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實證主義的神話:從零開始的哲學學習(八)

知乎帳號:圖靈的追隨者

西池微信討論小組:微信搜索Justinzoufengze拉入討論組

邏輯實證主義的神話:從零開始的哲學學習(八)

前言:好久不見,系列重新開始更新,不過首先說明兩件事情。

其一,因本系列僅把最重要哲學家的最核心觀點呈現給讀者,因此省略了相當多內容。對此我能想到最好解決方案是在本文的基礎上給出必要的補充閱讀,當然免費的電子書在網上並不是很好找,我會盡量提供直接的中文或者英文版文章與書籍連結,例如國家圖書館和古騰堡計劃(Project Gutenberg)。如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拉到文末,按給出的章節去找原文閱讀。

其二,在我翻看系列之前文章時,發現過去的寫作中出現了一部分錯誤,感謝指出問題的讀者。我會在跟進新文章同時對過去的文章進行修改,例如對洛克與休謨論述的補充與修訂。那麼我們正式開始。

1. 閱讀注意事項

可以說從對笛卡爾的介紹到落腳於休謨問題,全部概念的鋪墊都是為了讀者能理解本文與接下來一篇文章。因此,我認為有必要說明之後在寫作方式上與以往的文章有什麼不同。先前的文章我做的僅是單獨哲學家的介紹。所以當我使用任何哲學概念時,都停留在單獨作者的系統內。在本文,我會同時使用例如「笛卡爾真理觀」或「休謨對因果的批判」來代指已經說明過的概念。對本文的理解就像從學習數學到使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問題一樣,當我們明白如何正確使用哲學概念理解更復雜的哲學文章的時候,我們才算是知道了哲學這個學科的研究方式。自然,我也希望讀者可以摒棄一些對哲學科目的偏見(如果有的話),例如認為哲學研究人生意義等(我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這個命題)。

其次,我需要說明本文的目的以此避免對文章的誤解。當我去談論科學的時候,請不要假設這是一個「垂垂老矣」的學科嘗試挑戰科學,認為我會說出:科學並不能知道真理是什麼,進而引入形上學理論這種奇怪的行為。這完全不是本文的目的。本文的目的非常簡單,我會介紹一種解釋科學的方式,這個方式與現在較為認為的理解方式有緊密的聯系,我們通過概念的層層遞進來理解科學信念的發展過程,並且提出對這種解釋方式的批判。

2. 從信念到理論

上一篇文章我們理解到休謨問題,而且得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結論,即休謨認為人們賴以生存的因果關系這一個基礎假設實際上並不能被嚴格地演繹論證。因此在休謨看來,因果關系僅僅是一種在生活中逐漸形成的習慣。這個結論指向可怕的可能性,如果休謨所言為真,那麼我們通常理解的科學研究方式,即觀察外部世界並且給出合理的解釋,這一獲取知識的方法根本就無法靠近對世界確定性的理解。

邏輯實證主義的神話:從零開始的哲學學習(八)

不過從現實角度來看,我們日常當中現代科學的成果又無處不在,無論是機械,醫療,或是科技產品(包括讀者能看到這篇文章這個事件)都是某種程度上得益於科學研究的成果。因此從經驗角度來看,休謨似乎是錯的。可我們缺乏決定性的哲學論證來反駁休謨。面對來自經驗與理性的衝突,答案是什麼?這是在本文中需要回答的問題,既然我們認為科學具備確定性,那麼至少在我們要給科學一個貼切的定義,而我們拒絕休謨的機會就蘊藏於我們對科學這一種研究方式的理解當中。本文會詳細介紹實證主義並帶出證偽主義。兩者以時間為序,後者逐漸被前者取代。

那讓我們從最尋常的兩種觀念入手逐漸深入。相信受過一定科學教育的讀者或多或少都保有或對下面兩類信念有所耳聞:

  • 我們要相信科學。
  • 科學是永無止境的探索。
  • 讓我們稍微停頓,思考一下這兩句話。如果要做一個稱職但令人討厭的哲學家,現在是提出疑問非常適當的時機:當我們說「相信科學」的時候到底說的科學是什麼?

