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作者 | 南方戰士,星球大戰中文網站站長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沙丘》對《星戰》的影響,是科幻史上著名的疑難問題。老說「《沙丘》啟發了《星戰》」、「《星戰》是簡易版《沙丘》」,這兩個深刻影響了人類文化的龐大系列,到底哪兒相似?

我們請來《星戰》+《沙丘》專家南方戰士老師,詳細考據了《沙丘》和《星戰》的10大基礎設定+25處關鍵情節。

劇透預警

很久很久以後,在一片遙遠的沙丘……

一名天賦異稟的男孩,來自一顆沙漠星球。把他帶大的親人被邪惡的帝國殺害。但他卻發現,自己的身體里居然流著殺人惡魔的血。最後,他帶領起義軍,推翻皇帝與惡魔的統治,不僅為自己,也為全銀河的苦難人民報了仇。

或許你以為我在說1977年的《星球大戰》,其實,我在說1965年的《沙丘》。

這兩部作品的相似之處如此之多,以至於《沙丘》作者弗蘭克·赫伯特在1977年接受俄勒岡州本地報紙《The Register Guard》采訪時,開玩笑地說:

《星球大戰》創始人喬治·盧卡斯也在接受采訪時承認,「他們都有沙漠。」(They both have deserts.)

40多年後的今天,《星球大戰》與《沙丘》的相似之處早已不再局限於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戰》電影。那麼,這兩個龐大的系列到底有哪些相似處呢?

在正式比較《沙丘》和《星球大戰》之前,我先聲明一下,我會把《沙丘》作品的主角「House Atreides」翻譯成「阿特雷迪斯家族」。

在小說《沙丘神帝》里,作者弗蘭克·赫伯特明確指出這個家族是古希臘神話人物「Atreus」的後裔。這個人物的中文固定譯名是「阿特柔斯」,而「亞崔迪」、「厄崔迪」等譯名都無法體現出這層關系,所以我採用「阿特雷迪斯」這個譯名。 

01 一切始於沙漠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沙丘》的主要發生地阿拉基斯是一顆沙漠行星,《星球大戰》的開場星球塔圖因也是一顆沙漠行星。

阿拉基斯有兩顆衛星,塔圖因有兩顆恆星。

巨大的沙蟲在阿拉基斯的沙漠下游盪;巨大的克雷特龍在塔圖因的沙漠下游盪。

《沙丘》小說暗示,阿拉基斯曾經有水,後來因為沙蟲的出現而逐漸變得乾旱;在經典RPG遊戲《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里,塔圖因原來也是一個有水有草的綠色行星,結果被拉卡塔人軌道轟炸成了沙漠。

由於乾旱,在這兩顆行星都有收集水的人和工具。在阿拉基斯,他們分別叫「露水採集員」(Dew Gatherer)和「露水收集器」(Dew Collector);在塔圖因,他們分別叫「濕氣農場主」(Moisture Farmer)和「濕氣冷凝機」(Moisture Vaporator)。

這兩顆行星也都有沙漠履帶車(sandcrawler)。不過在阿拉基斯,沙漠履帶車泛指所有勘探和採集香料的機器,而在塔圖因,沙漠履帶車特指賈瓦人的移動拾荒機。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除了塔圖因,在《星球大戰》傳說宇宙里還有另一顆行星也與阿拉基斯十分相似,那就是出自動作冒險遊戲《星球大戰:絕地武士:絕地學院》的布倫吉爾(Blenjeel),當地棲息著酷似沙蟲的沙掘蟲(Sand burrower) 。

02 中東色彩的帝國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第一本《沙丘》小說和最早的《星球大戰》正傳三部曲都講述了一個銀河帝國的覆滅。這兩個帝國都帶有中東色彩。

《沙丘》里的皇帝頭銜是「帕迪沙皇帝」(Padishah Emperor)。「帕迪沙」在波斯語里的意思是「大王、國王」。

《星球大戰》里的帝國總理大臣頭銜是「大維齊爾」(Grand Vizier)。「維齊爾」在阿拉伯語里的意思是「總督」,現在是穆斯林國家普遍使用的官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巴基斯坦的「總理」其實在他們的母語里都叫「大維齊爾」。

03 龍鳳胎的命運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沙丘》的主角保羅·阿特雷迪斯,年紀輕輕就擁有門塔特(人形計算機)、預知未來、玄秘之道(一種功夫)等高超的能力。

