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心靈雞湯

Tag: 心靈雞湯

我走得最用心的路,就是送你回家的旅途

你是否在春運返程中注意過他們 當燈火闌珊,萬家團圓時 每一絲幸福都是最美的符號 人生如同一段旅途 當我們回首過往 每一個曾經的身影 都是一段難忘的記憶 為了旅途的平安 為了幸福的延伸 他們在萬里鐵道線上忙碌着 也許你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但你一定感受到他們的溫暖 也許你看不到他們所有的付出 但你一定看到了他們最動人的笑容 平安旅途,感謝他們的堅守 他們是旅途中最美的風景 鐵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轉眼年已過,追夢不停歇 今年春運即將結束 在這段繁忙而充實的日子里 你是否遇到印象深刻的人 經歷過難以忘懷的事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央廣網

今夜,有雨敲窗……

雨,像是多情的存在,有人愛雨天,有人愛細雨紛紛的矇矓,也有人愛伴着細雨睡去的滿足。 有雨的夜, 總喜歡與音樂為伴。 將白天的一切喧囂紛擾擱置門外, 做最安靜的自己吧。 今夜,有雨敲窗, 將我從睡夢中喚醒。 穿過夜靜的墨色, 滴滴答答落在我的窗台。 是你麼? 踏着優雅的步履, 又一次從我的夢中經過, 只是為了看我是否睡的安恬。 今夜,有雨敲窗, 慌亂中有一絲倉促。 仿若某個過客, 攜一份快樂途經我芳香的旅程。 歲月的悄然,時光的匆匆, 讓安靜的心忽然生出一種莫名的惆悵。 窗外的雨啊, 你這一次來,帶着滿懷的熱情。 是否,連同春日的涼也帶給了我? 今夜,有雨敲窗, 敲醒了我沉睡的詩意。 止於我的寂靜,被你毫無顧忌的打亂。 心底塵封已久的歲月, 收藏着滿滿的不捨與暖暖的絮語。 流年無恙,時光安然。 一場雨,一份心境,一段銘心, 在輪回的邊緣淺唱輕吟。 今夜,有雨敲窗, 像極了你溫軟的絮語。 其實,淡淡的心緒一直很安靜。 此刻,那些沉睡的文字, 沒有喜悅或者憂傷。 那些曾經的快樂, 或不快樂。 在指尖滑落的那一刻開始, 就註定是回眸時的絢爛。 今夜,有雨敲窗 穿過雨簾,許我靜靜思念。 一份懂得在心,經年馨香漣漪; 一抹相思入夢,夢里相依與共。 細雨柔柔的夜, 沒有了星星的相伴。 那一輪相依的月, 是否睡得安恬。 今夜,有雨敲窗 讓我陪你聆聽世間的繁華。 感恩歲月, 贈予我們一弦清音相伴的時光。 人生 將淺淺喜,靜靜愛。 一些往昔, 總會塵埃落定,扣人心弦。 一些感動, 總會暗香拂袖,盈滿心房。 今夜,有雨敲窗…… —《END》—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詩詞天地

煙雨江南,十里柔情望春風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音頻 濛濛的煙雨勾勒了夢里的江南,你就在橋頭上,在矇矓的細雨里,淡入了江南,婉約了江南,撐起一片煙雨,勾起一卷江南。 或許在青石路上眺望的你,是等待情郎歸來的女子,煙雨點綴着你的眉間,你的笑容落在了江南的詩上;或許古道上的落葉已經泛黃,你帶着唐朝的詩意,穿過了宋代的詞句,白衣裙上畫着時光的回憶,你就這樣靜靜地,輕輕地,路過了江南,隨着煙雨去流浪。 你笑了笑,擺了擺手,江南就蔓延出一條幽靜的小道,而我就現在樓閣上眺望,還記得在船上的你潑灑了一腔的詩意,想你在小巷里哼着輕快的小調,折下一枝梅蘭,夜就這樣安靜了。水退的很遠很遠,煙散的很慢很慢,煙雨的江南藏在我的枕下,江南的煙雨飄入了我的夢里。 你牽起江南,你挽着煙雨,慢慢地走過了這條安靜的小路,而我的夜色還漫長,你說,我真傻,像煙雨濛濛的燈光,本不該透過這矇矓,卻滲透了江南的眼眸。或許是我無意闖入江南的吧,煙雨的江南,本不該留住時間,安靜的小道,本不該留下足跡,湖邊的柳樹,本不該點上胭脂。 這樣這場煙雨葬了江南的夢,我不該踏入這矇矓的仙境,或許誤了太多美麗,我不該帶走青花,或許留了太多錯誤。也許江南就在你的眼睛里,是夜的寧靜,是水的漣漪,你梳洗自己的長發,拈花一笑,你說在尋找一盞燈,但我知道,那盞燈在江南的古道邊,在斷腸人的身影里,所有喜歡它的人,都在江南的笑容里安靜長大着。 你輕輕地笑了笑,溫柔地吻了江南,原來濛濛煙雨的擴散,都似這簾幽幽的夢。煙雨江南,小亭樓閣,古道西風,都藏着你的美,江南和你相互遺忘,在這個雨季,我消耗着一生中最美的時光和你相遇,就讓晚風攜來你的詩行落到我的紙上,就讓淡淡煙雲做你的紅裝,像金桔一樣美麗,像夜色那樣漫長。 我想和你在江南夜色下相約煙雨,慢慢想起這段安靜淡雅的歲月,然後抄寫下來,就讓時光在江南里慢慢醞釀,矇矓一紙的回憶,收藏一書的煙雨,這矇矓江南就當往後的伏筆,我只想帶走煙雨的江南,夢到江南的煙雨,和遇見美麗的你。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短文學

