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網站評「問題喝播」亂象:畸形審丑,平台監管要跟上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4月10日消息,近日,有媒體對「問題喝播」亂象進行了報道。以 「拼酒醉酒」等為噱頭「吸粉」的「問題喝播」在部分短視頻平台漸趨活躍。隨着「吃播」亂象有所收斂,諸如「大胃王」等賬號被清查封號後,「問題喝播」引發人們關注。

中紀委網站評「問題喝播」亂象:畸形審丑,平台監管要跟上

然而,「海量喝播」的種種行為不僅損害主播的身體健康,造成食物浪費,更宣揚了畸形審丑心態,嚴重破壞行業健康生態。

「吃播」剛被禁,「喝播」又活躍,說到底還是有巨大利益驅動。對「喝播」主播而言,賺取利益的一部分來源於粉絲打賞。據業內人士透露,某些短視頻平台上粉絲量過萬的主播,一場三四個小時的「喝播」平均打賞收入約為1000元至3000元,如果接受粉絲的指定挑戰,打賞金額可能更高。主播們的另一部分收益來自信息、廣告收入、電商運營等。粉絲數量越多,單個視頻播放量越大,就能接到更多商務合作,從而在直播帶貨中直接賺取或間接分到相應比例的銷售額。因此,「問題喝播」的主播們拼盡全力「討好」觀眾,靠夸張的行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正是為了達到變現獲利的目的。

近幾年直播行業勢頭正盛,催生了許多新職業、新業態,「流量為王」成了直播行業的導向和追求。在這種模式下,許多創作者不惜用惡搞、扮丑、嘩眾取寵甚至「打擦邊球」的方式增加關注,以獲得流量,「問題喝播」就是其中一種表象。

針對「喝播」問題,平台監管需及時跟上,精準施治、直擊病灶。短視頻、直播平台在不同程度上與主播和用戶結成利益共同體,雖然對其違規行為選擇默許甚至縱容能夠保證平台一時經濟效益;但從長遠看,只注重流量、人氣和財報收益而不顧社會效益,最終會造成用戶流失,還容易觸碰法律紅線,到頭來只會危及企業自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此,平台必須加強監管,切切實實拿出有效舉措,負起責任,管出實效。要把好「准入關」,設置注冊門檻。對主播和用戶都要嚴格落實網絡實名注冊制,切莫出現一些「網紅機構」手握多個平台賬號,「看客」言行不受約束等現象。要加大懲處力度。對待此類「喝播」視頻不是僅僅標注「該行為存在風險,請勿輕易模仿」等提示,而應及時做出刪除作品、關停直播、封禁賬號等處罰,追究主播責任,讓違規者付出代價。要把好「內容關」,壓實主播主體責任。優質的內容創作者才是增加用戶黏性的關鍵。平台應對創作內容的審核、發布、維護等一系列環節進行監管,認真辨析,堅決杜絕頂風違法直播低俗、色情、暴力等不良內容。壓縮違法違規者的生存空間,從而倒逼、督促創作者創作出更多正能量內容。

新業態要發展好也要管理好,網信、廣電、文化等相關部門也需加強對平台的監督和管控。前不久,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規范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平台的主體責任、主播法律責任、行業制度體系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法律法規不斷「補強」,相關職能部門有效介入,督促平台落實整改,加大處罰力度和企業試錯成本,有利於讓監督「長牙」「帶電」,促進行業有序發展。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