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院失火的大疆 距離真正的巨頭還有多遠?

臨近年終,大疆爆出10億元貪腐。不久前,這家無人機巨頭剛剛完成10億美元融資。大疆一貫視自己為一個非公眾公司,將許多問題劃歸為「私領域」的同時,也屏蔽了必要的外部監督。今天的大疆已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但它距離真正的「巨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1月25日晚間,正在趕赴一場會議的楊思麒突然調轉車頭,冒着違章風險往深圳龍華方向開去。幾分鍾前,有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打來電話,希望就大疆反腐新聞給出一個解釋。

2018年4月,楊思麒所在的私募機構成為大疆10億美元融資的最終入圍者之一。

幾乎沒有例外。大疆投資者聽說上述新聞後的第一反應是「震驚和出人意料」。即便這場反腐風暴已悄然持續數月。

1月17日,大疆員工突然收到一封內部公告:公司重拳反腐,已查處45人,2018年,因內部腐敗,大疆預計損失超過10億元。這一數字,是大疆2017年全年淨利潤的近1/4,2017年所有員工年終福利的2倍以上。

科技圈反腐並不是新鮮事。尤其對電子製造企業來說,供應鏈環節的腐敗問題幾乎是行業通病;而大疆近年開始在工業級無人機領域發力,所涉產業鏈的多元化更加劇了腐敗風險。早在2014年,大疆就因供應鏈問題開除過整個采購部門。

但時至今日,這條貪腐鏈條仍能在大疆內部形成百餘人的規模,並延伸出種種派系鬥爭和「宮鬥劇」,說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大疆的防火牆和內部管理確實存在重大漏洞。

後院失火的大疆 距離真正的巨頭還有多遠?

後院失火的大疆 距離真正的巨頭還有多遠?

楊思麟當然無法給出合理解釋。對於外部投資者,大疆早已設定好遊戲規則——不對賭業績和上市時間,不開放內部盡職調查,且投資人不能影響和干預公司正常運營。

一般投資者連大疆的財務報表都無法獲得,何況插手內部管理?

盡管對待資本的態度極為另類,在2018年的資本寒冬下,大疆仍是少有的受到資本熱情追捧的創業公司。在幾個月前的那輪融資中,大疆披露,其2012年至2021年收入復合增長率預計超過90%,淨利潤復合增長率預期超過70%。在高增長和可能的高回報面前,態度強勢、退出不確定成了「可以忍受的缺點」。

「看在業績的份上,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現在(腐敗)這個問題太大了,而且面子工程很不漂亮。」楊思麟說,大疆從來沒有一個部門是對接投資人的,LP想要獲得的信息,投資經理也都沒有。

在雙方達成合理諒解的前提下,這本無可厚非,但大疆一貫視自己為一個非公眾公司,將許多問題劃歸為「私領域」,同時也屏蔽了一些必要的外部監督。

在一級市場,公司的中後期、尤其上市前融資通常會聘請專業FA(財務顧問),通過他們接洽大型基金。除了入股價格、投資方背景,協同效應甚至價值觀是否匹配都可能成為企業篩選投資方的標準,越是好公司要求越苛刻。但從大疆過往融資歷程來看,除了紅杉資本中國之外,其股東名單中,中小私募基金居多。

後院失火的大疆 距離真正的巨頭還有多遠?

大疆歷次融資(大疆對輪次與金額不予置評)

大型、成熟的機構投資者輸出的不只是資金,還有錢之外的服務能力,甚至包括一整套職業經理人管理體系。

2014年至2015年,紅杉投資大疆後曾經空降一批職業經理人。由於商業管理上講求「因事設人」,但前期技術人才供給太稀缺,大疆必須做「因人設事」的事,才能保證技術的產出,職業經理人與大疆文化產生了較大衝突。結果這批高管紛紛離職,汪滔不再在公司內部設立「C各種O」,主張讓有能力者有權限調動資源,管理極度扁平。

在知乎上,一些大疆的前員工吐槽汪滔,說他喜歡雇傭年輕的、有清華、伯克利等高校背景的文科生做管理,讓外行領導內行,「外行不懂技術,內行就搞技術貪腐」。

一邊是程序員高壓,甚至傳出過程序員加班猝死的事故,一邊是供應鏈貪腐謀取私利。可以說,大疆已處於內部文化撕裂的邊緣,到了2018年,不得不壯士斷腕。

大疆CEO汪滔是許多人眼中的創業英雄。這並不是汪滔第一次關注到供應鏈的問題,但在漫長的企業管理過程中,他卻進行了一場平庸抗爭。

在2015年接受福布斯專訪時,汪滔提到,管理大疆的采購部門是一大難題。「供應鏈中最嚴重的問題是回扣,每個月我們的采購量高達數千萬元人民幣,就算采購人員只拿1%的回扣,仍然是很大的一個數目。」

此後,大疆引入了采購PK等制度,以解決公司采購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四年過去了,仍然後院失火。

工程師出身的汪滔十分重視研發。大疆自建生產製造體系,初心並不是控製成本,而是在產業鏈不夠成熟時,要達到大疆技術要求的一些製造環節,只能自己做。對於大疆的工廠來說,如何控製成本並不是最大挑戰,關鍵是如何控制彈性,能夠快速調整生產不同的產品,並持續提升品質。要彈性,就意味着不會把成本踩到底。

大疆創立至今,從產品設計到內部管理,汪滔幾乎是唯一決策者。據大疆員工透露,「公司經常因為汪老闆的一個需求加班加點,開發團隊甚至加班到凌晨四點」。然而,重視研發的同時,制度建設並未同步。

在發佈反腐公告後,有「涉案」員工通過媒體向汪滔喊話:「公告貪腐名單上面的人,一半以上都是冤枉的,被扣帽子的,是為了向你交差嗎?」另有報導稱,領導去給每個項目組做反腐宣講時,要求每個項目必須給出(貪污)名額來。對此,大疆方面並未予以回應。

2018年末,科技圈集中發起了一輪內部反腐風暴,小到百度55名員工因虛報打車票被開除,大到原阿里文娛高管、優酷總裁楊偉東因經濟問題被查。有評論稱,許多互聯網企業在資本的助推下規模迅速擴張,但管理體制卻沒有跟上來。

實際上,BAT等巨頭對於反腐和監督機制一直十分重視。例如,京東有監察部,阿里有廉正部,百度有職業道德建設部,騰訊有專門的反舞弊團隊和監察部,其他各大公司也有相應的職能機構和部門。這些部門常常獨立於其他的業務部門,直接隸屬於集團總部,具有高度的獨立性,不必經過相關業務部門領導即可直接展開調查,並可直接向最高管理層匯報。而大疆過去似乎沒有很好地履行這一職能。

汪滔曾在給新員工的寄語中寫道:DJI(大疆)是一方淨土,只有純粹的創業和為夢想而生的藝術家。某種程度上,這是大疆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的根本,如今看來,理想主義是需要付出現實代價的。

在無人機的賽道上,大疆的巨頭地位不容置疑。這家來自深圳本土的無人機製造廠商,憑借過硬的產品和技術研發,長期占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70%以上份額,並不斷擴展自己的疆界。「Made in China」的產品早已遍佈全球,但能得到世界認可的中國科技品牌少之又少。在各類獨角獸排行榜上,大疆每每獨占鰲頭。

後院失火的大疆 距離真正的巨頭還有多遠?

據《2018第三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大疆以1000億元估值居AI板塊首位

在這一屆互聯網科技公司中,大疆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但要成為真正的「巨頭」,大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中,楊思麟為化名)作者| 舒虹 編輯| 安心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