弗拉基米爾·哈科南男爵害死了他的父親。他卻發現男爵其實是他的外公。最後他消滅男爵,推翻皇帝,自立為帝,實現改朝換代。

他有一個妹妹叫阿利婭。保羅退位後,成為沙漠隱士。阿利婭公主掌權,成為殘暴的獨裁者,甚至弒母未遂。保羅最後在企圖推翻妹妹的暴政時遇害。

《星球大戰》的主角盧克·天行者,年紀輕輕就成為強大的絕地。

達斯·維德害死了養育他的伯伯和伯母。他卻發現維德是他的父親。最後他消滅父親的黑暗面,協助推翻皇帝,實現改朝換代。

他有一個妹妹叫萊婭。在《星球大戰》傳說宇宙,萊婭公主一度擔任新共和國國家元首。在《星球大戰》正史宇宙,盧克後來也隱居海島。他的外甥,即萊婭的兒子凱洛·倫是個弒父者,領導第一秩序在銀河系實施恐怖統治。為了援助抵抗組織,盧克挺身而出,最後犧牲了自己。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保羅的愛妾給他留下一對龍鳳胎後就去世了。這對兄妹分別叫萊托二世和加尼瑪。萊托二世後來成為帝國皇帝,卻被人認為是「暴君」。

盧克和萊婭的母親也是在他倆出生時去世的。在《星球大戰》傳說宇宙,萊婭也生下一對龍鳳胎,即姐姐傑娜和弟弟傑森。傑森後來成為銀河同盟國家元首,卻用鐵腕統治銀河,是不折不扣的暴君。

04 人面蟲身,獨霸沙漠,千年獨夫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雖然保羅是《沙丘》系列作品里的第一位英雄,但真正對《沙丘》宇宙產生巨大影響的角色是萊托二世。他與阿拉基斯的沙鮭合體,變成了一個長著人面蟲身的長壽生物。他以阿拉基斯為首都,統治帝國長達3500年,被稱為「沙丘神帝」。

無獨有偶,在塔圖因的沙漠里,也有一位人面蟲身的統治者——600歲的赫特人賈巴。他不僅是塔圖因的統治者,也是整個赫特空間的實際領導人。

當然,萊托二世與賈巴的相似更像一個巧合,而不是誰借鑒了誰。因為在《星球大戰》最終版劇本里,賈巴就被描述成一個「肥胖的鼻涕蟲形生物,眼睛在外伸的觸角上,有一張巨大醜陋的嘴」。

當時是1976年,而萊托二世首次以沙蟲造型登場的小說《沙丘神帝》要1981年才出版,而賈巴第一次真正在銀幕上亮相要到1983年的《絕地歸來》。所以赫伯特與盧卡斯不約而同地獨立設想了一個人面蟲身的土皇帝。

更何況,賈巴與萊托二世雖然同為暴君,但思想境界差了10萬光年。賈巴只是一個黑幫大佬。而萊托二世是想把人類社會逼入絕境後激起反彈,最終引導人類邁入「金色通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漫畫《星球大戰:X翼——俠盜中隊》第25集,有句台詞提到「終有一天一個人類與赫特人的混血兒將掃滅銀河系的邪惡。」(someday a Man-Hutt would sweep evil from the galaxy.)參考書《星球大戰:戰爭必備指南》的作者之一保羅·厄克特認為這句台詞是向萊托二世致敬。

05 萬金油——香料與原力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在科幻與奇幻領域,一般把那種只要劇情需要,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多功能事物稱為「Phlebotinum」,類似於漢語里的「萬金油」。

《沙丘》里的香料「美琅脂」(Melange,原意是令人興奮的混合物)就是這樣一種萬金油。它擁有延長壽命、預知未來、完全掌控生理機能等一系列功效。宇航公會的導航員就要依靠它預測前方的危險,從而實現星際導航。

《星球大戰》里也有香料,但更像藥物或毒品,無特殊之處。《星球大戰》里的「萬金油」是原力。

原力是所有生物產生的一種能量場。原力與生物的聯系媒介是細胞內的一種被稱為「纖原體」(Midi-chlorian)的微觀生命形式。那些能利用原力的生物被稱為原力敏感者。原力敏感者細胞內的纖原體含量遠高於非原力敏感者。原力敏感者可以運用原力實現治療傷口、控制心靈、預見未來等技能。很多原力敏感者死後能讓自己的意識繼續保持在原力內,對他人產生影響,仿佛永生。

06 「中立的」導航員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第一本《沙丘》小說就告訴讀者,宇航公會,又被稱為導航員公會(Guild of Navigators),是人類文明的三大支撐點之一(另外兩個點是皇室和大家族立法會)。

