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硬件 Page 1086

硬件

Nikon 1 J1 簡測相機

序言         這次我們測試的是業界大佬Nikon的EVIL,本來CX尺寸的EVIL很不受待見,但是基友SONY出了個RX100,一下就把CX畫幅的機器炒熱了,一直不溫不火的Nikon 1系列的機器也趁勢熱了一把…         在日本省,J1的銷量一直穩居EVIL前列,一方面是價格灰常灰常便宜,10-30套機大概折合2000元出頭,就算是天朝的國行也不過2500元上下——剛出的時候賣過4000的坑爹價…不過還好跌價速度頗有幾家家電廠的風格,作為主流配置的機器來講這個價位已經比較合適了。不過光有低廉的價格並不能取得什麼明顯的優勢,到底J1還有什麼法寶?我們一起來看看。 產品規格         作為Nikon的EVIL市場開山試水之作,一方面機器的定位要不能影響自身DSLR市場,另一方面要通過獨特的設計在群雄混戰的EVIL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看出J1的設計還是經過了一番考量的,硬件、軟件設計上都有獨到之處,後面會慢慢道來~ 產品解析 J1的外包裝和Nikon的DSLR完全不同,消費級定位比較明顯,外面很直觀的畫上了機器外形,我拿到的是拆掉了長焦鏡頭的標準套機版本。 附件一覽:很大的充電器,不過可以換插頭;電池;和機身顏色搭配的背帶;數據線;光盤和手冊。應該是最簡單的配置了吧,常見的視頻線什麼的都欠奉。 特別說一下這個電池,J1使用的是EL20,容量比較小,只有1020mAh,而同一系列定位高端的V1就使用的是與D7000相同的EL-15,達到了1900mAh,定位區分明顯。 機身本體出現~白色機身帶有非常非常非常微的乳白,拿到手里的第一感覺是非常結實的重量,沒有塑料機身EVIL那種輕飄飄的感覺。正面是LOGO、立體聲麥克風、鏡頭釋放按鈕、紅外接收、輔助對焦燈,基本上該有的都有了,為了外觀而沒有手把比較遺憾。 背面基本上被屏幕占滿,除了閃光燈下面的閃光燈開關外,其餘按鍵都集中在右側,方便單手操作。屏幕是已經爛大街的46萬像素LCD,實際觀感在現在滿大街92萬或者是OLED神馬的已經有些落伍了。 按鍵一覽, 從上到下依次是F鍵(特色功能,默認是連拍選擇)、右邊是放大推桿(同時用來調節光圈)、模式撥盤、顯示切換、回放、導航鍵及轉盤、菜單、刪除鍵,相對來說按鍵還是比較簡單的,同時也保留了必要的按鍵,沒有過度精簡——不過這個模式撥盤怎麼有約等於無的感覺… 頂部更簡單,閃光燈、揚聲器(旁邊那個小圓點是安裝標記,意義不明)、開關、快門、錄像鍵。 然後是側面,掛繩孔使用了非常傳統的設計,沒有使用DSLR上的三角扣環。  另一邊是接口,非常的簡單,保護蓋下只有USB和Mini HDMI接口。 電池倉,存儲卡也設計在這里。 閃光燈彈出的外觀比較**,高度很高,不容易被鏡頭遮擋,可惜功率非常小。 與很多EVIL一樣,閃光燈也是使用卡扣開關的,沒有像DSLR一樣使用自動開啟的設計。 厚度,作為對比的依然是我的屌絲二兒子…可以看到實際厚度還是不小的,但是由於沒有手把,也沒有明顯凸出的地方,觀感上並不厚。 J1的CMOS,由Aptina友情提供,實際效果相當超出預期啊! J1沒有使用超聲波除塵設備,而是使用了類似Sigma SD1的保護鏡設計,如果沒有這個保護鏡,會不會更加犀利? 接下來是套頭,使用了類似奧林巴斯套頭的沉胴式設計,收起來比較小巧。鏡身銀色環部分是金屬的,其餘的都是塑料,鎖定按鈕需要按下才能伸出鏡頭,關機狀態下伸出鏡頭會自動開機,如果能加上奧林巴斯的單方向鎖扣就更好了。變焦環是橡膠類膚質塗層,手感很好,但可惜體積限制,有些窄了。 直觀的對比一下,大小比奧巴的1442R稍微小一點,當然比逆天的X1442還是差了點~不過隨着J2推出的新套頭11-27.5體積還能再小一點。 兩截式設計,伸出來這一截大大破壞了美感… 正面,又是一個稀有的40.5口徑的,前鏡片的曲率很大,眼睛很小,光圈不給力啊~ 菊花,你看那針眼大小一樣的後鏡片…不過卡口是金屬的,值得表揚。 合體的樣子,頭顯得稍微有些大,但是整體還是非常美觀的,不論是漢子還是妹子用都很合適。 伸出來就差一點了…         里說說J1這個套頭,實話說,這個10-30套頭總體評價上不是很高。一方面是體積、設計問題,本身J1的底並不大,鏡頭也可以相應的縮小,但是10-30並不小。體積大點就大點吧,光圈還不大…對比一下松下的X1442,或者是同為1吋底的RX100的鏡頭,就可以看出差距了。即使是隨J2發佈的11-27.5,在我看來也並不夠小巧,還損失了不少焦段,尤其是廣角端;另一方面是素質不拔尖但是價格拔尖,紫邊問題和邊角都不是特別好,雖然這是通病,但你這個鏡頭要1500是不是有點搶錢的意思…目前各家狗頭的價格大致是這樣的(當然還是首先要感謝一下天朝拆機黨):佳能500多,尼康400多,索尼A口E口都是600,松下大狗600餅干1400,賓得也是600,奧巴1442R是800但是體積和這個差不多,你說10-30這個光圈不大體積不小素質不高價格不低的鏡頭是不是有點小問題?(看下面的左下角…)          什麼?你說轉接?雖然搭配原廠轉接環可以支持AF卡口龐大的鏡頭群,但是由於蛋疼的2.7X轉換倍數,賺長焦玩玩還成,真要把這個轉接當回事,那真是獵奇的玩法啊… 軟件功能 首先是平常的拍攝界面,和奧林巴斯一樣,鏡頭縮回時會提示你伸出鏡頭。界面顯示的參數還是比較全的,拍攝模式、連拍、各種狀態、對焦、剩餘張數、ISO、光圈、電量、測光什麼的一應俱全,在快門速度不足時會直接提示LO。得益於相位+反差結合對焦,J1的對焦速度非常快,基本上達到了現在EVIL的最高水平,如果相位+反差對焦配合專門的鏡頭馬達(超聲波對焦對於反差對焦不適用)能夠推廣開來,相信會引來數碼相機界的另一次革命。 拍攝時的顯示稍微簡單一點,這里是逆天的1200fps拍攝模式,分辨率很低,而且只能拍攝5秒,但是5秒就是6000fps,用標準24fps放出來就是250秒…這主要是得益於EXPEED3引擎,這個處理器還被用在了更多更高端的機身上(比如D4!),數據處理能力達到了目前最高水平的6億像素(其實也就相當於GeForce2,相機廠商一直在擠牙膏),能夠提供*120分辨率和60fps的全像素急速連拍,不得不讓人感嘆一下科技的發達。 菜單分三大項:回放、拍攝和設置,回放設置沒什麼好說的… 拍攝選項里基本上涵蓋了所有需要的選項,也沒有出現有些機器拍攝選項東一個西一個的情況… 拍攝時,如果選擇高速拍攝,則這里可以選擇fps,有400和1200兩種。 同大多數沒有模式撥盤的EVIL一樣,模式設置放到了**菜單里,一共提供P、A、S、M和場景自動選擇器五個,只有在普通拍攝模式下可以改變。另外場景自動選擇器在模式撥盤上已經提供了… 這是場景自動選擇器模式下的狀態,選擇這個模式,在半按下快門時,相機就開始將圖像存入緩存,直到90秒後或者按下快門時,會自動選出1張最好的和4張備選的照片供使用,從這里可以看出J1的機內緩存很強大,並且EXPEED3處理器的處理速度也是相當了得的。另外一個模式是動態快照模式,界面與這個類似,這個模式是在半按快門時存儲視頻,最終在按下快門時存儲一張圖片和按下快門前後共1秒的視頻,同時這個視頻以慢動作播放,持續2.5秒,還可以配上預設的三個背景音樂中的一個,可惜不能自行添加。這個功能很有意思,但是不太容易演示明白,所以還是留給大家自己發掘好了。 繼續說菜單的選項,畫質上只有簡單的5檔,並且RAW不能選擇大小,不過也足夠用了,畢竟總像素才1000萬,在這個存儲卡不值錢的年代常年選擇JPG+RAW沒什麼壓力,並且J1的緩存和處理速度完全能夠應付。 圖像尺寸也只有三種,不能自定義。 連拍模式有三種,單張,5fps的帶對焦和測光的連拍,以及充分發揮出電子快門優勢的高速連拍。 高速連拍有三個速度,10fps、30fps和誇張的60fps,這個速度是機械快門打死也達不到的…可惜由於緩存限制,60fps都堅持不了1秒… 白平衡也很簡單,一共7組。 另外還提供了一組預設,自動白平衡准確度不錯。 ISO的設置也很簡單,除了100-6400的手動設置外,自動只提供了三組預設,並不提供自定義上限的功能。另外ISO只支持1EV間隔設置。 顏色預設同樣比較少,也沒有現在流行的各種藝術濾鏡模式,不過提供了一組自定義。 動態D-Lighting,其實就是HDR效果,這個現在已經爛大街了… 剩下的選項,都是很常見的,間隔拍攝算是個特色。 這個間隔拍攝功能和K-01的類似,拍攝張數和間隔時間都可以設定。 對焦模式,由於集合了相位和反差對焦,對焦點基本上覆蓋了全屏幕(135個反差對焦點和73個相位對焦點)實際對焦速度非常快,追焦也不錯,但是我一定要吐槽一下手動對焦,這個功能明確了J1的消費級定位… 具體是這樣的,當使用MF時,由於鏡頭上沒有對焦環,因此只能在機身上操作,使用轉盤或者上部的撥桿對焦,沒有峰值,沒有自動放大,必須手動放大輔助對焦——其實意思就是說,MF這個功能有就行了,就不要用了… 最後是臉部對焦和輔助對焦燈,臉部對焦和現在流行的左右眼對焦、滿屏幕識別什麼的一比有點落伍,只能自動選擇最多5張臉。 最後一個大項是設定選項,這里沒有什麼特別的設置,需要指出的是網格只能開啟和關閉,沒得其他的選項… AEL、AFL這種設置倒是出現了,但是我個人認為對於J1的用戶群來說,未必都知道什麼是AEL… 看到自動旋轉圖像不要驚喜,陀螺儀什麼的是沒有的,這里是依靠鏡頭防抖組件記錄旋轉,方便你在軟件中調整… 最後是平常狀態下按F鍵下的連拍菜單,看來J1是將連拍作為主打了。         軟件環境就介紹到這里,可以看到J1確實是將自身定位於消費機型,作為普通DC的高畫質替代,用戶只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構圖上,按下快門,J1會為你做好一切。 畫質簡測 必不可少的ISO測試:    ...

極具特色的環形熱排,思民新款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曝光

<p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在現在已經不罕見,而且仔細看的話,大家都會發現,各家廠商的產品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實際上,現在多數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都是由Asetek或者是Akasa設計和代工的,這也難怪它們看上去都如此相似。 圖片來源: <p不過對於韓國散熱廠商思民來說,這種千篇一律的產品根本不能吸引玩家的眼球,因此他們設計了一款具有濃厚的「思民特色」的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這款散熱器最大的特色是在熱排上,其使用的並不是傳統的方形熱排,而是自行設計的環形熱排,使用了大量的銅制鰭片,水冷管道則貫穿所有鰭片,類似於我們常見的熱管散熱器。 <p水冷底座則由純銅打造,整合了水泵,熱排上安裝有1把120mm的PWM調速散熱風扇,但由於外框採用了獨特的設計,因此玩家無法使用其它風扇進行替換。據稱,這款散熱器的散熱功率最高可達400W,預計在明年初登場,但具體價格尚未透露。 ...

