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人閩事 | 柯鴻景 努力搭建中新兩國橋梁

初到新加坡因溝通障礙受歧視

柯鴻景說:「我剛到新加坡的時候,語言是很大的障礙。這里有異族同胞,英語是大家的共同語言,但偏偏我的英語水平很差,真的沒法溝通。」

「而且當時中國很窮很落後,有些新加坡人聽到我的口音,就會帶着歧視性的口吻稱我是『tiong kok lang』(福建話,指『中國人』),感覺是有點看不起我們。」

不過,生性樂觀的柯鴻景,選擇以平常心看待旁人的白眼。

經歷了被人瞧不起的人生階段,柯鴻景決心要出人頭地。他不放過任何提升自己的機會:在新加坡的第一年,他報讀了語文學校學習英語;當兵時,他也申請在晚上和週末出兵營攻讀文憑課程。

新加坡人常埋怨國民服役浪費男生兩年的青春,但柯鴻景並不這麼看。「在兵營里,我用英語跟馬來族和印度族同胞溝通,所以我的英語水平提高了很多,對此,我是很感恩的。而且部隊的鍛鍊也對我的體能和心智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組織社團助新移民融入社會

柯鴻景服完兵役後報讀大學,邊讀邊創業,開始從事服裝批發零售業務;2004年,他進軍禮品供應產業;2006年,開始接觸教育;2008年,他看準中國的商機,到中國開設童心國際教育集團,開拓和發展中國市場;2年後,第一所童心國際幼兒園在青島正式投入運作。

他如今已是一名成功企業家,但他並沒忘記當年初到新加坡時的困難。他積極參加本地會館社團活動,希望與更多年輕新移民分享經驗。

柯鴻景先後組織成立了福建閩南學友會、晉江會館青年團等組織,為新移民及留學生舉辦聚會和活動排解思鄉之情,也為他們提供更多和新加坡人交流的機會,搭建友誼的橋梁,協助他們更快適應本地的生活環境。

目前是晉江會館青年團顧問的他說:「現在新加坡人越來越瞭解中國,也更歡迎外國人,新移民比當年更容易融入新加坡社會。」

但他還是提醒新移民,一定要遵守新加坡的法律規則。新加坡是個遵紀守法的社會。不要亂丟垃圾或在公共場地抽菸,不要做犯法的事,就不會有問題。

柯鴻景也呼籲新加坡人敞開胸懷接納新移民。他說:「跟早期相比,現在中國人的整體素質已提高,出現惡劣行為的例子也越來越少。希望新加坡社會能看到中國人的進步,傳揚正能量,讓我們共建更和諧的社會。」

邀新加坡青年與中國建立友誼

在中國出生,並在新加坡度過黃金成長期,如今又因為工作常在中新之間兩地飛。

柯鴻景16歲就到新加坡,整個成長過程都在新加坡度過,他太太是第三代土生土長的新加坡華人,4歲女兒也是在新加坡出生。

柯鴻景坦言,作為華人,他希望中國能發展壯大。這也是他投身教育,把新加坡雙語教育帶到中國的原因。

「教育是立國之本。新加坡雖然很小,但卻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這全是因為教育制度成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我希望能把這種精神帶到中國去。」

柯鴻景把自己視為中新兩國之間的橋梁。「我現在在做兩國之間文化、教育、經濟、民間的工作。我常接待中國朋友來新加坡,帶他們瞭解新加坡的民情文化,幫助他們認可新加坡的制度。」

「同時,我也會跟新加坡的年輕一代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和潛力,幫助他們在中國建立聯系。」

柯鴻景參與創辦的新加坡泉州青年商會,致力於為新加坡青年企業家搭建平台,與世界各地的泉州青年商會交流、尋找商機。

他說:「我參加的很多社團,包括世界晉江同鄉總會、世界福建青年聯誼會等,給我機會認識到世界各地的同鄉。」

「如果新加坡的朋友要到這些國家去,我可以介紹當地的朋友給他認識,這樣他就不會走太多彎路,可以更直接、更快地融入當地的商業圈。」

柯鴻景成立的晉江會館青年團,則引領新加坡青年參加中國尋根之旅。

「中國充滿商機,我們希望新加坡青年盡早認識到並搭上中國發展的列車。通過這些交流學習,新加坡青年也可以認識到更多中國朋友,建立深厚的感情和友誼,這些都是未來很重要的聯系。」

此外,青年團也積極回饋社會,每年都會派義工參加華社自助理事會的義工活動,幫助本地弱勢群體。

柯鴻景表示,希望中新友誼能源遠流長,兩國國民的深厚感情能世代傳承下去。(林子恆/文  梁麒麟/圖)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福建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