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上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對《黎之軌跡》在整體敘事和人物塑造上的看法。在本篇文章里,我將聊一下我對遊戲中各個角色的一些比較個人和感性的想法。這篇文章的切入點相比我前兩篇文章可能來的更加主觀,文章結構可能也更加分散,還請各位多多包涵。

范恩

先從本次故事的核心,男主角范恩開始吧。作為系列正作中年級最大的主角,范恩和系列以前的主角們都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這些不同很大程度上構建了本作不一樣的氣質。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范恩與系列其他主角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作為一個大人的成熟感。與前作的主角們相比,遊戲開始時的范恩便已經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大人。因此,他的基礎能力比前作主角們都要高不少。一方面,他有著極強的「嗅覺」,常常能在平靜的情況中察覺到異樣。 他也有縝密的思維,能夠輕松地將看似沒有關系的線索聯系起來,找出真相。再者,憑借多年在江湖上摸爬滾打,范恩在黑白兩道都積攢了不少人脈。這些人脈常常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幫助范恩解決事件。最後,作為東方武術流派昆侖流的弟子,他的戰鬥力也十分出眾。這些能力都是前作中處處茅廬的主角們所不具備的。

在這里插一句,除了武力以外,范恩的各種能力其實和羅伊德也有一些相似。在為之前的文章找資料的過程中,曾見過社群里的前輩認為羅伊德的綜合能力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搜查官實在過強。這點在更老練的范恩身上就顯得並不突兀。

在工作能力以外,雖然習慣獨來獨往的范恩嘴上總是嫌麻煩,但實際上是一個很善良的人。范恩成立事務所的初衷,便是向那些困於黑白之間的人伸出援手。雖然總是以收費來掩飾自己樂於助人,但其實他的貢獻一直都被看在眼里。其次,從照顧屬下來到首都後的衣食住行,到阻止「尚有未來」的年輕人陷入黑暗,甚至是每次出現死亡時主動擋住陣中的未成年人這種細節,都體現出范恩作為一個成年人的體貼。這些都和前作的主角們稚嫩的善良完全不一樣。

在業余時間,范恩是一個很會享受生活的人。他有三個最大的愛好:甜食、車子、以及桑拿浴。在這三個愛好前,他平時試圖塑造出來的專業硬派形象就會迅速崩塌。例如,在遊戲中他就不止一次被客戶以甜食收買而接下覺得麻煩的委託。除了以上三件事,范恩還有很多其他的愛好,例如看電影、下象棋等等。這些在日常上的小反差也讓范恩的形象變得更加立體。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然而,在那個隨性能乾的外表下,隱藏著范恩本來至死都不願透露的黑暗秘密。在幼年因為艾蕾因的父親從中作梗被領養之後,范恩不幸被系列著名反派D∴G教團擄走。在被拐期間,范恩一直被強制閱讀可以令人失去理智的禁書。之後,教團發現范恩身上寄宿稱為「魔核」的魔性因子。因此,范恩被當時還是教團司祭、後來成為阿瑪塔首領的傑拉爾進行無情的人體實驗,以將范恩身上的魔核吸收到自己身上。而魔核的存在則涉及遊戲中的最大伏筆——潛藏於范恩體內的「黎之漂泊魔王」。

在後來的粉碎教團作戰中,喪失身心的范恩被救出,並在包括後來的師傅巴克霍恩等人的幫助下恢復了正常生活。在17歲時,在當時的收養人建議下,范恩考進了亞拉密斯學院,並意外地與青梅竹馬艾蕾因和盧尼重逢。三人一起參與學生會的工作,關系回到了小時候一般。他們策劃的文藝祭演出至今沒有被超越。期間,范恩也和艾蕾因互生情愫,自然而然地開始交往。然而,逐漸意識到自己身上異常的范恩難以再繼續這正常的生活。因此,在幫助艾蕾因成為學生會主席後他突然失蹤,只留下了向兩人道歉的告別信。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在此之後,范恩便篤定了自己獨來獨往的處世之道。在東方的昆侖山深處跟隨巴克霍恩修行一年後,18歲的范恩開始了自己的生意。在這五年間,范恩與青梅竹馬們雖然互相知道對方的近況,但因為當年的隔閡一直都沒有主動聯絡。在工作的時候范恩也結識了像丁格這樣的好朋友,但是他始終獨自經營自己的生意。在遊戲中的過程中,玩家能發現范恩非常講究人情,總是想把每一筆人情債算的清清楚楚。在終章事件看起來告一段落的時候,他也試圖用自己的話術將助手們趕走。這些都是他不願意虧欠他人、依靠他人的一種體現。

