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

ROG G7BI 評測筆記本

序言         之前已經為大家帶來幾款輕薄向的筆記本產品了,而作為各家廠商的重頭戲,性能向的筆記本產品當然也是非常亮眼的一環.拋開一切輕薄和體積限制,盡情地把當下最強的性能與技術集成在這一台筆記本產品中,是一件十分暢快的事.今天為大家帶來的便是來自ROG的性能級怪獸: G7BI 產品規格         規格方面,G7BI可以說是當前最強的配置陣容了,處理器最高可選i9-8950HK可超頻的CPU,而GPU方面標配NVIDIA GTX 1080 + 8GB GDDR5X顯存.硬盤方面SSD在出廠時做了RAID 0陣列來實現更高的性能.顯示屏也同樣為了最佳遊戲體驗配置了144Hz的高刷新率面板.可以說從配置來看G7BI是一台十足的性能怪獸 產品解析-A/D面 包裝還是低調奢華的ROG風格,中間是信仰之眼 打開紙箱,有一種特別的儀式感 附件方麵包含幾分紙質說明和一張ROG的貼紙 另外附贈有一個定製的鑰匙扣 電源方面為了滿足G7BI彪悍的性能,需要兩個電源同時來供電 在兩塊電源的威懾下,即使是聖磚也表示無能為力.  電源單個為280W,兩個共計560W 出廠時筆記本包裹在一個無紡布套內 取出後可以看到筆記本正面為金屬材質,顏色偏黃橙色.金屬質感很強烈 A面的信仰之眼經過高光處理 另外A面的信仰之眼還隱藏有RGB燈效 表面的金屬採用拉絲工藝處理,透出強烈的金屬質感 轉軸部分使用了亮橙色來體現層次,印有REPUBLIC OF GAMERS字樣 筆記本的轉抽設計的非常粗壯,給人很安定的安全感 轉軸開合處採用了非對稱設計 整機的長度實測約為425mm 寬度實測約為320mm 整機算上腳墊後的離地高度實測約為55 筆記本後部兩側為散熱口,中間設置有電源接口和視頻接口 背部接口從左至右依次為兩個電源輸入口,一個MINI-DP接口和一個HDMI接口 筆記本左側從左至右依次為網絡接口,Type-C雷電接口,USB3.0接口和音頻接口 筆記本右側從左至右為SD讀卡器,2個USB3.0接口 D面,G7BI專門劃分了一部分區域供用戶自行升級記憶體和硬盤 厚實的腳墊,比較細致地進行了多邊形切割 提醒標簽,切斷電源同時需同時移除兩根電源線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G7BI整體還算協調,唯一不夠做到極致的就是那塊屏幕的邊框了.  跑馬的邊框特寫 左右邊框實測約為20mm 頂部邊框最厚處實測約為23mm 底部邊框實測約為46mm B/C亮屏整體效果 屏幕上方為攝像頭和麥克風組件 屏幕下方為一個高光的信仰之眼LOGO B面揚聲器位於正面轉軸兩側 C面,全尺寸鍵盤加數字鍵區,鍵盤能夠做到N鍵無沖.對於多按鍵遊戲來說很有必要 電源鍵位於C面右上角 鍵盤最上方配置有一排快捷按鍵 鍵盤特寫,2.5mm鍵程,手感不錯.並且每個按鍵的RGB燈效可以獨立設置 小鍵盤區域 鍵盤燈效展示 觸摸板特寫,手感和精度都很不錯,左右按鍵則偏靜音和柔軟 屏幕的最大開合角度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4.7kg 加上2個電源後總重量已經達到了6.75kg.窩的天!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ROG G7BI的屏幕使用了友達的144Hz高刷新率面板.型號B173HAN03.2 這塊FHD(1920x1080)屏幕最大亮度實測為250cd/㎡左右,色溫校準後為6454k 屏幕色域為實測為96%的sRGB以及72%的AdobeRGB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很完美 白平衡的表現在20%到80%的亮度情況非常穩定 亮度均勻性一般,最大偏差為17%.  色彩精確度測試,1F值略高,但是其餘值表現非常不錯.平均偏差只有0.88 屏幕可視角度沒有壓力 刷新率測試: 1.進入刷新率測試網頁並做相關設置(Chrome瀏覽器): http://www.testufo.com/#test=framerates&count=4&background=none&pps=3840 Count Of UFOs:視情況設置 Background:None Speed:3840 Pixels Per...

Razer Blade 15 2018評測筆記本

序言         Razer作為一個以外設起家的品牌,憑借當時的超前設計和RGB核心科技收獲了大批的粉絲,之後便開始了多元化產品的發展,今天來到評測室的是最新一代2018款Razer Blade 15.讓我們看看它的表現如何吧   產品規格         從官網來看Blade 15 2018共有4款配置可選,均為FHD(1920x1080)分辨率的屏幕,區別在於可選144Hz的高刷新率版本,不過在介紹頁面卻說還有4K觸摸屏版本可選,有點莫名.CPU方面全部標配i7-8750H,GPU可選Max-Q版本的GTX 1060 或是 GTX1070.硬盤可選256GB和512GB 產品解析-A/D面 外包裝非常簡單,全黑的紙盒,兩側是原諒綠配色 附件的電源,相比聖磚在體積上倒還能接受.還是說我已經見慣了大電源,承受能力變強了呢.  電源功率為230W 筆記本正面為金屬磨砂材質,中間是綠油油的Razer標志 LOGO特寫,三條互相纏繞的綠蛇 A面的LOGO在開機後可以利用屏幕背光點亮 整機的長度實測約為355mm 寬度實測約為236mm 整機算上腳墊後的離地高度實測約為22mm.單純的側面厚度約為14mm 筆記本後部沒有任何接口 筆記本左側為電源輸入口,兩個USB3.0接口和一個音頻接口 右側為1個雷電接口,1個USB3.0接口,1個HDMI視頻接口,1個MINI-DP接口 D面同樣非常簡單,左右兩側為風扇進氣口,上下為兩條橡膠條 風扇進氣口特寫 整機的散熱口設計在D面的轉軸處 為了讓更多的氣流進入,底部的橡膠條還是比較厚的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超窄邊框的屏幕還是很讓人愉悅的.  屏幕邊框特寫 左右邊框實測小於5mm 頂部邊框實測約為10mm 底部邊框實測約為23mm B/C亮屏整體效果 屏幕上方為攝像頭和麥克風組件 屏幕下方為Razer的文字LOGO C面,方方正正的巧克力鍵盤,左右兩側為揚聲器,整個C面看起來很齊整 電源鍵位於右上角,鑲嵌在揚聲器區域.雖然樣子很像,不過是沒有指紋識別的哦 鍵盤特寫,手感方面比較輕盈 大面積的玻璃觸摸板,手感和精度都很不錯 屏幕的最大開合角度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2.1kg 加上電源後總重量有2.85kg.還是比較輕便的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本次收到的產品屏幕使用了144Hz高刷新率的面板.具體型號未知 這塊FHD(1920x1080)屏幕最大亮度實測為258.3cd/㎡左右,色溫校準後為6517k 屏幕色域為實測為95%的sRGB以及70%的AdobeRGB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一小段有偏差 白平衡的表現在40%到60%的亮度情況下不夠穩定 亮度均勻性比較糟糕,最大偏差達到27%.希望是個體差異 色彩精確度測試,1F值略高,但是總體表現還是不錯.平均偏差只有1.21 屏幕可視角度.IPS毫無壓力 刷新率測試: 1.進入刷新率測試網頁並做相關設置(Chrome瀏覽器): http://www.testufo.com/#test=framerates&count=4&background=none&pps=3840 Count Of UFOs:視情況設置 Background:None Speed:3840 Pixels Per Second 2.相機設置為1/30快門進行拍攝,並選擇效果最清晰直觀的照片作為測試結果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預裝Windows10 自帶軟件為自家的雷雲 軟件內可以調整鍵盤的RGB燈光,每個按鍵可單獨調整 性能選項中可選遊戲模式,用以提升顯卡性能,實測有一定效果,具體見性能測試 CPU為第八代i7-8750H 最大睿頻4.10GHz CPU規格一覽,更多詳情請前往Intel官網: https://ark.intel.com/ZH-CN/products/134906/Intel-Core-i7-8750H-Processor-9M-Cache-up-to-4_10-GHz 記憶體配置為雙通道共16GB,頻率2666MHz.記憶體類型為DDR4 顯卡為MAX-Q平台的NVIDIA GTX1070顯存為8GB...

MSI GV62 8RD-097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在高端遊戲本攻城拔寨的MSI也沒有放下對主流價位遊戲本的更新,Intel第八代CPU上市讓筆記本性能躍進不少,MSI也更新了GV62這一系列,今天來到CHH評測室的是MSI GV62 8RD-09CN,這款更適合普通玩家的筆記本會不會給我們帶來驚艷呢? 產品規格         來看配置,intel 8代i5,GTX 1050Ti加上8G記憶體是個標準的遊戲本配置,不過竟然沒有ssd!!!雖說ssd基本不會影響遊戲畫面,但對於日常使用影響很大 產品解析-A/D面 黑色紙箱外包裝,正面印有龍盾和MSI的Logo 配件包括說明書保修卡,電源適配器和電源線 適配器體積適中 150W的電源適配器,對於i5+1050ti足夠用了 來看本體,A面較為整潔,MSI+龍盾logo在中上部 龍盾特寫,不發光 A面表面為拉絲工藝 前緣為對稱斜切設計 3個指示燈在底部 後部為傳統設計,兩側設計了出風口,佈置了紅色長條裝飾 來看兩側,右側從前到後依次為USB 2.0 Type-A,SD讀卡器,電源接口,右側接口較少 左側從前到後依次是耳麥接口,USB 3.1 Gen1 Type-C,USB 3.1 Gen1 Type-A,Mini DP,HDMI, USB 3.1...

MSI GF63 8RD 評測筆記本

序言         遊戲本的高性能和便攜性向來是永遠無法調和兩個極點,因此各家廠商在開發遊戲本時也會將其分為的性能向或是便攜傾向來滿足不同需求的玩家.今天來到評測室的就是MSI走輕薄路線的遊戲本GF63 8RD 產品規格         配置方面,GF63 8RD採用了最新一代的i7-8750HCPU顯卡有GTX1050 Ti和GTX1060可選.顯示器為IPS面板最高刷新率60Hz,性能上中規中矩,不過輕巧的機身尺寸和1.86KG的重量才是GF63的優勢所在 產品解析-A/D面 外包裝為典型的MSI黑紅配色.簡潔干淨,沒有花里胡哨的印刷,就是黑色可能比較費墨吧 紙質附件還是老三樣,說明書,三包憑證等等 雖說是遊戲本,不過GF63主打的是便攜性,因此電源也就沒那麼巨大了 照慣例拿聖磚做下對比,還是比較輕巧的 電源功率為120W 筆記本A面為鋁合金材質,表面為拉絲處理,中間則是扁平化的龍LOGO A面特寫,細膩的表面紋理和龍盾徽 整機的長度實測約為360mm 寬度實測約為260mm 整機的離地厚度實測約為22mm 筆記本後部為單側的散熱口以及一個HDMI接口 散熱口特寫 筆記本左側為一個電源接口和一個USB3.0接口 右側從左至右依次為音頻接口,USB3.0x2,USB3.0 Type-C以及網線接口 筆記本前方很簡潔沒有任何接口或指示燈 反過來看D面,這個設計和切割倒是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D面X形的切割還加入了金屬拉絲紋理,設計感很強烈 左上角的間隙中可以隱約看到內部的散熱銅管 右上角可以看到散熱口附近的銅管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窄邊框的B面可以看出是這個時代的筆記本 取下保護布後BC面整體一覽,整體比例和視覺效果還是非常優秀的 屏幕兩側為窄邊框設計 兩側邊框厚度實測約為7mm 底部邊框實測約為27mm 頂部攝像頭最厚處實測約為17mm B/C面整體 屏幕上方為攝像頭組件兩側為麥克風 屏幕下方為MSI的文字沒有做高光處理,比較低調 C面鍵盤一覽,鍵盤沒有配置RGB跑馬燈,只是單純的用紅色材料作為燈效 鍵盤燈光效果 鍵盤整體的手感尚可,畢竟是主打輕薄的遊戲本 一體式觸摸板特寫,左右按鍵稍欠缺一些質感 電源鍵位於右上角 屏幕的最大開合角度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1.85kg 加上電源後總重量為2.4kg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款GF63的屏幕使用了LG提供的LP156WF9系列面板.IPS屏幕,分辨率為FHD(1920x1080)刷新率為60HZ 屏幕最大亮度實測為203cd/㎡左右,色溫校準後為7964k偏藍 屏幕色域為實測為64%的sRGB以及48%的AdobeRGB.簡直"自毀前程"啊,似乎不大符合當代的定位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表現一般 白平衡表現在20%到80%的亮度情況下比較穩定 亮度均勻性一般,最大偏差在13% 色彩精確度測試,表現中規中矩 屏幕可視角度,側視角度沒有問題但亮度影響較大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預裝Windows10.評測時升級至最新版本 自帶軟件為MSI Dragon Center,這里就不重復介紹了 CPU為最新一代i7-8750H最大睿頻4.10GHz CPU規格一覽,更多詳情請前往intel官網: 記憶體配置為單根8GB DDR4,頻率2666MHz.可升級雙通道 顯卡為MAX-Q平台的NVIDIAGTX1050Ti顯存為4GB GDDR5 顯卡最高頻率1708.5MHz 硬盤方面為三星提供的128GBSATA接口SSD.這里是硬盤自身問題,筆記本接口是支持NVME的 HDD存儲盤為1TB機械硬盤 ASSSD測試成績相當一般 PCMark 10得分為4550 PCMark 8 Creative得分為3495 PCMark8 Home得分為3711 PCMarkWork得分為3800 3D Mark Time...

ROG Zephyrus M GM501 評測筆記本

序言         相信大家還記得曾經來到過評測室的ROG Zephyrus GX501,擁有獨特的主動式散熱系統,激進的鍵盤佈局,搭載GTX1080 MAX-Q,在眾多遊戲本中獨樹一幟,.在今年台北電腦展前,ASUS 發佈了同系新款ROG Zephyrus M GM501,同樣的外觀搭載傳統佈局鍵盤,顯卡也換成了MAX-P版本的1070,還原了很多普通筆記本的元素到底還能不能繼續獨領風騷呢? 產品規格 來看配置,評測室收到的型號為GM501GS, i7-8750H搭配GTX1070,16GB記憶體,512G的NVMe固態,15.6吋144Hz屏幕,1T的混合機械硬盤,每一部分都很到位,沒有拖性能後腿的硬件 產品解析-A/D面 黑色紙箱外包裝,正面印有大大的ROG玩家國度的Logo 首先來看配件盒,斜切一角的天地蓋設計 配件盒蓋中央,使用折光變色油墨印有橫版ROG Logo 電源適配器和電源線 和磚頭比較還是顯得苗條很多 電源適配器正面設計了下凹拋光ROG Logo 230w的電源適配器 本體包裝,表面斜切設計,紅色ROG Logo也沒有少 沒有放過任何能印Logo的地方 本子的包裝盒開啟方式和筆記本開啟類似,打開後筆記本會被抬起 GM501 配件包括,說明書,貼紙和一個鑰匙扣 本體登場,A面為金屬材質,延續了前作GX501的外觀 依舊是兩個方向拉絲工藝 大眼睛特寫 暗黑大眼睛,光源使用屏幕的背光,不可單獨調節,也沒有GX501上的點狀設計 前部依舊很簡潔,中間設計了一個突出幫助打開屏幕 A面天線開槽 ROG的全稱印在A面靠近轉軸處. 往下有三個運行指示燈,實際上是在C面的 來看筆記本後部,沒有任何接口 中間凹刻有Zephyrus的代號 出風口和A面缺口設計特寫 來看兩側,右側靠後多了一個出風口,從前到後依次為USB 3.1 Gen2 Type-A, Thunderbolt 3(支持DP1.2和USB 3.1 Gen2...

Alienware 15 2018筆記本

序言         提到頂級遊戲本,Dell的Alienware外星人系列我想大家一定不陌生,酷炫的外觀,強勁的性能一直被視為頂級遊戲本的標竿.今天來到評測室的就是最新一代ALIENWARE 15 2018款筆記本,採用全新黑色外觀,搭載第八代Intel CPU和GTX1080顯卡,令人期待 產品規格         配置方面,Alienware 15 2018擁有i7-8750H和i9-8950HK兩款CPU可選,顯卡則可以選擇GTX1060 ,GTX1070和GTX1080三檔.顯示器最高刷新率都是60Hz,但是高配版可以支持NVIDIA的G-SYNC技術.除此之外記憶體,硬盤甚至無線模塊這些都是可以在日後自行升級的 產品解析-A/D面 外包裝為經典的ALIENWARE白配色 包含4份簡單的紙質附件 遊戲本專屬的大電源.不過這次在厚度方面有所改進 實測電源厚度約為25mm 電源功率為240W 筆記本正面,A面使用了最新的黑色金屬材質 A面被線條分割為三個區域 外星人LOGO位於A面上方 轉軸處的開合採用了非對稱設計 A面整體一覽,LOGO處可以單獨設置RGB燈光 整機的長度實測約為390mm 寬度實測約為290mm 整機的離地厚度實測約為30mm 筆記本後部兩側為散熱口,中間配置有6個接口 從左至右依次為網口,MINI-DP接口,HDMI接口,雷電接口,擴展塢接口和電源接口.  筆記本左側依次為USB3.1 TYPE-C接口,USB3.0接口和2個音頻接口 右側則只有一個USB3.0接口 筆記本前方沒有接口,左右兩側為揚聲器發聲口 D面比較簡單,將近1/2的區域為散熱口 散熱口防塵網特寫,做工細膩 底部設置有三條長條的防滑橡膠墊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這代的Alienware還是沒有用上超窄邊框.非常遺憾.  可以跑馬的屏幕邊框,作為頂級遊戲本的標竿,真的需要改進下了 兩側邊框厚度實測約為20mm 底部邊框實測更是超過了50mm,可以賽馬了 B/C面整體 屏幕上方為攝像頭組件,含紅外探測,支持Windows Hello技術,兩側為立體聲麥克風 屏幕下方為ALIENWARE字樣,支持RGB燈光秀 C面中心靠近轉軸處為電源鍵,造型依然是一個外星人頭像 C面鍵盤一覽,左側配置有一列可自定義的遊戲快捷鍵 鍵盤燈效.燈光分為4個大區域調整,無法單個按鍵調整 雖然不是機械鍵盤,不過Alienware能夠做到全鍵無沖,對於多按鍵遊戲可以說毫無壓力 觸摸板特寫,自帶燈效,左右按鍵手感上乘而且非常靜音 筆記本左右兩側共4條燈帶可以獨立調整RGB燈光 屏幕的最大開合角度,基本接近於180°開合了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3.50kg 加上電源後總重量有4.45kg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款Alienware 15 2018的屏幕使用了LG提供的LP156WF6系列面板.為IPS屏,分辨率為FHD(1920x1080)刷新率為60HZ 這塊IPS面板的FHD(1920x1080)屏幕最大亮度實測為255.5cd/㎡左右,色溫校準後為6450k 屏幕色域為實測為92%的sRGB以及71%的AdobeRGB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表現一般 白平衡表現在20%到80%的亮度情況下還是比較穩定的 亮度均勻性還不錯,最大偏差都控制在10%以內 色彩精確度測試,除1F和6E兩個值外表現都不錯 屏幕可視角度,對於IPS面板毫無壓力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預裝Windows10 自帶軟件為新一代ALIENWARE COMMAND CENTER,主要特色着重於一站式的遊戲優化體驗 庫頁面中可以羅列已安裝的所有遊戲,並以每個遊戲為中心優化各自的配置調校 ALIENFX照明設置,用來設置整機的燈光主題系統 FUSION菜單可以用來對i9-8950HK的CPU進行解鎖超頻 CPU為最新一代i9-8950HK 最大睿頻4.80GHz並且可超頻 CPU規格一覽,更多詳情請前往intel官網: 記憶體配置為雙通道共32GB DDR4,頻率2666MHz 顯卡為MAX-Q平台的NVIDIA...

