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序言

        不久前我們在評測Kingston耳機時,猜測HyperX遲早會把外設這條線都做全——有了耳機和鼠標墊,鼠標和鍵盤應該不會遠了。

        接着,這把鍵盤就來了……

        起初聽到HyperX出鍵盤,猜測會如技嘉、G.skill之類差不多,一定要來個「遊戲風格「十足的異形臉,再來個全鍵盤「漫天宏」的強大驅動設置,當然還有RGB——但結果還是比較出乎意料,HyperX的這把Alloy簡單到了接近原始的程度,這感覺就像大家都在做佛跳牆的時候,你端來一碗黯然銷魂飯……

        本期外設評測就來看下HyperX的這個Alloy機械鍵盤。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規格解析

        在MX軸已經成為一種「類別統稱「的時代,Cherry品牌是各家都會拿出來強調的點,HyperX Alloy使用了cherry的軸體,有這條已經成功了一半~不過,目前只有青軸的版本,至於其他的點,似乎並沒有什麼新鮮的話題可說,只是有兩個說法稍「翻譯」一下:

  1. 關於按鍵衝突,這把鍵盤的全鍵無沖是需要手動開啟和關閉的,所以叫做「6鍵/全鍵模式「;
  2. 驅動力,你懂的,軸體的觸發壓力克數,驅動距離嘛,觸發行程。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外觀解析

Kingston似乎有意的將HyperX這個系列完全獨立出來,除了官網上作為單獨的鏈接,在包裝上也是從不出現kingston的「復活節腦袋」,整個VI系統也是完備的,目前為止,所有東西給人的感覺都有很強烈的識別性。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封套加黑色內盒的包裝方式,打開後可以看到最上面是附送的便攜袋子,網狀,厚度也ok。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掀起來,下面就是鍵盤了,可見這個袋子在包裝內就已經開始承擔防震保護的功能。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標準開箱內容為鍵盤,便攜袋,USB連接線,以及附送8粒鍵帽和一個拔鍵器,用戶手冊,廣告卡。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先看鍵盤本體。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參數並無特別的情況下,Hyper X Alloy的賣相就很重要了,可以說它給我的第一感覺還是不錯的,「無公害「的類型。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窄邊緊湊型的鍵盤不少,無上蓋的也不少,但無上蓋且緊湊的設計在遊戲鍵盤領域並不多,通常都是便攜流、時尚辦公流的手法,這次HyperX這款鍵盤給人的感覺很輕松,沒有常見的「電競」外觀,「遊戲「元素。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它的特點是非常的纖細輕薄,能省略的東西都省略了,從某種角度上說,好的設計就是沒有任何能減掉的東西可減。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底部也是異常簡單的。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對比下手機和Alloy的側面可以看到這個體量,除了鋼板和電路板,它的底盤內部應該也就沒什麼了。由於軸體本身的限制,機械鍵盤沒有辦法做的太薄,相比cherry 的MX 3.0那種把鍵帽降低的做法,去掉所有外框雖然無法實質性的降低高度,在視覺上卻也可以讓鍵盤看上去輕巧很多。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細節解析

HyperX Alloy除了形態上的精巧,用料和做工也算是比較上乘的,尤其是基底本身。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它的上蓋是金屬的,一體化的金屬框架,看上去應該是做了烤漆,兼具了固定軸體和鍵盤上蓋兩個功能,牢固度和視覺質感都有了。Kingston沒有對這塊金屬做復雜的造型,當然也沒有像一些小眾發燒友品牌那樣一塊鋁板蓋上去,而是在邊緣做了一圈倒角,這樣做讓鍵帽的切割線與鍵盤的邊緣形成一個有銜接的過度,看着更加舒服,對鍵盤的輪廓也多了一層修飾。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側面則是與底殼直接扣合,沒有嵌套的,這樣做模具相對簡單,但問題也很明顯,容易暴露做工缺陷,縫隙稍有不均。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底殼塑料質感算是優秀的,啞光、細膩的「砂質」。

