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序言

        海盜船,不對,美商海盜船——Corsair現已全面迎來黃黑的新風格,產品與新視覺系統進一步統一,整個遊戲外設所占的比重也更加明顯。官網首頁更是用了一整個篇幅導入「Hello RGB「系列。這其中除了前陣子為大家評測的Strafe鍵盤,新的耳機系列VOID也已也已正式出鏡,在Strafe RGB版之前,本期我們先來嘗試VOID耳機系列。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和Vengeance系列相同,VOID也分成了幾個不同的級別,目前有五個型號,VOID Stereo,VOID USB Black,VOID USB White,VOID Wireless,VOID Wireless SE。當然,這五個型號並不是五個級別,而是有些型號是特別版而已。

        除了VOID USB White,本篇都將會有涉及,當然,重點會是系列的最高階VOID Wireless SE Yellow jacket Edition。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開始前,先看下這幾個型號之間最大的區別,為了更加直觀,我列了這樣一個表格出來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VOID Stereo,就是最普通的2.0遊戲耳機,3.5mm接頭,可以接移動設備或遊戲機;其它的則都是USB接口。至於無線的兩個型號,除了顏色,就是差了一個USB延長線,其它無異。所以,如果捋一捋VOID系列本質上不同的機型,其實就是三個:VOID Stereo、VOID USB、VOID Wireless。

規格解析

如前所訴,主要以VOID Wireless SE為例

包裝內容

  • VOID 無線 Dolby 7.1 遊戲耳機
  • 無線 USB 適配器
  • 1.5m USB 充電線
  • 《快速入門指南》

兼容性

  • 帶 USB 端口的 PC
  • Windows 8、Windows 7 或 Windows Vista
  • 互聯網連接(用於下載 CUE 軟件)

技術規格

耳機

  • 類型:Dolby Headphone 7.1 定位音頻
  • 頻率響應:20Hz 到 20kHz
  • 阻抗:1kHz 時為 32 歐姆
  • 靈敏度:107dB (+/-3dB)
  • 驅動器:50mm
  • 接口:USB A 型
  • 無線范圍:遠至 40 英呎(12 米)
  • 電池壽命:長達 16 小時

麥克風

  • 類型:單向降噪電容器,配備可調節的旋轉話筒桿和 InfoMic 照明
  • 阻抗:2.2k 歐姆
  • 頻率響應:100Hz 到 10kHz
  • 靈敏度:-38dB (+/-3dB)

        其實如果你感興趣,自己去對比下其它幾款的參數就會發現,它們的 「硬參數」其實都是大同小異的——同樣的頻響,同樣的阻抗、同樣的靈敏度、同樣的單元大小。只是USB帶有內置聲卡和背光,無線的則變成了USB接收器。當然,聲音上來說,不能夠憑借這種參數來判斷什麼,畢竟換個線,換個聲卡,在玄學領域是極大的「事件「,何況還有個乾脆是無線的。這些參數里,我對與Wireless最care的其實是電池的耐久度……

外觀解析

Ok,前戲差不多了,我們開始

四個型號的VOID集合,包裝盒是一水的黃黑標準配色,新的海盜船logo,幾個型號非常相似。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Wireless SE與其他型號不同,具有翻蓋和開窗的設計,其餘型號均為封閉的盒子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VOID無線特別版的配置,包括了耳機一隻,U盤狀接收器一隻,充電線一根,還有個此版本的獨有配置——桌上型USB插座-——其實就是USB延長線加一個比較拉風的USB接口啦。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黃黑銀,三色相間的標準搭配,顏色很跳。

整體上,void與之前的Vengeance系列耳機外觀風格差異還是蠻大的,沒有那麼剛硬粗壯,也少了方圓分明的原始感。連桿橫梁,耳罩麥克,都多了很多裝飾性的設計語言,線條變化也豐富了很多。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幾張不同角度的圖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VOID wireless SE雖然看上去沒有Vengeance粗壯,但並不是小耳機,仍然是結結實實的大包,只是不單單有粗大,相對來說張弛有度了,並且線條也是方中有圓了。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USB充電線接上的情況,看上去像是有線耳機,但和之前一樣,這根線並不充當數據線,只能充電,接收器必須插上才能使用。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接收器方面,延續了H2100那種延長USB插座的方式,而無論是質感還是尺寸,這次的插座都加強了不少。烤漆黑加上黃色,這是只有在這個SE版本中才有的。這里有一點我其實沒弄明白,就是插座logo靠後有個凹槽,如果僅僅是裝飾作用,總覺得有點沒來由,是覺得更像三個帆的剪影嗎?如具具有某種功能性,還真沒看出來……卡線嘛,有點寬了,放置接收器嘛,又放不下。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這里可以順便看下Wireless普通版的情況,只有黑色的耳機, USB連接線,接收器,並沒有上面那個黃黑的插座。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至於外觀的其他方面,兩者並沒有什麼差異。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放在一起看的話,SE的黃黑靚麗了很多。而普通黑色版的黑、灰結合則內斂沉穩,在我看來,兩者並沒有絕對的哪個更好看,而是不同的兩種風格。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再把四個放在一起看一下。