「我,今年32歲,存款為0」 三十不立,才是真實的人生

作者 | 國館 來源 | 國館(ID:guoguan5000) 現在的年輕人,哪能做到三十而立,往往都是三十不立。 01 曾在貼吧上,看過這樣一個文章: 「32歲,自己的存款為0,真得就差不多該自殺了。」 網友稱自己已經32歲了,但還是一無所有,以前以為30歲的時候會是前途無量,但是等30歲的時候,才發現明明是前途無亮。 在知乎上,你搜一搜「30歲」,就會有很多焦慮30歲的提問。 「30歲的男人,得有多少存款才正常?」 「30歲沒結婚的女孩是不是怪物?」 「男朋友30歲了還沒有成績,值得與其共度一生嗎?」 「女性30歲就開始掉價了?」 「30歲男人一無所有怎麼辦?」 …… 問了一圈周圍90後的同事,無論男女,都認為30歲都得有點成就了,覺得如果30歲碌碌無為,那麼這輩子就真得完了。 孔子在《論語》中曾提到過「三十而立」,原意中的「立」是只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 但現在,三十而立,已經演變成了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竿——有沒有車、有沒有房、有沒有結婚、有沒有錢。 所以,現在年輕人都格外恐慌30歲,生怕30歲時不能讓自己、父母、社會滿意。 02 對於女性來說,當邁過30歲這個檻的時候,最能擊敗她們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婚姻。 同事小蕊,在30歲前,對於自己的情感問題一點都不着急,即使身邊還有幾個不錯的男生,也都沒有想過要發展。 別人一催,都說自己還小,不着急、不着急。 誰知道,剛過30歲生日,她就慌了,每天一下班就匆匆忙忙去洗手間補妝,晚上還要去相親,最誇張的時候,一個月連續見了25個男人。 這下沒有人催她了,反倒是她不斷催人要給她介紹對象,她說,一定得在30歲把自己嫁出去,要不然就成大齡剩女了。 為了能把自己嫁出去,小蕊對另一半的要求一降再降,現在直接都成了,只要是個男的、只要2019年能娶她就行。 結果,每次一聽這要求,正常一點的男人都被嚇跑了,剩下的都是些也急着結婚,想找個湊合過日子的人。 也許,今年小蕊能如願把自己嫁了,但她日後能不能過得幸福,這個誰也說不好。 畢竟,幸福婚姻都是建立在相互欣賞、愛慕、瞭解的基礎上,跟年齡真沒有太大的關系。 在TED演講中,米希爾曾說過一個現象: 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在年輕的時候一點都不着急,結果一到30歲就開始慌了,就像玩搶凳子遊戲,哨聲一響,就立馬搶最近的凳子坐,根本都不管這個凳子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喜歡的。 如果一個人,過於執着30歲這個年齡,那麼,結果就是為了搶一個凳子而去搶,到頭來根本就不是為了自己人生負責的態度,不過只是按時打卡罷了。 03 對於男性來說,當邁過30歲這個檻的時候,最能擊敗他們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成就。 男性越是臨近30歲,就越有一種成就焦慮,生怕自己會被同齡人甩得遠遠的。 之前,曾有一個讀者在後台留言說,在28歲那年,他聽朋友說,如果男人在30歲沒有100萬的話,就跟閹割了沒有什麼區別。 但在那時,他的個人存款不到2000塊,就算他每天不吃不喝,2年間也攢不了998000塊啊! 於是,他就開始瘋狂找能賺錢的門路,找了兩天兩夜後,他發現賭球還挺靠譜的,只要本金足夠大絕對能回本。 從一開始挪用積蓄、到後來的信用卡套現、再到最後的網上高利貸,在賭球這條不歸路上,他越走越遠。 短短一年時間,非但沒有賺夠50萬,反而欠了差不多160萬的高利貸,身邊人的電話,早都被催款公司打了個遍,曾經的朋友都躲得遠遠的,生怕他會找他們借錢。 其實,如果當時他不着急,能腳踏實地工作、賺錢,在35歲前,絕對能攢夠100萬。 有數據統計,應屆畢業生平均年齡為23歲,在工作前五年內,他們的平均收入只有8000元,如果不吃不喝,在30歲也只能賺夠67萬元,離100萬還差不少呢。 但如果撇開現實,拿理想中的要求壓迫年輕人,最後的結果並不是壓力越大、動力越足,反而是在這樣的高壓下不斷出現一些致命的錯誤。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定律叫「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說的就是,當人在高壓下工作時,人的工作水平會隨着壓力的增大而下降,換句話說,就是外界要求越高,效果就越差勁。 人在年輕時,最需要的不是這樣難以實現的目標,而是一個踮起腳尖能夠夠到的理想,如果為了讓自己經濟立而立,最後往往是適得其反。 04 一過30歲,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都三十歲的人了,能不能現實一點」。 對於一個人來說,30歲是不可以做夢的年齡,30歲就得腳踏實地、擔負起一個中年人的責任。 學長曾是一個醫學生,在28歲那年,他放棄了做外科醫生的夢想。 原因很簡單,28歲的他研究生才畢業,去醫院還都沒法做醫生,要麼努力考博、要麼再經過1-3年的住院醫師培訓,等到30歲的時候,他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 再看看他的同學們,都已經有了4年的工作積累,在自己的行業小有成就,賺的錢比他多、日後上升速度比他快的多。 「夢想的代價太大了,我實在耗不起了。」 現在,學長已經轉行多年,賺的錢完全夠他養活一家人了,但是每次經過醫院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多看幾眼,畢竟那里才能承載他一直以來的夢想。 有時,別人勸他要不考個博,干回原本行,他輕嘆一口氣,「都快35的男人了,哪能還做不切實際的夢。」 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事情,看上去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但這不過是在拿着年齡來綁架自己,強行要求自己要跟上同齡人的節奏,但沒有人的節奏是一樣的,如果用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結果就是永遠過得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很喜歡張艾嘉曾說過的一句話,我才不過是64,跑起來,路仍長。 年齡只是一個人細胞增長的時間,不能成為自我設限的理由,如果為了跟年齡妥協,放棄自己的所愛,最後的結果就是,為了堵住看客們的嘴,卻委屈了自己。 05 去年,在一場職場節目《你好!面試官》中,有一個求職者,就因為30歲沒有給人而立的狀態,被應聘者拒絕了。 她的理由是,都一個30歲的大老爺們了,還對自己要求這麼隨性,簡直就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 就因為這,一下就引發了台上嘉賓的爭執。 作家劉同認為: 「三十而立,真的害了好多好多的中國男性。」 曾經,劉同也是「三十而立」觀念的受害者,在28歲的時候,他一度陷入了崩潰的邊緣,因為那時,全部存款只有17000元,根本達不到一個男人而立的狀態。 我很贊同劉同的觀點,中國人真得是被「三十而立」害慘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按照理想進度實現,不同的時間節點實現不同的人生目標。 與過去相比,現代人按部就班,18歲上大學,22歲大學畢業,如果上個研究生、讀個博士那年齡就更大了;對於一個奮鬥時間只有短短幾年的人來說,要想在30歲就能有房有車有老婆,如果不靠父母,那簡直難於上青天。 很多人不知道,「三十而立」的後面,還有一句:「不知禮,無以立」。 簡而言之,三十而立,其實是「三十而知禮」,這絕不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有房有車。 真正的三十而立,往往跟錢、權、名、利都無關,而是作為一個思想成熟的人,能不能夠用最真誠的態度對待自己,對待生活。 就像王小波在《三十而立》中所說: 「以後我要真誠地做一切事情,我要像笛卡爾一樣思辨,像堂吉柯德一樣攻擊風車。 無論寫詩或是做愛,都要以極大的真誠完成。眼前就是羅德島,我就在這里跳躍——我這麼做什麼都不為,這就是存在本身。」 06 其實,三十而立的背後,還是人們對年齡的焦慮,生怕自己會被同齡人遠遠甩在身後。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那最重要的不是你能跑第幾,而是在整個跑的過程中,你是不是樂在其中。 每一個不在乎「三十而立」的人,都不會輕易把人生的選擇權交給年齡,相反,他們就是要自己牢牢把握住主動權。 比如說,王德順,當了大半輩子的啞劇演員,一直都默默無聞,直到70多歲才開始出名,正因為無懼年齡的束縛,他才能一人活出幾輩子的精彩; 比如說,摩西奶奶,從70歲才開始學畫畫,到90歲辦畫展,因為不被年齡綁架,她就能做到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再比如說,84歲的老奶奶,跟着兒子一起騎着摩托車走川藏線,因為不被年齡牽着鼻子走,她把人生活到淋漓,走過海拔4000多的埡口,還嫌不夠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有的人畢業早,在風口上就早日成為了人生贏家;有的人上學上的久,得沉澱幾十年才能一炮而紅。 別因為三十而立,就急匆匆給自己的人生按下快進鍵,別把年齡看得太重,否則會顯得生命太輕。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思想聚焦