雙風扇更給力,利民推出Archon SB-E X2散熱器

<p在即將進入寒冬之際,對PC散熱的需要也在漸漸降低,不過散熱器廠商卻在這個時候大推新品,最近利民又推出了新的Archon SB-E X2散熱器,這已經是利民近段時間內所推出的第三款新產品了,不過與之前兩款產品相比,這款Archon SB-E X2卻缺乏新意。 <span class="type"Archon SB-E X2,其實就是Archon SB-E的雙風扇版本,Archon SB-E的標配是一把TY-150風扇,Archon SB-E X2則是配備兩把TY-141風扇,雙風扇意味著更強的風力,散熱能力也會因此而提高。 <p至於散熱器本體規格沒什麼不同,長155mm,寬53mm,高170mm,淨重777g,配備8根6mm直徑熱管,純銅底座並進行了鍍鎳處理。 Archon系列特色階梯式鰭片設計 <pArchon SB-E X2支持Intel LGA 775/1155/1156/1366/2011以及AMD Socket AM2/AM2+/AM3/AM3+/FM1/FM2,並會配送一支Chill Factor 3矽脂,售價方面暫時未知,不過可以肯定會比Archon SB-E要貴些。 ...

Seasonic G-550 評測電源

序言         海韻推出金牌電源很早,但是將金牌電源普及至性價比主流市場的產品卻一直欠缺,直到G系列電源的上市。G系列電源可謂是填補產品線空襠的力作,仍屬LLC諧振拓撲的高效電源,可視為在X系列的基礎上刪減了全模組化接線等特性的精簡版,具有金牌電源的電氣特性但價格又相對平易近人。我們來看看G系列電源的表現,下面是G550電源的測試。 產品主要特性: 80Plus金牌認證; DC2DC變換形式的5V和3.3V生成電路; 靜音散熱風扇; 精確的穩壓特性; 高品質日系電容、固態電容; 半模組化接線; 5年保修服務。 外包裝 白色的包裝帶來一絲小清新的感覺: 包裝正面明確的G-550金牌圖案:  G系列電源眾多的特性: 語種越來越多的簡介: 外包裝盒的側面,還有二維碼: 規格介紹: 開箱 打開紙盒內的所有物品,包括電源主體、模組線材、魔術膠帶、AC電源線等: G-550是針對主流中小功率應用的半模組化電源,所配線材與500W-600W的中小功率應用相適應: 線材長度、數量及規格表,連接線均為18awg線材: 正面的散熱風扇進氣柵格,六邊形小開孔: 側面的G系列電源標簽: 電源銘牌: AC電源插座一側: 模組化接口一側: 拆解篇 散熱風扇用的是ADDA品牌的12CM規格風扇,大風車電源結構,標定的風扇額定電流數值較大,通過溫控電路使風扇轉速隨輸出功率增大而提升: 內部電路、元件圖: 模組化接口子板正面,還佈置了不少日化的電解電容進行額外的濾波: 模組化接口PCB背面,流經大電流的覆銅進行敷錫處理: 電源內部各部分電路功能介紹: 主PCB背面,加工處理規整,典型的海韻台系風格: AC電源接口插座背面AC插座子板整合了一級EMI抑制抑制元件: 主PCB上EMI抑制電路一側的元件: AC整流橋、PFC及LLC功率管元件,功率元件被分散安裝到3片不同的散熱片上: PFC電路部分元件,包括日化KMR系列的PFC高壓電解電容,以及27mm直徑的加厚鐵硅鋁升壓電感: PFC和LLC控制IC所在子板位於原邊一側, G系列的LLC控制屬於原邊控制形式,控制IC方案為清一色的英飛凌產品,LLC控制IC為ICE2HS016,PFC控制IC為3PCS01: 於是就還能看到LLC副邊同步整流控制信號傳遞用的小型脈沖變壓器: 尺寸非常大的ERL42 LLC諧振變壓器,以及邊上較小的PQ26諧振電感。G系列用的諧振電容被分立為兩個,這種結構特徵我們在評測全漢Aurum Xilenxer電源的時候已經見識過了: 12V同步整流管被佈置在PCB背面,每枚同步整流管通過反並一枚肖特基二極管以增加死區時間及輕載下的效率表現: 12V電路使用了6枚固態電容進行主濾波,同步整流區域的PCB銲接了散熱片輔助散熱,厚銅片進行大電流走線: 下圖可以清晰看到各路電壓的濾波情況,其中12V分為三路CLC濾波,兩路直接輸出,一路輸入至DC2DC子板;5V和3.3V輸出亦為CLC濾波形式,均使用了日化優質KZE系列電解電容: G系列的DC2DC子板,固態電容、鐵硅鋁磁環,做工不錯: DC2DC子板用的是英飛凌mos管,以及APW7159雙路交互PWM控制IC: G系列的ATX管控保護IC為PS223,具有過流、過壓、欠壓及短路保護等常見功能,另外5vsb待機電源電路也是海韻常見的形式,使用了英飛凌ICE2QR4765的小功率反激電路。 測試篇 (一)靜態測試         待機功率:         220V輸入下, 5VSB待機電源電路消耗0.8W功率;開機(短接PS_ON與GND)主電路上電後,零功率輸出時,消耗6.3W功率。         靜態運行測試:         測試配置:  ...

充分利用機箱風扇,銀欣推出NT01-PRO散熱器

<p銀欣在發布NT06-PRO的同時也推出了NT01-PRO散熱器,它巨大的體積使其可以勝任在Fanless下工作,當然也可以裝上風扇獲得更好的散熱效果。   NT01-PRO是在NT01-E的基礎上重新設計的一款散熱器,尺寸為97*140*120mm,重470g(不含風扇),散熱器採用「L」型設計,可以使散熱鰭片貼近機箱背部風扇,充分利用這把風扇所產生的氣流,從而可以省去專門的CPU散熱風扇。 散熱器為97*140*120mm 散熱器採用純銅散熱底座,配有6根6mm直徑的熱管 熱管與鋁質散熱鰭片採用回流焊工藝連接 可安裝兩把70mm或80mm的風扇強化散熱效果 <p align="left"散熱器支持Intel LGA 775/1155/1156/1366/2011平台以及AMD AM2/AM3/FM1/FM2平台,售價與NT06-PRO一樣同樣是50.9歐元,折合約400元人民幣。 ...

主攻小型主機平台,銀欣NT06-PRO散熱器登場

<p最近銀欣推出了新款的下壓式CPU散熱器NT06-PRO,這款散熱器基於NT06-E設計,適用於各種小型主機平台,在效能和靜音之間有較好的平衡。與NT06-E相比,NT06-PRO在規格上沒有太大變化,但熱管進行了鍍鎳處理,鰭片與熱管之間的結合方式也從穿Fin改為了焊接,取消了底座上的輔助散熱鰭片,但增加了1把標配的120mm風扇。 <p銀欣NT06-PRO散熱器尺寸為140*139*82mm,裝上標配風扇後重700g,由純銅底座、鋁制鰭片以及6條6mm鍍鎳純銅熱管組成,可支持LGA 775/1155/1156/1366/2011以及Socket AM2/AM2+/AM3/AM3+/FM1/FM2平台。 <p標配的散熱風扇尺寸為120*120*20mm,支持PWM調速,使用油封軸承,轉速范圍是1000RPM到2200RPM,風量為33.6CFM到73.9CFM,壽命在30000小時左右。 與多數下壓式CPU散熱器不同,銀欣建議玩家把風扇安裝在散熱鰭片的下方,當然如果有空間而且有必要的話,鰭片上方也可加裝風扇。 <p據稱,這款散熱器已經開始出貨,有國外市場報出50.90歐元(折合約人民幣407元)的售價,算不上便宜,但至少給了喜歡小型平台的玩家一個新的選擇,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考慮考慮。 <p以下是由銀欣提供的NT06-PRO實物圖賞: ...

配雙滾珠軸承風扇,Arctic推出Freezer i30 CO散熱器

<p瑞士著名散熱器廠商Arctic最近又准備推出新款的CPU散熱器,新產品的型號為Freezer i30 CO,其中「CO」代表著「Continuous Operation」不間斷運行的意思。 <pArctic的現有產品中是有一款型號為Freezer i30的產品的,而這款新的Freezer i30 CO散熱器依舊保留前者的設計,兩者唯一的差別就是所配風扇有所不同,Freezer i30所配的是普通的油壓軸承風扇,而Freezer i30 CO則是雙滾珠軸承風扇,這樣風扇的工作壽命更長,更加適合7*24不間斷運行。 <p散熱器尺寸為100*139*161mm,共有48片鋁質散熱鰭片,重905g,使用了4根8mm直徑熱管,底部採用熱管直觸試設計,配有一把12cm PWM風扇,風扇轉速為400~1350RPM,最大噪音0.3 Sone。 <p散熱器支持Intel LGA 2011/1155/1156處理器,預定在本月8日發售,售價為59.9美元,折合約370元人民幣。 ...

矮一點更好用,利民推出True Spirit 120M散熱器

<p關注風冷散熱的玩家肯定知道利民(Thermalright)旗下的True Spirit散熱器,這款產品可以看作是Thermalright Ultra 120E的輕量化以及低成本化產物,不過在性能上絲毫不含糊,在我們的《新風冷王之戰,2009中高端散熱器大型橫評》中獲得了「性價比之王」的桂冠,直至現在仍然深受玩家的歡迎。 <p最近利民再度推出了新款的True Spirit散熱器,名曰「True Spirit 120M」,與現在我們熟悉的True Spirit相比,其依然標配一把PWM調速的120mm散熱風扇(轉速范圍是1000RPM到1500RPM),同樣採用了純銅底座和4條6mm純銅熱管設計,寬度與厚度不變為132mm和52mm,但降低高度至145mm(原版True Spirit高度為163mm),重量亦下降至570g(含風扇,原版帶風扇的重量接近620g)。 <p按照利民的介紹,True Spirit 120M散熱器主要針對Micro ATX或Mini ATX平台推出,更低的高度有利於散熱器裝入小型機箱當中,同時產品厚度也控製得很好,裝上風扇後也不會妨礙高馬甲記憶體的安裝,擁有小體積、高性能、高兼容性以及高性價比等特點。 <pTrue Spirit 120M可支持目前所有主流平台,包括LGA 775/1155/1156/1366/2011以及Socket AM2/AM2+/AM3/AM3+/FM1/FM2,建議零售價為29.95美元(折合人民幣186元),目前已經陸續上市,有興趣的玩家可保持關注。 ...

ASUS Maximus V Extreme 評測主板

序言         Z77作為今年Intel主流平台的高端芯片組,各大主板廠商都在這一領域使出全力推出自家旗艦產品來爭取用戶們的關注和認可,雖然ASUS的ROG系列如今在PC DIY界已經擁有了無法撼動的地位,但在M5F推出之後ASUS並沒有停止研發的腳步,就在一個月後ASUS又推出了M5E.既然使用了Extreme這個代號,足以證明M5E將會是ASUS ROG事業部今年最強的主板產品,那麼M5E到底擁有哪些能耐呢? 產品規格         規格上M5E依然使用了Intel Z77的芯片組,可以支持所有Intel LGA 1155接口CPU,同時在擴展性上,M5E提供了更多的PCI-E,更多的USB 3.0以及更多的SATA 6GB/s接口,最重要的是,M5E還集成了Intel Thunderbolt(雷電)接口. 包裝和附件 每次ROG的主板附件就要給大家說上半天,因為實在是太多了,這一次M5E作為2012年度終結性的旗艦產品,附件當然也多到你眼花繚亂...首先還是傳統的ROG紅黑包裝盒. 第一類的附件有說明書,光盤,擋板以及SATA線材 這里的附件包含了ROG OC Key的數據連接線,USB 3.0 PCI位擴展擋板,Wifi無線天線,電壓測量轉接線,ROG Connect數據線 因為可支持四卡的原因,附件里特意包含了各種AMD Crossfirex和NVIDIA SLI的橋接器 其中擁有3/4卡的SLI硬橋接器以及兩根特殊加長的Crossfirex/SLI軟橋接器,均為ASUS定製產品,擁有獨立的ROG Logo OC...