    請容許我引出一個簡單的語言哲學概念來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對於「我們要相信科學」這個命題而言,相信這個動詞後必定要連接一個名詞,而更重要的是這個名詞必須要與現實存在的物體對應(沒錯這是符合論,但我提到符合論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證明其正確性。而就算是錯誤的,我認為用其他語言理論替換也會得出和我之後類似的結論。)。例如我們不會指著空盪盪的桌面對另一個人說,「麻煩你把桌上的蘋果拿給我。」大多數人會認為你在開玩笑或是產生了幻覺。

    同理,當我們說「我們要相信科學」,科學一詞也必須有所對應。如果將情況細分到語境當中,例如在面對嚴重的公共安全事件,不論是病毒的傳播或是自然災害,「我們要相信科學」當中的「科學」一詞,對應著來自受到特定領域科學訓練的專家所提出的,解決特定問題的方案。因此我們說「我們要相信科學「的時候,在這類型特殊語境下意味著,我們相信一種科學研究的成果。但問題在於,如果我們跳出這些特定的表述語境,「我們要相信科學」,指的是什麼呢?還會是指某一門科學(例如遺傳學)的研究成果?亦或是某一門科學學科的特定研究方法(化學的操作步驟)?或者我們根本不能跳出語境討論這句話?很顯然,這三種答案都不盡令人滿意。那麼最後我們必須要承認的一點是,如果這句話需要保持有意義(meaningful)的屬性而不變成一種無意義(non-sense)的表達,那麼必須給科學一個確切的定義。我們必須要定義」科學是XXX「。這個XXX可以是一句話或是一個屬性,而只有通過這個對科學的定義,我們才能維持對科學總體的認識。

    那麼這個XXX是什麼?首先讓我們看一個模糊的說法。也就是我所提到的第二種信念「科學是永無止境的探索。」如果稍作思索,我們會發覺這句話如果作為定義放入XXX中,我們有兩種方式去理解這句話:

  • 從科學當中誕生的研究成果都是可靠的。因此我們源源不斷得從科學研究成果中汲取確定的知識。
  • 從科學當中誕生的研究成果會不斷地淘汰過去錯誤的結論,因此不存在確定的知識。
  • 這兩類型的觀點非常非常非常概括性指向我所提到的兩種解釋科學的方法:實證主義與證偽主義。如果讀者認為這兩類觀點稍顯唐突,那我用兩個比喻來解釋上述的觀點:

    實證:人類的知識如同一座大廈,而這座大廈通過實驗與總結的方式不斷被越搭越高,而我們現在所接受的知識就來源於這個不斷進展的大廈之中。

    證偽:人類的知識從來都不是一座穩固的大廈,而是在人有限認知的地面上不斷推倒與重建的大廈,而誰也不能確定現在的大廈能穩固多久。但有一點能確定的是,每一次新的知識搭建都必須在上一次失敗的廢墟當中。

    邏輯實證主義的神話:從零開始的哲學學習(八)

    帶著對這兩種概念的基本了解,讓我們在本文首先詳細討論邏輯實證主義。

    3. 邏輯實證主義的崛起

    邏輯實證主義是於1920年代開始興起的哲學運動,邏輯實證主義與我們先前談論的近現代哲學家們以相對分散的形式形成自己的理論不同,保有邏輯實證主義的學者們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系,被稱為維也納學派。而維也納學派中著名的哲學家有摩里茲·石里克、魯道夫·卡爾納普、奧圖·紐拉特、弗蘭克·拉姆齊,路德維希·維根斯坦等。值得補充的一點是,大多數維也納學派的哲學家也同時是當時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經濟學家等。他們聚集在一起就是意識到了科學迅速的進步使得哲學被推向了邊緣。本文會涉及邏輯實證主義的核心,可證實原則。因為每個哲學家對該原則都有著自己的解釋方式,本文會取石里克的版本為例。

