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智慧型手機

智慧型手機

Hello~滅霸紫——iPhone 14 Pro Max體驗

前言 /和以往一樣,蘋果在 9 月份如期發布發了新一代 iPhone 14 系列,此次 iPhone 14 共有 4 款機型:採用「滿血」版 A15 CPU 的 iPhone 14 / iPhone 14 Plus,全新設計的使用 A16 CPU 的 iPhone...

沒人開箱Mate50?那我來吧。簡單開箱簡單對比。

前言:我不是花粉,也不算果粉,但是水果機器和華為機器都有。離不開水果是因為iOS確實絲滑,加上生態。但平心而論,水果硬體著實一般,一萬多的手機,快充27瓦?USB2.0接口,也不給Type-C。搞什麼啊。華為自從Mate40之後,沒出過比較鋼的機器了,Mate40真的是絕唱,華為把能上的都堆上去了。導致,Mate40至今保值率出奇的高。言歸正傳,今天說Mate50,Mate50一共出了4個版本。50,50Pro,50RS,50E,除了E,其餘都是採用高通驍龍8+Gen1,4G晶片。余大嘴發布會,還是講的英文。。。 這次買的Mate50,完全也是因為送老人,沒辦法,老人認這個牌子。開箱 外包裝一如既往,黑色的。這次手機外的塑封套,也是深色的了,不知道白色版本是不是白色的。祖傳66W算很給力的了。還有個清水套,取卡針。開關鍵紅色點綴。鏡頭是採用了奢侈品腕錶、高端珠寶上常見的「巴黎釘紋」設計工藝,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系統與跑分 開機聯網就提示更新,更新完了跑個分,好像跑分不高的樣子系統內置了非常多的APP。相機在二樓吧,慢慢更吧。與水果的對比 水果螢幕發黃是開了原彩感應周圍比較暗的緣故靈動島和居中打孔,我倒是喜歡居中打孔。總結:華為道路還是很漫長的。這次mate50定價雖然不高,但是也不低了,畢竟是4G。同時我們也不能像下面這樣的盲目黑。 來源:Chiphell

iPhone14Pro靜態畫質與12Pro簡單對比

終於到了兩年的換機時間,12pro的電池已經不是很能堅持得住了 金拱門開箱 靈動起來 寬度幾乎不變,高度增加近一毫米 厚度增加近半毫米,重量增加近20克 鏡頭模組巨大,還是12pro和諧 邊框從3.5mm變窄到3.2mm,R角變大 註:以下樣片基本都是自動模式拍攝 白天主攝iPhone 12 Pro iPhone 14 Pro iPhone 14 Pro 4800萬像素ProRAW Sony A7R3 FE24/1.4GM 放大對比 1200萬像素下14pro細節提升不大,4800萬像素的ProRAW細節豐富,接近A7R3但還是有差距超廣角iPhone 12 Pro iPhone 14 Pro 放大對比 提升不大長焦iPhone 12 Pro 兩倍長焦 iPhone 14 Pro 兩倍長焦(主攝裁切) iPhone 14 Pro 三倍長焦 放大對比 14pro虛假的「2x」充分利用了4800萬像素,水平接近12pro真實的「2x」鏡頭前置iPhone 12...