Lian Li V700 評測機箱

序言         在Chiphell評測過的眾多聯力機箱中,有X系列那樣無比瞻仰的旗艦系列,也有PC系列中規中矩適合迷戀全鋁機箱的入門級產品,但不管是入門玩家還是一名老發燒友,似乎大家都能在與眾不同的V系列中找到可以讓自己折騰的藉口,每一款V系列不管是M-ATX還是ATX都擁有着非循規蹈矩的設計理念,要知道這在聯力的產品設計理念中真的算是已經很不容易了.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是新的V700,相信看完評測大家一樣會有驚喜. 產品規格         V700的外形尺寸非常"詭異",因為如果我們翻看P180 Mini這類的M-ATX機箱會發現V700的高度和它們相差無幾,在寬度上其實也要算不上很寬,所以說V700作為一款ATX規格的機箱,擁有相對比較"Mini"的身材,因為使用了全鋁的緣故重量較輕,僅為5.9KG.其它數據我們邊介紹產品邊給大家講解吧. 外形解析 V700外形因為高度較低的關系有點像是個小胖墩~但其實三圍上V700擁有絕對傲人的優勢,不過在中國大家普片對"大"和"加長"更感興趣,而往往忽略了對於產品綜合性的考量,一味的大和長得出的結果往往是不協調的. 正面一體式的通風口,下面是聯力的金屬Logo Power和Reset按鈕保留了V系列的風格,下面是音頻+USB+eSATA接口 預帶光驅擋板的單個5"位 頂部雙12cm的出風位 尾部最大的亮點:沒有電源位 原因在於聯力在PC-A05上嘗到了電源前置的甜頭,於是這一款V700也使用了相同的結構,所以這就是為何ATX機箱可以做到高度如此之矮的妙處所在 底部電源的獨立風道,這個電源位其實是在前面板處.防塵網採用的是抽屜式結構,清洗很方便 2個3.5"的硬盤位 鋁制防震腳墊 側板和四視圖 V700的側板依然保留了鮮明的V系列特點:非螺絲固定. 這種使用雌雄鎖扣式的固定方式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共振,不過似乎V系列在共振上並不存在負面的口碑.除此之外不得不說拆裝真的非常簡易方便 側板厚度為2mm,大家不用擔心偏軟的問題了 下面是一組機箱的四視圖,詳細的內部結構後面還會給大家細說 內部結構 帶PCB背板的硬盤位,可支持4個3.5"硬盤的熱拔插.中間的隔板可以安裝一枚2.5"硬盤,但不支持熱拔插.這里暗藏着一枚14cm進風風扇. 非螺絲固定易拆解的14cm進風風扇,我們可以看到連防塵網也不用螺絲固定 PCB背部一覽 2個擴充的2.5"硬盤位. 前置了的電源位,我們可以看到內附的電源延長線 底部的3.5" x2硬盤位 免螺絲的PCI擋板工具 機箱背部的空間很小,雖然留有走背線的開孔,但走起來比較吃力 整個機箱外殼由兩塊經過2次轉折的鋁板組合而成,加上1.5mm的厚度,對於這種三圍牢固程度大可不必擔心 內部沒陽極的鋁板,比如主板支架,鋁板的厚度就一向很薄了,這也算是聯力的固有風格,不過這些部件並不用承擔整機的重量,所以也算是比較務實的設計,畢竟羊毛始終都是出在羊身上的 裝機效果 裝機部分雖然聯力在規格中建議使用不要超過18cm長度的電源,但是如果按照規定來做,那麼V700最終只能呈現出非常"平庸"的一面.所以既然V系列本身都具有不錯的可玩性,這一次評測也"暴力"一回,在配件選擇方面突破官方的規格要求,首先電源請來了Seasonic的X1250,長度達到了19cm. 不過不按照官方規定來做必然會有所犧牲,比如所測試本來想用的ATX主板ROG M5E因為電源過長的關系出現了不兼容現象.. 不過這並不影響V700可玩性的發揮,讓我們接着往下看.硬盤使用的都是手擰螺絲+橡膠墊圈的設計,可以實現完美的避震效果 主板更換成了M-ATX規格的R4G,兼容性妥妥地解決了~ 硬盤靜靜地躺在硬盤倉里~ 看似裝機示範就這樣完成了,but~一塊格格不入的HD2400PRO顯卡是不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呢? 為了體現V700對於硬件的包容程度到底有多深,我選擇把整個硬盤倉全部拆解~ 然後我找來了我手邊所有顯卡中最長的顯卡HD2900XT OEM版~ 當絕大部分機箱都會因為該卡暴力的長度選擇"oh no~"的時候,V700沉浸其中"oh yeah~" 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V700可以是一台兼容絕大部分硬件的ATX機箱,但如果大家只要稍作妥協,比如說主板的尺寸上,那麼V700"很黃很暴力"的程度也絕對會讓你大吃一驚 最後,底部的硬盤位也因為電源的長度被縮減成1個,至於2.5"硬盤,找個3M的導熱貼直接貼在機箱底部吧,還能幫助散熱~ 總結 優點: 一體外形及鋁板的厚度用料中規中矩,對得起它的售價; 內部空間寬裕,但整體外形體積較小; 防塵與散熱兼顧,清洗也較為方便; V系列家族又添一員猛將; 兼顧不錯的水冷包容性,可在完全不MOD的基礎上安裝120+140+240三組冷排. 缺點: 原裝風扇轉速進風略顯不足,用戶最好將出風的風扇替換成轉速較低的型號. 作者:nApoleon來源:Chiphell

Fanless新利器,Thermalright HR-22散熱器曝光

<p近日Thermalright在官方Facebook上展示了最新的散熱器產品——HR-22,這款散熱器是利民預計在2013年初推出的旗艦產品。 <p目前對於這款散熱器的情報並不是太多,只知道它擁有8根熱管以及35片鋁質散熱鰭片,在外形上與HR-02比較相似,熱管多了兩根而鰭片多了3片,不知道散熱效果會提升多少,利民HR系列CPU散熱器主打方向是靜音,大面積的散熱鰭片是Fanless的利器。  Thermalright HR-22 放上一張HR-02的照片給大家對比 ...

整體鍍鎳賣相更好,九州風神大霜塔至尊版散熱器登場

<p九州風神再次准備推出新款散熱器產品,這次是雙塔式CPU散熱器,名為大霜塔至尊版,在原來大霜塔散熱器的基礎上作出了一些改進,更貼近其中高端產品的定位。 <p大霜塔至尊版散熱器同樣採用了雙塔式設計,配置有6條6mm傳統熱管和兩把12cm的散熱風扇,純銅底座設計,基本規格與大霜塔一致。但至尊版採用了完全鍍鎳處理,底面進行了鏡面拋光,配置的兩把12cm風扇也改成了包膠產品,運行時更加安靜。先不論性能,再賣相上就提升了一個檔次。 <p大霜塔至尊版適用於LGA 775/1155/1156/1366/2011以及Socket AM2/AM2+/AM3/AM3+/FM1/FM2等多個平台,涵蓋整個中高端領域。不過在上市時間和售價部分,九州風神並未透露太多信息,僅表示計劃在本周內上市,有興趣的玩家可關注市場動態。 ...

WD Red 評測存儲

序言         近些年,隨着技術的發展以及用戶需求的多樣化,機械硬盤的種類層出不窮,拿WD來說,旗下就有台式系列,2.5吋系列,企業系列以及監控系列等劃分,每種硬盤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及性能,常見的家用硬盤也按性能分為黑盤,藍盤,綠盤等幾種,不同顏色的標簽讓用戶在挑選硬盤的時候對產品性能做到心中有數。如今,WD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紅盤,雖然也以顏色命名,但卻獨立於以上任何一種類別,在WD官網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新的硬盤分類:NAS。很容易我們就能想到這是一種專為NAS度身定製的硬盤。而WD也稱其為世界上第一款專為家庭和小型辦公NAS系統設計的硬盤。那麼這款紅盤到底怎麼樣呢,我們就來簡單測試一下。產品與規格 此次拿到的紅盤一共有3塊,分別是1T,2T,3T三種主流容量。 紅色的標簽標明了其獨特的身份。 作為獨創技術,NASware也被作為注冊商標印在了標簽上。 三款紅盤的規格:         以看到,作為一款NAS專用的硬盤,WD RED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就是獨創的NASware技術,可以為紅盤提供強大的NAS兼容性和性能。其次3D主動平衡增強技術又善了硬盤的可靠性,而低功耗和低熱量又為紅盤24X7的連續工作提供了穩定性。         那麼這個傳說中的NASware到底為何物呢,先看一下WD官方給出的普通台式機硬盤作為NAS硬盤的缺點: 兼容性: 台式硬盤並非總是在 NAS 中經過兼容性測試,因此在集成過程中可能造成問題。 可靠性: 大多數台式硬盤並非專為高溫和 24x7 工作環境而設計,在 NAS 系統中使用時,可靠性較差。 錯誤恢復控制:台式硬盤在傳統上不是專為 RAID 環境設計的,它的一些控制機構在錯誤發生時會阻止 RAID...

全高僅37mm,Noctua推出NH-L9系列迷你機用散熱器

<p還在為找不到一個小巧而高效的散熱器給你的mini-PC而煩惱嗎?Noctua新推出的NH-L9i和NH-L9a可能適合你,這兩個小傢伙高度只有37mm,適合65W TDP的CPU使用。 <pNH-L9i和NH-L9a分別對應的Intel LGA 1156/1155平台與AMD平台,這兩款散熱器的散熱鰭片厚度僅為23mm,上面有兩根熱管讓散熱器的受熱變得更為均勻,配送的NF-A9x14風扇厚度為14mm,加起來就37mm厚,當然用戶可以自行選擇25mm厚的92mm風扇。 <p兩個散熱器根據所針對的平台的不用,外形上有所差異,NH-L9i的外形是正方型的,尺寸為95mm*95mm,安裝風扇後重420g。 而NH-L9a的外形則是長方形的,尺寸為114mm*92mm,安裝風扇後重465g <p align="left"產品配件包括一把NF-A9x14風扇,NT-H1導熱矽脂,和一條減速線,風扇支持PWM調速,最大轉速2500RPM,安裝減速線後則為1800RPM,最小轉速300RPM,產品保修6年,零售價為47.9美元,折合約300元人民幣。 ...

ASUS ROG MATRIX 7970 評測顯卡

序言         按理說HD7970發佈上市都快滿一年了吧,別說時間跨度都已經那麼長了,等到明年年初HD8000系列都要來了,可偏偏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先有藍寶石的Toxic,現在又迎來了ASUS的Matrix,我絞盡了腦汁,能想到唯一符合邏輯的解釋恐怕只有"聖誕節"了,各大廠商都在聖誕節前推出重磅炸 彈以迎接一年之中中高端產品的銷售高峰. 產品規格         既然兩款產品的上市日期十分相近,所以此次評測中難免要講Toxic和Matrix進行一番對比.首先頻率上,兩款產品均為1050MHz基礎出場頻率,然後Boost到1100MHz,顯存頻率因為Toxic擁有6GB顯存,所以頻率很難有重大突破,這方面Maxtrix毫無鴨梨地表示6600MHz非常easy...當然,唯一的不足就是顯存依然保持3GB容量了. MATRIX 7970的GPU-Z截圖: 產品解析 符合ROG風格的外包裝盒. 兩個比較特殊的附件,左側是VGA Hotwire的連接線,右側則是提供上LN2超頻時幫助供電散熱的散熱塊 拿到產品第一眼就感覺似曾相似,後經過查找數據才發現其實我並沒有記錯 讓我們隆重請出MATRIX GTX580~是不是散熱器完全一樣? 顯卡背部擁有金屬背板 這款散熱器的外殼並不是金屬材質,可能正因為塑料模具不想輕易舍棄的緣故,才會讓隔代的產品共用相同的外殼 視頻輸出接口為DPx4和DVIx2,可支持6屏輸出 龐大的散熱器占用了PCI三槽 雙10cm標準厚度的風扇,地球人顫抖吧.. 這個大家應該很熟悉了,每代Matrix都有,可根據負載實際情況顯示不同顏色的指示燈 全鋁材質黑色陽極的金屬背板 散熱器解析 不要以為散熱器外殼一樣里面也就完全相同,事實並非如此哦. 散熱器內部的散熱塊,注意接觸部分 ASUS大肆推薦的HDT(熱管直觸)居然這次沒有使用,要知道上一代Matrix GTX580還是使用的熱管直觸 5根8mm熱管壓扁後穿入純銅的底座中,這個散熱器的效率絕對不容小視 熱管和鰭片都沒有鍍鎳 PCB解析 PCB方面首先是所有發熱體都被覆蓋的一體式金屬板. 供電部分剛剛提到可以通過替換散熱部件來滿足LN2極限超頻玩家 正反面的兩塊金屬板通過螺絲緊緊地夾住PCB Matrix的用料向來對得起觀眾 兩個被抬高的DVI接口,下面是一整排的DP 雙BIOS切換開關,此次兩個BIOS的區別在於6屏的支持與否,因為支持了6屏後無法實現2560x1600(1440)的雙屏輸出 總共20相的供電,我就不跟大家一一細數了...大家只要知道是16相的核心供電+2相顯存供電+2相VDDC供電即可 Hynix的顯存 HD7970的GPU特寫 核心16相供電的PWM芯片 直接用按鍵來實現超頻的功能,最右側是風扇100%旋轉按鈕 雙8pin外接供電 位於PCB背部的iROG芯片 用於實時電壓測量的測點 VGA Hotware的數據線連接點 測試平台 處理器     Intel Core i7-3960X 3.30GHz (100x33) 散熱器     Thermalright Archon 主板  ...

