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們親身參與糧食勞作,體驗「粒粒皆辛苦」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們親身參與糧食勞作,體驗「粒粒皆辛苦」

上海童稻幼兒園的孩子們自製工具採摘枇杷。本文圖片均為童稻幼兒園提供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城市中長大的孩子們很少有機會接觸自然,但上海童稻幼兒園的孩子們在第一屆糧食節中親身參與有關糧食的勞作,體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愛糧節糧」,在孩子里的眼里,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每日生活里點滴的行動。園長陳磊辦公室的牆壁上,掛著一幅稻田的圖,右下角有一行醒目的字:「教育是農業,生長有規律」。

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們親身參與糧食勞作,體驗「粒粒皆辛苦」

上海童稻幼兒園

以「童心無價,育人有稻」為辦園理念的童稻幼兒園里,把孩子看作稻米,讓他們在陽光雨露下自然生長,契合「同道」的諧音,一群同道中人恪守著他們的教育理想,堅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們眼中有光、心中有愛。

雖然擁有一流的硬體條件,但童稻最豪華之處,是她的師資團隊。讓陳磊感動的是,慕名來應聘的每一位教師,在入職前沒有一個人問過工資待遇的問題,大家看重的,是童稻的教育初心。「有共同的價值觀,還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種共同奮鬥的狀態是最愉快的」。

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們親身參與糧食勞作,體驗「粒粒皆辛苦」

教師陶澄(右)和園長陳磊(中)及外教進行課程設計溝通

2020年新入職的教師陶澄,兩年前還在美國哥大讀研時,在一場教育論壇上,聽了遠道而來、身為講師的陳磊所做的關於國內幼教發展狀況和教育理念的報告,被這位教育者堅持教育初心、崇尚師道的情懷感動,兩年後一路追尋而來,如願加入童稻的她直言,這所理想的教育伊甸園比她想像的更好、更令人感動。

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們親身參與糧食勞作,體驗「粒粒皆辛苦」

教師們自製的寓教於樂的遊戲教具

童稻給每一位有潛力的教師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教師黃丹華有著十多年在示範幼兒園的豐富工作經驗,加入童稻開園團隊後,從一開始的體育老師,漸漸展露出管理才能,現在他還擔任童稻幼兒園副園長,走上管理崗位。

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們親身參與糧食勞作,體驗「粒粒皆辛苦」

上海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為童稻幼兒園的孩子舉行了專場兒童音樂會

每日至少一小時戶外運動,是童稻幼兒園雷打不動的硬槓槓。體育組教師龔世豪和張琳楓反覆研究,注重科學地在豐富的運動遊戲中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技能,只為呵護孩子們的運動興趣,讓孩子們養成終身熱愛運動的好習慣。

1993年出生的毛嘉傑不僅是班主任,還是書畫教師。在他眼里孩子們的任何事都不是小事。正值青春年華的他一心撲在孩子們和書畫教學上,在他的努力下,書畫教學已成為童稻的特色之一,毛嘉傑把他的愛好變成童稻課程文化的一部分。

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們親身參與糧食勞作,體驗「粒粒皆辛苦」

上海童稻幼兒園第一屆糧食節

Lilly是一名華裔美國女孩,原本很喜歡韓國首爾的她因為童稻而來到了上海,成為童稻的一名外教。童稻的外教們一個個都是盡責的「classroom teachers」,而不是單單教英語課的「language teachers」。除了英語課以外的時間,不管是孩子的戶外活動和生活活動等,外教們都陪在身旁,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生活的每一個片段里。童稻學英語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是立體的、生活化的,孩子們會在自然的語言環境中獲得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們親身參與糧食勞作,體驗「粒粒皆辛苦」

外教和孩子們互動

在童稻,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教師,後勤人員,在遇到孩子時,滿眼都是星星,那份愛的光芒是發自心底里的,藏也藏不住,孩子們更像是見到家人一樣和他們打招呼。一支充滿愛與責任的團隊都在為孩子的快樂成長助力。

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們親身參與糧食勞作,體驗「粒粒皆辛苦」

孩子們採摘好蔬菜和徐大廚交流

好的教育是用心而不喧譁的,童稻幼兒園園長陳磊擁有三十年的幼教經驗,獲得多項榮譽,而在教師們的眼中,她卻是最不像園長的園長。從清晨孩子未入園到傍晚所有教職工下班,她始終穿梭在童稻,從未停過,愛是關切,她為幼兒園的教師們和孩子們傾注了全部心血。

童稻幼兒園開園一年即滿園,從2018年開園至今,報名人數一年比一年多,賦予童稻獨特的魅力和知信力的正是她有一支能夠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優質師資團隊。正如陳磊說的那樣:「童稻擁有一支具有高度兒童立場、科學態度和專業精神的優秀教職工隊伍,他們不遺餘力地在教學過程中傳遞給孩子們生命氣息和成長的力量,他們是照耀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那束最璀璨的光芒」。

家長們評價這所幼兒園:活動堅持不走形式,從不是給家長觀賞的照片牆,而是一群有匠心的教職員工,遵循教育規律,傾心呵護著童心,精心為孩子們準備著科學而豐富的教育課程。

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們親身參與糧食勞作,體驗「粒粒皆辛苦」

園長辦公室

責任編輯:高文

校對:丁曉

來源:kknews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們親身參與糧食勞作,體驗「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