《新喜劇之王》讓我相信,星星還是那個星星

雖然《新喜劇之王》一上映就戳中我的笑點,同時擊穿我的淚腺。 但依舊有不少觀眾,在網上表達着對周星馳的失望和不滿。 甚至有很多人,將這部電影定義為「爛片」。 主流聲音中,仿佛我自說自話一句「《新喜劇之王》真的很好看」,會顯得非常不合群,就像一直與圈子格格不入的星爺一樣。 也許,放之於鬧騰的春節檔,《新喜劇之王》這樣讓人又哭又笑的電影,是有些格格不入; 也許,感懷小人物的悲歡,觸及大眾的情感,會和又嗨又笑的節日氛圍格格不入。 但有多少人想過,我們看周星馳的電影,到底是在看什麼? 笑嗎? 從《喜劇之王》到《新喜劇之王》,從《大話西遊》到《西遊》系列,沒有哪部周星馳電影只會讓人笑。 膚淺地替你積累安多芬,帶動你的臉部肌肉,不是星爺的目的。 時效性嗎? 《大話西遊》當年上映時票房慘淡,從未收獲應有的關注。 直到網絡時代的來臨,它才成了一代人情懷和情感的寄託。 星爺轉型導演後的《功夫》,現在被普遍認為是他的集大成之作,但當時上映也被無情吐槽為爛片。 沒有哪個觀眾看周星馳,只為了追逐單一的觀影快感,享受在影院那90分鍾的光影薰陶。 我們同樣也看到過一萬種解讀周星馳,解構周星馳電影的文章。 但作為普通觀眾,周星馳又絕非那麼晦澀難懂。 說起來可能有些矛盾,但我們紛紛涌進影院看帶有「周星馳」三個字的電影,無非是因為我們既能看到現實,又能看到夢。 為什麼? 周星馳比誰都懂,最為殘酷的現實,和最為瑰麗的美夢,是人生永遠無法企及的兩個極端。 有人在現實中苦苦掙扎,有人在夢中自我陶醉。 而周星馳,卻始終是那個把兩者聯系在一起的人。 所以,我們能在周星馳的電影中找到那個中庸的自己。 所以,我們能在他的電影里,找到情感的共鳴,一邊笑着,一邊哭着。 時隔二十年,《新喜劇之王》比起《喜劇之王》,雖然只多了一個「新」字,但我們更清晰地看到了現實和夢境在周星馳電影中的交疊。 當如夢被侮辱,被欺騙,卑微地連吃一口飯都噙着淚水,多舛到身邊人都功成名就,就自己求而不得的時候,我們發現今天的周星馳,依舊選擇真而殘忍地暴露這種現實。 但,當如夢突然間就被選中,突然間就飛黃騰達,實現夢想,我們又發現今天的周星馳,比誰都會造夢。 所以,周星馳回歸初心了嗎? 在我看來,二十年後重拾現實主義題材,本就是星爺回歸初心的體現。 不同的是,這次的回歸更加徹底,更加純粹,更加周星馳。 星爺不年輕了,57歲,當華發代替青絲,星爺雖然有了成熟的心態,卻始終不會忘記年輕時的悸動。 雖然以無厘頭著稱的他,電影從來都不以「符合邏輯」取勝—— 凌凌漆的祖傳殺豬刀,史蒂芬·周的黯然銷魂飯,小狄的七仔,阿星的如來神掌…… 但此番《新喜劇之王》,結局似乎更加不符合邏輯。 不少觀眾問:一個跑龍套的,當真就能一夜成名拿下最佳女主? 我們懂的,星爺自然都懂。 可他為什麼還偏偏要這麼拍呢? 別忘了,沒有哪個夢,是符合邏輯的。 如夢,如夢,《新喜劇之王》的結局,或許就如一場夢。 也或許,是星爺送給我們的一則童話。 是的,童話。 三年前,《圓夢巨人》上映的時候,我們都說斯皮爾伯格是個造夢者。 周星馳,又何嘗不是中國的造夢者。 看星爺電影多的觀眾,應該會對他電影中現實與夢的代名詞很熟悉。 現實,是命運;而夢,是童真。 其實,周星馳很多電影中的人物,都是信命的。 程度再深一些,他們甚至都被命運支配着。 《喜劇之王》中的尹天仇,就信命。 為了能有表演機會,他不惜厚着臉皮賣丑,抓住各種機會求露臉,可無論怎樣作踐自己,就是沒戲。 漸漸地,他開始覺得自己命該如此。受挫成了習慣,被侮辱成了日常。 甚至最後請他演男一號時,他都一臉呆滯,表情木然:「每天肯定有便當吃吧?」 說到這,不得不提一下,有人說星爺選角失敗,但冥冥之中,鄂靖文似乎真的就是《新喜劇之王》的女主角。 據傳,星爺劇組找到鄂靖文請她出演《新喜劇之王》女主時,她的第一反應,卻既不緊張也不興奮。而是三次將電話掛斷,誤以為對方是詐騙犯。 你看,她也信命,她也相信,好運不會無端落在她頭上,這可是真人真事。 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做,這就是《喜劇之王》和《新喜劇之王》打破第四面牆的隔空互動? 《大話西遊》中的至尊寶,也信命。 面對紫霞的苦苦追求,他只能裝作無動於衷,因為他信,這個姑娘不屬於他。 所以,最後那句「他好像一條狗啊」,才那麼令人動容。 《功夫》中的阿星,也信命。 當小時候的俠氣不在,長大後混跡街頭只能靠搶劫為生時,當啞女把棒棒糖遞給自己曾經的英雄,他才會一把將其打碎,然後坐在街角黯然神傷。 到《新喜劇之王》中,電影文本對命運的描述則更加直白,更為殘酷。 就像電影中無意間成名的小米對如夢說—— 算了吧,這是命! 周星馳也信命嗎? 當然,從小艱難長大,從龍套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周星馳,怎麼可能不信命。 信命,是自知。這樣的信命,在周星馳的電影里俯拾皆是。 可周星馳認命嗎? 當然不。 童真,就是他對抗命運的終極武器。你可能會嘲笑,童真是什麼? 大道至簡,大音希聲。漸漸地,星爺也開始用自己至簡至真的童真,來應答一切關於「命運」的命題。 在《新喜劇之王》中,這種應答再清晰不過—— 「算了吧,這是命!」 「什麼是命啊?」 還有,當導演奚落如夢「永遠就是從現在直到宇宙毀滅」的時候, 如夢說:「那宇宙毀滅之後呢?」 什麼人會這麼回答問題?無非就是小孩子。 仔細看,周星馳每部電影的主角,都沒有擯棄這種小孩子一般的童真本質。 《喜劇之王》剛開頭,尹天仇就對着大海大喊:「努力,奮鬥!」 面對愛情,不過是簡簡單單四個字:「我養你吧。」 《功夫》里,他說要:「維護世界和平!」然後讓世界第一的阿星歸宿到一家賣棒棒糖的街邊糖果店。 《長江七號》里,他說:「我們雖然窮,但是不能說謊,也不能打人;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能拿;要好好讀書,長大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美人魚》里,他問:「如果世上只剩下一滴水,賺那麼多錢又有什麼意義?」 《西遊降魔篇》中,用來降服凶惡妖怪的寶典,是一本皺巴巴的《兒歌三百首》。 仔細回憶,這樣的道理,我們什麼時候聽到的最多? 肯定是在孩提時代。父母每天告訴我們,要聽話,不要做壞事,要保護環境,不能說謊…… 可,那時候我們都能屏息凝神認真記下的這些話,如今還會有成年人拿來當做行事聖經嗎? 世界在變,我們也在變。 都說聽過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聲,這些道理,我們聽過了,記住了嗎? 記住了,做到了嗎? 周星馳就像個念舊的孩子,他在電影中不斷重復着成人世界的繁復和殘酷,又不斷告訴我們要像孩子一樣回歸本真,保持初心。 返璞歸真,是他對待這個世界最簡單的方式。 所以,話說回來,周星馳電影的本質,就是童話,就是用童話對抗現實,然後回歸我們最真實的樣子。 他用一個個夢一般的童話故事,講述人生,展現世界。 他從不推翻什麼,也從不否定什麼,只是對自己核心價值的堅守從不退讓。 他在自己耳順之年來臨之際,為我們編制了一個童話般的夢。 也許你早就不相信童話故事,也許你對那些簡單的道理早就充耳不聞。 可星星,卻一直都是那個星星。 從當年的星仔,到今天的星爺,我心中的周星馳,一直都沒變。 他還是那個目光如水的周星馳,還是那個努力奮鬥,逗你笑惹你哭的玩伴,還是那個一天到晚跟你講着大道理,但時不時就穿透無力現實的「死跑龍套的」。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思想聚焦