型號上具體是哪一個,我標注在圖片上了。可以看到,除了SE外,其它都是黑色的。四者在形狀尺寸上似乎並沒有什麼差距,有區別的只在幾個細節方面。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不同於Vengeance的數字命名,VOID的命名方式簡單很明,各個型號的差異,從命名上都可以理解。

我的眼光看來,VOID系列在外觀設計上是要超越之前的,只是仍然缺少一種精緻感。設計語言的豐富並沒有讓整個耳機看上去更高端,還是少了些畫龍點睛的細節。整體雖然「瘦肖」,卻也並不「瘦弱「,美式筋肉感仍然在,那種「往死里下料」的「傻實在「感,繼續滲透在了各個地方,在細節部分我們就會看到。

細節解析

Corsair VOID的細節其實和H系列仍然是一個趨向,個別小地方有一點不足,但並不能算是粗糙,可總歸看着不是那麼精緻,形成這種感受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用料廉價或工藝馬虎,主要還是設計上的神經大條吧。

舉個例子,麥克風收放的部分,使用了單純的旋轉方式,在放下來時正好有個契合。但這種活動關節,設計是需要很巧妙的,不可能完全嚴絲合縫,要轉動就要有圓角和活動空間。如果要是可拔插式或更簡單的乾脆橫在外面一個旋轉軸,其實反倒沒什麼不契合。

另外,也可以看到黃色的外殼邊緣有微小的毛邊。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漆面效果還是不錯的,黃色漆本身有種珠光感,並不是單純的黃色。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黑色的部分則是鏡面,logo和靠底部的虛線都是透光的,燈光效果自然是華麗麗的RGB。但這個華麗的鏡面質感,還是老規矩,兼具指紋收集功能。時間久了,磨損劃傷,會變的不再明亮,做好心理准備。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充電口在左側單元底部,另外旁邊的這個按鈕就是CUE control按鈕了。所謂CUE 其實是海盜船集成的設置軟件——Corsair Utility Engine的縮寫,按鈕的功能則是實現驅動中設置好的均衡器切換(按壓),杜比效果的開關(長按),還有最基礎的win音量調節(前後撥動)。一個按鈕實現三個功能這個設定,雖然不能算是革命,但還是很有趣的,並且調節方面,它是數字性的,不會像是常見耳機模擬撥輪那種,用久了轉起來嗞嗞的干擾聲。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普通的無線黑色版,也有着同樣的撥輪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順帶一提,Stereo版配置的是單純的撥輪,和常見的在耳機線上有個開關是一樣的道理。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麥克風稜角分明的造型加上黑色材料使得它看上去很硬,實際上是橡膠的。而露出來的黃色部分應該只是包裹線材的外皮,所以是可以扭來扭去的。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但這里有個問題,這種橡膠雖然不是硬體的,但是很有彈性,也就是說它彎折後會彈回來,就像掰彎一根薄竹片。所以,如果你在使用中覺得它距離嘴巴遠,想向內彎彎,那對不起,做不到,不過收音效果倒沒什麼影響。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單元上有兩個按鈕,一個是總開關,一個是麥克風開關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兩個無線版相同。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當然,在usb版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和基礎版stereo上,就只有麥克風開關。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連接單元的兩個連桿是金屬的,相當粗壯,大概有小指的粗細,黃色這個特別版是陽極銀色的效果。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其它的幾個型號都是黑色,但材料應該是同一種,並沒有因為級別不同而使用塑料。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金屬桿往上的部分是塑料了,灰色logo印字,同樣的珠光黃色漆面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四個型號中,除了stereo在橫梁頂部有着巨大的logo,其它的都只在左側。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外部包裹的是塑料,但翻過來看內部的伸縮部分,還是金屬的。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USB連接線充滿細節,同樣的黃黑配色,同樣的設計語言。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包括USB接收器,再次強調,這個接收器也可以直接插在任何U口上,底座的作用僅僅是延長線和裝飾。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USB黑色版的裝飾元素是灰色的。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Stereo版本仍是唯一插頭不同的,4節頭轉雙3節頭的普通耳機,方便遊戲機和移動設備使用,也可以接在自己的聲卡上。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另外,號稱VOID RGB的系列,背光和RGB鍵盤相比是可以忽略的。畢竟耳機背光對使用者本身來說,是根本看不到的,而且VOID的背光面積就只有那麼一點點而已,再怎樣變化顏色也就是那樣了。關於背光,就不單獨作為一個板塊講了,顏色隨便自定義,模式分成了很多種,驅動部分再講,能發光的部分也就是logo和底部的虛線。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無線黑色版和USB版都與它相同。而由於沒有USB的供電,所以Stereo版是唯一沒有背光的型號,只有一個黃色的logo在側面。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佩戴解析

