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司睿博

Tag: 司睿博

CEO談Intel處理器對比AMD、ARM的優勢 供貨充足

CEO談Intel處理器對比AMD、ARM的優勢 供貨充足

CES 2021專場活動開始前,Intel CEO Bob Swan(司睿博)與媒體朋友通過ZOOM連線的方式進行了交流。 其中Mark Hachman直言不諱地提到了當前的市場競爭問題,即在同時能夠選擇AMD、ARM和Intel處理器的時候,Intel認為自己的優勢在哪里? 司睿博首先肯定了競爭是好事,可以讓大家加快創新速度,然後擴展產品線。 他解釋,這就是說你供應的產品類型多樣化了,比如從低端到高端,從消費級到商用級,從筆記本到桌面等,並在可預測的年度范圍內保持領先。 司睿博緊接着強調,Intel的優勢這時候就體現了,我們絕不會讓客戶的增長受限,即我們能提供的會超出用戶需要的,比如確保庫存滿足客戶上升的需求,同時做好當中的分配者。 另外,在知識層面,Intel也不是客戶訂單的簡單接受者,而是參與設計共同優化產品。 司睿博似乎是在暗示Intel不會遇到AMD、ARM那樣的供貨問題,當然,他似乎忘記了2019年Intel。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Intel要對自己動刀了

Intel要對自己動刀了

Intel 正在尋找一位新的 CEO。 近日,據外媒 HEXUS 報道,一位名為 uzzi38 的 Reddit 用戶公布了一份投資者和分析師會議實錄,該會議由知名投資機構 SIG (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 LLP) 舉辦——在這次會上,SIG 傳出了上述消息。 報道認為,這個消息頗為可靠,雖然它並非是官方聲明。 在 Reddit 查詢到,根據實錄內容,在新任 CEO 的選擇上,Intel 已經否定了其中一個選擇,但它還有其他三位候選人——不僅如此,該內容還宣稱,在明年 1 月份財報公布之後,Intel 會做出最終的決定。 那麼,如今的...
Intel 不認輸

