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這場肉搏仍在上演。

最近《花木蘭》電影在全球范圍內陸續上映,卻讓另一件事在大陸的社交媒體上走紅了。

一位台灣網友在觀看《花木蘭》後,對電影進行了犀利吐槽,因為比喻過於神奇,這段吐槽被搬運到了微博上後迅速火了起來:

這種程度的打戲為什麼要請兩位牛逼的武打明星,我從立法院直接借兩位給你們都可以搞定。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現在問題來到了大陸網友這里:一群政客的武術造詣到底能到什麼程度?

仔細找找台灣「立法院」的相關新聞,你會發現其實「立法院武道會」早就在大陸媒體上出了名,隔三差五你就能在某些新聞中看到「立法院」的激烈戰況合集。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B站上這類視頻的點擊量也往往能達到百萬,一時間不少大陸網友又找到了新的快樂源泉。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早在2017年,「立法院」的一次肉搏一度引來了CNN等媒體的關注。

CNN把這段經典鬥毆的片段在自家官方Facebook上公開,視頻中,女性毫不留情的互相扇巴掌,掐脖子,男性則輪桌椅,扔水彈。偌大的會議廳里處處都是戰場,不是幾對人扭在一起,就是一群人抱作一團。時至今日這個視頻已收獲五千條評論和兩百多萬次播放,在當時算是小火了一把,現在也經常被翻出來反復圍觀。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看熱鬧的老外也和我們一樣覺得新鮮,不過對他們來說更新鮮的似乎在於這些人打架的方式——身為中國人的他們竟然不用功夫。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沒有跆拳道?沒有功夫?他們到底是怎樣的中國人?

好好一部電影,卻陰差陽錯的讓「立法院」打架火了。不過對於台灣民眾來說,「立法院無雙」卻是他們伴隨他們童年的固定節目。

1

「立法院」喜歡打架的習俗,倒也並非是政客們閒得無聊,這件事在台灣有着三十多年的「武鬥傳統」。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立法院」作為一個政治機關,擁有上百個席位,由台灣不同地區以及不同黨派的「立委」組成。因此,每次會議都會有接近百人在場,打起架來自然也是聲勢浩大。

1988年,「立委」朱高正在議會中揮出了「立法院」史上第一拳,打開了台灣「立法院」長達三十年的「武林爭霸史」。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圖片來自YouTube視頻博主cheap

當時正逢台灣黨禁政策解禁,面對多年國民黨的恐怖壓迫,許多政黨都憋着一口氣,因此在「立法院」上大打出手一度被視為反抗的標志。後來直接成了潮流,好好一場會議,眾人往往是能動手就儘量不動口。

「立法院」里能打架這件事,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習俗」。

90年代,一些黨派為了能在「立法院」爭取更多話語權,乾脆招募黑道上的打手從政,有時候意見不同,索性就找個由頭動手解決。黨派間如遇到意見存在極大分歧的情況,進議事廳前的「立委」都是大義凜然的喊着「誓死一戰」,然後私下里早早安排救護車在大樓門口待命。

由於「立法院」開會往往有電視台轉播,民間自然也沒有錯過這個熱鬧。老百姓大多不關心他們討論些什麼,看這種會議權當看熱鬧,而媒體也深知民意,在報導中添油加醋給這些政客安上了各種氣勢不凡的武林名號。

開山鼻祖自然是朱高正不用說,憑借兩巴掌扇出「降龍十八掌」之名的張俊雄,當場縱火未遂的「火雲邪神」王聰松,把垃圾桶扣在立法院院長頭上因而化身「血滴子」的陳婉真,以及2007年憑借扔鞋而得名「小飛鞋」的「武林新秀」王淑慧等,都是「立法院」曾經的風雲人物。除此之外這里還長期混雜着「丐幫幫主」,「太極宗師」,「東廠錦衣衛」等各路「英雄好漢」。

倘若這些人的名字你覺得眼生,那就說幾個大眾比較熟悉的台灣政界人物的武鬥事跡。

1993年在一次會議上,韓國瑜曾將陳水扁打成腦震盪,致其在醫院里躺了三天。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被打進醫院的陳水扁

千禧年過後,李敖不僅給眾人展出自己三點全露的裸照,還掏出催淚瓦斯大鬧會場;最近即將訪問大陸的前「立院院長」王金平,更是常年挨揍對象;連戰,馬英九等人也都曾在「立法院」上主動或是被動的露過一手,可以說在「江湖」上走這一遭着實不易。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用催淚瓦斯大鬧立法院的李敖

「立法院」這個聽起來頗為嚴肅的地方,台上劍拔弩張,台下早已成為民間茶餘飯後的笑料。盡管那個時代沒有互聯網,但這麼個誰看着都覺得不正經的事情也早就海外聞名了。

1995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就將和平獎頒發給了「立法院」,也算是外界對他們打了這麼多年群架所引來的關注度的一種認可。