先看幾個數字:329,355,373,這分別是三個型號的實測重量,單位是克。

再來看另外三個,自家的Vengeance H2100, 372g;steelseries 9H,280g; steelseries siberia elite,377g。看的出,在重量上,這個看上去似乎靈巧了一點的VOID無線,與2100其實不相上下,與西伯利亞 elite也類似。而其它兩個型號,則每個略少20g左右,都不輕。

好在橫梁內測的襯墊夠厚夠軟,壓頭的感覺並不強烈。

關於這幾個型號的耳罩,除了最低階的立體聲有線版是絨面,其它都是這種網狀表麵包裹。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而由於耳罩的不同,重量最輕的stereo反倒並不舒服,甚至夾得耳朵難受。無線版並無壓耳感,也沒有頭頂壓迫,所以整體感覺還是不錯的。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旋轉調節適應方面,VOID耳罩可以向內側分別旋轉90度,麥克風外置,轉軸帶有刻度,清晰順暢,手感不錯,連桿則是自由活動的。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垂直臉部方向上則是很微小幅度的偏移。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當然,長度調節方面,幾個型號都是刻度伸縮的方式,阻尼感是相同的,有着明顯的刻度,也不會太生硬。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耳罩體積很大,沒有壓到耳廓的現象,包裹舒適度和隔音狀況都還不錯,總體舒適度上要比上一代產品好一些。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舒適度是值得肯定的,除了最低階的stereo版本有些壓緊臉頰。不過,在官網看到的一段描述也是夠歡樂了——「耳朵不是圓形的,那為何購買帶有圓形耳杯的耳機?」——你讓各種H開頭帶數字的系列情何以堪啊……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聽感解析

        這里主要還是看它的綜合應用和娛樂性,玄學角度的以及物理學角度的聲音品質分析,對於VOID的目標受眾來說,意義並不大。除了Stereo,其它的型號也沒有更多的玩法,都是USB接口,自帶聲卡。

        遊戲和電影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是音樂,對於大部分購買遊戲耳機的用戶,前兩種應用大致應該可以對半吧,或者電影音樂更多,遊戲最少。畢竟除了學生,已經工作的人,上班時間之後,閒暇也不會每天幾個小時不停地打遊戲。

        遊戲的表現對於VOID來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經過了前面幾個型號的嘗試,海盜船在遊戲耳機上的進步還是可以看到的(應該是聽到),最明顯的就是聲音干淨了很多,也沒有那麼乾枯生硬了,底噪不再,聲音相對也有了打磨過的光滑感。

        用它聽音樂人聲靠後,配樂和人聲分離的相對明顯,三頻銜接也不是那麼理想。低頻量不小,但相對脫節,缺少細節,震撼力倒是有的,烘托氣氛沒有問題。在音樂欣賞上一般般吧,聽歐美流行樂其實可以接受,那種彈性雖然一般,但咚咚咚的低頻,在現在的流行樂上還是比較討好耳朵的。

        正是由於這種特點,在以特效為主的遊戲聲音中,它的處理能力還是很強大的,宏大背景音樂與音效分得開,音效和語音也分得開,這次海盜船的VOID wireless有着明顯的這種特點,音效在最前面。USB版與之類似,幾乎沒有區別,只是同樣音量下響度略有差異,這可能和傳輸介質不同導致的吧。

        在絕對武力全球攻勢這種FPS遊戲中直接選擇預置的FPS均衡器模式,對方位的判斷還是很準確的。而這次VOID最奇怪的點是開啟杜比效果與否,聲音的差異不會那麼巨大。而這種環繞效果在看電影的時候則可以感覺得到,當然,仍是只是空間變得大了一點,並不會覺得聲音真的是從各個方向發出來的,虛擬畢竟是虛擬。