寫到這里,我不得不把黎恩拿出來和范恩進行比較。

兩人的身上都寄宿了強大而駭人的力量。又都是獨自面對,不願接受身邊人幫助的類型。但兩人在一些地方又有決定性的不同。雖然也考慮過自己的力量可能會傷害到夥伴——也確實傷害過,但黎恩是認為只有自己擁有保護夥伴和國家的能力,才決定自己面對一切的。但對范恩來說,身上遲早會爆發的異常不僅會讓夥伴擔心和悲傷,還有可能傷害到他們。既然如此,不如趁早離開,獨自承擔身上的一切。清楚地算好每一筆人情債,不與任何人搭夥,這都是范恩為那一天到來時時可以灑脫離開所做的准備。

其次,《閃軌》中年輕的黎恩還很青澀,面對自己夥伴的擔心時只能用空泛的承諾搪塞過去(當然也有可能單純是對白寫得不好)。也是因為他的青澀,黎恩的想法也更容易被改變。但已經實踐自己的想法多年的范恩,心中對自己的決定已經深信不疑。他的想法自然也更難被動搖。而且,作為一個「狡猾的大人」,范恩也更擅長用各種話術掩蓋心中的想法。例如,在終章試圖讓助手們離開的時候,他就一本正經地從助手們的利益出發,給每個人都列出應該離開事務所的理由,以掩蓋只是想回到自己一人的事實。

但即便如此,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卻是如此地難以捉摸。在范恩接到亞妮艾絲有關尋找創世的委託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在范恩的身邊聚集起來。以阿瑪塔的事件為契機,那些過去與現在結下的羈絆,逐漸束縛住范恩的心。當范恩意識過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已已經不再了無牽掛。無論他如何決定,這些夥伴們都絕不會棄他而去。因此,在遊戲的最後,范恩終於決定要好好地面對這些珍視他的人們,不再獨自背負一切。這也是范恩這個在遊戲開始已經相當成熟的角色在《黎軌》中最大的轉變。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亞妮艾絲

亞尼艾絲是故事的另一個主軸。正是她向范恩提出尋找創世的委託,才引出了之後的一系列故事。身為導力革命的發起者愛普斯泰恩的曾孫以及共和國總統洛克哈特的女兒,亞妮艾絲甚至比范恩都更站在共和國篇的中心。其次,與成熟的范恩相反,遊戲開始時的亞妮艾絲只是一個16歲的高一學生。遊戲中,玩家很多時候也是跟隨著她的目光來了解卡爾瓦德社會的各個方面的。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當然,作為主角的亞妮艾絲有不少特點:主動來拜託不知底細的地下事務所,可見她極強的主動性和行動力;在遊戲過程中多次直面死亡後仍然沒有退縮,則可以看出她堅定的意志和責任心。這些都是她強於同齡人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作為一個JK,亞妮艾絲也有著和同齡人相似的一面:她會為了選擇美術課的用具而煩惱;會因為考試成績優秀而高興;也會偷看八卦小報而學會一些少兒不宜的笑話。這些都構建出她活潑、溫柔但又堅強的少女形象。

另一方面,亞妮艾絲的成長也是一個亮點。遊戲初期,懵懂的亞妮艾絲在面對各種黑暗時,常有力不從心的無奈感覺。但在經過事務所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歷練,以及包括范恩在內的各位夥伴的耳濡目染後,故事後期的亞妮艾絲,已經有能力因應情勢去踐行自己的處事方式了。例如在第五章阿瑪塔設下的感應兵器危機中,亞妮艾絲便利用規則漏洞,在幫手的協助下以慈善名義邀請城內的孩子乘坐飛艇觀光,以讓城內的孩子在萬一反應兵器爆炸時能逃過一劫。故事結束時的亞妮艾絲,已經在理想和能力間的鴻溝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最後也來說一下亞妮艾絲對范恩的感情吧。正如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說,我覺得亞妮艾絲對范恩的感情是一種夾雜著尊敬、感恩和傾慕的復雜感情。遊戲中對這種感情表現得明顯而克制:明顯在於亞妮艾絲流露出這些感情時,製作組會給很刻意的鏡頭和對白提醒玩家;而克制則表現在這種感情在遊戲里主要以亞妮艾絲的心理活動來體現。