Intel 不認輸

突然覺得這個世界對Intel有些不公平,明明是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公司,在與競爭對手不斷廝殺的過程中,似乎還要承受輿論的壓力。 我們似乎對巨人的隕落有着非常着迷的八卦感,再加上人們對《亂世佳人》、《唐頓莊園》、《紅樓夢》等藝術作品的熟悉,甚至可以閉着眼睛腦補未來某個時期,看到某個王朝的凋落景象。 但現實似乎很難往人們想象之處發展,尤其在半導體圈。 前不久,也就是美國東部時間12月1日,在瑞士信貸舉辦第24屆年度技術會議上,Intel CEO司睿博(Robert Swan)接受采訪時提到了許多關鍵信息,尤其在人們極度關心的工藝、製造等關鍵問題上給出了回答,總結三個字就是「不認輸「,兩個字就是「呵呵」。 「輸「從何說起? 說「輸」也不准確,可能是基於現在某種趨勢的判斷和猜測,准確的說法叫「不利「。 從歷史維度來講,Intel的確輸過,想當年自從1970年推出1103 DRAM芯片開啟存儲王朝時,沒過幾年,市占率就接近了100%。但又沒過多少年,瞬間跌落,上世紀80年代,Intel存儲器市占率只剩20%,且持續下滑。 這種造型就叫輸,Intel也發現問題的嚴重性,開始轉型,專注微處理器業務。 同樣的劇情是否再次上演呢?顯然,我們需要從兩個維度去看,一個是競爭對手,一個是自己的技術給力與否。 關於前者,大家最熟知的就是AMD。其在CPU市場的份額不斷增加,並創造14年來新高就是最有利的見證,評測類網站給出的數據圖也讓不少人高呼「AMD,YES」。 雖然到處都可以看到這種口號,讓人甚至懷疑背後是否是某種神秘組織時,我們還是不要忘了,AMD市場份額的饞食,的確來自於一些產品的發布。 當然,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機構指出人們工作生活方式的改變,短暫促進了PC的需求,尤其在低價PC端,所以AMD受益良多,此外低價CPU也在削減着Intel整體利潤率,可以從財報和Intel相關財報電話會議中得出這個讓Intel稍有心碎的結論。 如果放眼人工智能以及整個數據世界,那Intel的競爭對手不止於一個姓A的,外加多個領域選手。本身因為Intel所涉獵的產品架構之多,導致幾乎每個產品都有嶄新的對手,頗有圍棋大師一人單挑50名民間高手的意味,同時這位圍棋大師還插着氧氣管。 關於自身問題,從財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0月23日凌晨,Intel披露了截至2020年9月26日的Q3業績報告,財報顯示,Intel第三季度營收183.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淨利潤47億美元,同比暴跌26%;每股收益為1.11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 財報發布後,Intel股價暴跌近10%。這10%跌得Intel兩眼冒金星,同時競爭對手嘴笑歪了。 這是一份Intel能在不少下降中還能找到亮點的財報,比如增長超預期、比如疫情影響可控、比如未來5G、AI和邊緣計算可以繼續擴大份額。 但不得不承認中間塞着一些危機,比如數據為中心的業務居然跌了10%,2016年左右Intel開始以數據為中心的轉型,這是Intel全力押寶的業務。 Intel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來自企業和政府的收入在連續兩個季度增長30%以上後下降了47%,但該季度雲服務收入增長了15%,整個部門的平均售價下降了15%。 不管是業績、還是股價,當這類消息不斷刺激視覺神經時,可能連Intel信徒都要自我懷疑,難道Intel時代真的要謝幕? 技術決定未來,要知道Intel到底能不能繼續笑傲江湖,我們得剝開雲霧看點讓人血脈噴張的東西。 更深處的競爭 剛剛說了,Intel看到未來希望的一點就是AI等趨勢的崛起,讓市場不斷擴大。但這說了等於沒說,畢竟競爭對手也在垂涎。我們不如說直接點,生存還是毀滅,還是要看產品路線圖到底頂不頂?有一篇外媒網曝的路線圖中,提到了Intel近5年的CPU產品路線。 司睿博也在瑞士信貸的采訪中提到,Ice Lake服務器級產品將在2021年中投入生產。此外,司睿博非常滿意今年發布的Tiger Lake,其採用全新Xe-LP圖形微架構以及10nm的SuperFin技術。 不管是網曝路線圖,還是司睿博的受訪時的回答,筆者發現一個神秘的時間點——2023年。這一年,Intel 7nm的是否如約而至成了關鍵。不管Intel內心如何抗拒回答工藝問題,這依舊是一把利劍,直接反應製造廠的最頂尖水平。當然,這也是股價漲與跌的始作俑者。 早在1994年,AMD創始人就說過「擁有晶圓廠,才是真男人「這樣的話,為了修煉絕世武功,AMD掏出了辟邪劍譜。如果Intel IDM模式得到最終的成功,則可以給劍譜寫個續,上面寫上一句「想要成功,未必自宮」。但問題的關鍵就是IDM模式到底成功不成功。 不過也不是Intel IDM成功不成功的問題,而是到底是不是累贅的問題。