這個組織依靠香料壟斷了星際航行——直到伊克斯人在萊托二世駕崩後發明導航機才打破壟斷,但這是後話。宇航公會表面上嚴守政治中立,不過問帝國各大家族之間的紛爭,誰給錢就為誰開飛船,但其實總會有個別導航員捲入政治陰謀。

在《星球大戰:索龍:統治領》三部曲小說里,有個非常類似的組織,連名字都差不多——導航員行會(Guild of Navigators)。

這是一個跨種族機構,在表面上嚴守中立,只為星系混沌內的各個文明提供星際飛船遠程導航服務。但其實有的導航員會被野心家收買,參與政治陰謀。與宇航公會的導航員必須依靠香料才能導航一樣,導航員行會的導航員必須是原力敏感者,否則不具備導航能力。

07 擁有「超能力」的半宗教團體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沙丘》作品里的大多數女性重要角色都屬於同一個組織——貝尼·傑瑟里特姐妹會。

這個全部由女性組成的團體擁有很多在常人看來是「超能力」的能力:她們像測謊儀一樣能看穿一個人的真實想法,能運用一種叫「音言」的技能控制他人的行為,能完全掌控自己的生理機能,百毒不侵。高級別的姐妹還能開啟祖先記憶,了解一切歷史。

姐妹會雖然能力超群,但在她們存在的大部分時間里都甘願在幕後引導人類,充當衝突的調解者,而不是在前台掌控一切。只有在萊托二世駕崩後的1500多年里,姐妹會才逐漸成為帝國的統治集團之一。

而《星球大戰》的核心組織絕地武士團也是一群類似的人。

絕地都是原力敏感者,擁有常人無法比擬的能力,比如讀取他人的思想,用「控心術」控制他人的行為,用原力給自己或他人療傷等。但他們僅僅在《星球大戰》傳說宇宙的「共和國黑暗時代」(魯桑改革前的一個世紀左右)實際統治過銀河系,其他大部分時間,他們都只是共和國的輔助者,調解衝突,解決爭端。

不過,貝尼·傑瑟里特姐妹會其實有一個延續一萬多年的秘密育種計劃——培養一個被稱為「奎薩茨哈德拉克」的男性貝尼·傑瑟里特。相比之下,絕地武士團更無私,沒有任何隱秘的長期目標。

08 槍炮時代的近戰格鬥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沙丘》與《星球大戰》都發生在一個科技遠高於現實世界的時代。地面戰鬥的主要形式早已變成雷射武器或爆能武器對射。但這兩部作品卻都熱衷於表現刀劍近戰格鬥。

《沙丘》的解釋是,身體護盾能阻擋高速運動的物體,碰到雷射還會引起核爆級別的爆炸,所以刀劍等慢速武器重新成為主流。

而在《星球大戰》里,只有絕地喜歡用光劍戰鬥,因為絕地以防禦為主,光劍是「更文明時代的優雅武器」。

在小說《沙丘:機器聖戰》(The Machine Crusade)里,出現了一種被稱為「脈沖劍」(pulse sword)的近戰武器,其傷害機制與《星球大戰》中常見的振動刀幾乎一致,即通過劍刃的輕微震動來加大殺傷力。

09 生物科技發達的宗教狂熱信徒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在《沙丘》宇宙,貝尼·特雷拉克斯是一個人人都惡心反胃的名字。這群狂熱的宗教信徒非但內部等級森嚴,而且極端排外,鄙視所有異端和異教徒,總是企圖以自己的方式控制帝國。但必須承認,他們的生物科技冠絕銀河。

他們的「面舞者」是臥底的最高境界——直接在細胞層面改變自己的外貌,變成另一個人。他們能隨意修改生物基因,製造不同的物種。最可怕的是,他們能讓人「起死回生」,即利用死人的細胞培育出完整的活體。這個活體被稱為「死靈」,非但擁有「前世」的記憶,還有可能被貝尼·特雷拉克斯打上額外的思想鋼印,成為他們的傀儡。萊托二世駕崩後,他們甚至發明了人造香料,把這種「萬金油」的生產效率提高了10億倍。