雖然遊戲中沒有直接證據,但我感覺亞妮艾絲在經歷過結局的生離死別之後更加正視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因此,在此前都沒有在人前表現過自己對范恩的感情的亞妮艾絲,才大膽地在結局中以父親和限定蛋糕為藉口邀請范恩到家里做客。我很期待已經成長得「越來越難以應付」的她,在接下來的故事中要如何面對自己的感情。

艾蕾因

作為《創軌》中為《黎軌》預熱的三個獨立篇章之一的主角,艾蕾因在遊戲發售前就已經相當有人氣。雖然在作品中她並非事務所的一員,因此沒有參與所有的主線事件。但我認為她毫無疑問擔得起女主角的名號。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在艾蕾因的外在,是那優雅、強大的「劍之少女」。在遊戲開始時,只有24歲的她已經成為了游擊士協會在共和國的門面。面容姣好、富親和力的她在共和國已經是不亞於一線明星的國民偶像了。同時,作為現今最年輕的A級游擊士的她也絕不只是一個好看的花瓶。自幼研習舊王國國劍法的她有直面一線高手的能力,作為高階游擊士所需要的判斷力和洞察力也絕不在話下。在日常里,艾蕾因的性格也非常強勢。雖然自己並不喜歡自己的稱號,但當有人試圖用「劍之少女」開玩笑時會毫不猶豫地發火。遊戲過程中也不時對范恩和其他游擊士同僚進行犀利的吐槽。

但在內心里,她卻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她會被因其協會門面的身份而受到的矚目和壓力而壓得喘不過氣,而從類似題材的電影中獲得共鳴。也會為在面對傷害平民的種種黑暗時,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苦惱。對她心中柔軟最好的描繪,還是和過去的那兩次與范恩的分別有關。第一次分別使艾蕾因對趕走范恩的愚昧父親艾德蒙產生懷疑。而三人在亞拉密斯重逢後發生的第二次分別,則使艾蕾因陷入珍視之人因自己而被傷害的痛苦,以及無法幫助珍視之人的自責中。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這兩次分別對艾蕾因的人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畢業後,艾蕾因不顧家人反對加入游擊士協會,從此與家庭近乎斷絕關系。憑借著出色的綜合能力,艾蕾因很快便成為了協會里最受矚目的人物。對艾蕾因來說,成為游擊士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調查父親與反移民恐怖主義的聯系。但以洗脫父親嫌疑而開始的調查,卻使艾蕾因心中的疑問越來越大。在此期間,以《碧軌》中通商會議襲擊為代表的各種反移民襲擊開始大規模發生,艾蕾因心中的懷疑也進一步發酵——這也使她的內心變得更加脆弱。

差不多同時,消失數年的范恩突然回到首都,並開始了自己地下萬事屋的生意。為人正派的艾蕾對這種遊走法律邊緣的行當無法接受。但更多的是對范恩回來後卻不願聯絡自己的不忿,以及對成長許多的自己依然不能成為范恩依靠的懊惱。走上了憧憬的道路後,艾蕾因卻發現心中的迷茫與無助並沒有消退。因此她只好勉強自己一路揮劍一路前進,直到來到了今天的位置上。

這也導致了遊戲中范恩和艾蕾因兩人別扭的關系。兩人都依然關心對方,都認為自己對對方的痛苦負有責任,也都對對方為何不來依靠自己而感到苦惱。但同時,雙方也都因為過去對對方的傷害,和因此而生的自責不敢踏出一步。直到在遊戲開始的時間點,艾蕾因和范恩不得不一同面對阿瑪塔帶來的威脅,許久未有聯絡的兩人才重新熟絡了起來。在第五章里,范恩也幫助艾蕾因從阿瑪塔的滅口行動中救下她的父親艾德蒙。暗中為阿瑪塔提供資金的艾德蒙也被艾蕾因親手伏法。從此,艾蕾因終於能夠真正地去面對自己作為游擊士的責任,以及真正地面對范恩了。