63歲陳道明再度爆紅 「節制」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人活着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活着 第二個層次:體面地活着 第三個層次:明白地活着 世人皆醉我獨醒,醒的那個人往往是最難的,陳道明算是其中一位。 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 在喧囂混沌的名利場,陳道明有他自己的「非常之明」。 什麼是「非常之明」?陳道明說: 我覺得節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物質的釋放、精神的釋放都很容易,但是難的是節制。 所以做人的最高意境是節制,而不是釋放。 知世故而不世故,處江湖而遠江湖,節制二字早已貫穿陳道明的人生哲學。 節制,是一種風骨 在現在的演藝圈,陳道明是一位公認的有風骨的人。 但少有人知道他曾經的境遇並不允許他「任性」。 1955年陳道明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他知道自己的家庭成分是一定要「上山下鄉」的。 但陳道明陰差陽錯地考入了天津人藝,不僅逃過了上山下鄉,還成為了一名演員。 在成名前,陳道明整整跑了7年的龍套。 在天津人藝的7年時間里,他這一場演匪兵,下場演偽軍,再下場演特務,最後演八路,總之上場一句台詞都沒有。 在這段時間里,一起跑龍套的那些人有的改行、有的下海、有的破罐子破摔。 卻唯有陳道明,把龍套也當成一種職業。 後來回憶這段時光,他說: 「那個時候我就知道,能站在舞台前面說話,這是一個很光榮的存在。」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主角,也不是所有的職業都光鮮亮麗。 即便如此,控制自己的欲望、一生只做這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高級。 哪怕是跑龍套,演員就是陳道明認定的這件事情。 1978年,陳道明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這一考,命運出現了轉機。 他不僅演技有了質的飛躍,也終於憑借《末代皇帝》中青年溥儀一角一炮而紅。 之後他又演了錢鍾書的《圍城》,連錢老本人都寫信告訴他:「你讓我看到了一個活的方鴻漸。」 憑借這個角色,他成功地獲得了 「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和 「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成了家喻戶曉的男演員。 來找他拍戲的人越來越多,片酬也越來越高,但他卻一一拒絕了。 「劇本不行,給再多錢我也不拍。」 如果沒有合適的劇本,陳道明可以幾年不接戲不拍戲,絕不會單純地為了掙錢而去拍戲。 一但遇到好的劇本,他不僅自降片酬,還讓製片人去請更多好演員。 「我的片酬占了預算這麼多,你怎麼能請到其他好演員呢。」 在汶川地震後不久,得知馮小剛要籌備《唐山大地震》時,陳道明主動找上了他: 「你要是拍地震,我免費去演。」 別人不理解陳道明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 我不買飛機大炮,也不買航空母艦,我保證基本的生活質量,沒那麼多奢望。 為什麼說陳道明有風骨? 懂節制,才有風骨。 演藝33年,他一直恪守着自己的個性和底線,這風骨,就是克制了一個個欲望塑造的。 所以馮小剛說:陳道明一個清高得只肯在戲里低頭的男人。 節制,是一種享受 眾所周知,陳道明是個淡泊且低調的人。 但三十齣頭時,迅速走紅給他帶來的除了名利,也曾帶來心態上的浮躁和輕狂。 「九十年代名利的出現也教會了我輕狂,不自重、自不量力、自以為是。無視比你能力更強的人,這就是狂。」 幸好在拍《圍城》時,他結交了錢鍾書。 從繁鬧的片場去錢老家做客,老人家里沒有錄像機、電視機,也沒有電話,唯一的電器是煎藥的藥鍋子。 錢老待客,楊絳先生在看書,除了藥鍋子偶爾的「噗噗」聲,幾乎沒別的聲音。 陳道明在那種書香的氛圍中,突然發覺自己貧乏、可憐乃至醜陋。 「在文化的面前,學問面前,我覺得自己那點名氣連屁都不是!」 回家路上,陳道明回想起自己這段時間過的生活, 在外界的追捧和贊譽之下,如果再這樣心浮氣躁下去,會徹底成為一個淺薄無知的人。 所以在他最火的時候,他躲起來了。 後來在楊瀾的采訪里,陳道明說: 我一上酒桌應酬就是煎熬,尤其是一個人當一個人喝醉了,一句話跟你說了四五遍,一張名片遞給你八次時,你就會感到一種窩火,一種憤怒,特別煩。 那他平時都幹嘛呢? 他說:「獨處,現在社會在強調競爭,往往忽略和忘記了獨處的美德。」 其實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上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他越發認識到快樂與否與外界無關,有一個潔淨、從容、真我的精神世界,才能讓一個人活得百毒不侵。 陳道明的哥哥陳道凱說在天津老家時,陳道明從不看電視, 「他北京的家中連有線電視都沒裝,書房里的床堆滿了書,自己就睡在一堆書中。」 他愛讀古典文學,家里書架上擺了很多,書法也每天都練,寫得一手好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所以季羨林曾說:陳道明的文學水平,可以勝任北大研究生導師。 年紀再大了一點之後,在家拿着毛筆抄寫《道德經》,或憑記憶畫拍戲去過的地方。 陳道明說,到了我這個年齡段,憑經驗在演戲。說實話,現在真有些黔驢技窮了。 只有玩命讀書,因為你知道的太少,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讀書。 用盡心機不如靜心做事、奉承巴結也沒必要,不必誰都去討好,順其自然就好,節制的人生是種享受。 節制,是一種幸福 有句話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但生活,終究活的還是自己。 相比娛樂圈其他人,陳道明特別「戀家」。 他常說男人就是要多在家待一待,如果晚上每個家庭的燈都亮了,也是一種時尚。 1978的夏天,陳道明認識了妻子杜憲,許多人都說杜憲能嫁給陳道明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 但陳道明本人卻說:「娶到杜憲,是我三生有幸。」 彼時他還在天津人藝跑龍套,杜憲已經成為了央視新聞聯播主持,眼看着兩人差距越來越大,他決定為愛一搏,這才考了中戲。 正如他自己在諸多場合所說的那樣: 「如果不認識杜憲,就不會去考中戲,不上中戲,就不會拍那麼多電視劇,也就不會有現在的陳道明」。 後來兩人順利成婚,結婚三十五年沒有紅過臉。 回憶起過去兩人戀愛時曾經爭吵的歲月,杜憲笑說:那幾年,我們把一生的架都吵完了,所以婚後才特別和諧。 女兒出生後,陳道明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自己的家人。 女兒喜歡糖人,他就做糖人,女兒喜歡面人,他就捏麵人,親手給女兒倒騰了許多小玩意兒。 他也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影響着女兒,不望女成鳳,只希望她健康快樂: 「我希望她第一身體好,第二要快樂,第三儘量有所成,但更要知道自己是個凡人,是普通人。」 後來女兒長大了,出國讀書。 陳道明夫妻兩人最大的愛好就是夫妻倆同坐窗下,她繡她的花草,他裁他的皮包。 窗外落葉無聲,屋內時光靜好,有一種讓人心動的美感。 我們見過太多以人設立足的演員,他們秀恩愛,秀性格,秀聰明...... 而人設,是世界上最不堅固的東西,它可能因為一張偷拍,一次修電腦,一段酒後的情不自禁,碎成渣渣。 但人格,卻不一樣,從沒見過陳道明標榜自己顧家、愛生活,然而他確實是愛的。 他不推杯換盞,也沒有燈紅酒綠,享受着柴米油鹽里的詩酒茶,便是幸福。 節制,是一種態度 前段時間,陳道明當選為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 新聞一出,一向與喧囂絕緣的陳道明竟然登上了熱搜榜首,無數人感慨,這或許是中國電影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因為在利慾薰心的娛樂圈,陳道明就像一股清流,他總是耿直坦盪從不虛偽,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無數明星為玩票電影站台時,他說這不是電影,這叫搶錢。 他不怕得罪任何人,形容現在的娛樂圈時一針見血:「這個行業就八個大字:對年輕人是四個大字'寡廉鮮恥',對年歲稍長的叫'為老不尊'。」 越來越多明星稱「壓力大,借毒減壓」陳道明說: 「誰沒壓力?你有老百姓壓力大嗎?你比老百姓掙得多、社會關注度高,非說有壓力,也是想出名、想風光的壓力。 用壓力解釋吸毒,純屬藉口,這就是沒教養的表現!」 欲望的釋放很容易,但節制卻很難。 也正因他說真話、說實話,許多人說他刻薄、難合作,說話難聽。 陳道明本人更是不解,自己究竟怪在哪兒了: 「一個演員拍戲遲到、不認真、不做功課、現場擺譜,這叫不好合作。 我拍戲從不遲到,我也沒有因為台詞不熟半天過不去,戲的問題我可以不厭其煩地給你演,我這叫好合作。」 許多人一定還記得去年,年初陳道明當眾爆粗口事情, 那天馮小剛帶着《芳華》的女主角苗苗出席聚會,喝了幾杯上頭後,讓苗苗跳舞助興。 旁邊的人都在叫好,唯有陳道明說:第一,人家丫頭,作為演員,不便跳這個舞。其次,人家穿着高跟鞋呢,不方便。 但旁邊人繼續借酒起鬨,一向溫文爾雅的陳道明突然站起來:「你沒看過跳舞啊!」 在一眾嗨過頭的油膩中年男人中,比起全場借酒撒潑的人,為了尊重女性維護晚輩飈出一句髒話的陳道明,才是真爺們。 他無奈於世道,世道也無奈於他: 我始終認為,人這一生,不一定要去做多少好事,只要不做壞事,就可讓天下太平,這便是態度。 節制,是一種境界 什麼是境界?用陳道明自己的話說就是: 我是一個嚴格按照自己邏輯生活的人,這個邏輯不用設定,是習慣。 我確實沒有克制。克制是欲而不做,本來就不欲,也就不去做了。 《倫理學》中曾說,人類最不能控制的莫過於節制欲望。 但這種對自然本能的不斷壓抑,則會給人某種優雅的氣質。 嚴歌苓談及陳道明的氣質時說, 「陳道明有三四十年代知識分子的氣質,身上有一種可以讓你產生距離的貴族氣。」 有人說他清高孤傲,不近人情,卻只看到他的清高,不懂他的清醒。 他從業33年,只拍了30多部電視劇,還比不上一個「敬業」明星3年的作品多; 但他從小彈得一手好琴,後來又迷上畫畫、寫字,下棋,毫無門派,不講章法,自得其樂。 他也愛做點手工,為女兒倒騰小玩意兒,為妻子縫制各種皮質包包。 褪去演員的光環,他人生的底色不過是回歸清淨。 他和中國多數大爺一樣,對外宣稱戒菸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熱愛麻將事業,只自摸不抓炮,鄰居都說他牌品和人品一樣好。 在花甲之年陳道明暢談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不做無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 其實,人生最重要的東西,都沒有什麼用,親情,愛情,兄弟,讀書,音樂,清風,明月...... 但在我們人生灰暗時刻,給我們力量與堅持的,往往也是他們。 做一些無用之事,越無用,越幸福; 做一個節制之人,越節制,越幸福。 💗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有書

人生笑七笑,煩惱全不見了

無奈時,達觀一笑,是一種境界! 吃虧時,坦然一笑,是一種豁達! 危難時,泰然一笑,是一種大氣! 被誤解時,微微一笑,是一種素養! 受委屈時,淡然一笑,是一種大度! 被輕蔑時,平靜一笑,是一種自信! 受挫折時,欣然一笑,是一種樂觀!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新華商俱樂部

願人生,坦然如水

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過重才會患得患失,覺得別人必須理解自己。其實,人要看輕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 所謂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THLDL領導力

