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耳機已銷聲匿跡 難怪它沒火起來 一文看懂

大家或許記得第一台驍龍835機型、第一台5G手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第一台用Type-C接口取代3.5mm耳機孔的手機。

那就是2016年,樂視推出的超級手機2,這也是樂視首款採用CDLA音頻標準的手機。

大概是被賈躍亭的想法所震撼,亦或是其他的原因,一年以後各大手機廠商也紛紛開始取消3.5mm耳機孔,有的是因為防水,有的是因為機身厚度而考慮,有的則是為了輸出更好的音質。

廠商們眾說紛紜,總能想到一個理由把3.5mm耳機接口乾掉。為了過渡,很多廠商會在新機的包裝盒里附贈一條3.5mm耳機孔轉Type-C的轉接線。

隨後,廠商接着露出邪魅一笑,推出了Type-C耳機。當大家正在討論「3.5mm耳機孔要退出歷史舞台了嗎?「「Type-C耳機要替代3.5mm耳機了?」的時候,Type-C耳機已經悄悄地退出了歷史舞台。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Type-C耳機好像停留在我們記憶的時間很短,兩年後的今天,我們幾乎很少在CES、China Joy等各大展會看到它,反而讓TWS真無線藍牙耳機火到了極致。

為什麼要取消3.5mm耳機孔?

與傳統3.5mm耳機孔不同,Type-C耳機的出現似乎很無奈,因為沒有耳機孔可插,只能插Type-C充電口,因此Type-C耳機由此誕生。

想要了解Type-C耳機為什麼會這麼快的消失,不妨先來聊一聊3.5mm耳機孔是怎麼沒的,好端端的,為什麼會被廠商取消了呢?

通俗點來說,廠商在對手機設計時發生改變,在於這兩個原因:

1、為了使其在設計方面,比競品更有特色;

2、為了在潛在領域挖掘更多利潤,多賺錢。

追求極致設計 勢必要做出取捨

時過境遷,手機的迭代並不是升級一下處理器這麼簡單,還要在相機模組、做工材質、電池續航的增大、更多的模塊(例如現如今旗艦機加入了5G)等等上面,進行全面提升,因此要想保證機身厚度,在像耳機孔這種位置做一些取捨是合適的。

太久遠的不說,就說近的。2020年6月,vivo X50 Pro問世,同樣也是一款取消3.5mm耳機孔的機型,作為一台5G手機,機身厚度僅為8.04mm,重量為181.5g,可以說在同等價位的機型中屬於輕薄款。

Type-C耳機已銷聲匿跡 難怪它沒火起來 一文看懂

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加強機身的一體性,像vivo近幾年的機型,例如vivo NEX系列,就追求的是機身無開孔。

當然在防塵防水上面也能夠有所加強。因此在無孔化、無線化的5G時代,取消3.5mm耳機孔成為了當代手機廠商心照不宣的選擇。

TWS耳機的紅利不可小覷

2016年,iPhone 7同樣也取消了耳機孔,但同年也推出了AirPods,盡管當時有很多專業人士分析,蘋果此舉可能會影響到iPhone的銷量。

直到AirPods一年賣出6000萬,營收接近百億,拿下無線耳機市場的85%份額時,人們才開始重視這個曾經「不起眼」的TWS耳機。

Type-C耳機已銷聲匿跡 難怪它沒火起來 一文看懂

AirPods能夠為蘋果帶來多大的營收利潤,有分析師提出,蘋果AirPods耳機的TTM (最近十二個月市盈率)超過了Adobe、AMD、Spotify、Twitter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世界級科技公司,年營收超100億美元。

或許是迫於想在無線耳機市場當中分得一杯羹,我們看到像榮耀、OPPO等廠商,也紛紛推出了自己旗下的TWS耳機。

總的來說,Type-C耳機更像是在為戰略鋪路才被使用的,可以說是為了更融洽的機身設計,也可以說是為了推廣自己的TWS耳機,僅次Type-C耳機更像是一個過渡。

Type-C耳機的敵人並非只有TWS

回顧過去,我們可以發現Type-C耳機已在逐漸退出市場,這與產品及碎片式的市場營銷有很大關系。

Type-C耳機已銷聲匿跡 難怪它沒火起來 一文看懂

在過去的日子里,我們可以使用3.5毫米插頭耳機線連接手機,平板電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即插即用,幾乎沒有額外的成本問題。但是今天,取消耳機插孔後,我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我的手機是iPhone,使用的是Lightning。如果要聽手機上的歌曲,則需要Lightning EarPods;我的電腦是MacBook,它使用3.5毫米接口,如果我想在電腦上聽歌,那麼我需要一個3.5毫米的EarPods …