然而當艾蕾因在終章再次要求范恩依靠自己時,卻再次遭到了拒絕——因為她和其他人一樣,並不知道範恩心中的牆是對身邊的整個世界所展開的。這點也是我認為艾蕾因在終章兩次被擋在關鍵場景外的原因:使得范恩最終放棄自己固執想法的,還是那群認同范恩「在黎色夾縫之間尋找答案」想法的事務所夥伴們。不認同這一點的艾蕾因無法進入這些領域當中去是說得通的。這點既不代表艾蕾因在范恩心中不及事務所的同伴們重要,更不是什麼「敗犬」、「贏不了」。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在《黎軌2》的先行披露截圖上,能看到范恩和身穿便服的艾蕾因並肩對抗新的敵人。在彼此都卸下重擔的新故事里,艾蕾因和范恩的關系會如何發展呢?我也拭目以待。

亞倫

主角團的其他成員中,我覺得最值得一說的角色就是亞倫。亞倫的形象早在《創軌》豪華版收錄的日歷中曝光,是第一個出現完全形象的《黎軌》角色。由於當時那張設定圖中是一名長馬尾男子(亞倫)站在傳說中的共和國東方人街的中央,以致玩家社群一度認為他將會是共和國篇的男主角——現在想想如果是真的也挺帶感的。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亞倫的人物個性是通過第二章的故事慢慢向玩家展現的。第二章中,黑月中的盧家委託事務所到煌都穩住不受控制的亞倫。在正式接觸亞倫前,主角團便從他身邊人的描述中了解到亞倫形象的兩個側面:一方面,亞倫囂張、莽撞、目中無人。他接近「月華流」奧傳的實力更加強了他這種性格。但同時,他有情有義,熱愛自己的家鄉,在東方人街所有年齡層都廣受歡迎。這兩種形象的結合,引發了亞倫不顧黑月的策略,帶領手下們激進反擊阿瑪塔的騷擾的事件。

在隨後亞倫強行與范恩共同行動的過程中,玩家則能了解到亞倫的另一面:冷靜下來的亞倫有敏銳的直覺和優秀的判斷力——這也是他成為領袖的另外一部分原因。但他心里也有著隱約的不安:東方人街是他心愛的家鄉,他也一直覺得在這里的生活非常快樂。然而,最近他卻莫名對自己是否還能否呆在這里產生了迷茫。這樣的想法一方面讓他感到痛苦——他無法接受自己竟然產生了離開家鄉的想法,同時也讓他更無法原諒傷害自己家鄉的阿瑪塔。對他而言,只有親手保護自己的家鄉,他才能說服自己繼續留在這里。

就在兩人剛剛結束行動時,東方人街突發濃霧。伴隨濃霧而來的則是阿瑪塔的突然襲擊。當亞倫趕回現場時,亞倫的夥伴們竟然全部命喪當場。將夥伴視為家人的亞倫當場失去理智。為了向殘殺夥伴的阿瑪塔尋仇,亞倫獨自查出阿瑪塔的藏身點。怒火中燒的他將自己的怒火傾斜阿瑪塔的流氓們,直到在痛下殺手前被主角團以武力阻止。然而,正當流氓們辯解自己並沒有殺人,並打算說出真相時,阿瑪塔幹部去突然出現,將流氓們全部滅口。面對殺死夥伴的幕後黑手,亞倫不顧一切地向對手沖去,結果卻被對方輕松擊倒。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無情的實力差距雖然使亞倫心有不甘,卻也使他徹底冷靜。他放下了自己高傲的架子,委託范恩協助自己阻止阿瑪塔的行動。在獲得亞倫這個當地人的加入後,主角團很快查出阿瑪塔的最終據點就設在蘭波特海外、東方人街中被視為禁忌的廢棄海上礦山鎮「黑龍城寨」中。在駕船接近城寨時,城寨卻突然湧起同樣的濃霧,亞倫也突然開始頭疼。隨著一行人越發深入城寨,亞倫的不適感也越來越強烈。