2019大實話,送給辛苦的自己

......................................................................................................... 人這一輩子 無非就是個過程 榮華花間露 富貴草上霜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得意些什麼失意些什麼 ......................................................................................................... ......................................................................................................... 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如行雲般自在 像流水般灑脫 才是人生該有的態度 ......................................................................................................... ......................................................................................................... ......................................................................................................... ......................................................................................................... ......................................................................................................... 這篇文章太好了! 願收到的你一生幸福,再無煩惱!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經典勵志美文

看了這張圖,讓我們開始奮鬥吧……

入夜的寒冬,外賣小哥楊朋朋從山東濰坊市奎文區一家商舖取上外賣放入保溫箱,伴着霓虹,駛向下一個目的地。 每次送單,楊朋朋都要在外包裝上貼上一個圓形的標簽,上面寫着:「我是聽障人士,如給您造成不便,請諒解,謝謝您!祝您生活愉快」。這段話也寫在他隨身佩戴的一張卡片上。 6歲時的一場病讓他陷入無聲世界 楊朋朋今年32歲,6歲那年他生了一場病,病好了,卻聽不見了,聽不見後慢慢也就發不出聲音。父母帶着他求醫問藥,西醫、中醫、用銀針扎耳朵,但楊朋朋的世界還是寂靜一片。 成年後,楊朋朋做了很多工作,最後他考了駕照,成了一名教練,專門給學車的聾人上課,有外地的聾人慕名來找他學車。 從他們那里,楊朋朋第一次知道,原來在外地早已有聾人做了跑腿小哥,也就是人們常稱的騎手。楊朋朋打聽到一個即時物流平台可以招聾啞騎手,他下載了APP,遞交資料,通過了審核和培訓考試,最終成為騎手大軍中的一員。 聾啞騎手經常「有苦說不出」 做騎手,免不了辛苦,對於聾啞人,其中的難處還要加上幾分。聽不見說不出是最大的障礙,地址有時候不准,小區有時候宛如迷宮,他們沒法打電話問,只能幹着急。 有時給顧客發短信,但並非每個顧客都會體諒他們,楊朋朋展示了一條收到的回信,對方不耐煩地說,「發短信也是要錢的。」 楊朋朋記得,一天夜里他冒着大雨送單,電動車卻在半路熄火了。他打不了電話,雨又把手機打濕了。等他騎着自行車濕淋淋的站到收貨人面前,還沒來得及用手勢表示抱歉,對方「砰」一聲關上了門。 騎着自行車回到出發的地方,推着熄火的電動車往家走,他的手機上傳來新的信息,他被顧客投訴超時了——只要遇到投訴,這些聾啞騎手就會陷入「有苦說不出」的境地。收到投訴後,客服人員通常會打來電話核實原因,他們一樣接不了電話,只好眼看着投訴過了申訴期。 逐夢的道路上 楊朋朋並不孤單 楊朋朋也想過要放棄,但因為一位小女孩曾向他鞠躬致謝,讓他堅定了逐夢的腳步。 平台瞭解到這個群體,給他們准備了專門的工作牌,印上騎手的日常用語,方便和商家、用戶溝通,甚至在迷路時,向路人求助。 逐夢的道路上,楊朋朋並不孤單,在他身邊聚集了大學生王樹林、單親媽媽高利等30多個「無聲騎手」。他們奔波在山東省濰坊市的大街小巷,通過物流平台,為市民配送餐飲、藥品和鮮花等,自強自立,實現自身價值,並感受着這座城市帶來的溫暖。 一部手機,一台電動車,一單單送貨。讓聽障人士接觸了平時不會接觸的人,看到了平時不會注意的風景,感受到了社會跳動的脈搏。 他們沒有自怨自艾,其間的人情冷暖,艱難挫折只會讓他們活得更有尊嚴。他們對辛苦甘之如飴,對未來有着希望,這希望以腳踏實地的方式出現就像他們送貨時走下的路。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央視新聞

「外號」對一個人原來影響這麼大看完這些經歷反思良久…

你有過外號嗎? 這個外號對你又有什麼影響? 最近,話題 #外號對你有什麼影響#火了 網友們紛紛講出了 那些年 自己被取過的外號 ▼▼▼ 心疼那些皮膚比較黑的人 由這位「布萊克警長」帶隊 看看那些因為「黑」而被黑的人 終究逃不過諧音梗 心疼那些因為身體被二次傷害的… 👇 @關於vincent的二三事:疤子婆 因為小時候出車禍 嘴角上留下了疤 @願您成佛:臉有段時間出油很嚴重,班上男生喊我偷油婆 @SJ姣兒:高中胖,胸大,被一個好看當時關系不錯但現在想想只有a的姑娘一直叫奶媽。我那時候好脾氣好好和她說別這麼說,但沒用。現在好想削她…… @宥是一隻七:臉上痣多 但也不是滿臉都是 叫我麻子 @DDANQ麥子彈:凸額頭怪物,就因為這樣到現在都很沒自信撩起劉海,很害怕別人看我額頭,是真的心里害怕被人看到之後會被嫌棄 @今天想吃乾煸雞:當年胸部發育的比其他同學早,所以經常含胸,導致頭可能會前傾,班里男生就喊我老鱉,真的是心里陰影吧。 外號→身心傷害 有的人並不介意自己的外號 但有的人 則被外號深深地傷害到了 甚至因為小時候的外號 導致了自己的性格缺陷 或許你認為 你叫他的外號只是在開玩笑 他不開心還要被說開不起玩笑 實際在孩子心中 早就埋下了自卑的種子 有一位網友 提起自己的外號就難受 因為一個外號 因為一份傷害 而不敢回憶那段時光 從有了玩伴起 人們都愛互相取外號 那些善意的外號 被作為美好珍藏一生 人在異鄉 突然被叫起外號 會感動地熱淚盈眶 有些外號 則是帶着惡意和嘲笑 尤其是用他人的生理缺陷取外號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 都會產生心理陰影 導致不自信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帶着善意生活 在給別人取外號前 想想自己的意圖 想想它將帶來的傷害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中國青年網

人間四月天,芳菲一點都沒盡

十年前的四月,晨曦微露。羊腸山道旁,鵝黃或淡紫的野花在用露水擦臉。我不時被青綠的藤蔓纏住腳,奶奶總是俯下身子,輕輕撥弄它們,像是怕吵醒里面的精靈。 奶奶左手挎着竹籃,安靜而忙碌地採摘清新的桑葉,樹上的露水打濕她月白的衫子。我躺在一塊兒光滑的石頭上,看天空中流動的白雲和轉瞬即逝的飛鳥。 在大山里,四月也依舊清冷。奶奶睡着了,身上蓋一件藍布白花的棉被。我透過百葉窗,看見天空是墨綠色的,綴着寶藍色的星子。月光如洗,夜風送來泥土的清香,我越發清醒。森林中有呦呦鹿鳴和泉水叮咚。 那個四月,好像是一出默劇。五歲的我隱隱約約感受到美這種東西,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竟能安靜下來。十年後的今天,我很難再找到那時的感覺。 四年前的四月,我遇見了很好的朋友。陽光很好,玉蘭花開得很盛。我提前從學校溜出來,告訴自己不去在乎那個大概在等我的女孩兒。於是在一個傍晚,晚霞很美,她把我逮住了。我垂着頭,開玩笑說:「我現在很危險。」她怔了怔,大大咧咧的說:「沒事,我喜歡冒險。還有,你再敢偷偷跑掉,我就上你家去,攪得你雞犬不寧,信不信?」然後我們倆兒都笑了。 那個四月,我得到了她的支持。當我眼前是萬丈深淵時,我回頭就看見她,她翻山越嶺,披荊斬棘,來到我身邊。 一年前的四月,我把她弄丟了。後來我在日記里寫:我是一隻大蠢貓,笨手笨腳地把那個毛線球弄散了,我們也只好做兩個線頭,天各一方,永無交集。 我還是想輕輕地寫我們的告別。風很清,雲很淡,櫻花在飄逝。她還是那麼好看,大眼睛像在思索什麼,說:「以後還是不要一起走了。」我微笑,波瀾不驚地說,好。然後她走了,一下子就走出了我的生活。 如果我們在一起不快樂,那為什麼不一別兩寬,各自歡喜呢?祝福她,愛笑的姑娘運氣都不會太差。 林徽因說:「人間四月天。」我的成長和四月很親近,在四月里,我收獲了美,收獲了孤獨,收獲了友誼,收獲了失去。我一路跑來,成長對我還不賴,畢竟我成了看風景的人。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短文學