PowerColor DEVIL13 HD7990 評測顯卡

序言         如果你是一位顯卡老玩家,應該會記得X2(雙芯)顯卡是在一個怎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的:在那個年代里AMD和NVIDIA廝殺得你死我活,市場吞吐量也遠高於現在,更別提那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以及整個PC衰敗開始之前.其實早在X2出現之時,我也給大家忠告過非極端和跑分玩家盡可能選擇雙卡而不是單卡X2,因為各種返修率及發熱量都足以證明X2並非誰都可以駕馭得好.時隔今日,當NVIDIA最近一次宣佈X2產品:GTX 690的時候,全球僅存的PC DIY用戶似乎也已經對任何X2產品提不起興趣,這也直接導致了AMD宣佈官方不再推出HD7990原廠卡,而是將該卡的規格下放給下游合作廠商借用第三方之力來還擊GTX 690. 產品規格         產品規格我們可以看到,作為DEVIL13系列,該卡不但擁有HD7970相同性能的核心/顯存頻率,同時PowerColor還額外提供了OC到1000MHz的核心頻率BIOS,當然,為了滿足這塊卡的正常運行,3x8pin已經在暗示用戶請先准備好伺候得了該卡的電源吧~ 925MHz版BIOS的GPU-Z截圖: 1000MHz版BIOS的GPU-Z截圖: 包裝和附件 本來DEVIL13作為目前PowerColor的旗艦高端系列擁有非常精美的外盒包裝,無奈拿到的卡已經被一家媒體評測的時候蹂躪過,所以大家也就只能將就看了...例如外盒原本應該有個很大的火漆蠟印章,如今卻被調包換成了2快透明膠帶... 整個外盒設計的就像是一個抽屜,我覺得如果採用了木質的外盒那麼整個質感還會繼續提高,當然,這個假設是基於該卡只賣19999元一片,並且全球限量的前提下,你們應該知道我在暗示些什麼~ 附件里包含了一個顯卡千斤頂及一套德國原裝Wiha工具 右邊就是各種線材類的附件了 每一次打開包裝都可以在細節上發現新的亮點~ Wiha的螺絲套裝,德國原產,這一套價格不菲 好在這套附件並沒有被破壞~ 歐洲中世紀書信密封用的火漆蠟印章,這都是純手工貨 同樣一張燙金(銀粉)印刷的產品介紹頁面,似乎已經被從包裝盒上撕下,我也不想罵媒體的小編們,都是被媒體壓榨的工具,但此時此刻看到如此精美的包裝殘缺成如此地步真心有些無奈~ 產品解析 如今板卡廠商里,先有ASUS ROG的紅黑配色,後又有EVGA的紅黑配色,說實話DEVIL13的風格多多少少會讓人有"撞衫"的感覺. 亞光磨砂質感的金屬背板 理所當然占用三根PCI插槽,視頻輸出接口為雙DP+HDMI+雙DVI.中間那個是雙BIOS切換按鍵,說實話直到這個按鍵出現為止,評測還是非常順利的.. PowerColor使用了雙層的鋁合金散熱器外殼,兩者之間通過同樣黑化的六角鉚釘來固定,質感相當不錯.(請無視側面一排的十字螺絲) 為瞭解決龐大的散熱難題,該卡使用了兩個92mm和一個80mm風扇,中間80mm為標準的25mm厚度尺寸,兩側的92mm風扇稍薄一些 散熱器解析 散熱器的拆解並沒有什麼難題. 看似獨立但其實依然是一體式的雙底座散熱器 每一個GPU都擁有一個獨立的純銅底座,每一個底座擁有5條熱管 兩個GPU的散熱塊並不完全對稱,熱管的彎曲方法也完全不同 PCB解析 因為沒有公版PCB的案例可供參考,所有顯卡廠商只能自己來Layout,所以某種程度而言這次的HD7990一方面可以看出廠商和AMD之間的合作親密程度,另一方面則是體現PCB Layout的功底. 曾經在上一代HD6970 DEVIL13中已經犯過的錯誤,這一次PowerColor繼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那個BIOS切換按鍵除了質感掉價外,藏在散熱器里面的走線更加掉價,當然,畢竟人家也沒有想過要賣19999元一片,所以大家理解萬歲吧~ 這里原則上是有電壓的測量點,但測點的確是有了,可沒有任何說明解釋來告訴我們區分它們.. 整體12+2+2相供電,其中包含了12相核心供電,2相顯存供電及2相VDDC供電 兩顆PWM芯片CHL8228G 負責PCI-E Lan分配的PLX8747芯片 兩顆HD7970芯片 令人發指的3x8pin外接供電 PCB背面一覽 測試平台 處理器     Intel Core i7-3960X 3.30GHz (100x33) 散熱器     Thermalright...

Synology DS213air 評測存儲

序言         NAS,網絡附加存儲(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縮寫,顧名思義,是一種通過網絡連接實現數據存儲的設備。隨着計算機,網絡,數碼的飛速發展,數據在當今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宅男屌絲熱愛的蒼老師,還是白富美的自拍,亦或是高帥富自導自演的小電影,無一不以數據的形式存在着。當這些數據越來越大時,如何存儲就成了一個問題。         當然,你可以把它存放在手機里,U盤里,還有移動硬盤里,只要你不在意成為下一個XX門的主角。或者你可以把數據存放在家用PC里,然後當你想用手機或者筆記本訪問時還可以順便欣賞一遍bios的自檢,windows的開機過程,並進一步熟悉如何運用讀卡器或者移動存儲,當數據足夠大時,拷貝時盯着漫長的進度條也是一個不錯的休閒方式,如果你有一台強大的四核PC,那你還為國家電網貢獻了綿薄的力量,但事實上,沒多少人會享受以上過程。那麼用低功耗的PC做Home Server怎麼樣呢,當然很好,只是除了宅男,基本上很少人會花時間去研究一個和Windows一樣復雜的存儲設備。至於硬盤座之流,拖着個電源適配器尾巴,雖然不大會丟,但移動性就大打折扣。         相比以上這些,NAS就凸顯出作為存儲設備的優勢,只要你家里有路由器或者交換機,訪問數據就變得那麼簡單,你就可以用電腦訪問,用手機訪問,或者用平板訪問。你可以用它來下載你要看的高清電影並隨時觀看,也可以連接打印機後打印你喜歡的照片,甚至你可以在千里之外通過英特網下載你需要的文件。至於安全性,權限和加密的設置讓你無需再在RIO的愛情動作片外套上一個又一個不着邊際的文件夾,你老爸或者老婆也不找到他們。如果你是技術小白,只需簡單幾步就可以使用各種基本功能,如果你是技術宅,你也可以通過各種設置和改造來滿足你內心對復雜事物的變 態渴求。 說了這麼多,如果你對NAS產生了那麼一點興趣,那我們就步入正題了,今天要評測的就是一款群暉的支持無線的雙盤位NAS,DS213 air。 產品和附件 綠色的包裝。 全部家當包括一個NAS主體,一個電源適配器,一根超五類網線以及一張光盤,通過和適配器的對比就可以看出,DS213 air還是非常小巧的。 主體部分為一個白色長方體,非常簡潔,沒有各種花哨,側面為群暉的英文logo。 另外一邊也有logo。 仔細看就能發現,logo部分其實是有鏤空的,起到散熱的作用。 正面,右上半部分是四個狀態燈以及所對應的說明。 右下角為電源開關。 背部則是一個92mm風扇的出風口,兩個USB3.0的接入口,一個千兆網口,DC輸入口,以及無線開關。 主體採用抽屜式開合,去掉背部上下兩顆固定螺絲後將左右兩個半倉分別向前後推送即能打開。 這里就是安裝硬盤的地方,可以安裝兩顆3.5吋或者2.5吋SATA硬盤,插入硬盤後擰上側面的固定螺絲就可以了。 將背面的盒蓋拆掉後就可以看到整個pcb及芯片部分。 藍色PCB,用料和做工大家自己看。 作為一款支持無線的NAS,當然少不了無線網卡和天線。 網卡型號為AR5B97,一款在給類比基本上用的比較多的主流網卡,支持IEEE802.11b/g/n。 EtronTech 的EJ168A,提供USB3.0的支持。 板載的Hynix記憶體,256MB。 技術文檔未提到,初步估計處理器為Marvell家的單核1.6G,可能和DS212用的是同一型號。 產品基本設置及應用         在為DS213...

ORICO NCA-1511H3筆記本散熱器鑒賞

◆ 前言 <p四個月前,我們曾經測試過頗受好評的ORICO NCA-1511筆記本散熱器,今天迎來了它的升級版:NCA-1151H3,它主要增加了USB 3.0 HUB功能,為筆記本帶來更好的擴展性能,這對於日漸流行的超級本用戶來說,是個很好的搭配選擇。 ORICO NCA-1511H3 ...

Sapphire HD7970 Toxic 評測顯卡

序言         HD7970作為AMD目前最強的GPU,雖然在GTX 680發佈後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性能上的打壓,但面對NVIDIA通過GPU Boots來實現性能超越的結果顯然AMD的合作夥伴們並不服氣,其中就包括AMD全球第一合作夥伴藍寶石.我們都知道藍寶石的Toxic(毒藥)系列向來都是劍指同類產品中性能王座的地位,於是HD7970的Toxic版再次肩負整個HD7970中最強性能的重任,不僅僅要橫掃目前所有已上市的各家HD7970超頻版性能,還要同時爭取圍剿GTX 680公版及超頻版,結果會是如何?不管怎樣,註定了一場好戲即將上演. 產品規格         咋一看HD7970 Toxic的規格,各種碉堡,首先是雙BIOS,低頻版的核心頻率就達到了1050MHz,低麼?相對而言的低~這是因為高頻率更是達到了極為誇張的1100MHz,顯存都被從5500MHz提升到了6000MHz,別看只是小小的500MHz提升,這絕對在以前是可以用"罕見"二字來形容的,原因是顯卡的顯存供電是受GPU的限制,非公再如何堆料也不可能通過狂加顯存電壓來實現頻率的提升,GPU內部的顯存控制單元會出現瓶頸,所以我們看到大量的非公,哪怕核心頻率超再高,顯存頻率都不會比公版有較大的提升,包括PCB上的堆料,核心供電相數再多,顯存供電相數始終保持不變.但逆天的藍寶石居然將HD7970的顯存頻率超頻至了6000MHz,並且這一切還是基於翻倍的6GB超大容量顯存,瞬間其它廠商的所謂超公版HD7970都變成了水槍毫無戰鬥能力值~ 產品解析 藍寶石HD7970 Toxic的產品包裝圖. 產品外觀設計得非常"科幻" 背部使用了金屬背板幫助6GB顯存實現被動散熱 視頻輸出接口為雙Mini DP+HDMI+雙DVI 風扇使用了9cm非薄性風扇,風量相信不會低 散熱器要有多"科幻"就有多"科幻",甚至為了迎合科幻的風格還刻意裝上了毫無意義的藍色透明塑料裝飾物,本來我還以為會發光神馬的,後來上機才證明我是錯的,顯然我被這科幻的外形被迷幻到了~ 散熱器解析 拆開散熱器之後先給大家針對散熱器來做用料的分析. 散熱器的塊頭很大,鰭片密密麻麻的,看來被超出翔的HD7970發熱絕對不低 先來看看底座部分,大家千萬別被周圍幫助顯存散熱的鋁塊所迷惑到,事實上這款散熱器使用了純銅的均熱版,在細縫中間我們可以看到均熱版的象徵:熱管的尾巴 貫穿均熱版的是2根8mm+2根6mm熱管,熱管都有被經過壓扁.這里我們還可以看到整個底部的均熱版尺寸很大,幾乎是和顯存散熱的底座相同的寬度 鋁片和熱管都經過了表面鍍鎳處理,注意鰭片的間隙,這款散熱器絕對是暴力型的,風扇必須高速才會吹透這些鰭片,同時更多數量的鰭片才會增加整個散熱器的散熱面積以應付更高的GPU發熱 PCB解析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PCB的解析,首先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顯存有散熱底座外,PCB上的所有Mosfet發熱也得到了單獨的散熱片照顧. 單獨覆蓋在核心供電部分的散熱片 顯存部分的散熱片 拆光散熱片及背板 完整的PCB一覽圖 帶有EMI防磁金屬屏蔽罩的DVI輸出接口 2相顯存供電,港商是不會玩並路來對外號稱翻倍的供電相數的 雙BIOS切換開關,物料件做的不錯.按下後Logo處會泛出藍光,以表明正在使用高頻版BIOS 應該是經過特挑的HD7970核心 來自Hynix的顯存顆粒,總計6GB的超大容量顯存讓多屏遊戲玩家完全不用擔心顯存被遊戲爆出翔的可能性~ 8相核心供電,相對於台系喜歡玩相數的手法,藍寶石是通過每一路使用3顆Mosfet的方法來串聯更多的原件實現每一路所通過的電流量上限,Mosfet使用的是CopperMos,即金屬蓋Mos 來自藍寶石獨家定製的黑鑽電感,有趣的是該電感貫穿了PCB的正反面,所以PCB電感位是鏤空的設計.下圖中PCB的正反面其實是一顆電感~ 核心供電PWM芯片來自CHL 8228G 為了滿足這一怪獸的性能表現,雙8pin外接供電在所難免啊~ PCB的背部一覽 測試平台 處理器     Intel Core i7-3960X 3.30GHz (100x33) 散熱器     Thermalright...