MSI GT63 Titan 8RG-014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作為MSI筆記本的旗艦系列,之前我們已經為大家帶來過GT75 Titan的評測了.而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性能同樣強悍,尺寸卻是小一圈的GT63 Titan,在體積縮小的同時體驗有沒有縮水呢?讓我們看看它的表現吧 產品規格         GT63 Titan 8RG的CPU採用了最新的Cafelake i7-8750H,屏幕為15.6」(1920x1080).擁有120Hz刷新率和3ms響應的電競屏幕,色域為94%NTSC.顯卡方面為GTX 1080搭配8GB GDDR5X顯存.記憶體方面為雙通道DDR4 8GBx2.硬盤為256GB SSD系統盤搭配1TB HDD存儲盤 產品解析-A/D面 外包裝依然是經典的MSI風格,純黑的背景加上中間MSI的LOGO 打開包裝,產品穩穩的固定在中間,左邊則是放置電源的區域 紙質附件依然是裝箱清單,三包憑證,快速指導說明書等 電源也依然是那個我們熟悉的磚頭 電源功率為330W 取出筆記本,新品外面套有一層無紡布袋子 筆記本正面,A面為金屬材質,表面採用拉絲鋁工藝處理 金屬表面處理質感非常不錯,顏色上偏黑色,給人很酷的感覺 頂部一整條為塑料材質,用來確保WIFI信號的連接質量 A面中間依然是MSI的LOGO和遊戲系列的龍盾徽 左右兩側各點綴了一條紅色的裝飾線條 A面整體一覽 在使用時A面可以利用屏幕的背光點亮盾徽和兩側的裝飾條 整機的長度實測約為390mm 寬度實測約為265mm 整機的離地厚度實測約為44mm 筆記本後部兩側為散熱口,中間為電源等接口 從左至右依次為網口,USB3.1 Type-C接口,HDMI接口,Mini-DP接口和電源接口 筆記本左側為一個USB2.0接口和4個音頻接口,有趣的是GT63取消了左右兩側的散熱口,這樣可以避免左右吹出的熱風對手的影響 右側為三個USB3.0接口和一個SD讀卡器 筆記本前方沒有任何接口,中間為狀態指示燈 前部狀態指示燈特寫,共有5個指示燈 D面中間近1/3的區域為散熱口 散熱的防塵網使用了紅色處理,隱約可以看到內部豐富的熱管 丹拿認證的音響.音質還是非常不錯的 底部配有5個防滑腳墊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依照慣例MSI會細心地附贈一塊屏幕保護布,質量也是非常不錯的.  取下保護布後BC面一覽 屏幕邊框依然很遺憾沒有使用窄邊框 邊框頂部最厚的區域實測約為26mm 左右兩側邊框實測約為22mm 底部邊框實測約為28mm B/C面整體 屏幕上方為攝像頭組件,兩側為立體聲麥克風 屏幕下方為MSI的LOGO C面,依然是御用的賽睿設計全尺寸RGB背光鍵盤.以及右側的數字鍵盤區 鍵盤燈效 C面左上角印有丹拿認證音響的標志 電源按鈕位於右上角,左側為3個快捷鍵 第一個快捷鍵按下後一鍵起飛,散熱系統全開 第二個快捷鍵按下後打開XSplit軟件,方便一鍵錄制,直播遊戲等 第三個快鍵鍵用來切換鍵盤燈效 鍵盤特寫,鍵程為1.9mm 數字鍵盤區 觸摸板手感還不錯,左右按鍵使用的是常見的貼片微動 左下方位置印有Keyboard by steelseries的標志 屏幕的最大開合角度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3.05kg 加上電源後總重量有4.45kg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GT63 Titan的屏幕使用了群創提供的N156HHE-GA1面板.TN屏,能夠達到120Hz刷新率和94%NTSC色域 這塊TN面板的FHD(1920x1080)屏幕最大亮度實測為242cd/㎡左右,色溫校準後為6768k 屏幕色域為實測為100%的sRGB以及88%的AdobeRGB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有一定偏差,不過曲線還是比較平緩的 白平衡的表現在20%到80%的亮度情況下還是比較穩定的 亮度均勻性比較糟糕,最大偏差達到了18% 色彩精確度測試,作為一塊電競屏幕表現已經很不錯了 屏幕可視角度,對於TN面板來說是硬傷,好在左右兩個角度沒有明顯的顏色失真 刷新率測試: 1.進入刷新率測試網頁並做相關設置(Chrome瀏覽器): http://www.testufo.com/#test=framerates&count=4&background=none&pps=3840 Count...

小米遊戲本 2018 評測筆記本

序言         小米在3月27號,也就是intel第八代移動標壓版CPU發佈前一週,發佈了小米遊戲本.在新一代CPU發佈前一週推出主力遊戲本,小米可謂是49年9月入「國軍「.但發佈會上「猴王」的PPT還是非常驚艷的,紙面數據喜人,到底是「耍猴「還是有真本事?我們詳細分解 產品規格         小米遊戲本發佈了四個不同型號,這次評測的是頂配版,採用了intel 第七代i7-7700HQ處理器,顯卡為GTX1060 6GB,記憶體用上了雙通道16G DDR4,搭配分辨率為1080P的屏幕,遊戲性能十足,存儲方面256G NVMe固態加上1T機械硬盤,很不錯的搭配 產品解析-A/D面 黃皮紙箱外包裝,右上角大面積的印有核彈廠的logo,看來和食品廠之間還是有不少交易 本體的包裝為黑色,可以在側面看到牙膏廠的logo,面積差了不少 黑色的表面用UV勾勒出了內部結構形狀 打開方式和大多數筆記本相同 包裝筆記本的絨布袋中間也印有MI logo 附件包括紙質文檔和電源 電源適配器個頭不小,但離磚頭大小還有點距離 磨砂的電源表面設計了一個下凹拋光的MI logo.  19.5V 9.23A,寬電壓電源適配器的功率為180W 電源接頭通電後會發光 筆記本A面為鋁材質,顏色為」深空灰「. A面沒有任何LOGO A面並不是一整塊的,機身後部有一個「屁股」和屏幕分開 前部同樣有一個方便開啟的凹槽,很蘋果 全金屬的A面會給整機電磁信號帶來一些麻煩,於是A面前部開槽設置了天線 來看屁股,兩側為出風口,出風口幾乎用盡了機身厚度,中間為I/O區域 I/O區域還用貼紙覆蓋,貼紙介紹了幾個接口的作用,從左到右依次是RJ45網口,USB 3.1 Gen1 Type-A,HDMI,USB 3.1 Gen1 Type-C(Display Port),DC供電接口....

MSI GS65 8RF-012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作為MSI遊戲筆記本的輕薄系列,GS63曾經跟我們帶來非常深刻的印象.輕薄的機身,不俗的性能,同時在很多小細節上默默帶來用戶體驗的提升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現在, MSI推出了它的最新一代升級產品,GS65 Stealth Thin.全新的外觀和模具,全新的設計,能否在GS63的優秀基礎上再一次打動我們呢?讓我們看看它的表現吧 產品規格         GS65 8RF-012CN採用了intel第八代i7-8750H處理器,屏幕尺寸15.6」分辨率為FHD(1920x1080),具有144Hz的高刷新率.面板技術為IPS.顯卡方面是來自Nvidia的Max-Q平台,顯卡方面有GTX1060和GTX1070可選.記憶體為DDR4.另外,官方規格表中的讀卡器在實機上並沒有發現.應該是臨時工的失誤.最後需要注意的一大亮點是,該機的電源適配器號稱180W的Slim adapter,讓人眼前一亮 產品解析-A/D面 外包裝還是典型的MSI風格,旁邊為電源 本次評測的機器並非零售版,而是MSI的內部試製版,外包裝上貼有代號標簽 由於不是零售版,所以沒有紙質的說明書等.附件只有這一個Slim版本電源.對於遊戲本電源傻大粗的頑疾,MSI似乎率先做出了回應.值得表揚.可以看到該電源的體積顯著減小,尤其是厚度上,瘦身後的電源在攜帶上真的方便很多 電源功率為180W 為了更直觀的對比,這里祭出小編的Thinkpad 170W防身電源做個對比,MSI的電源為180W 厚度上看更為明顯,幾乎縮小了一半.內牛滿面 筆記本正面,非常的簡潔,只有一個龍盾徽LOGO.另外整機外部為全金屬材質.質感很不錯 這次的MSI龍LOGO有些不同,顏色上變為了金色並且直接印在金屬表面上.更加內斂不浮誇 A面四周均有倒角處理,並且做了金色的陽極工藝 轉軸處和散熱口也加入了金色的點綴,MSI這款產品的設計越來越有靈性了 整機的長度實測約為358mm 寬度實測約為245mm 整機算上腳墊後的離地高度實測約為24mm.單純的機身厚度約為18mm 筆記本前方沒有任何接口 筆記本後部為散熱進風口 筆記本左側為散熱出風口,接口方面含有一個Killer的網卡接口,2個USB3.0接口和2個音頻接口 右側為1個USB3.0接口,1個Type-C雷電接口,1個MINI-DP視頻接口,1個HDMI接口.和一個電源接口,另外右側的散熱口為出風,對右手的體驗不夠友好 D面近一半的區域都用來散熱了 工程樣品說明,僅供測試 散熱口特寫,密密麻麻的洞.密集恐懼症慎入 D面配有兩條長條的防滑橡膠 D面左右兩側為揚聲器口,當然也是MSI御用的丹拿認證,音質不錯的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超窄邊框的屏幕瞬間抓住人眼球.  屏幕邊框特寫,這似乎是首個超窄邊框的遊戲本? 邊框實測左右兩邊約為5mm 頂部邊框實測約為8mm 底部邊框實測約為28mm B/C面整體,屏幕點亮份量效果非常奈斯 屏幕上方為攝像頭組件和麥克風 屏幕下方為MSI的LOGO C面,同樣是御用的賽睿設計全尺寸RGB背光鍵盤 C面左上角印有丹拿認證音響的標志 電源按鈕位於中間.四周有金色倒角點綴 C面上方為一長條的輔助散熱口,就是這個洞洞有點……. 鍵盤區域,按鍵聲音柔和,鍵程尚可,整體手感還算不錯 一體式觸摸板,四周同樣有金色倒角點綴 屏幕的最大開合角度,難得的在遊戲本上看到如此大的開合角度,也是加分項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1.85kg 加上電源後總重量有2.35kg.相當相當不錯的數據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GS65的屏幕使用了友達提供的B156HAN0面板.屏幕技術為IPS屏,能夠達到144Hz刷新率和74%AdobeRGB色域 這塊IPS面板的FHD(1920x1080)屏幕最大亮度實測為228cd/㎡左右,色溫校準後為6452k 屏幕色域為實測為97%的sRGB以及74%的AdobeRGB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有一小段的偏差 白平衡的表現在20%到80%的亮度情況下都比較穩定 亮度均勻性一般,最大偏差有13% 色彩精確度測試,1F值略高,但是總體表現還是不錯.平均偏差只有1.39 屏幕可視角度,對於IPS面板來說小意思 刷新率測試: 1.進入刷新率測試網頁並做相關設置(Chrome瀏覽器): Count Of UFOs:視情況設置 Background:None Speed:3840 Pixels Per Second 2.相機設置為1/30快門進行拍攝,並選擇效果最清晰直觀的照片作為測試結果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預裝Windows10 自帶軟件為MSI DRAGON CENTER,這里就不重復介紹了 CPU為最新一代i7-8750H 最大睿頻4.10GHz.(居然是ES的!?) CPU規格一覽,更多詳情請前往Intel官網: 記憶體配置為雙通道共16GB,頻率2400MHz.記憶體類型為DDR4 顯卡為MAX-Q平台的NVIDIA...

MSI GT75 TITAN 8RG-002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作為MSI遊戲筆記本的旗艦系列,GT75 TITAN的強悍性能曾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而為了保持自己最強性能的旗艦位置.自然也要更新自己的配置了.今天我們拿到的就是最新一代的GT75 TITAN 8RG-002CN,雖然從外觀看依舊沿用了上一代的造型和模具,但是在性能上卻進行了一輪大更新,讓我們看看它的表現吧 產品規格         GT75 TITAN 8RG的CPU採用了最新的Cafelake i7-8750H,屏幕為17.3」(1920x1080).刷新率能夠達到120Hz,色域升級為94%NTSC色域.顯卡方面為GTX 1080搭配8GB GDDR5X顯存.SSD不再出廠做RAID組合.而是單個256GB的SSD系統盤+1TB的機械存儲盤.不過依舊提供了3個m.2接口可供升級RAID 產品解析-A/D面 外包裝通體黑色,只有中間印刷着MSI的LOGO.非常低調的頂級遊戲本包裝 紙質附件包括裝箱清單,三包憑證,快速指導說明書等 作為頂級性能的保障,配一個磚頭電源早已是見怪不怪了 電源功率為330W 筆記本正面,表面採用的是拉絲鋁工藝 A面中間為MSI的LOGO和象徵遊戲系列的龍盾徽 左右兩側各點綴了一根酒紅色的裝飾線條 靠近轉軸處採用激光雕刻的TITAN字樣 屏幕與機身的開合使用了非對稱設計 整機的長度實測約為425mm 寬度實測約為305mm 整機的離地厚度實測約為65mm 筆記本後部兩側為散熱口,借鑒了跑車的造型設計,很動感 散熱口特寫,像極了跑車的進氣格柵 後部中間為電源接口,提供了有線網卡接口來保證遊戲的網絡穩定性,以及DP,雷電,HDMI三種不同的視頻接口.用來外接更加高性能的顯示器.擴展性很強 背部的兩顆螺絲也使用陽極氧化工藝改成了紅色,細節處的點綴也很到位 筆記本左側3個USB3.0接口,以及4個音頻接口 右側為兩個USB3.0接口和一個SD讀卡器.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讀卡器兼容SDHC和SDXC級別的SD卡,讀寫速度都有了質的提升,不再是一個雞肋接口 D面近70%以上的區域都被鏤空成了散熱區.用來壓制產生的熱量 散熱的防塵網也盡可能的擴大間隙,提升散熱效率,不過防塵性就堪憂了.這里可以隱約看到內部的散熱銅管 丹拿認證的音響.提供更好的遊戲音質體驗.實測確實不錯,比普通的筆記本有很大提升 底部配有4個防滑腳墊 筆記本正前方有三顆狀態指示燈,分別代表無線連接,電池和硬盤狀態 產品解析-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GT75 Titan給人的感覺很厚實.  屏幕邊框實測約為20mm,很遺憾沒有使用窄邊框 屏幕點亮效果 B/C面整體 屏幕上方為攝像頭組件,兩側為立體聲麥克風 屏幕下方為MSI的LOGO C面,來自賽睿設計的全尺寸RGB背光機械鍵盤.還有數字鍵盤區 C面左上角印有丹拿認證音響的標志 電源按鈕位於右上角,下方為4個快捷鍵 第一個快捷鍵按下後進入MSI DRAGON CENTER應用程序 第二個快捷鍵按下後一鍵起飛,散熱系統全開 第三個快鍵鍵按下後打開XSplit軟件,方便一鍵錄制,直播遊戲等 第四個快捷鍵用來切換鍵盤燈效 鍵盤主區域 數字鍵盤區 這塊機械鍵盤的手感聲音都很清脆,類似青軸的感覺 鍵帽和軸體特寫 觸摸板手感還不錯,左右鍵沒有使用常見的貼片微動,而是跟鼠標採用同樣的微動.手感不錯,就是鍵程有點長 左下方掌拖位置印有Steelseries的標志 C面鍵盤區域使用的是拉絲鋁材質,而掌拖部分則覆蓋了一層磨砂塑料材質,能夠二次隔絕內部產生的熱量.使得手掌接觸時的體感更加舒適 屏幕的最大開合角度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4.55kg,一個字重 加上電源後總重量有5.95kg.兩個字,很重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GT75 Titan的屏幕使用了群創提供的N173HHE-G32面板.TN屏,能夠達到120Hz刷新率和94%NTSC色域.不過並不支持N卡的G-SYNC技術 這塊TN面板的FHD(1920x1080)屏幕最大亮度實測為256cd/㎡左右,色溫校準後為6520k 屏幕色域為實測為100%的sRGB以及88%的AdobeRGB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有一定偏差,不過曲線還是比較平緩的 白平衡的表現在20%到80%的亮度情況下都比較穩定 亮度均勻性不錯,整體的偏差都控制在7%以下 色彩精確度測試,雖然沒有達到圖像處理的高水準,但是總體表現很穩定,作為遊戲屏幕足夠 屏幕可視角度,對於TN面板來說是硬傷,好在左右兩個角度沒有明顯的顏色失真 刷新率測試: 1.進入刷新率測試網頁並做相關設置(Chrome瀏覽器): http://www.testufo.com/#test=framerates&count=4&background=none&pps=3840 Count Of UFOs:視情況設置 Background:None Speed:3840...