她曾得抑鬱症差點自殺 現在我終於懂得,誰才是我最該愛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是,生活有時候真的很難。 小時候真傻,總是盼着長大,長大後才知道巨大的社會壓力和復雜的人際交往,會讓一個人變得疲憊不堪。 有時候翻翻後台留言,總能碰見很多粉絲訴說自己的心事,千千萬萬條留言,千千萬萬段故事,千千萬萬種人生。 想安慰一下大家,又不知從何說起,因為生活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 最近刷 ins 的時候,偶然看到一組圖片。 做圖片的人是一位與抑鬱症做鬥爭的姑娘,治療疾病的這段時間,她在網上分享了很多人生感悟。 她希望能夠通過這些感悟激勵別人,教會人們如何去更好地愛自己。 而當你懂得如何愛自己時,快樂就變得很簡單了。 01 關於愛 當你在一段關系中感覺不到愛時, 一定要學會及時抽身, 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 當一個人在一段關系中患得患失時,最大的錯覺就是:其實他(她)還愛着我。 在愛情中,安全感是必備因素,當感情處於升溫期時,兩人往往不會爆發大的矛盾,甜蜜才是生活日常。但當最初的新鮮感過去,有的人開始變得忽冷忽熱,漸漸地,這段感情充滿了不確定性,而你,也再也得不到充足的安全感了。 及時止損這四個字看着簡單,卻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你要明白,一段健康發展的關系,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讓你失去信心,如果你在一段感情中感到無所適從,及時抽身才是最佳法則,因為一個真正在意你的人,永遠不會把壞情緒留給你。 不要沉浸在過往虛幻的甜蜜中,請珍惜自己的羽毛,不是真愛的愛情,扔掉也不可惜。 別害怕結束一段不健康的關系,愛情如此,友情同樣。 02 關於自我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是自私, 你不需要對此感到愧疚。 大家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自我並不等於自私,因為在很多時候,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其實是種自我保護。 為別人考慮是一種善良,但善良並不意味着要放棄自己的權利,被過度消費的善意不要也罷。 在一些特定時刻,你要學會拋掉顧慮,忽略他人的眼光,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千萬別因為害怕被人聲討就不為自己考慮,你不是一個自私的壞人,不需要感到內疚。 愛自己,是一個人的本能。 03 關於選擇 遠離充滿負能量的人和事, 儘量讓自己置身於那些能給你的生活增加價值的人群中。 生活本身就已經很苦了,如果可以的話,誰願意與一個滿身負能量的人待在一起。 決定勝負,往往是通過一個人的心態,你要和那些積極向上的人做朋友,以陽光的姿態面對生活,而不是纏身於那些消極的事物中,讓糟糕的人和事影響自己的心情。 要想過得快樂,悲觀必須最先被拋棄,如果你覺得周圍哪個人的言行讓你覺得有些糟糕,你不需要放棄他這個朋友,但要學會適當遠離。 要記住,你沒有義務去承受別人的消極,更不需要在他們身上浪費寶貴的時間。 04 關於壓力 哪怕工作壓力再大, 也別忽視自己。 在這個節奏飛快的社會中生存,每個人都不容易,我們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獨自扛起生活的重擔。 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就只能拼盡全力工作。 但是你要記住,壓力人人都有,有些人表面光鮮,並不是因為他沒有壓力,而是因為他懂得調節。 不要因為工作壓力而放棄自己,學會給自己一些釋放空間,看一場電影,做一頓佳餚,讀一本好書,品一杯咖啡……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詩與遠方,要學會在壓力中前行,別讓自己的日子被工作填滿,不要放過任何一個享受生活,放飛自我的機會。 要記住,一個良好的心態,是有錢也買不到的。 05 關於嫉妒 不要嫉妒他人, 要學會慶賀他人的成功。 人總是善妒的,在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時,難免會有些不平衡,這很正常。 然而,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並不會計較他人的得失,反而善於發現別人的閃光點,然後拿自己和他做比較,總結經驗和自身的不足。 沒有人能輕而易舉取得成功,都經歷過坎坷與黑暗。 如果你正在為時運不濟而發愁,試着提升一下自己的硬實力,然後多和優秀的人交往,從他們身上獲得經驗與價值,一步一步進行自我提升。 06 關於心理 如果你有一些心理疾病, 千萬不要以此為恥。 隨着社會壓力增大,抑鬱症這個曾經很小眾的人群,也開始逐漸 " 擴張 "。 如果你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從而發覺自己有些心理問題時,千萬不要自己憋着,及時尋找心理醫生,或其他的解決辦法。 而當我們談到心理問題時,總有人會說風涼話—— " 你怎麼這麼矯情啊?" " 你就是想太多了而已!" 不要在意他人的言論,也不要以此為恥,因為錯的人不是你,心理問題人人都可能碰到,你只需調整自己的狀態,走出牛角尖,在發現前兆時及時止損。 07 關於虛榮 所謂的 " 高富帥 " 和 " 白富美 ", 其實只是商家在利用你的自卑與焦慮, 對你進行商品販賣, 千萬別被消費主義矇蔽了雙眼。 在這個世界上,人最難克服的就是虛榮心和攀比心理,為了不落後於他人,讓自己更有存在感,往往會花錢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 在這個 " 白富美 " 和 " 高富帥 " 盛行的時代,很多人並不想承認自己比別人差。 但你要知道,這兩個詞的本質其實是在販賣焦慮,利用自卑和虛榮向人們輸出一種錯誤的價值觀。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不需要迎合任何人,那些不隨波逐流,敢於做自己的人,才是最美的。 08 關於心境 有些時候, 你只需要把自己藏起來。 一個人的心境是會發生變化的,有時候煩心事太多,樂觀的人也難免會產生情緒。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刻? 什麼都不想說,什麼都不想做,只想一個人呆着,與整個世界隔絕。 這樣的想法有些奇怪吧?但你並不需要感到羞愧,因為每個人都會碰見這樣的時刻。 其實你的狀態完全 ok,只是需要時間來調整、修復自己。 09 關於性別 女人不欠男人什麼, 男人也不欠女人什麼。 女人不欠男人的,不欠他微笑,不欠他對話,更不需要為了他們而改變自己。 男人沒有權利要求女人擁有完美的身材和顏值,女人不需為了迎合男人的目光去做犧牲,因為你不欠他們的。 同樣,男人也不欠女人,你要明白,你的付出與努力,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並不是用來吸引女人目光的工具。 希望最後待在你身邊的人,不是因為你給了她麵包,而是因為你給了她愛情。 10 關於自身 你不需要一直做一個...