經過一番戰鬥,眾人抵達了城寨的最深處。等著他們的是阿瑪塔的兩名幹部,以及引發霧氣的第三個創世。從敵人的口中,亞倫和事務所一行人得知了每隔數十年就會君臨煌都的魔人領袖「大君」的傳說;四十年前的黑月因為懼怕當時的大君帶來的恐懼而將他以及他持有的第三個創世封印在黑龍城寨深處的往事;還有最重要的亞倫就是當代大君的事實。在逐漸清晰的異樣感以及創世的力量下,亞倫化身成了鮮紅色的魔人——大君。還好在主角團連暴力帶嘴炮的攻勢下,亞倫恢復了意識,並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擊敗大君,奪回了自己的身體。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就在一切結束的時候,黑月的長老基恩突然出現——他同時也是從小關照亞倫、被亞倫稱為「爺爺」、近年莫名開始疏遠亞倫的長輩。就在他裝作親切准備帶走亞倫的時候,范恩根據解決事件中收集的各種線索,點破了基恩和黑月的長老會私自與對立的阿瑪塔達成協議,以去除大君這個威脅的真相。在亞倫的質問中,基恩淡定地肯定了這個說法。整個事件,包括阿瑪塔對東方人街的偷襲都是計劃的一部分——只是沒想到阿瑪塔竟然會做得如此過火。自己的夥伴竟然是因為自己而死,而下令的人有竟然是自己最親密的人,這對亞倫造成的打擊可想而知。

這次的事件讓亞倫成長了許多,也給了亞倫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為了更好地磨練自己,也為了與事件的真正幕後黑手阿瑪塔作一個了斷,他決定來到首都加入地下萬事屋的工作。在隨後的故事中,亞倫作為事務所中最不正經的一員為事務所的日常提供了很多歡樂。遊戲中一半的笑料都源自於亞倫的插科打諢和黃色笑話。他敏銳的直覺也為事務所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製作組也利用這一種敏銳,多次借亞倫之口向玩家暗示範恩的秘密。這些都讓亞倫在和他本人直接關聯不大的後續故事里也一直很亮眼。

上述的這個亞倫擔任敘事核心的第二章,是我整部遊戲最喜歡的章節。一方面是整個故事明線和暗線相互交織,故事節奏張弛有度,最後的反轉既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特別是在上述梗概中略去的細節里,其實早就為大君的傳說和黑月長老的密謀做了充分的鋪墊。另一方面這一章也展現了亞倫這個莽撞青年從慘痛的變故中成長,最終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家鄉而離開舒適圈的完整人物弧光。

但最重要的,是製作組在這一章中使用亞倫這個角色暗示了范恩的過去和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在第二章的過程中,范恩一直以過來人的身份指引著亞倫前進,不同的角色也表示範恩和亞倫很相似。這點不但在襯託了亞倫在第二章中肉眼可見的成長,也側面展現了范恩在遊戲發生前經歷的成長,豐富了范恩的角色塑造。

其次,結合范恩之後的遭遇來看,在亞倫變身成為大君時以「不要屈服於命運」作為理由鼓勵亞倫的范恩,何嘗不是屈服於自己身上不知何時會爆發的黑暗,而無視身邊的關心,選擇獨自面對呢?也許正是因為范恩有著這樣的覺悟,才不希望還有路可走的亞倫步自己的後塵吧。

其他主角團成員

雖然內容不足以單獨成一節,但事務所的其他角色也都很有意思。下面我就簡單來分享一下我對他們的想法吧。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菲莉是隊伍中年齡最小的成員。因為家庭的原因,年幼的她已經是一名合格的獵兵了。這讓菲莉這個人物產生一種有趣的錯位感:在常人不諳的軍事領域她有豐富的經驗,但出身偏僻獵兵根據地的菲莉在此以外的知識甚至比同齡人還有更匱乏。所以,雖然她對這個全新的世界充滿好奇心,但她觀察這個世界的角度卻非常奇怪——例如第一次進商場時會思考哪里是最好的射擊點之類的。這個算是她獨特的萌點了。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本職為和范恩合作的馬爾鐸克綜合警備公司服務專員的莉婕特,在表面上是一個工作一板一眼,但又十分懂得變通的人。無論是日常運作、情報搜集、還是實際戰鬥,莉婕特都為事務所的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然而,莉婕特的真實身份是一個身體經過生體義肢技術改造的賽博格人。莉婕特以保密協議為由不願透露自己的過去。但從她不時流露出來的悲傷來看,想必曾遭遇相當悲慘的事情吧。

