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為什麼戰而成名?但又為何打不過秦將王齕呢?

齊宣王統治時期,齊國強大,齊宣王自恃國強,恣意插手別國內政,為此還逼死了燕王噲。燕王噲的兒子燕昭王繼位,發誓要為父親報仇,為燕國受苦的百姓報仇。他啟用了縱橫家蘇秦,派蘇秦游說各國聯合抗齊,並讓蘇秦離間齊國。

在秦國和趙國兩國的幫助下,加上齊湣王自己自作自受,齊國獨吞宋國,各國忌憚其強大的實力,只能選擇抱團,合縱攻齊。

廉頗為什麼戰而成名?但又為何打不過秦將王齕呢?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五個國家分開的能力可能很小,還不敵齊國,但是五國實力合並,那實力可就大了去了。齊國這些年東征西戰,已經消耗了大半國力,雖然齊國的領土增加了很多,但是那些被霸占,被滅亡的國家的子民對齊國都是有怨恨的,齊國成為眾矢之的。

廉頗為什麼戰而成名?但又為何打不過秦將王齕呢?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了: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也就是說,廉頗率領趙軍大敗齊軍,並攻占了齊國的陽晉,威震諸侯,一戰成名。

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帶領五國合縱攻齊。他們從各個方向攻打齊國,齊國很快就丟掉了七十幾座城池。廉頗是趙國方面派出的將軍,從趙國出發攻打齊國,占領了齊國的陽晉之地。這場戰爭,使得齊國從一等強國迅速淪為了二等國家,再不能和秦國相比,反而被後起的趙國取代了強國的地位。

趙國在這場戰爭中獲得了很多利益,光是土地就有很多,還有齊國的財寶,更有國際地位的提高。不過,能夠取得如今的輝煌成果,趙國自身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在趙武靈王時期,趙國盡量不參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鬥爭,也不發動對外戰爭,一門心思整「胡服騎射」的改革。就連秦國的秦武王去世,秦國國內內鬥這種事他都沒有插手,只是將質於燕國的公子稷送回了秦國。

廉頗為什麼戰而成名?但又為何打不過秦將王齕呢?

趙國的胡服騎射改革,最大的改變是在軍事方面,作用和效果最大的也是軍事方面。趙國人學習了胡人的服飾和騎射功夫,作戰靈活又勇猛,成為戰場上的一匹黑馬,迅速殺出了名聲,殺出了威望。

加上趙國有良將廉頗和趙奢,其他國家都不敢輕易招惹趙國。由於趙國的強大,秦國東出計劃被推遲了整整十年時間。

但是,雖然過程被推遲了十年,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國家之間終究是會有一場大戰的,這場戰爭關乎着以後誰是霸主地位,誰才有說話的權力。這場戰爭因為韓國的上黨之爭順利到來了,但是誰也沒能打得過誰。盡管廉頗一開始就失利,而丟掉了上黨,但是他在長平固守不出,組織士兵們修築壁壘,依託有利地形,大大提高了趙國長平的防禦能力。

廉頗為什麼戰而成名?但又為何打不過秦將王齕呢?

可是,廉頗為何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打不過王齕[hé]率領的秦軍呢?

關於這一點,要考慮到很多方面。首先就從秦國和趙國的國家實力來說。秦國早在秦孝公時代就已經完成了商鞅變法,秦國的國力在秦孝公時代就已經很是強大,秦國也因此而成為了七國中的強國。商鞅變法是關於各個方面的,並不是指的某一兩個方面,因此我們可以斷定秦國的這次變法改革很徹底。商鞅變法的影響范圍廣,效果顯著。

廉頗為什麼戰而成名?但又為何打不過秦將王齕呢?

反觀趙國呢?趙國是什麼時候強大起來的。准確的說,趙國的強大是在趙武靈王時期,就是在趙武靈王進行了改革以後,趙國才開始變得強大,這些從對外戰爭的勝來看就可以看出。困擾趙國多年的中山國的問題就是在這一時期被解決掉的。但是,趙國的改革比起秦國來說晚了很多年,范圍也縮小了很多,影響和效果實在有限,趙國國力不如秦國。

廉頗為什麼戰而成名?但又為何打不過秦將王齕呢?

再來看秦國和趙國雙方的准備,秦國本來就是沖着上黨去的,對上黨已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所以仗也打得很順利。趙國則是臨時任命,臨時想出來的作戰方法,比不上秦國對上黨的熟悉,因此,廉頗打不過秦國王齕。對此您有何高見?歡迎留言評論。

——《完》——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心宜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