Dell XPS 13 2018 評測筆記本

序言         Dell的XPS系列筆記本是除了自家Alienware系列之外最被人關注以及津津樂道的一款產品         極致的窄邊框屏幕,輕薄的機身以及精緻的做工都讓我們深深的記住了它,隨着2018新的一年到來,這款產品自然也迎來了新一輪的更新,本次給大家帶來的就是Dell XPS 13代號9370也就是2018款新XPS 13的評測 產品規格         XPS 13 9370的配置高低選擇還是比較多的,外觀上分為普通的銀色和高級一點的玫瑰金加工鋁,並且高配系列只有玫瑰金可選.CPU可選i5-8250U和i7-8550U兩款,記憶體為板載記憶體,可選8GB與16GB,硬盤後期可升級,可選256GB與512GB.其他方面配置則都是一樣的 產品解析-A/D面 外包裝,典型的Dell風格,簡單大氣 附件包括為一個電源適配器,體積小巧,收納也很方便,多餘的電源延長線反而是個累贅,不過萬能的馬雲家可以找到解決方案 電源使用了Type-C接口,通電時會有白色指示燈亮起 電源功率為45W 產品三包憑證,說明書等 筆記本正面,本次收到的是銀色版本 A面中間為DELL的拋光LOGO 整機的長度實測約為300mm 寬度實測約為200mm 整機的離地厚度實測約為18mm,機身厚度約為11mm 筆記本後部沒有任何接口,鉸鏈為下沉式 筆記本左側配置有2個雷電接口.均支持充電以及視頻,數據傳輸.旁邊的小按鈕可以查看電池電量 另外這款XPS 13可以使用外部移動電源提供額外電力,不過需要搭配使用官方的65Wh大功率移動電源 測試第三方移動電源的兼容性 果然是不行的 第二次測試使用支持QC3.0協議的充電寶,型號為ZMI紫米10號移動電源 連接上XPS後出現如下提示.表示需要最少45W以上的功率才能為XPS充電,而紫米的最大輸出功率恰好為45W 與此同時win10也顯示正在緩慢充電,實測電量也確實會增加.這表示紫米充電寶45W的輸出功率可以給XPS進行慢速充電.而要想達到滿血的充電速度,也許得用dell官方的65W充電寶了 電量指示燈 側邊靠近掌拖位置為兩個1W的揚聲器,分列左右兩側 右側為一個Micro SD讀卡器,以及一個USB 3.1 Tpye-C接口,支持充電,視頻及數據傳輸,最右側為3.5耳機接口 D面也非常簡潔.上方為一整排長條的散熱區域 D面中間為XPS的拋光文字 底部前後設置有兩條防滑橡膠墊.顏色選擇了與鋁相近的白灰色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XPS堅持的超窄邊框屏幕還是那麼迷人.  屏幕上方以及左右兩側邊框實測約為4mm,達到了官方的宣傳數據 不過下方就比較遺憾了,為了集成攝像頭等原件,下方的邊框厚度達到了20mm 屏幕亮屏效果 B/C面整體 屏幕下方為攝像頭組件,XPS 13 9370還配置了紅外攝像頭來持人臉識別 C面,鍵盤為全尺寸鍵盤,整體佈局很緊湊 全尺寸鍵盤特寫.作為超薄本,手感只能作一定的犧牲了 鍵盤為白色背光 C面依舊採用了XPS獨有的輕量化碳纖維材質 觸摸板特寫,按鍵手感偏清脆,啪塔啪塔 C面正前方有一個充電指示燈 右上角為電源鍵,同時也是指紋識別模塊 屏幕的最大開合角度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1.20kg.非常的輕 加上電源後總重量也只有1.40kg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ThinkPad E480 評測筆記本

序言         新的一年來了,新的ThinkPad也來了.聯想在新年伊始發佈了全新ThinkPad E480/E580,新品在外觀設計,性能表現,嚴苛品質以及高端服務上都進行了全面升級.今天來到CHH評測室的就是ThinkPad E480,使用了全新模具的E系列究竟會帶來怎麼樣的改變呢? 產品規格         本次測評的ThinkPad E480搭載第八代Intel Core i5-8250U處理器,主頻1.6GHz最高睿頻3.4GHz;以及AMD Radeon RX 550獨立顯卡,顯存為2GB GDDR5;記憶體為單通道8GB,屏幕為14.0」FHD(1920x1080)分辨率的IPS硬屏,儲存方面為單256G SSD,整機重量約為1.75Kg,厚度約19.9mm.  產品解析-A/D面 ThinkPad黃皮紙箱包裝 還附送了筆記本包 附件包括各種紙質文檔,電源 電源適配器比較小巧 電源適配器的功率為65W,在電源正面標了出來 反面標注了具體數據,可以提供5V,9V,15V,20V電壓快充輸出,筆記本關機狀態下1小時可充至80%電量 支持多檔迪電壓輸出,Type-C接口自然是標配 筆記本本體有塑料袋包裝 筆記本採用了新模具,較前一代有很大的變化,前作四個大圓角變成小尖角.A面為鋁材質延續ThinkPad的特色非常簡潔 右下角是ThinkPad的LOGO,開機後字母i上的小圓點能夠發光.  點亮後發出紅光 前面開合處也非常簡潔,沒有任何輔助打開的設計。 屏幕需要180度打開,機身後側看不見散熱孔 機身右側接口,依次是讀卡器TF讀卡器,USB 2.0接口,RJ45接口,防盜鎖孔. 因為體積問題前作的SD讀卡器變成了TF卡,這個大大限制了使用場景 機身左側接口,依次是4Pin耳麥接口,USB3.1 Gen1 Type-A x2(第二個支持大電流充電),...

ASUS ROG Strix S7ZC 評測筆記本

序言         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PC界迎來的一位老朋友的王(xian)者(yu)歸(fan)來(shen)——AMD推出了全新一代Ryzen處理器,從低端四核到高端十六核,對桌面平台產品線進行了一輪大換血,時隔多年之後引起新一代「紅藍「爭霸.Ryzen的實力已經不用多說,僅僅發佈了桌面平台,讓普通筆記本玩家還只能處於「牙膏廠「的壟斷之下.那麼AMD在筆記本平台緩慢地發展,也讓廠商動起了腦筋,於是這樣一款「3A」平台的筆記本氤氳而出,Ryzen 1700處理器搭配RX 580顯卡,ASUS ROG STRIX S7ZC將桌面上的強勁配置裝進筆記本,ROG在電競遊戲中強大實力能否展現呢?我們拭目以待 產品規格         本次測評的ASUS ROG STRIX S7ZC搭載AMD Ryzen 1700處理器以及AMD Radeon RX 580獨立顯卡,顯存為4GB GDDR5,記憶體為單通道16GB,屏幕為17.3」FHD(1920x1080)分辨率的AH-IPS硬屏,刷新率為60Hz,儲存方面為256G SSD搭配1T...

ASUS ROG ZEPHYRUS GX501 評測筆記本

序言         在2017 Computex期間的ROG發佈會上,ASUS首次發佈了這一款與NVIDIA共同合作,基於Max-Q設計的頂級遊戲本,不足2CM的厚度卻內涵I7處理器和GTX1080等級的顯卡,可以說顛覆了大家對遊戲本粗大笨重的認識.今天就讓我們來測一測這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筆記本吧 產品規格         本次收到的GX501V搭載I7-7700HQ處理器,顯卡為基於MAX-Q設計的GTX 1080配有8GB GDDR5顯存,屏幕為15.6英吋FHD(1920x1080)分辨率的120Hz高刷新率屏.而這些頂級的性能都塞進了一個重量僅為2.25KG,厚度1.79CM的機身內 產品解析-A/D面 ROG的包裝自然和它的定位一樣高質量 附件包括各種紙質文檔,電源,拆機螺絲刀,網口轉換器以及一個橡膠材質的掌拖 掌拖特寫,正面印有ROG的全拼文字 網口轉換器,修長的設計以及做工都很不錯 遊戲本電源依然不可避免的大體積 電源最大輸出功率為230W 筆記本的A面為拉絲鋁合金工藝,正面有代表着信仰的「敗家之眼」LOGO 換一個角度看下A面的工藝和材質,兩個方向的拉絲工藝讓A面更富有設計感 正面LOGO特寫 「敗家之眼「在使用時會發出幽暗的紅光 整機的厚度實測約為2CM左右,官方的17.9mm應該是不計算底部橡膠墊的厚度.不過無論怎麼算都是非常薄了 筆記本後部,沒有任何接口,整體視覺效果更纖薄,中間印有ZEPHYRUS的代號文字.左右兩側為散熱出風口 A面靠近轉軸處印有ROG的全稱文字,往下有三個運行指示燈,實際上是在C面的 這里可以更清楚的看到A面轉軸處的」缺口」設計 筆記本左側從左往右依次為電源接口,HDMI接口,USB3.0x2以及音頻接口 右側為一個雷電接口,2個USB3.0接口 筆記本前方印有ASUS的LOGO,同時可以看到四周經過處理的黃銅色高光倒角 GX501的散熱採用了創新的設計,所以在D面看不到大面積的散熱口,非常整潔的D面 D面印有ROG的全稱文字以及LOGO 左右兩側設置有防滑橡膠墊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可以看到GX501與一般筆記本最大的不同在於鍵盤位置下移,更加接近台式機的操作體驗 與隨機附送的掌托合體 打開機器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GX501散熱設計的奧秘.通過動圖我們可以看到打開筆記本後,D面會形成一定的夾角,使之可以從四周吸入氣流為筆記本進行散熱,這樣的設計既降低了筆記本關閉時的厚度,又可以在使用時提供充足的進氣量.非常驚艷 在接通電源的情況下,打開的底部兩側會亮起燈光 屏幕邊框特寫,作為旗艦產品還是略寬了些 B/C面整體 屏幕上方為攝像頭,光線感應器和矩陣式麥克風 屏幕下方印有ROG的全稱文字,以及三個狀態指示燈 C面,鍵盤整體下移,觸控板移到右側,上部區域設置有微孔可以輔助散熱 C面LOGO特寫,同時可以看到四周用於輔助散熱的微孔 電源鍵位於C面右上角 鍵盤特寫,RGB背光以及官方宣稱30鍵無沖 燈光可通過內置軟件設置 鍵盤右側為觸摸板,這個位置的挪動對於遊戲玩家而言不再需要擔心玩遊戲時的誤操作了,但對商務人士而言就是毀滅性的了.左右按鍵手感柔和 這塊觸摸板還有一個有趣的功能,可以一鍵切換成數字鍵區 屏幕的最大開合角度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2.25kg.在這樣的性能下,這個重量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 加上電源後總重量為3.1kg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廣視角面板的FHD(1920x1080)屏幕最大亮度為264.7cd/㎡左右,色溫6436k 屏幕色域為96%的sRGB以及74%的AdobeRGB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接近完美 白平衡的表現同樣非常優秀,從20%到80%的亮度情況下相當穩定 亮度均勻性表現一般,右上角亮度偏差達到14% 色彩精確度測試結果也很不錯,除了1F值偏差略大外,整體偏差平均值為1.62 屏幕可視角度,這塊宣稱廣視角的高刷新率屏幕在實測各方向的可視角度都很不錯.既擁有120Hz的高刷新率,同時兼顧廣視角,並且在其他參數上也都達到了高水準,這塊屏幕可以說非常的優秀 刷新率測試: 1.進入刷新率測試網頁並做相關設置(Chrome瀏覽器): http://www.testufo.com/#test=framerates&count=4&background=none&pps=3840 Count Of UFOs:視情況設置 Background:None Speed:3840 Pixels Per Second 2.相機設置為1/30快門進行拍攝,並選擇效果最清晰直觀的照片作為測試結果 (上)Dell U2414h顯示器(基準線): (下)ASUS ROG GX501V 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到,GX501V的屏幕實測達到了120Hz應有的水平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預裝Windows10 APP方面,ROG自帶有Game Center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可以看到當前CPU及GPU的工作狀態以及硬盤和記憶體的用量 控制中心下方有一些軟件的快捷方式可供跳轉,右側還有一些快捷鍵 AURA軟件可以設置鍵盤燈效 CPU為i7-7700HQ 最大睿頻3.80GHz CPU規格一覽,更多詳情請前往Intel官網:  記憶體配置為雙通道8GB共16GB,頻率2400MHz.這里面8GB為板載記憶體,另外8GB為可更換記憶體 顯卡為NVIDIA基於MAX-Q設計的GTX 1080搭配8GB...

MSI GT75VR 7RF(Titan Pro)-019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各家的旗艦級遊戲本從來都是集自家各項頂尖技術的大成者,拋開成本的束縛,每一次都是向着極致發起沖擊.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就是來自MSI的頂級性能遊戲筆記本GT75VR 7RF(Titan Pro)讓我們看看它的表現吧 產品規格         GT75VR搭載17.3「屏幕,分辨率為FHD(1920x1080)並具有3ms響應和120Hz的高刷新率.CPU為I7-7820HK.顯卡為GTX1080 8GB GDDR5X顯存.出廠配備32GB的記憶體,512GB Raid陣列SSD.以及在筆記本中塞入了專門設計的機械鍵盤,可以說在各方面性能上都是非常強悍 產品解析-A/D面 MSI的包裝還是一貫的高質量 隨機附贈一款MSI的背包.一般包包還真不一定裝的下如此大的電腦,所以專門送一個 附件包括各種紙質文檔以及一個鋼廠鼠標 碩大的電源,到底有多大,請往下看 電源真正做到了和我壇的聖磚一般大小 充電器最大輸出功率為330W 筆記本的A面為拉絲鋁合金工藝,配上中間的MSI標志和兩側的」獠牙「 MSI的LOGO和盾徽, 盾徽可以利用屏幕的背光來點亮 左右兩側為電鍍紅色的裝飾條 整機的厚度實測達到了驚人的60mm左右,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往下看 就是一塊磚頭的厚度這個概念啦 筆記本後部,設計的很性感,有種超跑的感覺 左右兩側為散熱口,外側有一圈紅色點綴 A面靠近轉軸處刻有TITAN文字 背部接口一覽,從左往右依次為網口,Mini-DP接口,雷電接口,HDMI接口和電源接口 後部就連螺絲也使用了電鍍紅色,細節還是蠻精緻的 左側設置有3個USB3.0接口和兩組音頻接口 右側為2個USB3.0接口和一個讀卡器 前部下方有3個運行狀態指示燈 轉軸開合處也貼了緩沖橡膠墊,細節很用心 D面2/3的區域為散熱口,用以滿足這樣一個性能怪獸所需要的強力散熱 透過散熱口可以看到里面的散熱銅管 部分防塵網使用了紅色作為對比色.迎合整機設計配色 DYNAUDIO認證的音響 底部設置有防滑腳貼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附送貼心的絨布 整體佈局比例還是挺和諧的 屏幕邊框特寫 B/C面整體 屏幕上方為攝像頭 屏幕下方為MSI的文字LOGO C面,最大的亮點就是機械鍵盤啦 鍵盤特寫,手感和聲音類似青軸 換個角度看一下 鍵盤部分的設計依然來自多次合作的SteelSeries.怪不得SS這幾年自家的機械接盤做的吊兒郎當的,原來心思都在聯名產品上了,沒毛病 鍵帽可以取下,可以看到部分內部結構,並且理論上存在更換鍵帽的可玩性 鍵盤背光展示.可通過軟件獨立編程各個按鍵 觸控板,下方的按鍵手感同樣也有機械開關的風格 觸控板按鍵同樣具有RGB光源 右上角為電源按鈕以及4個快速功能按鍵 電源燈效 掌拖採用了凸起設計,一方面為了照顧機械鍵盤的鍵盤行程,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手部舒適度 屏幕的最大開合角度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4.55kg 加上電源後總重量為5.95kg.你可以說」爸媽,開學我想買個筆記本鍛鍊身體~這個效果最好了」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TN面板的FHD(1920x1080)屏幕最大亮度為224.7cd/㎡左右,色溫6468k 屏幕色域為100%的sRGB以及87%的AdobeRGB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有一定偏差 白平衡的表現很糾結,從20%到80%的亮度情況下很不穩定 亮度均勻性表現不錯,均低於10% 色彩精確度測試結果比較糟糕,重復測試後依然如此 屏幕可視角度,高響應高刷新率的TN在這方面還是短板,下視角度比較糟糕 刷新率測試: 1.進入刷新率測試網頁並做相關設置(Chrome瀏覽器): Count Of UFOs:視情況設置 Background:None Speed:3840 Pixels Per Second 2.相機設置為1/30快門進行拍攝,並選擇效果最清晰直觀的照片作為測試結果 (上)Dell U2414h顯示器(基準線): (下)MSI GT75VR: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預裝Windows10 APP方面,還是同樣的味道 系統檢測 系統環境設置 行動中心 工具&幫助 CPU為i7-7820HK 最大睿頻3.90GHz CPU規格一覽,更多詳情請前往Intel官網:  http://ark.intel.com/zh-cn/products/97464/Intel-Core-i7-7820HK-Processor-8M-Cache-up-to-3_90-GHz 記憶體配置為兩條16GB共32GB,頻率2400MHz.非常奢侈.同時還有額外的兩根記憶體插槽可供進一步擴展 顯卡為NVIDIA的GTX 1080搭配8GB...

小米筆記本Air 13.3″ 2017 評測筆記本

序言         "小米出品,必屬猴品".就在小米宣佈推出筆記本產品時,大家都給予了足夠的關注度,期待着小米能夠再一次沖擊行業,帶來低價,高配,做工又不錯的筆記本產品.即使可能冒着買不到又被當猴耍的風險,但群猴依然期盼着.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小米筆記本2017的評測 產品規格         小米筆記本13.3「有多款配置可選,我們本次評測的為指紋版頂配, CPU為I7-7500U,頻率3.50GHz,8GB記憶體+256GB SSD.顯卡為NVIDIA MX150獨立顯卡.屏幕均為1920x1080分辨率.整機重量為1.3kg.接口方面一個USB Type-C,兩個USB3.0和一個HDMI接口還是非常周全的 產品解析-A/D面 包裝屬於典型的現代蘋果風 附件一覽,非常簡約,一個充電器和一份入門指南,個人認為相比傳統廠商一堆並沒什麼卵用的附件,不如索性這樣環保一些 充電器大小比較適中,不算小巧,但也不會嫌大 充電器最大輸出功率為65W 筆記本的A面為整塊的鋁合金,並且沒有任何的文字或LOGO.方便自由發揮,你懂的 整機的厚度為14.8mm,還是比較輕薄的 筆記本後部,沒有任何接口 左側設置有一個HDMI接口,一個USB3.0和耳機接口 右側為一個USB3.0接口和一個USB Type-C接口,支持快速充電,視頻輸出和數據傳輸 USB Type-C一邊有充電指示燈,充電時為紅色 充滿電後顯示綠色 D面設置有散熱口,兩個揚聲器以及一些認證標簽 認證標簽,特色之處是AKG認證的揚聲器單元和DOLBY認證的音效 有趣的是所有標簽都可以很方便的一起撕掉,並且無殘留 位於下方的長條散熱風口 D面左右兩側設置有揚聲器,並且AKG+DOLBY的組合在桌上使用的情況下也確實帶來了非常不錯的音效.不過由於揚聲器設置在D面,導致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下,比如架腿上,或者放在散熱支架上時發出的音效也會差距巨大 底部防滑橡膠特寫 螺絲只用了類似手機上的梅花螺絲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恩….好熟悉的感覺 邊框特寫,雖然官方宣稱的是5.59mm超窄邊框,不過僅限左右,上下兩邊還是可以跑馬的 B/C面整體   屏幕上方為攝像頭和光線感應器 屏幕下方為MI的LOGO,我嘗試了很久想要撕掉換其它的Logo,但非常無奈的,最後還是失敗了 C面,熟悉的佈局 鍵盤特寫,現在即使主打便攜的超級本也開始堅持全尺寸的鍵帽,這是好現象 鍵盤背光展示 不過小米這個鍵盤有一點設計缺陷,在正常使用的視角下,不亮燈時很難看清鍵盤上的文字 下方為玻璃觸控板,手感和精度都很不錯 觸摸板右上角為按壓式的指紋模塊,所謂按壓式並不是指可以按下,而是類似手機上的指紋模塊直接放在上面即可識別.為什麼要特別提這點,因為這個長方形的設計語言,並不能直觀的引導用戶按壓式的使用特點,反而很容易誤導到老式的滑動掃瞄識別 正前方設計有一個小缺口 轉軸處設計有隱藏式的散熱口 屏幕的最大開合角度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1.30kg 加上電源後總重量為1.50kg.還是很不錯的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IPS面板的1080P(1920x1080)屏幕最大亮度為294cd/㎡左右,色溫6411k 屏幕色域為99%的sRGB以及76%的AdobeRGB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偏差很大 白平衡的表現還不錯,從20%到80%的亮度情況下都很穩定 亮度均勻性偏差較大,達到了15% 色彩精確度測試,平均值在1.18還是很不錯的 屏幕可視角度可以看到,在色彩上沒有明顯偏色,但是在亮度上有明顯不均衡,不過實際觀感沒有照片這麼明顯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預裝了Windows10.默認的壁紙還挺不錯 APP方面,預裝有小米的同步系統 雲服務可以與小米手機等設備同步各類資料 去下載會直接鏈接到小米的官網供下載驅動,這一點相比老牌廠商都有的自動更新軟件還是顯得落後了   去體驗也會直接打開小米之家的廣告頁 去購買則是打開小米的購買網頁,這里想問一句.這三個菜單就不能合並起來嗎? CPU為i7-7500U 最大睿頻3.50GHz CPU規格一覽,更多詳情請前往Intel官網:  記憶體配置為單條8GB,頻率2133MHz 核心顯卡為Intel的HD620 獨立顯卡為NVIDIA的MX150 硬盤方面,SSD為三星的256G NVMe標準固態硬盤 AS SSD測試成績(該成績為關閉windows寫入高速緩存緩沖區刷新情況下的測試成績) PCMark 10得分為3129 PCMark 8 Home conventional 3.0得分為2758 PCMark...