ASUS GTX660-DC2T-2GD5 評測顯卡

序言         遊戲玩家,或者說是N卡的忠實用戶們,在苦苦等待了2012年大半年後,終於迎來了NVIDIA主流性能級的GPU,代號GK106.和AMD早早便按部就班地佈局完整個HD7000系列不同的是,NVIDIA為了避開TSMC 28nm的良品率低谷階段,2012年的前9個月都只用了一款GK104來消磨用戶的忍耐度,畢竟不管NVIDIA如何動刀閹割,3000元以上售價的顯卡始終不可能成為市場的主流,哪怕是最後再次慘遭閹割的GTX 660 Ti,也因為售價原因不被市場所認可.所以NVIDIA其實也很明白,GK104的成本拿來和AMD的HD7800系列對抗從利潤率上來分析顯然是不明智的,最終NVIDIA今年在消磨完9個月光陰之後拿出了大家期待已久的GK106,而第一款產品便是GTX 660.產品規格         GK106的規格略小於GTX 660 Ti,其中CUDA數量為960個,位寬為192bit,顯存為2GB,外接供電為6pin,雖然硬件規格上略遜色於GTX 660 Ti,但由於DIE從294mm2縮小到221mm2的緣故,GPU的發熱同時也得到了縮小,所以GTX 660的初始頻率可以比GTX 660 Ti飆升的更高,也不用擔心供電會與後者看齊.此次評測使用了ASUS提供的高頻版GTX 660 DC2T,核心頻率和顯存頻率被進一步提升到了更高水平. ASUS GTX660-DC2T的GPU-Z截圖: 產品解析 ASUS GTX660-DC2T的產品包裝盒. 可能大家對於這個外觀已經看得過多有點膩煩了,但大家還是忍一下就當初次見面吧~ PCB背部有四顆顯存 視頻輸出為DP+HDMI+雙DVI 雙8cm風扇,金屬外殼 散熱器解析 這款散熱器大家應該也很熟悉了,和此前評測的GTX...

SilverStone HE02 評測散熱器

序言         自SilverStone重新在散熱器領域復出後的第一款產品HE01我們既能看到,與以往SilverStone將散熱器與自家機箱捆綁式的設計理念相比,如今的SilverStone是要在散熱器性能級上爭取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說HE01作為雙塔想要獲得的是極致性能的話,第二款散熱器HE02則要的是極致的靜音了.產品規格         HE02是一款單塔Fanless散熱器,鰭片數量很少,間隙很大,重量上比起上次的HE01有過之而無不及,好在HE02不需要額外再掛風扇,但是不得不說SilverStone在散熱器的研發上有一些"以暴制暴"的思路. 產品解析         和此前HE01完全相同的牛皮紙外盒. 因為沒有附贈風扇的緣故,所以只有散熱器本體和各種扣具 散熱器的鰭片並非前後對稱,這樣做的目的有點類似HR-02將尾部儘量靠近機箱尾部12cm出風風扇以提高Fanless的效能 側面圖可以清晰的看到屁股要更長一截 旋轉90度可以看到鰭片的密度很低,這樣做降低了散熱面積,但可以增加通風性,也就是Fanless散熱器的特點 因為散熱片面積巨大的緣故,左右兩面加上前後一共用了10個Fin扣來固定住鰭片 熱管和鰭片之間使用了回流焊技術 純銅底座並沒有經過特意的鏡面化底部打磨工藝 熱管穿底座的工藝很乾淨,並沒有多餘的焊膏溢流的現象 測試平台 處理器     Intel Core i7-3960X 3.30GHz (100x33) 散熱器     SilverStone HE02 硅脂     Chill Factor3 風扇     無 主板   ...

又一款專用水冷,EK將為技嘉GTX 680 SOC打造水冷頭

<p水冷設備專業廠商EK Water Blocks前幾天才公布他們要做微星GTX 680 Lightning顯卡專用的全覆式水冷頭,現在又公布了他們正在製作技嘉GTX 680 SOC的專用水冷頭的消息,我很好奇會不會還有下一個旗艦級的GTX 680顯卡將擁有專用的水冷頭。 <p這次EK也沒有公版新產品的圖片,型號將會定為EK-FC680 GTX SOC,它將覆蓋技嘉GTX 680 SOC的GPU、顯存和供電部分,而且水冷頭在設計上會盡力的降低內部水阻,所以即使水冷系統的水泵出力比較低也沒問題。 <p這款水冷頭將在10月中旬登陸EK Water Blocks的官網網上商城,有4款不同外形的產品會供玩家選擇,不過具體的售價則暫未公開,有興趣的玩家可留意我們的後續報導。 ...

ASUS PB278Q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顯示器每一次分辨率的革新都會新一輪的產品替換,此前是1680x1050,如今主流的是1920x1200/1080,而隨着2560x1440分辨率的產品降至5000元以內的售價,對於分辨率及大尺寸顯示器有特殊需求及發燒PC用戶開始逐步放棄對於1080P分辨率產品的關注.幾乎是同一時刻,DELL的U2713HM和ASUS的PB278Q同時進入出現在市場上,作為兩款27"皆為5000元以內的新品,Chiphell將會逐一為大家獻上詳細的評測.產品規格         PB278Q是一款27" 16:9規格的顯示器,規格中非常有趣的是該顯示器使用了三星的PLS面板.IPS我們都知道是LG生產的,此前三星一直是拿PVA面板跟LG的IPS所抗衡,但自從民用顯示器逐漸從CCFL背光演變成LED背光之後,產品的成本絕對了市場競爭力,於是便出現了E-IPS這種不具備廣色域的IPS屏幕,雖然目前PLS面板的可尋資料並不多,但從色域同樣為非廣色域這一點來看,應該屬於三星對抗同為非廣色域E-IPS的新產品.其他規格方面我們可以看到ASUS擁有無亮點承諾,另外就是這台顯示器自帶了2個立體聲音箱,音質就不要糾結了,充其量只是能發聲音而已,如果我們是使用HDMI或者DP接口直接連接電腦,即可實現顯示器的音頻輸出功能,對於那些音質無要求的用戶而言還是非常方便的. 包裝和附件 PB系列的定位比此前高端的PA系列略低,所以從包裝上我們可以看到只是普通的牛皮紙外箱. 能耗比1級,到底有多低呢?後面會給大家詳細提供數據 附件中包含了產品售後憑證 電源線一根 顯示器說明書及音頻線 顯示器後面束線用的收納件 DVI數據線 VGA數據線 HDMI數據線 DP數據線 最後是顯示器的底座 產品解析 顯示器的介紹先從背部開始,產品銘牌可以看到生產日期為2012.8,絕對新鮮. 敗LED極低的發熱量所賜,如今顯示器的背部不需要再開無數個小孔來幫助散熱了 支架後面有幫助走線的設置 顯示器上方一圈的散熱小孔 顯示器正面,沒有了一抹紅線的PB系列會讓一部分用戶感覺更加簡約大方,但也會讓喜歡那抹紅線的用戶覺得傷心,但好在PB278Q的外觀極為簡約,簡約到我們幾乎找不到缺點 位於顯示器右下方的按鍵標識 按鍵其實位於顯示器的下方.Power按鍵帶有藍色的LED,用戶也可以在OSD用關閉燈效 顯示器正中間的ASUS Logo 顯示器通過升降可實現的最低高度 可實現的最高高度 支持90度選擇是必須的,看網頁或PDF效率超高 屏幕往下的翻轉角度不大,5度而已 朝上的反轉角度令人滿意 底座巧妙的在中間設置了一個轉盤,從而實現顯示器的左右旋轉 輸入接口支持DP,VGA,DVI,HDMI,右側為音頻輸入及耳機接口 電源插座 OSD解析 OSD按鍵中有一個快速切換色彩方案的快捷鍵,用戶可以非常快速的實現不同色彩配置的切換. 內置音箱的音量大小控制 亮度快速調整 接下來是正式的菜單介紹 在系統中擁有中文的支持 使用中文後基本上菜單的功能一目瞭然,下面是色彩預設模式 如果我們將色彩模式設定為"用戶模式",既能在"色彩"版塊中修改所有的設定.這里要注意到是色溫並不支持精確調整,只可在"5000K,5500K,6500K,9000K"之間切換 高級設置中的色彩"增益"及"漂移"設置.這個基本上是給高級用戶所使用的,比如用手動調節來實現校色儀軟件才能實現的顏色校準功能 圖像設置中的參數更為詳細,但建議大家儘量不要修改,當然,就算修改了我們也可以通過恢復工廠模式來讀取默認值 內置音箱的設置 輸入源選擇 系統設置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4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40,光度為2.2.首先來看看校色後的效果,我們可以看到基本上PB278Q校準後的色彩和目標值非常接近,這個曲線如果偏差很大說明這款顯示器哪怕是通過校色也無法達到准確的色准. 色域方面100%的sRGB色,78%的AdobeRGB色,雖非廣色域,但基本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如今還想要廣色域的用戶恐怕只能在CCFL背光的EIZO/NEC這種高檔貨中尋覓了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為2.1,偏差已經控制到很小的范圍內 色溫方面由於PB278Q並不具備專業顯示器才有的硬件補償芯片,所以色溫偏差屬於合理范圍內 不同亮度下的亮度及對比度 下面是不同亮度下的色彩均勻度,由於140亮度實際為37%左右,但測試只有50~100%之間的數據,但從數據來看那麼大的屏幕色彩均勻度已經做得非常理想 不同亮度下的亮度均勻值,依然以9宮圖為測試基準.測試結果基本上控制在了10%以內的范圍,屬於比價不錯的表現 色彩准確度測試也非常理想,除了LED背光所通病的藍色差異較大外,其它顏色的准確度均控製得十分理想 當我們設置為140流明度時(37%亮度左右),實際顯示器功耗僅為27W左右,對於一塊27"的顯示器擁有如此低的功耗無論是節能減排還是夏天下的發熱控制都讓用戶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回報 屏攝截圖         由於剛剛測試環節已經提到了PB278Q經過校色後色彩精度表現非常出色,所以在實際屏攝環節中大家可以看到非常滿足的色彩還原.以下屏攝均採用Canon 5DMark II+50mm f/1.2L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修改任何原圖色彩. 總結 優點: 5000元以內的售價成為2560x1440分辨率顯示器中大家都能接受的價格; 通過校色器的校色後色准還原度准確率很高; 功耗極低,工作時僅為27W; 三年質保及無亮點承諾拉近了用戶和產品之間的親和度. 缺點: 色溫存在些許偏差,並且無法在使用中進行校正. 何時才能等到PA系列的新旗艦出現? 作者:nApoleon來源:Chiphell

四風扇加個性化外觀,九州風神多核X4散熱墊曝光

<p近年來九州風神在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最近連續推出了多款新品,例如帶2.1聲道音響的M3散熱底座等等。最近他們又曝光了旗下的新產品,一款名為多核X4的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 <p據九州風神透露,這款多核X4是業內首款標配4把風扇的筆記本電腦散熱墊。其採用了X型外觀設計,猶如一隻蝴蝶一般,個性化十足。而其內部的4把風扇則為筆記本電腦提供全面的散熱,能照顧到多個發熱部位。 <p據稱,這款筆記本電腦散熱墊將於本月14日開始預售,不過具體的價格尚未公布,有幸去的玩家可留意我們的後續報導。 ...

