PC”概念,展示了其在AI PC領域的雄心壯志。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強調了Copilot+PC作為“新一類Windows PC”的重要性,並指出它依賴於神經處理單元(NPU)的晶片組,這正是高通等製造商通過驍龍X Elite等晶片所奠定的基礎。

微軟+高通聯手打蘋果 曾經的Wintel聯盟跌下神壇

AI技術的進步更是讓微軟在硬體和軟體領域占據了先機。Copilot+PC系統需要提供至少40 TOPs的NPU性能,這使得它在處理生成式AI Copilot進程時能夠不依賴雲,並在本地進行處理。這種性能表現使得Copilot+PC相比配備M3處理器的最先進MacBook Air快58%,而且續航時間超過1天。

Copilot+PC的定義至少需要16GB記憶體、256GB SSD以及整合NPU,達到40 TOPS以上。這表明了微軟在構建全新系統架構上的決心,結合CPU、GPU及NPU的強大性能,旨在提供全天電池續航力以及訪問最先進AI模型的能力。

在軟體方面,微軟通過重構Windows 11系統,為Copilot+PC帶來了革命性的功能。其中,兩大新功能“回顧”和“實時字幕”尤其引人注目。

“回顧”功能記錄了PC上所有操作,幫助用戶從印象中的線索,橫跨PC上瀏覽過的任何應用程式、網站、文件或通過螢幕快照尋找內容,仿佛擁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值得一提的是,“回顧”功能為用戶提供了專屬的個性化語義索引,而螢幕快照保存在PC上,用戶也可以刪除單一張快照,掌握隱私安全。

在NPU的加持下,Windows 11的“實時字幕”具備翻譯能力,可將PC所傳輸的音訊統一轉換成英文字幕,支持中文在內的40多種語言,即使在離線狀態下也能產生即時字幕。

這兩個功能的加入,不僅增強了Copilot+PC的實用性,也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它們展示了微軟在AI領域的創新能力和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使得Copilot+PC在硬體和軟體上都能與蘋果的MacBook系列相抗衡。

微軟+高通聯手打蘋果,中傷的可能是Intel

過去幾十年,"Wintel聯盟"在個人電腦市場構築的軟體生態壁壘極為深厚,即便蘋果產品體驗非常卓越,也難以在諸多專業領域獲得市場優勢,只能在移動辦公和內容創作等特定場景搶奪一些用戶。

然而,自去年以來AI技術的爆發性發展,為科技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才真正有機會撼動"Wintel聯盟"的統治地位。

一方面,AI催生了全新的應用模式,例如針對生產力、內容創作等場景,用戶只需通過瀏覽器或者輕量級應用就能獲取強大的AI能力支持,諸如文本生成、圖像編輯、視頻剪輯等復雜任務只是一個雲端入口的事。

另一方面,AI的加持讓個人電腦也走向AI PC時代,集成了專門的AI加速硬體,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智能化體驗和設備性能提升。

與此同時,半導體製程工藝的不斷先進,為晶片性能提供了硬體保障基礎。台積電作為全球領先的專業晶片代工廠,其先進的3nm、4nm等製程工藝已為包括蘋果M系列、高通驍龍等多款旗艦移動晶片提供製造支持,助力這些產品取得卓越的性能和功耗表現。而蘋果在M系列晶片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為ARM芯的PC提供了參照。

歷史的機遇、晶片產業的發展,以及蘋果提前探路,讓以Surface為代表的ARM版Windows有很大機率具有不錯的用戶體驗,它讓Windows用戶有機會獲得與蘋果MacBook、iPad Pro一樣好的使用感受。

但蘋果和Windows的根本區別,不僅在於硬體架構的差異,更大的是軟體生態和使用習慣的割裂。這正是導致眾多Windows用戶望而卻步的關鍵原因。但現在,ARM處理器的加入,為他們提供了與Win x86生態兼容、性能出眾但續航更長、發熱更低的選擇。

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