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iphone14 pro max開箱

————————前言———————— 如果說有一件事情,每年會做一次,並且已經持續至少10年,那真的只有換代iphone了。從iphone4開始,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第10年。下單時間是預定日的晚上8時02分,剛開始是在頁面端一直刷,但是最後發現apple store客戶端上已經可以下單了,於是,果斷下單,然後,沒有任何期待,所有的特性已經被曝光的差不多了,只差上手。 其實從iphone 11往後,每年的開箱確實是越來越無聊了。記得11的時候還有搶購的風潮,但是今年,發售當天,蘋果店門口人卻真的不算多。偶有一兩個黃牛來問+200收,但是既然已經想好了是要自己留的,肯定就不出了。拿完iphone心情不錯,杭州萬象城旁邊的gaga人很多,於是平凡無奇的blue frog坐一坐。 ————————開箱———————— 盒子從13開始連5V1A安都省了,只剩下薄薄的一隻,現在官網訂都是有牛皮紙的,直營店直接買反而沒有。 進店——驗證身份證——拿機器,照例問要不要24期免息的apple care 每天只要2塊錢。不要。其實之前applecare一直有買,至今只用過2次,一次是筆記本換電池,一次是手機後蓋,當然是肯定無法回本的。扯遠了,這樣包裝的好處是不會有重新封的機器了。 打開機器,驚艷還是有的,特別是今年的紫色,是我覺得這幾年比較高級的一個顏色,有點像電光紫的車漆的那種顏色。伴隨著啞光的背面蓋板,確實不太容易沾指紋了,回頭想想,果然,當年NOKIA是對的,科技——以換殼為本。 背面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攝像頭模組,據官方數據有4800萬像素,實話實說,我對於手機拍攝沒有特備強烈的欲望,畢竟SONY A7R3全家福在手,手機拍照更多的是應急。但是有一說一,iphone的錄像功能真心是很棒的,目前直播這塊我基本都是帶著iphone出馬,但是比較遺憾的是,通常我需要准備2台機器,2個機位,因為太陽環境下,iphone通常會出現溫度過高而自動關機。 翻到正面是靜電白紙一張,提示電源鍵、開關機按鍵。一些都是這樣熟悉,這樣無聊,沒有一點點的意外,說到底還是躺平,真的是躺平。我相信,如果哪一天蘋果的開箱方式變了,果粉一定又會發出一陣高潮。 撕膜人開始幹活了,撕下的那個瞬間還是很爽的,其實我個人是不喜歡帶膜的,主要是那麼好的螢幕,無論膜多麼牛逼,也會對色彩,亮度有衰減,至於防窺膜仁者見仁,會議多並且坐不開的,可以考慮,但是體驗感太差了。 正面的攝像頭部分,其實在暗光條件下是比較明顯的,但是 又沒有太明顯,一個很有趣的情況是,開機以後,無論截圖還是其他情況,這個靈動島都會存在,官方的說法是,因為靈動島是有信息顯示的,對於螢幕上的內容是有指示作用的。 背面的揚聲器我數了一下磨具和13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手機的外放實話實說就是聽個響,公共場所聲音大其實也不好,所以現在手機反而都是輕音量的時候多。 無聊的開箱基本就這些,還是那個熟悉的「hello」,與上一代真的沒有任何區別。 ————————關於靈動島———————— 新手機打開,舊手機放在邊上會提示資料轉移,200G資料,大概轉了1.5H。終於可以體驗所謂的靈動島了。當打開一個APP的時候,靈動島顯示的信息還是比較豐富的。這里是一個30MIN的倒計時。題外話,周六拿到機器打開後第一時間久提醒我更新軟體,果然很「印度程式設計師」。 當打開兩個app額時候,上面會有兩個標志,以告知有2個app在後台運行。點擊下靈動島會直接跳轉到APP。 但是如果到3個APP同時到後台的時候,如圖,我分別打開了導航、音樂和音樂,他只能顯示2個APP了。那麼,這個時候導航久不會顯示,當然,後台播報是不會停止的。 ————————關於鎖屏界面———————— 這是此代為數不多的可以讓人識別的點,特別是大家都帶套,並且正面朝上的時候,這時,昏暗的房間里,只有你的螢幕弱弱發著光,螢幕以每秒鍾1Hz的刷新頻率維持著頁面上的內容。這時,邊上卡座的**姐一定會驚訝的說,呀,快看是iphone14! 其實本來琢磨要不要寫點關於鎖定螢幕設定的東西,後來想到,其實只要升級到IOS16,所有人都可以擁有,只是息屏顯示沒有,所以也覺得沒什麼必要再介紹了,確實挺有趣的。————————總結————————:1、靈動島是開創性的。事求是的說,這代iphone的變化還真的算是大的,畢竟有靈動島加持。以後各類APP的適配還會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特別是開車的時候,不用再去切APP,直接點靈動島會更快的直達。而安卓陣營仿造靈動島應該也只是時間問題。2、產品食之無味。雖然有靈動島加持,但是這代iphone的變化又沒有那麼大,我反而覺得相對於挖孔區域的,我更傾向於12代到13代,那種螢幕高刷帶來的視覺快感,因為這些反而更大的影響使用體驗的。再退一步,你給我一個66W快充也行啊。3、產品棄之可惜。事實上,目前我的主力機器已經從iphone變成了huawei的p50 pro。當然,我沒有換mate50的打算,因為我對於攝像頭沒什麼感覺,而對於衛星通行,更沒有這樣的需求,但是我喜歡66W超級快充,喜歡卡片功能(一鍵打開掃一掃,一件開始錄音,更重要的,這兩個按鈕可以放在桌面上),對於不用充電能待機一個禮拜的鈦殼手錶情有獨鍾。當然,華為無論在運動還是產品設計上和蘋果還是有差距的,我相信這樣說還是比較公平的。蘋果目前主要是用於家里的homekit遠程以及上面提到的拍視頻。但是是否還會繼續跟隨潮流去更新……我自己心里是有問號的。 來源:Chiphell

