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那些「少兒不宜」的童書,為什麼還在賣?

童書,是少年兒童認識世界的一道光。可怕的是,有些光里夾雜著「射線」,更可怕的是,有些「射線」持續不斷。

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記者在走訪書店時發現,一些此前被媒體曝光、專家批評的涉嫌暴力色情的兒童讀物,仍然擺在書店的顯眼位置。一些不知情的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購買,花了「銀子」,買了糟心。

比如,2020年6月,多家媒體反映的一本兒童讀物涉嫌「借寫狼群行為來暗示色情內容」。記者走訪發現,這本書仍然擺在書店的顯眼位置,相關內容也沒有刪改。不止這一本書,記者按照網絡梳理的「童書排雷書單」發現,不少書仍在售賣,其中不同程度涉及「美化自殺」「血腥暴力」「涉嫌畸形戀情」等內容。

有一種觀點認為,童書不能「純凈得像真空」。的確,孩子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脆弱。我們在講「王子公主」的同時也應該講「妖怪」,讓他們知道世界並非全是陽光,提前給他們打好應對人生苦難的「疫苗」。但是,童書可以展示但不要誘導。請讀一下這樣的句子:「它甚至迷戀上了黑桑那種帶著愛欲的虐待」「在異性之間的交往中,只按快樂原則行事」。這是展示愛情還是誘導慾望?

有一種觀點認為,童書里說的是「動物」而不是人,不要以成人的污穢投射到孩子身上。問題是,童書不是「動物世界」,不是講述生物知識,而是傳達故事情節、價值觀。童書擬人化表達的本質是說人的故事,而不是動物的。少年兒童讀到的也是人的感覺,只不過恰巧借用了「狼」這個名稱而已。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讀到許多童書中的文筆之美、故事之精,以及帶來的童趣。但是,考慮到讀物對少年兒童世界觀的塑造,一些讀物可否從「兒童讀物區」挪到「文學著作區」,或者刪改個別細節後再上市。

應該看到,近年來,一些作家和出版社在媒體和家長提出質疑後,迅速對童書進行修改,再版後上市,買方賣方形成良性互動。但仍有一些失格童書「巋然不動」。業內人士直言,相關方考慮到成本問題而選擇「冷處理」也是一種常態。

這幾年童書市場火爆,各類出版社紛紛投身其中。這在促進市場繁榮的同時,也容易帶來一些問題。對待問題「冷處理」,只能冷了家長的心,冷了市場的熱情。

期待作者、出版社、監管部門、家長、孩子之間形成良性互動,讓健康的童書市場為孩子的世界灑滿陽光。

本報評論員王井懷、宋瑞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來源:kknews新華每日電訊:那些「少兒不宜」的童書,為什麼還在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