MSI GE63VR 7RF-004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在5月的ComputeX上,微星發佈多款全新電競遊戲本GT75VR,GE63VR/73VR Raider.GE系列搭配全新的模具,使得一台遊戲本也可以較為便攜.這次我們收到的型號是GE63VR 7RF-004CN,究竟性能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產品規格         GE63VR 7RF-004CN的CPU使用了遊戲本標配的i7-7700HQ,搭配GTX 1070顯卡,使得本機遊戲性能非常強悍,15吋120Hz刷新率3ms的超低響應IPS屏幕也有不錯的觀感體驗 產品解析-A/D面 外觀包裝依舊是以龍為主視覺,與往常不同,這條龍是3D的 產品紙質附件,三包憑證等等材料 支撐起一台遊戲本的電源體積是不會小的.出門防身利器 體積增大了,功率也增大到了230W 本體登場,A面折線和紅色線條的裝飾帶來明顯的立體感 A面的MSI和龍盾LOGO 外觀讓人覺得穩重而又不失動感 實測整機最厚處約為3.2cm 筆記本後部,左右兩邊都有散熱出風口 左側接口一覽,從後往前依次是散熱出風口,網口,HDMI,MINI-DP,USB3.0,USB3.1 Type-C以及音頻接口 右側接口一覽,從後往前依次是電源插口,散熱出風口, USB3.0 x2,讀卡器以及電源輸入口 筆記本正前方有三個指示燈,用來觀察機器的運行狀態,分別是無線,電池和硬盤 D面一覽,大大小小的貼紙都貼在了這里 D面後部刻有一條龍,散熱孔可以看到內部的散熱銅管 左後右後各有一個散熱進風口 音箱出聲口有DYNAUDIO的認證 D面除了橡膠墊之外還有不少突起結構,支撐機器的作用之外,還能加強單手體電腦的持握感,不易滑落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 可以看到MSI傳統附贈的屏幕保護布,非常貼心,同樣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 塑料邊框,相比GE62系列窄了不少 B/C面正視角度 屏幕上方為攝像頭和立體聲麥克風 屏幕下方依然是MSI的LOGO C面,全尺寸鍵盤,全新的賽睿RGB單鍵背光遊戲鍵盤,按鍵燈光單獨可調 鍵盤左上角,DYNAUDIO音效認證 左下角SteelSeries的LOGO 開機按鈕區域,還有鍵盤和風扇控制按鈕 鍵盤右邊機身和按鍵區域高度有一點落差,而鍵盤左側沒有這個設計 觸控板,整體手感中規中矩,按鍵手感短促清脆 觸控板四週一圈紅色塑料做裝飾 鍵盤背光默認燈效,燈效通過軟件可以單鍵控制 GE63VR 7RF最大開合角度如圖 實際重量在2.35KG 日常出行加上電源後總重量為3.45kg,電源占了1.1KG,日常攜帶鍛鍊身體.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IPS版FHD(1920x1080)的15.6"屏幕最大亮度為228cd/㎡左右,色溫6388k.   屏幕色域為100%的sRGB以及89%的AdobeRGB,色域表現必須好評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偏差很小 白平衡的表現變化較大,且不夠穩定 亮度均勻性表現不佳,右上角最大偏差達到了22%! 色彩精確度測試,平均值在1.81. 還是不錯的 對於這塊屏幕官網的給出的描述: 「 15.6" 高清 (1920x1080),120Hz刷新率,3秒響應時間,IPS屏幕」 3秒是不是有點長了??? 可視角度,本以為對IPS來說應該毫無壓力,但是 ??? ??? 左右看過去還行 難道是官網的數據出現了偏差?抱着負澤的心態,檢查了屏幕的型號,但是在大多數網站並沒有這塊N156HHE-GA1的具體數據,大致可以確定是群創的IPS屏幕,應該是為了高刷新率和快速響應犧牲了可視角度,除了這個問題屏幕素質還是很強的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預裝了最新版本的Windows10.軟件方面與以往產品相同,就不做細致的介紹了 App中心可以打開合作的第三方應用 系統檢測可以查看各硬件的運行負載 系統環境設置則可以改變運行模式 行動中心,手機和電腦互聯 其他一些工具 電池保養軟件 系統還原軟件 CPU為i7-7700HQ...

HUAWEI MateBook X 評測筆記本

序言         當蘋果的新MacBook發佈時,輕薄本消費市場迎來了又一次沖擊,從用戶體驗和用途出發,重新定義了輕薄本的概念.大家紛紛表示「還有這種操作!」.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是具有相同設計理念的HUAWEI MateBook X,這是HUAWEI第一次進軍筆記本消費領域,也是HUAWEI一次新的嘗試,作為本土品牌,CHH沒有理由不予以該有的支持 產品規格 MateBook X共有3款顏色可選,分別為深空灰,流光金,玫瑰金.CPU有I7-7500U和I5-7200U兩個配置可選,記憶體可選4G或8G.SSD硬盤則同樣分為256GB和512GB兩個檔次.屏幕為13英吋IPS屏.令人驚喜的是屏幕為3:2的比例, 屏幕為3:2的比例, 屏幕為3:2的比例.分辨率為2160x1440.整機的重量只有約1.05kg 產品解析-A/D面 包裝整體非常簡潔沉穩,白色的包裝盒上印有玫瑰金色的產品名稱 附件一覽,有產品說明書,可分離的充電器和充電線以及一個USB TypeC的轉換器 充電器很小巧,最大輸出20V-2A,也就是40W USB Type-c轉換器,做工很不錯,可轉接USB 3.0 x1,USB Type-c x1,VGA x1,HDMI x1 MateBook X的整個A面為鋁合金材質,中間是HUAWEI的LOGO沒有多餘修飾 LOGO特寫,不發光 整機的厚度為12.5mm,非常輕薄 筆記本後部,沒有任何接口 筆記本左側設置有一個USB Type-C接口和一個耳機接口 右側則只有一個USB Type-C接口 左側的USB Type-C同時作為充電接口,充電時左邊有一個白色的指示燈 D面是一整塊的鋁合金,採用被動式散熱所以沒有任何通風口,四個角有4塊防滑橡膠 防滑橡膠特寫 機身底部使用類似Iphone的梅花螺絲固定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給人的感覺相當的驚艷,尤其是這塊3:2比例的13英吋窄邊框屏幕,顯示面積充足.絲毫沒有往常13英吋帶魚屏的壓抑感 首次開啟可以看到一份說明,左側的USB口只能用來充電和數據傳輸,無法作為視頻傳輸.右側的USB口則可以作為視頻傳輸和數據傳輸,但無法為筆記本充電 邊框特寫,13英吋+3:2+窄邊框,這才是便攜筆記本應該有的完美搭配 B/C面整體 感受一下3:2的窄邊框屏幕.真的是實用與驚艷並存 屏幕上方為攝像頭和光線感應器 屏幕下方印有HUAWEI的LOGO C面,整體非常緊湊,鍵盤兩側沒有多餘的邊框,鍵盤也做到了100%不縮小 右上角為電源按鈕,並帶有指紋識別,可以按下 鍵盤,由於超薄的設計鍵程無法做的很大,不過整體手感也還不錯 鍵盤燈效,鍵盤燈光的亮度可以根據光線感應器自動調節 Caps和Fn按鍵自帶鎖定指示燈 一體式觸摸板 C面的邊緣部分均作了高光倒角設計,既保證了金屬材質不割手,又具有一定的修飾作用 屏幕的最大開合角度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1.05kg.非常輕便 加上電源以及轉換器後總重量也僅為1.20kg.相當不錯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IPS面板的2K(2160x1440)屏幕最大亮度為353cd/㎡左右,色溫6432k非常接近6500k 屏幕色域為99%的sRGB以及74%的AdobeRGB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也很不錯 白平衡的表現還不錯,從20%到80%的亮度情況下都很穩定 亮度均勻性也很不錯,最大偏差也只有8% 色彩精確度測試,平均值在1.97 屏幕可視角度一直是IPS的強項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預裝了Windows10.開機後會自動提示升級 APP方面,預裝有HUAWEI自家的MateBook管家.電源管理,驅動更新都很方便 電源管理菜單.可以查看功耗和設置省電模式 驅動管理,可以自動升級官方推送的驅動 系統配置可以查看電腦配置以及設置指紋 備份還原可以進行系統的備份及還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ateBook X的音響系統經過Dolby...

MSI PE62 7RD-1251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曾幾何時,商務本還是高端筆記本的象徵,而隨着電競行業的沖擊和發展,遊戲本成為了行業頂級性能和技術的標竿.今天我們要測評的是MSI的P系列筆記本PE62 7RD 1251CN.一款脫胎於MSI的遊戲筆記本而打造的商務本 產品規格 PE62的CPU使用了intel最新一代的I7-7700HQ,顯卡方面為GTX1050,屏幕方面為94%NTSC色域的廣視角屏幕,不過實測下來並不理想.需要注意的是原廠只配備了1TB的機械硬盤,並沒有預裝SSD,不過內部有預留接口,並支持PCI-E 3.0x4的速度.整機重量方面官方數據為2.3KG, 產品解析-A/D面 包裝沒有Gaming系列鮮艷,黑灰配色很中性 產品紙質附件,三包憑證等等紙質材料 MSI新一代的筆記本電源均使用了新一代的超薄電源 電源功率為150W 新一代的電源與磚頭相比在厚度上「優勢」明顯 主角登場!PE62 7RD的表面使用了銀色鋁材質,表面為拉絲工藝 A面的MSI LOGO放在了一側 邊緣有線條點綴,使得A面不顯得單調 整機的厚度為27mm 筆記本後部,左右兩邊為散熱口 左側接口一覽,從左往右依次是網口,USB3.0,HDMI,MINI-DP,USB3.0,USB3.1 Type-C以及音頻接口 右側接口,取消了光驅,藉口為USB2.0,讀卡器以及電源輸入口,由於使用了現有的模具,電源接口依然在右側,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鼠標的操作.希望下一代能夠改進 筆記本正前方有三個指示燈,用來觀察機器的運行狀態,分別是無線,電池和硬盤 D面一覽,大大小小的貼紙都貼在了這里 底部的低音單元.聲音效果還是不錯的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近幾次的MSI筆記本大多一個樣 邊框特寫,我們一直在等待下一個超窄邊框產品的出現 B/C面整體 攝像頭和立體聲麥克風位於屏幕上方 屏幕下方為MSI的LOGO 全尺寸鍵盤,雖然沒有像遊戲本那樣標注SteelSeries,不過應該是同樣的鍵盤 左上角印有丹拿認證的標識,聲音效果確實比普通的筆記本有提升 觸控板,最近MSI的筆記本均使用了類似的設計理念,把觸控板和掌拖在視覺上融為一體,讓C面看起來更加干淨整潔,雖然是個很小的設計,不過對於視覺體驗的提升是很不錯的 觸控板和掌拖雖然紋理相同,不過觸控板的表面為磨砂處理,增強使用手感 GP72VR的最大開合角度 GP72VR的單機重量實測為2.25KG,略低於官方的2.3KG 日常出行加上電源後總重量為2.85kg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FHD(1920x1080)的15.6』』屏幕最大亮度為191cd/㎡左右,色溫6522k 屏幕色域為99%的sRGB以及84%的AdobeRGB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有輕度偏差 白平衡的表現比較糟糕,在常用的20~80亮度區間內也有較大的浮動 亮度均勻性較差,最大偏差達到了18% 色彩精確度測試,平均值在1.98. 還是比較不錯的 可視角度這里要重點提一下,雖然官方宣稱PE92為廣視角屏幕,不過卻並沒有說使用的是IPS技術.根據實測,PE62屏幕在水平方向上的可視角度確實達到了廣視角的要求,然而在垂直方向上,只能用一塌糊塗來形容了,實際體驗即使輕微的角度變化(5°~10°)也會影響觀感,甚至不如普通的非廣視角屏幕.必須讓眼睛與屏幕時刻保持水平才行 雖然通常來說水平的可視角度相比垂直的可視角度更重要,但過分偏小的垂直視角,同樣也會影響體驗,畢竟筆記本不是時時刻刻都在正襟危坐時使用.偶爾靠在椅背上偷個懶,搬到床上看片的時候還要時時刻刻調整屏幕角度,是一種非常糟糕的體驗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預裝了Windows10.軟件方面與遊戲本產品幾乎相同,就不做細致的介紹了 App中心可以打開合作的第三方應用 系統檢測可以查看各硬件的運行負載 系統環境設置則可以改變運行模式 另外還有一款類似於按鍵精靈的軟件,可以錄制快捷鍵 CPU為i7-7700HQ最大睿頻3.80GHz CPU規格一覽,更多詳情請前往Intel官網:  http://ark.intel.com/zh-cn/products/97185/Intel-Core-i7-7700HQ-Processor-6M-Cache-up-to-3_80-GHz?q=7700hq 記憶體配置為8GB,頻率2400MHz 核心顯卡為Intel的HD630 獨顯為GTX1050 4GB顯存 硬盤方面,出廠只配置了一個1TB的機械硬盤 PCMark 8 Home conventional 3.0得分為3265 PCMark 8 Creative conventional 3.0得分為3124 PCMark 8 Work...

MSI GE62 7RF-672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在電腦產品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如何加入一些個性元素來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以及對消費者產生吸引力一直是各大廠商在不斷嘗試的.比如這一次MSI在自家的筆記本產品中加入了軍事上的迷彩元素,來吸引一些對軍事着迷的潛在用戶.那麼這樣一款富有特色的產品究竟如何呢,讓我們往下看 產品規格         GE62 VR 7RF的CPU使用了intel的I7-7700HQ,顯卡搭配GTX1060,屏幕為常見的IPS屏,遺憾的是沒有加入高刷新率功能.丹拿認證的音響也是提升使用體驗的一大亮點.整機重量官方數據為2.4KG 產品解析-A/D面 這次的贈品真是給足了量,禮品箱甚至比筆記本的包裝都要大啊.外觀也使用了迷彩的主題 禮盒中含有4樣東西,分別是背包,水壺,鼠標墊以及一個掛飾 背包,總體結構還是比較簡單合理的.背部有一個專門用於收納筆記本的隔層 水壺,同時含有一個迷彩主體的收納包 鼠標墊,手感不錯,比較順滑 還有4個掛飾,個人覺得是最沒用的啦,不過做工還不錯的 然後是電腦的附件,一堆紙質文檔以及一個電源 電源使用了和GP72VR一樣的新一代超薄電源,超薄電源在體感上還是有一定提升的.在性能筆記本不得不使用大電源的情況下,這樣的改進值得認可 電源功率為180W 主角登場!GE62VR 7RF的A面使用了了黃色調的迷彩圖案,很搶眼.轉軸一側的漸變過度運用的很恰當,可以看出設計師的美學功底不錯 A面的MSI和龍盾徽在黃色的迷彩團下一點不突兀,而且還很和諧 邊緣處的漸變處理,同時印有Camo Squad的主題文字,意為「迷彩」 整機的厚度從最低22mm至最大29mm 筆記本後部,沒有設置接口 中間印有Came Squad主題文字.兩邊的線條也使用了同樣的主題色 後部的兩邊為散熱口 左側接口,從左往右依次為網線口,USB3.0,HDMI,MINI-DP,USB3.0,USB3.1 Type C,以及音頻接口 右側接口,光驅,USB2.0,讀卡器以及電源輸入口,還是要吐槽下電源接口放在右側的這個設計,很容易對鼠標的操作產生影響,希望廠商能夠早日改進 筆記本正前方有三個指示燈,用來觀察機器的運行狀態,分別是無線,電池和硬盤 D面一覽,各類認證貼紙都在這里了 底部四角均設有防滑橡膠帖 又一次看到了這塊四四方方的金屬網.理論上應該是低音單元.希望這一次內部不再是空無一物了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可以看到MSI傳統附贈的屏幕保護布,非常貼心,同樣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 去掉保護部,整個BC面就一覽無余了.可以看到C面除鍵盤外都覆蓋了迷彩圖案.靠近轉軸的地方也使用了漸變過度.整體效果說實話還真不賴 邊框特寫,還是那句話,除了超窄邊框,其他都是浮雲啊 B/C面正視角度 屏幕上方為攝像頭和立體聲麥克風 屏幕下方依然是MSI的LOGO C面,全尺寸鍵盤,依然來自Steelseries,鍵盤背光為RGB可調.有趣的地方在觸摸板,迷彩圖案把觸摸板隱藏的很到位啊 鍵盤背光展示 C面左上角有丹拿認證音響的標志,體驗下來整體音效確實不錯 C面右上角為開機以及功能按鈕 觸控板特寫,說實話不非常仔細看的話很難找到邊界.這種渾然一體的 效果還是很好看的.左右按鍵的手感偏向清脆 鍵盤左下角的Steelseries標志 右下角再一次見到了Camo Squad的主題文字 GE62VR 7RF的最大開合角度 GP72VR的單機重量實測為2.30KG,略低於官方宣稱的2.4KG 日常出行加上電源後總重量為2.9kg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IPS版FHD(1920x1080)的15.6"屏幕最大亮度為294cd/㎡左右,色溫6417k 屏幕色域為91%的sRGB以及70%的AdobeRGB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有一定偏差 白平衡的表現非常穩定 亮度均勻性表現也不錯,右上角最大偏差也小於10% 色彩精確度測試,平均值在1.88. 還是不錯的 可視角度,對於IPS來說毫無壓力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預裝了Windows10.但並不是最新的1703版本,需自行升級.軟件方面與以往產品相同,就不做細致的介紹了 App中心可以打開合作的第三方應用 系統檢測可以查看各硬件的運行負載 LED精靈可以設置鍵盤背光 系統環境設置則可以改變運行模式 CPU為i7-7700HQ 最大睿頻3.8GHz CPU規格一覽,更多詳情請前往Intel官網: http://ark.intel.com/zh-cn/products/97185/Intel-Core-i7-7700HQ-Processor-6M-Cache-up-to-3_80-GHz?q=7700hq  記憶體配置為8GB x2,頻率2400MHz 核心顯卡為Intel的HD630 獨顯為GTX 1060,顯存為6GB 硬盤方面,SSD為KINGSTON提供的128G...