    邏輯實證主義

    為了更好理解實證主義,我們需要區分一組基礎的哲學概念:分析(Analytic)- 綜合(Synthetic)。首先,我需要引入邏輯真值(Truth Value)的概念。這里我只討論存在兩個值的情況(0,1)並且跳過對邏輯系統的定義部分。簡單來說,當我們在日常當中去使用一個句子的時候,我們會做一個判斷,即這個句子是「真」或是「假」。例如

  • 小齊在早上吃了一個熱狗。
  • 邏輯實證主義的神話:從零開始的哲學學習(八)

    那麼當我們嘗試對這個句子進行判斷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設定「在什麼情況下,句子為真或假。」而一般的判斷方式是「在命題與現實情況吻合的時候,句子為真,反之為假。」因此判斷命題(1)真值的方式就是去確認是否小齊早上吃了一個熱狗(例如我們去查看購買冰淇淋的發票或是詢問目擊者等)。如果這個事件真的發生了,那麼我們記作(T)反之(F),從語言角度來說就是,「小齊真的在今天早上吃了一個熱狗」。為了表達清晰,我會把每一步都盡可能在好理解的基礎上說的足夠詳細。

    現在讓我們看一個分析命題與一個綜合命題(我會使用T/F來表示句子真值,即對或錯)

    2. 巨蟹座是出生在6月22日到7月22日的人。(T)

    3. 從西安市到長沙市約有983.4公里的路程。 (T)

    讓我們逐句分析。命題(2)為分析命題,即一個其謂詞概念會包含在主詞概念中的命題。例如原句中巨蟹座這個概念是被它後面部分(出生在6月22日到7月22日的人)所定義的。而這句話對錯與否只會與這句話本身相關。那麼如果我說:

    4. 巨蟹座是長著蟹腿的人。(F)

    邏輯實證主義的神話:從零開始的哲學學習(八)

    那麼這句話就是錯的,因為後半句違背了我們已經確定的定義。但請注意一點,盡管(2)命題正確,但這里我們使用的「正確」與日常用語的「正確」有不同的邏輯真值,通常來說日常用語部分依靠可證實原則,而(2)命題僅僅是這句話本身對自身而言是正確的。

    命題(3)為綜合命題,即一個其謂詞概念不會包含在主詞概念中的命題。例如原句中西安市到長沙市的距離,並非一個給出定義就萬事大吉的概念。我們需要通過科學測量的方式來確定兩地距離為983.4公里來驗證這句話的對錯。如果我說:

    5. 從西安市到長沙市約有1公里的路程。(F)

    那麼如果根據測量出來的結果,實際上兩市並非距離1公里,那麼命題(5)就是錯的。分析與綜合命題最大的區別在於檢測命題正確性(Truthfulness)的時候真值定義方式是不同的。分析命題只需要定義本身,而綜合命題需要向經驗世界尋求證明。

    從這組概念中,實證主義者進一步區分了兩類綜合概念,在這一點上,他們實際上繼承了洛克與休謨等經驗主義者的理論。這兩組概念是經驗性(empirical)的綜合概念和無意義(Meaningless)的綜合概念。實證主義者認為科學與非科學的區分就在於一個綜合命題是否能被感知直接領會與接受。例如:

    6. 獨角獸盛產於阿爾卑斯山峰。(無意義)

    7. 有一些動物呈現按季節遷徙的規律。(可驗證)and(T)

    邏輯實證主義的神話:從零開始的哲學學習(八)

    對於命題(6)而言,我們驗證的方式就是去到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山峰觀察是否存在獨角獸,如果實際上根據我們的感知判斷是沒有,那麼這個命題就是無意義的。這個地方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錯誤」與「無意義」這兩個概念,錯誤這個概念必須存在於一定的真值系統當中,必須是一個同時有正確與錯誤定義的系統才能存在錯誤命題,而無意義命題僅僅是與經驗不相關的命題,即在經驗層次上不存在正確與錯誤。(可能按照其他真值系統,(6)命題有意義,但這不是我們要討論的范圍。)而對命題(7)而言,我們可以去到動物聚集的地方來觀察動物是否都根據季節遷移來驗證這個命題,而根據事實來說,的確存在這樣的動物,因此這個命題是可驗證且對的。