2

其實這種議會暴力甚至鬧出人命的情況,在歷史上並不少見。最著名的事件之一,要數凱撒遭到古羅馬元老院眾人謀殺。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18世紀以前英國下議院因為場內難以動手,乾脆衍生出場外「議會決鬥」。為了避免場內的好事者搞事,他們甚至還在議員坐席前畫出紅線,如果有任何議員越過紅線,議長則會要求雙方離開議事廳去解決問題。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現代社會中,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議會,同樣是武鬥高發區。然而像台灣的 「立法院」時至今日依能保持高頻率鬥毆,一打打了30年的情況,依然是十分罕見。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如今,「立法院」開會的氛圍沒有絲毫改變,倒是打架手段有了改進。「立委」們進門就全副武裝准備「作戰」;更有人早早搬進會場成箱的水球,生怕動起手來落了下風。潑開水,扔便當,撒麵粉等這些都不算無賴,還有人怕決議通過,直接將紙質決議吞下肚。襲胸,堵門,扔鞋,用機車封鎖「立法院」大門………種種如同小孩賭氣般的行為花樣百出,隔三差五就會上演。

然而有趣的是,這種看起來毫無章法,萬分激烈的鬥毆,幾十年來鮮有重傷者,絕大部分都是些皮肉擦傷,這也成為了許多台灣民眾多年來的未解之謎。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全副武裝來打架的「立委」

和90年代情況頗為相似,民間對這些「立委」打架的理由並不那麼感興趣,而媒體依然煞有介事的對「立委」們的受傷狀況及武力水平大書特書。

有時候你能看到一些帶有政治傾向的媒體,對「立委」在打鬥中腳被踩腫這種程度的傷勢采訪大半天,努力博得民眾同情。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然而人們對於這種隔三差五因打架去醫院的報導已經不勝其煩

有時候他們又特意在網絡報導中強調某位「立委」在打鬥中的表現,因為現實中「立委」們的出手,確實牽動着他們個人社交媒體的關注度。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她謙虛地表示『此生第一次打架』」

耳濡目染的台灣當地人看了這麼多年,當然也不怎麼把「立法院」當做正經地方。90年代這里堪稱「武道會」,放到現在網友這里又有了新說法。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立法院」在互聯網世界更是早就被玩出了新花樣。台灣網友中流傳着一個老梗,叫做《真立院無雙》,是一些遊戲玩家模擬《真三國無雙》遊戲製造的說法。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遊戲封面

在《真立院無雙》中,每一次「立法院」重要事件都被設定為關卡,而在歷史上「留名」的「立委」們紛紛都是這些關卡的人物及BOSS。每一關的事件,以及相關隱藏事件和人物也都設定的非常詳細,盡可能的不落下每一個參與事件的「立委」以及現實中發生的細節。

在這個臆想的遊戲中,「武器」設計也是處處藏梗。就拿李敖來說,由於用催淚瓦斯大鬧「立法院」的新聞太過出名,因此催淚瓦斯成為了一個「只有李敖角色才能使用的特殊武器」。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其餘武器,也可以讓你一定程度的瞭解「立法院」這些年來常用的戰鬥手段。「口水」「拳頭」「嘴炮」都是初級手段,「便當」「鞋子」「水杯」算普通武器。當然還有看起來更厲害的,「刀劍」「槍炮」「核彈」聽起來殺傷力就屬於開掛級別,不過懲罰也更高,例如牢獄之災或者直接GAME OVER之類的。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武器「嘴炮」

網友整活的本事自然不容小覷,仔細搜搜《真立院無雙》的梗圖,你也能找出一堆。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大部分遊戲元素,網友基本都給《真立院無雙》補全了,現在似乎就差一個願意把遊戲做出來的工作室了。

這種調侃「立法院」的事情,已經不僅限於網友私下玩梗。今年台灣有部電影《逃出立法院》,是個喜劇喪屍片,靈感正是來源於一次「立委」在打鬥中被咬傷的事件。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從某種意義上講,「立法院」打架的確成為了台灣一個獨特的標志,就連當地民眾自己都覺得這里堪稱必打卡的搞笑景點。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看來富有娛樂精神的兩岸網友,恐怕要借《花木蘭》這個時機一起給「立法院」安排點新段子了。

3

不過近些年,這個貢獻了無數互聯網笑料的地方,正在逐漸讓台灣民眾感到困擾,甚至丟臉。

由於當年國民黨威勢不再,「立法院」打架本身已經沒有90年代時獨特背景下的民主光輝加持,在民眾心中也不再如過往那麼神聖和必要,相反顯得愈發做作。

而更讓人嗤之以鼻的是,有「立委」曾在綜藝節目中爆料,很多時候「立法院」打架不過是「演戲」給鏡頭那邊的民眾看的。之所以多年來沒有嚴重傷亡,正是因為許多混跡多年的「立委」都是老「演員」,在力度把握方面適宜,往往能做到看起來相當逼真卻又不傷人。

原本就看不太順眼,如今又有了這樣的說法,雖然真假難辨,但民眾對於「立法院」的偏見也不可避免的越來越深。如今無論「立法院」在鏡頭中為何而打架,打得多麼真情實感,永遠都會有網友揶揄一句「演戲罷了」。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2017年CNN報導「立法院」打架一事,大陸和海外網友紛紛為之捧腹,而不少台灣本地人卻是根本笑不出來。接受電視台采訪時,路人甚至發出了「丟人丟到海外」的感慨。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如今這場擁有30多年歷史的搶眼戲碼,正在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加持下,迅速被更多的人所瞭解。

在惹人捧腹的同時,誰也不清楚這場在嚴肅場合上演的荒誕喜劇,還能在全球網友的心里保持多久的新鮮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網上衝浪記事」。

為什麼說《花木蘭》的打戲還不如「立法院」武鬥

網上衝浪記事,為互聯網留下記憶。

來源: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