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忽視嗅覺喪失:你的大腦結構正發生重大變化

3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此次疫情讓我們深刻意識到了疾病對嗅覺的影響。但除此之外,通過鼻子,我們還能了解到哪些有關自身健康的信息呢?巴里·史密斯在五十多歲時確診了帕金森綜合征。但從18年前開始,他就出現了一種無法根除的奇怪症狀。有一天,他突然聞到了一股「強烈的煙味,就像電線燃燒的氣味一樣」。而自此之後,他就再也沒能聞到過任何氣味。醫生對此感到困惑不已,將其歸咎於史密斯水肺潛水的愛好,因為深潛有時的確會造成嗅覺受損。

要是真如醫生所說該多好。只可惜事與願違。嗅覺喪失的起源可能比水肺潛水復雜隱秘得多,而史密斯恰好就是這種情況。如今,大多數嗅覺喪失都會被自動怪到新冠病毒頭上,但這其實也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一種常見症狀,比如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綜合征、阿爾茨海默症等等。研究發現,約38%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以及近一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都在診斷五年前便出現了嗅覺減退的症狀。在帕金森綜合征患者中,出現嗅覺受損的患者更是占到了45%至96%。

別忽視嗅覺喪失:你的大腦結構正發生重大變化

多年以來,輕微的嗅覺喪失作為帕金森綜合征等疾病的徵兆之一,始終不曾得到應有的重視。但如今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假如能將其作為一種診斷工具,或許對我們將十分有利。

帕金森綜合征等疾病作用於大腦中嗅覺相關腦區的時間遠早於其它區域。科學家認為,這正是史密斯早在首次出現震顫的18年前、就失去了嗅覺的原因。如果他當時能做一次精確的嗅覺測試,也許就能提前近20年確診,這樣便可有更充分的時間減緩疾病進程了。

目前,有幾項研究正在開發相關測試方法,希望利用嗅覺協助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診斷。

Predict-PD(「預測帕金森綜合征」的英文縮寫)就是其中之一。現在已經研發出了一種名叫「刮一刮,聞一聞」的嗅覺測試。這項測試簡單快捷,從40種氣味名錄中選出了六種我們每天都會經常聞到的氣味,以此檢驗患者的嗅覺水平。

研究人員希望用收集到的數據預測哪些人會患上帕金森綜合征,然後採用新型早期治療手段,阻止病情進一步惡化、或減緩疾病進程。測試顯示,約0.45%至3.4%的人並未意識到自己存在嗅覺喪失的問題,而Predict-PD等工具便可幫助這類人識別這種病症。

問題在於,這種測試目前還十分昂貴。雖然價格並不會阻礙許多私立診所將嗅覺測試作為診斷工具,但對於資源有限的公立醫療系統而言,它的使用必將受到限制。

當然,嗅覺受損不僅僅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結果。約19%的人都存在一定的嗅覺失常問題,0.3%的人嗅覺完全喪失,還有19.1%的人識別氣味的能力發生減退。近期研究發現,嗅覺喪失也許與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或肌張力不足(一種運動障礙症,患者肌肉無法受控收縮)有關。

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存在抑鬱症狀的男性(女性沒有這種現象)往往嗅覺較差,並且孤獨感較強的人通常辨別不同氣味的能力較差。還有其它研究指出,嗅覺減退與死亡率增加之間存在關聯性,認為嗅覺問題可能是衰老或疾病的「風向標」。另外有一項針對2200名71至82歲老人的研究發現,與嗅覺正常的人相比,嗅覺較差的人在接下來10年內去世的幾率要高出46%。

但嗅覺與健康之間為何有着如此強烈的關聯呢?