而我帶的iPad Pro用的則是Type-C接口,如果想用它聽歌,需要多帶一根USB-C轉3.5mm轉接線。

也就是說,現在我所使用的承載設備,即擁有3.5mm接口,同時還有Type-C接口,聽歌已經不是一根耳機線就能解決的問題了。

而一副AirPods則方便的多,打開即可使用,對於現代人來說,方便真的比什麼都重要。

兼容性問題也成為Type-C耳機弊端

因為很多手機取消了3.5mm耳機孔,有限音頻輸出只能通過USB Audio——基本上都是數字輸出,於是Type-C耳機還需要內置一顆Codec。

然後各家Type-C定義又有所不同,造成自家Type-C耳機兼容自家手機沒問題,但想兼容其它品牌的手機就容易產生各種問題。

就比如你拿華為的Type-C耳機去插小米,剛好能夠使用,那麼恭喜你,但是大概率會因為不兼容而造成無法使用。

無線分體式耳機必定成為下一個發展形勢

耳機這一個科技產品已經出現了數十年的時間,在過去數十年里,產品不斷的改良及升級,音質也愈發出色。

從最開始的簡陋到如今的精緻、從有線到項圈,再到無線、從佩戴舒適到主動降噪,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了必需品。

那麼到了2020年,耳機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毫無疑問,答案已經在去年的CES上公布於世了——無線分體式耳機必定成為下一個發展形勢。

Type-C耳機已銷聲匿跡 難怪它沒火起來 一文看懂

現如今,我們不僅僅可以在市面上看到OPPO、榮耀、蘋果等廠商自家生產的TWS耳機,同時諸如1MORE、Anker 這些新晉品牌,也在致力於開發新形態、黑科技的TWS耳機。

藍牙的通用性讓TWS耳機直接無視了接口問題,隨着藍牙5的普及,TWS耳機的穩定性及續航性得到了進一步的保障,拇指大小的耳塞也能夠維持5小時的續航,能夠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

舒適感來說,真無線形態的確免去了不少束縛,再也不用擔心耳機線纏繞的問題,或者是被掛到某個尖銳物體上的尷尬處境。

從耳機盒中取出耳機,並且戴上,就像是從兜里拿出口香糖,剝開放到嘴里一樣簡單,都是幾秒鍾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另一個原因則是成本的壓低,以小米為例,平台售價最低的雙單元半入耳式Type-C 耳機為89元,而可以將3.5mm 耳機變成藍牙耳機的小米藍牙音頻接收器僅99元;

即使是小米藍牙耳機Air也只是需要399元,TWS耳機的價格越來越大眾和親民化。

TWS耳機還擁有這些新玩法

早在2016年,Jabra 在 Elite Sport 這款產品中加入了心率監測和最大攝氧量監測,目的是為了讓用戶方便了解心率,方便調整運動強度。

還有消息稱,蘋果未來也會在AirPods的變種產品上加入類似測試心率的功能,還兼顧了無線健康監測等。

從產品的設計上來說,TWS耳機更加貼近時尚,去年,美國音頻公司Master&Dynamic就公布了由Louis Vuitton基於Master&Dynamic MW07基礎定製的Louis Vuitton Horizon。

這款耳機不但擁有LV標志性的造型,而且還搭載定製10mm鈹振膜動圈單體。

Type-C耳機已銷聲匿跡 難怪它沒火起來 一文看懂

無線耳機還讓耳機實現了全場景通用的特性,即便是在游泳過程中,也可以佩戴一些具有防水功能的TWS去在水下運動中,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這些是很多有線耳機及其他頭頸式耳機達不到的優勢。

回到問題的起點,Type-C耳機僅僅是我們在解決問題的一套方案,除它以外,我們擁有更好形態的TWS耳機,這並不僅僅是廠商想要提高TWS的銷量。

其背後出現的用戶願意為此買單的原因也正是因為新形態的產品能夠真正提升我們的生活體驗,無論是炫酷時尚的外觀造型、還是前沿的科技功能,都在豐富我們的需求,因此Type-C耳機的去留已經沒有討論的意義。

總的來說,Type-C耳機的存活時間或許也在記錄着耳機的進化史,盡管會被真無線耳機所替代,但我們也已經得到了更想要的結果,僅此而已。

Type-C耳機已銷聲匿跡 難怪它沒火起來 一文看懂

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