底邊也做了倒角,這樣進一步將側面的厚度「偽降低「,至少在視覺上會給人輕薄既視感。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靠近看這種「砂」質來自於極度細膩的磨砂處理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防滑支腳,帶有獨立的腳墊,穩定性極好。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相比外殼的設計和做法,鍵帽本身並無特別,ABS透光鍵帽,字體雕的清晰銳利,漆面厚度看上去也不錯,當然了,打油也應該是指日可待。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附送的8顆紅色鍵帽似乎更禁得起折騰些,漆面厚度和光澤看上去更耐用。WASD四個萬能遊戲鍵使用了花紋鋼板的紋理,和海盜船不同的是,它是一體的鍵帽,不分上下層。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可以看到字體雕刻的邊緣,漆面厚度可觀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但遺憾的是紅色的字體雕的沒有黑色那麼干淨利落,有毛刺。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基底本身的厚度和質感看上去則沒什麼差異,每顆鍵帽都有獨立的加強筋支撐,按建柱為十字型,並非圓柱。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空格鍵的加強筋中規中矩,厚度一般,所以還是可以扭的。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Cherry MX 青軸,久違的平衡桿大鍵,本來就脆的青軸加上平衡桿,再加上直接裸漏的大強度鋼板,你可以放心,無論你是在辦公室、寢室或是家中,都是人人喊打的噪聲製造利器。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在鍵盤的右上角有兩個usb口,小的為信號線接駁,大口是移動設備的充電口,這在ICON上也看得出——HyperX Alloy的這把鍵盤並未提供USB hub功能,這個擴展口的用處僅僅是充電,不過既然已經挖了個洞,為什麼不兼具數據傳輸功能呢?多少有點想不通啊。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USB線是尼龍編織包裹的紅黑相間線,出口方式是類似早年移動硬盤盒配備的雙頭線,挺復古的。U口上定製的ICON可以分出每個頭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線很細,和鍵盤本身一樣精緻輕巧,和流行的手指般的size相比,相當的輕便。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最後看下這個附送的便攜袋,看看錶面的紋理,是屬於那種「很性感「的網紋方式~緩震度是不錯的,只是不防刮,也不防壓,更多的作用在於保護全金屬上蓋免於被刮花吧。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背面有個尼龍搭扣封口的副袋,可以用來放usb線或塞個鼠標。對於帶着機械鍵盤到處跑這件事,我一直是不看好的,當然,我不去網吧所以沒有剛需。但若真的考慮到便攜性,這把Alloy還真的可以算是個「說走就走」的選擇,足夠輕薄,還有鍵線分離都是加分項。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手感解析

上面剛談到便攜的話題,在手感部分可以接着這個茬兒,HyperX Alloy FPS這個型號不只是在外觀輕便,功能上也是「如此「。它沒有驅動,除了多媒體功能,其它基礎的遊戲相關優化也都可以通過鍵盤組合鍵實現,當然,宏就沒了。對於專注於傳統FPS遊戲的玩家來說,這相當於保留了最基本的功能需求,盡最大的可能讓鍵盤沒有負擔。

由於它的「簡單」性,本期沒有驅動解析板塊,關於使用感受和燈光等一些信息就在這個板塊合在一起說。

先看下這幾個附送的鍵帽,對於遊戲的幫助自然明顯,無論是識別性還是WASD的手感,都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它並不影響碼字,雖然顏色有差異,花紋表面也有突出,但整體高度是統一的,所以同樣適合日常使用。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回到單純的手感上來,老實說,我並不贊同使用MX青軸在競技遊戲中,不覺得它會帶來何種優勢,它的頓挫感讓它的節奏變得「太有規律「,不是很「情願的」隨着手速而變,而是有着青軸自己特有的節奏在里面。打個比方,如果說紅軸或黑軸這種特性,無論是什麼習慣,用起來都沒什麼脾氣,那麼青軸你雖然也能用,但只有跟他找到那個最合適的匹配值才舒服。