如果你也常常心累、委屈,想想這3件事

文 |May · 十點讀書原創 在日常生活中,你會經常感覺特別累或者很委屈嗎? 是否會覺得親人朋友「不懂」自己;工作中不受重視或者很難處理好自己與同事的關系;與另一半相處的時候經常吵架不知道怎麼辦? 如果你經常有這樣的煩惱,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你的「鈍感力」不夠。 那麼,什麼是「鈍感力」呢?渡邊淳一舉了一個很生動形象的例子: 一群人在室外乘涼,露在外面的胳膊被蚊子叮了。 此時小A慌忙進行拍打,趕走了蚊子。由於被叮的地方非常癢,於是他開始抓撓,那里很快就變得紅腫起來,最後甚至轉成濕疹。 與之相反,小B只是輕輕地拍打一下,把蚊子趕走也就算了,被叮的地方好像並不怎麼癢,他一臉毫不在乎的表情。 從被蚊子叮咬皮膚瘙癢的程度來看,我們發現,小A的皮膚敏感、脆弱、容易受傷,小B的皮膚鈍感,相對健康。 再由皮膚這個點推及開來,你會發現,其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是這樣的。 我們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就像是我們的皮膚,如果我們對事事都很敏感,就容易什麼事都往心里裝,容易鑽牛角尖,久久不能釋懷,這樣很容易受傷。 但是,如果你有一定的鈍感力,對外界的事情反應不那麼強烈,不管是在工作中、生活中,還是愛情中,你就可以在無形之中規避掉很多傷害。 所以,如果你也常常感到心累和委屈,不妨從這三方面提升自己的鈍感力。 工作中需要鈍感力 說一個小C和小D的故事。 小C和小D是同時進入的公司,但半年後,兩個人的工作能力和薪資待遇卻有了巨大的差距。 小C很聰明,心思細膩,但同時也很多愁善感,常常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搞得自己過得很不開心。 領導開會說了幾句重話,他會覺得領導是在含沙射影指責自己;同事間說了幾句悄悄話,他會以為同事在說他壞話,領導採取了同事的方案沒採取他的,他會認為之領導故意針對他......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小C常常沉浸在這種消極的情緒中,不僅整個人看起來很喪,業務能力也沒有很大的長進。 而與之相反的是小D,被領導批評了,他不會想着會不會丟臉,而是會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同事如果無意中說了不中聽的話,他也就哈哈一笑過去了,從不放在心上。 因為把所有對外界的事情比較鈍感,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提升自己上,所以僅入職半年,他的業務能力和薪資待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由此可見,過於敏感未必是好事,有的時候,對無關緊要的事情,反應遲鈍一些,反而更有利於自身的成長。 其實,小c和小d的例子並不罕見,就是現實中的我們。 回顧自身的經歷,是不是也常常會遇到前面所說的情況。那麼,以何種態度去應對遇到的那些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未來能走多遠。 360創始人周鴻禕曾說過一句話:「人在年輕的時候,還是應該遲鈍點,讓自己的心變得粗糙點,能夠承受各種鍛鍊和痛苦。」 成年人的世界里,大家都很忙,沒人在乎你怎樣在深夜痛哭,也沒人在乎你要輾轉反側地要熬幾個秋,外人只看結果,自己獨撐過程。 把心變得粗糙一點,不要對事事都那麼敏感,不好的言論,不開心的事情,都過濾掉。 一心朝着認準的目標,心無旁騖地向前走去,就一定會走到春暖花開、燈火通明。 生活中需要鈍感力 你與沒有去細想過,你為什麼會感到不快樂? 其實,我們常常感到不開心,都是因為對眼前的事情太敏感,什麼事都太往心里去,放不過自己。 會因為做錯了一件事耿耿於懷好幾天,覺得自己很傻; 如果有人批評了自己,會深陷在別人的批評之中悶悶不樂; 特別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總擔心別人議論自己; 分手了,會不斷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夠好,整個人變得很不自信; ...... 以上這些心理活動,我也曾經都有過,後來,隨着年歲漸長,我逐漸發現: 人生數十載,我們現在所在意的、計較的、已得的、未得的,不過是生命長河里非常短暫的一瞬,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後再回過頭來看,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完全不值得我們耿耿於懷。 就好比,現在讓我回想我初中或高中同學的名字或樣貌,除了十分相熟的幾個人,大多都沒有印象了。 更別提當時發生了那些不是很愉快的事情。 你看,人就是這麼健忘,你現在很介意的人或事情,幾年後你早就忘記了,所以完全沒必要因為某個人或者某件事傷心難過很久。 又或者,某個人對你有不好的評價,曾經嘲笑過你,批評過你,這就更不用一直放在心上了。 見過一段特別睿智的對話: 寒山子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之乎?」 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對話很短,卻飽含深意。 不管別人怎麼漫罵、詆毀、嘲笑你,那都是他們的事情。 不在意,不上心,保持鈍感,努力提升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 幾年之後,你通過不斷努力,早已提升了好幾個台階,而那些曾經漫罵、嘲笑你的人,或許還在原地繼續着毫無意思的事情。 我想,若無其事,這才是最有力的報復。 愛情中需要鈍感力 我們都在說,一段感情要想長久,一定要彼此包容和理解。 但是,要如何去更好地包容和理解對方呢,擁有鈍感力就可以了。 比如,渡邊淳一曾說過一個故事。 有一位編輯先生,嚴謹,生活一絲不苟,即便是牙膏管上的指痕,他也要一點點地撫平。 而他的太太卻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每天擠牙膏時隨便一擠,常常會留下許多痕跡。 編輯先生看着這些痕跡,如千萬只螞蟻爬過心扉十分撓心。所以早上即便上班很趕,也會擠出時間來撫平太太留下的指痕。 日積月累之下,自然就爆發了一場夫妻大戰。 這場大戰的導火索,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牙膏管,累積的卻是這對夫妻在日常生活中對彼此的不滿和怨氣。 因為他們彼此的生活觀不同,並且不能很好的包容對方與自己的不同,總是想強迫對方按照自己的標準來生活。 所以,才導致了婚姻生活中長久的不滿和怨氣。 關於什麼是好的婚姻,法國哲學家蒙田曾提過一個很犀利的觀點: 「一個好的婚姻一定是由一個盲人老婆和一個聾子老公組成的。」 意思就是說,在婚姻生活中,如果能保持鈍感力,不要過分在意對方的一言一行,寬容對方的小缺點,不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強加在對方身上,想來婚姻會更加長久一點。 文章的最後,我給大家整理了擁有鈍感力的五項法則。 1. 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2. 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3. 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4. 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5. 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往後餘生,告訴自己,得也開心,失也淡定。 從此以後,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看淡身邊很多的人和事。 願大家都能用鈍感力在這個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十點讀書

《簡·愛》 「我養你」,是世界上最毒的情話

文 | 月月 · 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簡·愛》,講述了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平凡女子在磨難中不斷追求獨立與尊嚴,最終與所愛的人結成連理,獲得幸福的故事。 這部作品被譽為英語文學中文字最優美的小說之一,也被許多讀者認為是應當推薦給所有女性的必讀書。 多年以後,勃朗特筆下的女主人公簡·愛,依舊用她那如同閃耀星光般的精神,照耀着現在的我們。 她用她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女人的幸福,終將要靠自己成全。只有參透《簡·愛》中的人生道理,才能獲得解鎖幸福的密碼。 原生家庭,不是你人生不幸的擋箭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原生家庭」一詞在網上名聲大噪。很多人把原生家庭當成自己人生不幸的原因。 成績不好,是因為父母沒文化;性格不好,是因為父母關系不好;工作不好,是因為父母背景不夠…… 但只要讀過《簡·愛》你就會明白,原生家庭不是拒絕成長的藉口。面對不理想的原生家庭,是奮起反抗,還是自甘沉淪,這才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分水嶺。 簡·愛在很小的時候就父母病逝,被好心的舅舅德先生收養,可舅舅不久之後也離開人世。所以對於簡·愛來說,她的原生家庭,來源於舅媽德太太和表哥表姐。 德太太並不喜歡簡·愛,臨終之前她坦白:「我第一眼看到那個孩子就厭惡透了,一個病懨懨、瘦巴巴、哭哭啼啼的小東西。」 因此,簡·愛的童年是悲慘的。在家中,舅媽對她憎恨厭惡,表哥對她蠻橫無理,表姐驕傲冷漠,就連家里的僕人,都可以隨意欺負她。 後來,她被舅媽送到羅沃德慈善學校,受盡摧殘,在那個最需要愛的年紀,她飽受白眼、冷漠,就這樣度過了八年。 面對殘酷的原生家庭,簡·愛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堅強如她,不僅不曾自暴自棄,還這樣說道:「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註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軟弱和愚蠢的表現。」 那些打不倒她的,終將讓她強大。她並沒有把不幸的童年當成自己拒絕成長的藉口,生活的艱辛反而成了她成熟的催化劑。 反觀那些把「原生家庭」掛在嘴邊的成年人,不過只是不敢直面自己失敗的懦夫。 原來,人生的起點固然重要,但努力的過程更加重要。畢竟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強者卻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 沒有人愛你的時候,更要學會愛自己 簡·愛的前半生是曲折又悲慘的。童年的時候飽受舅母一家的虐待,少年時候在慈善學校又受盡了摧殘。 之後的簡·愛遇到了高富帥羅切斯特,並憑藉著人格魅力打動了他,本以為守得雲開見月明,終於要迎來人生的轉折點時,卻突然發現羅切斯特還有一個瘋妻子。 簡·愛是驕傲的,於是她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離開了羅切斯特。此時的她不僅要忍受着失戀的痛苦,更要面對生活的窘境。 沒有了經濟的收入,她只能風餐露宿甚至沿街乞討,但只要她願意回頭,回到羅切斯特的身邊,一切優渥的生活唾手可得。 但她沒有。如果她真的回去了,想必羅切斯特不會真正打心底里尊重她、珍惜她。 在最困難的時間里,簡·愛一次都沒有放棄。正如她所說的那樣:「我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是沒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在沒有人愛她的時候,她更懂得自愛。而一個人也只有學會了自愛,才會值得被愛。 反觀張愛玲曾說:「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然後開出花來。」 在愛情里,很多女孩都是盲目的,為了所愛的人甘願放棄底線,放棄自尊,放棄自己。 但這樣的付出,換來的是什麼呢?胡蘭成最後狠心地拋棄了張愛玲,出軌一個19歲的年輕護士。自以為看透了愛情的張愛玲放下了一生的驕傲,最終只是感動了自己。 才知道,愛自己的人,都自帶光芒。所以不要卑微地愛一個人,沒有人會喜歡塵埃里的你。 經濟獨立,是你精神獨立的底氣 讀過《簡·愛》的讀者,都會不由自主地將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簡·愛,與《傲慢與偏見》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進行對比。 她們兩個人同樣自愛,重視尊嚴,但她們對於「獨立意識」的認識卻是不同的。 伊麗莎白雖然認為女性不應當單純地為了金錢而結婚,婚姻應當建立在愛與尊重的基礎上,但另一方面,她又無法擺脫父權制社會加在她身上的鐐銬,不得不在經濟上依附男人。 但簡·愛不同,她認識到精神的獨立必須建立在經濟獨立之上。為了獲得獨立,她選擇成為一名薪水少得可憐且毫無地位的家庭教師。 在羅切斯特要為她購買衣服時,她斷然拒絕,在離開羅切斯特之後,她依舊沒有想過要靠男人獲得生活的保障,成為了一名鄉村教師。 沒有經濟獨立,精神獨立不過是一種運氣。 就如同《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她拒絕達西的求婚是非常冒險的,對於一個不願意出去工作的女子來說,唯一的出路便是嫁人。 假如她沒有遇到一個懂得欣賞她的男人,她的結局未必不會潦倒。 而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女人把找到一張「長期飯票」當成人生的目標,卻不知道那一句「我養你」是毒藥,女人聽了中毒,男人說完失憶。 你不願意吃奮鬥的苦,就得去吃婚姻里的苦。奮鬥的苦也許只苦半生,婚姻的苦,一苦便是一世。 沒有經濟獨立,精神獨立就失了根基。請不要忘記,掌心朝上的日子終究是恥辱的,所以,不要在該努力奮鬥的年紀,過早地選擇的安逸。 真正的門當戶對,是精神上的勢均力敵 如果從世俗的角度來看,羅切斯特愛上簡·愛,就如同童話故事一般不切實際。 簡·愛不美,不富有,身份卑微,可卻能讓眼高過頂的羅切斯特不計一切地深愛。 但如果你讀懂《簡·愛》便會明白,簡·愛雖然地位、身份不如羅切斯特,但在精神上卻與他勢均力敵。 在書中,作者通過《簡·愛》之口,說出這樣一段振聾發聵的話: 你以為,因為我貧窮、卑微、矮、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了嗎?——你錯了,我也和你一樣有靈魂,和你一樣的一顆心! 如果上帝曾給我一點兒美麗、豐富財產,我也會讓你感到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我現在是用我的心靈和你的心靈對話,站在上帝面前,我們是平等的。 一百年前,一位出身低微、追求平等的女性曾發出過這樣的吶喊,可是一百年後的今天,依舊有人叫囂着「女人工作好不如嫁得好」,依然有女德班宣揚「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 他們沒有意識到,只有人格的平等才能換來真誠的愛情,而只有精神上的勢均力敵,才能換得地位的平等與對方真正的尊重。 精神上差距太大的婚姻,相處起來就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其實,愛就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只有棋逢對手,才能酣暢淋漓。 有句名言這樣說道:「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一切歷史都只是螺旋式的輪回。」 簡·愛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是社會物質文明高速發展,貧富差距急劇擴大的時代。 這樣的時代,必然會賦予男人更多的主動權,也使得許多女性為了獲得一樁「好婚姻」而忘記了自己的初心,變得諂媚、取悅,而忘記了自己的成長,人格的獨立。 放在今天來看,《簡·愛》的故事,依舊葆有魅力。它激勵着每個時代的女性,奔跑在爭取獨立自強的道路上,成為了她們成長路上的心靈指引: 每一個女孩,不管身處什麼樣的困境或誘惑,即使身處漫長的黑夜中,都要堅守住自己。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十點讀書