這可能與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根據研究,在嗅覺喪失的患者中,約三分之一的人總是吃得過多,還有三分之一的人攝入不足。由於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健康的基石,攝入過多或過少會導致死亡率增加也就不難理解了。

嗅覺在我們感受到的味道中占到了70%以上」(不過具體比例還有待商榷),這或許能解釋為何喪失嗅覺會影響人們的胃口。氣味在患者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許多人失去嗅覺後,很多日常活動便失去了樂趣。許多患者的親人都表示,患者在喪失嗅覺後,行為也會隨之改變,變得更加內向、易怒或消沉。

此外,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家還發現了另一種或能解釋為何嗅覺減退可能導致死亡率增高的原因:嗅覺受損往往與增加在惡劣環境中的暴露時間存在關聯性。

假如你嗅覺正常,那麼當你在路邊聞到一股強烈的汽車尾氣味道時,你一定會加快腳步走開。但假如某人沒有嗅覺,聞不到這股氣味,就會繼續站在原地、吸入汽車尾氣。文章開頭提到的史密斯就有過這樣的經歷:有一次,他的房間里充滿了鄰居家燒木頭飄來的煙氣,然而他在房間里坐了數小時都渾然不覺,直到他妻子進來才注意到這一點。

從神經層面上來看,嗅覺受損可能導致大腦構成發生長久的改變。不僅是與嗅覺相關的腦區(如嗅球和梨狀皮層)會收縮,某些與嗅覺看似關系不大的腦區也會發生變化,如對於運動控制和理性思考十分重要的前扣帶皮層、以及對情緒處理非常關鍵的邊緣系統。

好消息是,假如患者嗅覺恢復,這些由於嗅覺喪失而收縮的腦區都可以重新生長。在此過程中,嗅球、梨狀皮層、前扣帶皮層和邊緣系統都會擴張,患者的食慾也會隨之好轉。這說明嗅覺恢復療法可以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手段。目前已有研究人員在設計相關療法,希望能幫助患者實現這一點。

德累斯頓大學嗅覺與味覺診所主任托馬斯·哈默爾發明了一種名叫「嗅覺訓練」的療法。接受治療時,病人需要聞一種由四種氣味組合而成的味道,通常是玫瑰、丁香、尤加利和檸檬。他們要每次聞上10分鍾,每天聞兩次,如此持續三個月。雖然該療法並非人人有效,但的確有一定效果,40%的病人嗅覺能力都得以改善。

諸如哈默爾這樣的療法適合由多種疾病導致嗅覺喪失或減退的病人,如新冠肺炎或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等。還有一些藥物可以幫助嗅覺恢復,但用得不多,因為藥物可能會有副作用,而嗅覺訓練則沒有。不過,對於剩下那60%對嗅覺訓練沒有反應的病人,還需研發新療法才行。

針對喪失嗅覺的患者,目前已有其它療法正在研發之中。電刺激便是其中之一,即通過置於皮膚表面、或手術植入體內的電極,刺激大腦中的特定區域。這些電極可以改變大腦活動,從而改善患者嗅覺。

例如研究顯示,對鼻部進行電刺激可以促進負責嗅覺的細胞——嗅覺感受器細胞增殖。而刺激大腦中與嗅覺相關的腦區可以提高其活動水平,從而改善嗅覺,這也正是嗅覺訓練療法起效的原理之一。有些嗅覺相關神經元的末端位於與記憶和方向感相關的腦區中,說明保護這些神經元或許還於記憶有益。

科學家目前正在研究一款可作為「眼鏡」佩戴的裝備,可以刺激嗅覺神經系統,有望緩解阿爾茨海默症與帕金森綜合征等疾病的症狀、或抑制疾病惡化進程。早期建模顯示,只需一毫安的電流即可改善患者嗅覺,約相當於一枚標準五號電池儲存電量的兩千至三千分之一。臨床試驗計劃於2021年末開始。假如試驗有效,我們有朝一日或許便能戴上這種電子裝備、保護自己的嗅覺了。

與此同時,我們是否也該多給嗅覺一點感謝呢?畢竟,它已經被我們忽視得太久太久了。(葉子)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