靈動iPhone新玩法——iPhone 14 Pro Max開箱

年年換新!今年的主角iPhone 14 Pro Max終於在9月16日投入我的懷抱,一如既往選擇新出的顏色,今年是deep purple。容量依舊是對我來說完全夠用的128GB。選擇Pro Max而不是Pro純粹是為了頂級續航。個人說了幾百次的話:在頂級的續航面前,手感、重量都是次要。。。 與去年一樣的環保式包裝,比12系更環保的地方在於省去了內部固定產品的薄膜,而改用中間挖空將產品放進去的設計。今年Pro系也採用白色外包裝,這可是iPhone Pro史上的頭一回。 背面是祖傳的手機詳細信息。13系開始為了更進一步的環保把薄膜塑封改成易拉條,有一說一,這算是個進步。 打開包裝盒,第一眼依舊是手機背面,然後是L to C數據線等無關緊要的東西。2020年開始不再配備充電器和耳機。 這是今年的新配色——暗紫色。磨砂玻璃在高光下呈現葡萄紫,在低光下則偏深灰,亮面玻璃在高光下呈現藍紫色,低光下則偏深黑。可謂是熟悉的蘋果式「漸變」風格了。把本壇紫色勛章列印出來貼上去在強光下應該毫無違和感。 相較於13 Pro Max,攝像頭模組大了一圈,凸起也更高。這是因為塞進了更大的傳感器,升級了像素。但往年凸起高度增加,蘋果會順勢將長焦的焦段升級,而今年卻凸了個寂寞。。。。。。我原本發布會之前預測是升級到85mm標準人像焦段的。。。。。。 高光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挖孔模組是呈嘆號形的,但蘋果通過軟體將中間部分螢幕直接變黑,使嘆號相連變成藥丸狀。 重新設計的Face ID模組將距離感應器放到了屏下。 而聽筒的設計也有了改變,隱蔽性更好。 黑邊的寬度比13系更加收窄。 開機後,首先就是用了5年的劉海終於消失,變成藥丸狀或者說一字型的挖孔。。。當然,占用面積比13系的迷你劉海還再小一點。登陸各種帳號,根據個人偏好設置好手機,進入全新的iOS 16系統。再度改進的Face ID支持手機橫放時識別人臉解鎖。 先來看一眼全新的AOD顯示,蘋果的思路是將螢幕調暗,同時保持1hz刷新率以降低功耗,這樣手機息屏後不僅能顯示時間等簡單信息,還能將壁紙、小組件等復雜信息保留,甚至不改變壁紙人物的膚色。 接著是全新的4800萬四合一像素主攝,支持Apple ProRAW拍攝,在使用相機APP直出時,默認是一張12MP的照片,而使用ProRAW時,則可以打開48MP選項。直接來看實際效果。 同時,蘋果又把曾經的2X變焦加了回來,使用的是48MP主攝裁切效果,蘋果在發布會上說勝於曾經的2X光學變焦效果。 48MP ProRAW格式照片100%放大後。 當然,獲得如此細膩效果是有兩個代價的,一是拍攝48MP滿像素ProRAW格式照片,在按下快門時要等待2秒左右的時間,二是每張RAW格式照片大小都在60-80M左右,很吃手機容量。 而倍數較高的變焦依舊是靠主攝放大裁切。以下是5X和15X。 今年iPhone 14系前置攝像頭均有升級,並支持自動對焦。 看一下夜景成像,14系的夜間成像亮度明顯提高,得益於新的光像引擎。以下是在很暗的光照條件下拍攝的。在達到一定亮度效果時,蘋果的思路依舊是減少快門時間,使拍照的成片率更高。 夜間戶外成像。 極為黑暗的條件下,成像對比6年前的iPhone 7 Plus。 本次iPhone 14 Pro系最大的亮點,莫過於這個Dynamic Island,合理利用藥丸造型,輔以流暢的動畫,使中間挖孔的黑色區域可以自適應改變形態。既然無法規避這個洞,那我們就把這個洞變成新的交互方式。。。。。。這,不得不佩服Apple設計師的頭腦與勇氣,同時也歸功於蘋果高度的軟硬體結合能力。。。。。。 而且向來是細節狂魔的蘋果,在靈動島動畫的過渡、變形、內容等方方面面,都有著極為細膩的設計。相信我,發布會上你看到的靈動島效果還沒有展現全部細節,真正用過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很多神奇的地方。 當然,靈動島目前也存在些許缺點,比如目前最多隻支持顯示兩個APP工作情況,如果多個APP在島上工作,得打開一個,劃去,才能顯示另外的APP活動情況。 早在2019年2月,三星S10系就首次推出藥丸挖孔螢幕,挖孔位置在螢幕右上角,而後來華為Mate 40系跟進了這個設計,挖孔位置在螢幕左上角。可惜的是這兩個廠商都只是單純做了個藥丸形狀,並沒有帶來針對性的UI交互,而且三星也沒有支付級的面容識別系統。 靈動島既是硬體,也是軟體,兩者融為一體,以醒目、流暢、迅速的方式彈出通知等各種消息。並且蘋果開放了第三方API,各大APP隨時可以接入使用靈動島。另外就是截圖問題,當你有APP在靈動島內活躍時,截圖會把靈動島效果也順帶截下來,靈動島內沒有任何APP時,則不會截出。 最後看一下5G測速和WiFi測速,5G測速連接的是電信1000M速率基站,WiFi測速連接的是電信1000M家庭寬帶射出的信號。蘋果的5G速度向來是讓人放心的,可以跑滿1000M速率,可是WiFi速率很明顯就不行了,老毛病至今依舊沒有改。 今年的發布會邀請函比往年來得都早一個星期,而發布會日期也是2013年以來較早的一次,蘋果似乎很急於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新品,且今年發布會時長是錄播史上最長的一次。就在很多人直呼新品毫無亮點,甚至為iPhone 14使用去年的A15晶片而強烈譴責時,蘋果用一段從未見過的靈動島交互動畫又提起大家的興趣。誠然,本次iPhone...