讓人舒服,是最頂級的人格魅力

文 |杯小茶 · 古人說:「真味是淡,至人如常。」真正的高人,不是趾高氣昂、盛氣凌人的,而是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周到體貼、平易近人,相處起來讓人感到如沐春風般的舒服。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讓人舒服,發自內心地體貼他人、為他人着想,真誠地對待他人、包容他人,如春夜的小雨,潤物細無聲。 讓人舒服,不是圓滑世故,更不是迎合討好,而是長在心底里的善良,是刻在骨子里的教養,更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人格魅力。 為人處世成功的秘訣,是懂得讓人舒服。 越有教養的人 越懂得讓人舒服 金庸的《書劍恩仇錄》中,乾隆送給陳家洛的玉珮上刻着「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是金庸所崇尚的人生境界: 謙遜,溫和,寬宏大量,心里總是裝着別人,就如溫潤的美玉,讓人感到舒服、溫暖,心生美好。 越有教養的人,越懂得讓人舒服。 前幾天,一輛邁巴赫撞了一輛勞斯萊斯,兩輛車都價值不菲,隨便修一下都是不小的費用。 然而雙方沒有惡意攻擊、謾罵、相互推諉,相反,撞車車主立刻下車誠懇地道歉,詢問對方有什麼訴求,讓人一下子火氣消了大半。 接着,雙方互相交換名片,從危機關系轉換為朋友關系,轉危為機,多個朋友多條路。 最後,還真誠地給對方送上一份禮物,禮輕情意重,一場事故和平解決。 《紅樓夢》中有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本事越大的人,對人情世故越通達,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讓人舒服,處處透着教養,能化戾氣為祥和,人生之路必定越走越寬。 讓人舒服 是頂級的人格魅力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日久見人心,當舒服地對待他人成為一種本能,便成為人品。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一個人頂級的人格魅力,不是驚才絕艷,而是將心比心,處處讓人舒服的人品,深深根植於骨子里的溫暖、善良。 這麼多年來,主持人何炅一直是性格好、脾氣好的代表,可以讓所有人都溫暖和舒服。 一次節目里,唐國強一時口誤把「何炅」叫成「何靈」,引得鬨堂大笑。何炅立刻跑出來說: 我和唐國強老師十年前就認識了,他從以前都是叫我何靈,這是我們之間的昵稱,大家別誤會。 瞬間把尷尬化解於無形。 何炅和黃磊一起去買鮑魚,黃磊跟攤主砍價砍到20元三個,何炅心疼攤主做生意不容易,挑了三個最小的鮑魚,還一直向攤主道謝。 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絲毫不端架子。 馬一浮寫過兩句詩:「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越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內心越是悲憫,溫柔地對待身邊的所有人和物,處處讓人感到舒服,如沐春風。 能夠讓人舒服,是因為有足夠的實力,胸中有溝壑,腹里有乾坤,更有菩薩心腸,心中有愛,眼里才會有溫柔。 為人處世,讓別人舒服 《菜根譚》里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讓一步」「寬一分」,其實就是讓別人舒服。 為人處世中,學會讓別人舒服,必定相交滿天下,人生路越走越順,福氣越積越深。 那麼,如何才能讓別人舒服呢? 多念人恩 人有恩於我,我必感念於心,知恩圖報,有恩必報,才能立足於天地,無愧於心。人性最大的惡,便是不知感恩、恩將仇報。 不道是非 不說別人的是非,不揭別人的隱私,不笑話別人的痛苦與不幸,不處處彰顯自己的優越。逢人不說是非事,便是世間無事人。 不究人過 行走於世間,人人都會犯錯,做人要寬宏大量,不斤斤計較他人的過錯,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廣結善緣。 將心比心 與人相處時,能推己及人,為他人着想,設身處地考慮他人的感受。將心比心,才得真心,你若善良待人,別人自然也會以善良回報你;你若對別人溫柔,別人也會以溫柔回應你。 讓人舒服,是為人處世之道,更是頂級的人生智慧。 願你我都能成為讓人舒服的人,胸中有萬千丘壑,心里有萬般溫柔,溫暖地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個人。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茶的故事

最難的不是如何抵達,而是出發。

莫頓·亨特說: 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麼漫長。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 不要盲目的把困難放大,把自己放小,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最使人頹廢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自信的喪失。從你邁出的第一步開始,路就已經在你的腳下無限的延伸。 所以,請一定要自信一點,再自信一點。 當你出發了,最難的就已經過去了。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團隊管理語錄

高人指路(句句經典)

能幹事不是本事,不出事不是本事; 能幹事、幹成事、不出事才是本事。 上等人不動聲色幹成事, 中等人忙忙碌碌不成事, 下等人大轟大嗡幹出事。 一等人在位就明白, 二等人退下才明白, 三等人到死不明白。 一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 三等人有脾氣沒本事。 小勝靠力,中勝靠智, 大勝靠德,全勝靠道, 道乃德、智、力之和。 能戰勝敵人的是英雄, 能戰勝自己的是聖人; 英雄戰勝敵人,聖人沒有敵人。 讓人心服口服,上也; 心服口不服,次也; 心不服口服,更次也; 心不服口也不服,最次也。 在這個世界上, 人與人之間無非就是一份緣, 一份情,一份心,一份真。 擦肩而過的叫路人; 不離不棄的叫親人; 時牽時掛的叫友人; 生死相隨的叫近人; 默契能懂的叫愛人。 風輕雲淡時,一句問候, 細水長流中,一個惦記; 郁悶困惑時,一絲安慰; 窮困潦倒時,一些給予; 孤獨無助時,一臂之力; 落魄失意時,不離不棄。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新華商俱樂部