自從IC世界有了「Foundry+Fabless「模式,Intel與對手的競爭關系就微妙了起來,一方面架構和設計能力要頂尖,另一方面,你的製造能力還要和人家單項冠軍PK。 從AMD抱的大腿台積電的路線圖來看,激進的有些可怕,但只是數字上的表明差異,Intel工藝落後的差距並不如數字上那麼大,比如有外媒進行了對比,稱台積電5nm的節點優勢比Intel10nm高1.35倍,往後推測,台積電5nm和Intel7nm接近。所以落後幾年,大家可以自行推算。 從司睿博的說辭中可以看出,Intel會加強IDM模式。去年增加了25%產能,今年又增加了25%的產能,先進工藝還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司睿博表示,Intel將繼續投資7nm工藝,投資5nm工藝,投資3nm工藝,這三件事是不會變的。 如今,台積電、三星也有獨特的3D封裝技術,晶圓廠不僅僅靠先進的工藝節點來吸引客戶,逐漸形成一套生態,讓AMD這樣的客戶欲罷不能。當然,Intel在3D封裝上也頗有建樹。 同時,我們也看到關於Intel是否採用第三方代工廠的消息,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司睿博就聲稱:「自從我們上次發言以來,我們的7nm工藝就做得很好,但是,我們仍將根據三個標準來評估第三方代工廠與我們的代工廠,而具體講定將會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披露。」 Intel計劃使用的三個主要標準是:時間表可預測性,產品性能,以及供應鏈的經濟性。 採用第三方意味着Intel要把部分收入拱手相讓,以及利潤率的降低。這需要Intel進行仔細、深入、冷靜的考慮。 但不管怎麼說,Intel畢竟是Intel,放眼整個市場競爭模式,猶如喬峰勇闖聚賢山莊,面對武林英雄豪傑的圍毆,還得看這套降龍十八掌練的火候怎麼樣。 Intel不認輸的資本 自從Intel 2016年宣布以數據為中心的轉型後,策略開始變得非常聚焦。 砸錢收購Nervana Systems、 Movidius、Mobileye、eASIC、Habana Labs,再加上2015年的Altera,從FPGA到深度學習、再到自動駕駛、以及深度學習加速器。剝離McAfee、5G調制解調器業務、NAND業務,大刀闊斧的動作讓業務收緊。所有的動作都是圍繞以數據為中心的轉型。 Intel號稱轉型背後的靠山是六大技術支柱,包括製程和封裝、架構、記憶體和存儲、互連、安全、軟件。從六大技術支柱所涵蓋的內容可以看出,IntelIDM模式可以非常靈活的發揮技術的極限性能。 其中有一些非常值得關注的最新進展,比如前不久發布了其首款數據中心GPU,資料顯示,該GPU基於Xe-LP微架構,專為高密度、低時延的安卓雲遊戲和流媒體服務而設計。 比如,10納米SuperFin技術,據悉,10nm SuperFin技術實現了增強型FinFET晶體管與Super MIM(Metal-Insulator-Metal)電容器的結合,實現了Intel歷史上最強大的單節點內性能增強。Tiger Lake採用的就是該技術。 此外還有將EMIB和Foveros技術相結合的創新應用Co-EMIB、全方位互連(ODI)技術和全新裸片間接口(MDIO)技術,Intel仍在不斷將先進封裝技術與製程工藝相結合,通過將芯片和小芯片進行封裝,在新的多元化模塊中將各種IP和製程技術與不同的記憶體和I/O單元進行混搭,實現更靈活的芯片架構。 Intel軟件實力也值得一提,oneAPI Gold工具包將於今年12月正式交付,據Intel資料介紹,oneAPI不僅擁有開發者熟悉的CPU編程庫和工具,也包含矢量-矩陣-空間這種混合架構的編程庫和工具。 當然,在量子計算上,Intel也動作不斷,這里就不贅述,畢竟筆者還沒弄明白量子計算到底是個什麼玩意,據說代表一種未來趨勢。 如果我們拉長線來回顧Intel發展,2009年,Intel的年收入為351.27億美元,到2019年,這個數字翻了一番,達到718.65億美元。營收翻番背後,Intel悶頭進行了幾十項投資。 關於未來10年,司睿博在一次受訪中稱,用「Intel技術」來造福地球上每一個人,這是一個更宏大的願景,它將使Intel在未來10年愈發重要。簡直就是一名優秀的凡爾賽玩家。 當然,歷史並不會記住你說過的每一句話,但如果你夠厲害,可以盡情創造歷史。 來源:快科技
Intel 10nm獨顯邁入里程碑:內部測試完畢、即將外部驗證

Intel 10nm獨顯邁入里程碑 內部測試完畢、即將外部驗證

在本周的Q3財報會議上,Intel CEO司睿博(Bob Swan)透露,Intel Xe獨顯已經達到一個重要里程碑。 外界普遍猜測,這暗示Xe獨顯已經完成早期驗證工作,結束了內部實驗室階段的開發任務,轉向外部驗證。 據此前資料,Intel首款獨顯為DG1,面向數據中心,預計96個EU單元,低功耗工藝,性能恐怕不會特別亮眼。後續的遊戲顯卡,可能對應RX 470/480這一級別的可能性較高。 同時財報會議,司睿博還介紹,Intel 7nm正在良性軌道上,將於10nm推出兩年後登陸,也就是2021年,首款產品同樣是面向數據中心的獨立顯卡。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