一台可以打電話的卡片機-小米12su體驗分享

前言:          手機一直都在玩,但是這兩年還能勾起興趣的機器不多了,在這台機器開賣之前,1T的13pro和1T的13pro max雙持,不同場景帶合適的那台出門,配合蘋果的生態基本上沒有什麼遺憾。不過這台機器作為第一台完整覆蓋一英寸cmos的現代手機(松下cm1對不起),不買來體驗一下說不過去。於是首發當天去樓下直營店提了一台,陸陸續續用了幾次,對手機有了個基本體驗,我從拍照的角度來說說這台手機。開箱: △頂配差價500,還是選了512,首發禮盒一把傘一個杯子,隨手送人了 △沒有任何驚喜,廉價的清水套,60多w的快充沒有拆的欲望(沒有很強所以懶得體驗了,不過我倒是覺得差不多夠了,畢竟我平時就隨便一個頭子充電的) △大鏡頭,黑素皮,單手握持手感一般,雙手握持手感絕佳 △Leica,要我說還是不夠割的凶,再凶一點直接紅logo嘛 △鏡頭組凸起嚴重,冷知識是主攝不在中間在邊上,所以拍照有時候會覺得不夠正 △xiaomi這個還不如不印上去,不和諧 △凸起到影響刷nfc,我是反過來握著鏡頭才能刷的 △現在不聯名個音響品牌都不好意思聽個響 △接口速率還行吧,畢竟蘋果那麼爛 △萬惡的曲面,誤觸到桑心病狂,測長曝的時候被那個橡膠手機夾誤觸曲面側邊到懷疑人生    △忘了把13pm一起放進去合影了,覺得跟Pro max差不多大 △後背鏡頭組也各有各的丑 △如果單純從拍照角度來說,我還是寧願帶個gr,但誰讓它能打電話呢,多上個微信也是優勢啊 △老法師的第N台徠卡 △比較方便帶出去的一些掃街機器圍繞一下,小米做夢也沒想到有這個特權,還有這個紅色Logo很正啊,哈哈---------------------------------鏡頭測試: △長曝30秒,畫面純淨度非常滿意,是我心中想像的1英寸了 △眩光,直接ufo出現,沒錯,這很徠卡,哈哈。反正蘋果也是爛,客觀呈現一下吧,不做批評。目前手機里我用下來眩光抑制比較好的是蔡司的鍍膜。 △大師模式都無法覆蓋像場,35下只能黑白,而且畸變不小,妹子的腿直接模特級別了    △焦外還不錯,算法+1英寸,明顯感覺到小米在進步    △長焦鏡頭可用,3片cmos用了索尼全家桶,可以 △隔著玻璃拍照太難了,人都從畫面右邊走到左邊了,還對在自己的鏡頭上 △24mm的主攝對我來說實在是太廣了,完全無法理解現場手機廠都是越做越廣,又不是沒有超廣頭,整什麼呢 △形變還是挺明顯的,在Lr 里矯正了一下 △勉強經得起裁切了,之前的iphone照片一裁切那畫質下降嗖嗖的 △白平衡有點偏,默認的徠卡味兒想關都關不了,手黑到跟棕色表帶差不多顏色了    △手機自帶軟體修圖後可以選擇多種徠卡顏色和相框,比較方便,但是lr調整完過去就不行了    △近攝並不是很友好(跟新款iPhone一個德行),拍個東西都要好幾次才成功 △視頻追焦能力提升了哦,錄個娃問題不大,至於視頻畫質湊合一下就行了,我估計也沒人用安卓手機創作吧-------------------------上周末回家,把小米拿出來,拍了點樣片,水平有限經供參考                                     △南京南站,等車的20分鍾,明顯能感覺的出來,明暗交錯沒有那麼多塗抹了       △火車半路和到站    △周日回來的時候看到個大哥滯留火車站,有點可憐,疫情之下底層人民還是難啊             △周日回來後又騎車去魚嘴補了幾張,畢竟是24mm嘛,害---------------------------------總結: 沒錯,已經到總結了,這台手機所有吸引我的地方我都已經深度體驗了,其他的簡單聊一聊吧1.作為目前唯一一英寸全覆蓋手機,這台機器的拍攝硬體達到了一個里程碑式的高度,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家跟進,手機也有了後期空間。2.小米一直被人吐槽的相機算法在徠卡的幫助之下有肉眼可見的進步,但請不要神化徠卡,這機的出片在我看來並沒有太過明顯的算法優勢,所謂的徠卡色彩科學也不過就是濾鏡式,你指望買個小米能一步到位那就打錯特錯了,我倒是覺得幾個徠卡的相框挺漂亮的。3.小米和徠卡第一次合作,可以看的出來還有很多地方不完善,但這些修修補補的小事我相信後面都不是事,只要能一直合作下去,小米的拍照應該會保持在手機第一梯隊。4.視頻能力的提升肉眼可見,尤其是人物追焦,我在想是不是因為索尼這塊cmos帶來的提升5.說回手機功能部分,小米的系統其實已經不像當年那麼能打了,miui13頂多也就是主流水平6.CPU功耗還湊合,沒有想像的那麼熱,不過我沒有打遊戲,如果有人需要我再單獨測試吧,畢竟好多年沒用安卓玩過遊戲了7.萬惡的曲面,三星都已經改直面了,我不明白還在死追曲面,這個螢幕的顯示素質還可以的。8.電池和快充,我覺得這是魚與熊掌的問題,沒有必要太過糾結,我就寧願選擇要大電池+正常快充,而不是超級快充+小電池9.日常使用的時候這個機器還是大,還有點頭重腳輕,裸奔手感非常一般,買了個超薄碳纖維的殼子才緩解10.作為備機,已經一周沒有欲望拿出來用了,今天整理了測試樣張有點想給他配張sim卡用起來了11.6999的首發價格我個人覺得並不算高,但是小米的受眾對性價比要求太高了,再加上廠家又主動跳水,短短1周就掉價很多,小米在這點上對比hw真的是控場能力太差太差12.很多人問我hw的徠卡強還是小米的徠卡強,我只能笑笑,誰家都沒有徠卡。非要比個高下就是小米的索尼cmos比華為的索尼cmos強,而且,小米的徠卡嵌入元素遠多於hw。13.大家關心的續航問題,可能跟我軟體裝的少有關系,續航還不錯,沒有主用過,沒法給參考。     最後再借這個機會說說徠卡,跟hw、小米(還有360等)的聯名讓徠卡瘋狂圈錢,賺錢能力達到百年來新高,然而,對自己的機器產品依然沒有那麼上心,等了半年才到貨的M11一天報錯3次只能退貨,m9-m9p-m10-m10p-m10r-m11這一路過來真正意義上的進步兩只手數得過來,但發生的各種問題倒是一籮筐。SL系列機身也只看松下臉色,我最近又重新買了一台m10配合著膠片機用著竟然沒有發現任何不適,合著這些年沒有出現過我非花錢不可能的功能。     跑題了跑題了,還是希望徠卡能把手機和相機這一塊都做的更好更深入,讓我們這些器材黨能一直玩到熟悉的味道。來源:Chiphell