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堅強地、樂觀地面對生活,對身邊的人也溫柔以待。這讓她即便失去了人類的軀體,但仍然充滿了只有人才能擁有的閃光點。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出場時間相對靠後的卡特爾在遊戲中的戲份不多。15歲就在巴澤爾理工大學攻讀碩士的他是隊伍中的技術擔當,負責向玩家解釋「解釋了之後也看不懂」的科技設定(bushi)。除此以外,他的人物塑造則基本上圍繞著他和他情同親人的老師漢密爾頓博士以及師兄姐們的親情開展。與亞倫類似,甚少離開家鄉他為了磨練自己和弘揚老師的觀念,才決定離開家鄉加入事務所。同時,與范恩同為D∴G教團受害者的他身上也還有不少謎團。希望之後對此也能有所展開吧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雖然遠在間章才入隊,但茱迪絲早在第二章就和她那個製作組根本沒打算藏的秘密身份——卡爾瓦德的傳說怪盜「怪盜凶貓」一起出場了。遊戲中她的主要形象是脫線和逗逼,貢獻了亞倫以外的另外一半笑料。在這點上來說由日笠陽子配音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了(笑)。當然,作為共和國首屈一指的著名女演員以及最有名的俠盜之一,茱迪絲在遊戲中的也常有帥氣的一面就是了。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貝爾嘉德可能是主角團中唯一一個「老」角色。真實身份為前守護騎士第八位「吼天獅子」巴克霍恩的他早在《閃軌2》的中便已經在對白中出場,並在《閃軌3》的背景故事為了保護徒弟蓋烏斯而去世。但在《黎軌》中證實只是為了促進徒弟們成長的詐死而已。在尚為守護騎士時他曾將范恩收為閉門弟子,傳授「昆侖流」的武術給范恩。在本作中於第五章才出場,但他的強大實力在這個神魔亂舞的世界著實給了主角團和玩家很大的安心感。

配角

在主角團以外,遊戲中還有形形色色的配角們。得益於本作質量更高的劇本,即便配角們的戲份相比主角團要少不少,但是在故事中他們的存在感並不低,人物性格也都非常突出。下面我就挑一些我比較喜歡的配角來聊一下。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在本作中所有出場的前作角色中,玲的戲份是最多的。相比《創軌》中的小女孩,《黎軌》中17歲的玲已經成長成一個落落大方的淑女了。因此,與過去遊戲里主要描述她天才一面不同,《黎軌》中更多側重於展現她成熟的一面。在學校里,身為亞拉密斯學生會會長的她已經是被學生和老師們仰仗的學生領袖。在第四章巴澤爾的遇襲事件里,CID和游擊士的精英更主動請求由她統一指揮應對事件。這些都體現出現在的玲已經能夠更成熟地運用她的天分。

其次,《黎軌》中也補全了玲的背景故事。在《零軌》中玲前往克州之前,范恩曾受約魯古所託照顧當時剛脫離結社的玲。在幫助她逃離結社第六柱諾華提斯博士追擊的同時,范恩也用他一向的體貼指引當時迷茫的玲從心結中走出來。正是在這個時候遇到了范恩的開導,玲在後來才能好好地面對自己的「家人」——無論是艾斯蒂爾和約修亞,還是被自己誤解的親生父母一家。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塑造了范恩對他人的熱心和照顧。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在《軌跡》系列幾乎每一作里主要配角里都會有記者,而在《黎軌》中這個記者就是丁格。但相比以前的記者,在地下萬事屋剛剛開始便認識范恩的丁格與主角團的關系要緊密的多。相較范恩年長的丁格一直將范恩視為弟弟。從丁格樂於助人和關照後輩的特質來看,范恩在成長的過程中想必受到了丁格很大的影響。

但是,與故作灑脫的范恩不一樣,丁格的心中卻有著很深的執念。這個執念源自於阿瑪塔和傑拉爾。在年輕時,丁格曾經協助當時很有人望的阿瑪塔副頭目傑拉爾扳倒不受歡迎的前任首領。但這最終導致阿瑪塔落入傑拉爾手中,成為他散步恐怖的工具。對此丁格一直悔恨莫及。因此在之後的數年中,沒有戰鬥能力的丁格一直在秘密追查阿瑪塔的行動,為各個勢力阻止阿瑪塔提供了很多幫助。

在第五章前,丁格為了追查獨自行動的傑拉爾而前往了克雷優村,也因此被傑拉爾引爆的反應兵器所波及。在爆炸之前,他抵抗住死亡的恐懼,用手上的相機和導力網路技術將爆炸前的瞬間傳輸到外界,從而令外界了解爆炸的幕後真相。可以說,沒有特殊能力也沒有特別身份的丁格·布拉德,憑借執著和勇氣在這英雄的傳說中留下了自己的軌跡。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在上篇中,我吐槽過作為在《創軌》的短篇中人氣甚高的靜名師姐在《黎軌》中戲份太少的問題。但話說回來,這為數不多的戲份已經足以為她塑造起一個鮮明的形象。

