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出現紫色皮膚病變的新冠倖存者更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據外媒BGR報道,許多新冠肺炎倖存者注意到,一些COVID-19症狀即使在幾個月後也不會消失。一些常見的症狀往往揮之不去,包括疲勞和記憶力下降。一項新研究發現,出現紫色皮膚病變的「Long COVID」患者更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研究稱出現紫色皮膚病變的新冠倖存者更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一些更常見的COVID-19後遺症包括疲勞、咳嗽以及肌肉酸痛等。最近,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新冠肺炎倖存者出現了一系列認知問題,如腦霧、注意力難以集中和記憶力下降。最近的一項研究還發現,發燒和食慾不振是兩種會增加某人發展「Long COVID」的可能性的症狀。

上述研究的部分內容是這樣的。

我們研究了在長期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中是否存在不同類型的症狀。我們發現了兩種主要模式:那些只報告疲勞、頭痛和上呼吸道症狀(呼吸急促、喉嚨痛、持續咳嗽和嗅覺喪失)的人,以及那些有多系統症狀的人,包括持續發燒和腸胃病症狀。

在持續時間較長的個體中,持續發燒和食慾不振是隨後去醫院就診的有力預測因素。

一項涉及39個國家近1000名患者的更全面的研究發現,許多「Long COVID」患者在首次感染病毒後往往會出現皮膚變化。

這項研究是由歐洲皮膚病學和性病學學會(EADV)進行的。

EureakAlert指出:

患者出現了廣泛的皮膚病表現,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包括蕁麻疹,持續時間中位數為5天,還有pernio/chilblains(”COVID腳趾”),持續15天,但有時長達130-150天,還有丘疹鱗屑性爆發,即鱗屑性丘疹和斑塊,持續20天(1)。

研究還發現,有一種症狀特別明顯–網狀型紫癜,導致100%的「Long COVID」患者在某一時期需要住院治療。而「COVID腳趾」只導致16%的人需要住院治療。網狀型紫癜通常是指在一個人的臀部或四肢等部位出現的紫色皮膚病變。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