MSI GP72VR 7RF-297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MSI最近幾代的產品總是給人驚喜不斷,本次我們又受到了全新的GP72VR系列遊戲筆記本(送測型號GP72VR 7RF-297CN),從盤面上來看,FHD的分辨率配合GTX1060的顯卡,94%NTSC廣色域搭配120Hz刷新率的雙特性屏幕很有看點啊 產品規格         GP72VR 7RF-297CN的CPU使用了intel最新一代的I7-7700HQ,顯卡方面則是GTX1060,屏幕雖然是FHD的分辨率,但是94%NTSC色域與120Hz高刷新率兩者共存還是比較有看點的.另外使用率日漸降低的光驅在這里也被保留了下來.整機重量方面官方數據為2.2KG, 產品解析-A/D面 包裝很有MSI的特點,無論印刷質量還是紙殼材質都很不錯 產品紙質附件,三包憑證等等材料 遊戲筆記本難以避免的巨型電源,不過這次MSI在電源厚度上下了一番功夫,可以看到GP72VR的電源厚度大幅降低,在手感和便攜性上還是有比較大的提升的 電源功率為180W 主角登場!GP72VR的A面整體比較簡潔 A面的MSI和GAMING系列LOGO 整機的厚度從最低22mm至最大29mm 筆記本後部,左右兩邊都有散熱出風口 左側接口一覽,從左往右依次是網口,USB3.0,HDMI,MINI-DP,USB3.0,USB3.1以及音頻接口 右側接口,光驅,USB3.0,讀卡器以及電源輸入口,為什麼MSI總喜歡把電源輸入放在右邊呢?這個習慣很不好啊 筆記本正前方有三個指示燈,用來觀察機器的運行狀態,分別是無線,電池和硬盤 D面一覽,大大小小的貼紙都貼在了這里 D面的散熱孔可以清楚地看到內部的散熱銅管 這里有一塊四四方方的金屬網,看起來容易讓人聯想到強勁的低音炮,不過拆機後發現下面什麼都沒有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整體的比例還是相當協調的,主要是屏幕的邊框收窄了 邊框特寫,目前這個屏占比還是可以接受的,當然我們還是最愛超窄邊框 B/C面整體 攝像頭和立體聲麥克風位於屏幕上方 屏幕下方MSI的LOGO 全尺寸鍵盤,依然來自steelseries,不過這次的背光只剩下了純白色 觸控板,整體手感中規中矩,按鍵手感短促清脆 觸控板的邊緣做了高光倒角設計 GP72VR的最大開合角度非常接近180° GP72VR的單機重量實測為2.8KG,與官方的2.2KG還是"有點"出入,很給面子了吧? 日常出行加上電源後總重量為3.5kg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FHD(1920x1080)的電競屏幕最大亮度為251cd/㎡左右,色溫6530k非常接近6500k 屏幕色域為100%的sRGB以及87%的AdobeRGB.這種在非廣色域和廣色域之間的色域表現很早在顯示器評測里出現過,對於不想用校色設備來管理廣色域色彩的用戶,其實這種就挺好用的了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有一定偏差 白平衡的表現比較糟糕,跨度從22000K到6000K.只能用吃驚來形容,但不管重測幾次,依然如此,姑且認為是屏幕和測試設備的"不兼容"吧 亮度均勻性表現不錯,左上和右上方的最大偏差達到了13% 色彩精確度測試,平均值在1.45. 還是很不錯的   可視角度的表現就比較差了,為了高刷新率所以沒有使用IPS屏幕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預裝了最新版本的Windows10.軟件方面與以往產品相同,就不做細致的介紹了 App中心可以打開合作的第三方應用 系統檢測可以查看各硬件的運行負載 系統環境設置則可以改變運行模式 CPU為i7-7700HQ 最大睿頻3.8GHz CPU規格一覽,更多詳情請前往Intel官網:  http://ark.intel.com/zh-cn/products/97185/Intel-Core-i7-7700HQ-Processor-6M-Cache-up-to-3_80-GHz?q=7700hq 記憶體配置為16GB,頻率2400MHz 核心顯卡為Intel的HD630 獨顯為GTX1060,顯存容量為3GB 硬盤方面,SSD為PLEXTOR提供的128G固態硬盤 HDD為日立提供的1TB機械硬盤 AS SSD測試成績 PCMark 8 Home conventional 3.0得分為3675 PCMark 8 Creative conventional 3.0得分為3578 PCMark 8...

Dell XPS 13 2in1 2017 評測筆記本

序言         Dell的XPS作為PC的高端商務筆記本一直受到市場的追捧,尤其是XPS的超窄邊框系列更是令每一個體驗過的人慾罷不能.今年Dell升級了XPS 13 2in1,全新的面貌以及全新的配置,相信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瞭解這一代的改進到底是否可以顛覆大家對於筆記本+平板電腦的認知,那就讓我們快速進入評測內容吧.PS,聽說上一代XPS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銷量首次突破超越了ThinkPad系列,看來的確一個是在原地踏步(退步?),而另一個大家看得到的在進步 產品規格         新一代XPS 13 2in1跟隨Intel腳步更新到了第七代處理器,有I5-7Y54和I7-7Y75兩款處理器可選擇.記憶體方面有8GB和16GB,由於記憶體無法自行升級,購買之前需要考慮清楚.硬盤存儲方面可選256GB和512GB,日後可自行升級.顯示屏則有FHD(1920X1080)和QHD+(3200x1800)兩個規格,重量方面,官方數據1.24kg,厚度最厚處為13.7mm,可以說這一次大家期待已久的升級,是真正的全方面升級,更多規格詳見下圖 產品解析-A/D面 包裝整體非常簡潔沉穩,黑色的包裝盒中間印有Dell的LOGO 產品紙質附件三包憑證,快速入門等等材料 隨機附件包括一個USB TpyeC轉普通USB3.0轉換線,一個充電電源和一根延長線.順帶說一句,這根電源延長線實在是多餘,一個小巧精緻又方便攜帶的電源加上這根線瞬間就黯然失色了 USB轉換線,做工細膩,細節出色 主角登場!XPS 13 2in1就這樣靜靜的躺在盒子里 XPS 13 2in1的整個A面為鋁合金材質,除了中間的LOGO外沒有一絲多餘修飾 LOGO特寫 整機的厚度從最低8mm至最大13.7mm,非常輕薄 最大厚度處與1元硬幣做對比 筆記本前部中間有一個充電狀態指示燈.當電量不足時呈橘黃色,正在充電則顯示白色,充滿或未充電時不亮燈 筆記本後部,沒有任何接口,線條簡潔干淨 非常關鍵的鉸鏈,可以讓2in1 360度旋轉切換成平板模式,做工同樣一流 左側接口一覽,從左往右依次是USB TypeC雷電接口(可作充電),音頻接口和電池容量指示燈 按下按鈕後可快速顯示當前電池電量.非常實用的一個小功能,可以在不開機的情況下快速查看電量,不過按鈕手感欠佳,比較難按 右側接口,從左往右依次是開機按鈕,micro-SD卡插槽,USB TypeC的多用途接口,值得一提的是右側的USB TypeC接口同樣支持充電 電源按鈕上設計有一個白色指示燈,細節很周到 D面,一整塊的鋁合金,沒有任何散熱口,上下有亮條防滑橡膠,中間則是XPS的銘牌 銘牌特寫,為了外觀的整體美觀,所有信息被藏在了銘牌下方 翻開銘牌後,可以看到各種信息及認證 機身底部使用梅花螺絲固定,與整塊的鋁合金D面搭配起來也非常耐看.細節處相當到位 底部的防滑橡膠條,顏色為灰色而不是常見的黑色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深邃的屏幕和超窄邊框帶來的是強烈的視覺沖擊,只能用兩個形容:漂亮 邊框特寫,很難用語言去形容它,窄邊框的美好就是只要你體驗過,就再也回不去了.屏幕的玻璃官方特別指出使用了康寧大猩猩代工的玻璃,原因是當折返360度當作平板使用的時候,屏幕的耐磨性就需要經得起考驗了 B/C面整體,屏幕,攝像頭,鍵盤,觸摸板從上至下一切都是那麼勻稱 攝像頭和立體聲麥克風位於屏幕下方 可360度翻轉的兩段式轉軸 全尺寸鍵盤,由於體積限制,鍵程無法做的太大,整體手感可以接受 背光鍵盤燈效 一體式觸控板,值得一提的是和一般的win10筆記本不同,XPS觸控板的操作手感非常好,鼠標跟手,無論是滑動還是瀏覽網頁.非常接近MAC的觸控體驗,應該是在軟硬件上有過特別優化 右下角的指紋識別模塊,只能用作識別,不能按下 第七代Intel芯片的宣傳標 C面的其他部分使用了碳纖維復合材料,以確保在輕量的同時達到足夠的強度,其實XPS系列真正獲得廣大用戶的認可,也就是從鋁合金+碳纖維這種復合材料交替使用的那代產品開始的,最初評測的時候我們就提到過,鋁合金美觀,用在A和D面,可以增加整體產品的質感,而碳纖維相比鋁合金更加輕盈,用在C面還能避免金屬材料冰冷的觸感,ThinkPad標榜了自己N多年的鋁合金一體成型框架,如今在高端旗艦筆記本里其實早就沒了談資了 轉軸處有橡膠墊,可以作為屏幕緩沖.同時在平板模式時也可以防止打滑.細節真的很到位 新款XPS 13 2in1的最大亮點在於雙模式的應用,屏幕360度旋轉後可以變成平板模式 關閉狀態 日常使用狀態 180度狀態 變身失敗狀態 變身完成~平板狀態 平板模式效果.在平板模式下,這塊超窄邊框的觸控屏幕能夠得到更大的發揮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1.2kg,這要比官方的數據更輕 加上電源後總重量為1.4kg.再次吐槽下電源延長線.就差這麼一口氣啊 這里為了讓XPS用戶擁有更好的體驗,決定為大家插播一條廣告,大家可以在某寶買到類似這種不用線纜直接可以讓穩壓器和插座鏈接的轉接頭,分普通以及下圖這種90度轉角兩種,有了這個電源線纜可以大大減少,不用謝~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MSI GS63VR 7RF-258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MSI在最近幾代的主機和筆記本產品上可以說發力異常兇猛啊.在我們之前測評的一系列產品中可以看到,每一款產品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幾個特點讓人眼前一亮.並且從中可以看出MSI在用心地設計每一款產品.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MSI使用全新一代磨具打造的這一款GS63VR遊戲筆記本吧.是時候檢驗一下成果了 產品規格         GS63VR 7RF採用了最新一代intel I7-7700HQ處理器,16GB記憶體,128GB SSD系統盤和1TB HDD存儲盤.顯卡方面則使用了輕量化的GTX1060,值得一提的是官方標注重量為1.89kg,與Macbook pro(15吋1.83kg)相當,可見是一款非常輕便的輕量級遊戲本,性能與重量之間平衡的很恰當 產品解析-A/D面 產品的包裝盒依舊沿襲MSI的一貫風格,黑底的紙箱上搭配酒紅色的電鍍LOGO,視覺效果拔群 新的產品特色標簽設計得很不錯,把第七代intel CPU,NVIDIA 10系列顯卡和MSI自身的龍LOGO三個元素融合在一起 產品附件,驅動光盤,三包憑證等等 隨機附送的賽睿鼠標,這也是MSI遊戲本的慣例,由於USB TypeC(雷電)的接口還未流行,MSI也貼心的附送了兩根轉接線,可以分別轉接VGA和常用的USB接口,想的很周到 相比以往遊戲筆記本的巨型電源,GS63VR的電源不算特別大,畢竟是一台輕量級的遊戲本 電源功率為180W 主角登場!全新的設計及模具,GS63VR上手的第一感覺就是順手.整機無論從視覺上還是手感上都非常輕薄.很少能夠在遊戲筆記本領域體驗到這種感覺 A面為鋁合金材質,表面拉絲處理.也是MSI筆記本一貫的作風 厚度只有17.7mm,非常輕薄 前部右側有一排狀態指示燈,以方便瞭解電腦運行狀態 指示燈特寫,常用的幾個狀態指示都包含進去了 尾部一覽,乾乾淨淨沒有任何接口.通過紅色的流線圖案來點綴 A面是最新的MSI龍LOGO,相比老版本做了一些微調,取消了上方的英文字符,讓龍的圖騰可以更加突出.不過我個人覺得這個龍的圖騰才應該是需要重新設計的地方吧 正面的龍盾徽還特別做了凸起設計,做工工藝上也相當不錯.官方宣稱為8H硬度的康寧玻璃 A面LOGO可以利用屏幕背光來發亮 機身左側接口,依次為網卡接口/讀卡器/USB3.0X3/音頻輸入輸出 機身右側依次有1個USB2.0,雷電接口,HDMI,mini DP,以及電源輸入.而整機的開機按鈕則設置在了靠近用戶側的角上.如果電源輸入接口能放在左側或者後方就更好了 開關按鈕特寫,做工和手感都很不錯,四周亮橙色的高光倒角很精緻.最大的方便之處是在黑暗中用戶可以盲操作來打開電腦 D面,除了散熱區,整個D面覆蓋了一層柔軟的類似翻毛皮的材料,咋看之下以為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在實際使用一段時間後,我的身體還是很誠實地告訴自己,KIMOJI~.無論在搬動中徒手接觸,亦或是將筆記本放在大腿上的使用情形下,這層材料起到了中和以及緩沖溫度的功能,讓肢體與電腦的接觸不再那麼「滾燙」或「冰涼」,而是變得「溫暖」.GS63VR在大家最最容易忽視的D面上,扎扎實實地把用戶體驗上升了一個檔次 D面材質特寫 四周均貼有橡膠防滑墊 散熱區特寫,可以隱約看到內部紅色的渦輪風扇.這樣的細節也能看出MSI的用心 另一側散熱區可以隱約看到2個風扇 產品解析-B/C面 打開筆記本,發現MSI貼心的附送了一塊保護布,防止鍵盤與屏幕互相磨損.細節 打開的最大角度達到了180°,很少有遊戲本能做到這樣的程度 B/C面一覽,邊框收窄,屏占比有一定的提升.雖然沒有達到令人震撼的超窄邊框,但視覺效果已經有了不少的加分 屏幕上方為前置攝像頭和雙聲道麥克風 屏幕邊框寬度 屏幕下方的MSI LOGO,沒有燈效 C面一覽,鍵盤來自Steelseries的操刀設計 鍵盤左下角Steelseries的標識 在15吋的筆記本中塞進小鍵盤,難度還是不小的.尤其是如此輕薄的筆記本 鍵盤特寫,做工很不錯 鍵盤燈光效果,彰顯老牌外設廠商Steelseries的功力 右下角貼有產品的一系列特色功能介紹 觸摸板,使用了隱藏式的左右按鍵,手感乾脆.四周同樣是精緻的對比色高光倒角 鍵盤上方隱藏了一個電源指示燈.不亮的情況下還真是察覺不到 整機燈效 在不帶電源的情況下整機實測為1.95kg.非常輕便 加上電源後總重量為2.65kg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IPS版FHD(1920x1080)的屏幕最大亮度為275cd/㎡左右,色溫6440k非常接近6500k 屏幕色域為90%的sRGB以及70%的AdobeRGB.對於大部分的使用情況下已經足夠,但是在當下用戶對屏幕要求越來越高的大環境下,依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色調響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有略有偏差 白平衡的表現很不錯,從20%到80%的亮度基本都保持在6500k上下,非常穩定 亮度均勻性較好,只有上部偏差超過10% 色彩精確度測試,整體表現很不錯,但是1F色的偏差有點大 屏幕可視角度一直是IPS的強項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預裝了最新版本的Windows10 MSI的內置軟件,以往的產品測評已經做過詳細的介紹,就不贅述了.  CPU採用的是i7-7700HQ 最大睿頻3.8GHz CPU規格一覽,更多詳情請前往Intel官網: http://ark.intel.com/zh-cn/products/97185/Intel-Core-i7-7700HQ-Processor-6M-Cache-up-to-3_80-GHz?q=7700hq 記憶體搭配了16GB,頻率為2400MHz 核心顯卡為Intel的HD630 獨顯部分則是Nvidia GTX1060,擁有6GB顯存 硬盤方面,SSD為東芝提供的128G NVMe標準固態硬盤 HDD則是日立提供的1TB機械硬盤 SSD測試成績,出廠默認狀態測試成績 PCMark 8...

Alienware 17 2016 R4 評測筆記本

序言         一年一度的Alienware更新又又又到了,本次我們收到的是Alienware家的17吋旗艦筆記本,型號為Alienware 17 R4. 不知道這一次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呢?那麼就請接着往下看吧~ 產品規格         本次收到的Alienware 17 R4採用了I7-6820HK處理器,16GB記憶體,1TB SSD系統盤和1TB HDD存儲盤.處理器方面還有最新一代的I7-7700HQ和I7-7820HK可供選擇.顯卡方面有GTX1070 8GB和GTX1080 8GB可選.顯示屏:本次收到的是QHD(2560x1440),120Hz高刷新率版,此外還可選擇FHD(1920x1080)IPS版和UHD(3840x2160)IPS高分辨率版.電池有為68Wh與99Wh兩個版本 產品解析-A/D面 產品包裝,還是那麼原汁原味 產品附件:安全信息,三包憑證,快速指導手冊 以及遊戲筆記本專屬超大電源,為了應對不鎖頻的CPU和頂級GPU.這次的電源更加巨大! 那麼到底有多大呢?和磚頭先生相比絲毫不遜色 電源功率為330W 接下來是主角登場,外觀方面轉軸處的設計有改動 轉軸處輕微凸起 A面依舊採用鋁合金材質,質感做工上佳 厚度,作為一台性能主導的大尺寸遊戲本,就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啦 前部音響特寫 筆記本尾部,設計線條上和上代區別不大 尾部接口一覽,從左往右依次為網線接口/miniDP接口/HDMI接口/雷電接口/外置顯卡接口和電源接口 機身左側接口,依次為USB3.1TpyeC/USB3.0/音頻輸入輸出 機身右側只有一個USB3.0接口 D面是近1/2的大面積散熱區 散熱區特寫 散熱口一貫的優良做工 底部均配有細長的橡膠墊 產品解析-B/C面 Alienware 17 R4打開的最大角度中規中矩,一般使用上沒什麼大問題 送測的這台屏幕為QHD(2560x1440),120Hz高刷新率版,非IPS面板 屏幕上方為前置攝像頭(支持Windows Hello)和雙聲道麥克風 屏幕邊框寬度,一貫得沒有加入窄邊框設計 屏幕下方的Alienware Logo,字體上更加纖細,通電後有燈效 C面一覽,新一代的鍵盤取消了全鍵無沖的設計,原因未知 外星人頭像的標志性開機按鈕 鍵盤左側配置了6個可自定義的遊戲按鍵,供遊戲玩家使用 有一個小細節,廠商特別在遊戲玩家常用的S鍵上做了凸起設計,方便玩家定位 右側小鍵盤的上方也額外增加了4個可自定義的按鍵 觸摸板,左右按鍵的手感偏輕柔,很安靜 重量上僅筆記本自身以及達到4.5kg 加上電源後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kg.OMG! Alienware的燈光展示自然少不了啦 Alienware 17 R4一共有13個區域的燈光可調,分別是 電源按鈕 鍵盤的燈效雖不能逐個按鍵調整,但整個鍵盤劃分為5個區域可獨立控制燈效 觸摸板區域燈光 左側上下兩條燈帶,燈光獨立可調 左側上下兩條燈帶,燈光獨立可調 右側燈帶,同樣可以分開調整燈光 最後一處就是A面的外星人LOGO啦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MSI GT62VR 6RD-093X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MSI遊戲筆記本又送測新品來了~序言已經不知道再"吹什麼牛皮"來形容MSI遊戲筆記本產品線之廣,更新頻率之快了,所以直接看今天的新品GT62VR 6RD的評測吧~ 產品規格         新款GT62VR 15.6吋筆記本採用了I7-6700HQ處理器,8GB記憶體,搭配GTX1060 6GB顯卡,128GB SSD系統盤和1TB HDD存儲盤,顯示屏為FHD(1920x1080) IPS支持G-sync技術,官方重量為2.94kg,其它規格如下 產品解析-A/D面 產品的包裝盒,標準的MSI風格 產品附件:三包憑證,驅動光盤,說明書,以及一封感謝信 隨機附送一個賽睿鼠標 遊戲筆記本專屬超大電源 額定功率230W 再次有請CHH測評特邀嘉賓:磚頭先生 接下來是主角登場,外觀方面沿用了一貫的家族特色 A面多了兩條紅色裝飾條,不過沒有燈光效果 厚度方面為39.8mm,在遊戲本輕量化的今天就顯得有些厚了 前部特寫,此處的紅色裝飾條同樣是沒有燈效的 前部中央有一排狀態指示燈 筆記本尾部一覽 尾部接口一覽,從左往右依次為網線接口/USB3.1TypeC/HDMI接口/miniDP接口和電源接口 後方散熱孔特寫 機身左側接口比較簡單,依次為防盜鎖口/USB2.0/音頻接口 機身右側為3個USB3.0接口和讀卡器.太多的接口放在右側說實話對鼠標的操作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D面,中央大部分面積為散熱區 散熱區特寫,做工不錯 丹拿音響的低音單元.也是GT62VR的一大特色 底部配有橡膠墊 產品解析-B/C面 GT62VR的最大開合角度 B/C面一覽,屏幕為15.4吋FHD(1920x1080),IPS面板,支持G-sync技術 屏幕上方為前置攝像頭和雙聲道麥克風 屏幕邊框寬度,很可惜同樣沒有加入窄邊框設計.在顏值如此重要的遊戲本領域,為何廠商都遲遲不願意加入窄邊框設計呢 屏幕下方的MSI Logo C面一覽,來自賽睿的全彩背光鍵盤,但並不支持全鍵無沖 開機按鈕位於右上角 電源鍵上有一個小小的白色指示燈 丹拿認證的音響,實際聽感音質確實有提升 燈效展示,GT62VR的外部燈光只有A面上的龍盾 便攜性對於筆記本產品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體驗因素,GT62VR的單機重量在2.9kg.當然作為遊戲本,重量方面是可以做一定妥協的 再加上電源的話,嘿嘿嘿,一共3.8kg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IPS的FHD(1920x1080)屏幕最大亮度為276左右,色溫6477k比較接近6500k 屏幕色域為91%的sRGB以及70%的AdobeRGB,這個色域顯然是略低的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偏差比較大 白平衡的表現不錯,從20%到80%的亮度保持在6600K上下 亮度均勻性一般,上部偏差均超過10% 色彩精確度測試,整體表現不錯,1F的偏差有點大 屏幕可視角度一直是IPS的強項 性能測試 系統預裝了最新版本的Windows10 MSI的Dragon center控制中心,App中心預裝許多小軟件 系統檢測則顯示系統運行狀態 LED精靈用來調整鍵盤燈效 系統環境設置用來調整電源策略,風扇策略等 行動中心可以將電腦與手機連接 最後的工具則包含了備份還原,使用手冊等內容 CPU採用的是i7-6700HQ 3.5GHz CPU規格一覽 記憶體搭配了8GB,頻率為2400MHz 顯卡部分則是Nvidia GTX1060,擁有6GB顯存 硬盤方面,SSD為東芝提供的128G固態硬盤,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SATA協議,不過插槽支持NVMe PCI-E GEN 3X4,用戶可以自己升級更好的固態硬盤 HDD則是日立提供的1TB機械硬盤 SSD測試成績,678的成績不算特別高 PCMark...