話說回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的性能上並不會制約遊戲表現,觸發時間,響應速度這種基本的指標並沒有問題,所以說它不能打遊戲的觀點,我也不能同意,只是不同廠家對遊戲操作的理解不同吧,Razer不也是段落軸為主打嘛,似乎也有職業遊戲選手用青軸。

而打字,目前主流的這幾個軸體里,我則是最傾向於青軸,它最「機械「,也最好聽。

另外,值得提到的是,不同廠家的產品,在使用同樣的MX軸體時會有微妙的差異,這恐怕和固定方式,材料,結構都有關系,Alloy也不例外,它的這個青軸用起來更緊一些,比G80-3000這種無鋼板固定的青軸鍵盤緊很多,下壓力度也大,段落那一剎那也要更大的突破力。而海盜船這種同樣的裸軸鋼板鍵盤,也比它稍稍鬆軟一點,這個特點還挺明顯的,它甚至有點綠軸的意思了,這種重口味,我喜歡~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Alloy是標準配列,鍵帽高度和凹陷也是經典的,只是支腳的高度不高,與通常的緊湊型鍵盤基本無異,需要注意的只是前面提到的青軸加力的差異。碼字不在話下,當然,我還是更喜歡G80-3000那種體量的碼字感,手比較踏實。打遊戲的話得益於「無水可擠」得密度感,穩定性極佳,緊湊佈局更不用說,對桌面空間捉急的玩家,就像個大型的遊戲手把一樣契合,只要你適應青軸就行~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看下按鍵調節

Alloy沒有驅動設置軟件,所以它的所有調節功能都有FN組合鍵完成,包括背光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F9-12分別是聲音調節和「G「模式的開關,G模式開啟後win鍵將鎖定。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Fn+del也是個組合鍵,它的功能是開啟和關閉無沖功能,開啟後,無沖情況非常理想。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F6-F8是另外一組多媒體播放鍵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背光的調節則是通過Fn+方向鍵完成,上下為亮度,共五級;左右為模式——掃光、漣漪、響應、呼吸、常亮,五種。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還有一種模式是Fn加Ctrl,進入自定義模式,而這個自定義的玩法是,當你開啟了自定義後,你可以隨意指定某個鍵亮起來(直接在鍵盤上敲即可),然後記錄,就設定完成了。背光的顏色為紅色,沒有RGB。

Kingston HyperX Alloy 評測外設

總結

        HyperX從高端記憶體做到現在,已經成了獨立的品牌,甚至可以脫離kingston的母體,隨着外設產品的完善,有種成為專業遊戲競技支持廠的意思。和某些有着類似方向的廠家不同,「復活節大頭」沒有一下推出10來款耳機,七八款鍵盤,五六個鼠標,等等等,它給人的感覺是「攻下一個山再攻另一個「,這或許是它能步子走得穩的原因。

        Alloy FPS這部鍵盤在當下看來多少有點另類,回歸了遊戲鍵盤最基本的東西,但卻用了個認同度沒有那麼高的軸體——青軸作為載體。當然了,它極簡造型的賣相本身也可能會吸引不少有志於B格的青年,或許考慮到更多的「有時」會玩遊戲的普通用戶吧,它更能讓人體會到MX軸體為何叫做機械軸,使用這種開關的鍵盤為何叫做機械鍵盤。

        總之,這是一個:

  • 安靜時可供特定口胃人群「凹造型的擺件「;
  • 敲擊時亦可順利拉仇恨的「打擊樂器」;
  • 同時,也是一個條狀的「遊戲手把「——盡管對青軸打遊戲我還是找不到G點……
  • 899的官方指導價,就可以得到集這三大屬性於一身的Alloy了,叉燒飯嘛,要是「真銷魂」倒也是值得的。

http://www.hyperxgaming.com/cn/keyboards/HX-KB1

作者:zach9999
來源:Chip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