關於2.0的stereo,在不同聲卡和設備下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特別是低頻的量,在某些設備上會比USB版本的那三個更甚。這樣講倒不是說它有多大潛力,只是它有它的靈活性,不同的前端會有不同的聲音,整個系統中的一環而已。

        總的來說,三個型號在聲音上差異並不是很大,隔音,舒適度,純淨度,響度等等細節有一點點的不同,而看海盜船對這幾個耳機的定位其實也很明顯,主要強調的其實是配置、軟件玩法上的不同,而並非傳統耳機領域里拼聲音、拼均衡性,這點不同受眾群體,不同用處,差異還是很大的。

驅動解析

海盜船VOID 系列的驅動程序與RBG其它產品都統一使用Corsair utility engine管理,也就是官網說的CUE。軟件的用戶體驗起初比較差,目前隨着版本的升級和逐漸完善,加上也是考慮玩家的建議,變得越來越好用了。對於VOID耳機來說,CUE所能做的其實是很簡單的,比鍵盤的控制要容易得多。只有在配置文件的大欄目里才有設置內容,其它卷展欄對VOID來說是沒有用處的。首先看燈光,注意到右下角有個VOID Wireless的icon,說明目前鏈接的設備是wireless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有趣的是,當同時接上普通版和特別版的時候,CUE是可以識別兩個不同型號的,並且設定會同時對兩個耳機有效,但並不會兩個耳機同時出聲。在win8的聲卡管理中,兩個耳機還是會分別對待的。如果再加上USB版,則USB版並不會受到這兩個設定的任何影響。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繼續看背光的設置界面

左邊是關於InfoMIC,右側是RGB色彩和模式調節,打開下來菜單,可以看到所有的模式,這里不展開說了,總之都已經設定好了很多種方式。關於InfoMIC,補充說明一下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除了stereo,其它三個型號的麥克風上都有兩個小燈,這兩個小燈的作用是顯示麥克風的工作狀態,除了常見的開關狀態辨別(靠端點的燈),靠後側的這個燈在切換均衡器,開關杜比效果,電池電量報警方面都會有所反映。驅動中的INFOMIC欄目就是設置這兩個燈的亮度、麥克風提示時燈光間隔,電量不足提示時間間隔。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而對於VOID USB來說,這里就沒有第三個點亮的提示設置了。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顏色設定可以隨意選擇。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音頻設置方面,兩個均衡器頁面,最左邊都是麥克風和音量的控制,杜比的開關。

右側則「一個顯示5種預選模式列表「, 分別為pure direct、bass boost、FPS Competition、Clear Chat、Movie Theater。前面有五個復選框,還有1-5個紅點—-哪個打勾就表示可以在哪幾個設置間切換,而紅點則是對應的InfoMIC指示燈閃爍幾次。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另一個是對前面五組預置模式進行具體設定的頁面。選中一個,可以改名字,也可以在底下調節各頻段的效果。

Corsair Void 評測外設

總結

        最後的環節補充一下無線版續航的情況,在充滿電的情況下,每天晚上用用,使用個三四天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即使沒有電了,插上USB線,一邊充電一邊使用也支持。

        按照美國亞馬遜目前的價格,stereo 69.99,usb 79.99,wireless 119.99,

        這幾個型號中,最具性價比應該算是usb了,至於無線,其實打遊戲時,也很少會動來動去,看電影時可能還算是比較有用吧,畢竟還是要占用usb口的,u口的占用,我覺得要比是否有線更重要。

        遊戲外設的幾個類別中,耳機是最模稜兩可,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環節,畢竟它不屬於一個專門的領域,跨界使用並非不可能。而和影音不同,現在很多電商對耳機的分類,都會有個叫做「時尚影音」的板塊,有它的特殊性。

        海盜船似乎很明白這點,在PC使用的耳機方向上,走的很明確,不強調耳機的出街性,不強調聲音怎麼均衡,音質怎麼出眾。觀察幾個系列的產品線,高、中、低階的差異主要在於連接方式,環繞與否,背光與否,驅動設置豐富性等方面——以此進行區分,我覺得還是比較明智的。

        而單就聲音本身的水準,也是對得起Corsair這塊牌子,電腦使用,打遊戲、看電影、聽音樂,在不投入一大堆情況下,是很實用的選擇,就看外形是不是你的菜了。

作者:zach9999
來源:Chip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