大尺寸就是硬道理–小米12s Ultra開箱

前言 我是一枚手機發燒友,特別喜歡使用手機記錄生活,因此對影像超大杯有著特別的熱愛。連續買了幾年的各家影像超大杯後,逐漸明白一個道理:算法固然重要,但CMOS尺寸規格,以及更重要的:鏡頭光學素質,才是影像旗艦決定性的因素。因此,上半年留下了三位超大杯:X70pro+、小米11Ultra、榮耀magic4至臻版。其中,後兩者擁有8P鏡頭以及目前手機界最大的CMOS尺寸:1/1.12(sony的一寸底其實只用到1/1.33),而前者具有蔡司認證及6P+1G鏡頭。經過長時間的使用,目前手上三部影像旗艦均各有缺點,X70pp硬素質不足,高像素模式拉胯;11U拍照延遲;榮耀magic4相對好一些,但JDF螢幕略有不滿意。此次小米發布了1寸底SONY 底的12SU,作為隨身影像愛好者,必然是第一時間沖值了~~這里要說下一個坑:官網第一批預定的,沒想到居然10號才到手。。。。還不如小米之家實體店閃送呢!小米之家閃送,不用預定,8號當天就可以到手。。。簡介 首先上一下官網的參數圖:小米12s Ultra硬體上主要對主攝像頭進行了升級,一寸底,8p鏡頭,超廣、長焦的參數與11ultra一模一樣,均為1/2寸的底。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台積電的梟龍8gen1+,據說治好了888和8gen1的發熱毛病。。。 開箱: 到手!定了中配12+256版本的: 盒子上的小紅標: 和11Ultra的盒子比一比,厚了好多! 小米的包裝進步了!有易拉貼,不用再費力扯塑料膜了: 幾位包裝盒比一比,上一代的普遍不送充電頭,這一代又回來了: 開箱,第一眼: 露出本體: 盒子下層: 附送了充電器,體積還蠻小的: 取卡針和附件盒: 例行附送的透明殼: 全家合影: 大大的攝像頭模組,注意中間是超廣角: leica素標: 注意,邊框從11U的亮面變成磨砂了: 另一角度看看磨砂中框: 頂部有一塊鑲嵌的玻璃材質: 開機,希望miui13一直不翻車: 前任影像超大杯們,你們怕嗎? 現任出場! 和自家上代比一比: 比拼下厚度: 厚度對比: 和11U的模組凸起: 平放,凸起果然比11U高不少: 合個影,諸位看官喜歡哪種攝像頭布局? 開機激活: 和11U對比一下亮屏屏占比: 主攝屏顯對比: 長焦屏顯對比: 超廣屏顯對比: 看一下局部細節,長焦算法確實有進步: 評測 評測採用12U對比自家11U為主,偶爾加入p50pokect對比一下,不過pokect是影像小杯,和兩位超大杯有明顯的差距。--首先是默認模式,解析度:四合一1200w ;拍攝模式:11U為默認拍攝模式,12U為默認模式/徠卡生動:(以下全部為左側11U,右側12U)超廣角對比,12U的顏色飽和度略高: 超廣角中心120%,半斤八兩: 超廣角邊緣120%,12U的圖像噪聲大於11U,這是因為12U「自動模式」有強烈的縮短快門傾向: 5X潛望式長焦,幾乎一致的風格: 長焦中心120%,12U的白平衡稍微准確一點點: 長焦邊緣120%,12U的白平衡稍微准確一些: 主攝像頭,左側11U,中間12U,右側華為P50: 中心120%,11U銳度略勝12U,P50pokect有點拉: 暗部邊緣120%,11U由於快門時間長,ISO低,噪聲小於12U,P50顯然和兩位超大杯不在同一水平上: 默認模式主攝鏡頭自然虛化: 焦外對比,12U的一寸底,稍微會更好一點,色彩也更討喜: 夜景環節:主攝夜景對比: 中心100%,注意右側12U的車輛拖影較少,這是因為12U主打快拍策略,快門速度高,同時ISO也高一些: 邊緣100%,12UISO更高,實際上為了快拍策略,是犧牲了一些畫質的: 主攝夜景2: 中央100%,右邊12U要清晰一些,11U的夜景模式,即使端的非常穩定,還是會糊: 抗眩光能力對比,右側12U顯然更好一些: --接下來是12U獨有的拍攝模式:四個鏡頭:35mm、50mm雙模、90mm,實際上都是使用一寸的主攝像頭模擬而成的。 先來看35mm,啟動這枚鏡頭會自動變成黑白: 50mm,可以看看虛化和摳圖能力: 90mm,這枚鏡頭自帶拍虛效果,不管是焦內還是焦外: 35mm場景2: 50mm場景2: 90mm場景2: 12U的微距功能,注意11U是沒有微距的: 接下來是主攝像頭50MP模式,這個模式才是真的體現鏡頭素質的: 11U的中心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 12U的中心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解析度低於11U: 11U的邊緣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 12U的邊緣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12U白平衡更准確,不會偏綠,而且地面磚塊細節更多一些: 最後來一張超級月亮,60X數碼變焦,12U稍微明亮一些: 簡單測試總結:性能:12U發熱明顯降低,遊戲性能相比榮耀magic4至臻版等8gen1旗艦,幀率持續表現提升明顯。螢幕:三星屏一貫穩,表現不錯。但12U相比11U取消了「防閃爍模式」12U影像系統對比上一代11U:優勢:1、白平衡明顯進步,准確性提升很多。11U經常偏綠,12U基本能夠還原准確。2、拍攝策略大幅度修改,以快速拍攝策略優先,減少快門時間,體驗有所提升。3、Leica調色、Leica模擬鏡頭具有一定的可玩性。4、夜景模式解析度提升較為明顯。5、圖像暗部細節有一定提升。劣勢:1、多個場景測試,50MP高像素模式,中心銳度、解析度相比11U均有所下降。總結:不管遊戲玩家、攝影愛好者,均可入手。不過如果已經有安卓之光11U的攝影為主的玩家,可以考慮不升級,因為提升有限。色彩有點奇怪前言 我是一枚手機發燒友,特別喜歡使用手機記錄生活,因此對影像超大杯有著特別的熱愛。連續買了幾年的各家影像超大杯後,逐漸明白一個道理:算法固然重要,但CMOS尺寸規格,以及更重要的:鏡頭光學素質,才是影像旗艦決定性的因素。因此,上半年留下了三位超大杯:X70pro+、小米11Ultra、榮耀magic4至臻版。其中,後兩者擁有8P鏡頭以及目前手機界最大的CMOS尺寸:1/1.12(sony的一寸底其實只用到1/1.33),而前者具有蔡司認證及6P+1G鏡頭。經過長時間的使用,目前手上三部影像旗艦均各有缺點,X70pp硬素質不足,高像素模式拉胯;11U拍照延遲;榮耀magic4相對好一些,但JDF螢幕略有不滿意。此次小米發布了1寸底SONY 底的12SU,作為隨身影像愛好者,必然是第一時間沖值了~~這里要說下一個坑:官網第一批預定的,沒想到居然10號才到手。。。。還不如小米之家實體店閃送呢!小米之家閃送,不用預定,8號當天就可以到手。。。簡介 首先上一下官網的參數圖:小米12s Ultra硬體上主要對主攝像頭進行了升級,一寸底,8p鏡頭,超廣、長焦的參數與11ultra一模一樣,均為1/2寸的底。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台積電的梟龍8gen1+,據說治好了888和8gen1的發熱毛病。。。 開箱: 到手!定了中配12+256版本的: 盒子上的小紅標: 和11Ultra的盒子比一比,厚了好多! 小米的包裝進步了!有易拉貼,不用再費力扯塑料膜了: 幾位包裝盒比一比,上一代的普遍不送充電頭,這一代又回來了: 開箱,第一眼: 露出本體: 盒子下層: 附送了充電器,體積還蠻小的: 取卡針和附件盒: 例行附送的透明殼: 全家合影: 大大的攝像頭模組,注意中間是超廣角: leica素標: 注意,邊框從11U的亮面變成磨砂了: 另一角度看看磨砂中框: 頂部有一塊鑲嵌的玻璃材質: 開機,希望miui13一直不翻車: 前任影像超大杯們,你們怕嗎? 現任出場! 和自家上代比一比: 比拼下厚度: 厚度對比: 和11U的模組凸起: 平放,凸起果然比11U高不少: 合個影,諸位看官喜歡哪種攝像頭布局? 開機激活: 和11U對比一下亮屏屏占比: 主攝屏顯對比: 長焦屏顯對比: 超廣屏顯對比: 看一下局部細節,長焦算法確實有進步: 評測 評測採用12U對比自家11U為主,偶爾加入p50pokect對比一下,不過pokect是影像小杯,和兩位超大杯有明顯的差距。--首先是默認模式,解析度:四合一1200w ;拍攝模式:11U為默認拍攝模式,12U為默認模式/徠卡生動:(以下全部為左側11U,右側12U)超廣角對比,12U的顏色飽和度略高: 超廣角中心120%,半斤八兩: 超廣角邊緣120%,12U的圖像噪聲大於11U,這是因為12U「自動模式」有強烈的縮短快門傾向: 5X潛望式長焦,幾乎一致的風格: 長焦中心120%,12U的白平衡稍微准確一點點: 長焦邊緣120%,12U的白平衡稍微准確一些: 主攝像頭,左側11U,中間12U,右側華為P50: 中心120%,11U銳度略勝12U,P50pokect有點拉: 暗部邊緣120%,11U由於快門時間長,ISO低,噪聲小於12U,P50顯然和兩位超大杯不在同一水平上: 默認模式主攝鏡頭自然虛化: 焦外對比,12U的一寸底,稍微會更好一點,色彩也更討喜: 夜景環節:主攝夜景對比: 中心100%,注意右側12U的車輛拖影較少,這是因為12U主打快拍策略,快門速度高,同時ISO也高一些: 邊緣100%,12UISO更高,實際上為了快拍策略,是犧牲了一些畫質的: 主攝夜景2: 中央100%,右邊12U要清晰一些,11U的夜景模式,即使端的非常穩定,還是會糊: 抗眩光能力對比,右側12U顯然更好一些: --接下來是12U獨有的拍攝模式:四個鏡頭:35mm、50mm雙模、90mm,實際上都是使用一寸的主攝像頭模擬而成的。 先來看35mm,啟動這枚鏡頭會自動變成黑白: 50mm,可以看看虛化和摳圖能力: 90mm,這枚鏡頭自帶拍虛效果,不管是焦內還是焦外: 35mm場景2: 50mm場景2: 90mm場景2: 12U的微距功能,注意11U是沒有微距的: 接下來是主攝像頭50MP模式,這個模式才是真的體現鏡頭素質的: 11U的中心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 12U的中心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解析度低於11U: 11U的邊緣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 12U的邊緣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12U白平衡更准確,不會偏綠,而且地面磚塊細節更多一些: 最後來一張超級月亮,60X數碼變焦,12U稍微明亮一些: 簡單測試總結:性能:12U發熱明顯降低,遊戲性能相比榮耀magic4至臻版等8gen1旗艦,幀率持續表現提升明顯。螢幕:三星屏一貫穩,表現不錯。但12U相比11U取消了「防閃爍模式」12U影像系統對比上一代11U:優勢:1、白平衡明顯進步,准確性提升很多。11U經常偏綠,12U基本能夠還原准確。2、拍攝策略大幅度修改,以快速拍攝策略優先,減少快門時間,體驗有所提升。3、Leica調色、Leica模擬鏡頭具有一定的可玩性。4、夜景模式解析度提升較為明顯。5、圖像暗部細節有一定提升。劣勢:1、多個場景測試,50MP高像素模式,中心銳度、解析度相比11U均有所下降。總結:不管遊戲玩家、攝影愛好者,均可入手。不過如果已經有安卓之光11U的攝影為主的玩家,可以考慮不升級,因為提升有限。來源:Chiphell