與在《創軌》的短篇中體現出來的高冷形象相反,靜名師姐其實是一個隨性得有點逗逼的人。因此,她在故事里時常做出出人意料,甚至膛目結舌的行為。

當然,作為雲劍仙的私收弟子、江湖人稱「白銀劍聖」的靜名劍法確實了得,在遊戲中曾經以一己之力全滅黑月的秘密殺手部隊。同時,和系列中不少武術強者相似,靜名也熱衷於與強者切磋。她更會利用自己的觀之眼能力復現過去對手的招式,以精進自己的武藝。例如在《黎軌》中,她便憑借和黎恩竟然一劍的交手,復現出黎恩的絕技「神氣合一」。我很好奇她在隨後的作品里和其他強者們碰面時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盧尼是范恩和艾蕾因青梅竹馬三人組的另外一位成員。比其他兩人年長一歲的盧尼一直以兄長自居。無論在小時候、在亞拉密斯時、還是在三人走上不同的道路後,他都一直以自己的方式默默的關照著自己的弟弟和妹妹。另一方面,年級輕輕就成為格蘭哈特總統心腹的他在遊戲中不止一次展現出深不可測的能力。盧尼也毫不掩飾自己在仕途上的野心。結合各種因素(包括他的聲優是是福山潤),在本作中戲份不多的他在之後的故事中想必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本來遲疑過應不應該把結社的人物放在反派,不過考慮結社在這作中主要是在看戲和偶爾幫助主角,所以還是放在這里了。《黎軌》中結社的行動主要突出在前作中多次出現被提到的使徒第四柱,「千之破戒者」艾爾羅伊·賀伍德。正如他的稱號,賀伍德本人對「破壞規則」這一點非常熱衷——在惡趣味這點上和結社不少使徒可以說是臭味相投。另一方面,沒有異能的破戒僅憑他被稱為「犯罪天才」的狡猾手段以及對生化武器的精通便能身處使徒之位。這點也讓他身上神秘的危險性多增了幾分。

最後來說說玩家們都很喜愛的房東一家吧。

房東一家的主業是經營一家名叫蒙馬特的餐酒館,位於事務所所在大樓的一層。自從范恩在首都開設事務所以來,便已經和房東一家幾乎朝夕相處數年。因此,雖然范恩不太有所自覺,但房東一家其實早就將范恩視為家人了。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房東一家的三個成員都各有特點。外公維克托是一個表面上很嚴厲的長輩,對范恩經常罵罵咧咧——當然,實際上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關系范恩(就是傲嬌)。另一方面他極度溺愛自己的孫女小夢,面對小夢的撒嬌毫無辦法;媽媽波蕾特是一個溫柔的太太型角色,總是精心地照顧范恩和事務所的助手們的三餐。然而,作為單親媽媽的她也有堅強和強勢的一面;而女兒小夢則時整部遊戲的可愛擔當。除了活潑與元氣之外,她最大的特點就是她的「人小鬼大」,經常用可愛的語氣「教訓」范恩。

房東一家人為《黎軌》中更為黑暗的故事提供了一抹亮色。無論在外面遇到多黑暗、困難的事情,當回到蒙馬特時,維克托的飯菜、波蕾特的笑容和小夢的擁抱都會在那里等著范恩和主角團們。這種日常的溫馨感也是我喜歡《軌跡》系列的一個原因。

反派

在文章的最後,來簡單說一說本作的反派吧。在經歷《閃軌》四部曲那些「有自己堅持」(但描寫得參差不齊)的反派之後,《黎軌》中玩家終於重新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大壞比——阿瑪塔。而如果要說阿瑪塔,那就肯定得從他們的現任首領傑拉爾·丹提斯開始。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在范恩的部分中,我已經簡單的陳述過傑拉爾在教團期間吸收了范恩身上的魔核一事。他的想法中到底多少出於他的個人意志,多少源自於魔核對他神智的扭曲已經難以分辨。但從吸收了魔核起,他便開始追求「極致的恐怖」。這種恐怖既不是出於世俗欲望,也不是出於惡趣味,而是一種絕對、超然、本源的恐怖。在遊戲過程中的所有行動都只是為了追求他心中極致的恐怖:廣域泛魔化。而那些合作方們所關心的世俗事務對他來說不值一提。因此,即便他是一個無可爭辯的大壞比,但這不妨礙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純粹」的人。而這種純粹是在過去《軌跡》系列的反派中很少看到的。