Alienware 17 2016 評測筆記本

序言         在前不久我們為大家帶來了Alienware 15 2016的評測,看到標題我想大家也應該知道此次評測的主角與15最大的區別就是尺寸上的變化,但對於整個評測的過程,我們並沒有怠慢,依然還是給大家詳細的測試了一遍,讓我們來看看除了尺寸的變化以外是否還會有別的變化 產品規格         在性能配置方面與15吋大致相同,唯一有差別的就是體積重量以及屏幕上的差別,屏幕採用了17吋的FHD 1080P IPS屏,而重量方面也因為體積變大的原因提高到了4.42KG,更過規格詳見下圖 產品解析-A/D面 包裝盒與15吋一模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側邊的尺寸數字而已 電源適配器略大 適配器的功率為240W 筆記本本體從外觀來看的話就是15的放大版,然而從側邊來看整體的比例感並沒有因尺寸的增加而顯得臃腫起來 正面視角來一發,整個A面材質均採用了鋁材質 厚度的控制中規中矩 右邊方面接口並無太多,僅有USB 3.0接口,以及進風口 左側的接口為USB 3.1 Tyoe-C,USB 3.0,音頻輸入/輸出 A面的外星人Logo,依然可發光 背面接口為Lan,Mini-DP,HDMI, Thunderbolt,顯卡擴展塢接口,電源輸入口 機身背面的左右兩側均有出風口 D面除了上半部分的黑色區域外,其它部分均為鋁材質., 正上方有腳墊配置 四周腳墊也配置了腳墊 上半部分的散熱口 下半部分的鋁材質部分空空如也,非常幹淨整潔,個人很喜歡這樣的設計 產品解析-B/C面 整個B/C面比起15吋感覺更加協調了,15吋版本則顯得略微臃腫了些 屏幕可開啟最大角度 邊框厚度,比15吋版本更加窄了 攝像頭以及麥克風 屏幕正下方的外星人Logo,此處為鏡面工藝 C面一覽,鍵盤變成了全鍵盤,並且鼠標觸摸板的位置略有調整 電源按鈕 開關處整條均採用了鏡面工藝 鼠標觸摸板,實測手感非常棒 機身貼紙僅有intel一枚,非常清爽干淨 燈光秀,跟15版本基本一致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屏幕的最大亮度為337,最大亮度比起15吋版本有提升,色溫距離標準的6393K略有偏差,面板則與15吋使用的IPS版FHD(1920x1080)一模一樣 屏幕的色域為91%的sRGB以及70%的AdobeRGB,略低於主流的IPS屏色域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略有偏差 白平衡隨着亮度的變化,百分之20至80的常用亮度區域中,表現的非常穩定 屏幕的亮度均勻度非常不錯 色彩還原跟15吋一樣,整體不錯,但被黑色跟青色給拖累了 可視角度令人滿意 性能測試 系統方面與15吋並無差異 自帶軟件不再重復介紹,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我們以往的Alienware筆記本評測 CPU採用了i7-6700HQ 2.60GHz,這款CPU也算是我們評測中的老客人了 官網的詳細規格 記憶體搭載了16GB,頻率為2666MHz GPU搭載了桌面級GTX1070,顯存為8GB SSD為東芝的256GB HDD則是日立的1TB SSD跑分性能如下 PCMark 8 Home conventional 3.0得分為3281 PCMark...

MSI GS43VR 6RE 045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MSI的巨無霸遊戲本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今年6月我們為大家評測過的GS60 6QE-438XCN(評測地址:https://www.chiphell.com/article-16169-1.html)則是Gaming家族中為數不多的主打便攜同時兼顧遊戲性能的筆記本產品,但GPU顯然已經落後了,更讓人感覺是一款試水的產品,而今天所為大家評測的MSI GS43VR 6RE 045CN依然也是主打便攜性能,相信這絕對會是一款讓人印象深刻的產品 產品規格         配置方面與GS60 6QE-438XCN並無太大差別,最突出的地方莫過於GPU升級到了桌面級的GTX1060 6GB版,並且體積以及重量都在原有的優秀基礎上進一步的減小了,屏幕尺寸為14",分辨率配置為1080P,用來搭配GTX1060也是最為和諧的組合了,總重量為1.8kg 產品解析-A/D面 包裝方面與上一款GS產品毫無變化 GS系列的附贈配件一向都不多 電源為台達代工的180W 本體登場,線條感比上一代更強了,整個A面均採用了黑色陽極拉絲工藝的鋁材質,手感很好.但指紋也是相當的明顯 作為一款遊戲筆記本並且不是嘴巴說說而已而是真的具備遊戲性能的遊戲筆記本,這樣的厚度是可以令人滿意的 後側視角,擺脫了以往Gaming家族巨無霸的形象,整體非常纖薄 左側的接口配置了Lan,電源輸入,USB 3.0,SD讀卡器,音頻輸入/輸出 右側為Thunderbolt,USB 3.0,HDMI 尾端僅有一枚孤零零的Mini-DP 尾部的左右兩側均配置了出風口 A面的Logo依然帶有發光效果 燈光特效 筆記本的底部則採用了磨砂塑料 現在的Gaming系列底部的散熱口都是非常的統一化了 貼紙全部被集中在了底部 底部的四周均有橡膠腳墊 產品解析-B/C面 屏幕邊框為塑料邊框.屏幕為14" 屏幕開啟的最大角度 邊框厚度中規中矩 屏幕下方的Logo 屏幕正中則是麥克風以及攝像頭 C面一覽,採用了跟A面相同的黑色陽極拉絲工藝,質感爆破,但由於手最容易觸碰的區域,所以指紋也是在所難免的 賽睿的鍵盤認證,鍵帽採用了巧克力浮島結構 鍵盤手感非常舒適,彈性適中 鍵盤燈效 電源開關,貌似第一次見Gaming系列使用這樣的開關啊 鼠標觸摸板紅色邊框跟整個C面鋁材質是屬於同一塊,但觸摸板的按鍵手感真的是不能恭維啊 屏幕特寫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屏幕的最大亮度為273,色溫距離標準的6500K非常接近 屏幕的色域為92%的sRGB以及71%的AdobeRGB,基本成績跟主流ips屏接近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測下來偏差並不大 白平衡隨着亮度變化,從20%~80%的亮度區間表現非常穩定 亮度均勻表現還算不錯 色彩還原性能普普通通 這次搭載的14吋1080P屏面板依然為IPS,可視角度測試自然是不在話下的 性能測試 系統預裝為Win10家庭版,系統非常幹淨,並沒有預裝過多的第三方軟件,屏幕分辨率為1080P,所以在縮放方面保持在百分之百也不會難以操作 CPU採用了當前遊戲本的標配i7-6700HQ 2.60GHz 以下是官網的詳細規格 記憶體配置了DDR4的8GB 2133 這款筆記本最大的亮點,桌面級GTX1060,顯存為6GB,在先前的筆記本評測中我們也熟知了這款GPU的威力了 硬盤方面則是採用了128G的SSD+1TB HDD的配置,SSD是來自東芝的128GB HDD則是日立的1TB 磁盤性能如下 PCMark 8 Home conventional...

Alienware 15 2016 評測筆記本

序言         一年一度的Alienware更新週期又到了.前不久已經放出2016款Aurora R5的測評,這里做個小小的預告,之後也會有Alienware 17旗艦筆記本產品的測評. 那麼今天將為大家帶來的自然就是2016款NEW Alienware 15筆記本產品 產品規格         新款Alienware 15吋筆記本全系列採用了I7-6700HQ處理器,16GB記憶體,256GB SSD系統盤和1TB HDD存儲盤.顯卡方面有GTX1060 6GB和GTX1070 8GB兩個規格可選,均為桌面級顯卡規格,而非移動版.顯示屏有三個版本: FHD(1920x1080) IPS版本,FHD(1920x1080) TN+WVA高刷新率G-sync版本,以及UHD(3840x2160)IGZO IPS高分辨率版本.電池方面則分為68Wh與99Wh兩個版本 產品解析-A/D面 產品的包裝盒的設計風格很DELL,簡潔大方 產品附件:安全信息,三包憑證,快速指導手冊 以及一封感謝信 遊戲筆記本專屬超大電源 有請CHH測評特邀嘉賓:磚頭先生 電源功率為240W 接下來是主角登場,外觀方面使用了全新的設計 A面依舊採用鋁合金材質 前後厚度基本一致,從前代的34mm降低到25.4mm 前部特寫 筆記本尾部,整體造型上更加平整 尾部接口一覽,從左往右依次為網線接口/miniDP接口/HDMI接口/雷電接口/外置顯卡接口和電源接口 機身左側接口,依次為USB3.1TpyeC/USB3.0/音頻輸入輸出 機身右側只有一個USB3.0接口 D面,散熱區進一步擴大,占據了大部分面積 散熱區特寫 散熱口的網狀做工非常不錯 底部配有細長條的橡膠墊 產品解析-B/C面 2016款Alienware 15打開的最大角度,相比上代有很大進步,幾乎快達到了180° B/C面一覽,送測的這台屏幕為IPS版FHD(1920x1080) 屏幕上方為前置攝像頭(支持Windows...

MSI GT83VR 6RF 026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MSI近年來已經在雙桌面旗艦顯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如今又有帕斯卡架構GPU的加持,相信在家用遊戲性能方面,筆記本已經跟頂級台式PC的差距已經可以平分秋色了,真的不得不讓人感嘆科技發展的速度有多麼的驚人了,還是要感嘆遊戲筆記本的發展速度有多麼的驚人?無論如何,今天這台重磅的旗艦遊戲筆記本GT83VR一定會在性能表現上傲視群雄. 產品規格         配置方面依然是這麼的爆炸,GPU方面採用了雙桌面級GTX1080,這樣的配置怎麼能說不爽?其它配置方面也都是各個領域頂級貨色,當然,這樣的代價必然是重量跟體積變成了筆記本里的巨無霸,但是便攜方面(便攜的可能性?)依然還是比同級別的台式機要方便,畢竟裝進雙肩包就能帶走了,雖然他很重,然後背包也很碩大 產品解析-A/D面 還是老樣子,背包是少不了的,為了能夠裝下這麼個大傢伙,背包的尺寸也絕對可以當旅行包用了 包裝盒,SLI三個字母已經成為了性能的象徵 背面為產品特色介紹,但令人不解的是GT72VR 6RD-059CN所用的顯示器為G-SYNC電競屏,此次的雙1080的配置竟然用回了以往普通的屏幕,實在是有點可惜 小鼠標並沒有變化 電源適配器竟然有2塊,這在我印象中絕對是史無前例的,至少Chiphell硬件評測室頭一回遇到雙電源的筆記本 單電源額定功率為330W 然後為了能夠協調雙電源的工作,還多了一個一轉二的設備 直接插入就可以了 本體登場,外觀上風格跟以往產品幾乎無變化 整個A面為鋁合金拉絲工藝 尾部視角,在散熱口上略微有些變化 厚度方面其實也還湊活 一元硬幣在這個厚度之下顯的非常袖珍 MSI的Logo以及龍盾信仰燈 亮燈的效果 尾部的進風口 尾部接口方面依次為Mini-DP, Thunderbolt,HDMI,電源輸入以及Lan接口,作為強迫症患者必須要吐槽一下這左右不一的情況了 右側為USB 3.0 x 2,以及排風口 左側接口為光驅,數字音頻接口,SD讀卡器,USB 3.0 x 3, SPDIF-Out,音頻輸入/輸出以及散熱排風口.難得在筆記本上見到支持更高規格的音頻輸出口也算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D面,整塊為磨砂塑料材質 丹拿認證的揚聲器 貼紙銘牌被集中在了底部 底部四周均有腳墊 中間有碩大的散熱口 產品解析-B/C面 屏幕邊框為塑料邊框.屏幕為18.4",分辨率則保持了更適合遊戲的1080P分辨率 屏幕可開合最大角度 邊框厚度中規中矩 前置攝像頭以及麥克風 MSI的Logo C面左邊貼着GTX10系顯卡的宣傳貼紙 丹拿認證揚聲器 C面右邊特色貼紙 整個C面的造型跟以往的旗艦系列一模一樣,龍Logo處為金屬拉絲材質 開關處依次為風扇全開,GPU切換,以及開關 數字鍵盤鼠標觸摸板,說實話按鍵手感太生硬了 SteelSeries鍵盤認證 MX茶軸機械鍵盤,這個在此前已經介紹過了,說實話真的希望別用茶軸,畢竟,玩遊戲還是紅軸最棒 鍵盤燈效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屏幕最大亮度為310,默認色溫6550K,偏離標準6500K差距非常小 屏幕的色域為95%的sRGB以及74%的AdobeRGB,基本成績跟主流ips屏接近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偏差非常小 白平衡隨着亮度變化的幅度略大 亮度均勻度並不是很理想 色彩還原性能非常出色 屏幕可視角度令人滿意 性能測試 系統預裝為Win10家庭版,屏幕分辨率為1080P,所以在縮放方面保持在百分之百即可 CPU採用的是i7-6920HQ 2.90GHz 以下是官方詳細的規格表 記憶體搭載了32GB的DDR4 2133 GPU採用了雙GTX1080 機械硬盤來自日立的1TB 雙SSD處於Raid 0狀態,接口方面採用了PCI-E GEN.3的接口 SSD跑分成績十分殘暴 PCMark 8...

MSI GT72VR 6RD-059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自帕斯卡架構的GPU誕生以來,低功耗高性能的特性使得這代移動級GPU的性能將會有大的飛躍,這使得遊戲本領域將會有非常重大的突破,而這次評測的主角GT72VR 6RD搭載了GTX1060 6GB版本,看過我們之前1060評測的朋友們相信也對這個甜點級GPU的性能非常清楚了.此前Gaming系列也已經使用桌面級顯卡多次,這次全新架構的表現相信會更令人期待. 產品規格         在配置方面整體跟去年的旗艦遊戲本大致雷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GPU搭載的是桌面級GTX1060,並且還是6GB的版本,屏幕分辨率為1080.不得不讓人感嘆數碼產品的進步速度,重量方面也並不算非常巨無霸,僅3.78kg,畢竟這是一台17"的遊戲筆記本 產品解析-A/D面 首先是包裝盒,紅黑經典配色似乎要成為Gaming的代表色了,右上角的VR Ready也是格外搶眼 能夠容納下筆記本的書包,貌似款式也跟以往的不一樣. 附件方面配置的並不多,電源適配器的大小比較中規中矩 適配器的功率為230W 祖傳的紅龍小鼠標終於換成SteelSeries了 然而還是Gaming定製版的 本體出現,設計風格的辨識度非常高.或者說Gaming系列很少改動外觀 厚度控製作為遊戲筆記本的話,中規中矩 後側視角 整個A面採用了金屬拉絲工藝的鋁材質,手感很不錯,但也很容易留下指紋.這點需要注意 Logo以及龍盾 亮燈特效 左側接口為USB x 4,音頻輸入輸出,多功能讀卡器 右側USB 3.0 x 2,DVD刻錄光驅 背面接口部分為Mini DP,USB 3.1 Type-C,HDMI,LAN,以及電源輸入 整個D面均為塑料磨砂材質 底部的紅色進風區域 丹娜認證音響 底部有橡膠腳墊 產品解析-B/C面 B面邊框為塑料材質,C面為磨砂鋁合金材質 屏幕可開合最大角度 邊框並未採用超薄邊框 攝像頭以及麥克風 屏幕正下方的Logo 屏幕跟C面接合處採用鋼琴烤漆工藝 C面預覽 鍵盤燈效 左側為開關,GPU切換按鈕,風扇全速開關,媒體播放開關,鍵盤軟件快捷鍵 丹娜認證的揚聲器 賽瑞鍵盤已經成為Gaming筆記本的標配了 同樣支持燈效 鼠標觸摸板,手感有點生硬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屏幕最大亮度為299,默認色溫6173K,偏離標準6500K有些差距 屏幕的色域為91%的sRGB以及70%的AdobeRGB,略低於主流的IPS屏色域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略有偏差 白平衡隨亮度變化而逐漸穩定 亮度均勻度表現不如人意 色彩還原表現也較差 屏幕可視角度表現良好 性能測試 系統方面出廠預裝了Win10,得益於分辨率為1080的關系,在尺寸縮放比上為百分之百,軟件方面則比較干淨 CPU採用的是i7-6700HQ 2.6GHz 以下是官方詳細規格 記憶體預裝16GB的2400 DDR4記憶體 硬盤方面則是採用了128G的SSD+1TB HDD的配置,SSD是來自東芝的128GB HDD來自日立 SSD的磁盤性能如下 PCMark...