12S Ultra ,真安卓之光嗎?

開箱部分 實際上在發布會當天,已經在小米之家看到了開箱,所以開箱部分,可能有2種不同的照片 小米之家快速上手 和11U比的話,鏡頭更突出,但是我覺得頭重腳輕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的緩解 拿到手的開箱包裝盒有華為那味了。。。 樣張展示 1倍和5倍的對比 2組 2張抓拍的小貓咪 因為好動,都是抓拍 下面都是隨手瞎JB拍的 徠卡經典和生動的對比 幾張抓拍的夜景,手持,在行進的車里 系統初體驗:這次用了新一代驍龍8+,我個人是不打遊戲的,所以在炎熱的夏天,我覺得握在手上比iPhone13涼快。據說是台積電立功了,看來這幾年安卓都被擺爛的高通拖累了。 相機小結:真的是底大一級壓死人,底大,單位時間進光量就大,所以真的做到了隨手拍,主攝也有光學防抖想想隔壁華為mate40pro 賣7000元,主攝都沒有光學防抖,真是醉了另外長焦和超廣角,用了imx586,雖然不是imx707,不過也夠用了,真給齊了,相機可能又要再大一圈了 螢幕小結:說實話,我不知道DC調光是什麼意思,都在說不能DC調光,不能就不能吧。笑哭。 大屏手機不是我的菜,用了幾代小米,基本上一年一換,現在用著12x挺好的。開箱部分 實際上在發布會當天,已經在小米之家看到了開箱,所以開箱部分,可能有2種不同的照片 小米之家快速上手 和11U比的話,鏡頭更突出,但是我覺得頭重腳輕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的緩解 拿到手的開箱包裝盒有華為那味了。。。 樣張展示 1倍和5倍的對比 2組 2張抓拍的小貓咪 因為好動,都是抓拍 下面都是隨手瞎JB拍的 徠卡經典和生動的對比 幾張抓拍的夜景,手持,在行進的車里 系統初體驗:這次用了新一代驍龍8+,我個人是不打遊戲的,所以在炎熱的夏天,我覺得握在手上比iPhone13涼快。據說是台積電立功了,看來這幾年安卓都被擺爛的高通拖累了。 相機小結:真的是底大一級壓死人,底大,單位時間進光量就大,所以真的做到了隨手拍,主攝也有光學防抖想想隔壁華為mate40pro 賣7000元,主攝都沒有光學防抖,真是醉了另外長焦和超廣角,用了imx586,雖然不是imx707,不過也夠用了,真給齊了,相機可能又要再大一圈了 螢幕小結:說實話,我不知道DC調光是什麼意思,都在說不能DC調光,不能就不能吧。笑哭。 感覺像是買了台相機,而不是手機。 也許是風 發表於 2022-7-12 11:18 我覺得11是被高通888拖累了,整個2年,高通擺爛 天知道,原來單位一水的華為,後來買不到,換成一水的小米11,然後就各種毛病,說壞了呢也算不上,說沒壞呢,tm螢幕亂跳,偶爾斷流==來源:Chiphell