    實證主義所得出的結論是,任何命題必須要麼是分析性的要麼是可被感官驗證的綜合命題,除開這兩類之外的命題皆為無意義命題。直接感官與經驗被實證主義者放到了相當高的位置。這個區分科學與非科學的方式被稱為可證實原則,這個原則認為有且只有分析命題與經驗性的綜合命題有真值其他命題為無意義命題,說得更准確一點即(1)當一個命題斷言某事是真,只是因為所使用的詞必然要求這個陳述是真(分析命題);或(2)它斷定某事能通過經驗的證實被判斷為真或假(經驗性綜合命題)。

    這個區分科學與偽科學的可信度非常之高,甚至對於我們來說都正確的有些多餘…..不過會是這樣麼?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理論的影響再回到這個問題。

    4. 把形上學付之一炬!

    邏輯實證主義的神話:從零開始的哲學學習(八)

    以可證實原則為核心,維也納學派引出了兩個重要的觀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印象。其一是科學知識的根源是感知對外部世界的觀察。這個觀點並不新奇,從我們已經了解過的經驗主義者,例如洛克對先驗知識的徹底反駁與對知識來源於經驗的表述,對經驗的信任高過其他獲取知識形式的傳統就已經形成。其二是以弗雷格,羅素,維根斯坦(前期)等人建立的語言哲學為基礎,對命題或是說知識的范圍進行的限制。即任何超出感知范圍外的知識除開數學與邏輯外都是虛假的。而實證主義者再進一步,認為只要在他們所限制范圍內的知識發現都會是確定性的。就這一點上,很多概念與維也納學派不和的維根斯坦也難得和他討厭的人們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

    “The correct method in philosophy would really be the following: to say nothing except what c-an be said, i.e, propositions of natural science——i.e. something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philosophy——and then, whenever someone else wanted to say something metaphysical, to demonstrate to him that the had failed to give a meaning to certain signs in his propositions.”

    「哲學的正確方法應該是這樣的。除了能夠說的東西之外–如自然科學的命題,即與哲學無關的問題–什麼都不說;然後當某人想說出一些形而上的東西時,指出它的命題中存在著一些毫無意義的符號。這方法可能不太令人滿意–他會感到我們不說在教他哲學–但這是唯一嚴格的正確方法。」(邏輯哲學論,6.53)

    邏輯實證主義的神話:從零開始的哲學學習(八)

    某種程度上,實證主義者的哲學結合了笛卡爾,斯賓諾莎等為代表的理性主義與洛克,貝克萊,休謨為代表的經驗主義。他們對科學研究有著如同笛卡爾真理觀的樂觀態度即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唯一的研究真理的方式,而在理論上採取了經驗主義的對世界的認識方式。至此,維也納學派認為,任何形上學的學說已經被終結。為了更好理解,讓我們現在就使用可證實原則來分辨幾個命題。

    8. 存在一個產生全部物質的原因,這個原因被稱為上帝。

    9. 子女宮是獅子座的固定位置,代表的是一個人對感情的態度與表現方式。

    10. 月球表面上已知的元素包括氧(O) 。

    (10)命題為可證實原則下正確經驗性綜合命題,原因不再贅述。讓我們看(8)這個經典的形上學命題。它提到了存在一個概念上帝並且認為這是全部物質的原因,那麼這個定義首先可以說不是分析命題,因為我們必須經驗物質,而傳統形上學經常將經驗與某種形上學的概念進行結合。因此,我們可以說:如果從經驗上,我們無法感知到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那麼這個命題是無意義的綜合命題,我們不再去考慮。就如同人發有時候會發出無意義噪音一樣。那麼我們最後看命題(9),這個命題具有一定欺騙性,(我並不能保證我完全理解了黃道十二宮的解釋方式,如果說錯了請多包涵。)首先,前半句是一個分析命題「XX是XX」,而前半句和後半句組成了一個綜合命題,因為「對感情的態度與表達方式」指向了人的特定行為所以是需要被經驗的東西。那麼這個命題問題出在哪里?問題在於我們如何通過感官認識到「子女宮或是獅子座”對”人的感情態度與表達方式”產生影響?我不會嘗試解釋這個問題而是直接下結論。如果我們無法解釋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如何被感官接收,那麼根據可證實原則,這就是一個無意義的綜合命題。