至於阿瑪塔其他幾個幹部,正如上篇文章所說,雖然他們每個人背景故事都很豐富,但是由於戲份太少導致他們的故事並沒有什麼可以展開的地方。在第五章決戰的時候製作組試圖讓他們和主角產生一些情緒上的聯系。雖然效果並不能說差但卻也僅限於此了。但出於個人興趣,我還是想說一下阿瑪塔的幹部之一,操控傀儡的「金」之奧林匹亞。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雖然一開始被她吸引主要還是因為人設(白毛紅眼三無,嗯),但在我看來她的背景故事比其他人都更有意思。

表面上看起來她操控著的天使型傀儡進行戰鬥,但實際上她其實是被這個名叫伊修坦提的傀儡型古代遺物所控制,才變成了現在這個沒有感情的樣子。在第五章與主角團一戰後,伊修坦提的破損使奧林匹亞一下子重新獲得了感情。在聲優的優秀演出下,奧林匹亞在重獲感情時的困惑和痛苦表現的非常到位。

另外一點則是她和莉婕特在第五章的對手戲:奧林匹亞擁有身體但沒有感情,莉婕特擁有感情但失去軀體。在恢復感情前,奧林匹亞無法理解莉婕特對「實感」渴望。但在恢復感情後混亂中,卻是莉婕特的鼓勵讓奧林匹亞得以稍微坦然地接受自己從未體會過的這些「正常」感情。這兩點讓奧林匹亞這個角在我看來比別的阿瑪塔幹部要更有趣一些。雖然不太可能,但希望在之後的作品里這些阿瑪塔的幹部們能有更多的故事吧,不然真的有些可惜了。

後記

這篇文章除了頭四個角色的詳細感想以外,其他那些相對短的人物感想都是本來打算當作邊角料放在機博發的。只不過既然人物感想最後單獨成篇了,就把這些內容也放進來了。因此,這篇文章的整體結構可能會有點碎,可以說是完全放棄可讀性了233。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黎軌》的扎記到這里總算結束了。在寫作的途中想寫的內容不斷增加,現在大家看到的版本其實已經是修剪掉不少枝節之後的結果了,但還是硬生生拖出了三篇文章。但換句話說,也是因為我打完《黎軌》後的感覺太過強烈,才會有那麼多想表達的東西吧。雖然我寫文章主要是為了整理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我的想法能讓你感到共鳴,那就在好不過了。

雖然《黎軌》的札記已經完成,但接下來我還打算寫一篇有關《黎軌》劇情解析方向的文章。在橫跨近十年的「幻焰計劃」篇結束之後,《軌跡》系列的故事在《黎軌》開始進入下一個主要階段。正如上篇文章所說,《黎軌》完整的故事中製作組也挖下了不少的坑。其中不少的坑又和前作中尚未回收,或者玩家以為回收了的線索有關。所以這篇劇情解析文章主要還是梳理一下《黎軌》中的各個劇情疑點,並結合這些疑點對故事接下來的走向做一些推測。

不過,這篇劇情解析不一定就會是我的下一篇文章。《遊戲札記》系列一開始只是一個給我自己整理並分享遊戲感想的平台,只不過從《空軌》札記開始陰差陽錯地和《軌跡》系列死磕了四年而已(笑)。在這四年中我攥了不少想寫的老遊戲,只不過都因為「如果現在玩了但是沒空寫文章不就白費功夫了嗎」的想法,才沒有貿然開坑。現在《軌跡》系列的札記已經大體完成,在《黎軌2》中文版發售前的這段日子里我也總算可以填一下這些坑了。當然,《創軌》的札記等我閒下來的時候也會補上。《最終幻想16》如果有新消息我的前瞻分析也會繼續安排上。這些老坑我也是不會放棄的——前提是接下來我能擠得出時間哈哈。

再次感謝您看到最後,我們下一篇《遊戲札記》或者別的什麼文章再見啦!

遊戲札記:《黎之軌跡》(下)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