這就是現今最好的折疊屏——華為Mate Xs 2開箱評測

前言 我是一個特別喜歡無腦沖的數碼愛好者,無論有什麼新奇的數碼產品,不管需要與否都要沖的那種,就算強忍住告訴自己不需要但是那顆安奈不住騷動的心最終都會把產品買回來的那種。所以,除了還沒買到的Vivo x Fold以外,我沖了所有的折疊屏手機,然後又最多用不過三個月都統統血虧賣掉。我愛折疊屏這種形態,但是我實在忍受不了折疊屏的體積重量,不管是手感我認為最好的Galaxy Fold第一代,還是從好用到常用的Find N,實在是太沉了!!於是,痛定思痛的我認真的做了思考,覺得自己還是更需要的是小屏手機,縱觀這幾年過手的手機里,最令我滿意的真的是iPhone 11 Pro,5.8寸的重量和弧形邊框帶來的手感是iPhone12 Pro以後6.1寸無法比擬的。在瘋狂的挑選以後,4月28日凌晨我下單了小米12。4月28日晚,華為發布會發布了259g重的Mate Xs 2。……像極了等Supra三年,入了Z4後Supra馬上公布發售信息的我。……259克也太重了,折疊屏用了這麼多到底展開屏用過幾次?還不是天天對著電腦的時間更多?這玩意兒出門你確定比蜂窩iPad Mini更好用?火龍888,還是4G版的,你確定不是開玩笑?別人家12+512G都不到一萬塊,他們家還敢一直賣這麼貴?摔一下維修就一台蜂窩iPad Mini,是錢多嗎?理智的我對XS 2不屑一顧,在快40歲的時候我變得成熟了。……當日21點,再一次與黃牛的戰鬥中慘敗的我跑到作為前華為員工的女王面前苦苦哀求著一個優購碼。我再次輸給了黃牛,也再次輸給了自己。開箱 萬萬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兩個月前買的眼鏡,順豐快遞還卡在華新中轉場;小米12更是連順豐都發不出來;8號發貨的Mate Xs 2居然13號送到了!已經是前員工的女王淡淡且驕傲的告訴我,這就是大客戶的威力。懂了懂了。 這是兩個月里第二次收到數碼產品,居然兩次都是華為的新品。 拆到這里我心情是非常激動的! 在上海這個情況下,5天內送到不可謂不是個奇跡。 典藏版,電池多280毫安,重量多2克。 萬物互聯,可惜我只有眼鏡,馬上要被替換掉的Mate 40 Pro和用的越來越少的Matepad Paper是華為產品了。 紅黑配色好評,Forza Milan!周末力爭19冠! 溫馨提醒。 簡單概括就是極其脆弱,不聽話得花更多錢。 拿開手機,想看看配件盒又是無處不在的溫馨提示。 全家福包括機身和66W傳統藝能的A to C充電套裝,機身同色的素皮保護套。沒了。 說實在的,我的第一感覺是真的小,真的輕,真的薄。雖然這會兒還不是下結論的時候,但是就沖這個顏值,如果你真愛折疊屏,那麼無腦沖吧。 這是每一次開箱最開心的時刻。 我用過時間最長的折疊屏的品牌是三星,所以看到這個摺痕,真的是淚流滿面。比Find N處理的還要好,這就是外折方案的好處啊。 外觀 Sim卡槽 不過這個從P10開始就是破塑料的卡托真是有點跟整體的做工不太搭。 官方稱其平整度較上一代華為Mate Xs提升70%,我認為談70%那就是純粹的數字遊戲了,比起這個我更關心的是Xs 2確實比上代產品在鉸鏈質感上更加給人結實耐用的硬度感。 語音助手和指紋解鎖鍵,5.4mm的厚度確實沒法要求人家再加屏下指紋了,可是我是真的想要。 之前的折疊屏里,我最喜歡的是三星,然而我放棄Fold的原因就是25W的充電實在是太讓人無語了。雖然華為已經萬年66W了,但是比起三星就讓人很舒服。 這個玻璃纖維的手感讓我覺得怎麼這麼像素皮質感呢? 航天級鈦合金+超輕超強鋼配合玻璃纖維的質感真的是炫酷。 後邊框功能區的設計讓我鼻樑上的Gentle...