    到現在為止,我們使用可證實原則在語言上做了非常有用的區分,但這個原則就是完全可靠的麼?

    5. 確定性的終結

    如果讀者看到這里已經感到疲憊,我建議可以休息一段時間再看,因為我不希望讀者錯過最精彩的部分——我現在就要把剛定義的理論毀掉。

    盡管波普爾對歸納推理的終結與蒯因的兩個教條都是非常好的批判,但我在文章中還是呈現最好理解的一個,即亨普爾對可證實原則定義的批判。為了讓這個批判更清晰,我採取基礎的演繹推理格式,簡單來說,亨普爾的批判使用定義本身來達到矛盾的兩個命題,以此證明該系統的邏輯並不嚴密。

  • 證明可證實原則為真。(分析命題與經驗性的綜合命題有真值其他命題為無意義命題。)
  • 假設存在一個經驗性綜合命題S(桌子是棕色的),並存在一個無意義命題Q(一隻腿的桌子站在珠穆朗瑪峰上)。
  • 根據可證實原則,(2)中S ∧ Q是有意義命題,即經驗性綜合命題與無意義綜合命題合在一起的時候是有意義的(S ∧ Q存在真值) 。
  • 如果S ∧ Q是有意義命題,那麼S ∧ Q必須是對或錯(T or F)。
  • S ∧ Q不能是對的(T),因為存在F命題為無意義命題無法被判斷。
  • S ∧ Q不能是錯的(F),因為存在F命題為無意義命題無法被判斷。
  • 因此S ∧ Q是無意義命題。
  • 如果(7)正確,(3)與(7)形成一組矛盾。所以無法證明可證實原則為真,因一個完善的邏輯系統不能存在矛盾。
  • 6. 在廢墟之上

    亨普爾的批判是有效的,因此我們剛剛所使用的邏輯實證主義一整套對科學的理解方式就像他們對形上學所作的一樣,要被付之一炬了……麼?在這里,我需要再一次提醒讀者我在一篇非系列文章中提出的觀點,即哲學理論的進步方式與科學進步方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新的理論只有踏在前人的」屍體「上才能被建議。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只能知道避免錯誤,而不是知道正確的答案。

    為了給下篇文章做鋪墊,讓我在倒塌的廢墟里撿出之後會提到的概念,其一是「確定性」,確定性是邏輯實證主義最大的特色之一,作為科學家與哲學家,他們對自己總結的科研方式有著非常高的信心,認為靠近真理的方式近在咫尺。就像我之前說的那樣,這種對研究的信念與笛卡爾的真理觀非常相似。其二,「證明」,邏輯實證主義開了一個好頭,即他們敏感地把握了語言與證明這組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概念。但實際上,他們對證明的理解超出了科學研究的范圍。科學研究做的是證明假設,而證明假設為真與證明假設是真實的是完全不同的認識范圍。波普爾認為科學的認識方式恰恰與證明真實相反,科學做的是「證明」我們做錯了什麼,從而舍棄錯誤的觀念。這種研究方式簡單來說是證偽。在此,我只稍作提示,其餘的內容請容我放到下篇文章再談。

    推薦閱讀書目:

    1. 斯坦福哲學百科:維根斯坦 (CH. 2)邏輯經驗主義(CH. 4)

    2. 《邏輯哲學論》作者: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1,3,6論題(推薦全部閱讀), 《邏輯哲學論

    3. 《語言,真理與邏輯》 作者:A J 艾耶爾, 第一章, 《語言,真理與邏輯》(英文)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