MSI GS60 6QE-438X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CHH大部分評測的MSI筆記本都是主打性能的遊戲筆記本,這里面能有便攜性的型號並不多,此前唯一一次評測過的GS系列最近得到了配置升級,該 系列GPU配置高,價格定位也高,平時能夠看到的曝光以及評測機會並不多,今天就讓我們用GS60 6QE這款新品來好好瞭解下這個系列吧 產品規格         整機平台搭載的是intel最新的Skylake i7 6700HQ,GPU方面配置了GTX970M,非常標準的遊戲本配置,值得一提的是重量僅為2kg,從體積數據上也可以粗略的發現,筆記本的厚度控制的非常優秀 產品解析-A/D面 包裝風格上跟以往的產品有着較大的差別,似乎更加低調內斂了? 電源適配器也更加扁平化了 電源為台達代工的150w適配器 附件包含了一根mDP轉VGA USB 3.1 Type-C轉USB 3.0轉接線. 其他紙質附件 本體登場,A面整體為黑色陽極拉絲工藝的鋁材質,手感很好 厚度方面為2cm,不能和超級笨比,但在遊戲筆記本里絕對是輕薄級的 A面正上方還是那個熟悉的MSI logo以及發光的龍盾logo 在燈光狀態下的發光特效 暗光下的燈效 後側的整體視角便可發現筆記本的外觀非常窈窕 筆記本的左側接口部分依次為USB 3.1 Type-C,電源輸入,USB 3.0 x 2,音頻輸入,輸出,並且輸出端是帶Hifi的 另一側為Tunderbolt 3,SD讀卡器,HDMI,mDP,以及Lan接口 尾部配有諸多散熱口 D面均為磨砂塑料材質 底部的雙風扇進風口附近配置了防滑墊 邊角處配有橡膠腳墊,並有揚聲器的開口處 底部中央為產品銘牌標識 易碎貼以及產品序列號的貼紙 產品解析-B/C面 屏幕邊框處採用的是磨砂塑料材質,整個C面則繼續保持了金屬拉絲材質 屏幕可開合的最大角度 邊框厚度控制的並不好 中央為網絡攝像頭以及麥克風 正下方為MSI的Logo C面整體預覽,可以看到鍵盤區域有下凹式的設計 在彎曲部分的工藝處理的非常光滑 丹拿認證音箱,幾乎已經是Gaming系列的標準配置了 除了D面有揚聲器的開口之外,C面具備了相同配置 Steetseries認證的鍵盤,手感跟以往的Gaming系列產品如出一轍,只是這次在燈光特效上略有不同 通常狀態下的燈效 RGB燈效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今的DIY還真是滿大街的RGB C面僅有一枚i7的貼紙 狀態指示燈 鼠標觸摸板的四周配有鋁合金CNC加工的拋光痕跡,故意這樣設計的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屏幕的最大亮度為308,默認色溫為6482K,距離標準的6500K非常接近 屏幕的色域為90%的sRGB以及70%的AdobeRGB,略低於主流的顯示器的色域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略有偏差 白平衡隨亮度變化表現的非常平穩 屏幕亮度均勻值中規中矩 色彩還原整體上來說比較中規中矩 屏幕可視角度測試,在進行側邊觀看時可發現屏幕有輕微的漏光現象 性能測試 關於系統方面,雖然官網是標注了配置了Windows10的系統,但送測過來的產品中並沒有預裝操作系統,雖然配套軟件以及驅動都被預留在了HDD中.但本着CHH只評測零售版本的原則於是跟廠商反應了這個問題,好吧霸氣的MSI重新為我們發送了一台,但打開系統後卻發現系統是盜版的,並且還是未激活的,這讓着實讓人有點不知道說點什麼好了,MSI你是腫麼了? 隨後我們還是安裝了HDD中預留的特色軟件,首先是大家都很熟悉Killer網卡,整個界面為扁平化設計,簡單易懂,這里就不多做解釋了 遊戲中心部分 這里可以調整屏幕的一些畫質參數 抗藍光護眼模式 以下為廠商預設的畫面模式,可以根據當前使用場景來切換適合的顯示風格 系統管理中心,不得不說現在的筆記本越來越像平板之類的移動設備了 CPU採用的是Intel Core...

Razer Blade Stealth 2016 評測筆記本

序言         Razer的外設在大家的心目中早就是如雷貫耳了,而顯然Razer也沒有把腳步完全停留在了外設這麼簡單,比如Razer Blade筆記本系列,雖然產品數量並不多,甚至更新的頻率也並不頻繁,但其以輕薄以及性能為主打的方針卻給玩家留下了非常深的印像甚至肯定.今天我們要評測的Razer Blade Stealth是2016年的主打產品,也是一款全新產品,雖然看上去和以往的Blade是那麼地相似. 產品規格 這次的潛行者分別發行了以下版本,我們收到送測的則是4K 256GB版本 詳細的配置列表如下,這個配置在超極本中堪稱豪華了,12.5"的屏幕,1.25kg的重量也跟超極本的身份十分相稱 產品解析-A/D面 按照慣例我們從包裝說起,要說設計風格不忘初心,那麼包裝也完完全全的是沒有任何變化 打開紙箱後首先是電源,比起標準的Razer Blade變壓器這只又小了一大圈,並且電源的電腦端接口為USB 3.1 Type-C接口 電源的功率僅為45W 最後是內部包裝,這麼多年了還真是一成不變 依然不變的小紙片和一塊擦拭屏幕的布 本體登場,Razer的筆記本不管是什麼系列,包裝,附件,本體的外觀設計以及用料可以說是完完全全一點變化都沒有,幾乎無任何辨識度可言.筆記本整體均採用了一體成型的鋁材料,表面經過亞光噴漆工藝 Logo燈,筆記本最薄處厚度為1.31cm 通電後的燈效 厚度方面可以參照RMB,就輕薄程度,撫摸感以及用料而言已經完全不輸水果家族的產品了 造型方面基本就是縮小版的Razer Blade Pro了 左側接口方面為Tunderbolt 3,USB 3.0,音頻輸入/輸出一體式插口 另一側為USB 3.0以及HDMI輸出接口 屏幕開關處接縫口 筆記本底部,依然是採用的一體成型鋁材質 左上方為風扇導流口,同時也配置了腳墊條 另一側也是同樣的開孔,但里面並沒有散熱風扇 產品解析-B/C面 整個屏幕面採用的是玻璃材質,C面則繼續保持着鋁材質的優良傳統 屏幕可打開的最大角度 邊框厚度太厚了 200W的前置攝像頭以及麥克風 開始C面的講解 電源開關位於C面正上方,同時可看到屏幕部分的Blade Logo,這個Logo居然沒燈效沒燈效沒燈效,太不符合邏輯了 鍵盤手感方面跟以往的Razer筆記本毫無變化,作為外設廠商出身的品牌鍵盤手感如此之糟糕多少會讓人覺得打臉有點疼,當然燈廠的東西燈效是少不了的 開機後鍵盤燈效 筆記本的右聲道喇叭處 左聲道喇叭 鼠標觸摸板區域,在開合處的下凹式設計手感非常好,絲毫沒有割手的感覺,但是用起來依然體驗不佳 黑色的i7貼紙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12.5"的屏幕最大亮度為359,色溫離標準的6500K非常接近了 屏幕的色域為99%的sRGB以及98%的AdobeRGB,這是一塊貨真價實的4K廣色域屏幕,看來叫板水果家的筆記本不單單是靠外形跟用料,在這較為關鍵的地方也做到位了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略有偏差 白平衡隨亮度變化,穩定性看似很差,但其實左邊的刻度僅僅在100k內浮動,所以實際表現是可以令人滿意的 亮度均勻度中規中矩 色彩還原性能相當不錯 可視角度測試,IPS的面板保證了廣角可視的觀賞度,但最後的右方觀看屏幕會有泛紅現象 性能測試 出廠預裝了Windows10,桌面終於跟以前不一樣了,軟件方面繼續保持着純淨的優良傳統 萬年不變的Razer Synapse,但系統類產品集成的軟件功能更多 CPU採用的是Skylake的i7-6500U 2.50Ghz,這里CPU-Z識別錯誤所以顯示的是6600U Intel官方的CPU資料 記憶體方面配置了8GB的LPDDR3-1866MHz GPU方面僅有核顯HD 520 硬盤方面採用的是來自三星的256G PCI-E SSD 磁盤性能成績 PCMark...

ASUS ROG GX700VO 評測筆記本

序言         關於水冷主機大家可能都並不陌生,但對於從未接觸過水冷系統的玩家來說初次組建這麼一個系統是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以及「學費」的,所以市面上開始出現了一些玩家自主品牌的水冷整機可以很好的幫助水冷新手解決這一問題,可是筆記本的水冷系統可就真的從來都沒有過,而如今他真的來到了這個世界,並且還是敗家之眼的官方拳頭產品,可以說是完全的打破了一個新的常規. 產品規格         自從桌面級的GTX980在筆記本的世界中普及以來,似乎已經成為了各家頂配筆記本的標配,這台GX700也很順理成章的從980M升級到了桌面級980,單單從紙面參數來看說實話其實並沒有讓人有種很驚艷的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說不出哪里不好也說不出哪里好,莫非所有的隱藏福利全部集中在水冷系統上了?讓我們繼續一探究竟吧 附件解析 先從這只包裝說起,當打開紙箱時我真的是有種被嚇倒了的感覺,讓我一度產生了懷疑廠商是不是送錯東西了? 直到看到ROG的Logo我確信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台筆記本產品的包裝,包裝如此拉風以至於讓人覺得這產品一定是買旅行箱送水冷筆記本的套餐了 旅行箱的頂部可以設置密碼 頂部的開關把手,操作起來手感不錯 地下有四隻滾輪可方便移動 打開了箱子以後可以發現其實內部的部件都被固定的嚴嚴實實的了 相信大家看到這里也已經猜到這是什麼了,在包裝固定上一點都不含糊,可以有效的避免了運輸時發生悲劇的可能性 開始我們的附件環節,這張小紙片就是旅行箱的專用標簽了 背後有介紹密碼鎖的具體使用方法 紙質附件跟以往的筆記本產品並沒有太多不同 筆記本本體的電源適配器 適配器的功率為180W 等等關於電源適配器還沒有完呢,原廠還適配了連接水冷組件的專用電源,需要注意的是普通風冷散熱以及水冷散熱都必須使用相對應的適配器,兩者並不存在隨意接這一事實,而這塊水冷專用適配器體積真的很大 為了能讓大家能更直觀的理解他的大小我們隆重邀請了板磚同志來作為此次評測的對比嘉賓 這只適配器的功率為330W 附件的最後一位了,依然是Sica鼠標 附件結束了,首先讓我們先從水冷組件的外觀說起吧,表面銀色部分均採用了鋁合金材質,靠下的黑色部分均為塑料材質 這里則是連接筆記本的重要接口,最左右為固定插銷,在往里就是與筆記本水冷散熱的接口了.這套水冷散熱的外置設備主要是提供了一個外置的冷排(包含風扇),通過接口將筆記本的水冷管鏈接起來,實現整個循環散熱過程 按下上方的開關後所有的接口都會自動收縮,此時即可取走筆記本本體 底座部分則配置了4個插銷用固定在筆記本的D面 水冷模塊的背面,金屬材質格外亮眼,可以看出這個模塊的金屬部分還真不少,所以達到了4.8kg重量也並不奇怪了 敗家之眼的Logo 信仰的全稱 冷排部分的散熱口 換個視角來看,整體設計非常有稜有角 水冷模塊的左側含有一個電源輸入口,依靠着這一端口可以給筆記本本體以及水冷模塊提供雙重供電 水冷模塊的底部採用了非常具有科技感的線條設計 無處不在的ROG Logo,腳墊也配置好了 右側為水冷散熱的銘牌,並且打上了超頻的字眼,這個應該是水冷系統的水泵 產品解析-A/D面 水冷模塊的介紹就告一段落了,讓我們正式開始筆記本部分的外觀解析,首先整個A面跟GFX72VY幾乎可以說是一模一樣,表面為鋁合金材質 筆記本前段的厚度 尾處的厚度比GFX72VY還要在薄一些,之所以配置提升了厚度反而降低了我個人猜想可能是因為GX700強化了在水冷狀態下的散熱能力從而弱化了在風冷狀態下的散熱能力 頂部的敗家之眼Logo以及燈條 通電特效 依然是ROG的全稱,在佈局方面跟GFX72VY並沒有太大差異 整體造型非常具有流線感 屏幕的開合處工藝非常細膩,同時可以看到安全鎖 散熱口部分,從紅色改成了黑色 接口部分,可以一一對應水冷模塊上的插口,日常風冷使用狀態只需連接中間的電源接口即可 接口部分為USB 3.0 x 2,音頻的輸入/輸出以及SD讀卡器 另一側則為USB 3.0,HDMI,Mini-DP,雙USB 3.1 Type-C以及Lan接口 D面部分就改成了塑料材質了,但從視覺上看起來倒是非常充滿了金屬質感.不過GFX72VY可更換硬件區域竟然就這麼硬生生的和諧了,如此人性化的設計為何要在旗艦閹割呢,還真是讓人費解 橡膠腳墊是不可少的 底部的散熱口以及銘牌標識 這塊區域我至今也沒想明白是幹嘛用的 充滿科技感的線條設計在GX700VO上得到了繼承 產品解析-B/C面 筆記本最大開合角度 屏幕的邊框不在是黑色了 個人感覺還是黑色更顯得低調沉穩些 攝像頭單元以及雙麥克風,以及感光元件 ASUS的Logo 屏幕邊框厚度比起GFX72VY有所減小 C面部分的左右兩側為鋁合金材質,佈局上並沒有什麼改變 可用戶自定義的5個功能鍵以及快速錄像按鍵,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 右上角的電源開關 巧克力浮島鍵盤,手感非常具有彈性,同時支持自定義燈效設置 觸摸板的按鍵部分真的非常舒服,讓人有種按了還想按的沖動 鍵盤的騷紅燈效 掉價的貼紙 各類狀態的指示燈 還是敗家之眼 本體介紹完了那麼就讓我們愉快的合體吧,看起來就像是水冷模塊把筆記本的菊花給咬住了似的,像不像寵物小精靈中的呆河馬? 打開了以後還是非常唬人的,但我想這樣基本也只能當個台式機使用了,便攜二字已經可以遺忘了 通電以後水冷模塊也有燈效,只是沒有那麼搶眼而已 屏幕測試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屏幕的最大亮度為295,默認色溫6618K非常接近標準色溫6500K 屏幕的色域為91%的sRGB以及70%的AdobeRGB,略低於主流的IPS屏色域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略有偏差 白平衡隨亮度變化穩定性還不錯 亮度均勻度中規中矩 色彩還原表現較好 可視角度測試,表現較為不錯 性能測試 系統出廠預裝了Win10,桌面的口號也印證了ROG的雄心壯志,打破常規,而事實上就這台水冷筆記本而言也確實是打破了筆記本世界中的常規了 Gaming Center跟GFX72VY沒有變化 通過該軟件可以快速切換配置文件 記憶體釋放程序,而事實上32GB的運行記憶體配置完全無需擔心記憶體不夠用的問題,畢竟不是Android手機 自定義功能鍵的設定程序 超頻界面,可看到所有內部硬件的狀態以及參數 CPU採用的是Intel Core i7-6820HK 2.70GHz,但CPU-Z依然識別錯誤,雖然近期剛剛更新過但依然無法識別 Intel官方的CPU資料 記憶體配置了DDD4 2400的32GB記憶體 GPU採用了桌面完整版的GTX980 硬盤方面則無法識別 在RTS界面中我們可以發現硬盤為2枚256G的PCI-E SSD在跑Raid 0,而顆粒是來自三星的MZVPV256 Raid...

MSI GT80S 6QF 218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在以往的PC頂級遊戲本中Alienware可謂是常青樹,而在去年MSI的Gaming系列發力後這個局面已經開始產生了微妙的變化,特別是去年的GT80的誕生更是給頂級遊戲本的世界帶來了一些改變,而這次評測的主角正是去年評測的GT80的後續型號,而產品亮點則更是爆炸. 產品規格         所有硬件配置幾乎使用的都是當下最新的硬件配置,而桌面級的雙GTX980則更是奪人眼球,以往遊戲本與高端台式機的差距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顯卡上,而如今這種問題也得到瞭解決,屏幕方面則是採用了18吋的1080P分辨率,個人覺得在這款產品上選擇1080P的分辨率是相當適合的,不會高分辨率而難以接受屏幕觀感也不會因為高分辨率給遊戲的性能帶來負擔,其他方面的硬件幾乎無法挑剔,看的出MSI為了打造這款旗艦筆記本已經無視成本問題了.體積重量方面,4.5kg以及49mm的厚度,顯然也很"旗艦"~ 產品解析-A/D面 首先是外包裝,跟以往的產品並沒什麼區別,產品的贈品相當豐富,其實Gaming系列的筆記本在附件方面一向都是不吝嗇的,讓我們慢慢往下看 Gaming系列的背包已經是標配了,而尺寸真的很大,畢竟要容納下這台巨無霸級別的遊戲本,這點尺寸是必要的 已經出境數次的Gaming小恐龍也已經是標配了,有點像口袋妖怪中的快龍有木有? 而實際上動作造型跟以往的小恐龍並不一樣 Gaming主題的記事本 依然還是這個眼熟的鼠標墊 還是這只小鼠標 電源適配器跟上一代的GT80一模一樣 來自台達代工的330W 鍵盤手肘墊,在Gaming系列的貼心程度並沒有縮水 可更換按鍵帽 去掉紙盒後里面是一個金屬盒 打開了盒子後產品的內容跟上代GT80所贈送的並沒變化,而顏色則是類似於酒紅色,並不是包裝盒上的土豪金了,跟黑色鍵盤來個紅黑搭配也能騷一把了 鍵帽的側邊則印有MSI的雄心壯志 其他剩下的附件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本體,熟悉的紅黑配色,並且外觀設計上跟上代的GT80幾乎沒有差別,而整個A面側是採用了鋁材料 換個角度看依然還是那麼的厚 背面則更加厚實了 後視角度還是很有科技時尚感的 A面的品牌Logo以及龍盾標識 通電後的燈效 左側接口內容較多, 從左至右接口依次為藍光光驅,安全鎖,HiFi接口,SD讀卡器,USB 3.0x3,光纖輸出,耳機和麥克風接口 尾部接口有Mini DP,USB 3.1 Type C,HDMI,電源輸入以及Lan接口 右側只有USB 3.0 x 2 尾部兩側的散熱口 筆記本底部,依然跟上代產品沒什麼變化,材質為磨砂塑料 一些有的沒的貼紙都被集中在底部了,丹拿認證音響也在其中. 碩大的散熱口區域 橡膠腳墊 產品信息的銘牌 產品解析-B/C面 屏幕最大開合角度 B/C面的特寫,屏幕為18吋的1080P顯示器,而顯示器下方那片區域則採用了鋁材質,手感很順滑 屏幕的邊框還是有點厚了 屏幕正下方的Logo 屏幕正上方的攝像頭以及麥克風 整個C面的鋁合金材料上印有Gaming龍的圖案,並且與鋁材料的色澤搭配的十分出色,看起來十分有檔(bi)次(ge) GT80系列的最大亮點之一就是集成了台式機的機械鍵盤 鍵盤的燈效 鍵盤軸則是採用了Cherry的MX軸,而鍵盤的提供商則是Steelseries 鼠標的觸摸板,也可以當做數字小鍵盤區域來使用 丹拿的Logo也要刷一波存在感 i7貼紙,物理按鍵從左至右依次為一鍵散熱,顯卡切換以及電源開關.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屏幕的最大亮度為303,默認色溫未7212K,離標準色溫6500K有一定的偏差 屏幕的色域為95%的sRGB以及74%的AdobeRGB,與普通非廣色域的IPS屏大致相同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基本接近 白平衡隨亮度變化穩定性還不錯 亮度均勻度表現比較差 色彩還原普普通通 可視角度測試,IPS的面板保證了廣角可視的觀賞度 性能測試 出廠系統為Win10,而Windows的縮放出廠默認設置在了125以便於玩家能更好的觀賞,而我實際肉眼看下來即時是100的縮放在18吋的1080P屏幕上依然不會感到有疲勞感,當然廠商照顧到了這些細節的態度還是很值得肯定的 桌面級的GPU配置 Afterburner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了,界面十分酷炫 自帶筆記本的軟件管理中心 屏幕色彩軟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用途來切換色彩 CPU採用的是Intel Core i7-6920HQ 2.90GHz CPU規格一覽 記憶體則是4根8G的DDR4...