188元4熱管,采融Mini Megahalems正式上市

<pProlimatech(采融)Megahalems雙子峰的縮小版Mini Megahalems已經傳聞要開賣有好長一段時間了。今天我們從廠商處得到消息,確定這款散熱器已經上市,報價僅為188元人民幣。 <pMini Megahalems採用4條6mm燒結熱管,兩個散熱塔各40片厚度為0.50mm的散熱片,比之前諜照曝光的工程版散熱片還要多。散熱器通體鍍鎳,熱管與散熱片之間使用了回流焊工藝,風扇上面標配的是采融7葉9cm的淺藍色風扇。 <p從外包裝的信息可以獲知Mini Megahalems支持AMD AM2/AM3/Intel 1155/1156/2011平台。而最後的一張圖片則告訴大家,Mini Megahalems的接觸面已經鏡面化。我們在隨後將對Mini Megahalems進行性能測試,感興趣的同學不妨關注。 ...

EK將推GTX 680 Lightning專用水冷頭,本月底即可上市

<p專業水冷廠商EK Water Blocks在日前宣布,他們將針對微星GTX 680 Lightning顯卡推出專用的全覆蓋式水冷頭,這款水冷頭將在9月底正式上市,希望在GTX 680 Lightning上玩水冷的玩家現在有新選擇了。 微星GTX 680 Lightning顯卡將有專用的全覆蓋式水冷頭 <p這款水冷頭的型號為EK-FC680 GTX Lightning,不過EK Water Blocks尚未公開該產品的具體造型,僅表示其採用全覆蓋式設計,可同時為GPU、顯存以及供電電路提供散熱,而根據外觀和材質的不同將有4款型號可選。 <p據稱,這款水冷頭將在9月底登陸EK Water Blocks的官網網上商城,不過具體的售價則暫未公開,有興趣的玩家可留意我們的後續報導。 ...

ASUS GTX660 TI-DC2T-2GD5 評測顯卡

序言         如果還有印象的朋友,應該記得在2012年初AMD剛剛開始鋪貨28nm顯卡的同時出現過這樣一條新聞,大致意思是:TSMC的28nm良品率很低,產能恢復正常要等到今年Q3.這一條非常簡單的新聞足以解釋為何整個上半年NVIDIA都沒有拿出真正跑量的28nm,足以解釋為何NVIDIA的GK104一直處於缺貨供不應求的狀態,足以解釋直到現在NVIDIA才會要發佈GTX 660/650這兩款基於28nm真正有量的產品.GPU全球的不景氣大家都有目共睹,就在前不久還有一個新聞說2012年上半年獨顯GPU的出貨量下滑了7%.綜上所述,反正NVIDIA已經逐步把研發和推廣的方向在向移動產業Tegra轉移,任由AMD HD7000系列如何部署如何熱銷,其實NVIDIA很清楚一代產品的銷量好與差根本決定不了未來廠商之間競爭的勝負,盡快通過開拓新的市場才是將公司將股東們穩住的最好方法.         說了一堆廢話,反正GTX 660 Ti只是另外一個GK104的的產物,大家只要記住一點:2012年的1~8月,NVIDIA只在賣GK104而已,區別在於動刀閹割的輕重不同 產品規格         大家應該已經看了不少官方頻率的GTX 660 Ti評測,所以今天直接給大家帶來的是出廠預超頻的ASUS GTX660 TI-DC2T,規格中我們可以看到GTX 660 Ti相比GTX 670就是在位寬上不同而已,從256bit閹割到了192bit,其它頻率均與GTX...

全覆蓋式設計,EK推出公版HD 7850專用水冷頭

<p在我們的印象中,HD 7850顯卡其實是沒必要上水冷地,首先AMD限制了它的超頻能力(可以通過軟體解鎖),其次它的發熱量也不算高,一般來說風冷散熱器是足夠了。不過最近EK Water Blocks仍然為公版HD 7850推出了全覆蓋式水冷頭,對於正在使用這款顯卡的水冷玩家來說,又多了一個顯卡散熱器的好選擇。 <p這款全覆蓋式水冷頭型號為EK-FC7850,由純銅打造,可為顯卡的GPU、顯存以及供電電路進行散熱,擁有Nickel和Acetal+Nickel兩款,其中前者售價為80.95歐元(折合約人民幣650元),後者售價為86.95歐元(折合約人民幣695元)。 ...

溫度、靜音孰能兼得,2012年CPU散熱器排行榜

  Frostytech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推出新的散熱器排名,分別在AMD和Intel平台以溫度和靜音的角度排出效果最好的散熱器,現在公布的是2012年的散熱器前10名,看看這份榜單跟大家印象中是否一致呢。 <p首先提醒一點,Frostytech的CPU測試並非以實際CPU為考量的,而是根據TDP大小以純銅發熱模塊作為CPU替代品來測試,分為150W和85W兩檔,好處是發熱比較均勻,發熱大小容易控制,缺點就是銅塊跟CPU實際發熱還是不完全一樣的。 <p首先來看Intel平台散熱效果最好的10個散熱器,包括水冷和風冷在內,測試結果為LGA1155/1156/775平台綜合而來。 散熱溫度Top 10 <p海盜船的H100水冷奪得第一,雙風扇配置下150W發熱塊溫度也只有12.1°,排名第二的是Eclipse II,其實就是南海5的OEM產品,這款散熱器在Frostytech的排行榜上常年占據前幾位。 <p新品散熱器中,酷冷使用均熱板散熱技術的TPC 812排名第四,勝過了其他幾款知名風冷散熱器,不過從之前Xbitlabs的測試結果來看,這款散熱器的效能並沒有理論中的那麼好。 <p此外,貓頭鷹的NH-C14、一度火熱的Phanteks PH-TC14PE也登上排行榜。 靜音效果Top 10 <p靜音效果最好的肯定是被動散熱器了,NoFan的兩款被動散熱器奪得了冠軍和亞軍,素以靜音聞名的鐮刀散熱器也位居前列,即便是Intel原裝的C2D散熱器也排名第七。 AMD平台 散熱效果Top 10 <p第一的還是Eclipse II,甚至前五位都是前兩年的舊型號,新產品中只有PH-TC14E排名第六,Intel平台排名第一的海盜船H100水冷也只拿到了第八名,AMD為FX-8150配套的水冷散熱器也拿到第九。 靜音TOP 10 <pNoFan的兩款被動散熱器還是第一,其他靜音型號都是舊款產品,新品無一上榜,看來新的散熱器在AMD平台無論是想拿到散熱效果第一還是靜音第一都是很難的事。 ...

Pentax K-01 試用簡評相機

序言         微單市場(微單這個詞已經被Sony注冊成商標了…),或者說是可換鏡電子取景式無反光鏡相機(好長…都是被SONY逼的,後面一律用EVIL代替)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已經大大超出了之前所有人的想象,如今連單反市場的老大佳能也攜650D的無反版本EOS-M加入了單反市場,不算Leica,已經有松下、奧林巴斯、索尼、賓得、理光、尼康、富士、佳能等8家廠商加入了競爭,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賓得。在大家都在猜測賓得有可能推出最大的全幅底EVIL時,賓得卻突然丟出了個1/2.33尺寸的Q出來,着實讓很多賓得粉絲大跌眼鏡。之後賓得又突然拋出唯一一款使用現有單反K卡口的K-01出來,絕對是實現了市場的差異化競爭…作為一款特殊的跨界產品,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有什麼特色。 產品規格         賓得K-01使用的是與之前旗艦單反K-5所使用的相同的APS-C畫幅傳感器,也使用了K-5的KAF2卡口,兼容之前為數眾多的K卡口鏡頭。可以說,K-01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一出世就有完整、豐富的原生鏡頭群(注意是原生,非轉接)支持,這是之前任何EVIL系統都不具備的。另外,由於K卡口的法蘭距比較大,而K-01又取消了反光鏡使用LCD取景,造成了K-01的實際身材相當臃腫,為此賓得專門邀請了國際著名的設計師Mark Newson為之專門設計了機身外形,不過這個外形…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吧… 產品解析 K-01的包裝上就能夠看出獨樹一幟來,表面佈滿了K-01的標識,頗有點令人目眩神迷的感覺,完全感受不到這是一款數碼產品。 先來看附件:背帶、電池、數據線、驅動光盤都沒什麼好說的,值得一提的是說明書,非常厚實,足足260頁,功能介紹非常詳盡,在現在各家消費級機型的說明書越來越小越來越薄恨不得改成電子版的現在,K-01給這麼厚實的說明書難能可貴。 真身出現~我拿到的是黑色款,第一感覺:嚯!好厚實,果然如傳說中的一樣,實在是板磚一塊…而且重量也類似,560g無論如何都不能算輕便,要知道佳能的650D帶電池機身重量才575g… 機身設計的比較簡潔,都是由簡單的色塊組成,但是似乎和時尚也搭不上邊…總之在這個機器上,我個人很難感受到所謂的「專業感」,相信這也是和機器消費級的定位有關。 再加上連吊繩孔都渾然天成的設計,這種外觀實在是…另類! 背面的設計非常像徠卡相機,所有控制都集中在一邊。屏幕是3英吋、92萬像素的TFT,實際顯示效果比較真實,非常細膩。除了撥盤外,按鍵提供了AF/AE鎖、回放、信息、菜單按鈕,方向鍵分別是閃光燈、**、ISO和白平衡,都完全不能自定義,上方的白點是存儲卡操作提示燈: 至於厚度…官方的數據是59mm,基本就是卡口的厚度了,但是為什麼機身也這麼厚…對比的曉美焰粘土手辦是10cm高,你看曉美焰那眼神… 接下來是一些設計細節,首先是機身右側,粗看這里並無什麼特別之處: 仔細一看才發現這里面大有乾坤,USB/AV和HDMI接口隱藏在這里,隱藏的非常好~和板磚造型渾然天成: SD還另有一個小蓋子保護,輕扳會自己彈開。這種存儲卡、電池分開放的設置非常方便使用快裝板,側面使用數據線也很方便: 前面還提供了遙控器接收口,現在提供紅外遙控的EVIL幾乎沒有,不過K-01這麼大的體積,和其他的EVIL也拉開了比較大的差距啊…右上角提供了輔助對焦燈,另外型號標識、SR標志也非常高調的印刷在正面: 注意下圖中間的那個拐角,這個設計非常精妙,是鏡頭釋放按鈕,繼續與機身那什麼的造型渾然天成… 機身左側下方還隱藏了一個單獨的麥克風接口,表明了K-01的專業應用血統,同時鏡頭AF/MF切換也在這里。這里我提一下K-01的對焦速度,由於都是使用之前單反相機的鏡頭,而單反鏡頭多是為相位對焦設計,因此反差對焦速度並不樂觀;但K-01又對反差對焦速度進行了一定的優化,總體來講,不論是單點單次對焦還是多點連續對焦,速度上比單反使用反差對焦快,比現在的EVIL對焦速度還是差上一大截。由於很多鏡頭都是依賴機身馬達對焦,速度可能和鏡頭本身重量有關,DA35就比FA77快很多,如果有朋友用過奧林巴斯最早那個套頭ED 14-42的話,就是那個對焦速度: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好的設計,傳承自東家理光的GXR M Mount模塊,就是在機身關閉的時候,傳感器由關閉的快門簾幕保護,大大減少了進灰和受到傷害的可能性。至於這個卡口沒什麼特別的,就是K5的那個去掉了中間的反光板: 機身頂部繼續渾然天成…的隱藏了一個小巧的內閃,彈起高度不錯,並且是金屬支架,可惜由於設計原因角度是固定的,不能跳閃,另外這個燈的開關是軟件控制的,必須在開機狀態下按閃光燈按鈕才能彈出: 頂部也很簡潔,從左到右依次是閃光燈控制、閃光燈熱靴、模式轉盤、撥盤、開關和快門、曝光補償調節和一紅一綠兩個自定義按鈕,但是這兩個按鈕的位置都不是很方便:用大拇指按,由於機身很厚重,而手把部分可以看到其實很淺,會出現握不住的情況;用食指按,夠不着啊我擦! 最後是底部,電池安排在這里,得益於那什麼的機身,電池非常壯碩,下面還隱藏了設計師的簽名,同時也能看到這個機器是菲律賓製造,難得不是MIC的,不過我覺得其實還不如MIC… 電池容量高達1860mAh,這個容量絕對是巨無霸級別,可惜從數據上來看也不過540張,一般的微單1200mAh左右也能拍個400張左右,相信是屏幕和對焦馬達比較耗電的原因… 雖然機器比較厚重,但是在搭配二公主FA77這樣金屬重型鏡頭時,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站不住的現象,同時這個搭配也不協調,使用時類似單反開啟Live View的感覺,用一手托很重的機身一手托更重的鏡頭拍攝很容易疲勞,用戶體驗並不那麼好: 換成輕量級的DA35之後,明顯協調了很多,整體重量也可以接受: 這個就算是K-01的定妝照了,沒有借到薯片頭DA40,比較可惜,看來那個頭才是K-01的絕配: 軟件功能 K-01的軟件界面基本沿襲了K-5的設計,但是也針對電子取景增加了很多實用的功能,首先是開機界面,非常高調的把設計師姓名又Show了一次: 拍攝界面和K-5使用實時取景的界面類似: 打開從東家理光那里學來的峰值對焦以後的效果,可以看到焦平面的物體邊緣都被凸顯出來了,這個功能對於之前眾多的PK口手動鏡頭非常實用: 主菜單選項,濾光鏡和HDR效果都在RAW模式下不可用,這是一個缺陷。菜單的背景也是K-01的logo: 自定義色彩中提供了很多預設,最重要的是還提供了顏色傾向,非常實用: 對焦設定中還提供了AF時自動放大以確認是否合焦的選項,對焦輔助就是常說的峰值對焦: 鏡頭校正中,提供了單獨對色差和畸變的開關,不過似乎對二公主這種老頭效果一般,全開依然是紫邊瞎眼…好在紫邊很容易消除: 數碼濾光鏡中都是一些大家都有的濾鏡,諸如玩具啊,微縮啊,比較特別的是色彩提取中提供了顏色的具體設置和寬容度的設置: HDR選項既可以在這里開啟,也可以在轉盤中開啟:  影片錄制質量是,這是大眾水平: 由於默認快門簾幕會關閉以保護傳感器,因此這里還提供了清潔感應器和自動除塵的選項: 自定義設置里面有很多獨特的設定,但是一來中文翻譯的有些詞不達意,二來菜單中那些選項都以簡單的1、2代替,非要進去才能看到具體的設定,怪不得說明書這麼厚… 最後還提供了N多的場景模式,坦白說,我從來都不看的…最後還要補充說下一個P家非常實用的功能,在每一張JPG格式的照片拍攝完畢後,可以在PLAY界面中選擇直接將這張另存為RAW,並且RAW格式是最常用的DNG,很方便:  軟件的介紹就到這里,下面是各檔ISO的畫質對比,以及由菊長nApoleon提供的HDR、濾鏡、不同色調樣張。 畫質簡測 首先是ISO測試,樣張使用RAW+JPEG,色彩自然,鏡頭矯正開,降噪關閉: 從ISO測試中可以看到,K-01的可用ISO在1600-3200之間,與NEX5N類似, JPEG的算法也不錯。另外非常贊的是K-01的底感純淨度非常棒,綜合起來畫質在EVIL和使用APS-C畫幅的相機中都是佼佼者。 然後是機內HDR、特效和色調對比,色調和特效選項很豐富,效果也很不錯,但由於不提供特效+RAW的直接保存(總不能拍一張就手動保存一張吧),使得使用特效和色調不是很方便,說到底還是因為定位消費機型: 至於樣張…我的水平實在太渣了,這次就不提供太多樣張了…請大家不要因為樣張渣而認為K-01出片不好… 總結         K-01是一個特殊的跨界產品,擁有DSLR的卡口,但是卻使用EVIL的取景、拍照方式,外形也是極盡特立獨行~如果你喜歡他的外觀,那麼你會很愛他,如果你不喜歡,那…         K-01作為P家用戶的備機,不失是一個絕佳的選擇。當然,如果要將K-01作為主力創作機型,相信你也不會失望。K-01的定位應當是面對有一定的基礎的用戶,但又不想拿着單反,只想輕松拍攝的人,並且家里人經過簡單的學習,也能夠使用,確實是一個定位於專業備機兼消費機型,獨樹一幟的跨界產品。        ...

