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三六九等」(二):文學作品究竟能不能分高低?

作品篇

文學作品究竟能不能分高低?

一部分人說,只要大眾喜歡的,就是優秀作品。另一部分人說,可以分,但只能在同類別里分,文學的種類間是平等的。這樣就造成了一種以感覺為准調的文學比較,有的人認為網文價值高於傳統文學,有的人認為恰恰相反,雙方爭論不休。

前文說過,即便是藝術,邏輯也要比感覺重要。很多人認為文科比理科簡單的原意,恰恰是因為文科三門看似不需要很強的邏輯性,只憑記憶、背誦或題感做題即可,但這是大謬。任何學科,本質都是通過邏輯推演而成,即便是天才的梵谷,在繪畫時也要遵循美術邏輯,即美術基礎與美學。若沒有這樣的概念,他的天賦也顯現不出。

至於「大眾喜愛」說,之前在一篇關於「真理與語境」的文章中提到了。而第二個觀點,即「文學不應該跨類別比較」,是本文著重反駁的問題。

文學的「三六九等」(二):文學作品究竟能不能分高低?

在文學領域中,沒有什麼比打破傳統文學價值更讓人們感到平等的事了。因為,專業是有門檻的。比起「文人相輕」,我更厭煩人們對於專業的嗤之以鼻,他們不相信專家、不相信知識分子、不相信科學與哲學精神,卻相信一段故作浪漫與造作的文案。這種不信任,罪魁禍首反而與平等有關。正因為人們擁有言論自由卻無言論責任,導致謠言四起,在不斷辟謠中,人們對專業的耐心也在被消磨殆盡。托克維爾又說:

人們對此避而不談,是因為平等帶來的好處是立即的。首先是身份感,曾經人們認為知識分子高高在上,擁有評論、批判與創作的權力,現在雙方有了平等話語權,人人都可以這樣做,因而誰掌握知識,反而會因自卑而嫉妒,若被質疑,則認為不敬。在當代,「尊重」的攻擊屬性遠大於品性。而之所以要進行比較,絕非輕視人,而是尊重作品價值。

文學的「三六九等」(二):文學作品究竟能不能分高低?

純文學的第一性是其文學性(此處的文學性僅是對於文學作品而言,對說話、方言、文學環境、語言結構等均無關系,以雅各布森①的觀點為主),但網文的第一性是傳播性。網文作為一種傳播媒介,為了服務大眾(或滿足作者),通俗是必然的。這種通俗可以是語言通俗、思想通俗或兩者兼備,但語言通俗並不意味著思想通俗。

在網文中,也一定有良莠之分,可由於其傳播屬性,導致網文的評判標準是點擊率或金錢。我認識一位晉江文學的簽約作者,她對於筆下的歷史同人小說中的史實很重視,每一次寫稿,都會翻閱大量資料,進行標注。但她也陷入了自我的價值迷茫中,因為自從簽約之後,她被要求寫自己並不想寫卻可以大火的文字。站在傳播學的角度,網站的要求無可厚非,但對於作者來說,要為自己的作品負責反而成為了自己發展的制約,換言之,當作品的娛樂性是行業首要要求時,作者本身追求的藝術性就會受限,那麼,作者能做的,只有跳出網文的范疇。

文學的「三六九等」(二):文學作品究竟能不能分高低?

用唐諾的話說,純文學是「專業的文學」。在各個行業,都有最專業的人,文學也不例外。但他同樣說,「現在專業的文學越來越少了。」如今回憶潮盛行,人們都在追憶八九十年代,無論是當時的作品,還是社會風氣。伍迪·艾倫認為這是黃金時代想像,應該著眼於當下,但20世紀的卡夫卡認為,19世紀的歌德才是文學巔峰。不同的是,卡夫卡之後,還有一群文學之子,而如今,我們不知道該依靠誰。

回憶熱最大的問題在於,現在平庸,未來沒有希望。而我們之所以將希望寄託在純文學上,是因為人們精神的空虛。誠然,這個世界有太多優秀的作品,但缺失的、永不過時的主題,是對當下的探討。依賴過去或未來,會陷入執念與惶恐中。

人們當然可以有偏好之分,「我喜歡網文」或「我喜歡純文學」,但最好不要將這兩種文學畫等號。在娛樂范疇,網文高於純文學,在藝術、思想與文學技藝的范疇,純文學高於網文。專業與非專業之間的界定,是對絕對平等主義的駁斥。事實證明,人們對比自由,更在乎平等。自由在某種意義上,是平等的衍生。例如人們追求言論自由,就必須要先言論平等,人們追求創作自由,首先是要將創作平等。只有平等的絕對,才會帶來意識上的自由。可這種自由,僅僅是對標更專業的人士,或者說,是對標知識、技藝與思想,而並非爭取付出代價的真正自由。所以托克維爾總結道:

而對於各類別文學,也有十分出眾的作品,例如托爾金的《魔戒》、羅琳的《哈利波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劉慈欣的《三體》、燕壘生的《天行健》、金庸的《天龍八部》……他們並不屬於傳統文學的范疇,但並不代表這些作品沒有達到純文學的高度。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有極高的啟蒙價值,無論是對其背後知識奧秘的好奇,是對人性與哲學的求知,還是培養讀書的喜好,都很有幫助。

 by 佐也.

①:

1. 所謂文學性是指文學之所以為文學的獨特性質。

2. 文學性就是文學的性質和文學的趣味,它存在於文學語言的聯系和構造之中。

3. 雅各布森認為,文學科學的對象不是文學而是文學性,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為文學作品的東西,明確文學性對文學研究避免誤入哲學史學社會學等其他學科有重要作用。

4. 雅各布森認為,文學性不存在於某一部文學作品中,而是一種同類文學作品普遍運用的構造原則和表現手段。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