在《星球大戰:新絕地武士團》系列小說中,遇戰瘋人是一個人人都聞風喪膽的名字。這群狂熱的宗教信徒非但內部等級森嚴,而且極端排外,鄙視所有異端和異教徒。

他們是來自河外星系的入侵者,企圖征服整個銀河系。但必須承認,我們的生物科技遠遠高於新共和國與帝國。

他們的臥底身披烏格利思變身衣(Ooglith masquer),以另一個人的相貌活動。他們能隨意修改生物基因,製造不同的物種,甚至連他們的星際飛船都是活體生物。

當然,貝尼·特雷拉克斯與遇戰瘋人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的:

貝尼·特雷拉克斯不仇視機械科技,而遇戰瘋人排斥一切機械科技;貝尼·特雷拉克斯把女性當成培育死靈的工具,而遇戰瘋人的社會男女平等;貝尼·特雷拉克斯不會大幅度改造自己的身體,而遇戰瘋人會以自殘的方式大幅度改造自己的身體。

10 「缸中之腦」?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在《沙丘傳說》三部曲小說里,出現了「我思者」(Cogitor)和「人腦機」(Cymek)兩個團體。他們的共同點是擺脫了肉身,只把大腦保存在維生罐中。不同點是我思者大都是哲學家與科學家,只保留一個大腦思考和解釋宇宙,而人腦機則為自己安裝了機器身體,變成戰爭機器或星際飛船。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我思者和人腦機多半借鑒了《星球大戰》里的布奧馬僧侶(B’omarr Monk)和暗影機器人(Shadow Droid)。前者是一個宗教派別,推崇舍棄肉身,把大腦放在蜘蛛形機器人的容器內;後者是漫畫《星球大戰:黑暗帝國Ⅱ》里的帝國空中作戰單位之一。帝國會把身負重傷的王牌飛行員的大腦取出,與戰鬥機的電路相連,實現人機一體,打造強大的半機器人戰鬥機。

之所以說我思者借鑒了布奧馬僧侶,是因為他們都由同一個人創作!

11 橫跨兩大作品的織夢人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布奧馬僧侶的形象雖然出自1983年的電影《星球大戰:第六部:絕地歸來》,但此後十幾年沒有任何一部《星球大戰》作品介紹他們到底是什麼,包括他們的名字,直到1995年的參考書《圖解星球大戰宇宙》(The Illustrated Star Wars Universe)出版——它的作者就是科幻作家凱文·J. 安德森。

通過這本書,凱文首次告訴星戰迷,這些蜘蛛形機器人其實是有著智慧生物大腦的「布奧馬僧侶」。

凱文在整個90年代對《星球大戰》傳說宇宙(當時叫「衍生宇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獨立創作了4本長篇小說、5則短篇小說、1部漫畫和1本參考書,獨立編輯了3本短篇小說集,與人合著了1套青少年小說(14冊)、1套系列漫畫(35期)和1本參考書。正是他通過《星球大戰:絕地傳奇》漫畫把《星球大戰》傳說宇宙的時間線向前推進了五千年。

從1997年開始,凱文與弗蘭克·赫伯特的兒子布賴恩·赫伯特聯合創作衍生《沙丘》小說。時至今日,他們已經合著了15本長篇小說和10則短篇小說。他們通過《沙丘傳說》三部曲小說把《沙丘》小說宇宙的時間線向前推進了一萬年。在今年的《沙丘》電影劇組里,布賴恩是執行製片人之一,凱文是創意顧問。

除了參與小說創作的凱文·J. 安德森,還有很多演職員同時參與過《沙丘》與《星球大戰》的影視劇拍攝。

比如: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已故的馬克斯·馮敘多在1984年的《沙丘》電影里飾演列特-凱恩斯,在2015年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里飾演洛爾·桑·特卡;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奧斯卡·伊薩克在《星球大戰》後傳三部曲里飾演波·達默龍,在2021年的《沙丘》電影里飾演萊托·阿特雷迪斯公爵;

斯特蘭·斯卡爾斯高在今年的《沙丘》電影里飾演弗拉基米爾·哈科南男爵,然後參與了《星球大戰》真人連續劇《安多》的拍攝;

電影《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和今年《沙丘》的攝影師都是格雷格·弗雷澤。

最後說一個彩蛋,《星球大戰》和《沙丘》兩個多元宇宙里的人一度使用的是同一套文字:

為什麼老說《星戰》像《沙丘》?詳解二者的10大基礎設定

在2003年的美劇《沙丘之子》里,當帝國攝政阿利婭公主和她的哨兵舉起望遠鏡看遠方時,會發現望遠鏡內的文字其實是《星球大戰》里的奧里貝什文(Aurebesh)——從上到下轉寫成拉丁字母依次是: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