AMD PowerTune 評測顯卡

序言         NVIDIA自從上一代產品開始引入功耗保護措施之後,顯卡的極限功耗被BIOS及硬件雙管齊下,拋開產品技術層面上的影響,就用戶產品實際使用面而言,在不影響性能的前提下功耗被限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當然是件好事.於是到了這一代6系列,NVIDIA進一步將自己的功耗設定升級,最為重大的改變是加入了"GPU Boost"功能,即動態頻率調整,從而原先只是功耗的限制如今還允許GPU自動偵測負載情況進行一定范圍內的頻率提升,這樣的結果是NVIDIA通過"隱形"的殺手鐧將競爭對手AMD的同級別產品硬生生地在性能上拉下了幾個%的比例差距.         NVIDIA在上半年通過GTX 680/670這兩款幾乎沒有產量的產品並未對AMD起到太大的威脅和牽制,直到TSMC在Q3季度28nm的產能和良品率逐漸恢復,NVIDIA終於拿出了主流產品GTX 660 Ti,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原本產品定位和HD7870相同的GTX 660 Ti通過GPU Boost的幫助成功地影響到了HD7950的地位,此後AMD同樣進行了還擊,先是HD7800~7950的降價,另外就是本次評測的重點:PowerTune         PowerTune目前為止只推出了HD7950的支持,用戶只需通過升級顯卡的BIOS既能實現支持動作,今後廠商會陸續推出旗下產品的相關BIOS,目前第一個拿出升級版BIOS的廠商為藍寶石,產品型號為FleX HD7950 產品規格        ...

捍衛自己的創新,Asetek已獲得三項一體式水冷設備專利

<p目前有不少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都是由Asetek設計和生產的,因此我們總會在市場上看到品牌不同但造型結構完全一致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這種散熱器的最大好處是讓水冷系統的安裝變得非常簡單,玩家不需要自行選購水泵、熱排等設備,也不用自己動手連接管道,更不用擔心因為安裝不當造成漏水,而損壞了硬體。 <p這種便利的設計也惹來了其它廠商的模仿,這對Asetek來說是一件很頭痛的事情。雖然他們認為有競爭才會有發展,但是自己花費了大量投資的創新設計卻瞬間成為了別人的產品,又確實很不甘心,為此他們決定用專利來保護自己。 <p目前Asetek拿到了關於一體式水冷系統的三個核心專利,除了購買他們產品進行貼牌的合作夥伴外,任何一家想要使用有關專利的廠商,都必須通過Asetek的授權才能進行產品生產,以確保整個市場的良好運作。當然,他們也很歡迎競爭對手開發屬於自己的技術,來促進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技術的發展。 <p目前Asetek正在計劃就專利侵權等問題進行起訴,不過具體的訴訟對象尚未明確,想來目前他們正在搜集相關證據,就看第一個倒霉的會是哪一個廠商了。 ...

含風扇僅299元,采融發布Megahalems雙子峰簡化版

<p繼簡化版黑豹Panther之後,采融(Prolimatech)在近日推出了Megahalems的簡化版。從這一版開始,采融的Megahalems正式啟用中文名「雙子峰」,由於散熱鰭片上的圖騰酷似變形金剛狂派的標志而被玩家稱為「變形金剛」Megahalems終於有了中文名。 <p與黑豹相同,雙子峰簡化版只是在扣具與配件方面縮減,保留1155/1156/1366/2011扣具,散熱器本體仍然維持與原先Ver.5一樣的全鍍鎳和焊接工藝,同時也是自帶了一個11葉的12025 4Pin-PWM風扇。 <pMegahalems從上市以來憑優秀的效能與精細的做工被玩家推崇,更是曾經有風冷王的稱號。現在簡化扣具後零售價僅為299元人民幣,無論從賣相還是從性能上來說都沒有多少對手。 ...

ASUS G55VW 評測筆記本

序言         近年來遊戲筆記本的發展速度和市場潛力節節攀升,設想一下哪些用戶會考慮遊戲筆記本呢: 經常玩遊戲,但又經常出差的用戶; 對PC性能要求並不高,一台性能不錯的遊戲筆記本外加一台顯示器將台式機和筆記本合二為一; 租房用戶,不想每次搬家都帶上一台承重的台式機;         整因為以上三點,其實拋開價格相對台式機還是高出不少的因素外,遊戲筆記本搭配一台 獨立顯示器完全滿足絕大部分的用戶群體,更別說筆記本本身所具備的移動便攜性,所以遊戲筆記本的未來前景理應更為受用戶所關注 視頻支持1920x1080高清分辨率,請在播放的時候設置為"原畫"質量. 產品規格         既然是遊戲筆記本,那麼G55VW的配置就理所當然的不會很低.首先CPU方面我們看到最低也是i5起,最高的i7-3720QM更是4核8線程的規格.屏幕方面搭配的是15"兩種規格的LED屏幕,一種是普通分辨率(1366x768)的3D屏,另一種則是1920x1080的全高清屏.作為遊戲筆記本最重要的GPU,G55VW使用的最新NVIDIA 6系列的GTX 660M,顯存擁有2GB.此外,和G55VW同時推出的"大號版"G75VW擁有更高規格的GTX 670M選擇,不過考慮到17"的體積和重量實在有些"重口味",故評測還是採用適用人群更為廣泛的15"版本.其它規格詳見下圖: 開箱和附件 產品解析先從開箱部分開始,碩大的外箱. 打開之後發現"好東西"還真不少~ ROG的背包,款式很騷包~ ASUS和SteelSeries聯合推出的遊戲耳機 還有個ROG的小盒子,這又是什麼呢? 原來是ASUS的ROG鼠標~ 最後這才是筆記本本體的外箱 筆記本有一隻印有ROG Logo的無紡布包裝袋 開箱部分到此解釋,接下來轉到攝影台來給大家詳解產品外觀部分 產品本體包括了筆記本,電源適配器和一塊電池 電源適配器很大,使用的接口為標準的ATX電源接口 適配器的瓦數達到了180W 正方形的電池 8芯電池容量達到了5200mAh 產品解析 產品外觀方面,說實話ASUS的G系列一直都在設計上比較低調,我們很難不和遊戲筆記本中的佼佼者Alienware進行對比,但外觀這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大家自己感知就好. 在A面正中間我們可以看到ASUS和ROG的Logo,外殼表面採用了非常細膩的類肌膚橡膠漆處理 G55VW的底部,同樣為工程塑料材質,但沒有經過類肌膚的表面處理 整體最吸引人也算是最具產品特點的地方位於筆記本的後側方,碩大的散熱開孔很有Gaming的元素 筆記本正面 一側接口有USB 3.0 x2,HDMI,Mini DP,VGA,LAN和電源插口 另一側是藍光光驅,耳機,麥克風,USB 3.0 x2接口 正前方是一排硬件指示燈,最右側是個SD卡讀卡器 碩大的散熱開孔是否能夠確保產品的散熱效能呢? 接下來給大家解析產品內部 屏幕上方是攝像頭以及支持左右聲道的麥克風 鍵盤區域使用了平面孤島式的巧克力鍵盤,為了體現質感ASUS特意在鍵盤區域改換了鋁拉絲的背板.另外,全鍵盤設計非常符合遊戲筆記本的用戶需求 右上角的ROG和開關鍵 帶有背光燈效的鍵盤,但並不能讓用戶自行修改背光燈顏色 觸摸板區域 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數字鍵所能實現的遊戲自定義功能是必不可缺的 最後大家要注意的是,筆記本屏幕打開並非是整個A面 鍵盤背光的效果圖 筆記本背部有一塊提供用戶更換硬件的部分,只需要擰下兩顆螺絲就能實現更換配件的工作.打開後我們看到記憶體和硬盤可以在不影響質保的前提下進行輕松替換 此次評測的G55VW使用了Seagate的混合式硬盤Momentus XT,作為遊戲筆記本相信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SSD 屏幕解析 屏幕方面本次評測的G55VW使用的是全高清(1920x1080)分辨率的非3D屏,可惜的是該屏幕非IPS硬屏,首先來看看可視范圍: 從上方觀看的話顏色會有些許失真,但問題還不大 從下往上看失真就較為嚴重了 兩側來看失真程度也並不嚴重,這樣的可視范圍算是TN屏里較好的表現了 下面是紅蜘蛛4測試後得出的數據,首先是色域,72%的AdobeRGB色域並沒有給人太多驚喜.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調色後的結果G55VW依然還存在一些色偏. 灰階測試出現了Bug,可能是紅蜘蛛4和顯示器的兼容問題,這樣的數據顯然不是真實的 不同亮度下的亮度和對比度數值,我們可以看到屏幕最高可達到410流明度,對比度則為480:1. 下面是不同亮度(50~100%)下的色彩還原度,將屏幕按照了九宮圖來切割以測試出色彩還原度在屏幕不同區域的上下偏差. 下面是不同亮度(50~100%)下的亮度值,將屏幕按照了九宮圖來切割以測試出亮度在屏幕不同區域的上下偏差. 最後一項重要的測試是色彩精確度,測試結果表明各方面色差均存在少許色差,但好消息是色差范圍並不大. 性能測試 系統測試部分首先我們可以看到ASUS的G系列筆記本擁有一個系統化的優化界面,可以說這是屬於G系列自己的控製麵板,里面集成了很多ASUS自己設計的系統及硬件優化軟件. 電源配置方案界面 筆記本總體得分,主硬盤的得分實在有些"掉鏈子"的感覺,畢竟這台使用的只是混合式硬盤而已 CPU-Z的截圖 這顆4核心8線程的i7-3610QM擁有默認頻率2.3GHz最高睿頻至3.3GHz的硬件規格,TDP為45W 主板芯片組為Intel...