Dell Precision 5510 評測筆記本

序言         前不久為大家評測的新XPS 15隻是這個產品里的中低配置,其實,XPS 15還有搭配4K屏的高配版,今天我們換了個型號,不再是XPS 15,而是Dell商業級產品里的Precision 5510,本質上這就是一台XPS 15換了個名稱,不過高配還真有些許不一樣的地方. 產品規格         Precision屬於Dell商業產品線里的移動工作站產品,曾經都是有M開頭,給人的印象就是很厚實,做工和用料很好.不過這一代的15"直接套用在了XPS 15上,而這台送測的又恰巧是之前並沒有測試過的頂配版本,至於有多麼地"頂配",還是看下面的規格表吧 產品解析-A/D面 產品的外包裝. 如今歐美品牌的產品包裝風格都走了簡約風 附件一覽,包含了一個Thunderbolt轉LAN的轉接線 電源適配器為130W最高額定功率 整個產品外觀和XPS系列完全一樣,採用了鋁合金材質的機身 筆記本厚度為11.1mm,對於一台15"的筆記本來說,這已經是超薄本的數字了 筆記本尾部一覽,並沒有任何接口 A面的Dell Logo,並沒有燈效 筆記本的邊緣可以看到鋁合金材質切割後露出的本色 左邊接口一覽,分別是電源,USB 3.0,HDMI,Thunderbolt以及耳機接口 筆記本右側接口一覽,分別是防盜鎖,電池狀態按鈕,USB 3.0以及SD卡讀卡器 D面一覽,也是一體成型的鋁合金材料 上下兩條防滑橡膠條 中間的產品銘牌,翻出來里面是服務代號之類 產品解析-B/C面 筆記本可以打開的最大角度. B和C面一覽,B面幾乎就是整個屏幕,因為使用了超窄邊框,C面則是採用了碳纖維復合材料,以進一步降低整體重量 屏幕的邊框,在筆記本里算很窄的了 屏幕下方的Dell Logo 前置攝像頭被挪到了下方的Logo左側,大家拍攝的時候還請先清潔一下鼻毛~ 筆記本的C面一覽 電源按鍵在右上角,啟動後有白色LED燈效 鍵盤依然是巧克力浮島鍵盤,手感不錯 非實體按鍵的觸摸板,使用體驗也屬上佳 右下角的貼紙,注意,貼紙用的是XEON而非i7,因為這是一台工作站產品 鍵盤的白色燈效 有三檔亮度可以自行調節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因為是頂配,所以這次的屏幕從1080P升級到了4K的3840×2160,並且,還是一塊可觸摸的屏幕.屏幕最大亮度為250左右,默認色溫7131K略高於標準的6500K 屏幕的色域為100%的sRGB以及100%的AdobeRGB,筆記本能有廣色域的屏幕,恐怕如今也就在幾個大品牌的高端產品里才能見到了,如此一來高分辨率+廣色域的組合相信圖片工作者一定會夢寐以求 屏幕亮度均勻性表現一般 色彩准確度表現簡直棒 下面是可視角度的測試,實測可視角度表現一般 性能測試 或許是工作站的定位,預裝的系統依然還是Windows 7. "Dell PremierColor",一個用於管理屏幕的軟件 看似復雜,其實只是一個簡單的色彩管理工具而已 亮度設置 色溫設置,並不能以100K為單位進行精確調整,所以,其實也就是主流的三種色溫選擇而已 最後保存配置,方便隨時調取 之前已經為大家介紹過的"Precision Optimizer"軟件,可以試試觀察硬件信息. CPU採用的是Intel Xeon...

MSI GT72S 6QF018CN 評測筆記本

序言         遊戲筆記本使用桌面GPU作為獨立顯卡,這並不是什麼稀罕事,至少很早以前就有案例出現過了,如今MSI趁着2015年年末之際推出了自己的年終大餐,搭載桌面級NVIDIA GTX 980的全新GT72S系列,不說MSI是否會"重新定義遊戲筆記本"這樣的過度營銷言論,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里MSI的遊戲筆記本進步和產品積極程度,值得敬重對手好好學習. 產品規格         新的GT72S可以說從里到外都是嶄新的設計和配置,CPU升級到了Intel最新的Skylake系列,操作系統升級到了Windows 10,顯卡採用了桌面級的GTX 980,顯存有4和8GB兩種配置,屏幕尺寸為17",總重量為3.78kg,不輕,因為這不是一台pussy的超薄遊戲筆記本 產品解析-A/D面 因為是旗艦產品,所以附件里多了不少贈品.首先是雙肩包. 筆記本本體的包裝 鍵盤保護膜 鼠標墊,雖然東西都是很渣渣的玩意,但送的多了總會給人"物有所值"的錯覺 至今還沒有送完的鼠標 Gaming主題的龍盾鑰匙圈,這個可以有 最後是龍的玩偶,很小一個,考慮到兒子應該會喜歡所以我決定最後產品歸還給MSI的時候把這個留下~ 其它附件一覽 230W的電源適配器 馬上就是農歷新年了,有紅色的產品評測顯得CHH特喜氣,沖着這點就得好評.A面採用了鋁合金貼皮 厚度有48mm,再厚點就能趕超板磚了 尾部一覽 A面的龍替代了原來的龍盾,龍眼處有白色的LED燈效 尾部接口一覽,分別是Mini-DP,USB 3.1 Type-C,HDMI,LAN以及電源接口 尾部左右兩側的散熱口 筆記本左側接口一覽,分別是USB 3.0x4,Line-in,Line-out,麥克風,耳機以及SD讀卡器 筆記本右側接口為USB 3.0x2和光驅 前端左右兩側有燈帶 另一邊是工作指示燈 筆記本D面一覽,工業塑料材質,依然是巨大的散熱孔 Dynaudio認證的揚聲器 四個橡膠腳墊 產品解析-B/C面 筆記本可以打開的最大角度.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筆記本的B和C面 B面也是工業塑料材質,屏幕的邊框厚度 屏幕上方的前置攝像頭和左右聲道的麥克風 屏幕下方的MSI Logo,我發現台灣品牌最喜歡把產品鋪滿Logo,而恰恰這年頭Logo越少的產品逼格越高 C面也是工業塑料材質 右下角的Intel貼紙 鍵盤由SteelSeries認證,的確在筆記本中手感是最好的 左邊一排快捷按鍵,分別是電源,GPU切換(需重啟),一鍵散熱,一件媒體播放和鍵盤軟件快捷鍵 有RGB背光的巧克力浮島鍵盤 右邊有小鍵盤區域 觸摸板和左右實體按鍵,這個真不好用 這里也有龍,不過這里的龍似乎造型有些呆萌.. 鍵盤燈效,RGB色可完全自定義 前面的燈帶 A面的這個龍眼個人覺得就不如當年的龍盾來得拉轟了~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1080P分辨率的17"屏幕最大亮度為246左右,默認色溫6934K略高於標準的6500K 屏幕的色域為93%的sRGB以及72%的AdobeRGB,略低於主流的IPS屏色域 屏幕亮度均勻性表現一般 色彩准確度表現一般 下面是可視角度的測試,實測可視角度並不理想 性能測試 筆記本自帶全新的Windows 10系統. 因為是桌面級的GPU,於是系統就自帶了Afterburner這個GPU軟件,筆記本用這個來超頻簡直酷得不要不要的 Gaming遊戲筆記本的軟件中心,之前已經為大家介紹過了 屏幕色彩管理軟件 CPU採用的是Intel Core i7-6820HK 2.70GHz,由於CPU-Z目前還未更新所以顯示的型號有誤 記憶體採用的是DDR4 2133...

Dell XPS 15 2015 評測筆記本

序言         去年年底的超窄邊框XPS 13在獲得了一致好評之後,時隔一年Dell再接再厲發佈了基於Skylake的15"版本XPS 15,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大一小的區別而已,擁有獨立GPU後的XPS 15在性能表現上甚至直接和不少入門級的遊戲筆記本齊名,而自身又依然保持了XPS系列一貫的輕薄時尚外形,所以今天要為大家帶來的評測,本質上是一台嶄新的產品. 產品規格 XPS 15的處理器從i5-6300HQ起,網上的配置就都是i7-6700HQ,硬盤有HDD和SSD可選,GPU統一為NVIDIA GTX 960M,屏幕方面也有兩種分辨率,分別是傳統的1080P和4K的2160P.筆記本其實重量僅為1.75kg,最高為2kg,對於15"筆記本而言這個重量已經相當可以了,更多規格如下圖. 產品解析-A/D面 XPS 15的外包裝盒. 附件一覽 電源適配器為130W XPS系列的外觀依然是銀色時尚風格,A面採用的是鋁合金材料. 筆記本前端厚度為11mm 尾部的厚度為17mm A面的Dell Logo,通電後並沒有燈效 D面一覽,也是鋁合金材質 底部上下兩條防滑膠條 中間的XPS金屬銘牌 翻開里面是產品信息和快速服務代碼 散熱系統的進風口,細細的一長條,相比如今很多遊戲筆記本整個D面各種開孔XPS系列還是顯得更為優雅些的 筆記本左側按鍵一覽,分別是電源,USB 3.0,HDMI,Thunderbolt以及耳機接口 筆記本右側接口,分別是安全鎖,電池電量顯示按鍵和指示燈,USB 3.0以及SD讀卡器 產品解析-B /C面 XPS 15的B和C面依然採用了更為輕量化的碳纖維材質. 筆記本可以打開的最大角度 超窄邊框,的確在筆記本領域已經很窄了 因為邊框變窄的緣故,原先的前置攝像頭和麥克風被挪到了屏幕的左下方,大家在視頻之前還請清潔鼻毛先~ 屏幕中間下方的Dell Logo C面一覽,鍵盤並沒有小鍵盤區域 如果你的屏幕對比度夠高,應該就能看到C面碳纖維的紋理細節 右上角的電源按鍵 屏幕滾軸里的散熱出風口,等拆解的時候大家就會明白整個風道的設計是怎樣的了.如果我沒記錯,這個設計最早是出現在Apple的Air上的 巧克力浮島鍵盤,手感很不錯 筆記本鍵盤的背光效果,白色燈效 一體按鍵的觸摸板,手感也不錯 右下角的Intel Logo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1080P分辨率的15"屏幕最大亮度為214左右,默認色溫6511K極度接近標準的6500K 屏幕的色域為98%的sRGB以及79%的AdobeRGB,規格為主流的IPS屏色域 屏幕亮度均勻性表現較好. 色彩准確度表現一般 下面是可視角度的測試,實測IPS屏表現令人滿意 性能測試 系統已經升級到了Windows 10,但是內置的軟件和此前評測過的相同,所以不再重復介紹. CPU為Intel Core i7-6700HQ 2.60GHz 記憶體為DDR4...

MSI GT72S 6QE 評測筆記本

序言         MSI的遊戲筆記本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更新自己的新品,當Intel推出Skylake處理器之後,MSI推出了GT系列的最新產品GT72S 6QE,作為一款旗艦產品相信評測的內容量會讓大家一飽眼福 產品規格         GT72S 6QE依然是17"的規格,沿用了原先GT72的模具,CPU採用了最新的i7-6820HK,預裝了Win 10系統,16GB的DDR4記憶體,17.3" 1080P屏幕,GPU為NVIDIA的GTX 980M擁有獨立4GB顯存,筆記本重量達到了3.78kg,其它規格如下圖   產品解析-A/D面 畢竟是旗艦,當然少不了附贈的禮品,其中包括了Gaming主題的雙肩包 質量還是可以的,下面是一些細節圖 這款遊戲鼠標送了蠻久了.. 產品外箱 其它附件一覽 電源適配器額定功率為230W 筆記本的A面採用了鋁合金材質 整個A面有兩條立體的線條 筆記本尾部一覽,厚度感人 位於A面的MSI和Gaming Logo,龍盾通電後會有燈效 筆記本尾部兩側的散熱口,整個設計並沒有什麼質感 尾部接口一覽,分別是Mini-DP,Type-C,HDMI,LAN以及電源接口 筆記本左側接口一覽,分別是USB 3.0x4,Line-in,Line-out,麥克風,耳機以及SD讀卡器 筆記本右側接口一覽,分別是光驅和USB 3.0x2 筆記本D面一覽,工業塑料材質,中間很大區域為散熱孔 四個緩震橡膠腳墊 Dynaudio認證的揚聲系統,音質在筆記本里算是不錯的 產品解析-B/C面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筆記本的B和C面 屏幕上方的前置攝像頭和左右聲道麥克風 屏幕邊框似乎並沒有要做窄的意向 屏幕下方的Logo 筆記本可以打開的最大角度 C面為鋁合金材質 左側功能鍵一覽,最上面為電源按鍵,往下分別是GPU切換鍵,一鍵散熱,一件媒體播放和鍵盤軟件快捷鍵 鍵盤有Steelseries的認證,手感的確不錯 鍵盤有背光系統,並且還能通過軟件實現自定義 觸摸板和按鍵就比較難用了 貼紙,產品的特性主要就是這些 有小鍵盤區域 位於筆記本前端的工作指示燈,左右兩側都有 燈效一覽,用戶可以根據軟件來控制發光色,以前在評測中已經為大家介紹過了 A面龍盾的燈效,這個不能自定義 '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1080P分辨率的17"屏幕最大亮度為259左右,默認色溫6799K略微高於標準的6500K 屏幕的色域為92%的sRGB以及71%的AdobeRGB,略低於主流的IPS屏色域 屏幕亮度均勻性表現中規中矩 色彩准確度表現一般 下面是可視角度的測試,結果側視的漏光現象較為嚴重 性能測試 這是第一次評測預裝Win 10的筆記本,然並卵. 非常好用的桌面透明化調控界面,一應俱全 CPU為Intel Core i7-6820HK 2.70GHz 記憶體為DDR4 16GB,暫時無法讀取SPD信息 獨立GPU為NVIDIA GTX 980M,擁有4GB的獨立顯存 集成GPU並非共同存在,而是要通過重啟切換才能使用,型號為新的HD530 硬盤信息只讀取到了1TB的HDD,但實際還有一塊SSD安裝系統 M.2接口的三星128GB...

Dell Inspiron 15 7000 評測筆記本

序言         Dell雖然擁有遊戲筆記本第一品牌Alienware,但眼看着萬元以下的遊戲筆記本逐漸被其它廠商不斷瓜分始終不是個事,估摸着Alienware來一發"平價產品"吧,怕的是品牌地位就此一蹶不振影響了高端產品的銷量,於是呢,找來了Dell的Inspiron系列,經過一番包裝,於是就有了今天送測的這台Inspiron 15 7000. 產品規格         配置方面方面,依然還在用第四代的酷睿處理器顯然已經過時了,雖然用的是並不低端的i7-4720HQ,記憶體為8GB,硬盤比較可惜,僅提供了5400rpm的1TB機械硬盤,5400rpm5400rpm5400rpm5400rpm5400rpm5400rpm5400rpm5400rpm5400rpm5400rpm~獨立顯卡為NVIDIA 960M,並擁有4GB的顯存,似乎這是關注這台遊戲筆記本的用戶們唯一覺得還能拿出來"吹捧"的談資了,屏幕為1080P分辨率的15.6"屏,重量為2.57kg,其它規格如下. 產品解析-A/D面 剛看到Inspiron 15 7000的時候,第一反應是"Dell開竅了",就Dell來說,筆記本的模具向來不落後,只不過之前很多的主流產品顏值太差,但今年來看,無論是XPS 13還是這次的Inspiron 15 7000,看得出Dell做出了努力.整個筆記本並沒有金屬材質,但是噴紅之後的質感令人滿意,注意,噴的還不是普通漆,而是握感極佳的橡膠漆. 我很想告訴大家這台筆記本的厚度,但Dell官方居然沒有在產品的官網頁面里提供.. 筆記本的尾部一覽 兩側是散熱的出風口,鰭片紅化好評 正面的Dell Logo 筆記本的左側接口一覽,分別是電源,USB 3.0x2以及耳機接口.注意這里也有散熱的出風口 筆記本右側接口一覽,分別是安全鎖,LAN,HDMI,USB 3.0以及SD讀卡器 正面下方的工作指示燈 筆記本底部一覽,這個面並沒有上色 前後兩條紅色的橡膠條 揚聲器單元 兩排散熱系統的進風口 產品解析-B/C面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筆記本的B和C面. 屏幕的轉軸 前置攝像頭和左右聲道的麥克風 屏幕邊框,中規中矩 屏幕下方的Dell Logo C面也有紅色橡膠漆 右側的電源按鍵 巧克力浮島鍵盤,手感偏軟,Dell的筆記本皆如此 有小鍵盤區域,但沒有任何針對遊戲優化的功能鍵 一體式的觸摸板 右下角的貼紙,沒有貼整齊讓我很難受 附件一覽,其實只有電源而已 電源適配器的額定功率為130W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1080P分辨率的15"屏幕最大亮度為164左右.屏幕的色域為70%的sRGB以及55%的AdobeRGB,很明顯這塊屏幕將會令人失望 屏幕亮度均勻性表現較好 色彩准確度表現一般 下面是可視角度的測試,結果側視的漏光現象較為嚴重 性能測試 Inspiron 15 7000大部分系統軟件和其它Dell筆記本相同.除了這個新的屏幕顏色設置. CPU採用的是大家很熟悉的i7-4720HQ...

MSI GE62 2QF 評測筆記本

序言         Chiphell曾經已經為大家評測過了GE62,不過近期該型號得到了升級,新的CPU和GPU讓原先的性能得到了新的延伸,相同的,功耗和發熱的變化也會讓整機的使用體驗有所轉變,所以我們決定重測一次新款的GE62,同時大家也可以在第一時間瞭解到Intel新版14nm Broadwell處理器的性能表現. 產品規格        新款GE62商品編號為2QF,處理器換上了新的i7-5700HQ,主板芯片組不變,屏幕依然是15.6" 1080P屏,GPU升級到了NVIDIA GTX 970M,硬盤只有1TB的7200rpm HDD實在可惜,其它規格如下 產品解析-A/D面 產品外包裝. 附件一覽 電源適配器額定功率為150W GE62的A面依然為鋁合金材質 A面的Logo和Gaming盾牌,盾牌通電後會有白色燈效 總厚度為27mm,這個尺寸在遊戲筆記本里算得上比較薄的了,總重量為2.4kg 尾部一覽 尾部左右兩側為散熱系統的出風口 筆記本左側接口一覽,分別是耳機,麥克風,USB 3.0x2,Mini-DP,HDMI,USB 3.0,LAN以及安全鎖 筆記本右側接口一覽,分別是電源,多功能讀卡器,USB 2.0以及光驅 筆記本D面一覽,塑料材質,大面積的散熱孔 位於四周的橡膠腳墊 轉軸的工藝,MSI筆記本的模具細看還是略顯粗糙 產品解析-B/C面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筆記本的B和C面. 筆記本可以打開的最大角度 位於B面上方的前置攝像頭和左右聲道麥克風 屏幕的邊框厚度中規中矩 屏幕下方的MSI Logo 筆記本C面一覽 丹拿認證的揚聲器 右側的快速按鍵分別是:一鍵散熱,鍵盤設置軟件以及電源開關 眾多貼紙 鍵盤則是由SteelSeries認證 有小鍵盤區域 觸摸板,實體按鍵手感較差 帶背光的巧克力浮島鍵盤,手感不錯 位於前方的工作指示燈 鍵盤燈效,可單色也可以彩虹色,用戶均可自定義 屏幕解析 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4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這塊1080P分辨率的15"屏幕最大亮度為147左右,默認色溫6843K略微高於標準的6500K 屏幕的色域為92%的sRGB以及71%的AdobeRGB,略低於主流的IPS屏色域 屏幕亮度均勻性表現中規中矩 色彩准確度表現較好 下面是可視角度的測試,結果側視的漏光現象較為嚴重 性能測試 系統軟件方面,新的"Dragon Gaming Center"實現了將從前較分散的軟件重新整合. 新的14nm處理器i7-5700HQ,頻率為2.70GHz,TDP為47W 記憶體為8GB,參數無法讀取 集成GPU升級到了HD5600 獨立GPU為NVIDIA GTX 970M,顯存為3GB 硬盤為日立的1TB HDD 磁盤性能測試結果 PCMark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