x80pro 簡單開箱,蔡司還是能打的。

引子:x80pro發布了,這次沒有+,但是價格還是和去年基本保持了一致。去年12+512是6999今年是6699,缺了300,就是少了一個tws藍牙耳機,還不送無線充了,整體是不加價但減配了。 參數篇:新一代高通8,LDDR5,UFS3.1,4700mah電池,80w快充,50w無線快充,6.7寸2K三星e5 ltpo3.0螢幕,亮點:超聲波指紋,自研晶片 V1+,蔡司T鍍膜相機是重點,參數如圖 開箱篇:很多人好奇我,為什麼可以第一時間拿到手,因為發售當天貨到了,就喊跑腿送來,不得不說,心急啊 這次拿的是12+256G,旅程,就是橙色 個人覺得不如x60pro+的好看 鏡頭特寫 殼子顏色一致 外觀總結:高情商:新穎前衛,低情商:丑爆了,螢幕曲率有點高,不是很喜歡。還是x70pro+要更容易接受一些 充電:無線沒測試,有線和x note 80w一樣,借了3張(也是自己拍的) 系統:現在vivo的系統挺好用的,ui、圖標設計的挺美的,還有個量子套件,可以下載,也挺好玩的。 樣張篇 見二樓,x70pro+的文章在這里。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356532-1-1.html,x60pro+樣張在20樓。總結篇 sad 發表於 2022-4-30 10:05 據廠妹說x80pro+就是x note 哦和,攝像頭縮水之年引子:x80pro發布了,這次沒有+,但是價格還是和去年基本保持了一致。去年12+512是6999今年是6699,缺了300,就是少了一個tws藍牙耳機,還不送無線充了,整體是不加價但減配了。 參數篇:新一代高通8,LDDR5,UFS3.1,4700mah電池,80w快充,50w無線快充,6.7寸2K三星e5 ltpo3.0螢幕,亮點:超聲波指紋,自研晶片 V1+,蔡司T鍍膜相機是重點,參數如圖 開箱篇:很多人好奇我,為什麼可以第一時間拿到手,因為發售當天貨到了,就喊跑腿送來,不得不說,心急啊 這次拿的是12+256G,旅程,就是橙色 個人覺得不如x60pro+的好看 鏡頭特寫 殼子顏色一致 外觀總結:高情商:新穎前衛,低情商:丑爆了,螢幕曲率有點高,不是很喜歡。還是x70pro+要更容易接受一些 充電:無線沒測試,有線和x note 80w一樣,借了3張(也是自己拍的) 系統:現在vivo的系統挺好用的,ui、圖標設計的挺美的,還有個量子套件,可以下載,也挺好玩的。 樣張篇 見二樓,x70pro+的文章在這里。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356532-1-1.html,x60pro+樣張在20樓。總結篇 這個系統UI 真的是看不下去啊。  還沒華為的UI好看。底大一級還是厲害很多! d-maxheman 發表於 2022-5-4 12:10 以x70p+幾乎全面落後於iqoo9p來看,說不定可以期待一下新iqoo了~ iqoo9pro拍照很好嗎?這麼快就拿到了啊。vivo最近表現不錯 heisehaishui 發表於 2022-6-27 09:25 手機看著是真的很棒,價格也很棒。 渠道-800,貴也不算貴。來源:Chiphell

華為Mate X2開箱及使用體驗

上一代用的是P30 pro,戰鬥了3年,感覺還是很不錯的。昨天在專賣店偶爾看到MateX2,貌似還挺符合我的胃口,於是今天就去拿下了。配置為:Mate X2典藏版 12G+512G,只有手機殼和耳機。開箱: 外包裝殼: 包裝盒: 使用提示:(小心點用,容易壞!) 手機照片(底部、右側、合上): 手機細節展示: 鉸鏈: 半合狀態: 頂部: 底部: 左側: 右側:(指紋解鎖鍵與音量加減鍵) 背部攝像頭: 開機顯示: 手機與殼合影: 手機殼內: 殼上的支架: 合蓋立起來: 開蓋立起來: 和P30pro的對比: 使用體驗: 買X2主要還是為了能方便應急辦公、甩掉需要隨身攜帶的電腦。裝上遠程桌面控制App還是挺方便,處理PPT、Excel、Word也挺舒服的。展開螢幕玩遊戲還是很爽的,合蓋刷視頻也不錯,畢竟外屏大小和P30p差不多。但是整體的重量,還是重了很多,剛拿手上有點不習慣。整體重量是左輕右重,外觀是左薄右厚的T型設計,展開螢幕右手使用體驗就很好了。(我是左手持機器玩,也是塞在左側褲兜里,就感覺有點不太友好了。)買之前對比過榮耀Magic V,在開內屏時,華為的設計就很容易掰開,而榮耀MagicV展開就有點困難了。榮耀MagicV的內屏,多個攝像頭孔,這讓我犯了強迫症,這麼大的屏,盡然多個孔……也是我考慮X2的二大原因。否則,我會入手MagicV了,畢竟價格優勢在那。Mate是折疊屏的天花板,對稱設計的折疊屏的手感不如Mate X2,X2的不對稱設計獨樹一幟,手感特別好 上一代用的是P30 pro,戰鬥了3年,感覺還是很不錯的。昨天在專賣店偶爾看到MateX2,貌似還挺符合我的胃口,於是今天就去拿下了。配置為:Mate X2典藏版 12G+512G,只有手機殼和耳機。開箱: 外包裝殼: 包裝盒: 使用提示:(小心點用,容易壞!) 手機照片(底部、右側、合上): 手機細節展示: 鉸鏈: 半合狀態: 頂部: 底部: 左側: 右側:(指紋解鎖鍵與音量加減鍵) 背部攝像頭: 開機顯示: 手機與殼合影: 手機殼內: 殼上的支架: 合蓋立起來: 開蓋立起來: 和P30pro的對比: 使用體驗: 買X2主要還是為了能方便應急辦公、甩掉需要隨身攜帶的電腦。裝上遠程桌面控制App還是挺方便,處理PPT、Excel、Word也挺舒服的。展開螢幕玩遊戲還是很爽的,合蓋刷視頻也不錯,畢竟外屏大小和P30p差不多。但是整體的重量,還是重了很多,剛拿手上有點不習慣。整體重量是左輕右重,外觀是左薄右厚的T型設計,展開螢幕右手使用體驗就很好了。(我是左手持機器玩,也是塞在左側褲兜里,就感覺有點不太友好了。)買之前對比過榮耀Magic V,在開內屏時,華為的設計就很容易掰開,而榮耀MagicV展開就有點困難了。榮耀MagicV的內屏,多個攝像頭孔,這讓我犯了強迫症,這麼大的屏,盡然多個孔……也是我考慮X2的二大原因。否則,我會入手MagicV了,畢竟價格優勢在那。上午余承東微博官宣4.28發布Mate Xs 2,不過大機率是4G版本,還有這個命名搞不懂是Mate Xs的升級款還是Mate X2的,有爆料說是回歸外折形態想試試華為的外折疊機了...來源:Chip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