Zalman推出CNPS9900DF雙風扇三熱管純銅散熱器

<p雖然Zalman在Computex 2012透露過CNPS9900DF散熱器新品,但現在才有詳細的信息出爐。Zalman CNPS9900DF是CNPS9900系列最新產品,DF代表Dual Fan,即是雙風扇的意思。散熱器外面的風扇是一把1000RPM的12mm風扇,里面的是900-1400RPM的140mm風扇,散熱器的總噪音為27dBA。 <pZalman CNPS9900DF是一款高端塔式散熱器,其體積很大,有140mm(L)*100mm(W)*154mm(H)。它採用三條Ω熱管+純銅鰭片製作,所以比較重,有850g。散熱器外部有銀黑色鍍鎳,能防止氧化,保新度當然就比較好了。 <pZalman CNPS9900DF支持Intel LGA775/1155/1156/1366/2011和AMD AM2/AM2+/AM3/AM3+/FM1等平台,通用性當然沒問題了。Zalman CNPS9900DF零售價為89.90美元,以目前的匯率換算,相當於570元人民幣。 圖片來自:Overrclockers.ua ...

噪音比公版產品低92%,Arctic推出GTX 690專用散熱器

<p如果你擁有GTX 690,而且覺得它的散熱器噪音很大,那麼Arctic給你支一招,不如換裝GTX 690專用的Accelero Twin Turbo 690散熱器吧!這款散熱器計劃在9月10日上市,售價為169.95美元。 圖片來源: <pAccelero Twin Turbo 690散熱器尺寸為288*138*50mm,重量約為800g,配置有純銅底座、鋁制鰭片、10條6mm純銅熱管和2把120mm的PWM調速風扇,每個核心對應5條熱管和1把風扇,也可覆蓋顯存、橋接晶片以及供電電路,起輔助散熱的作用。 <p據Arctic表示,Accelero Twin Turbo 690散熱器無論是散熱效能又或者是噪音表現都要優於GTX 690的公版散熱器,其中滿載溫度和滿載噪音可比後者低14%和92%。按照計劃這款散熱器將於9月10日上市,售價為169.95美元,有需要的玩家可考慮入手。 ...

FSP AURUM PRO AU-1200PRO 評測電源

序言         全漢金牌AURUM電源產品終於有了千瓦級的高端產品,以FSP這個開關電源OEM大廠研發與成本控制方面的實力,相信其在這個功率級別上將會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下面是AURUM PRO系列AU-1200PRO 1200W金牌電源評測。 電源特色: LLC諧振拓撲,80Plus金牌認證; 運用了同步整流+DC2DC技術; 半模組化輸出線材; 主動PFC功率因素校正技術; 優質固態電容、105攝氏度耐溫電容; 靜音設計。 外包裝 全漢這次送測樣品的屬預覽版本,沒有彩盒外包裝: 開箱 打開AU-1200PRO盒子,產品主體及線材配件分區域擺放:  線材單獨用一個盒子裝載,標明了線材類型及數量: 各式線材數量確實不少,帶外設能力應該不低: 半模組化的線材配置,將必須的24pin和CPU4+4pin,顯卡6+2pin作為原生線材固定下來,提供便利與靈活兩方面的兼顧: 部分模組化線材使用了扁平線材,便於線材貼在機箱結構件上走線: 以下是AU-1200PRO的各類線材長度及數量規格表: 電源主體外觀,AURUM PRO系列秉承了AURUM系列一貫的特色: 電源進風口一面,外觀上可看得出這個電源稍微有點長,風扇亦是大尺寸的14cm類型: 電源側面,有FSP字樣及鏤空的散熱通風孔 AC電源插座及開關一側,眾多的FSP專屬箭型開孔: 值得注意的是這送測的樣品AC電源插座使用了較為少見的大電流型號: 於是全漢也隨電源附送了對應插頭款式的AC電源線: 電源外殼底部的銘牌,標注了各路電壓的額定電流、功率等信息;這個送測樣品還沒有貼上產品的認證標記及產品編號: 模組化接口一側,AU-1200PRO提供了三個12V電壓的主設備模組化接口、4個外設模組化接口及兩個2針外接風扇接口: 拆解篇 AU-1200PRO屬「大風車」結構電源,14CM風扇,POWER LOGIC品牌,型號是PLA13525S12HH,標記的額定工作電流達到了1.0A: 內部電路圖,元件面: 線路板銲接面,布線較為清爽,大電流走線在阻焊層開窗敷錫,元件標記等絲印亦清晰明了,整體工藝水平較高: 電源各部分功能介紹: 通過在外殼上敷貼導熱膠與PCB接觸,幫助PCB上的功率元件通過外殼散熱: AC電源接口插座背面,插座引腳上就近加焊了兩枚Y電容及一枚X電容,X電源被銲接在了一片具有PI公司智能X電容泄放IC CAP007DG的子PCB上,真可謂不惜重本: 主PCB上EMI抑制電路一側的元件,靠近外殼的元件均使用了絕緣膠布包裹,製作上比較注重安規細節: PFC控制子板、功率管、LLC諧振電路MOS管及其散熱片一側: 模組化接口板連接線及原生線材出線區域,右側還有一張包覆了絕緣膠布的LLC諧振電路控制子板: 實現各路輸出電壓欠壓、過壓、過流及短路保護,產生PWR_GOOD信號,風扇溫控轉速、外接風扇控制等功能的控制子板一側: 模組化接口子PCB正面,應用了多個小電解電容及固態電容為輸出模組線進行濾波: 模組化接口子PCB背面,貼焊有不少高頻陶瓷電容進行高頻濾波,覆銅敷錫增流;主PCB和模組化接口子PCB間使用了12AWG及16AWG等粗線徑線材相連: 主PCB的AC輸入EMI濾波、防電壓涌浪等元件用料非常充足,例如共模扼流圈用的是VAC品牌的高導磁環: 使用了兩枚新電元的LL25XB60,25A600V整流橋並聯作AC整流,兩枚整流橋安裝在獨立的散熱片上;黃色絕緣膠布包裹的是一枚大體積PFC電感,磁芯是疊加的兩個33mm直徑鐵硅鋁磁環,上述元件電流餘量都非常大,能夠應對110VAC下的高輸入電流工況: PFC電容預充電涌浪電流防護電路,由一枚NTC熱敏電阻及旁路繼電器組成,這種防涌浪方案成本雖高,但短時間內多次冷啟動時的可靠性更高: PFC電容,兩枚TK品牌的470uF/420V高壓電解電容,溫度系數是105攝氏度: PFC MOS及升壓二極管等元件,AU-1200PRO的這部分元件配置非常豪華,正面為3枚英飛凌IPP60R190E6 COOLMOS E6管子,反面2枚同型號管子,合計5枚 PFC MOS功率管;正反面各一枚CREE C3D06060 6A600V碳化硅高壓肖特基管,這個元件配置及數量在同功率電源中也是讓其他產品望塵莫及的;散熱片上還固定有一枚溫度檢測用的溫敏電阻,看來當散熱片溫度超過安全水平後,電路還將進行過溫保護: PFC控制子板,控制IC是英飛凌的ICE2PCS02,比較常見的平均電流型連續電流模式PFC控制IC: LLC諧振電路元件,左側的控制子板及CM6901被帶屏蔽的絕緣膠布包裹;中間的小變壓器是驅動LLC MOS脈沖驅動變壓器;半橋型LLC的兩枚功率MOS,被固定在PFC功率元件所在散熱片的背側,LLC MOS是ST品牌的STW30N65M5,封裝為TO-247,對滿負載輸出下的高功率損耗耐受能力明顯強於常見的TO-220封轉管子: LLC諧振網絡元件,AU-1200PRO並沒有使用磁集成的LLC變壓器,而是用了兩枚大的EC35磁芯變壓器+諧振電感的分立形式。兩枚變壓器能有效降低單個變壓器的功率傳輸壓力,同時也便於電源內部空間靈活佈局: 諧振電感,用的是加厚的鐵硅鋁磁環+利茲線,電感上還纏繞了一匝的輔助繞組用於感應諧振電流,以便控制電路進行過流保護;諧振電感下方的是兩組、每組3枚並聯的金屬化聚丙烯薄膜諧振電容,看得出AU-1200PRO使用的是LLC衍生拓撲: 並排的兩枚變壓器,初級繞組串聯,次級是並聯後再整流得到脈動直流輸出。圖中的大面積金屬片被焊在同步整流管附近的PCB上,用於輔助同步整流管散熱;另外也能看到這些金屬片上固定有檢測溫度用的NTC熱敏電阻,如此說來,AU-1200PRO是通過檢測同步整流管的溫度進行風扇控速的: LLC輸出的同步整流管,4組、每組各兩枚英飛凌IPD036N04,合計共8枚大電流低內阻的貼片TO-252封裝MOS功率管。之前介紹的貼於底殼的導熱硅膠墊,就是與這幾枚同步整流管接觸增強散熱的:  整流後的脈動直流使用下面一整排,共11枚470uF/16V固態電容進行第一級濾波,然後分成三路使用磁棒扼流圈及日化KZE 2200uF/16V電解作第二級濾波:  產生5V和3.3V兩路低壓的DC2DC子板,控制IC是交互式的雙路BUCK APW7159,每路上下橋均有兩個並聯MOS;經過觀察,每路輸出也使用了3枚固態電容進行濾波,用料相當扎實: DC2DC電路的兩枚BUCK電感;兩路低壓經DC2DC子板輸出後與主板上的扼流圈及電解電容形成CLC π型濾波: 5VSB待機電源,小功率的反激式PWM電路,功率IC是PI公司的TNY278PN: AU-1200PRO的管控保護子板使用的是PS223H,提供了12V及5V、3.3V的過流保護、其他保護及電源管控功能。另外也通過NTC熱敏電阻檢測同步整流管輔助散熱片的溫度,實現轉速溫控。 測試篇 (一)靜態測試        ...

ADATA SX910 評測存儲

序言         作為在台灣和大陸都擁有實體工廠的老牌Memory周邊產品製造商,我們可以在各種APPLE/SONY/Corsair等等國際一線PC品牌的產品中看到出自ADATA OEM/ODM的配件,不過自主品牌的用戶號召力似乎仍然停留在曾經的"萬紫千紅"記憶體條上,難道所有的實體工廠都在自主品牌上無法投入更多的專心程度來經營好自己的品牌麼?我覺得用戶需要給廠商時間,而廠商也需要拿出有誠意的產品來獲取用戶的信任度.         就在前不久,ADATA將256GB的兩款產品(SP900和SX900)分別降價至999和1199元.瞭解工廠實體的朋友一定知道代工廠相比品牌商擁有絕對的成本優勢,這也就是為何ADATA能成為最近SSD"殺價"品牌中的"明燈"角色,不過今天要評測的並不是這兩款產品,而是最新推出的SX910         下面的官方規格圖中我們可以看到SP900/SX900都是三年的質保期限,但SX910則是5年質保,原因我們稍後公佈 產品解析 SX910包裝圖. ADATA贈送了一個3.5"轉接2.5"的轉接架,材質為鋁陽極 產品本體,一樣也是全鋁外殼,表面經過了發絲處理 盤的厚度為9mm,希望ADATA能考慮到筆記本用會將產品兼顧7mm的厚度 拆開外殼讓我們來看看主控和NAND顆粒規格 PCB正面,我們可以看到主控來自SandForce的SF-2281,這也算是SF目前的主流高端主控 PCB背面,因為是256GB的容量,所以PCB正方兩面均佈滿了NAND顆粒.SX910雖然依然是用的是Intel的25NM NAND,但是ADATA在產前進行了特挑,結果就是文章一開始提到的更長(5年)的售後質保期限 測試平台 處理器     Intel Core i7-3960X 3.30GHz (100x33) 散熱器     Thermalright Archon 主板     ASUS Ram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